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2011-10-19 3页 pdf 152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3721

暂无简介

举报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孙国波 1 ,2  董  飚 1 ,2 ( 1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2 国家级水禽基因库  225300 )   分子生物芯片分析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 新兴技术 ,已被美国科学促进会列为 1998 年自然科学领域 十大进展之一〔1〕。对疾病的诊断、预测、药物筛选 ,基因测序 以及在农业、环境保护、司法鉴定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 学技术革命〔2〕。最初的生物芯片是指基因芯片 ,是由 F...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孙国波 1 ,2  董  飚 1 ,2 ( 1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2 国家级水禽基因库  225300 )   分子生物芯片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 新兴技术 ,已被美国科学促进会列为 1998 年自然科学领域 十大进展之一〔1〕。对疾病的诊断、预测、药物筛选 ,基因测序 以及在农业、环境保护、司法鉴定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 学技术革命〔2〕。最初的生物芯片是指基因芯片 ,是由 Fodor 等在 1991 年提出的。当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分子生物芯片 是基因芯片〔3〕。 1  基因芯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1  基因芯片的基本概念 基因芯片 (gene chip) 又称 DNA 芯片 ,是专门用于核酸 检测的生物芯片 ,也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微阵列芯片。它是 指在固相载体上按照待定的排列方式固定上大量序列已知 的 DNA 片段 ,形成 DNA 微矩阵〔4〕。 1. 2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 所谓基因芯片就是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有大量基因 探针/ 基因片段的硅片、玻片、塑料片〔5〕。探针 DNA 是指被 有序地点样固定在玻片或硅晶片上的 DNA 片段 ,这些片段 可通过 PCR 反应扩增细菌质粒上插入的基因组片段或用通 过引物从 cDNA 文库种 PCR 扩增得到。这些大小和序列不 同的片段分别经过纯化后 ,被高密度有序地点样固定在玻片 或硅晶片上从而制备成 DNA 微阵列 ,用于检测待测样品中 是否有与之互补的序列。待测样品中的 mRNA 被提取后 , 通过反转录反应过程获得标记荧光的 cDNA ,与包含上千个 基因的 DNA 微阵列进行杂交反应 ,将玻片上未互补结合反 应的片段洗去 ,再对玻片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 ,测定微阵列 上各点的荧光强度 ,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各种基因的达水 平。若要比较不同的两个细胞系或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中 基因表达的差异 ,则从不同的两个细胞系或不同的组织来源 中提取 mRNA。反转录反应过程中标记上不同颜色的荧光 , 等量混合后 ,与包含上千个基因的 DNA 微阵列进行杂交反 应 ,对玻片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比较两种荧光在各点阵上 伤是 ZEA 中毒的又一毒性机理〔7〕。Kouadio 通过试验证明 了玉米赤霉烯酮能够引起脂质过氧化 ,从而改变细胞膜的形 状而引起细胞死亡。ZEA 在 10 mM 以上时能诱导人肠细胞 系发生脂质过氧化〔11〕。 5  对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 ( Gap junctional intercel2 lular communication , GJ IC) 的影响 GJ IC 是细胞的重要生理过程 ,对细胞正常增生分化和 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GJ IC 检查是检测非致突变致癌 剂的有效手段。严继承利用荧光漂白后恢复 (fluorescence re2 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 技术 ,在激光扫描共 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ZEA 在不同浓度下对 HaCa T 细胞 GJ IC 的影响 ,结果显示 ,ZEA 在 1μmol/ L 浓度以上对 HaCa T 细胞 的 GJ IC 功能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 系 ,提示 ZEA 可能是一种促癌物 ,它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间通 讯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12〕。 综上所述 ,ZEA 对人及动物体细胞具有遗传毒性。由于 现在对于 ZEA 与肿瘤的关系尚未肯定 ,可能还受其他一些 因素的影响 ,因此若要很好地阐述 ZEA 的遗传毒性 ,还有待 于深人研究。 参考文献 〔1〕Lioi M B ,Santoro A ,Barbieri R ,et al. Ochratoxin A and zearalenone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enotoxic effects and cell death induced in bovine lymphocytes〔J〕. Mutat Res ,2004 ,557 (1) :19~27. 〔2〕Minervinia F ,Dell’Aquila M E ,Maritato F ,et al. Toxic effects of the mycotoxin zearalenone and its derivativeson in vitro maturation of bovine oocytes and 17b - estradiollevels in mural granulosa cell cul2 tures〔J〕. Toxicol In Vitro , 2001 ,15 (4~5) :489~495. 〔3〕Malekinejad H ,Schoevers E J ,Daemen I J ,et al. Exposure of oocytes to the Fusarium toxins zearalenone and deoxynivalenol causes aneu2 ploidy and abnormal embryo development in pigs〔J〕. Biol Reprod , 2007 ,77 (5) :840~847. 〔4〕Abbès S ,Ouanes Z ,Salah - Abbès J B ,et al. Preventive role of alumi2 nosilicate clay against induction of micronuclei and chromosome aber2 rations in bone - marrow cells of Balb/ c mice treated with Zear2 alenone〔J〕. Mutat Res ,2007 ,631 (2) :85~92. 〔5〕Wang J S , Groopman J D. DNA damage by mycotoxins〔J〕. Mutat Res ,1999 ,424 (1~2) :167~181. 〔6〕Abid - Essefi S ,Baudrimont I ,Hassen W ,et al. DNA fragmentation ,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duced by zearalenone in cultured DO K , Vero and Caco - 2 cells :prevention by Vitamin E〔J〕. Toxi2 cology ,2003 ,192 (2~3) :237~248. 〔7〕Abid - Essefi S ,Ouanes Z ,Hassen W ,et al. Cytotoxicity ,inhibition of DNA and protein syntheses and oxidative damage in cultured cells ex2 posed to zearalenone〔J〕. Toxicol In Vitro ,2004 ,18 (4) :467~474. 〔8〕Ayed - Boussema I ,Ouanes Z ,Bacha H ,et al. Toxicities induced in cultured cells exposed to zearalenone :apoptosis or mutagenesis ,2007 , 21 (3) :136~144. 〔9〕余增丽 ,张立实 ,吴德生. 膳食雌激素影响乳腺癌 MCF - 7 细胞增 殖和凋亡的机制探讨〔J〕. 营养学报 ,2005 ,27 (2) :139~142. 〔10〕余增丽 ,张立实 ,吴德生. 玉米赤霉烯酮对 MCF27 细胞肿瘤相关 基因表达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 ,2005 ,19 (3) :175~177. 〔11〕Kouadio J H ,Mobio T A ,Baudrimont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ytotoxicity and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deoxynivalenol , zear2 alenone or fumonisin B1 in human intestinal cell line Caco - 2〔J〕. Toxicology ,2005 ,213 (1~2) :56~65. 〔12〕严继承 ,郑一凡 ,曾群力 ,等. 玉米赤霉烯酮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的影响〔J〕.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4 ,18 (3) :160~162. ·72·《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 年第 6 期 的强度 ,推算出各基因在不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水平。 2  基因芯片的种类 2. 1  根据支持介质划分 制备芯片的固相介质有玻片、硅片、聚丙烯酸胺凝胶、尼 龙膜等。在选择固相介质时 ,应考虑其荧光背景的大小、化 学稳定性、介质对化学修饰作用的反应 ,介质表面积及其承 载能力以及非特异吸附的程度等因素。目前较为常用的支 持介质是玻片。 2. 2  根据制备方法划分 芯片制备的方法主要是原位合成和直接点样。原位合 成适用于寡核苷酸 ;直接点样法多用于大片段 DNA ,有时也 用于寡核苷酸 ,甚至 mRNA。原位合成有两种途径 ,一是光 刻法 ;一是喷印法〔6〕。 2. 2. 1  原位光刻合成 :光刻法主要是利用半导体技术 ,在合 成碱基单体的 5’- 羟基末端连接上一个光敏保护基 ,利用 光照射使羟基脱保护进行 DNA 的合成 ,在生长的链上加上 一个碱基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至合成完毕 ,该方法可在成 千上万个位点同时进行合成。 2. 2. 2  原位喷印合成 :芯片原位喷印合成原理与喷墨打印 类似 ,不过芯片喷印头和墨盒有多个 ,墨盒中装的是四种碱 基等液体而不是碳粉。喷印头可在整个芯片上移动并根据 芯片上不同位点探针的序列需要将特定的碱基喷印在芯片 上特定位置。该技术采用的化学原理与传统的 DNA 固相合 成一致 ,因此不需要特殊制备的化学试剂〔6〕。 2. 2. 3  点样法 :点样法是与微阵列的表面直接接触 ,利用由 微点样针、毛细管或镊子组成的打印头将准备好的样品从样 品槽中转移到固相的表面 ,一个三维移动装置直接控制寡核 苷酸、cDNA 和其他生物分子微阵列的制备。 3  基因芯片工作基本流程 基因芯片是多学科相融合产物 ,其技术包含三个基本要 点 :方阵构建、样品制备和生物分子反应、反应图谱检测和分析〔7〕。 3. 1  方阵构建 目前制备芯片主要采用表面化学或组合分类化学方法 处理片芯 ,然后使 DNA 片段或蛋白分子按顺序排列在芯片 上〔7〕。芯片制备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原位合成与微矩阵点 样两大类 ,其中原位合成法又可分为光引导原位合成、喷墨 打印和分子印迹原位合成三种。由于短核酸探针阵列具有 密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原位合成 DNA 微点阵适于 进行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杂交序列等大量探针和高杂交 严谨性试验〔8〕。微矩阵点样法是将 PCR 等得到 cDNA 或生 物分子用针点或喷射方法直接排列到载体上 ,该方法在多聚 物方面与前者相似 ,合成工作用传统 DNA 或 用多肽固 相合成仪完成 ,只是合成后用特殊自动化微量点样装置将其 以较高密度涂布于芯片载体上。 3. 2  样品制备和生物分子反应 生物样品是复杂生物分子混合体 ,一般不能直接与芯片 反应 ,必须将样品进行生物处理。对于基因芯片 ,组织中获 取 DNA/ mRNA 样品在标记成为探针以前必须扩增以提高 阅读灵敏度。当引物和 DNA 样品及 PCR 试剂相混时 ,如果 样品包含靶序列 ,DNA 就从引物两头开始合成 ,并在引物之 间形成双链 DNA 环。生物分子反应是基因芯片技术中除方 阵构建外最重要的一步 ,其复杂程度和具体控制条件由芯片 中基因片断长短和芯片本身用途而定。 3. 3  反应图谱检测和分析 基因芯片在与荧光标记的目标 DNA 或 RNA 杂交后或 与荧光标记的目标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必须用激光共聚焦扫 描芯片和 CCD 芯片扫描仪将芯片测定结果转变成可供分析 处理图像数据〔9 ,10〕。基因芯片还需一个专门系统处理芯片 数据〔11〕,一个完整芯片数据处理系统应包括芯片图像分析 和数据提取及芯片数据统计学分析和生物学分析 ;另外还要 做芯片数据库管理、芯片表达基因互联网检索〔7 ,12〕。 4  国内外研发进展 基因芯片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最为迅速 ,应用最为广 泛的一种芯片。鉴于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 ,高信息量 ,快速 , 样品用量少 ,造价低 ,用途广泛等优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 都已着手进行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开发工作 ,我国也不例外。 4. 1  国外研发进展 美国政府于 1998 年正式启动基因芯片计划 ,国立卫生 研究院 (N IH) 、能源部、商业部、司法部、国防部、中央情报局 等均参与了此项目。世界大型制药公司尤其对基因芯片技 术用于基因多态性、疾病相关性、基因药物开发和合成或天 然药物筛选等领域感兴趣 ,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自己的芯 片设备和技术。目前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从事生物芯片研究 的公司 ,每家公司的芯片技术都各具特色 ,应用目的也不尽 相同 ,如加利福尼亚州森尼维尔的 Hyseq 公司 ,声称拥有最 快的基因分析器 ,它们由机器人制造 ,机器人把 DNA 探针滴 到过滤纸上 ,其 DNA 阵具有优势 ,破译 DNA 的速度快。美 国 Affymetrix 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基因芯片制造商 ,该 公司聚集有多位计算机 ,数学和分子生物学专家 ,其每年的 研究经费在 1 000 万美元以上 ,且已历时六七年之久 ,拥有多 项专利。该公司的基因组研究主任正在设计能够同时检测 5 万个人体基因的芯片。Affymetrix 公司已开发的判断是否携 带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基因的 HIV 芯片〔13〕,确定有无癌症 可能的 P53 基因芯片〔14〕以及诊断药物代谢缺乏症的细胞色 素 P450 芯片 ,现已应用于临床 ;通过开发对杂合基因丢失和 等位基因不平衡分析 ,来预测和诊断肿瘤的芯片〔15〕也正在 临床研究之中。一些具有实力的大型制药公司相继投入巨 资开发基因芯片技术和相应的设备 ,尝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 开展新药的超高量筛选和进行药理遗传学、药理基因组学的 研究。 4. 2  国内研发进展 我国有着丰富的基因资源 ,基因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商 业价值 ,基因芯片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人类 基因组计划的进程。目前国内掀起基因芯片的研究热潮 ,国 内已有多家大学和研究所开始和正在从事生物芯片的研发 工作 ,国家研究经费从 1998 年至今共投入约 700 万元人民 币。中国工程院 2000 年 1 月 6 日在北京举办首次工程科技 论坛 ,专题就是“生物芯片技术”。科学家提出以生物芯片技 术为核心的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崛起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 开始有计划、大投入、争先恐后的对该领域知识产权进行保 ·82·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 年第 6 期 护。国务院已经在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家生物芯片工程中心 , 并对生物芯片的系统研发作倾斜性支持。我国已开发出用 于诊断肝炎的芯片数种 ,如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分型的芯 片 ;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 双检芯片。另外 ,用于性病 ,且一次可同时检测 10 种以上性 病病原体和用于α、β型地中海贫血诊断的基因芯片都正在 申报新药之中。用于胎儿神经管畸形基因诊断的芯片正处 在研究阶段。 5  基因芯片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多靶并行处理能力 (可以一次性检查 上万个基因的活动情况) 、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量少、污染 少等优点 ,近年来在临床诊断、药物筛选、寻找新基因等研究 领域带来革新性影响。它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 5. 1  发现新基因或基因的功能 由于基因芯片有能力将基因组全部或某个染色体的全 部基因或 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 ,表达序列标签) 装载 在一张芯片上 ,就可以对某种疾病进行基因表达分析。芯片 的优势在于不仅单基因病 ,更常见的多基因病如儿童常见的 X - 连锁智力低下也可以一次找到全部侯选基因〔16〕。对儿童 发育的研究也因基因芯片的介入而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17〕。 随着疾病基因组研究的兴起 ,运用基因芯片寻找各种疾 病相关的基因越来越普及。当前的热点无疑是用各种基因 表达芯片研究肿瘤基因 ,这方面的成品基因芯片也最多。对 儿科遇到的先天性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 ,儿童急性白血病 welford 的微阵列研究已有报道〔18〕。 此外 ,对于遗传病的遗传作图和基因定位 ,DNA 芯片已 被用于筛选基因组文库 ,并可替代工作量很大的分子标记进 行的基因分型(genotyping) 和传统的连锁分析(linkage analysis) 。 5. 2  突变和多态性检测 通过突变分析进行基因诊断是生物芯片在临床应用上 最成熟的一个方面。由于可以用芯片将大量不同序列的 DNA 片段排列在一起 ,与目标 DNA 进行对比 ,因此以往与 DNA 序列检测有关的工作如突变的检测、同源基因序列对 照 ,对传统方法已经测得的序列进行复核和基因多态分析等 都可以用各种芯片替代 ,而且规模和自动化程度更大大提 高。目前已经推出一些突变检测诸如 p53 抑癌基因 ,乳腺癌 基因 ,囊性纤维病基因的诊断试剂盒。 5. 3  感染和耐药性的快速诊断 目前 ,感染性疾病已重新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 PCR 基础上的各种病原检测系统不需要培养 ,可直接从临床 样本中检测病原 ,使那些不能培养或很难培养的微生物也能 得到快速诊断。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 ,微生物基因变异增 多 ,常规 PCR 无法同时实现大规模多位点的筛检。加之 PCR 因特异性和易污染而造成假阳性的特点 ,以杂交为原理 的各种生物芯片成为新一代临床检验工具。病菌分型、病毒 负荷、耐药菌株基因突变检测都可以一次定性定量 ,与常规 的测定微生物敏感性的方法相比较 ,其速度、特异性和精确 度大大提高。已经出现了检测 HIV 逆转录酶基因的芯片 ,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DNA 的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抗性质粒 芯片等〔19〕。 DNA 芯片技术还可同时检测和分析几千种基因的表达 类型 ,有助于识别药物相应靶序 ,为新药设计开发提供线 索〔20〕。近几年来 DNA 微阵列和 DNA 芯片技术开始进入毒 理学研究领域并应用于危险度评估 ,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毒理基因组学。 参考文献 〔1〕Fodinger M ,Sunder - Plassm ann G ,Wagner OF. Trends in molecu2 lar diagnostics〔J〕. Wien Klin Wochenschr ,1999 ,111 :315~3191. 〔2〕王璐.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现状. 医学动物防治 ,2005 ,21 :1. 〔3〕李金恒 ,陈冰. 基因芯片及其在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医学研究生学 报 ,2005 ,1. 〔4〕李瑶. 基因芯片与功能基因组.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生物技术与 医药科技出版中心 ,31~36. 〔5〕Marshall A ,Hodgson J . Nature Biotechnology ,1998 ,16 :2731. 〔6〕王升启.基因芯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 ,1999 ,19(4) . 〔7〕Yuandong GU. Biochip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2004 , (3) :509~512. 〔8〕张华 ,王静.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信息学 , 2004 , (3) :43~48. 〔9〕Metha D S ,Lee C Y ,Chiou A. Multipoint parallel excitation and CCD - based imaging system for high - throughput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biochip micro - arrays〔J〕.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1 , (1~6) : 59~68. 〔10〕Ruano Jesus M , Glidle Andrew ,Cleary Alison ,et al. Design and fab2 rication of a silica oa silicon integrated optical biochip as a fluorescence micro - array platform〔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3 , (2~ 3) :175~184. 〔11〕Caillat P ,David D ,Belleville M ,et al. Biochips on CMOS :an active matrix address array for DNA analysis〔J .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 Chemical ,1999 , (1~3) :154~162. 〔12〕Swanson Paul , Gelbart Richard ,Atlas Eugene ,et al. A fully multi2 plexed CMOS biochip for DNA analysis〔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0 , (1~3) :22~30. 〔13〕William A P ,Rong L ,Stanley K ,et al. Reduced HIV  infectability of CD4 + lymphocytes from exposed uninfected individuals ;association with iow expression of CCR % and high production of β - chemokines〔J〕. Virology ,1998 ,244 :66~73. 〔14〕Lockhart D J ,Dong H. Expression monitoring by hybridization to highdensity oligoncleotide arrays〔J〕. Nathre Biotechnology , 1996 , 14 :1675~1680. 〔15〕Mei R , Gralipeau Pc. Genome wide detection of allelic imbalance us2 ing human SNP and high density DNA arrays〔J〕. Genome Research ,2000 ,10 :1126~1137. 〔16〕Kurella M ,Hsiao L L , Yoshida T ,et al. DNA microarray analysis of complex biologic processes. J Am Soc Nephrol , 2001 , 12 : 1072 ~ 1078. 〔17〕Bard J B. A bioinformatics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developmental pathways in the Kidney and other tissues〔J〕. Int J Dev Biol ,1999 ,43 (5Spec No) :397~403. 〔18〕Khn J ,Simon R ,Bittner M ,et al. Gene espression profiling of alveo2 lar rhabdomyosarcoma with CDNA microarrys〔J 〕. Cancer Res , 1998 ,58 :5009~5013. 〔19〕王颖莹 ,府伟灵 ,张伟 ,等. 应用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检测结核分 枝杆菌 DNA〔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418~4201. 〔20〕汪志军 ,张玉彬. 基因芯片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J〕. 药学进展 , 2000 ,24 :257~2621. ·92·《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 年第 6 期
/
本文档为【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