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_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2011-11-22 6页 pdf 363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5926

暂无简介

举报
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_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直接投资迅 速增加并且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主要方 式,利用跨国公司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已成为 发展中国家吸引 !"#流入的重要目的,然而对 !"# 技 术外溢效果的实证检验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如在 国外,支持 !"# 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积极影响的有 $%&&% (’(()),*+,-./0//0+ (122’),"34053. ,-6 5%7+3 (1221)等。但 *5%4./+%4(’(8)),93/&0- ,-6 :,++3.%- ;’((()等都发现 !"#正的技...
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_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直接投资迅 速增加并且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主要方 式,利用跨国公司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已成为 发展中国家吸引 !"#流入的重要目的,然而对 !"# 技 术外溢效果的实证检验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如在 国外,支持 !"# 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积极影响的有 $%&&% (’(()),*+,-./0//0+ (122’),"34053. ,-6 5%7+3 (1221)等。但 *5%4./+%4(’(8)),93/&0- ,-6 :,++3.%- ;’(((<,$%-3-=.;122’<等却得到 !"# 抑制东道国技术 进步的结论。国内的研究分析与国外类似,也有正反 两方面结论。沈荣坤(’(((),何洁、徐罗丹(’(((),陈 涛涛(122>)等都发现 !"#正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 王飞(122>)夏晓辉(’((?),王允贵(’((8)的研究结果 明,!"# 对中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的作 用,甚至有负面的影响。对于这种现象,不少学者认 为,!"# 技术外溢效果不仅取决于 !"# 带来的先进技 术,而且也与东道国吸收能力有关。基于已有的研究 成果,本文将从吸收能力着手考察在我国影响 !"# 技 术溢出的因素。 一、理论综述 “吸收能力”这个概念最早是 @%A0- ,-6 B0C3-/A,5 (’(8()在分析企业研发作用时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 研发投入对其技术进步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研发成 果直接促进了技术进步;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了企业对 外来技术的吸收、学习和模仿能力,使得企业拥有更强 的技术能力去吸收外部技术扩散。他们讨论的是企业 层次的吸收能力,后来 ",A,54,- ,-6 D05.%- (’((E) 又定义了国家的吸收能力,即学习和使用发达国家已 经存在的先进技术和有关实践的能力。 在解释 !"#技术外溢效果存在差异时,许多学者 所用的吸收能力与以上定义相吻合,并且随着研究的 深入,对吸收能力的诠释也在不断地扩展。 ’F基于技术研发能力的吸收能力研究 (’)技术差距 影响 !"#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黄 静 内容提要 自 G,H"%7=,55;’()2<第一次明确提出 !"# 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界对此作 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除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东道国 的特征不同使得对 !"#技术外溢的效果检验各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 全面考虑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能力、市场特征、开放度等对 !"#技术溢出效 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 !"#的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 !"#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8>1FE 文献标识码:9 文章编号:’22?I)()JK122)L28I2)2J’’I2>J)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2·《世界经济研究》122) 年第 8 期 !外资企业拥有比东道国企业先进的技术,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 接触后可以通过看中学 (!"#$%&%’ () *#+,-&%’)和干中学(!"#$%&%’ () ./&%’),不断改进自身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相关产业(行业)之间的纵向关联促进相关产业(行业)中企 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0#+1,2343)。 #是指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某一行业时,会加剧市场上的竞争程 度,迫使东道国企业更有效地采取先进的技术。 在 567技术外溢机制中示范———模仿效应!起着 重要的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东道国较低的技术 水平为示范模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技术落后的国家 可以通过学习已有的先进技术,实现后发优势。5&%.!#) (2389)与 :#%’ #%. ;!/<=+/$<(233>)的研究支持了 这种观点。他们的研究结果是,新技术的溢出效应是跨 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技术差距的增函数,技术差距越大, 外资企业提供的示范———模仿空间越大,则国内企业 “赶超”(,#+,- ?@)的潜力就越大。 另外一些学者从吸收能力角度考虑,认为国内企 业的“赶超”依赖于自身的技术能力,即国内企业吸收 先进技术的能力依赖于过去能力的积累(A"$"1, 2338)。过高的技术差距意味着本国技术积累差,学习 模仿先进技术的能力差,会影响示范———模仿机制发 挥作用。同时,东道国企业技术吸纳能力不足,也会使 技术外溢发生作用的关联机制"受到影响,因为外资企 业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大,则它与当地企业建立 后向联系的难度也就越大(0/BB/,233C)。 在实证研究方面,0/BB/ 通过对墨西哥和乌拉圭 两国制造业的研究,发现低技术水平严重阻碍了 567 溢出效应产生(0/BB/,233C,2334)。D#@#%和 ;#$.-#% (238>)的研究认为,溢出效应与发达的母国与相对“落 后”的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是负相关的,原因是先进 的生产技术对于落后的东道国企业而言可能并不适配。 (>)人力资本及研发 作为知识产品的主要载体,人力资本在新增长理 论中被视为衡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技术研 发能力中,人力资本对 567技术外溢的影响也倍受关 注。;/$"%=1+"&% "+#!E(2339)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人 力资本存量是影响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的关键因 素。而且,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存在“临界水平”, 只有当东道国人力资本足够丰裕时,东道国经济才能 吸收 567 的技术外溢。0"!!"$ (2334)以 6&F&+ #%. G+&’!&+1(2388H模型为基础,考察了同样是实行外向型政 策促进本国技术进步,为何南美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却远远低于东亚国家这一事实,其研究结果发现,正是 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差距,导致了两国技术吸收效果 以及最终经济增长率的不同。 除此之外,积极的研发有助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因 此研发活动也是衡量企业吸收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少 学者针对研发投入对 567 技术外溢的影响进行了研 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0#+-?$&#(>III)对印度的研 究也表明,跨国公司溢出效应并不是自动产生的,国内 企业要想从中受益,必须对 “学习活动”进行投资。 0/BB/(2334)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现当地企业对 “学习活动”进行的投资越多,就能够从跨国公司的溢 出效应中吸收越多的新技术。而当地企业技术水平的 提高会进一步缩小其与跨国公司的差距,这将反过来 促使跨国公司从母国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以保持自 己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E扩展的吸收能力 以上研究是从微观企业研发层面对吸收能力进行 理解和定义。另外,不少学者提出一国的市场结构、开 放程度、金融效率、政府政策等中观、宏观因素,也影响 着东道国对 567带来的先进技术的吸收利用。在行业 层面上,从市场结构以及开放程度角度对扩展的吸收 能力的研究尤为丰富。 (2)市场结构 在 567 技术外溢中一个很重要的效应就是竞争 效应JK#L"=M238CH#。而竞争效应受一国市场结构的影 响,因此不少学者研究了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对吸收 567带来的先进技术的影响。 一方面的研究是考察本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对 567 技术外溢效果的影响,在这方面研究结果并不相同。 GN/-/!<(2333)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中发现行业中企 业竞争越激烈 567 的溢出效应就越明显。此外 M当 :#%’ #%. ;!/<=+$/<(233>),;!/<=+$/<、0/BB/ #%. O"N&"J233CH、;!/<=+$/< #%. 0/BB/J233PH 探讨本地企 业的技术能力对外资引进新技术的影响时指出M 当本 地竞争处于较为激烈的状态时M 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压 力较大M 从而迫使外资企业较快地引进更为先进的技 术。但是 ;!/<=+$/<(2394)在研究墨西哥企业生产效率 的改善时,检验结果得到的是相反的结论。为了解释这 一现象,;!/<=+$/<又对针对企业规模度进行了检验, 得出了在保护的、竞争程度不高的市场上M企业的规模 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规模越大M越能实现规 模经济M从而也越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影响 567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II4 年第 9 期·42· 另一方面的研究是从外资企业对东道国企业的竞 争压力考虑,研究结果亦有争论。学者们普遍认为,国 际企业的进入会增加东道国相应行业的竞争程度 (!"#$%&’() *+,+;-.))/)0 *++1),本地企业在面对竞 争压力的状况下2 会努力采用新的技术以提高生产效 率 2 从而避免原有市场份额的丢失或被挤出市场 (3()04#) *+5*)。然而也有其他不同的研究结果,如 6#77#(*++8)指出,如果外资企业相对于内资企业过 于强大,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内资企业并不能 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9"#’:;&#’(*+58)也指出,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东道国的外资企业更有可能 挤掉国内企业,外商企业导致了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 (<)经济开放度 一般认为,东道国自由开放的经济和环境有 助于 =->溢出效应的实现和强化,因为良好的环境有 助于吸引更具活力的 =->流入。外资流入越多,当地 企业与其接触的机会就越多,示范———模仿效应发生 的可能性就越大。?#&()(*++5)认为,自由开放的经济 和制度环境,有利于 =->在东道国建立出口导向型企 业,同时这个企业更容易被跨国公司纳入其全球生产 和采购系统之中,从而为其提供更先进的技术2及时 提升技术层次,而且母公司更容易或更愿意为这样的 分支机构持续提供技术支持2以及对分支机构进行更 多的人员培训。 近年来我国学者亦从我国自身对技术的吸收方面 分析了影响 =->技术溢出效果的因素。何洁(<@@@)发 现,地区的发展水平影响 =->的技术溢出效果。潘文卿 (<@@1)对 *++AB<@@@ 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工 业部门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外资的 溢出效应为正。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进一步研究表 明,西部地区发展落后还未跨过促使外资产生正面溢 出效应的发展门槛,不能吸收 =->带来的先进技术。陈 涛涛(<@@1)利用 <@@@年中国制造业 5C个四位码行业 的数据,对 =->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充分竞争是产生溢出效应的有效机 制,在内外资企业竞争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中,两类企 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充分和有效,有利于溢出效应的产 生。包群、赖明勇(<@@1)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开 放度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等因素都有助于 促进我国对 =->企业的技术外溢的吸收。 总体上来说,国内对影响 =-> 技术外溢的因素探 讨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从行业层 面出发,系统地从微观、中观、宏观全面考察吸收能力 对 =->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数不多。本文将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就此进行研究。 二、实证研究 作为实证研究,本部分将从行业层面入手,主要考 察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各个吸收能力指标对 =->技术 溢出效果的影响。 鉴于高新技术的技术进步在我国技术水平提高中 的重要性,本文选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各行业 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上已有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成果, 观察相关的因素对我国企业吸收先进技术的影响,以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 《中国高新技术统计年鉴 (<@@1)》(中国统计出版社),该统计年鉴提供了 *++5B <@@<年 A年的行业数据,统计口径为独立核算的全部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 A@@万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其中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 商独资企业。 该年鉴统计的高技术行业共有 A个两位码行业, 往下又细分为 *,个三位码行业。根据数据齐备性原 则,本文选取了 *A个三位码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中 的化学药品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和生物制品制 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 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中的电子计算 机整机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和办公设备制 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中医疗设备及器械制 造和仪器仪表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的飞机制造 及修理和航天器制造!。 由于官方公布行业统计数据的年度不长,为了保 证样本数量,本文拟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分 析。在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时,主要考虑两种模型,即固 定效应模型 (D/E%4F%DD%G;: ’#4%":)和随机效应模型 (&()4#’F%DD%G;: ’#4%":),前者指被忽略的变量在各个 时间段上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固定的,即截距项是 固定参数;后者则指被忽略的变量在各个时间段上对 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随机的,即截距项是随机的。对于 是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我们通过 H(.:’() 检验来选择。H(.:’()检验的基础是在估计方程的残 影响 =->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 !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内的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和广播电视设备 制造行业数据不连贯,将其剔出。 ·8<·《世界经济研究》<@@8 年第 5 期 差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假设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 应模型是一致的,但固定效应不具有效性;反之,若残 差项与解释变量相关,则随机效应模型不具一致性,而 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所以,在原假设为不存在相关性 的假设下,这两种估计方法应该没有系统性的差别。构 造检验统计量: !"#$%&$’()#*+,-$%.&*+,-$’.(#$%&$’(/0’!-1. 其中 $%和 $’分别为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 型所估计的截距项,1为模型中被估参数的个数。当 ! 大于一定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时,我们认为模型中存在 固定效应,否则则应当采取随机效应模型。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同时给出固定效应模型和 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然后通过 !+234+5检验的 值及其显著性来选择使用哪种模型。 在研究影响 678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时,沿袭已 有的研究方法,我们把整个经济划分为外资和内资两 个部门(69:9,,%;<’),以 $=>>&7=2?@+3 为基础,推导 出内资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A6B)作为反映技术的因 变量。在将影响 678技术溢出效果的各因素纳入回归 方程时,我们采用 C=11=(%;;D)在分析墨西哥 678 溢 出效应影响因素时采用的方法———将外资企业资产与 反映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指标相乘以后作为解释变 量进行回归。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利用 $=>>&7=2?@+3函数,假定内资企业的生 产有: E"FC!G" #%( 其中 E 是内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G是劳动力投 入,C是内资部门的资本要素投入,F表示全要素生产 率。对#%(式两边取对数,并构造连乘模型: GHF"GHE&!GHC&"GHG "#I$JGH-K%J678.I%JGH-K’J678.I⋯⋯ I&JGH-K5J678. #’( #是 678企业溢出效果以外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 率的影响。K%、K’⋯⋯K5代表影响 678技术溢出的各个 因素。观察各个因素对 678的影响,只需考察各因素与 678交叉乘积前的系数。 %L基于技术研发能力方面吸收能力的考察 基于前文对吸收能力的理解与分析,本文首先基 于技术研发层面对我国的吸收能力进行考察。在已有 的成果中,关于技术研发能力对 678技术外溢效果的 影响主要集中在技术差距(6M5:@+N,%;O<;C=11=, %;;D)、人力资本结构 (C9@@9,,%;;P;G+51Q2MR95 SL, %;;<;02,’TTT.、 企 业 的 研 发 学 习 (C=11=,%;;P, C+UQ2,M+,’TTT)等方面。考虑到这三个因素有一定的相 互联系性,我们将三个因素纳入回归方程,以考察我国 引进的技术水平的适宜程度,以及检验我国人力资本 状况与研发对 678技术外溢的贡献如何。 在技术差距指标的选取上,按照现有文献的成果’, 我们用行业的内外资平均劳动生产率比值来衡量。在 人力资本结构指标的选取上,我们认为,企业中科技人 员处于研发的前线,他们的质量对企业的研发水平十 分重要,因此选用科学家和师占企业科技人员的 比例来反映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状况。研发活动在企业 吸收学习先进技术方面亦十分重要,国内企业要想从 中受益,必须对“学习活动”进行投资。结合已有研究成 影响 678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 表 % 技术研发能力对 678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回归结果 注:VG反映技术差距,AC反映研发的投入,AG反映劳动力质量。 ’陈涛涛:“中国 678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世界经 济》’TTW年第 ;期。 《世界经济研究》’TTP 年第 < 期·PW· 果,我们采用研发费用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企 业的研发学习。 根据上文中的!"#式进行回归有以下结果!: 通过检验我们看到,$%&’() 检验显示模型应采 用随机效应模型。所选取的变量在回归中均具有较高 的显著性(达 *+),技术差距对 ,-. 技术外溢效果的 影响为负,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结构,较高的研发投入, 对 ,-.的技术外溢效果影响为正。 /0扩展的吸收能力的考察 (*)市场结构 在基于扩展的吸收能力影响方面,我们首先考察 市场结构对 ,-.技术外溢效果的影响。 其中,关于竞争程度的衡量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比 较科学,但是数据获得困难。我们这里采用市场集中度 的指标,选取大型企业销售占总行业的销售比例来反 映市场的竞争情况。大型企业占行业销售收入比例越 大,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越大。检验结果为市场集中度 对 ,-. 的技术外溢效果贡献为显著正 (显著性达 *+)。对于以上回归结果,是否如 123’&453’6*789:所指 出,企业的规模经济也影响着 ,-.技术溢出效应?我们 接下来将对企业的规模因素进行检验。我们选取行业 中本国企业的平均资本数来代表企业的规模进行检 验。检验结果发现,行业规模水平对技术外溢效果的贡 献显著为正(显著性达 *+)。 检验结果如下,其中 $%&’()检验显示模型均应 采取随机效应模型: 影响 ,-.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 表 / 市场结构因素对 ,-.技术外溢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 注:; 反映市场集中程度,< 反映企业规模因素。 表 " 竞争压力对 ,-.技术外溢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 注:;,反映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 !本文的计量检验结果均采用 =>?@A&B0*软件回归所得。括号内值 为回归系数的 4 统计量,其中“C”、“CC”以及“C”、“CC”、“CCC”分别 表示通过 D0*D、D0DB和 D0D*显著水平下的假设检验。$%&’()检验值 小于临界值,模型应采取随机变量模型。下同。 "某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分额的平方和。 ·9E·《世界经济研究》/DD9 年第 8 期 接下来我们考察外资企业给内资企业带来竞争 压力是否能够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我们用外资 销售额占行业销售额的比例来衡量外资企业对我国 企业所带来的压力,观察这种压力是否有利于我国企 业的技术进步。检验结果如表 !。 "#$%&’检验显示模型应采用随机效用模型。检 验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变量对解释 ()* 外溢效果有较 高显著性(达 +,),对其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外资企业 的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的 技术外溢效果。 (-)开放度 前文文献综述中已经提到,一国的开放程度也影 响着本国对 ()*先进技术的吸收。这里我们采用外资 企业资本占行业资本的比例即外资依存度 (开放度 +)以及行业出口占总产值的比例即外贸依存度(开放 度 -)来衡量开放度,观察开放度对 ()* 技术溢出效 果的影响。这两个指标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与外资 企业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开放的政策 倾向。检验结果如下: 影响 ()*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 表 . 开放程度对 ()*技术外溢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 注:/",代表外资依存度;01反映外贸依存度。 "#$%&’检验显示模型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从 结果中我们看到,两种指标检验的显著性都很高(达 +,),结果都支持开放度对 ()* 的技术外溢有正面的 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基于 ()* 技术溢出的重要机 制分析了在我国影响 ()*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主要 结论是: 第一,从技术研发角度考虑吸收能力时,所考察 的三个指标:技术差距、研发人员质量、研发投入等对 ()*的技术外溢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术差距 对 ()* 的技术外溢贡献为负,说明,现有的内外资技 术差距是不适宜的,外资的先进技术并不能被我国企 业所吸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中国 来说,跨国公司转移的技术并不是越先进越好。技术 差距越大,外国公司的实力越强,本国企业所受的冲 击越大,它们技术创新动机也就可能越弱;同时,技术 差距过大,外资大多从国外采购原料及零部件等,与 国内其他产业的联系会非常小,不利于技术扩散,也 不利于本地厂商学习、吸收和消化(蒋殿春,-22.)。 吸收能力中,本国企业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结构 与研发的投入对 ()*溢出效应有明显的正面影响。显 然,高质量的研发人员与对先进技术的开发学习增强 了我国企业对 ()*先进技术水平的吸收,促进了企业 的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又缩小了内外资的技术差 距,进一步强化了 ()*的技术外溢效果。 第二,在扩展的吸收能力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市 场的集中度与规模效应在 ()*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世界经济研究》-223 年第 4 期·35· 技术外溢中贡献为正。究其原因,大规模的企业容易 降低成本,有雄厚资金进行研发投入,其市场力量也 使得它有足够的实力与外资竞争。另外,国内学者蒋 殿春(!""#)曾经利用博弈分析指出,如果较大的厂 商控制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新技术机会不会改变 这种状态的情况下,那么较大的厂商总是进行较多 的 $%& 投资。因此,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大型企业 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动机对先进技术进行研发学习, 这自然会促进 ’&( 技术外溢的效果。 第三,我们的检验结果还显示,虽然外资的进入 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企业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竞 争,但是这种竞争总体上来讲还是有益的。 第四,行业的开放程度对 ’&( 的技术外溢有正 面的影响。我们衡量开放度指标是行业外资依存度 和外贸依存度,两个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 资企业与外资的接触机会与我国的政策倾向。我们 的研究结果显示,开放度对 ’&( 的技术外溢贡献为 正,从而对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企业的技术 进步有一定的理论支持。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我们认为,对外开放的政策 促进了 ’&( 的技术外溢,但是我们在引资过程中应 该注意选取与本国技术水平相适配的技术,同时要 注重本国企业的研发,这样能够一方面增强本国自 主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技术差距,发挥后发 优势,使技术自主创新与模仿先进技术齐头并进,实 现自主创新与模仿学习互动的良性循环。同时,我们 在比较成熟的行业应该支持大规模企业的形成,这 样不仅有利于本国企业的研发,还能够增强本国企 业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有利于本国长期的 技术进步。! (责任编辑:段锡平) 参考文献: #)*+,-./0 1) 2)0 3/4 5366+78/0 *) 9) :&8 &8;.7,+< ’+6;7 1./.=+, ’68; &+6.<, ’86.+>/ (/?.7,;./,@ 9?+A 4./<. =68; B./.CD.E3): *;.6+<3/ 9<8/8;+< $.?+.F0 #GGG0 HGI JJ)K"LMK#H) !)1E8;7,68; N) : ’86.+>/ (/?.7,;./, 3/4 O684D<,+?. 9==+<+./86+8 20 X.. 2YZ) :58F 48.7 =86A .+>/ 4+6.<, +/?.7,;./, 3==.<, .<8/8;+< >68F,R@: 28D6/3E 8= (/,.6/3,+8/3E 9<8/8;+<70 #GGH0 [LIJJ)##LM#VL) [)163/7,.,,.6 X) :(7 =86.+>/ 4+6.<, +/?.7,;./, 3 . 7J+EE8?.60.?+4./<. =68; 23J3/\7 ’&( +/ ,R. ]/+,.4 ^,3,.7:) _19$ F86-+/> J3J.60 !"""0 _8) H"#L。 L)S3?.7 0 $) 9) :NDE,+/3,+8/3E =+6;7 0 S8;J.,+,+8/ 3/4 O684D<,+?+,P +/ 587,YS8D/,6P N36-.,7: 0 9<8/8;+<3?8E) #GU[0[#IJJ)#UKM#GV) K)S8R./ Z03/4 X.?+/,R3E &) :(//8?3,+8/ 3/4 E.36/+/>I QR. ,F8 =3<.7 8= $%&:) 28D6/3E0 #GHG0 GGI JJ)LKGM LGK) U)&3RE;3/0S 3/4 _.E78/ $) #GGL) :^8<+3E 3‘786J,+8/ <3J3‘+E+,P0 /3,+8/3E +//8?3,+8/ 7P7,.;7 3/4 .<8/8;+< 4.?.E8J;./,:) ^8<+3E <3J3‘+E+,P 3/4 E8/>Y,.6; >68F,R0 137+/>7,8-.0N3<;+EE3/ O6.77) H)&+T+, *0 ^,+>E+,C 2) :N8/8J8E+7,+< S8;J.,+,+8/ 3/4 aJ,+;D; O684D<, &+?.67+,P): *;.6+<3/ 9<8/8;+< $.A ?+.F0 #GUU0 KUbVcI JJ)!GUMV"H) G)&+;.E+70 ^)0 5) X8D6+) :’86.+>/ &+6.<, (/?.7,;./, 3/4 9==+<+./

02)5)0 : NDE,+/3,+8/3E 9/,.6J6+7.7 3/4 QR. WE8‘3E 9<8/8;P:0 *44+78/YZ.7E.P0 $.34+/>) #GGV) ##)包群、赖明勇:“’&( 技术外溢的动态测算及原因解 释”,《统计研究》!""V 第 K 期。 #!) 陈涛涛:“中国 ’&(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 究”,《世界经济》!""V 年第 G 期。 #V)蒋殿春:“跨国公司与发展中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博弈”,《世界经济》,!""# 年第 G 期。 #[) 蒋殿春:“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 个模型分析”,《南开经济研究》,!""[ 年第 [ 期。 #L) 沈坤荣:“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管理世 界》,#GGG 年第 L 期 #K)何洁、许罗丹:“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外 溢效应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GGG 年第 ! 期。 #U)王飞:“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 吗?”,《世界经济研究》!""V 年第 [ 期。 #H)王允贵:“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及其对东道国的产业 控制”,《管理世界》,#GGH 年第 ! 期。 #G) 夏晓辉等:“跨国公司投资浦东的案例分析”,《管理 世界》,#GGU 年第 ! 期。 影响 ’&(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 ·KK·《世界经济研究》!""K 年第 H 期

/
本文档为【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_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