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2011-11-23 2页 doc 40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064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 2CO 3、还原性:C+2CuO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5)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2、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 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点燃 高温
/
本文档为【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