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6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前测试题

2016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前测试题

2017-03-18 4页 doc 8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2016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前测试题2016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前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限制因子:...
2016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前测试题
2016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前测试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8.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化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9.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0.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1.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12.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13.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14.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K=N(T-C)(式中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时间,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阈温度)  15.土壤质地: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16.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二、填空题  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3.生理有效辐射中,红光和蓝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4.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为 长日照 植物、 短日照 植物、 中日照 植物和 日中性 植物。  5.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从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温度减去 生物学零度   。  6.如果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的生物产量,钾可维持350kg的产量,磷可维持500kg的产量,而实际产量只有250kg;如果多施1倍的氮,产量将停留在350kg,因为此时产量为钾所限制。这种现象可以用生态学上的 Liebig最小因子 定律进行解释。  7.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方式包括行为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  8.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生物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人类为主体。  9.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10.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11.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1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3.生物为保持内稳态发展了很多复杂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  14.可见光是电磁波,其主要波长范围在380-760nm。  15.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冻害和冷害。  16.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生物学零度。  17.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水分状态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18.陆生动物主要通过形态结构适应、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减少失水。  19.根据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盐土植物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和不透盐植物。  20.地球上光照强度在赤道地区最大,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减弱。  21.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  三、判断题  1.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2.人为因子属于特殊的生物因子,它的提出是为了强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  3.生态因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4.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5.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7.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能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小的调整。(√)  8.内稳态生物能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所以完全能摆脱环境条件的限制。(×)  9.紫外光因其波长短而能产生大量的热,地表热量基本上都是由紫外光产生的。(×)  10.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1.高温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  12.在适宜温度区内,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13.Allen规律是指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14.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15.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17.不同植物生产1g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即需水量)是一样的。(×)  20.陆生动物获得水分的方式有食物、代谢水和直接饮水。(√)  21.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22.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23.日照长度是指白昼的持续时数或太阳的可照时数。(√)  2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25、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
本文档为【2016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前测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