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日元国际化

2017-12-29 31页 doc 63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日元国际化日元国际化 第八章 日元国际化 第一节 国际通货的机能与各国货币的国际化 一、国际通货的机能 现在的国际通货体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本位制,美元作为唯一的基轴通货,除价值尺度、交换手段和储备手段等货币的一般机能外,还从下述四个方面发挥着国际通货的机能: 第一,基轴通货的机能。这是与货币价值尺度这一本质职能相对应的机能,是国际通货的本质机能。与货币作为衡量各种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而发挥作用一样,国际通货作为衡量世界各国货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体发挥着各国货币汇率基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像被选为价值尺度的特定商品(例如...
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 第八章 日元国际化 第一节 国际通货的机能与各国货币的国际化 一、国际通货的机能 现在的国际通货体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本位制,美元作为唯一的基轴通货,除价值尺度、交换手段和储备手段等货币的一般机能外,还从下述四个方面发挥着国际通货的机能: 第一,基轴通货的机能。这是与货币价值尺度这一本质职能相对应的机能,是国际通货的本质机能。与货币作为衡量各种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而发挥作用一样,国际通货作为衡量世界各国货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体发挥着各国货币汇率基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像被选为价值尺度的特定商品(例如黄金)成为货币一样,如果不是基轴通货,那么即使某种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其他国际通货的机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通货。 第二,媒介通货的机能。这是与货币交换手段相对应的机能,就像货币是物物交换的媒介一样,国际通货发挥着钱钱交换即各国通货相互交换的媒介机能。国际通货之所以能够发挥媒介通货的机能,乃因为国际通货作为基轴通货,是衡量各国通货价值的基准,是各国通货价值的共同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基轴通货以外的通货,都不具备媒介通货的机能。 第三,金融通货的机能。这是与货币储备手段相对应的机能,即国际通货作为国际性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手段,可以发挥金融通货的机能。由于国际通货的国际通用性,所以作为存款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保有手段,保有相当于基轴通货的国际通货就是最合理的。 第四,干预通货的机能。这是国际通货特有的机能,与货币的一般机能不像对应。所谓干预通货,是指货币当局在干预外汇市场时所使用的货币。就一般情况而言,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可以在外汇市场按国际通货的价格来买卖本国货币。国际通货之所以能够作为市场干预的手段而运用,乃因为作为基轴通货和媒介通货,国际通货乃是外汇行市的基准,可以在外汇市场大量地买卖。这种干预通货的机能并不是其他非基轴通货所能分担的机能,与媒介通货的机能一样,它也是基轴通货的属性之一。 二、各国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与现状 迄今为止,各国货币国际化基本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国际通货基轴通货、媒介通货、金融通货和干预通货的机能一直为美元所垄断,所以包括日元国际化在内,当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国际化,都未能使其货币成为像美元那样发挥四种机能的国际通货,而只是成为部分分担美元机能的国际通货。由于在其他通货成为与美元完全对等的国际通货以前,都不可能同时具有国际通货的四种机能,所以,各国的货币国际化,都是在部分机能方面实现了其货币的国际通货化。 (二)基轴通货化 1 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契机,自美元取代英镑以来,不论在以往的固定汇率制下,还是在现在的浮动汇率制下,美元都是唯一的基轴通货,即各国通货的汇率都是以对美元的汇率为基准而确立的。1970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和美元危机,虽然出现了以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为基轴通货的美日欧“三极通货体制”或“复数基轴通货体制”发展的趋势,但迄今为止,美元单一基轴通货的体制尚未发生根本的变化。换言之,90年代以前,无论是德国马克还是日元,其基轴通货化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1999年欧元出现以后,欧洲已实现了货币统一;展望亚洲,今后也有可能以日元或以日元、人民币为中心而形成亚元。以此为基础,21世纪内就有可能形成酝酿已久的美元、欧元和亚元三大货币圈,届时,欧元和亚元就有可能发展为欧洲和亚洲的基轴通货,从而世界也就有可能真正迎来三极通货体制的时代。 (二)金融通货化 在各国货币国际化中,国际金融通货化的进展最为明显,并出现了国际金融通货多样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外汇储备通货的多样化 从1978年美元危机前后开始,随着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就出现了向西德马克、日元和其他主要通货分散的趋势。根据表8-1的统计,1976,1990年,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重由76.5%下降为50.6%;9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重新恢复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美元的比重虽又转为了提高,但1999年也只回升为66.2%,仍低于1980年的68.6%。从其他主要通货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看,1976,1990年,西德马克由9.0%提高为16.8%,日元由2.0%提高为8.0%,英镑由1.8%提高为3.0%,法国法郎由1.6%提高为3.0%;1991,1998年,德国马克由15.1%下降为12.1%,法国法郎由2.9%下降为1.3%;1991,1999年,日元由8.5%下降为5.1%,英镑由3.2%上升为4.0%。另外,ECU(欧洲货币)1985年曾达到了11.6%,取代ECU的欧元1999年也达到了12.5%;其他通货1995年以前一直在9%上下波动,1995年超过10%以后,1999年又达到了12.2%,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表8-1 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各种通货的构成比(%) 1976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日元 2.0 4.4 7.3 8.0 8.5 7.5 7.6 7.8 6.8 6.0 5.3 5.3 5.1 美元 76.5 68.6 55.3 50.6 51.1 55.1 56.4 56.4 56.8 60.1 62.1 65.7 66.2 德国马克 9.0 14.9 13.9 16.8 15.1 13.0 13.4 14.0 13.5 12.8 12.6 12.1 英镑 1.8 2.9 2.7 3.0 3.2 3.0 2.9 3.2 3.1 3.4 3.6 3.8 4.0 法国法郎 1.6 1.7 0.8 2.4 2.9 2.5 2.2 2.3 2.2 1.7 1.3 1.3 ECU 11.6 9.7 10.2 9.7 8.2 7.7 6.8 5.9 5.0 0.8 欧元 12.5 其他 9.1 7.5 8.4 9.5 9.0 9.2 9.3 8.6 10.8 10.1 10.1 11.0 12.2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来源: IMF年度报告,下载于 2 2.国际金融、资本市场金融手段的多样化。由于国际金融通货多样化,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金融、资本交易中,其他货币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或交易,从而实现了国际金融手段的多样化。 首先,随着国际金融通货的增加,除美元外,用其他通货标价发行的国际债券迅速增加了。根据表8-2的统计,1982年末,在国际债券余额中,1982年末美元债券的比重为65.6%,而1985年末则下降为59.3%,1995年末又下降为34.3%;2000年末,美元债券的比重虽回升为48.7%,但仍明显低于80年代的水平。从其他货币面值债券的比重看,日元债券由1982年末的5.6%提高到1995年末的17.3%以后,2000年末又下降为8.6%;英镑债券由1982年末的2.2%提高到1993年末的7.8%以后,其比重到2000年末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瑞士法郎债券1982年末为14.4%,1993年末下降为7.7%以后,2000年末又下降为2.2%;西德马克债券1985年末为6.8%,1995年末以德国马克债券为主的其他货币债券为31.3%;1999 表8-2 国际债券余额中各种通货债券的比重(%) 各年末 1982 1985 1993 1995 1998 1999 2000 美元 65.6 59.3 38.9 34.3 45.3 47.1 48.7 日元 5.6 7.4 14.0 17.3 11.7 10.5 8.6 德国马克 6.5 6.8 瑞士法郎 14.4 9.5 7.7 7.0 3.8 2.7 2.2 英镑 2.2 4.3 7.8 6.9 7.9 7.7 7.7 加拿大元 4.2 3.2 1.3 1.1 0.9 欧元 28.8 30.0 其他 5.7 12.7 27.4 31.3 30.0 2.1 1.9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1990年后德国马克包括在欧元圈通货中。 资料来源:〖日〗岛野卓尔、荒木信义编《日元新时代》,有斐阁1987年9月29日发行,第47页。 BIS《国际资金交易统计》,下载于 和2000年末,欧元债券分别为28.8%和30.0%。 其次,随着国际金融通货的多样化,各发达国家银行对外金融资产出现了从美元资产向其他货币资产分散的趋势。根据表8-3的统计,在各发达国家银行的对外金融资产中,美元资产的比重1982年末曾高达88.2%,而1985年末则迅速下降为61.7%,1990年又迅速下降为41.5%;1995年末下降为37.0%以后虽略有回升,但2000年9月末也只为41.3%。在美元资产比重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其他货币资产的比重则相应提高了。其中,日元资产由1982年末的3.7%迅速提高到1985年末的14.1%以后,90年代一直保持10%左右的水平,2000年9月末又下降为8.7%;包括德国马克在内的欧元圈货币资产1990年末为19.4%,1999年末提高为27.7%, 3 2000年9月末仍为26.9%;其他通货资产1982年末为3.7%,1995年提高为22.6%,2000年9月末下降为16.5%。 表8-3 银行对外金融资产余额中各种通货贷款的比重(%) 各年末 1982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9 美元 88.2 61.7 41.5 37.0 39.1 39.5 41.3 日元 3.7 14.1 10.2 11.0 10.1 9.0 8.7 德国马克 1.5 2.0 英镑 2.8 10.2 3.9 3.0 4.2 4.2 4.4 瑞士法郎 0.1 2.6 4.2 3.0 2.6 2.4 2.2 欧元圈通货 19.4 23.5 24.3 27.7 26.9 其他 3.7 9.4 20.8 22.6 19.7 17.3 16.5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1990年后德国马克包括在欧元圈通货中。 资料来源:〖日〗岛野卓尔、荒木信义编《日元新时代》,有斐阁1987年9月29日发行,第48页。 BIS《国际资金交易统计》,下载于 另外,随着国际金融通货的多样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外汇交易也出现了由美元交易向其他货币交易分散的趋势。根据表8-4的统计,在全世界每天的外汇交易中,美元交易的比重在1992年4月已下降为41.0%,1998年4月虽然恢复到了43.5%,但仍低于1989年4月 表8- 4 全世界每天外汇交易中各种通货的交易比重(%) 通货名称 1989年4月 1992年4月 1995年4月 1998年4月 美元 45.0 41.0 41.5 43.5 德国马克 13.5 20.0 18.5 15.0 日元 13.5 11.5 12.0 10.5 英镑 7.5 7.0 5.0 5.5 法国法郎 1.0 2.0 4.0 2.5 瑞士法郎 5.0 4.5 3.5 3.5 加拿大元 0.5 1.5 1.5 2.0 澳大利亚元 1.0 1.0 1.5 1.5 ECU及其他西欧通货 2.0 6.0 7.5 8.5 其他 11.0 5.5 5.0 7.5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BIS统计,下载于 4 45.0%。相比之下,其他货币交易的比重却相应增加了,其中,德国马克1992年4月达到了20.0%,1998年4月虽然下降为15.0%,但仍高于1989年4月的13.5%;日元和英镑1989年4月份别达到了13.5%和7.5%,90年代后都有所下降,1998年4月各为10.5%和5.5%。 3(媒介通货化 由于美元仍然是唯一的基轴通货,所以,长期以来,媒介通货的机能就一直为美元所垄断着。例如,在银行窗口把日元兑换成德国马克时,从表面上看,虽然可以直接交换,但其背后却一直是存在着卖日元,买美元,卖美元,买德国马克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美元一直发挥着日元和德国马克买卖中介的作用。不过,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和日元已经开始了分担美元外汇媒介通货的机能。 根据表8-5的统计,在东京外汇市场各种通货的交易中,买卖美元的交易虽仍然占绝大的比重,但在现货交易中不买卖美元的交易已超过了10%,为11.7%,其中买卖日元的交易占9.6%,买卖德国马克的交易占2.1%。在纽约和伦敦外汇市场,期货、互惠信贷交易的绝大多数虽仍然是买卖美元的交易,但在现货交易中,不买卖美元的交易已超过了20%(参见表8-6、表8-7)。其中,伦敦市场买卖德国马克的交易22.9%,买卖其他通货的交易占1.3%;纽约市场买卖德国马克的交易占19.4%,买卖其他通货的交易占0.7%。 表8-5 东京外汇市场各种通货的交易额 (银行间相互市场,1998年4月每日平均,单位:百万美元、%) 买卖美元的交易 不买卖美元的交易 合计 日元 德国马其他 合计 日元/马日元/其马克/其其他/其 克 克 他 他 他 现货 415123 33804 4642 3066 5480 3796 691 989 4 88.3 71.9 9.9 6.5 11.7 8.1 1.5 2.1 0.0 期货、互惠 59995 46816 5163 8016 2175 829 1089 257 - 信贷交易 96.5 75.3 8.3 12.9 3.5 1.3 1.8 0.4 - 资料来源:〖日〗奥田宏司著《关于日元国际化和国际通货化》,《立命馆国际研究》,1999年3月,第149页。 表8-6 伦敦、纽约外汇市场各种通货的现货交易 (银行间相互市场,1998年4月每日平均,单位:百万美元、%) 买卖美元的交易 买卖德国马克的交易 其他 总计 合计 马克 日元 英镑 合计 英镑 日元 瑞 士 法 法 国 法 郎 郎 伦敦市182529 71385 34952 33933 55067 19958 9551 6657 3069 3241 240837 场 75.8 29.6 14.5 14.1 22.9 8.3 4.0 2.8 1.3 1.3 100.0 5 纽约市57427 23738 16340 5786 13975 3016 2813 2534 1103 507 71910 场 79.9 33.0 22.7 8.0 19.4 4.2 3.9 3.5 1.5 0.7 100.0 资料来源:〖日〗奥田宏司著《关于日元国际化和国际通货化》,《立命馆国际研究》,1999年3月,第149页。 表8-7 伦敦、纽约外汇市场各种通货的期货、互惠信贷交易 (银行间相互市场,1998年4月每日平均,单位:百万美元、%) 买 卖 美 元 的 交 易 买 卖 德 国 马 克 的 交 其他 合计 易 合计 马克 日元 英镑 西欧通 其他 合计 英镑 马克 西 欧通 货 货 伦敦市425568 77874 49716 68620 81799 147559 8183 2807 1529 3847 16454 450205 场 94.5 17.3 11.0 15.2 18.2 32.8 1.8 0.6 0.3 0.9 3.7 100.0 纽约市95946 21083 22488 9142 29328 13905 1738 348 529 861 1701 99385 场 96.5 21.2 22.6 9.2 29.5 14.0 1.8 0.4 0.5 0.9 1.7 100.0 资料来源:〖日〗奥田宏司著《关于日元国际化和国际通货化》,《立命馆国际研究》,1999年3月,第149页。 4(干预通货化 由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绝大多数都是对美元的交易,所以各国央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都只能通过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买卖来进行。在西欧,欧洲通货(EMS)虽然规定了不利用美元的复数通货干预的做法,但利用EMS通货的干预只限于外汇行市变化达到区域内变动幅度上下限的时候,至于上下限范围内的裁量性干预,则完全是用美元进行的。 三、贸易结算本国货币化 在西欧各国,一方面,由于各国的贸易结构呈现水平贸易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在传统上各国的出口大都用本国货币结算,所以,在西欧各国的对外贸易中,进出口按本国货币结算的比重都是很高的。根据表8-8的统计,1980年,在西德和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出口按马克和英镑结算的比重分别为82.3%和76.0%,进口按马克和英镑结算的比重分别为43.0%和38.0%。所以,在西欧各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并不存在贸易结算本国货币化的问题。从货币国际化方面看,在对外贸易按美元结算的情况下,美元作为国际基轴通货虽然直接发挥了媒介通货的机能,但在对外贸易按其他货币例如日元结 算的情况下,日元却并没有分担美元媒介通货的机能。以出口为例,外国的进口业者虽然必须用日元付款,但一般情况下,由于他们大都可以在银行用本国货币买到日元,而在其背后发挥媒介通货机能的又仍然是美元而不是日元,所以,即使在对外贸易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 6 提高,也只是日元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不是日元国际通货化的发展。不过,70年代以前,由于日本对外贸易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很低,所以,从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充分利用日元和不断提高日元国际地位方面看,贸易结算日元化就被视为了日元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表8-8 主要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按本国货币结算的比重(%) 出 口 进 口 1980年 1988年 1992年 1980年 1988年 1992年 美国 97.0 96.0 85.0 85.0 英国 76.0 57.0 38.0 40.0 德国 82.3 81.5 77.0 43.0 52.6 55.9 法国 62,5 58.5 54.6 33.1 48.9 46.7 意大利 36.0 40.0 18.0 34.0 日本 29.4 34.3 40.1 2.4 13.3 17.0 资料来源:〖日〗小林敏雄著《论日元国际化》,《金融》1999年4月第15页。 1第二节、日元国际化的内容及其发展与现状 一、日元国际化的定义及其内容 (一)日元国际化的定义 日元国际化是日本经济国际化特别是金融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与现状,日元国际化实质上是日元的国际通货化,即日元不仅是日本通用的货币,而且还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货币。由于日元国际通货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日元国际化也是日元国际地位提高的过程。 不过,由于日本和西欧各国的差异,所以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在推动日元国际化方面,并没有明确提出日元国际通货化的目标。根据大藏省的定义,日元国际化是“不仅在日本国内,而且在海外也推进我国通货日元的保有和利用,使日元在国际上广泛流通”。这一定义自1985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动。 (二)日元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途径 根据大藏省的定义,日元国际化一是在国内外金融、资本交易中使用日元的比重提高, 1本节和第三节的主要内容发表于《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4期,题目是《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及其政策课题》。 7 二是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和境外居民所持有资产中日元和日元资产的比重提高,三是在国际货币制度中日元的地位提高。由此,日元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就有如下三个方面: 1.提高贸易和资本交易中运用日元的比重 日本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在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日本进出口贸易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却明显地低于西欧各国。所以,提高进出口贸易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实现进出口贸易日元结算化,就成为在海外扩大日元运用、保有和流通的重要途径。 其次,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剩余资金流向海外。然而,由于日元国际化的程度低,再加上防止日元升值的需要,80年代以来日本资本输出一直是以利用美元输出为主,即日本的银行、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大都是用日元买美元进行资本输出的。为了通过资本输出推动日元在海外的运用、保有和流通,在资本输出中扩大日元的运用即直接用日元输出资本,就成了日元国际化的新课题。 2.促进外国持有和运用日元资产 促进外国持有和运用日元资产,就是促使外国投资者购买欧洲日元债券或日本的国债、股票、公司债等有价证券,从而提高各国银行资产中日元资产的比重,提高各国外汇储备中日元储备的比重,这是扩大日元在海外运用、保有和流通的重要体现。为此,实现欧洲日元市场自由化,扩大欧洲日元债发行,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实现国内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就成为日元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3.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 在提高东京金融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进而提高日元国际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扩大日元在东亚的运用、保有和流通,加强日元与东亚各国货币与的联系,提高日元在东亚各国外汇制度中的地位,在亚洲建立“日元圈”或以日元为中心形成亚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美元、日元和欧元的三极通货体制或三大货币圈。 二、日元国际化的意义 (一)日元国际化的国内意义 对日本来说,日元国际化,除有利于日本像美国发行美元一样地获得国际通货的发行利益外,还有如下方面的好处: 1.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 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是一国经济实力的真实体现。所以,随着日本经济国际地位的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也必然相应的提高。而日元国际化则是顺应这种趋势,在日本经济国际地位提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日元国际地位的必要途径。 2.提高日本金融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一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就日本而言,日元国际化对提高东京国际金融资本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日元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在东京就可以直接用日元进行国际金融资本交易,这不仅能给参加交易的国内外客户提供回避外汇汇率风险的 8 手段,而且也有利于日本金融机构扩大新的事业内容,开展新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助于以日元为中心的东京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3.提高日本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在日元国际化的基础上,只要运用日元的国际金融资本交易活跃,那么以东京为大本营的日本金融机构就必然会获得扩大金融业务的机会。其次,如果金融机构对外资产中按日元资产的比重高,那么就既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又可以减少外汇筹措,从而有利于按国际结算银行的来提高自己资本比重。另外,在国际金融资本交易中广泛地运用日元,能使日本金融机构近水楼台,无论在日元资产的拥有方面,还是在日元资产的利用和汇率风险方面,都比外国金融机构处于有利的地位。 4.有利于回避汇率风险 进出口贸易按日元结算,有利于日本企业回避汇率风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除此以外,日元国际化还有助于回避资本输出和资产保有方面的风险。从资本输出方面看,以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的巨额黑字为基础,日本出现了巨额的剩余资金,经常处于储蓄过剩的状态,这种剩余资金或过剩储蓄以资本输出的形式向国外还流,不论对解决过剩资金的出路,还是对促进国际资本循环,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日本巨额剩余资金或过剩储蓄向国外还流的过程中,如果不是用日元而是用其他国际货币输出资本,那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汇率风险,而如果是用日元输出资本,就可以避免这种汇率风险。从资产保有方面看,日本作为世界第一资产大国和海外纯资产大国,如果日元不能成为国际货币,那么由于日元汇率的变动,其巨额资产就会面临汇率风险,而如果实现了日元国际化,那么在日元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就可以避免这种汇率风险。 (二)日元国际化的国际意义 1.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在尼克松冲击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从1973年开始,各发达国家的货币都从固定汇率制转向了浮动汇率制。在这一过程中,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虽然继续保持了基轴通货的地位,但由于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下降,美元对各发达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美元的国际地位已迅速下降了。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美国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出现了持续增加的巨额赤字,并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沦落为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从而使美元主导下的国际通货体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日元国际化就和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一样,具有补充美元机能、保持国际通货体系稳定的作用。 2.实现国际通货的多样化和多极化 日元国际化和德国马克(现为欧元)国际化一起,已打破了美元对国际通货体系的垄断,形成了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现为欧元)“三极体制”日趋发展的局面。这种“三极体制”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国际通货的多样化和多极化。国际通货多样化,有利于实现国际金融资本交易的多样化并能为世界各国在和提供新的回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国际通货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3.有利于加强日本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关系 9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关系特别密切。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各国在金融方面加强合作与联合的愿望进一步加强了。在这种情况下,日元国际化就有利于以日元为中心,加强东亚各国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并进而促进东亚的经济合作和经济联合。 总之,日元国际化不仅有利于日本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东亚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日元国际化的责任和义务 1.金融政策的国际化、全球化 随着日元国际化日元逐渐成为国际通货以后,由于日元在国际间的广泛流通,从国际或全球范围内考虑日本的金融政策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为此,日本不仅需要加强与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各国的政策协调,而且还必须全面推进金融自由化,实现金融政策的国际化、全球化。 2.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 随着日元国际化的竞争,在国外对日元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由于日本金融机构将越来越多地进行跨国的金融、资本交易,金融监督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弄得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国内外金融秩序的混乱。所以,如何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督,确保国内外金融秩序的稳定,就将成为日本金融政策的新课题。 3.保持日本经济和日元汇率的稳定 在日元成为国际通货以后,随着国外对日元和日元资产的保有和运用的增加,各国对日本经和日元汇率的稳定就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日元成为基轴货币以后,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就越来越重要了。面临这种趋势,日本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重点,就必须是确保日本经济和日元汇率的稳定,否则,就会像90年代一样,重新导致日元国际化的停滞或倒退。 三、日元国际化的发展 (一)日元国际化进程的开始 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一国经济国际地位的提高密切相关,所以,伴随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60年代后期,由于贸易、外汇和资本自由化的发展,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就已开始了。 70年代以前,在固定汇率制下,日本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按美元结算的。然而,尼克松冲击后国际通货体系转为浮动汇率制以后,由于日元升值,按美元结算就使对外贸易产生了汇率风险的问题。特别是船舶和机械设备出口,由于对出口信贷的依赖很大,所以在回收债权中就不可避免地蒙受了相当的损失。所以,把出口贸易由美元结算改为日元结算,就成了日元国际化的最初动因。1970,1980年,在日本的出、进口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分别由0.9%和0.3%,提高到了29.4%和2.4%(参见表8,9)。 70年代后期,由于日元升值和美元危机的发生,世界各国开始出现了日元需求,其具体表现,一是境外居民日元存款和购买日本债券、股票的数量开始增加,二是由于日本利率低, 10 世界各国对日元外债和日元贷款的利用也开始增加了。1976,1980年,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由2.0%提高到4.5%。1982年,在欧洲金融资本市场的通货构成中,日元占1.6%;在国际债券发行额中,日元债券占5.6%;在各国银行对外资产中,日元资产占3.7%。 面临日元国际化的发展,1978年12月,大平政府提出了“承认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西德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并采取了“大幅度缓和欧洲日元债发行方面的限制”和“促进日元在太平洋地区流通”等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大藏省根据大平首相的意图,正式发表了“关于日元国际化”的统一见解,提出“所谓日元国际化和国际通货化,就是日元国际性地使用和保有”。 表8,9 日本进出口贸易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单位:%) 年月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3.3 1994.3 1995.3 1996.3 1997.3 1998.3 2000.1 出口 0.9 17.5 29.4 39.3 37.5 42.8 40.7 37.6 35.9 35.8 36.0 36.1 进口 0.3 0.9 2.4 7.3 14.5 16.2 21.6 24.3 20.5 17.9 21.8 23.5 资料来源:〖日〗家森信善著《日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千仓书房1999年4月10日发行,第28页; [日[财务省《贸易交易通货别比率》2001年3月 (二)日元国际化的迅速发展 尽管日元国际化早在6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了,但它正式成为日本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或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却是在80年代中期前后。而其契机,则是在日元美元委员会谈判中,在美国方面的强烈要求下,日本同意推进日元国际化。日元美元委员会的主要宗旨,就是推进日元国际化,以使国际通货体系有效地发挥机能,这是日美两国的共同目标。1984年5月发表的《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指出:“为了使国际通货制度有效地发挥机能,开放而金融、资本市场和自由的资本移动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金融、资本交易自由化的结果就是日元国际化。美国认为:“只有建立完全自由的欧洲日元市场,才是推进日元国际化的关键,所以,日元国际化必须从欧洲日元市场开始”。根据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大藏省发表了题为《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的政策报告。该报告在推动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促进国外金融机构参入日本市场的同时,还提出了日元国际化的基本思路和有关政策措施。据此,外汇审议会1985年3月在对日元国际化进行审议的基础上,作为方便非居住者即境外居民利用日元的措施,决定首先实现欧洲日元市场的自由化,并建立东京离岸市场,推进国内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从而正式拉开了日元国际化战略的序幕。其后,日本政府于1986年12月正式建立了东京离岸市场,1988年1月和12月先后向国外开放了日元CP市场和外汇CP市场,1989年5月向国内开放了中长期欧洲日元贷款,6月对欧洲日元债和居民的海外存款实行了自由化。 80年代后期,由于平成景气的经济繁荣有力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国际化,所以在日元国际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本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的迅速发展,日本经济和日元的 11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日元国际化就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1990年,在日本出、进口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各为37.5%和14.5%,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8.1和12.1个百分点;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8.0%,虽然仍大大低于美国的50.6%,也低于德国马克的16.8%,但却超过了英镑3.0%的1倍以上。1989年4月,在全世界外汇交易中,日元的比重为13.5%,与德国马克持平,仅次于美国的45.0%,高于英镑的7.5%和瑞士法郎的5.0%。由于在日元国际地位上升的过程中美元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所以,在美元已无力单独支撑世界经济的形势下,世界就出现了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发展的趋势。 (三)日元国际化的停滞和倒退 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在日本经济和金融国际化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日元国际化也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对外贸易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下降 1993年,日本出口贸易按日元结算的比重虽然提高到了42.8%,但其后又转为了下降,2000年1月只为36.1%,退回到了80年代中期其后的水平;从进口方面看, 1995年3月按日元结算的比重虽然提高到了24.3%,但其后又转为了下降,2000年1月也只回升为23.5%。 2.各国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下降 1991年以来,日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直是下降的趋势,1999年末已下降为5.1%,这不仅低于1991年最高的8.5%,而且也低于1985年的7.3%。 3.银行对外资产中日元资产的比重下降 90年代,在日本各银行的对外贷款中,日元贷款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0%左右。2000年9月末,在发达国家银行的对外资产中,日元资产的比重只为8.7%,这不仅低于1985年末最高的14.1%,而且也低于1995年末11.0%。 4.国际债券中日元债的比重下降 在全世界的国际债券余额中,日元债的比重自1995年末达到17.3%以后,就一直是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末已下降为8.6%,只相当于1995年的一半。 四、日元国际化的落后及其原因 (一)日元国际化的落后 由于9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停滞和倒退,日元国际化已处于了明显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 1.日元的国际地位与日本经济的国际地位不相称 1999年,日本、美国和欧盟15国的GDP各占世界的14.5%、28.8%和27.4%,日本的比重分别超过了美国和欧盟15国的一半以上。然而,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只占5.1%,与美元的66.2%和欧元、英镑合计的16.5%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7.7%和30.9%;在全世界的国际债券余额中,日元债券只占10.5%,与美元债券的47.1%和欧元圈通货债券、英镑债券合计的36.5%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22.3%和28.8%;在各国银行的对外资产中,日元资产只占9.0%,与美元资产的39.5%和欧元圈通货资产、英镑资产合计的31.9%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 12 22.8%和28.2%。这与日本世界第一贸易和经常收支黑字大国、资本输出大国、海外纯资产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2.对外贸易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依然很低 1998年,日本出口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为36%,进口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为22%,大大低于德国的75%和52%,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最低的水平。从总体情况看,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只为5%,不仅大大低于美元的48%和欧洲通货的31%,而且也低于日本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的7%。 3.日元国际通货化落后 从上述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日元储备、国际债券中的日元债券和银行对外资产中的日元资产等方面看,日元在国际金融通货化方面的进展已明显地落后于德国马克和欧元。至于日元在国际媒介通货化方面的落后,则更为明显。1998年4月,在伦敦和纽约外汇市场的现货交易中,以德国马克为价格的交易已分别占22.9%和19.4%,而以包括日元在内的其他通货为价格的交易只分别占1.3%和0.7%。即使在东京外汇市场,以日元为价格的交易也只占9.6%。至于以日元为价格的外汇交易额,则只相当于以德国马克为价格的外汇交易额的6.5%。这表明,与德国马克已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国际媒介通货的机能相比,日元国际媒介通货的机能还是很微弱的。 另外,在一些国家的外汇制度改革中,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等已经与美元一起,被作为了一揽子货币筐中被盯住的货币之一,这意味着,德国马克等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准基轴通货的机能。相比之下,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日元作为基轴通货而盯住日元的汇率。 日元圈已明显地落后于欧元圈 4. 以欧元的诞生为标志,从1999年1月起,西欧各国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统一和联合,而且在货币方面也实现了统一和联合,由此,欧元圈就正式形成了。相比之下,在东亚,不仅在经济方面没有形成区域内的统一和联合,而且在货币方面也只是刚刚开始议论亚元,所谓日元圈尚在酝酿和设想之中。这样,在“三极通货体制”或“三大货币圈”中,日元或日元圈就处在了最落后的地位。 (二)日元国际化落后的原因 1.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影响 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就陷入了长期停滞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后,也未看到光明的前景。2001年,受美国经济衰退特别是IT产业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日本经济又面临了新的更为严重的危机。这样,日本经济不仅失去了宝贵地10年,而且还由昔日世界经济的优等生,一下子沦落为了世界经济的劣等生。 由于长期经济停滞,日本金融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由于持续增加的巨额的不良债权,日本主要金融机构大都被搞的焦头烂额,日本金融的国际地位也江河日下、今非昔比了。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日本金融和金融机构国际化、全球化的停滞和倒退,日元国际化也就停滞和倒退了。 2.日本贸易结构的影响 13 进出口贸易中的结算货币,与所用货币的国际地位、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商品市场的标价货币以及各国的贸易结构都有密切的关系。就日本的情况而言,其对外贸易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之所以很低,与日本对外贸易的垂直型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日本进口中原燃料和农产品比重很大,而原燃料和农产品的大多数多年来都一直是按美元标价的,很难改为按日元结算。另外,由于战后初期日本是在美援的支持下重新复兴的,受其影响,对美贸易按美元结算的现状一直难于改变。这与西欧各国间的贸易呈水平贸易型、贸易惯例传统上以本国货币结算为主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由于上述差异,所以,即使日元国际化不断发展了,日本对外贸易特别是进口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也不可能达到西欧各国那样的程度。 不仅是对欧美各国的贸易,就是对与日本经济关系密切的东亚各国,日本进出口贸易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也不是很高的。2000年1月,日本对东亚出口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虽然达到了50%,但从东亚进口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只为24.8%。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东亚出口的原燃料等初级产品大都是按美元标价的原因外,与日本对东亚贸易大巨额的日元黑字有很大的关系。1997年,日本对东亚的贸易黑字为63370亿日元,其中,按日元结算的黑字为62473亿日元,占98.6%。由于东亚各国在对日贸易中有巨额的赤字, 3.金融自由化落后的影响 由于日本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落后于欧美各国,所以在80年代后期开始放宽金融、资本市场的规制时,为了减小对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一直是小心翼翼,致使国际金融资本交易中的很多规制至今也未能完全废除。结果,非居住者在持有和运用日元资产方面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税收制度方面也不利于扩大非居住者对日元的持有和运用。以国债为例,根据表10的统计,2000年末,外国对日本国债的持有比重只为7.1%,不仅大大低于美国国债的35.0%,而且也大大低于英国国债的22.6%。 表10 主要发达国家国债等有价证券为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比重 日 本 美 国 英 国 德 国 法 国 (2000年末) (2000年末) (2000年6月末) (1999年末) (2000年9月末) 国债 国债 公司债等 国债 公司债 公司债 外国持有比重 7.1 35.0 20.0 22.6 26.3 21.5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 4.亚洲各国外汇制度的影响 在日本对外贸易中,对亚洲的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亚洲各国的外汇制度中,其货币的汇率基本上都是盯住美元随美元浮动的。这样,由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各国货币对日元的汇率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国际贸易按日元结算的比重难以提高。 5.东亚经济联合落后的影响 与东亚经济联合的落后也有很大的关系。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亚洲没有形成以日本为中 14 心的经济集团或经济圈,日元与亚洲货币的联系不像美元那样密切,日元和亚洲货币间就没有形成相应的外汇市场。所以,在亚洲各国货币的汇率盯住美元和随美元浮动的情况下,由于各国货币对日元的汇率不稳定,再加上日本有随意使用日元之嫌,日元在亚洲的地位就自然难以提高了。 第三节 日元国际化的新阶段 一、日元国际化的再次提出及其背景 (一)日元国际化的再次成为日本政府的政策课题 1998年5月,在加拿大举行的APEC财政部长会议上,前大藏大臣松永在中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进一步促进日元国际性运用”问题;同年10月,大藏省又提出了《关于推进日元国际化的政策措施》。以此为契机,日元国际化再次成了日本政府的政策课题。1999年4月,根据原通产省(现为经济产业省)“亚洲通商金融研究会”(1998年10月成立)和原大藏省(现为财务省)“日元国际化推进研究会”(1998年10月成立)的研究报告,“外汇等审议会”又发表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日元国际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日本的对策》的咨询报告,进一步了日元国际化的形势和现状,提出了推进日元国际化的具体的政策建议。其后,日本政府和民间的研究机构又进一步展开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二)日元国际化再次提出的背景 1.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各国外汇制度的动向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了东亚各国的经济危机,而且还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多年来,亚洲各国货币的汇率大都是盯住美元随美元浮动,这样做似乎是很安全;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由于各国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在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方面的差异,其风险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为此,在金融危机中,一部分国家在汇率方面已开始放弃盯住美元随美元浮动的做法,转向了浮动汇率制;金融危机平息下来以后,各国又都在摸索新的通货体系,并有可能选择盯住货币篮子中一揽子货币并随一揽子货币汇率浮动的办法,以使其外汇制度能够更好地反映和适应对外贸易和资本交易的新形势、新变化。在货币篮子制度下,由于亚洲各国货币的汇率将随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一起浮动,从而将为日元发挥基轴货币的机能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所以,抓住这一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日元国际化,与东亚各国共同建立新的国际金融制度和亚洲通货体系,就成了日本时不我待的政策选择。 2.欧元诞生的影响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对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通货体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 15 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所受到的最大冲击。鉴于欧盟在经济规模方面已与美国不相上下,在贸易和资本输出方面则都大大超过了美国,所以,在欧盟与中欧、东欧以及非洲和亚洲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大趋势下,欧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成为与美元比肩抗衡的基轴通货。以欧元的国际通货化为契机,从美元一极中心的时代向多极化通货体制时代的转移,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国际商品交易和金融、资本交易中所使用通货的多样化,也必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样,日元国际化就既面临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日本金融改革的进展 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日本金融危机的严重局面, 1996年11月,桥本政府提出了标新立异的“金融大爆炸”,意在彻底改革金融,在1997,2001年内基本解决不良债权问题。1998年4月,以修改《外汇法》为首,按桥本首相“自由、公正、全球化”的改革三原则,日本政府全面推进了金融改革,其重点是改变传统的金融保护行政,在金融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重组,来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确保东京金融资本市场对伦敦和纽约金融资本市场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就既为日元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对日元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日元国际化的政策课题 国际通货的基本条件,一是通货发行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二是通货价值稳定,三是通货交易成本低,四是有发达而又自由化的金融、资本市场。由此决定,日本将从下述方面推进日元国际化的发展。 (一)提高日本经济和日元的国际信誉 为了推进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增强国际社会对日本经济和日元的信任。只有国际社会对日本经济和日元的充满信心,才能在扩大日元资金需求的基础上,促进日元在国外的保有、运用和广泛流通。 1.重建日本经济 90年代的长期经济停滞和金融危机,导致了日元国际化的停滞和倒退,致使日元国际化明显地落在了德国马克和欧元的后面。要改变目前日元国际化被动落后的状态,当务之急,就是提高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重建日本经济,实现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在这一过程中,首要前提是尽快解决金融机构持续增加的巨额的不良债权,消除金融危机的威胁,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恢复国内外对日本金融的信任。 2.确保日元汇率的稳定 在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汇率都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由于这三种最主要的国际通货的汇率经常变动,其汇率风险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其他国家。就日元而言,其汇率变动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与其经济关系密切的东亚各国。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各国不仅重视美元汇率变化,而且也重视日元汇率的变化。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2002年12月以来的 16 日元贬值,各国就担心其诱发亚洲各国货币新一轮竞相贬值的危险性。由于日元国际化离不开东亚各国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东亚各国货币制度和外汇制度的改革,所以保持日元汇率的稳定,对日元国际化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日本不仅需要加强与美国和欧盟的政策协调,而且还需要加强与东亚各国的政策协调。 (二)进一步提高贸易和金融、资本交易中运用日元的比重 1.改变按美元结算的贸易惯例 由于贸易结算日元化会促进贸易对象国扩大日元的保有和运用,所以提高日元结算的比重一直是日元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从目前情况看,随着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海外当地生产产品进口的增加,只要日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为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创造条件,进口贸易按日元结算的比重有可能趋于提高。与此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一些国家的货币汇率已开始改变单纯盯住美元的做法,从而出现了扩大日元结算的有利条件。目前,向东南亚出口的零部件等,已由美元结算改为了日元结算;即使现在仍按美元结算的原燃料和农产品,只要日本是大宗的买主并最终在日本销售,按日元结算也有利于日本。以此为契机,日本将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努力改变按美元结算的贸易惯例。 2.扩大日元外债、增加日元贷款 发行日元外债和提供日元贷款,对扩大日元在国外的保有、运用和流通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日本对东亚各国贸易中日元结算大幅黑字的局面,为解决部分国家日元资金短缺、难于扩大日元结算的现状,面向东亚各国发行日元外债、提供日元贷款等贸易金融方面的支援措施乃是必不可少的措施。1970,80年代,以亚洲开发银行债为首,日本曾面向亚洲国家发行了许多日元外债,既方便了东亚各国的日元筹措,又活跃了日本金融、资本市场、促进了日元国际化的迅速发展。然而,90年代以来,与欧洲日元债相比,亚洲日元债的发行却一直呈减少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东亚各国的日元筹措,而且也冷落了日本金融、资本市场,导致了日元国际化的停滞或倒退。因此,围绕日元BA、日元项目债券和日元借贷债权的流动化,日本今后将有可能增加亚洲日元债的发行,并通过资金援助的方式,增加对亚洲国家的日元贷款。2000年,根据“新宫泽设想”,日本向东亚各国所提供1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就几乎全是日元贷款。 3.扩大日元资本输出 日本是世界资金剩余最多的国家,目前,谨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就高达1400万亿日元之巨。然而,在以往的资本输出中,日本却基本上是把日元换成美元后用美元进行国际投资的。今后,如何直接用日元进行国际投资,扩大日元资本输出,将成为新的政策课题。 (三)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外国保有和运用日元的政策环境 1.改善国债市场的投资环境 以境外居民保有和运用日元资产的重要途径为中心,1999年以来,大藏省已就国债市场的改革开放提出了如下政策措施: 第一,改变政府短期证券的发行方式。从1999年4月起,开始实行短期政府证券的市场公开招标发行。 17 第二,减免税收。从1999年4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短期贴现国债和短期政府债券的偿还收益,在发行时免征源泉税;从1999年9月1日起,对境外居民和外国法人认购国债的利息收入,凡符合规定条件的,都免征所得税;从2000年1月1日起,在国债利息课税的对象范围中,取消个别登记国债的利息。 第三,增加国债商品的种类。从1999年4月起,开始发行1年期的短期贴现国债;从同年9月起,开始发行30年期的附息国债;从2000年2月起,开始发行5年期的附息国债;从同年6月起,开始发行15年期变动附息国债;2001年末又开始发行3年期贴现国债。 第四,提高国债交易的透明度。从1999年1月起,废除国债提前偿还的条款;从同年3月起,开始实行国债招标日程和发行额事前公示的制度。 第五,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从2001年3月起,实行国债即时品牌统一方式。 2.改革证券交易的结算系统。 在欧美各国,证券交易结算一般都实现了即时总额结算(RTGS)化和证券资金同时结算化,不仅结算方便,而且结算期间也大为缩短了。特别是欧洲,自欧元启动以后,证券交易的结算系统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在跨国交易方面各国也正在建立统一的结算系统。相比之下,日本证券交易的结算系统却依然是按证券种类由不同的证券结算机构结算的。由于是按各不相同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手续结算,所以不仅结算速度慢,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令人担忧之处。由于方便快捷的结算系统是使外国投资者放心保有和运用日元资产的重要前提,所以,参照欧美各国的经验,尽快建立股票、公司债、国债等各种有价证券统一结算的系统,就越来越必要了。为此,从2001年1月4日起,日本银行开始实行国债交易即时总额结算,并要求民间金融机构也开始建立类似的国债交易结算系统;2001年4月,日本证券业协会也公布了国债交易的结算规则,决定合并实施国债交易即时总额结算方式。 3.为境外居民利用日本债券提供方便 由于日本利率低,武士债的发行额近年来已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武士债的有关介绍都是日文,境外居民利用起来很不方便。在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日本政府将会尽快地解决类似的技术性问题,以方便外国筹资者直接利用武士债等在日本筹措资金。 4.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 为方便外国投资者参入日本金融、资本市场,应该改革会计制度,使日本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彻底实行财务公开的原则,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 5.提高日本银行的服务水平 为了提高各国中央银行储备日元的积极性,必须为其日元和日元资产的运用提供方便。为此,日本银行已在提供服务方面采取了有关措施,例如,各国央行剩余的日元可以自动运用于日本政府短期证券,各国央行在日本银行保护性存储的日本国债能够灵活地运用,等等。今后,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有关措施,以进一步刺激各国央行保有日元的积极性,从而扩大日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地位。 (四)推进亚洲的金融合作和金融联合 日本作为东亚国家,与亚洲各国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从三极通货体制或三大货币圈 18 的发展趋势看,日元国际化的重点是亚洲,即日元国际化首先要使日元成为在亚洲广泛保有、运用和流通的国际通货,并由此而形成与美元圈、欧元圈相抗衡的“日元圈”。所以,推进亚洲的金融合作和金融联合,对日元国际化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推动亚洲各国在货币和金融方面的合作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从确保金融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出发,东亚各国已充分认识到了区域内货币和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为此,1999年11月,东亚10,3领导人会晤已就加强货币和金融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共识; 2000年11月,在同年5月各国财政部长会议所达成的“清迈协议”的基础上,东亚10,3领导人会晤又就两国间互惠信贷交易(在外汇交易中现货汇兑和期货汇兑同时进行同额买卖,以调整银行的外汇持有量)的基本原则达成了共识。以此为基础,日本将进一步推动与东亚各国在货币和金融方面的合作。 不过,尽管东亚各国有加强区域内合并和金融方面合作的愿望,但由于日本在国际化、全球化战略方面更多地考虑日美关系,现在又急于摆脱长期经济停滞的局面,所以,东亚各国也担心日本在日元国际化的名义下我行我素,把汇率风险转移给周边国家。对于东亚各国来说,他们首先关心的并不是日元国际化,而是如何建立区确保域内汇率体系稳定的机制,以及如何促使日本把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扩大对东亚各国的贸易和投资。所以,如何消除东亚各国对日元国际化的疑虑,乃是推动亚洲各国在扩大货币和金融方面合作的前提。 2.促进亚洲外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在贸易和金融、资本交易中更多地利用日元,建立日元和亚洲各国货币直接交易的外汇市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然而,从目前亚洲各国货币对日元的交易量看,亚洲外汇市场的建立并非容易。为此,日本将继续设法增加亚洲各国货币与日元的交易量,并在交易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探讨开始直接交易的途径。 另外,为了使亚洲通货间的外汇交易不依赖美元的中介机能而独立地进行,各国货币当局相互保有对方的通货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尽管亚洲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程度很低,但随着各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日本国际投资的扩大,只要日本持有亚洲各国通货和有价证券的数量增加,就会通过推动各国货币的国际化来推动亚洲外汇市场的发展。 3.推动东亚各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 与西欧相比,由于东亚各国经济国际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落后,大多数国家在外汇交易中都仍然实行按实际需的原则,本国货币的国际化也没有提到各国的议事议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日元与东亚各国货币间的外汇交易,是影响日元国际化进程的严重障碍。所以,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自由贸易区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下,日本将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全面发展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和经济联合,并借机推动各国放宽规制、促使各国加快实现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 4.推动“日元圈”或“亚元圈”的建立 80年代后期,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迅速发展的时候,日本经济正处于战后经济发 19 展的鼎盛时期。当时,面临三大经济圈以及三极通货体制或三大货币圈发展的趋势,日本曾雄心勃勃,要在东亚建立与美元和德国马克相抗衡的“日元圈”。然而,一方面,由于亚洲经济联合的落后,另一方面,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和日本金融实力的削弱,日本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世界首屈一指的贸易和经常收支黑字大国、资本输出大国和海外纯资产大国,日本始终也没有放弃建立日元圈的既定目标。不过,面临东亚经济的新形势,特别是面临中国的崛起,日本已越来越感到单独建立日元圈的困难和力不从心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将选择联合中国,以日元和人民币为中心,共同建立亚元和“亚元圈”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将最大限度发挥日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和优势,使亚元和亚元圈符合日本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要求。 (五)官民一体,共同推进日元国际化 官民一体是日本的传统,曾使日本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获得了成功。在日元国际化方面,日本也将采取官民一体的做法。为此,日本政府在营造日元国际化气氛的同时,一直强调国民对日元国际化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注重发挥企业在日元国际化中的作用。例如,在实现贸易结算日元化方面,在政府的诱导下,许多企业通过美元结算与日元结算的风险和成本比较,不仅主动在各项交易中扩大日元结算,而且还把贸易结算日元化作为了企业国际化、全球化经营的方针之一。 20
/
本文档为【日元国际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