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信贷风险高层参考11月18日

2011-11-18 19页 doc 931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5483

暂无简介

举报
信贷风险高层参考11月18日 今日导读 主编导读 今天的日报重点关注年底银行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投资客大量退出上海商业地产、谨防借新还旧滥用之势下的违规操作风险等风险事项,涉及流动性风险、区域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 首先,在历经三季度对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加强监管以及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缴纳范围带来的流动性承压后,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攀至5869亿元,表明银行表内信贷趋松,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尽管外汇占款延续目前较低的增长趋势,但财政存款的集中释放将支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改善,年底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其次,商业地产和高端住宅曾是投资者热衷...
信贷风险高层参考11月18日
今日导读 主编导读 今天的日报重点关注年底银行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投资客大量退出上海商业地产、谨防借新还旧滥用之势下的违规操作风险等风险事项,涉及流动性风险、区域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 首先,在历经三季度对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加强监管以及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缴纳范围带来的流动性承压后,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攀至5869亿元,表明银行表内信贷趋松,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尽管外汇占款延续目前较低的增长趋势,但财政存款的集中释放将支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改善,年底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其次,商业地产和高端住宅曾是投资者热衷购买的两大主力,这两大市场的遇冷,显示部分投资者正对投资国内房地产项目失去兴趣。而造成这一后果,除了楼市调控政策因素外,也和海外开发商提供的优厚回报有关。 最后,实际操作中,借新还旧不断呈现滥用之势,甚至不乏银行违反操作规程主动帮助企业借新还旧,从而导致借新还旧不仅成为掩盖不良贷款问题的“避风港”,成为不良贷款新的发生源,同时也成为部分贷款责任人逃脱责任追究的工具。 目录 2今日导读 4风险要览 41.年底银行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72.投资客大量退场,上海商业地产风险暴露 93.谨防借新还旧滥用之势下的违规操作风险 13风险快递 131.发改委:两药企因垄断受罚700万 132.高端装备制造业授信重在考量抵押风险 143.珠三角中小企业跑路并不少 144.风险责任不应从“有限”划为“无限” 155.银监会突然出手,年底存贷比达标压力陡增 156.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下滑愈演愈烈 风险要览 1.年底银行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银行体系流动性在十月末较为紧张,从原因上看,源于存贷比考核与财政存款增长叠加共振,这与7月份情况相似。然而,从结果上看,无论是资金脉冲时间跨度,还是资金价格上行幅度,此番流动性紧张程度与7月相比都相差甚远。而在历经三季度对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加强监管以及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缴纳范围带来的流动性承压后,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攀至5869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也大幅超过9月的4700亿元。这表明,银行表内信贷趋松,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实际上,进入11月份以来,资金价格已经全面回调,然而由于外汇占款延续目前较低的增长趋势,11月中下旬资金面仍可能偏紧。但财政存款的集中释放将支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改善,年底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而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定向宽松。 · 银联信分析: 一、从货币宽松到信贷宽松 10月底,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调研时指出,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与此同时,央行更是频频释放货币政策定向宽松信号。自央行于10月20日下调三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到暂停三年期央票发行,再到两度下调一年期央票利率,央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四次向市场释放微调信号。纵观07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一般货币宽松领先于信贷宽松,而当前政策调整的路径也延续着这一路径。 央行日前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10月末信贷大幅增长,致使单月新增人民币信贷5868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较上月大幅增长1168亿元,10月份亦成为今年三季度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增量最多的月份。分部门看,10月份住户贷款增加13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548亿元,较上月大幅增长16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8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7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大幅回升,10月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环比大幅上升22.4个百分点至57.0%,其中企业、居民户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较9月分别回升26.7个和24.3个百分点至52.1%和74.7%。很显然,此次信贷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银行增加了对大型在建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满足诸如铁道部等重点客户的长期投资需求。 然而,信贷在反弹的同时,银行体系存款外流的趋势却在继续恶化。企业存款增速从8月的12.09%下降到10月的9.2%,10月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上升860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少增3308亿元。 二、年底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我们在此前《四季度流动性前瞻》一文中提到,我们认为此前市场上包括银行体系资金面紧张,主要是信贷投放不足所致。资金面偏紧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信贷资金投放不足,二是指全社会资金供应不足。尽管M2持续走低,但根据监测显示,M2为20%多,显示资金面较为宽松。因此,此前资金面偏紧主要是因信贷投放不足所致。随着年底信贷投放的加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年底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首先,后两月银行信贷仍将保持“合理”增长。10月份信贷超过市场预期,与10月份投资反映的信息一致,表明信贷政策的确在“微调”。考虑到央行货币政策确已转向,未来信贷将持续回升,未来两月的新增信贷或在6000亿以上。 其次,年底银行吸储压力将缓解。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6.2个百分点。分结构看,住户存款大幅减少727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60亿元,财政性存款季节性大幅增长4190亿元。具体来看,10月份存款减少,一方面与负利率环境下的资金脱媒有关,另一方面,对银行票据业务和缴存基数调整以及“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执行也影响了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但基于年底前财政存款释放数量大,存款不会成为制约年底前的贷款增长因素。财政存款受财政收入和支出试点影响,结节性明显。从历史上看,11月份财政存款陆续释放,12月财政存款开始大量释放,近两年都在9000亿元左右。在今年财政存款继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未来财政存款转为企业(个人)存款的数量可能在1万亿元以上,将缓解银行贷存比压力和基础货币压力。另外,银行表外融资的主力是票据,尤其是3-5个月,表外融资7月份开始监管,下降最快时段已经过去,未来对存款派生的负面影响将减弱。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的微调也将改善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具体来看,央行货币政策放松首先将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随后可能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最后才会是降低。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下半年以来央行一直在逐步释放流动性,这从回购利率均值不断下降就能够看出。近期节奏有所加快,可能是由于10月份外汇占款出现了大幅下滑,央行必须主动投放流动性以保证基础货币的正常增长。总体来看,年底银行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三、央行货币政策仍将主打定向宽松 央行15日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较前一期下降8.58个基点至3.4875%。作为基准利率的风向标,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两周下行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然而,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货币宽松仍将以定向宽松为主。 1、央票利率下降并非转向信号 15日央票发行有两大特点:一是发行量大增,二是发行利率继上周后再次下行。具体来看,这两个变化是机构需求与央行调控之间市场化博弈的结果。 从机构角度看,央票现券市场9月底以来随债市走牛,目前各期限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均低于一级市场,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14日已高出二级市场约18基点。面对高额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机构一级市场认购需求高涨。由于公开市场本身就是央行通过市场化操作调控流动性的场所,机构影响更占主导,而且央票发行采用价格招标式方式,需求在无风险套利的促使下必然会大增。从监管层角度看,本次央票发行体现了央行在公开市场上随行就市的态度,也反映出维护流动性适度稳定的意图,自从11月上旬连续两周净投放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呈现持续宽松趋势。为避免短期流动性过度宽松,央行有必要加大回笼力度。同时,在本次央票认购中,机构实际需求量超过1000亿元,央行最终将发行规模定在520亿元,发行利率下行至3.4875%。可以说,这是权衡之后一举两得的。一方面,下调后的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接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致引发过于强烈的降息预期;另一方面,资金面将在回笼规模扩大后趋于稳定,从而引导央票二级市场利率向一级市场靠拢,最终达到需求、利率双双企稳的目的。 2、货币全面转向时机仍未到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11年10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这是21个月以来PPI涨幅首次低于CPI涨幅,暗示未来物价上涨将主要由需求拉动,企业的盈利下滑预期开始改善。从环比来看,CPI环比上涨0.1%,PPI比上月下降07%。CPI环比涨幅趋缓,PPI环比则出现拐点。由于猪肉和蔬菜价格下跌,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从上个月的13.4%放缓至11.9%。由于能源类产品价格下滑,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也回落至2.7%。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趋弱,10月PPI涨幅从上月的6.5%下降至5%。很显然,上述数据表明,通胀已经趋势性回落。然而,通胀只不过是政策放松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充分条件还是保证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保证充分就业,不能出现大幅下滑。 可以说,本轮调控至今,实质上是对近三年来超发货币的修正。虽然M1、M2同比增速不断回落,但存量货币供应仍相当充分。“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旺盛,投资后劲较足。年底有关民生的投资加速,表现出一定后劲。进出口方面,未来可能加速下滑。整体来看,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但并未出现剧烈波动。随着通胀问题的缓解,企业盈利预期改善,经济有望在自身需求带动下,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因此,从目前来看,货币全面转向时机未到。 3、定向宽松仍将徐步前行 当前对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争议点在于,是否下调存准率。我们认为,是否下调存准率,仍需要参照银行体系资金面情况。数据显示,在央票发行扩容、中小银行第三轮保证金存款准备金缴款双重考验下,15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然保持稳定宽松格局,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收在2.92%和3.32%的相对低位水平,预示短期资金面无忧。而且前文也证实,年底银行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因而年内下调存准率的压力并不大。但需注意的是,公开市场投放与新增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两个重要来源,在上一轮紧缩周期中,显露出明显的以提准对冲公开市场净投放和新增外汇占款的特征。12月之后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面大幅萎缩,9月以来新增外汇占款出现下滑趋势。国家外汇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339亿美元,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入压力明显低于一、二季度。很显然,10月份外汇占款仍延续下滑趋势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央票发行量继续维持高位、新增外汇占款持续走低,则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也将提高。此外,相对公开市场操作而言,存准率下调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改善的作用更大,考虑到中小银行未来还将面临三轮补缴保证金存款准备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下调中小银行准备金率未尝不可。总体来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短期内仍难言全面转向,定向“微调”仍是货币政策的主旋律,与此同时,徐步前行是未来一段时间最可能的调控特征。 2.投资客大量退场,上海商业地产风险暴露 在连续调控之下,全国各地楼盘开始纷纷降价。温家宝总理日前再度强调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松,梦想在楼市中大捞一笔的投资客开始心生退意。两年前,调查显示购房者中的43%是投资客;而现在,目前二手房市场上剩余的投资客,仅仅占到购房者的3%。当投资潮退去,那些针对投资客的高价楼盘或成为最大的“受伤者”,开发商只能选择搁置,或者“割肉卖血”出售。 · 银联信分析: 一、商业地产急速升温 自去年4月10日最严厉政策调控以来,商业地产的火爆这一话题迅速在业内业外相继传开,相比住宅市场,商业地产打着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小,不限购、不限贷的旗号迅速在全国市场上火热起来,相比商业地产,住宅市场则险象环生。预期中的地产业经营拐点在三季度也显露端倪,上市房企业绩同比增速放缓至14%,环比更大降29.36%;现金流日趋紧张,存货积压,销售迟滞。再从各地降价促销后风起云涌的“退房潮”等事件,均可侧面提供佐证。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优质写字楼租金及售价均有明显上升。以广州为例,11月1日至3日该市有三个住宅项目获批预售证,其中包括两个商业地产项目,商业地产成为广州11月以来绝对主角,共推房1845套,占总推房数90%。 商业地产火热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资金的青睐。由于针对住宅的宏观调控愈演愈烈,从炒房客的钱,到开发商的资金,再到海外资本,都在投向商业地产,不做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很难保持业绩的稳定和增长。转型给商业地产带来了大量资金,而保险资金和外资的进入则是火上浇油。目前,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保险等约10家保险公司通过直接购买或者曲线投资的方式参与国内商业地产项目。 二、需警惕商业地产库存风险 目前商业地产是投资领域最热的板块。但是,商业地产持续升温,如果供应量超过市场消化能力,必然导致商业地产滞销,进而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做商业地产有三个制约因素:市场机会、资源支持度和商业模式,国内拥有以上资源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多数开发商是打着做商业地产的名义拿地,再去建住宅。统计显示,截至10月末,上海市商业地产存量连续3个月攀升至1028.6万平方米的年内最高峰;其中,商铺存量597.8万平方米,办公楼存量430.8万平方米;而办公楼存量明显扩大,9月末环比增量22.6%,10月末环比增量49.4%。 以最近10个月的平均成交量统计,目前上海的写字楼和商铺库存总量需要32个月才能消化完。而目前上海商品住宅库存量,按今年前10月的月平均成交水平,完全消化只需要15个月。11月上海商铺的预计供应量还将新增100万平方米,库存风险已经开始显现。由于商业地产去库存的压力加大,开发商越来越多考虑通过自己持有,一方面,减轻销售压力;另一方面,博弈政策松动期限。比如,刚开业的浦东嘉里中心尽管配套了拥有上海最大会议和宴会场地的五星级酒店,周边的新建公寓售价也已经达到46000-75000元/平方米,但开发商依然选择持有而不是出售182套能俯瞰世纪公园的服务式公寓。但是,这有可能加大开发商的风险。 三、投资客撤离或是主因 商业地产作为是投资客的“楼市避难所”,上海3月份以后商业地产的成交量就较2月份大幅增长,7、8月商业地产的成交量甚至超过了普通住宅,成为楼市调控下开发商的“救命稻草”。但是,好景不长,在上海等地银监会明确叫停未竣工商业地产的按揭贷款后,商业地产的成交量开始大幅下滑,出现了比住宅更为严重的积压趋势。另一投资者大规模撤退的是豪宅项目。在8月份前上海的高端住宅项目成交情况尚可,10万元/平方米的顶级住宅甚至出现了成交量较去年大幅上涨的热销景象。但进入9月之后,豪宅同样开始出现成交锐减。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上海市单价在4万元以上的高端住宅累计成交2492套,销售面积52.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回落6.2%和11.7%。 商业地产和高端住宅曾是投资者热衷购买的两大主力,这两大市场的遇冷,显示部分投资者正对投资国内房地产项目失去兴趣。而造成这一后果,除了楼市调控政策因素外,也和海外开发商提供的优厚回报有关。比如,英国伦敦现代化豪华物业WoolwichCentra的开发商来上海推广时就向购房者许诺,可以首付10%购买该项目的期房。而在期房变成现房的过程中,购房者不仅不需要归还贷款,而且可以以每年6%的银行利率获得首付款的存款利息。不仅如此,开发商还承诺,允许购房者转让未竣工的期房。这也意味着如果在未竣工的两年中,英国的房价上涨10%,投资客就可以获取100%的巨额投资回报。并且,由于英镑兑人民币正处于历史低位,目前购买英国房屋,也可能因为未来英镑的升值而给投资者带来利润。而美国的楼盘则以购买的房屋总价超过50万美元,有机会申领当地的“绿卡”诱惑投资客。在这个背景之下,投资客可以选择的房地产投资类型有很多,住宅不再是多数人的唯一选择。 四、商业地产授信建议 在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中,“升值”和“前景”总是开发商最乐意谈的内容。但在投资客大规模撤退之后,专门“为投资客盖的房子”未来的市场预期将被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更加不容乐观。比如,上海市目前销售的2009年高地价项目不到十个,由于开发成本过高,开发商也难以调整产品定位。唯一能做的就是搁置这些产品的开发、销售,先开发企业旗下其他低成本、能快速周转的产品,等市场时机成熟以后再销售那些高成本的项目。资金比较紧张的开发商,也有可能会转让那些“地王”地块,以卖血求生。此前,上海也已有过“地王”项目被转让的情况。 不过,一直以来,地产市场上都存在一个“商住倒挂”的现象,即住宅地产的价格高于商业地产,当商业地产接过住宅大旗,当整个房地产市场都在以“商业地产”为突围的方向之时,以“城市综合体”形式出现的综合物业,或许才是未来风险较小的安全投资港湾。“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一线城市在面临库存压力后,开发商开始转攻二三线城市。11月10日,廊坊万达广场开业宣告着万达地产二三线版图的再次延伸。此前,万达曾对外表示,2012年将在全国新开设20个万达广场,多数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不久前,中海地产亦宣布将在南京、沈阳、济南、天津、珠海五座二线城市投建环宇城购物中心;金地集团也曾透露未来将重点布局二线城市商业地产;首创置业同样表示今后将重点在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北、西南五点的三四线城市布局商业地产业务。此外,宝龙、凯德等知名房企亦纷纷抢滩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关注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 3.谨防借新还旧滥用之势下的违规操作风险 借新还旧是商业银行业务运行中早已存在的一种形式,央行对开展此项业务有严格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借新还旧不断呈现滥用之势,甚至不乏银行违反操作规程主动帮助企业借新还旧,从而导致借新还旧不仅成为掩盖不良贷款问题的“避风港”,成为不良贷款新的发生源,同时也成为部分贷款责任人逃脱责任追究的工具。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重视借新还旧滥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不良贷款人为控制、人为作假的问题,保证商业银行在日趋强烈的竞争中,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 银联信分析: 一、违规操作使借新还旧成赖账不还的工具 2008年初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某村的田金、田海、田刚等8人从某银行各借款20万元,一年后8人都无力偿还,协商之后,8人在2009年3月份又都与该银行签了一份新的借款合同,以新贷款偿还旧贷款。随后银行在田金、田海、田刚未到场签字确认的情况下,单方将各20万元贷款划入三人的账号上,并作了银行内部的会计平账处理。一年后,新的借款合同到期,三人拒不还款,还在商河县人民法院法庭上拿出信用报告,上面显示着三人2008年借款已结清。 显而易见,导致此次银行陷入恶意逃债圈套的主因在于,银行在田金、田海、田刚未到场签字确认的情况下单方面发放新贷款还旧贷款,导致借款人借机赖账不还,银行存在明显的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借新还旧时银行操作不合规导致借款人恶意逃债的风险漏洞还很多。比如,为掩盖借新还旧真相,在贷款合同中贷款用途一栏不明确写明是“借新还旧”,只是口头告知而在借款合同中没有注明款项的真实用途,而写作其他,例如流转资金等,导致新的保证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还比如,借新还旧时原有抵押物的价值已经发生折损,不能满足抵押担保的条件,同时借款人也缺乏新的抵押物作为补充,于是有的银行就仍然把原来的抵押合同作为借新还旧贷款合同的抵押合同,而不重新签订抵押合同,更不重新办理登记,导致新贷无第二还款来源,成为信用贷款,一旦借款人存在道德隐患将导致银行债务悬空。 此外,借新还旧的贷款会计操作手续要求,贷款必须先进借款人的存款账户,再由借款人签章支取(一般为转账)归还原贷款。然而银行为避免新的资金进入借款人账户后不归还旧贷款,采取的划款会计手续不合规也极易带来风险。比如银行在借款人未签章支取的情况下直接从借款人存款账户扣收,导致借款人以强行划款为由向银行提起侵权的反诉。因此商业银行实施借新还旧应当谨慎操作,绝不能勉强行事。 二、银行为何铤而走险热衷滥用借新还旧 借新还旧是商业银行业务运行中已存在的一种形式,央行对开展此项业务有严格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借新还旧不断呈现泛滥之势,部分银行甚至50%的贷款资金用途是“借新还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仅仅众多融资平台纷纷选择用借新还旧把眼前的风险向未来转移,企业更是如此,企业的倒贷资金需求使众多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不务正业高息放贷,正是借新还旧为高息转贷的地下不法行为提供了市场,加大借款人经济的负担。为什么银行会偏好这种不良的借款方式? 一是对借新还旧贷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客户贷款到期不能按期归还,多数情况属于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或发生了问题,借新还旧是银行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然而,借新还旧长期被银行广泛使用,使部分客户经理认为借新还旧属于为客户办理的正常信贷业务,并且还可以降低工作量省去催收的次数。这些认识上的误区表现在信贷操作上,对属于正常周转使用贷款的优质客户实行“转期续贷”,对不属于正常周转使用贷款的不良客户则“被动转贷”,甚至有部分行以贷款借新还旧作为服务优质客户的手段。 二是掩盖不良资产。由于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贷款指标的考核力度,并与基层银行领导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但是许多银行的统计口径并没有将借新还旧纳入不良贷款考核,只要不良贷款的科目没有余额就会得奖金,贷款的收回率会看得很高,不良贷款占比就会很低,基层银行为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便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掩盖信贷资产经营风险。 三是银行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私利而恶意借新还旧。由于我国银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未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制约还停留在一个“软约束”的水平。按照银监会对高管人员的要求,三至五年就要轮岗,还有的领导本身就是外地人,也没打算干几年,存在任期不出问题就好的本位思想,只要走的时候报表数字好看,人际关系也很好,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于是对借新还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纵容这种行为。 四是资产风险管理机制未完全实现相互制衡,对其潜在的风险难以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目前有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既作为资产五级分类的实施者,又作为资产质量的管理者甚至是被考核者,无疑这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加大了借新还旧风险和五级分类偏离的可能性。 三、如何采取措施杜绝借新还旧滥用的操作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将借新还旧当成缓解信贷风险和逃避风险监管的一种手段,通过借新还旧的多用和滥用掩盖正在形成的信贷风险,必将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给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重视借新还旧滥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不良贷款人为控制、人为作假的问题,保证商业银行在日趋强烈的竞争中,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是要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力度,增强信贷人员对借新还旧贷款风险的识别能力,使信贷人员充分认识到借新还旧产生的信贷风险和危害性,避免人为的借新还旧,杜绝基层银行掩盖贷款的真实占用形态。同时,对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良贷款责任追究、不良贷款考核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积极引导客户经理向需要转贷的客户灌输“回收再贷”而不是“借新还旧”的理念,营造健康的信贷文化。 二是彻底清理现有“借新还旧”贷款情况,深入分析“借新还旧”的真实原因。重点对办理“借新还旧”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现金流量、抵押担保、合同填写、账务处理、利息支付等方面进行清理检查,对有缺陷的合同和账务处理进行补充完善,对担保抵押存在风险的贷款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通过逐步压缩借新还旧的比例,严禁借新还旧企业新增贷款,从而使借新还旧现象在较短的时间内退出历史舞台。 三是规范操作处理流程降低操作风险。首先要规范办理“借新还旧”贷款合同的填写,在填写办理新贷款的合同时,其借款用途应填写为“借新还旧”或“归还×年×月×日借款”。其次是规范账务处理,办理“借新还旧”时,所有程序必须按规定操作,新贷款必须坚持支付结算管理办法“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的原则,将新贷款转入借款人的存款账户,再由借款人开具支票和进账单办理归还旧贷,同时要求支票用途栏填写“归还贷款”,切忌使用特种转账凭证划转资金或新旧贷款进行对转等。 四是要想从根本上避免恶意借新还旧的产生,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相互制衡的内部决策程序和组织体系,加强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从根本上避免其利用人为的不正当手段消化不良贷款行为的发生。同时,银行内部应加大信贷资产稽核检查和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采取借新还旧方式掩盖信贷资金风险隐患的基层银行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从根本上改变借新还旧贷款掩盖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防止信贷资金“空转”形成大量隐性不良贷款,确保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 五是加强宣传力度,有效震慑犯罪。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宣传相关犯罪的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增强自觉防范贷款诈骗的意识,有效震慑犯罪分子。并且加大对逃债行为的打击,对逃债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上黑名单,加大各方面的制裁,相应的对守信企业、个人也应通过利率优惠、贷款优先等条件加大进行正向激励,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优化辖区金融生态。 风险快递 (以下信息摘自银行全面风险预警系统,了解详情请到http://www.unbank.info) 1.发改委:两药企因垄断受罚700万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开出巨额罚单: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两家私营企业,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总计687.7万元和15.26万元。两家药企之所以招来发改委“反垄断第一单”,是因为他们通过控制原材料、滥用独家代理权、胁迫下游企业涨价等方式来“合谋”操作盐酸异丙嗪的价格: 首先,此案中的两家企业的原材料都是生产复方利血平的主要原料为盐酸异丙嗪,他们通过与上游厂商签订,垄断了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全部销量;其次是接触四大下游生产商——常州制药厂、亚宝药业、中诺药业、新华制药,这四家公司无法从原渠道买到盐酸异丙嗪,只能与山东两家企业展开协商;最后迫使下游企业提价以获取暴利。谈判破裂后,两药企遂联合将盐酸异丙嗪售价提高到最高2600元/公斤,提价幅度达14.6倍。根据两家企业的设想,先控制原料药提供商,再要求下游企业提高投标价格,并给予其每瓶1元的返利。按照复方利血平片全国年消费量约为90亿片,按照100片一瓶计算,这两家企业可稳获近亿元垄断利润。 2.高端装备制造业授信重在考量抵押风险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将选择五大方向重点突破,分别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具体来看,航空装备方面重点发展大型飞机、系列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重点突破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国家拟将其列入重大专项;卫星及应用方面,将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智能制造装备方面,将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四大类产品。 我们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不同于传统之处就是技术更加追求高端,这也是“十二五”期间政策支持的关键。企业更加看重技术专利的开发,尤其在企业走出去后专利是企业的海外保护伞。随着企业高端化后专利在企业资本中的比重不断升高,企业利用专利进行的抵质押将在银行的业务中占据一席之地。而目前,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抵押风险对于银行来说依然巨大,是银行需要尽量避开的业务类型。由此可见,在“十二五”期间授信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银行必须重点考量抵押风险。 3.珠三角中小企业跑路并不少 事实上,类似温州的跑路企业,已经在珠三角各地出现,而且为数不少。只是因为珠三角的企业借贷现状比较理性,单笔交易数额并不高,牵连范围有限,才鲜有被关注的焦点。一个典型的共同点是,部分投资公司开始崩盘,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几乎不考虑借贷方的还款能力,仅向利息看齐,温州跑路时间增多后,引发了珠三角市场的恐慌,纷纷向借贷机构追回投资,于是这些投资最新倒掉。 除了民间投资机构,中小企业跑路也不少。第三季度,央行惠州市中心支行对该市40家样本企业调查显示,已有5家企业的电话打不通,原来这5家企业早已人走厂空。这些样本企业都在该市银行关注范围内,属于庞大中小企业群中的“精英”,即便如此,仍然有比例不低的经营失败者。与此同时,央行广州分行对该省633家样本企业调查显示,资金缺口高达47.25亿元。这些样本企业以制造业为主,类型主要为民营、私营以及个体企业,年销售额多处于200万-5000万这一区间。事实上,加工外销在珠三角已无发展优势,受扶持政策优待的机会渐少,再加上外销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外需持续萎缩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4.风险责任不应从“有限”划为“无限” 贷款资金难以回收后,银行不向借款企业追债,反而以解聘为威胁勒令信贷员代偿本息,这种荒唐的事件在浙江慈溪某银行上演。慈溪某银行因业务需要,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贷款业务小额联保贷款,该项业务因发放时间短,且无需动产和不动产的抵押,一经推出并受到追捧。一黄姓企业主联合其他两家商户组成联保小组,经信贷员小沈贷款10万元,一年后黄下落不明,同组两名成员离奇失踪。 我们认为,该起不良贷款案发生的原因,可能在于该行新推此项业务,但在如何审核企业信用水平、还款能力、如何判断联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欠缺一定的经验,导致了某些不良企业主钻银行审贷制度的漏洞骗取银行资金。然而,这种将风险责任从“有限”划为“无限”的做法,实为商业银行在推卸风险管理的责任。尽管央行并未要求各家银行制定哪些具体的风控措施,但不代表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信贷员。即使信贷员在贷款审核中确有失误,银行也应根据法律或者规章制度追究其内部责任,或扣积分、或扣奖金,但不应要求信贷员代偿。 5.银监会突然出手,年底存贷比达标压力陡增 自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发行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之后,国内已有银行暂停了7天理财产品,也有银行开始发行投资期限在30天至4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来避开禁令,而且到期日基本就在12月30日大考日附近。由此可见,如何减轻存款流失、金融资产重构对银行体系的冲击,引导银行理财回归真正的资产管理,并不是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这种“治标”之策能过解决的。 近几个月以来,商业银行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揽存,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荡,给资产负债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巴塞尔协议Ⅲ”大大强化了对流动性指标的要求,强调融资来源的稳定性,银监会已经在实施日均存贷比考核。如果银行过度依赖理财产品拉存款,无疑与这一方向背离。此外,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至10月份新发的1个月内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达4443只,占全部新发产品近四成份额。我们担心,接近年关紧急叫停短期理财产品,或给年底存贷比大考带来较大的压力。 6.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下滑愈演愈烈 光大银行已正式向银监会提交新资本协议实施评估申请报告。这是除6家银监会明确要求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外,国内首家正式向监管机构提交新资本协议实施评估申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认为,这体现了光大银行对高级计量方法应用、资本运用效率方面的信心,但与此相比,国内城商行准备并不充足。实际上,三家上市城商行三季报显示,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北京银行三季报并未披露资本充足率指标。 贷款飙升、粗放经营、品牌劣势,是导致城商行资本充足率高危的几个主要原因。根据银监会金融危机前的规划,2009年-2012年为城商行发展的第三阶段,城商行要力争到2012年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这意味着城商行今后将按照股份制银行的来建设。然而,借助资本市场尚且融资艰难的三家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压力都如此明显,其他城商行如何能达到股份制的标准? 《信贷风险高层参考》产品说明 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的资金和分配流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商业银行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商业银行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因素,而如何及时的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以及防控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主题。 《信贷风险高层参考》是银联信为各金融机构高管及部门经理量身定做的风险研究报告,通过广泛收集信贷领域风险信息,对风险信息进行正确筛选、加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大信息本身或信息隐含风险进行分析评论,帮助银行高层进行及时有效地风险识别。 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即将实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大幅增加,且面临着日益严格的政策监管,这一方面促进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一方面也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通过深入分析客户需求,并参考众多业内专家的建议,银联信决定将原有的《信贷风险高层参考》进行改版,在保留原产品优点的同时,进一步拓展风险信息覆盖面,以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产品定位上,新版《信贷风险高层参考》将更多的侧重风险识别,力求及时、准确的为客户传达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源和风险点。 针对银行高管以及部门经理事务繁忙、阅读时间有限的特点,新版《信贷风险高层参考》在分析上将重点关注信息事件对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点,通过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的点评,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提高客户的阅读效率。 新版《信贷风险高层参考》分为以下几大板块: 【风险要点】 该栏目按宏观领域、中观领域和微观领域三大维度进行划分,通过有深度的分析帮助银行及时进行风险识别。 宏观领域:一方面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信息,并做出准确地解读;另一方面收集宏观领域相关经济金融数据信息,并做出恰当地点评。 中观领域:主要侧重收集行业领域、区域领域与信贷业务相关的风险信息,指出这些风险信息所隐含的潜在威胁。 微观领域:主要侧重银行实务方面,要全面监测银行业的一举一动,善于辨别和揭示银行在信贷政策调整变化中、体制改革过程中、业务操作过程中、产品创新设计中所表露或隐含的信贷风险。 【风险快递】 该栏目搜集银行业每日面临的风险资讯,通过信息加工,简明扼要的呈献给客户。范围涉及行业、区域、银行经营、同业竞争等领域,覆盖面广。 【今日导读】 新版《信贷风险高层参考》保留了原有的“每日主编导读”栏目,对当天的风险形势和当日报告的内容做综合介绍,提示阅读线索,引导读者对当日重要风险事件的关注。通过主编导读、关键词指引以及加大标题字号,使客户阅读更轻松。 总之,新版《信贷风险高层参考》在继承旧版优点的同时,更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和形式的灵活性,并综合考虑客户的阅读时间和阅读习惯,在分析上有所调整,以求为客户全面展现当天典型信贷风险领域信息,帮助客户更好的进行风险的测量与防范、控制,保障其经营安全,提高综合经营效益。 《信贷风险高层参考》对金融业严控信贷风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适合银行的行长、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信贷审批部门负责人、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资产保全部门负责人、银行监管机构和担保机构管理人员阅读,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报告为日刊,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准时发布,欢迎客户来电垂询或索取详细资料。 阅后批示 声明 本报告依据公开、合法的信息,由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银联信)研究人员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的对象做出相应的评判,仅供用户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银联信力求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但是并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报告中提供的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观点、文字等信息,不构成任何法律证据;如果报告中的研究对象发生变化,我们将不另行。 未获得银联信的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秦海英 客服电话:010-63368810 E-mail:ylxkfb@vip.sina.com 传真电话:010-63439628 公司地址:北京市广安门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7层 查阅文章内容敬请登陆公司网站:www.unbank.info Risk Express >>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第1466期 Reading Today Risk Focus http://www.unbank.info 16 服务电话:(8610)63368810
/
本文档为【信贷风险高层参考11月18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