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的研究实践

2018-09-29 57页 ppt 1MB 1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的研究实践 儿童哮喘早期干预的研究实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陈坤华 哮喘—过敏性疾病—全球共同的危机 世界上有3亿哮喘病人 我国有3000万哮喘病人 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 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严重哮喘急性发作可以致命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猛增10倍; 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超过20%; 治疗费用占所有疾病系列的第二位; WAO与WHO决定2005年7月8日是世界首个过敏性疾病日; 今年过敏性疾病日口号:摆脱过敏,自在人生! 过敏性疾病 挑战:许多儿童有多种相互关联的疾病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鼻窦炎 ...
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的研究实践
儿童哮喘早期干预的研究实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陈坤华 哮喘—过敏性疾病—全球共同的危机 世界上有3亿哮喘病人 我国有3000万哮喘病人 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 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严重哮喘急性发作可以致命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猛增10倍; 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超过20%; 治疗费用占所有疾病系列的第二位; WAO与WHO决定2005年7月8日是世界首个过敏性疾病日; 今年过敏性疾病日口号:摆脱过敏,自在人生! 过敏性疾病 挑战:许多儿童有多种相互关联的疾病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 中耳炎 上呼吸道感染 皮肤过敏 今天的儿童哮喘患者 对哮喘感到烦恼: 想知道为什么必须经常去看医生 想知道为什么被母亲强迫用药 呼吸困难,很难入睡 渴望参加游戏、体育活动,去上学 不喜欢和别人不一样 哮喘发病金字塔 症状 肺功能受损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阻塞 气道炎症 (黏液分泌、水肿、血浆渗出) 引起慢性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 发病的三大原因 环境污染加剧 感染性疾病的减少 遗传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增多 宠物、家庭装潢 被动吸烟 气候变化 吸入性过敏原,如螨、花粉、霉菌…… 感染性疾病减少 “卫生假说” 卫生条件改善反而带来过敏性疾病的高发 TH1型淋巴细胞:感染性疾病—减少—在体内数量减少 TH2型淋巴细胞:过敏性疾病—增多—在体内数量增多 遗传因素 过敏体质和遗传有关 父母之一有过敏:子女1/3(或20%~40%) 父母双方有过敏:子女2/3以上(或60%~80%) 父母均健康:子女过敏性疾病几率为5~15% 先天性过敏体质:易诱发 正常体质:不受任何影响 发病机制及预防时机 一级预防 哮喘始于生命早期 从胎儿、婴幼儿着手,预防发展为变异性体质 二级预防 易感人群:婴幼儿、预防哮喘发生 三级预防 早期干预 哮喘发病起始立即进行干预 防止发展为长期持续性哮喘 环境 变应原 感染微生物 情绪压力 遗传易感性 免疫系统 肺 修复系统 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 呼吸道病毒感染 微生物致病菌 花粉 污染物/毒物 遗传性过敏症 肺靶点 修复异常 持续炎症 生物易感性 气道高反应 组织重建 哮喘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早期干预 哮喘发病机制及预防时机 需要早期干预的原因 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在哮喘早期已发生 绝大多数哮喘是在≤3岁起病 我国1990年流行病学调查89.13% 我国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80.74% 婴幼儿时期哮喘发病模式和肺功能水平决定以后病情发病及预防 面对疾病流行,迫切需要制定干预和/或治疗手段 为什么需要早期干预(WHY) 非哮喘患者 哮喘患者 嗜酸粒细胞数(每mm2) 在哮喘临床诊断之前,支气管粘膜嗜酸粒细胞已经显著增加 Slides 5 这个研究选取27名1.2~11.7岁之间(平均年龄8.69岁)的27名有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反复慢性咳嗽、病毒感染时反复喘息等)、但未诊断为哮喘的儿童,进行支气管活组织检查。初次检查后,持续随访,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肺功能检查、皮刺试验等在22~80个月(平均48.0个月)后,确定是否有哮喘的发生,确诊时年龄只有1位是5.5岁(已随访4.3年),其余均为7岁以上。 结果显示,在后来诊断为哮喘的患儿中,与后来未诊断为哮喘的患者相比,支气管粘膜固有层嗜酸粒细胞增加(P<0.001)。 为什么需要早期干预(WHY) 非哮喘患者 哮喘患者 在哮喘临床诊断之前,已经出现气道重塑现象 上皮下网状层厚度 Slides 6 同时检查发现上皮下网状层也显著增厚。上皮下网状层的厚度是气道重塑的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明,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和气道重塑在哮喘发病早期已经存在,甚至早在哮喘经临床诊断确定之前。 所以,认识到这些改变,对于哮喘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为什么需要早期干预(WHY) 婴幼儿肺功能降低与以后症状的持续发展有关 0.55 0.67 0.82 1.00 1.22 1.49 1.82 2.23 2.72 3岁时测定的特异性气道阻力(kPa/秒)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5岁时喘息持续发生的概率 Slides 8 本研究为The Manchester Asthma and Allergy Study 研究对象自出生之前已纳入,在3岁和5岁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及检查 根据发生喘息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喘息、早期暂时喘息(3岁前曾发生喘息,但4~5岁期间无喘息发作)、晚发喘息(3岁前没有喘息,5岁时已有喘息发生)、持续喘息(3岁前发生喘息,并持续至5岁) 研究喘息患儿3岁时测定的特异性气道阻力大小与5岁时喘息的持续性发作的关系,幼年肺功能预测以后喘息发作症状的准确性。测定了463例3岁的幼儿, 其中78例为持续性喘息患儿,104例在5岁时测定有持续性喘息的发作。 以特异性气道阻力(kPa/秒)(sRaw)作为评价肺功能的指标。 结果显示:3岁时测定的特异性气道阻力的大小与5岁时持续性喘息发作的可能性成正相关(OR 5.2, 95% CI 1.3–22.0; p =0.025),在喘息患儿3岁时检测其肺功能可对以后哮喘持续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6岁以前-曾经发生喘息 16岁时-肺功能仍显著低于从未发生过喘息的人群 为什么需要早期干预(WHY) 婴幼儿肺功能降低与以后症状的持续发展有关 -88 -86 -84 -82 -80 -78 -76 -74 -72 -70 -68 暂时早期喘息 持续性喘息 -87 P=0.03 -75 P=0.02 FEV1(ml) Slides 10 而以1秒钟最大呼气容积FEV1(ml)评价,6岁以前曾经发生喘息的患者,在16岁时测定的肺功能仍然低于从未发生过喘息的人群,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2或P =0.03) 谁需要进行早期干预 具有哮喘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均应得到良好的早期干预,以防止哮喘发生、发展和恶化 婴幼儿喘息 过敏性疾病 病毒感染 婴幼儿喘息的分类 2006GINA将5岁及5岁以下儿童的喘息分为三类: 暂时性早期喘息 持续性早发喘息 晚发喘息(哮喘) Slides 14 各种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暂时性早期喘息—早期一过性喘息 好发于3岁前儿童,常与早产及父母吸烟有关 环境因素导致肺发育延迟 大多数生后3岁内喘息逐渐消失 Slides 15 各种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持续性早发喘息(3岁前起病) 有典型的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反复发作 2岁前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岁后多为其它病毒感染 无明显的患者或家族过敏史 大多患儿的症状会持续至12岁 各种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晚发喘息(哮喘)—迟发性喘息/哮喘 该类型患儿症状常会持续至成年 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如湿疹等 存在典型哮喘的气道病理特征 Slides 16 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婴幼儿喘息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喘息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部分出现特应性炎症 至今尚无一种确切方法可以预测哪些患儿会出现持续性喘息 由于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开始于学龄前期 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识别将发展为持续性哮喘 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治疗是必要的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行) 2003年修订 Slides 18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对婴幼儿喘息给予了重视 提出婴幼儿喘息常分为两种类型: ◆ 有特应性体质(湿疹),其喘息症状常持续整个儿童期直至成人。 ◆无特应性体质及特应性家族史,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喘息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期消失。 不论哪一类型的喘息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部分出现特应性炎症。至今尚无一种确切方法可以预测哪些患儿会有持续性喘息。由于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早期干预是有必要的。 喘息具有以下特点(高度提示哮喘诊断) 多于每月一次频繁发作期喘息 活动诱发咳嗽或喘息 非病毒感染导致间歇性夜间咳嗽 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婴幼儿喘息患者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 3岁之前的喘息患者如果存在1个主要或2~3个次要危险因素 则预示3岁以后哮喘可能发生(过去一年喘息≥4次) 主要危险因素: - 父母有哮喘病史 - 湿疹 次要危险因素: - 嗜酸粒细胞水平升高 ≥4% - 非上呼吸道感染的喘息 - 过敏性鼻炎 Slides 19 3岁之前的喘息患者如果存在1个主要或2-3个次要危险因素 则预示3岁以后哮喘可能发生 2个主要危险因素: 父母有哮喘病史 湿疹 3个次要危险因素: 嗜酸粒细胞水平升高 非上呼吸道感染的喘息 过敏性鼻炎 在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 过敏性疾病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过敏性疾病患者IgE水平升高,支气管反应性增加 预防或早期治疗过敏性疾病可以预防哮喘的发生,减轻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 过敏性疾病与哮喘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Slides 21 21 18 15 12 9 6 3 0 18.97 过敏性鼻炎 (n=311) 2.98 非过敏性鼻炎 (n=436) P=0.00002 发生哮喘的比例(%) 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 Slides 22 本研究是Tucson Children’s Respiratory Study 的一部分,在1980~1984年期间出生的747名健康儿童自出生纳入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及各种检测,直至6岁。总共进行4次调查,时间分别是研究对象出生时、1岁、3岁及6岁 该研究旨在了解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危险因素等。 在全部747例研究儿童中,无鼻炎或未经医生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共436例,其中发生哮喘的例数为13例(2.98%);经医生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共311例,其中发生哮喘的例数达59例(18.97%),差别显著(P=0.00002)。 可以看出在过敏性鼻炎人群中,哮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所以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6)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12 10 8 6 4 2 0 10.5 有过敏性鼻炎史 (n=162) 3.6 无过敏性鼻炎史 (n=528) P<0.002 以后发生哮喘的比例(%) Slide *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哮喘重要的危险因素。 图示是一个长期的随访研究的结果。 23年前纳入1836名大学一年纪的学生,进行为期23年的随访,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和体检,最后共有1024名研究对象完成问卷,738名进行皮刺检查,最终确定690例纳入。 追踪结果表明,患有过敏性鼻炎者后来发生哮喘的人数几乎是未患过敏性鼻炎者的3倍。两组发生哮喘的危险差异显著(p<0.002)。 也许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早期表现。 芬兰另一个大型的人群研究显示,花粉热的诊断几乎都是在哮喘确诊之前或同时,而极少在哮喘确诊之后。 这些联系也许表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同样的基础-遗传性过敏,这样至少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两者经常合并发生。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6) 过敏性鼻炎患者IgE水平增高 IgE水平(IU/ml) 23.1 27.4 140.12 -10 10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过敏性PDAR PDAR:医生确诊的过敏性鼻炎 非PDAR:有鼻炎症状,医生未诊为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PDAR:皮刺试验阳性的PDAR P=0.0001 正常 非PDAR Slides 24 这是前述Tucson儿童呼吸研究的另外一项结果。 在患儿6岁时进行的IgE检测结果可见:过敏性鼻炎患者中IgE水平显著升高,说明过敏性鼻炎实质也是全身性的过敏性疾病。 增加气道反应性 改变体内神经的调控机制 改变小气道组织结构 管壁增厚 粘液分泌 增加气道炎症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反应增强 病毒可以引起T淋巴细胞反应 病毒感染对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 Slide * 病毒感染发生、发展 病毒感染 Ⅰ期 急性期 Ⅱ期 持续性喘息 Ⅲ期 喘息和哮喘 长期 天 周 月 毛支炎的临床转归 毛支炎 气道敏感性增高 复发性喘息 喘息性支气管炎 哮喘 (可疑哮喘)2组 3组 症状消失 健康 1组 健康 国内外研究毛支炎与哮喘的关系 Sheet1 国内医院名称 n 哮喘患病率 (%) 国外作者 n 哮喘患病率 (%) 首都儿研所 104 69.2 Wittig 100 42.0 重医大儿童医院 109 62.5 Eisen 63 56.0 苏医大儿童医院 53 (5年内) 90.0 Hyde 100 60.0 白求恩医大 286 (1~14年) 55.9 Rookey 62 66.0 湖南省医院 118 47.5 Sheet2 Sheet3 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哮喘发生率增加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正常对照 RSV感染患者 5.4 37 P<0.001 哮喘患者比例(%) Slide * 这是一个前瞻性试验,纳入46位婴儿期曾经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以及92例正常对照组。 对这些患者进行追踪至13岁,了解RSV感染的临床后果。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7/46,37%VS. 5/92,5.4%,P<0.001))。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16) 病毒感染增加气道白三烯的含量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反复喘息 P=0.006 哮喘患者比例(%) Slide * 这是一个前瞻性试验,纳入46位婴儿期曾经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以及92例正常对照组。 对这些患者进行追踪至13岁,了解RSV感染的临床后果。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7/46,37%VS. 5/92,5.4%,P<0.001))。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16) 过敏性哮喘的综合治疗 规范化的对症用药控制病情 有效的对因治疗改善患者的免疫机制 正确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 患者教育建立医患伙伴关系 面对哮喘,你该怎么办? 早期干预措施战略 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白三烯调节剂 特异性免疫治疗 抗组胺药物 其他:如IgE单克隆抗体 避免过敏原,综合环境干预 食物干预:母乳,低干预配方奶粉 早期干预 抗炎治疗 吸入激素 炎症本身是气道炎症 避免不可逆气道阻塞 防止发展为慢性持续性哮喘 有效防止危及生命的急性发作发生 无须担心全身副作用发生 抗炎剂治疗策略 毛支炎后 ICS吸入 防治哮喘第一线药 急性病毒感染发作出现最早征兆 一次发作后,连续吸入数周ICS,减少再次喘息危险 疗程3~6月,随访1~3年 应用吸入激素 改善哮喘高危患儿的肺功能 降低气道反应性 增加气道横径,改善气道重建 治疗指数(疗效/副作用)明显高于全身使用激素 应用吸入激素 多中心研究 7000例轻度持续哮喘 6~60岁,病程<2年,治疗组、对照组 低剂量吸入激素 FEV1、PEP肺功能改善 急诊、住院危险性明显降低 现主张早期吸入激素治疗,越早越好 现主张早期干预 吸入ICS治疗越早越好 <6月 6-12月 1-2年 2-5年 5-10年 >10年 PEF(与基线值的%) FEV(与基线值的%) 改变(%) 开始吸入皮质激素与肺功能恢复关系 Selwos et al, 1994 30 20 10 0 应用吸入激素 我院2003年 毛支炎有高危因素 15例,男9例,女6例 年龄:3月~1岁3月(5.9+2.6月) 吸入BDP FP 6月 今随访: 喘息症状无反复 无一例哮喘发生 肺功能 应用吸入激素 Sheet1 国内医院名称 n 哮喘患病率 (%) 国外作者 n 哮喘患病率 (%) 首都儿研所 104 69.2 Wittig 100 42.0 重医大儿童医院 109 62.5 Eisen 63 56.0 苏医大儿童医院 53 (5年内) 90.0 Hyde 100 60.0 白求恩医大 286 (1~14年) 55.9 Rookey 62 66.0 湖南省医院 118 47.5 毛支炎干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P TV(ml) 潮气量 88.403+30.357 118.954+35.650 <0.05 %T-PF 达峰流速时间:呼气时间 0.217+0.123 0.405+0.085 <0.01 %V-PF 峰容量:呼气容量 0.360+0.089 0.505+0.153 <0.01 V25/PF(%) 小气道:风流速 50.210+8.311 63.630+7.770 <0.01 PF(ml/s) 潮气风流速 115.58+12.34 185.10+17.55 <0.001 Sheet2 Sheet3 抑制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 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 降低呼出气一氧化氮 抑制气道LTC4释放 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 抑制气道重塑 减少哮喘发作 减少哮喘症状 具有支扩作用 白三烯调节剂的作用 Slide * 白三烯调节剂的作用包括: 抑制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降低呼出气一氧化氮、抑制气道LTC4释放、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重塑。 所以应用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可以在哮喘发生之初甚至发生之前起到预防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 白三烯调节剂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作用 P=0.001 气道收缩发作次数 Nanulescu MV,et al.J Allergy ClinImmunol 113;S161 0 0.5 1 1.5 2 2.5 3 3.5 4 安慰剂 孟鲁司特 治疗前 治疗后 孟鲁司特可显著减少喘息的发作次数 P=0.067 Slide * 这是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进行的临床观察研究。 40例6月-3岁的反复喘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mg孟鲁斯特组(n=20),安慰剂组 (n=20) 。 经过3月治疗期,然后进行6月的随访期。 评价指标:气道收缩发作次数(随访期间与试验开始前6个月比较),孟鲁司特治疗后气道收缩发作次数显著降低,试验前为3.79 ± 2.41,治疗后为1.25 ± 1.41;( p=0.001)。安慰剂试验前为3.04 ± 1.0 ,治疗后为2.41 ± 1.5, (p=0.067)。 白三烯调节剂 减轻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症症状 白天和夜间无症状天数比例(%) 0 5 10 15 20 25 30 安慰剂 孟鲁司特 孟鲁司特可显著减少白天和夜间的症状 安慰剂 孟鲁司特 P=0.015 Slide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重要的感染病毒。 这项研究是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纳入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急性婴幼儿支气管炎116例,患儿年龄3-36个月(平均9个月),并排除疑为哮喘的患儿。 随机分组,在症状出现的7天之内,分别接受为期28天的孟鲁司特5mg(61例)和安慰剂(55例)治疗。 支气管炎症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结果显示:孟鲁司特可以显著增加白天和夜晚无症状天数比例,安慰剂组为4%,而孟鲁司特组为22%。(P=0.015) 短疗程给予白三烯调节剂对婴幼儿间歇性哮喘的作用 60 50 40 30 20 10 0 安慰剂 孟鲁司特 37 P<0.05 哮喘患者比例(%) 43 37 Slide * 这是一个前瞻性试验,纳入46位婴儿期曾经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以及92例正常对照组。 对这些患者进行追踪至13岁,了解RSV感染的临床后果。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7/46,37%VS. 5/92,5.4%,P<0.001))。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16)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早期干预 降低气道炎症的气道高反应 解决气道重塑 预防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 减少病毒诱发哮喘发生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临床效果 减轻过敏症状 减少对症用药 治疗完成后长期有效,持续≥6~12年 预防疾病加重发展 预防新过敏症的发生 恢复免疫系统的失衡 SIT临床治疗的形式 早期效果 在完成起始阶段脱敏治疗后即可显现的疗效(4~5个月) 持续效果 在脱敏治疗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疗效(3年) 长期效果 脱敏治疗结束后仍然存在的疗效(最长跟踪到10年) 预防效果 防止新过敏症的发生和疾病的加重 特异性免疫治疗(皮下注射)对哮喘具长远的预防再哟用过敏症预防治疗的10年随访 研究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皮下注射(安脱达SQ)显著降低过敏性鼻炎儿童发展为哮喘及新的过敏症的机会,且治疗停止后7年仍继续有效,对哮喘具有长远的预防作用 SIT意义 病因治疗 预防治疗: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缓解期重要辅助措施 配合ICS和解痉治疗 抗组胺药物在哮喘早期干预中的地位 早期干预过敏性疾病,有效防止哮喘发生 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喘鸣次数 2006年以来GINA指南强调 过敏性疾病,可以加重哮喘发生 哮喘与鼻炎患者应当相互评价 哮喘管理需要重现这个危险因素 应当联合治疗策略 早期干预治疗,终身受益! Slides 5 这个研究选取27名1.2~11.7岁之间(平均年龄8.69岁)的27名有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反复慢性咳嗽、病毒感染时反复喘息等)、但未诊断为哮喘的儿童,进行支气管活组织检查。初次检查后,持续随访,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肺功能检查、皮刺试验等在22~80个月(平均48.0个月)后,确定是否有哮喘的发生,确诊时年龄只有1位是5.5岁(已随访4.3年),其余均为7岁以上。 结果显示,在后来诊断为哮喘的患儿中,与后来未诊断为哮喘的患者相比,支气管粘膜固有层嗜酸粒细胞增加(P<0.001)。 Slides 6 同时检查发现上皮下网状层也显著增厚。上皮下网状层的厚度是气道重塑的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表明,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和气道重塑在哮喘发病早期已经存在,甚至早在哮喘经临床诊断确定之前。 所以,认识到这些改变,对于哮喘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Slides 8 本研究为The Manchester Asthma and Allergy Study 研究对象自出生之前已纳入,在3岁和5岁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及检查 根据发生喘息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喘息、早期暂时喘息(3岁前曾发生喘息,但4~5岁期间无喘息发作)、晚发喘息(3岁前没有喘息,5岁时已有喘息发生)、持续喘息(3岁前发生喘息,并持续至5岁) 研究喘息患儿3岁时测定的特异性气道阻力大小与5岁时喘息的持续性发作的关系,评价幼年肺功能预测以后喘息发作症状的准确性。测定了463例3岁的幼儿, 其中78例为持续性喘息患儿,104例在5岁时测定有持续性喘息的发作。 以特异性气道阻力(kPa/秒)(sRaw)作为评价肺功能的指标。 结果显示:3岁时测定的特异性气道阻力的大小与5岁时持续性喘息发作的可能性成正相关(OR 5.2, 95% CI 1.3–22.0; p =0.025),在喘息患儿3岁时检测其肺功能可对以后哮喘持续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Slides 10 而以1秒钟最大呼气容积FEV1(ml)评价,6岁以前曾经发生喘息的患者,在16岁时测定的肺功能仍然低于从未发生过喘息的人群,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2或P =0.03) Slides 14 Slides 15 Slides 16 Slides 18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对婴幼儿喘息给予了重视 提出婴幼儿喘息常分为两种类型: ◆ 有特应性体质(湿疹),其喘息症状常持续整个儿童期直至成人。 ◆无特应性体质及特应性家族史,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喘息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期消失。 不论哪一类型的喘息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部分出现特应性炎症。至今尚无一种确切方法可以预测哪些患儿会有持续性喘息。由于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早期干预是有必要的。 Slides 19 3岁之前的喘息患者如果存在1个主要或2-3个次要危险因素 则预示3岁以后哮喘可能发生 2个主要危险因素: 父母有哮喘病史 湿疹 3个次要危险因素: 嗜酸粒细胞水平升高 非上呼吸道感染的喘息 过敏性鼻炎 Slides 21 Slides 22 本研究是Tucson Children’s Respiratory Study 的一部分,在1980~1984年期间出生的747名健康儿童自出生纳入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及各种检测,直至6岁。总共进行4次调查,时间分别是研究对象出生时、1岁、3岁及6岁 该研究旨在了解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危险因素等。 在全部747例研究儿童中,无鼻炎或未经医生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共436例,其中发生哮喘的例数为13例(2.98%);经医生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共311例,其中发生哮喘的例数达59例(18.97%),差别显著(P=0.00002)。 可以看出在过敏性鼻炎人群中,哮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所以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6) Slide *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哮喘重要的危险因素。 图示是一个长期的随访研究的结果。 23年前纳入1836名大学一年纪的学生,进行为期23年的随访,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和体检,最后共有1024名研究对象完成问卷,738名进行皮刺检查,最终确定690例纳入分析。 追踪结果表明,患有过敏性鼻炎者后来发生哮喘的人数几乎是未患过敏性鼻炎者的3倍。两组发生哮喘的危险差异显著(p<0.002)。 也许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早期表现。 芬兰另一个大型的人群研究显示,花粉热的诊断几乎都是在哮喘确诊之前或同时,而极少在哮喘确诊之后。 这些联系也许表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同样的基础-遗传性过敏,这样至少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两者经常合并发生。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6) Slides 24 这是前述Tucson儿童呼吸研究的另外一项结果。 在患儿6岁时进行的IgE检测结果可见:过敏性鼻炎患者中IgE水平显著升高,说明过敏性鼻炎实质也是全身性的过敏性疾病。 Slide * Slide * 这是一个前瞻性试验,纳入46位婴儿期曾经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以及92例正常对照组。 对这些患者进行追踪至13岁,了解RSV感染的临床后果。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7/46,37%VS. 5/92,5.4%,P<0.001))。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16) Slide * 这是一个前瞻性试验,纳入46位婴儿期曾经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以及92例正常对照组。 对这些患者进行追踪至13岁,了解RSV感染的临床后果。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7/46,37%VS. 5/92,5.4%,P<0.001))。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16) Slide * 白三烯调节剂的作用包括: 抑制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降低呼出气一氧化氮、抑制气道LTC4释放、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重塑。 所以应用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可以在哮喘发生之初甚至发生之前起到预防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 Slide * 这是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进行的临床观察研究。 40例6月-3岁的反复喘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mg孟鲁斯特组(n=20),安慰剂组 (n=20) 。 经过3月治疗期,然后进行6月的随访期。 评价指标:气道收缩发作次数(随访期间与试验开始前6个月比较),孟鲁司特治疗后气道收缩发作次数显著降低,试验前为3.79 ± 2.41,治疗后为1.25 ± 1.41;( p=0.001)。安慰剂试验前为3.04 ± 1.0 ,治疗后为2.41 ± 1.5, (p=0.067)。 Slide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重要的感染病毒。 这项研究是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纳入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急性婴幼儿支气管炎116例,患儿年龄3-36个月(平均9个月),并排除疑为哮喘的患儿。 随机分组,在症状出现的7天之内,分别接受为期28天的孟鲁司特5mg(61例)和安慰剂(55例)治疗。 支气管炎症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结果显示:孟鲁司特可以显著增加白天和夜晚无症状天数比例,安慰剂组为4%,而孟鲁司特组为22%。(P=0.015) Slide * 这是一个前瞻性试验,纳入46位婴儿期曾经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以及92例正常对照组。 对这些患者进行追踪至13岁,了解RSV感染的临床后果。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7/46,37%VS. 5/92,5.4%,P<0.001))。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16)
/
本文档为【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的研究实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