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级财务会计收益收入

2018-05-16 31页 ppt 324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徐姐2018

技术学院会计学毕业后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技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现认多家小企的财务会计!

举报
高级财务会计收益收入收入与收益收入与收益的关系收入-费用=收益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益:在会计上,对收益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一般都认为,收益代表投入价值与产出价值之比,或者是产出大于投入的差额,即如果投入一笔资本,则超过资本额的报酬就是收益。根据传统观点,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
高级财务会计收益收入
收入与收益收入与收益的关系收入-费用=收益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益:在会计上,对收益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一般都认为,收益代表投入价值与产出价值之比,或者是产出大于投入的差额,即如果投入一笔资本,则超过资本额的报酬就是收益。根据传统观点,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际销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基本内容一、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的区别收入的确认:原则、与结算方式的联系收入确认的时点:生产其中、生产完成时、销售时、销售后二、费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的划分依据三、收益资本与收益;当前经营收益、全面收益;经常收益、非经常收益;经济学收益、会计学收益净收益的状态依存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营业收入、餐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下脚料销售,提供劳务性作业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收入: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通俗一点讲就是,除企业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营业务以及附属的其他业务之外的所有收入是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一个农民种粮食他把米卖了之后取得的收入就是“主营业务收入”把稻草卖了之后取得的收入就是“其他业务收入”如果说农民在种粮食的地里挖到一块金子,这就是“营业外收入“收入:四者的关系收入的确认:原则、与结算方式的联系收入确认的原则: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原则2.稳健原则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4.配比原则收入的确认:原则、与结算方式的联系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过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收入:销售商品收入确认与结算方式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1.通常情况下销售商品收入的处理按已收或应收的或协议价款,加上应收取得增值税额,借记“应收存款”、“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确定的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应缴纳的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金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如果售出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则不应确认收入,已经发出的商品,应当通过“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收入:销售商品收入确认与结算方式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销售商品以旧换新的,销售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的处理。商品销售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的减让属于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结算方式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公式如下: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期未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结转提供劳务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劳务成本”科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结算方式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安装费。应根据安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宣传媒介的收费。应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应根据制作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软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应根据开发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服务费。包含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分期确认收入。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会员费。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在取得该会员费时确认收入。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后,会员在会员期内不再付费就可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该会员费应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特许权费。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劳务费。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结算方式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1.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计量:1.利息收入: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金额。   2.使用费收入:主要是指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专营权、软件、版权)等资产的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限期内分期确认收入。收入:确认的时点在以交易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中,收入的确认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收入的已赚取;二是收入必须是“已实现”和“可实现”的。收入确认的时点主要考虑的是收入的实现,AAA的概念和准则委员会于1964年建议,应根据三个标准来应用实现概念:一是收入必须是可计量的,二是这一计量需由外部交易验证,三是与收入相关的关键事项已经发生。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销售是一个关键事项,收入在销售时即可确认入账;对于销售不是其盈利生成的关键事项的企业而言,他们的收入确认可能早于或晚于销售时点。这时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生产特点以及把非货币资产或服务转化为现金的确定性。如果确定性较高,则在销售时点之前确认收入;如较不确定,则推迟或递延收入的确认时点。根据收入确认的原则,收入确认的时点有如下几种情况:销售时点确认生产过程中确认产品完工时确认收取现金时确认时间流逝时确认与产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时确认收入:确认的时点销售时点确认: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销售是一个关键事项,收入应在销售时点确认入账,表示企业已经提供物品和服务,并已取得现金或现金要求权,可以视收入为已经或事实上赚取。生产过程中确认:如果产品生产需跨越不同会计期间(如大型设备制造和长期建造合同),即使在一个会计期末尚未最终完工或销售,倘若符合生产合同的有关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完工比例确认各期的收入。这时需要有明确规定的产品总销售价格和预期总生产成本,借以根据各期实际发生的成本估算和确认收入。产品完工时确认:某些产品具有稳定的市场,其市场价格是预先决定的,如贵金属以及某些由政府保障价格的农产品或矿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售价基本固定,销售费用较小,有些是只能由国家收购的产品;第二,无法(或比较难以)确定其单位成本,产品的变现一般不受生产企业报价的影响。这时,产品的生产完工就是企业盈利生成过程的关键,销售程序是相对次要的。因此,在生产过程结束时即可确认收入而无须等到销售。至于产品的入账价值,可以按收入,也可以按产品的净变现收入确认。收入:确认的时点收取现金时确认:在某些情况下,销售货款的收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在分期付款销售时,虽然企业已经向顾客提供物品或服务,由于货款回收需要跨越多个会计期间,可回收性相对是不确定的。如果货款的最终可回收性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或坏账风险,从稳健的角度来说,收入确认需要迟于销售时点,即递延至现金之时。时间流逝时确认:某些收入事项与时间相关联,并非涉及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如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这时,盈利生成的关键事项是时间的流逝。应当根据既定时期(如年、月等)的终止日期确认各个期间的有关收入。与产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时确认:当前,许多产品销售也在不断的创新中。产品销售经常附有相关的合同条款,如允许购买方在使用一段期间内有退货权;产品必须保证安装、调试至顾客完全满意时方承认购买。在达到这些条件下,产品发售给购货方并不等于与产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完全转移。在上述前例中需在购买方保持退货权的期限已满之日,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才可予以确认费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销售成本: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计算销售成本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计算的。假如本月生产多少就销售多少,那么本月的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相等;假如前期有成品库存,那么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的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成本+本期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期初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费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期间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对工业企业而言,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企业为进行资金筹集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净支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和其他因资金而发生的费用。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收益:资本与收益在收益概念及其计量的研究中,必然涉及资本保持概念。因为无论是经济学收益或会计学收益,都不应以侵蚀原投入资本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才能确认收益。目前,对资本保持的两类不同观点:1.财务资本保持这种观点认为,资本应视为一种财务现象,即包括有所者(业主)投入企业的资源(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货币等值。所以,财务资本保持就是要求所有者投入或再投入资本的价值保持完整,而收益就等于以货币额表示的净资产增加(扣除业主往来交易),或者是企业收入超过原投入资本的部分2.实体资本保持在这种观点下资本被视为一种实物现象。也就是说,它是指所有者投入或再投入资源所代表的实际“生产能力”。目前,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的现行实务中,一般还是坚持财务资本保持概念。FASB在1984年发表的SFACNO.5中提出:财务资本概念是传统的观点,也是现行财务报表中的资本保持概念。收益:全面收益、当前经营收益全面收益:是指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或重估价(但不包括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所确认的关于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FASB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中指出全面收益包括企业的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包括已实现的和未实现的),其中净收益等于本期经营利润加上已实现持有利得和损失,其他全面收益等于本期确认但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减去前期已经确认但在本期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全面收益的衡量最终是价值衡量。而不是实物资本保全理论中所涉及的实际生产能力衡量。净收益+(-)资产或投资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扣除税收影响)+(-)未实现汇兑损益或外币报表折算调整(扣除税收影响)+(-)衍生金融工具持有利得或损失(扣除税收影响)+(-)养老金负债调整项目+(-)……=全面收益收益:当前经营收益、全面收益当前经营收益:在衡量期间收益时,重点应置于“当期”和“经营活动”的影响上。只有那些由本期经营决策产生的活动或交易和可由管理当局控制的价值变动才应包括在内。从期间收益计算的角度看,不应包括在本期收益之内的只是实际上发生于以前期间而在过去尚未予以确认或入账的资源变动。如:本期发现的陈旧设备,很可能在以前期间就已经陈旧过时,即使在现时确定其退废,也不应属于本期的经营事项。另外,当前经营收益只能来自正常的经营活动(可再生性)的结果。当前经营收益和全面收益的区别:在关于期间净收益的内容上,从而对净收益的预测目的也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当期经营业绩(即效率)的反映,以便有利于对未来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的预测。而后者则强调收益应反映期间内所发生的全部借贷项目的总影响及其可比性。它认为,所谓的经营业务并非全部是可再生的,各个分别期间的净收益也只是暂时的,从而对未来经营业绩或效率的预测并不是全面和有效的。因此,诸如非经营业务、非常事项或前期更正等,纳入当期净收益更为可取。收益:经常收益、非经常收益经常收益:是指由企业正常经营事项而产生的收益,与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非经常收益:是指以非经常事项为依据确定的收益,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益’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收益;2.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3.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4.短期投资损益,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5.委托投资损益;6.扣除公司日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凡等收益:经济学收益、会计学收益经济学收益定义:亚当·斯密在1890年的《国富论》中,最早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1890年,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arshell)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把亚当·斯密的“财富的增加”这一收益观引入企业,提出区分实体资本和增值收益的经济学收益思想。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尔文·费雪发展了经济收益理论。在其《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一书中,首先从收益的表现形式上了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 1.精神收益——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 2.实际收益——一定期间内经济财富的增加,或一定时期内服务的增加3.货币收益——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增加。经济学家林德赫尔将收益解释为资本在不同时期的增值,视收益为利息。194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J.R.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把收益概念发展成为一般性的经济收益概念。他认为,计算收益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不使他们自己变为贫穷的情况下可以消费的金额。据此,他下了一个普遍得到认同的定义:“在期末、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的前提下,一个人可以在该时期消费的最大金额”。收益:经济学收益、会计学收益会计学收益:根据传统观点,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学收益特征:1、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际销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2、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3、计算会计收益的成本是以历史成本计列的。4、会计收益的确定要遵循收益确认的原则。5、会计收益有赖于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合理配比。6、会计收益受谨慎原则约束。收益:经济学收益、会计学收益二者之比较:已实现收益与全部收益的差别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的差别 财务资本保全与实物资本保全的差别数学等式会计学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前期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经济学收益收益:所有权的状态依存问题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State-contingentownership):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是指在不同的盈余状态下,对应着不同所有权配置模式,即企业的控制权随企业盈余变化而变化张维迎(1996)这样描述所有权依存状态的:设x代表企业总盈余,y为股东最低预期盈余,w为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收入(本金加利息)。员工的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所有权状态依存表现为:如果企业处于“w+r<x<w+r+y”的状态,股东是控制者;如果企业处于“w<x<r+w”状态,债权人是控制者;如果处于“x<w”状态,员工是控制者;如果处于“x>w+r+y”状态,经营者就是控制者。。收益:财务目标的状态依存问题财务目标的状态依存:所有权配置是状态依存的,财务目标也追随在后,体现状态依存性,即随着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企业主导性财务目标也相应地发生更迭。当企业财务状况不仅能够支付员工工资,偿还到期债务,且能给予股东满意利润时,企业所有权是掌握在经营者手上,经营者通过各种财务运作,满足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股东)不会干涉经理的行为,因此企业实际上的财务目标是以经营者利益最大化为主导的;但是,一旦财务状况不能给予股东满意回报,股东对剩余风险变得敏感,则企业支配权回归股东,企业财务目标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主导;当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出现财务危机,无法偿还银行、债券持有人及其他债权人到期的债务时,股东成为固定盈余者(等于零),债权人转化为剩余索取者而接管企业所有权,财务目标也转化为债权人利益最大化为主导;如果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企业的盈余不足以支付员工的合同工资,则员工也获取了企业的实际支配权,财务目标自然强调员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收益:财务目标的状态依存问题参考文献[1]葛家澍.会计确认、计量与收入确认[J].会计论坛.2002.02.[2]韦琴.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一收人》中收人确认原则的思考[J].现代会计.2000.04.[3]费青青.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及其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4]刘莉.收入的确认、计量及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9.05.[5]雷新途李世辉.不完备契约与财务目标的状态依存及其边际修正[J].会计研究.2007.04.[6]张敦力,陈茜.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状态依存性[J].[7]党红.关于全面收益的讨论[J].审计研究.2003.03.
/
本文档为【高级财务会计收益收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