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理效应】拆屋效应

2011-10-20 1页 doc 20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3494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效应】拆屋效应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虽 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
【心理效应】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虽 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很着急,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
本文档为【【心理效应】拆屋效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