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脑梗塞血液流变性观察

2017-03-17 1页 doc 6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脑梗塞血液流变性观察脑梗塞血液流变性观察 对住院后200例脑梗塞病人(设对照组)观察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血液呈不同程度高“高粘、凝、聚、浓”状态。提示血液流变性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和中起重要作用。它可做为脑血管病的先兆予测,监测指标和疗效判定依据。 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脑梗塞是指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可伴发出血。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
脑梗塞血液流变性观察
脑梗塞血液流变性观察 对住院后200例脑梗塞病人(设对照组)观察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结果明脑梗塞病人血液呈不同程度高“高粘、凝、聚、浓”状态。提示血液流变性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和中起重要作用。它可做为脑血管病的先兆予测,监测指标和疗效判定依据。 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脑梗塞是指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可伴发出血。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临床观察证实,脑栓塞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尤其是血液粘度增高。采取随机取样将本院住院的200例脑梗塞病人与正常体检100人做血液流变学对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住院脑梗塞病人200例,男118例,女82例,年龄37~86岁,平均60岁。对照组,正常体检人100,男性61例,女39例,年龄38~81岁,平均59岁。发生脑梗塞后,一般CT在发病24小时后才显示低密度区,而SPECT在血流减低阶段就显示局部放射活性减低或缺损,故可更早诊断。SPECT图像上低血流量区大于CT所示的低密度区。SPECT上所示的低血流区减去CT所示的低密度区,所余部分为缺血损伤区,该区脑血流与代谢均降低,但脑细胞并没有死亡。因此SPECT能显示病变真正范围,正常成年人rCBF平均为50ml/(100g·min),灰质为80ml/(100g·min),白质为20ml/(100g·main),正常老年人rCBF平均为45ml/(100g·main),灰质为78ml/(100g·main),白质为20.8ml/(100g·min)。永久性缺血梗塞区rCBF低于25~30ml/(100g·min),该区的神经功能障碍极难恢复,测定缺血区域rCBF平均值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1.2 临床表现  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儿种。        1.3 方法  采用无锡医疗光学仪厂生产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医学数据处理机,按国际血液学委员会提出的标准建议(ICSH文件)测定各项指标。        1.4 结果  见附表。        附表  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
本文档为【脑梗塞血液流变性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