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

2017-03-24 3页 doc 8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 毕业                  作者:应红军 范琦慧 赵羽玲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的危重急症,也是1种严重的并发症。起病危急,抢救困难,病死率高。现就本院产科21例DIC患者的救治情况作1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1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产科入院产妇13435例,发生DIC 21例。发生率0.16%。其中非本市人口15例。年龄22~39岁,平均30.5岁。初产妇5例,经产妇16例。发生于孕28~3...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_临床医学论文 毕业                  作者:应红军 范琦慧 赵羽玲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的危重急症,也是1种严重的并发症。起病危急,抢救困难,病死率高。现就本院产科21例DIC患者的救治情况作1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1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产科入院产妇13435例,发生DIC 21例。发生率0.16%。其中非本市人口15例。年龄22~39岁,平均30.5岁。初产妇5例,经产妇16例。发生于孕28~37周8例,孕37~40周7例,孕40~42周6例。发生于产前7例,产时8例,产后6例。剖宫产16例,自然分娩5例。   1.2  诱发因素    单纯胎盘早剥6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并发胎盘早剥5例),羊水栓塞3例,宫缩乏力3例(1例在外院子宫次切术后转入),瘢痕子宫伴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死胎1例,产后感染性休克1例。   1.3  临床表现    以阴道出血不止、不凝及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手术创面广泛渗血为主,3例伴有血尿,2例有皮肤瘀斑, 1例腹壁下、后腹膜血肿。发生休克13例,均继发贫血。有肝功能损害1例,肾功能损害1例,肝肾两个脏器轻度受损1例,多功能衰竭2例(以呼吸衰竭为主,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表现为肺、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另1例呼吸衰竭、肾衰、心衰、胃出血,行透析治疗后肾功能好转)。出血量2000ml以下7例,2000~4000ml 11例,>4000ml 3例。   1.4  实验室检查    根据内科学DIC诊断[1]:血小板<100×109/L,平均69.4×109/L,动态复测呈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1.5g/L,低于1.0 g/L 20例(14例<0.5g/L)。 3例发生于产前的DIC患者入院时竟无法测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对照3s 16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对照10s 15例。13例3P试验阳性,4例未测。12例加测了D-2聚体均增高,最高值15220μg/L,最低值800μg/L。经抢救后复查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3P 转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表1。表1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3P试验均值(略)   1.5  治疗方法    及时果断地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同时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抗休克。DIC早期在凝血亢进为主时可用肝素治疗,对处于纤溶亢进期的患者可给予抑肽酶等抗纤溶治疗。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支持各脏器功能等治疗。每1例患者均用了新鲜冰冻血浆和少浆血,用新鲜冰冻血浆200~1850ml。17例用了纤维蛋白原(1~3.5g),12例应用了抑肽酶(2~11支)。6例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所有产妇均抢救存活。有6例患者行子宫切除,其中1例入院前切除子宫,切除子宫的有羊水栓塞3例,瘢痕子宫伴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另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绝大部分保留了子宫。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去除病因。产科DIC来势凶猛,但多数病因明确,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宫内容物,阻断内、外源性促凝物质的来源,是预防和终止DIC的关键[2]。原发病如死胎、重型胎盘早剥等应尽快结束分娩。本组1例胎盘早剥、死胎、孕31周的产妇,入院时已有规律宫缩,凝血功能正常,故予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出血增多,发生了DIC,此时距入院5h。尽管立即剖宫产挽救了产妇生命,但加重了抢救危险性。   3.2  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适时补充凝血因子或抗纤溶剂。首先要保证患者微循环血流通畅,以少浆血与新鲜冰冻血浆1:1的比例输血,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动态检查凝血功能。若在去除DIC诱发因素同时,纤维蛋白原下降至1.25~1.0g/L,可输注纤维蛋白原[2]。静滴纤维蛋白原1~2g,无血凝块出现或凝血检查仍异常,可继续应用0.5~1g。当血纤维蛋白原升至1.0g/L以上,表示临床有效果。为及时掌握凝血功能动态变化,也可以用全血凝块试管法作监测。DIC中 D-2聚体的增高,表示已进入纤溶亢进期,是应用抗纤溶剂的指征。其中12例测了D-2聚体均增高,用抑肽酶2支加入5%葡萄糖250ml中,1/2于30min滴完,另1/2维持慢滴,监测凝血功能无好转的可继续用药(规格为112U/支)。8例患者术后4~10h纤维蛋白原即升至1.0g/L以上,病情恢复较快。其中1例DIC晚期患者术中伴有血尿,在输血基础上给抑肽酶2支,术后半小时尿色就逐渐转清。分析21例DIC患者抢救成功的原因为:(1)新鲜冰冻血浆含血液中的全部凝血因子,可以协同抗凝阻断凝血因子继续消耗,与少浆血1:1的配合使用又提高了血液携氧能力,既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又可纠正消耗性凝血。(2)抑肽酶是1种天然蛋白水解酶的抑制剂,可抑制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不仅可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而且能预防因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所发生的继发性出血[2]。虽然临床很难判断DIC发展阶段[3]。但在3P试验阳性或D-2聚体偏高时单纯补充凝血因子治疗效果反而不佳,应加用纤溶抑制剂。   3.3  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静脉栓塞。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较,有明显的抗Xa因子活性、抗凝血酶作用弱、有效预防并发症、副反应小等特性。临床中,因妊娠期高血压常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增强、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相对减弱,以及妊娠期特有的血液高凝状态、围手术期卧床制动、手术损伤等,易导致术后静脉栓塞,作者给6例重度子痫前期的DIC患者(2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3.4  产科DIC绝大部分发生在有产科合并症的患者。加强围产期保健,尤其需要给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围产保健创造条件。减少高危孕产妇,可以降低DIC的发生率。本组发生于产后的6例DIC中就有5例因在家土法接生发生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等引起出血、感染而导致DIC。孕期没有充分的休息和营养,原发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在妊娠晚期发生子痫、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危重情况,仍未得到及时诊治。所以围产工作者不仅要保证常住人口的围产期检查,也应重视外来人员的孕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预防DIC的关键。 【】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 内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3.   2 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4~816.   3 潘琢如. 羊水栓塞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处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78.
/
本文档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