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拜占庭

2011-10-18 19页 doc 231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2810

暂无简介

举报
拜占庭1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failures)又称两军问题,是由莱斯利·兰伯特提出的点对点通信中的基本问题。含义是在存在消息丢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试图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达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设信道是可靠的,或不存在本问题。 起源 拜占庭位于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当时拜占庭罗马帝国国土辽阔,为了防御目的,因此每个军队都分隔很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消息。 在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军队内所有将军和副官必需达成一致的共识,决定是否有赢的机会才去攻打敌人的阵营。...
拜占庭
1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failures)又称两军问题,是由莱斯利·兰伯特提出的点对点通信中的基本问题。含义是在存在消息丢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试图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达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设信道是可靠的,或不存在本问题。 起源 拜占庭位于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当时拜占庭罗马帝国国土辽阔,为了防御目的,因此每个军队都分隔很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消息。 在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军队内所有将军和副官必需达成一致的共识,决定是否有赢的机会才去攻打敌人的阵营。但是,在军队内有可能存有叛徒和敌军的间谍,左右将军们的决定又扰乱整体军队的秩序。在进行共识时,结果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时候,在已知有成员谋反的情况下,其余忠诚的将军在不受叛徒的影响下如何达成一致的协议,拜占庭问题就此形成。 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一个协议问题,拜占庭帝国军队的将军们必须全体一致的决定是否攻击某一支敌军。问题是这些将军在地理上是分隔开来的,并且将军中存在叛徒。叛徒可以任意行动以达到以下目标:欺骗某些将军采取进攻行动;促成一个不是所有将军都同意的决定,如当将军们不希望进攻时促成进攻行动;或者迷惑某些将军,使他们无法做出决定。如果叛徒达到了这些目的之一,则任何攻击行动的结果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完全达成一致的努力才能获得胜利。   拜占庭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模型化,由于硬件错误、网络拥塞或断开以及遭到恶意攻击,计算机和网络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行为。拜占庭容错协议必须处理这些失效,并且这些协议还要满足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的。这些算法通常以其弹性t作为特征,t表示算法可以应付的错误进程数。   很多经典算法问题只有在t方案
。智能网的目标是为所有通信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包括PSTN、ISDN、PLMN、Internet等,智能化是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简介   由程控交换机节点、7号信令网及业务控制计算机构成的电话网。智能网是在现有电话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带有智能的电话网或综合业务数字网。它的网络智能配置于分布在全网中的若干个业务控制点中的计算机上,而由软件实现网络智能的控制,以提供更为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1746/21746.html" \l "0$6398ecd3963a409ea9ec9afd" \t "_blank" 智能网 灵活的智能控制功能。智能网在增加新业务时不用改造端局和交换机,而由电信公司人员甚至用户自己修改软件就能达到随时提供新业务的目的。 智能网(INIntelligentNetwork)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设置的一种附加网络,其目的是在多厂商环境下快速引入新业务。象以下的业务就是智能业务:   缩位拨号、热线电话、外出后暂停、免打扰、追查恶意呼叫、呼叫跟踪、语音信箱。   这些智能业务也可以在交换中心实现,但由于大多交换中心原先并未提供智能业务或只提供了一小部份,而要实现智能业务就要升级交换中心的软件,或甚至要升级硬件。而且智能业务主要是网络范围的业务,一般不会局限在一个交换中心或一个本地网范围之内,这样升级就涉及到网内所有的交换中心。要升级那么多交换中心肯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这种升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了。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智能网的产生,智能网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即交换中心只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而在电信网中另设一些新的功能节点,由这些功能节点协同原来的交换中心共同来完成智能业务。 优势   在智能网中,智能业务主要由位于交换中心之外的独立业务点来完成。   业务请求通过SS7网络被发送到这些业务点(SCP)。   业务的创建和管理只由这些业务点来完成。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1746/21746.html" \l "0$504ec7f93e3d3118252df2fe" \t "_blank" 智能网 由于只要做一个业务点的开发工作,就可以为全网提供这些业务,所以开发周期会比较短。   业务的创建是和交换中心系统提供商无关的。 结构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组成,智能网的总体结构如图所示。   业务交换点(SSP)具有呼叫处理功能和业务交换功能。呼叫处理功能接收用户呼叫;业务交换功能接收、识别智能业务呼叫,并向SCP报告,接收SCP发来的控制命令。SSP一般以原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升级软件,增加必要的硬件以及NO.7信令网的接口。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SP一般内置IP,SSP通常包括业务交换功能(SSF)和呼叫控制功能(CCF),还可以含有一些可选功能,如专用资源功能(SRF)、业务控制功能(SCF)、业务数据功能(SDF)等。   业务控制点(SCP)是智能网的核心。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主要功能是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并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它根据SSP送来的呼叫事件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1746/21746.html" \l "0$d041a4a1920823ca471064ff" \t "_blank" 智能网 启动不同的业务逻辑,根据业务逻辑向相应的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呼叫。SCP一般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实时高速数据库构成,要求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双备份配置。若数据库作为独立节点设置,则称为业务数据点(SDP)。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CP一般内置SDP,一个SCP含有业务控制功能(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   信令转接点(STP)实际上是NO.7信令网的组成部分。在智能网中,STP双备份配置,用于沟通SSP与SCP之间的信令联系,其功能是转接NO.7信令。   智能外设(IP)是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通常具有各种语音功能,如语声合成、播放录音通知、进行语音识别等。IP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SSP的一部分。它接受SCP的控制,执行SCP业务逻辑所指定的操作。IP含有专用资源功能(SRF)。   业务管理系统(SM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具有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和业务量管理等功能。在SCE上创建的新业务逻辑由业务提供者输入到SMS中,SMS再将其装入SCP,就可在通信网上提供该项新业务。一个智能网一般仅配置一个SMS。   业务生成环境(SCE)的功能是根据客户需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   上述每个功能实体完成IN特定部分的功能构成了智能网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业务   智能网支持的业务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包括话音业务和非话业务。但是真正能开放的业务,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潜在的效益,依赖于信令系统、网络节点和相应软件的开发。 1.智能网业务的国际   ITU-T所建议的智能网能力集(IN CS)是智能业务的国际标准:   IN CS1定义了25种智能网业务,14个SIB,主要局限于电话网中的业务;IN CS2定义了16种智能业务,增加8个SIB,主要是实现智能业务的漫游,即增加了智能网的网间业务,加入了对移动通信网中的业务支持等;IN CS3主要是实现智能网与Internet的综合、智能网支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1746/21746.html" \l "0$6648d73d29d56a869f3d62f8" \t "_blank" 智能网 持移动的第1期目标(窄带业务);IN CS4主要是实现智能网与B-ISDN的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2期目标(IMT2000)。 IN CS1定义的25种业务见表。   根据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原邮电部颁布了智能网上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标准,定义了7种智能网业务的含义及业务流程。它们是:记帐卡呼叫(ACC)、被叫集中付费(FPH)、虚拟专用网(VPN)、通用个人通信(UPT)、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WAC)、电话投票(VOT)及大众呼叫(MAS)。此外,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放一些比较新颖的智能网业务,如广告业务、点击拨号业务、点击传真业务等。 2.SIB图   智能网业务利用业务独立构件(SIB)来定义,SIB是用于实现智能业务和业务属性的全网范围内的可再用能力。SIB是与智能业务无关的最小功能块,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可重复使用,如翻译功能、计费功能等。ITU-T 建议IN CS1定义的14个SIB见表5-2。   一个智能网业务逻辑由几个SIB来定义,各种不同SIB组合可以组成不同的智能网业务。在业务创建系统中,除使用1ITU-T定义的14个SIB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补充一些SIB。SIB在执行时有逻辑顺序,我们把由若干个有序SIB组成的链接称为全局业务逻辑(GSL)即SIB图。   GSL描述了SIB之间的链接顺序、各个SIB所需的数据、BCP的启动点(POI)以及BCP的返回点(POR)等。其中,基本呼叫处理(BCP)是一个特殊的SIB,它说明一般的呼叫过程是如何启动智能网业务以及如何被智能网控制的,POI 和POR是交换机(BCP)与SCP之间交互的接口。 3.智能网业务的实现   智能网对业务的提供采用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将不同组合的SIB加入到智能网业务逻辑中,由业务逻辑来控制交换机的接续。当需要增加新业务的时候,只需要对相应的业务逻辑进行修改而无需对交换机软件进行大的改动,这样使得新业务的实现和修改均很方便,节省了投资和时间,使新业务可以快速、经济地提供给用户。 概念模型   ITU-T定义了分层的智能网概念模型,用来和描述智能网的体系结构,它可以使我们对智能网有更好的理解。智能网概念模型如右图所示:   图中:   SF:业务属性BCP:基本呼叫处理SIB:业务无关构筑块   FE:功能实体FEA:功能实体动作FE:物理实体   POI:起始点POR:返回点IF:信息流   根据不同的抽象层次,智能网概念模型分为四个平面:业务平面、整体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物理平面。 应用   依据以下项来控制呼出或呼入  一天中的时间和/或一星期中的某天  所拨号码   谁在呼叫  主叫或被叫权限认证  在呼叫完成前为提示输入数据而发的一般性声明。   相互作用并扩展了一些更通用的特性。  为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业务生成可定制报表。   为呼叫计费系统提供信息。 实例 移动智能网   智能网的目标是为所有通信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上快速、经济、方便、有效地生成和提供智能新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 智能公话网络   公用电话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的一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我国公话系统经历了投币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智能公用电话等阶段。投币电话、磁卡电话已经淘汰,目前主要是人员值守型和IC卡型公用电话。我国公话系统正在向智能公话系统发展,智能公话系统利用智能网或智能平台来实现公用电话,解决了目前公用电话安全性差、盗打严重、计费纠纷、话费流失等问题,兼有电话卡业务和智能网的计费、路由优势和使用简便的特点。随着国家智能网和各省省内智能网的建成,我国智能公话系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宽带智能网   ITU-T对宽带智能网的定义是:基于B-ISDN宽带网络平台上的智能网系统。就是在以ATM为基础的宽带网络上利用智能网技术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宽带智能网实现业务的灵活加载、扩展和新业务的增加。与以往的业务提供方式不同,宽带智能网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多种业务,宽带智能网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宽带网络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瓶颈问题。 国家智能网   第1期国家智能网工程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各设置1个SCP,而SMP和SCE设置在北京,全国配置12个SSP。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国家智能网已完成了四期扩容工程,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设有SCP多个,各地设有SSP 30多个。 省内智能网   各省智能网(省内智能网或本省智能网)的建设取决于本省的电信业务发展和IN业务需求,省内智能网一般设置一套SMP、SCP、SCE设备在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可设置一个独立的SSP,各地区(市)可设置一个独立的SSP或几个地区(市)合设一个SSP,也可将SSP与地区(市)级长途局或市话汇接局综合在一起。 自组织网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albums/1453028/1453028.html" \l "0$647912d76a66cde3a144dfa1" \o "查看图片" \t "_blank"    自组织网 自从无线网络在70年代产生后,它在计算机领域里日趋流行,尤其是最近十年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目前存在的无线移动网络有两种:第一种是基于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这种网络的典型应用为无线局域网(WLAN)。第二种为无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一般称之为自组织网(AD HOC)。这种网络没有固定的路由器,网络中的节点可随意移动并能以任意方式相互通信。 目录 简介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核心特征 1.​ 无中心化和节点之间的对等性 2.​ 自发现、自动配置、自组织、自愈 3.​ 无线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与进展 4.​ 无线传输带宽有限 5.​ 移动终端有节能要求 6.​ 安全性较差 7.​ 存在单向的无线信道 研究热点 1.​ MAC协议的研究 2.​ 路由协议的研究 3.​ 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 4.​ 与现有网络融合模式的研究 现有协议 1.​ 路由表协议 2.​ 源始发按需路由选择 发展方向 1.​ 加强技术研究 2.​ 加强Adhoc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 3.​ 寻找Adhoc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的融合之路 简介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核心特征 1.​ 无中心化和节点之间的对等性 2.​ 自发现、自动配置、自组织、自愈 3.​ 无线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与进展 4.​ 无线传输带宽有限 5.​ 移动终端有节能要求 6.​ 安全性较差 7.​ 存在单向的无线信道 研究热点 1.​ MAC协议的研究 2.​ 路由协议的研究 3.​ 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 4.​ 与现有网络融合模式的研究 现有协议 1.​ 路由表协议 2.​ 源始发按需路由选择 发展方向 1.​ 加强技术研究 2.​ 加强Adhoc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 3.​ 寻找Adhoc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的融合之路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每一个节点都能实现路由器的功能而在网络中搜寻、维护到另一节点的路由。自组织网可用在事故的突发现场以及人们希望能迅速共享信息的会议、办公室等场所。 编辑本段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核心特征 无中心化和节点之间的对等性   Adhoc网络是一个对等性网络,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结点(Infrastructureless,不依赖于固定的网络设施)。网络节点既是终端,也是路由器,当某个节点要与其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时,需要中间节点(普通节点)的多跳转发(Multi-hopDistributed)。 自发现、自动配置、自组织、自愈   Adhoc网络节点能够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快速检测其它节点的存在和探测其他节点的能力集,网络节点通过分布式算法来协调彼此的行为,无需人工干预和任何其它预置的网络设施,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快速展开并自动组网。由于网络的分布式特征、节点的冗余性和不存在单点故障点,任何结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和健壮性。   无线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与进展 无线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与进展   结合无线通信无线自组织网络具有的特性   隐藏终端、 暴露终端问题 无线传输带宽有限   Adhoc网络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作为底层通信手段,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它所能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节点间通信协议的设计必须考虑通信代价。因此路由协议设计时,减少消息数量和带宽需求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使得Adhoc网络很难采用目前IP网络中的现有路由协议进行寻址。 移动终端有节能要求   由于移动终端的电量有限,节点处于待机状态有利于减少电量消耗,因此,节点通信协议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节点激活时间、较少节点的计算量(减少CPU能量消耗)。 安全性较差   由于采用无线信道、有限电源、分布式控制等技术,Adhoc网络更加容易受到被动窃听、主动入侵、拒绝服务、剥夺“睡眠”等网络攻击。信道加密、抗干扰、用户认证和其它安全措施都需要特别考虑。 存在单向的无线信道   由于地形环境或发射功率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中可能存在单向无线信道,增加了节点间通信协议的设计难度。   Adhoc网络的上述特点使得Adhoc网络在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协议设计等方面都与普通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有着显著的区别。 编辑本段研究热点 MAC协议的研究   在Adhoc网络中,多个网络节点共享同一无线信道,由于各节点发送分组的随机性,为了减少碰撞,必须由MAC层协议来建立共享信道的访问机制。高效的MAC层协议是Adhoc网络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最常见的MAC层协议是载波监听多路接入(CSMA)和多种其他机制,如IEEE802.11中所采用的基于RTS(RequesttoSend),CTS(CleartoSend),ACK(AC-Knowledgement)的协议等。 路由协议的研究   由于Adhoc网络具有节点节电、减少带宽消耗、拓扑快速变化、适应单向信道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得现有的IP路由协议,如RIP(选路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不能满足要求,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具有很大难度。IETF的MANET工作组重点研究无线Adhoc中的路由协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草案:   (1)AODV(AdhoconDemandDistmceVectorRouting)Adhoc网络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TORA(TemporallyOrderedRoutingAlgorithm)临时顺序路由算法。   (3)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4)OLSR(OptimizedLinkStateRoutingProtocol)优化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5)TBRPF(TopologyBroadcastBasedonReversePathForwarding)基于拓扑广播的反向路径转发。   (6)FSR(FisheyeStateRoutingProtocol)鱼眼状态路由协议。   (7)IERP(theInter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间路由协议。   (8)IARP(theIntra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内路由协议。   (9)DSDV(DestinationSequencedDistanceVector)目标序列距离路由矢量算法。   目前,IETF正在研究Adhoc网络中的组播协议,上述一些协议经过扩展可以支持组播,主要有AM-Route,MAODV,ODMRP,CAMP,FGMP,NSMP等。与路由协议研究密切相关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分簇算法的研究,在分级分频网络结构中,如何自动选举确定簇头,如何确定每个簇的范围需要高效的算法支持。 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   Adhoc网络的特殊结构(开放的网络结构、共享的无线资源、严格的资源限制和高度动态的网络拓扑)决定了它只能提供较差的安全性能,极易受到主动和被动的攻击。早期的Adhoc是假设应用在一个友好且合作的环境中,现在这种假设已经不成立了,Adhoc要应用于一个潜在的敌对环境中,并为移动节点间提供受保护的通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Adhoc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有被动窃听(无线链路使Adhoc网络容易受到链路层的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禁止“睡眠”攻击(快速消耗节点电能)、数据篡改和重发、伪造身份取得信任引入“黑洞”等。   针对这些安全威胁,传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不能适应Adhoc网络的特定环境,不能直接用于Adhoc网络。目前,关于Adhoc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无中心环境下节点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机制、安全选路机制等。 与现有网络融合模式的研究   在Adhoc网络发展过程中,Adhoc网络主要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存在的,但随着Adhoc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Ad hoc网络能够与有线网络互通甚至接入互联网,这将成为Ad hoc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Ad hoc网络要与IP网络互通、要与3G,4G,UWB等无线网络融合、要与RFID技术相衔接,这就带来了很多难题。   (1)由于Adhoc网络所采用的路由协议不同于IP路由协议,两类网络的互联互通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需要布置接入网关(AP,AccessPoint),AP是一台同时拥有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的特殊主机,通过AP的转发和路由可以使有线网络和Adhoc网络互通。Ad hoc网络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AP连接到不同地域的有线网络。IETF的MANet工作组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IP和Ad hoc路由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外部代理和家乡代理实现和有线网络互通。这种方法需要各个结点都支持移动IP,这在有些应用中会有一定难度。   (2)如果Adhoc网络与其他网络互联,则其将为其他网络终端提供通信通道,而Adhoc网络的无线信道带宽较窄、带宽资源有限,很容易造成阻塞;一旦网络阻塞,既影响Adhoc网络自身运行,又对与其互联的网络造成影响。而IP网络中现有的接纳控制机制不能应用在无中心的Ad hoc网络中,因此互联后网络的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3)Adhoc网络作为3G,4G,UWB骨干网的无线接入网,将有效扩展这些宽带无线网络的功能及有效覆盖范围。因此需要研究Adhoc网络与这些宽带无线网络的无缝切换技术。研究具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的自组网络由算法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多跳通信、系统兼容、无缝切换与漫游。 编辑本段现有协议   路由选择在自组织网中非常重要,它既是信息的传输策略问题,也涉及到网络的管理问题。目前自组织网的路由协议一般分为两种:路由表协议(table driven)和源始发的按需路由协议(source-initiated on-demand driven)。路由表协议包括有:DSDV、CGSR、WRP等,源始发的按需路由协议有:DSR、AODV、LMR、TORA、ABR、SSR等。 路由表协议   路由表协议需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要周期性的向其它节点发   送最新的路由信息,并且每一个节点都要保存一个或更多的路由表来存储路由信息。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改变时,节点就在全网内广播路由更新信息,这样每一个节点就能连续不断地获得网络信息。   4.1.1、序列目的节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 Routing)   DSDV是基于经典Bellman-Ford路由选择过程的改进型路由表   算法。DSDV以路由信息协议为基础。它仅适用于双向链路,是AD HOC 路由协议发展较早的一种。   依据DSDV,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保存有一个记录所有目的节点和到目的节点跳数的路由表(routing table)。表中的每一个条目都有一个由目的节点注明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序列号能帮助节点区分有效和过期的路由信息。标有更大序列号的路由信息总是被接收。如果两个更新分组有相同的序列号,则选择跳数(metric)最小的,而使路由最优(最短)。路由表更新分组在全网内周期性的广播而使路由表保持连贯性。   4.1.2、群首信关切换路由协议(Clusterhead Gateway Switch Routing)   CGSR和DSDV的不同之处在于寻址方式和网络组织过程。CSGR是有几种路由选择方式的分群的多跳移动无线网络。通过群首控制网络节点,信关隔离群,信道接入可以分配路由和带宽。群首选择算法用来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群首并在群内应用分布式算法。信关为那些在两个或多个群首的通信半径之内的节点。节点发送数据包首先把它传送到群首,通过信关到另一个群首,一直重复此过程直到目的节点所在群的群首收到此数据包。然后,数据被传送到目的节点。用此方式,每个节点必须保存一个群成员表(cluster member table)和路由选择表(routing table)。群首方式的缺陷在于当群首频繁的变换时,节点忙于选择群首而不是数据转发,这样反而会影响路由协议的实行。因此,当群内成员发生变化时,产生了最小群变化协议(Least Cluster Change)。利用LCC,只有当一个群内有两个群首或一个节点在所有的群首通信范围之外时,群首才发生变换。   4.1.3、无线路由协议(The 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   WRP是以维护网络中所有节点间的路由信息为目的的基于表的协议。依据WRP,每一个节点都需保存距离表、路由表、链路开销表以及信息转发表(Message Retransmission List)。   节点通过更新分组告知其它节点链路的变化状况,通过接收相邻节点的确认分组以及其它信息来获知其它节点的情况。在WRP中,节点为网络中的每一个目的节点交流距离和下一跳到最后一跳的路由信息。WRP属于有特殊例外的路径搜寻算法。它通过强迫每一节点检查所有相邻节点发送的信息记录来避免无穷计(count-to-infinity)问题。这最终会消除环路现象和当链路断开时提供更快的路由收敛。 源始发按需路由选择   (Source-Initiated On Demand Routing)   这种路由选择方式只有当源节点需要时才建立路由。当一个节点需要到目的节点的路由时,它会在全网内开始路由发现过程。一旦检验完所有可能的路由排列方式或找到新的路由后就结束路由发现过程。路由建立后,由路由维护程序来维护这条路由直到它不再被需要或发生链路断开现象。   4.2.1、自适应源路由协议(Dynamic Source Routing)   DSR是基于源路由概念的按需自适应路由协议。移动节点需保留存储节点所知的源路由的路由缓冲器。当新的路由被发现时,缓冲器内的条目随之更新。   DSR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当一个节点欲发送数据到目的节点,它首先查询路由缓冲器看是否有到目的节点的路由。如果有,则采用此路由发送数据。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源节点就开始路由发现程序。   路由维护通过路由错误分组(route error)和确认分组来实现。当链路层遇到传输问题时,错误分组开始传送。一旦收到错误分组,节点就会把发生错误的那一跳从路由存储缓冲器移走,并会在所有包含那一条的路由里删掉那一跳。除路由错误分组外,确认分组用来验证路由连接的正确运行。   4.2.2、自组织网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ODV实质上就是DSR和DSDV的综合,它借用了DSR中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的基础程序以及DSDV中跳到跳的路由选择、序列号码及周期性的更新信息的用法。   和DSDV保存完整的路由表不同的是,AODV通过建立基于按需的路由来减少路由广播的次数,这是AODV对DSDV的重要改进。和DSR相比,AODV的好处在于源路由并不需包括在每一个数据包中,这样会使路由协议的开销有所降低。AODV是一个纯粹的按需路由系统,那些不在路径内的节点不保存路由信息也不参与路由表的交换。   4.2.3临时排序路由算法(Temporally-Ordered Routing Algorithm)   TORA是基于‘逆向连接’概念的高度自适应、环路开放、分布式路由算法。TORA主要应用在动态移动网络环境内。它是源始发的路由协议,能向每一对源-目的节点提供多径路由。TORA的关键思想是把路由信息的传送限制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处附近较小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这一点,节点必需保留一跳之远的节点的路由信息。TORA主要实现三个基本功能:路由建立、路由维护、路由删除。   在路由建立和路由维护的过程中,节点应用‘高度(height)’ metric来建立一个以目的节点为根部的指导性的非循环的图表(Directed Acyclic Graph)。这样链路根据相邻两个节点的高度值来确定向上或向下的方向。   4.2.4、基于联合的路由协议(Associativity-Based Routing)    ABR协议是环路开放的、分组复用的,它为自组织网定义一个新的度量(metric)。这个metric就是联合稳定性程度(dgree of associativity stability)。在ABR,路由的选择基于节点的联合稳定性程度。节点周期性地发送信标来表明自身的情况。一旦相邻节点收到信标,它们的联合路由表就会被更新。每接收一个信标,节点就增加一个关于发送信标的节点的联合条目。联合稳定性通过节点和其它节点在时间和空间的连接稳定性来定义。高联合稳定性也许意味着节点的低移动率,而低稳定性意味着高移动率。当节点的相邻节点或节点本身移动出相邻的范围时,联合条目会被刷新。ABR的基本目标是为自组织网找出生命时间更长的路由。   4.2.5、信号稳定性路由协议(Signal Stability Routing)   SSR是基于自适应路由协议的按需路由协议。SSR选择路由是基于节点间信号的强度以及节点位置的稳定性。这种路由选择标准有选择强连接性路由的作用。SSR可分成两部分:DRP(Dynamic Routing Protcol)动态路由协议和SRP静态路由协议(Static Routing Protcol)。   DRP主要负责路由表(Routing Table)和信号稳定程度表(Signal Stability Table)的维护。所有的传送过程及接收都在DRP进行。SRP则负责处理节点接收的数据。 编辑本段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自组织网络的研究热点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未来自组织网络的技术发展与试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技术研究   ,探索技术方向,寻求技术突破,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时代的到来做准备   (1)对超前市场的新技术,企业投资研发的力度一般都很小,这时候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导作用,设置专项课题进行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八六三”中已经连续两年设置了“自组织网络”的研究课题,但是通过课题指南和项目批复来看,项目支持的技术方向并不明确。以后应该加强Adhoc网络安全、服务质量、与其他网络融合、与RFID结合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关键问题进行聚焦,争取在这些核心问题上取得突破。   (2)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强产、学、研等方面相结合的力度,鼓励结成战略联盟,提倡联合攻关,联合资助,优势互补,加快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速度和质量。   (3)在国内启动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包括应用场景、技术需求、体系结构、关键模块、组网方式、检测试验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化进程。 加强Adhoc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   ,解决安全隐患,消除用户使用顾虑   安全性是决定Adhoc网络潜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由于不依赖固定基础设施,相对于固定IP网络,Adhoc网络更易受到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而且传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不能直接应用于Adhoc网络,现存的用于Ad hoc网络的大多协议和提案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因此,要加强Ad hoc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消除产业化道理上的关键障碍。 寻找Adhoc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的融合之路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1)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封闭的Adhoc网络只有与其他网络互联互通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Adhoc网络与IP网络,3G,4G,UWB等无线网络的融合方式的研究。   (2)随着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网络越来越多(如P2P网络、分布动态路由协议等),要加强对这些网络内在自组织机制和特性的研究,争取形成新的网络基础理论,从而对未来承载网和业务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要加强Adhoc网络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的研究,重点研究Adhoc网络如何与应急通信需求、物联网(RFID)需求的结合;结合NGN框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产业链各方的合作模式。   (4)在下一代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网格通信基础设施上,建立面向不同应用背景的Adhoc试验网络和相应的应用系统,分别提供商业应用、企业应用(企业内部通信)、社会公共服务(等应急通信)。重点探索Adhoc网络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方式。 UPNP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7925/27925.html" \l "0$1b0d4f0f67e0ac1a6059f3ef" \o "查看图片" \t "_blank"    UPnP logo UPnP 是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无线设备和个人电脑等实现遍布全球的对等网络连接(P2P)的结构。UPnP 是一种分布式的,开放的网络架构。UPnP 是独立的媒介。在任何操作系统中,利用任何编程语言都可以使用 UPnP 设备。 目录 简介 基本概念 官网解释 经典应用 1.​ 网络地址转换 2.​ NAT 穿越技术 实际应用 特色 设置 1.​ 如何设置UPnP支持 2.​ 启用UPnP用户界面 3.​ UPnP映射失败的原因 安全性 安全缺陷 设备 设备 服务 控制指针 工作过程 简介 基本概念 官网解释 经典应用 1.​ 网络地址转换 2.​ NAT 穿越技术 实际应用 特色 设置 1.​ 如何设置UPnP支持 2.​ 启用UPnP用户界面 3.​ UPnP映射失败的原因 安全性 ​ 安全缺陷 ​ 设备 ​ 设备 ​ 服务 ​ 控制指针 ​ 工作过程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UPnP      英文名称:Universal Plug and Play   中文译名:通用即插即用   UPnP协议统一即插即用英文是Universal Plug and Play,缩写为UPnP。要说计算机外设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缩写PnP)),大家可能很熟悉,但对通用即插即用,多数人会感到是一头雾水。由于windows xp加入对UPnP的支持,并且被查出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一时间,使得UPnP名声大噪。巧的是,本人原来查阅过关于UPnP的技术白皮书,而且也较为详细地看了关于此次发现的安全缺陷的介绍。因此,趁着这个机会,将UPnP以及引起安全缺陷的详情披露出来。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UPnP 的应用范围非常大,以致足够可以实现许多现成的、新的及令人兴奋的方案,包括家庭自动化、打印、图片处理、音频 / 视频娱乐、厨房设备、汽车网络和公共集会场所的类似网络。它可以充分发挥 TCP/IP 和网络技术的功能,不但能对类似网络进行无缝连接,而且还能够控制网络设备及在它们之间传输信息。在 UPnP 架构中没有设备驱动程序,取而代之的是普通协议。   UPnP 并不是周边设备即插即用模型的简单扩展。在设计上,它支持0设置、网络连接过程“不可见”和自动查找众多供应商提供的多如繁星的设备的类型。换言之,一个 UPnP 设备能够自动跟一个网络连接上、并自动获得一个 IP 地址、传送出自己的权能并获悉其它已经连接上的设备及其权能。最后,此设备能自动顺利地切断网络连接,并且不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问题。   UPnP 推动了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包括 IP、TCP、UDP、HTTP、SSDP 和 XML 等技术。在因特网上契约以有线应用协议为基础,而该协议是说明性的、利用 XML 进行表述和 HTTP 进行传输的。与此相同的是,UPnP 的明确设计目标就是提供这样的环境。再者,当成本、技术或经费等方面的因素阻止了在某种媒介里或接入其中的设备上运用 IP 时,UPnP 能够通过桥接的方式提供非 IP 协议的媒体通道。UPnP 不会为应用程序指定 API,因此供应商们就可以自己创建 API 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编辑本段官网解释   技术支持对UPnP的诠释   以下是微软官方网站对UPnP的解释:   问:什么是 UPnP?   答:通用即插即用 (UPnP) 是一种用于 PC 机和智能设备(或仪器)的常见对等网络连接的体系结构,尤其是在家庭中。UPnP 以 Internet 标准和技术(例如 TCP/IP、HTTP 和 XML)为基础,使这样的设备彼此可自动连接和协同工作,从而使网络(尤其是家庭网络)对更多的人成为可能。   问:UPnP 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答:简单、更多选择和更新颖的体验。包含通用即插即用技术的网络产品只需实际连到网络上,即可开始正常工作。实际上,UPnP 可以和任何网络媒体技术(有线或无线)协同使用。举例来说,这包括:Category 5 以太网电缆、Wi-Fi 或 802.11B 无线网络、IEEE 1394("Firewire")、电话线网络或电源线网络。当这些设备与 PC 互连时,用户即可充分利用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以下是BC官方网站对UPnP的解释:   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是一组协议的统称,不能简单理解为UPnP=“自动端口映射”。在BitComet下载中,UPnP包含了2层意思:   1、对于一台内网电脑,BitComet的UPnP功能可以使网关或路由器的NAT模块做自动端口映射,将BitComet监听的端口从网关或路由器映射到内网电脑上。   2、网关或路由器的网络防火墙模块开始对Internet上其他电脑开放这个端口。 编辑本段经典应用 网络地址转换   在数量以百万计而且数目仍然在继续增长的家庭网络出现很久以前,Internet上的寻址系统就已经开发出来了。实际上,在Internet尚处于幼年的时候所开发的这个寻址系统到目前为止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因为Internet地址资源正在迅速被耗尽,大多数的家庭网络都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建立了一个网关。NAT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制订的一种标准,它允许私有网络中的多台PC或设备共享一个全球唯一的公共地址(所使用私有地址的范围为10.x.x.x、192.168.x.x和172.x.x.x)。作为对IP地址短缺的一种临时补救措施,NAT可以很好地完成很多工作--例如Windows XP的Internet连接共享就使用NAT,就像很多网关设备(例如DSL和线缆调制解调器)所做的一样。   但问题是:NAT希望所有的网络应用程序都以一种标准方式(即在数据包头中使用IP地址)进行通信,但是有些网络程序预计到NAT的存在。他们使用了NAT无法转换的嵌入式IP地址。 NAT 穿越技术   NAT穿越技术允许网络应用程序对它们是否位于一个具有UPnP能力的NAT设备之后进行检测。然后,这些程序将获得共享的全球可路由IP地址,并且配置端口映射以将来自NAT外部端口的数据包转发到应用程序使用的内部端口上--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动完成的,用户无需手动映射端口或者进行其它工作。NAT穿越技术允许网络设备或者点对点应用程序通过动态开启和闭合与外部服务之间的通信端口穿过NAT网关与外界通信。 实际应用   网络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实现的有很多,但还有许多目标没有达到。例如在网络上,像平时用遥控器那样,操作家用电器或网络远端的电器设备等等。实现诸如此类的效果,将是有巨大需求的应用技术。如果实现通过网络用UPnP控制家用设备,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很多新的体验。所以windows系统也加入了UPnP协议,因为UPnP是一个协议,UPnP的使用可跨越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开发应用程序也没有开发语言的局限。可工作于各种形式的网络结构。且仅以现在的网络设施为基础,仅仅加上这个UPnP协议,既不用添加新的设施,也不用重新架设网络介质就可以投入使用!   仅现在而言,UPnP已经可以实现好多看似科学幻想的操作了,只是这些操作还未普及而已。   1.在下班之前,或在回去的路上,就可以先打开家里的空调器和厨房设备,等进入家门,立刻就是一个温度宜人的环境――厨房里的饭也做好了。房间温度的高低和厨房内煮饭的过程,都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脚本”程序进行的,绝对可靠。   2.使用上UPnP,将根据用户习惯调整音响音量、灯光亮度、音箱的高度等等,以你认为最佳的参数写到执行脚本中,以后可以都以此为准。   3.当用户在公司用上UPnP,只要在家里安装摄像头,建立好与网络的连接。在办公室内,启用桌面电脑的WEBTV,连通网络后,可以即时看到家里的一举一动。   4.UPnP是因特网及LAN中使用的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技术。通过无线网络上网的用户都是处于内网,为了保证像BT这样的P2P软件正常工作,开启UPnP是必须的,而目前大多数无线路由器都具有此功能。(大多数无线路由器的UPnP默认为关闭,用户可手动开启该功能,重启路由器后即可生效) 特色   1. 以网络为应用环境,不考虑“孤岛”中的计算机。   2. 以TCP/IP和整个Internet为基础。这样是“中立”的,不依附于任何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不使用特定的API函数,不受程序设计语言的局限。可以无缝地接入传统网络。   3. 设备可以动态地进入网络中,随后获得IP地址,“学习” 或查找自己应当进行的操作和服务的信息;“感知”别的设备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当前的状态 。所有这些,都应当是可自动完成的。   4. 每个设备都可读取属于自己的、特定的状态和参数;完成控制操作后应当发出“操作完成”的响应信号。如果失败,则应发出控制失败的信号。 设置 如何设置UPnP支持   UPNP的英文全称是Universal Plug and Play,即通用即插即用协议,是为了实现电脑与智能的电器设备对等网络连接的体系结构。而内网地址与网络地址的转换就是基于此协议的,因此只要我们的路由器支持upnp,并且我们使用支持此协议的xp操作系统,那么我们就可以借此提高点对点传输速度。   进入路由器的设置界面,如果你的路由器支持upnp的话那么在转发规则选项卡下就会看到upnp设置选项(不同路由器可能会有不同),在此选项中,我们选择启用upnp,然后我们重启一下路由器。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路由器的设置。 启用UPnP用户界面   在某些情况下,Windows XP可以发现UPnP设备,并且提供它自己的用户界面控制这些设备。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网络连接"文件夹中UPnP住宅网关设备的用户界面(UI)。市场上流行的Linksys BEFSR41W无线路由器在安装完毕后,会自动显示在"网络连接"文件夹中,因为Windows XP已经内置了一个相关的应用程序。   除此之外,你可以使用以下步骤安装可选的UI组件。该UI组件会在系统发现新的设备后显示一个"气球"通知,并且在"网上邻居"文件夹中为每个设备防止一个图标。为了启用UPnP UI,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点击"开始",点击"控制面板",然后点击"添加或删除程序"。   2.在"添加或删除程序"对话框中,点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3.在"Windows组件向导"中,点击"网络服务",点击"详细",然后选择"通用即插即用"复选框。   4.点击"确定",然后点击"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中的"下一步"。您可能需要提供您的Windows XP安装CD。 UPnP映射失败的原因   1.系统服务中禁止了SSDP服务(用于寻找upnp设备)   2.开启了XP下的SP1的ICF(网络连接防火墙)。(XP的ICF与UPnP设备发现有冲突,SP2修复了这个问题,但是仍然需要在防火墙设置中允许例外:UPnP 框架。)   3.路由器不支持UPnP,请向制造商询问。   等等。 安全性   由于UPnP技术的简单性和坚持开放标准,UPnP技术已经得到了众多设备厂商的采纳。Windows XP率先实现了对UPnP技术的支持,但是,它现在还存在一些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使用这些漏洞减慢您的PC的运行速度,或者,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攻击者可以对他在您的系统中的权限进行提升。但是,如果你在Windows XP中安装了防火墙,这些问题都将不成其为问题。实际上,Windows XP自身就附带了一个Internet连接防火墙,默认情况下,该防火墙安装在您的Internet连接上,因此能够保护您免遭Internet攻击者的攻击。UPnP中的这个安全性漏洞已经得到了修补。Microsoft 安全性公告MS01-059对该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提供了与此有关的更多资源链接,你可以通过这些链接查看知识库文章了解更多信息,或者下载相应的安全补丁。 安全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对缓冲区(Buffer)的使用没有进行检查和限制。外部的攻击者,可以通过这里取得整个系统的控制特权!由于UPnp功能必须使用计算机的端口来进行工作,取得控制权的攻击者,还有可能利用这些端口,达到攻击者的目的。这个缺陷导致的后果很严重,不论那个版本的windows 系统,只要运行UPnP,就都存在这个危险!但严格地说,这并不完全是UPnP技术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程序设计的疏忽。   第二个缺陷就与UPnP的工作机理有关系了。该缺陷存在于UPnP工作时的“设备发现”阶段。发现设备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某个具备UPnP功能的计算机引导成功并连接到网络上,就会立刻向网络发出“广播”,向网络上的UPnP设备通知自己已经准备就绪,在程序设计这一级别上看,该广播内容就是一个M-SEARCH(消息)指示。该广播将被“声音所及”范围之内的所有设备所“听到”。并向该计算机反馈自己的有关信息,以备随后进行控制之用。   相类似,如果某个设备刚刚连接到网络上,也会向网络发出“通知”,表示自己准备就绪,
/
本文档为【拜占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