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011-09-28 6页 pdf 159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3984

暂无简介

举报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009—1997 版权声明 读医书网(DuYiShu.Com)整理及(或) 制作PDF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 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网友需阅 读,请购买正版,请联系作者或出版商 购卖。网友下载后 24 小时内删除。本 网站不负任何法律及其连带责任。 ^~`前 言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 1~5 岁为多,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 童。自风疹疫苗问世以来,发...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风疹诊断及处理原则 GB 17009—1997 版权声明 读医书网(DuYiShu.Com)整理及(或) 制作PDF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 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网友需阅 读,请购买正版,请联系作者或出版商 购卖。网友下载后 24 小时内删除。本 网站不负任何法律及其连带责任。 ^~`前 言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 1~5 岁为多,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 童。自风疹疫苗问世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风疹临床症状轻微,但孕妇妊娠早期初次感染 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常可造成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因此, 风疹的早期确诊及预防极为重要。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克洲、张礼璧。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了风疹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风疹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 理。 2 诊断原则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需根据血清风疹抗体的检 测或风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予以确诊。 3 诊断标准 3.1 风疹 3.1.1 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 14~21 天内有接触史。 3.1.2 临床症状 3.1.2.1 发热。 3.1.2.2 全身皮肤在起病 1~2 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3.1.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3.1.3 实验室诊断 3.1.3.1 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见附录 A),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3.1.3.2 1 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 IgM 抗体(见附录 B)。 3.1.3.3 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 IgG 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 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 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见附录 B)。 3.1.4 病例分类 3.1.4.1 疑似病例:具备 3.1.2.2 条,同时伴 3.1.2.1 或 3.1.2.3 条。 3.1.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 3.1.1 条。 3.1.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3.1.3.1 或 3.1.3.2 或 3.1.3.3 条。 3.2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2.1 临床表现 3.2.1.1 新生儿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听力缺损,色素性视网膜病, 唇裂腭裂,头小畸形,X 线骨质异常。 3.2.1.2 紫癜、脾肿大、黄疸、精神性迟缓、脑膜脑炎。 3.2.2 经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3.2.3 实验室诊断 3.2.3.1 婴儿血清风疹 IgM 抗体阳性。 3.2.3.2 婴儿风疹 IgG 抗体水平持续存在,并超过母体被动获得的抗体水平(4 倍以上)。 3.2.3.3 婴儿咽拭子、血、尿、脑脊液或脏器活检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 毒 RNA。 3.2.4 病例分类 3.2.4.1 疑似病例:具备 3.2.1.1 任一条或可伴 3.2.1.2 任一条。 3.2.4.2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 3.2.1.1 任一条或可伴 3.2.1.2 任一条,同时伴 3.2.2 条。 3.2.4.3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 3.2.3.1 或 3.2.3.2 或 3.2.3.3 条。 4 处理原则 4.1 病人的隔离与治疗 发现风疹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 5 天。一般接触者不进行检疫。 对病人进行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根据病症专科治疗。 确诊有风疹病毒感染的早期孕妇,为防止可能产生胎儿先天性畸形,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4.2 预防孕妇风疹 对育龄妇女,宜进行婚前或孕前检查血风疹 IgG 抗体,如证实为易感者,均应接种风疹疫 苗。孕妇妊娠早期(3 个月内)尽量避免同风疹病人接触。如一旦接触,可在潜伏期内查血 清风疹 IgG 抗体,若阳性表明既往曾有过风疹病毒感染,若阴性应继续在接触后 1 个月左 右再测一次血清 IgG 和 IgM 抗体,若明确阳转可判为风疹病毒感染。 4.3 免疫预防 预防风疹有效是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可对易感人群实行接种。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病原学诊断方法 A1 病毒分离 从病人呼吸道采集标本分离病原体。 A1.1 标本收集 风疹病人宜在出疹前 4~5 天至疹后 1~2 天取咽拭子标本。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除咽拭子 标本外,亦可于出生后尽快取尿液、眼泪、脑脊液、骨髓等标本。将灭菌棉棒稍蘸液体(2 %牛血清 Eagle 液),反复涂抹患者咽部数次,然后将棉棒浸于上述标本液(1~1.5mL) 中反复挤压,标本液中加足量抗生素(青、链霉素 1000u/mL)及制霉菌素 50μg/mL(或 二性霉素 5μg/mL)。 A1.2 接种 取 0.1~0.2mL 标本液接种于生长在试管中的单层原代乳兔肾细胞(PRK)(或其他原代 细胞如原代人胚肾、兔胚纤维细胞、人胚二倍体细胞等)上,置 37℃吸附 1~2h 后弃液, 再加入含双倍常规抗生素量的维持液 1mL,置 33℃培养,每隔 4 天换液,连续观察 8~14 天。如无细胞病变可见,即置—30℃冻化 3 次,盲目传代。每次传代可接种于 RK(下标始)13(下 标终)、Vero、BHK(下标始)21(下标终)、LLC-MK(下标始)2(下标终)细胞上,连续盲传 3 代。 A1.3 观察细胞病变 一般于 10 天左右出现细胞病变。若不出现病变,可在接种 14 天后用 100TCID(下标始)50(下 标终)的 ECHO(下标始)11(下标终)病毒或一定量的 Sindbis、或 VSV、或脊髓灰质炎病毒攻 击,并设正常细胞种毒对照。若对照出现病变,接种标本管无病变,表示原接种的细胞内已 有病毒感染的存在。 A 1.4 毒株鉴定 用已知风疹病毒免疫血清,观察能否与新毒株起作用,传统用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或采 用免疫荧光法作病毒鉴定等。 A2 病毒核酸检测 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或 PCR 技术检测风疹病毒核酸。 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血清学诊断方法 B1 血凝抑制试验 B1.1 原理 鹅红细胞(或鸽红细胞)上有风疹病毒受体,遇风疹病毒可产生凝集现象。若将抗体与病毒 (血凝素)预先温育后再加入红细胞则不产生凝集,称为血凝抑制。定量血凝素与不同稀释 度抗体(血清)作用后能完全抑制血凝的最高血清稀释度,即为血凝抑制抗体效价。 B1.2 主要材料 B1.2.1 血凝板:6×12 或 8×12 个圆形孔(孔底光滑)的 U 形板。 B1.2.2 定量移液器:定量移液器选用 25μL(即 0.025mL)。 B1.2.3 尖底小试管:形如离心管,便于血清的吸取。 B1.3 风疹血凝素的制备 取毒种感染 BHK(下标始)21(下标终)细胞或 Vero 细胞,常规换液培养。末次换入 2%牛血清 199 综合培养基,置 33℃培养 6~7 天以上,待细胞病变十十十时收获,冻化,取上清液用 Tween-80 乙醚处理即为血凝素;如用白陶土处理的 2%牛血清配制感染细胞的培养基来制 备血凝素,则不用 Tween-80 乙醚处理。 B1.4 血凝滴度 所用溶液一律置 4℃预冷,微量塑料板法。血凝素用葡萄糖-明胶-巴比妥缓冲液以 1∶2 倍比递增稀释,再加 0.25%新鲜鹅红细胞(或鸽红细胞)悬液,混匀,置 4℃至少 1h,观 察结果,以“++++”(4 单位)的最高稀释度为血凝滴度。 B1.5 血凝抑制试验 原血清 0.1mL+0.7mL 氯化锰肝素液,4℃作用 20min 后在 1∶8 稀释的血清中加 1 滴积 压鹅红细胞(或鸽红细胞),1h 内摇 2~3 次,置 4℃过夜,再以 2000r/min 的速度离心 10min, 取上清液待检。待检血清用 pH6.2 的葡萄糖-明胶-巴比妥缓冲液倍比稀释后,每孔加 0.025mL 血凝素(含 4 单位;如系 pH9 的血凝素,事先应用 0.1mol/L 盐酸调至 pH6.2 左右再用)。抗原抗体在 4℃作用 1h 后加入 0.25%鹅红细胞 1 滴(0.025mL),在 4℃下 作用 2h 后判定结果,以完全抑制血凝为终点。每次试验预设以下对照: 阳性血清对照:应出现一定已知效价 阴性血清对照:应出现阴性结果 待检血清对照:应无非特异性凝集 抗原对照:应出现+++++(4 单位)、+++(2 单位)、++~+(1 单位)、±(1/2 单位)的凝集现象 血球对照:应为阳性 HI 抗体阳性标准判定以 1∶16 作为阳性标准。 葡萄糖-明胶-巴比妥缓冲剂(DGV)配制: 巴比妥 0.58g 巴比妥钠 0.38g 明胶 0.6g 无水 CaCl(下标始)2(下标终) 0.02g MgSO4(下标始)4(下标终)·H(下标始)2(下标终)O 0.12g NaCl 8.5g 葡萄糖 10g 巴比妥与明胶可分别先各在 250mL 蒸馏水中加温溶解,然后依次加入其他药品,溶解后加 双蒸水至 1000mL,分装 10 瓶消毒。用前以 0.1mol/L 盐酸将 pH 调至 6.2,用于稀释待 测血清、配制血凝素及红细胞。 氯化锰-肝素液配制 MnCl(下标始)2(下标终) 3.96g 肝素 16 万单位 加双蒸水至 100mL,使用时以双蒸水稀释 4 倍(1∶3)。 B2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风疹 IgG 抗体(ELISA 间接法) B2.1 原理 将风疹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上,加上待检血清,再用酶标抗抗体间接检出特异性抗体。 B2.2 材料 B2.2.1 聚苯乙烯酶标板。 B2.2.2 风疹阴性和阳性血清。 B2.2.3 风疹抗原。 B2.2.4 抗入 IgG 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B2.2.5 酶底物邻苯二胺-双氧水。 B2.3 操作程序 B2.3.1 用 pH9.6 碳酸盐缓冲液稀释风疹抗原与未感染风疹病毒的细胞抗原(对照抗原)。 B2.3.2 于 40 孔聚苯乙烯板的单排孔与双排孔分别加入 0.1mL/孔的风疹抗原与对照抗 原。右下最后一孔不加任何抗原作为空白对照,4℃过夜。 B2.3.3 以 0.05%Tween 20 生理盐水(NS-T)洗板三次,倒去洗液。 B2.3.4 在血凝板中以 2%牛血清 NS-T 将待测血清稀释成 1:20~1:1280 四个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加风疹抗原与对照抗原各 1 孔(0.1mL,下同),轻轻振摇后置 37℃1~2h。 B2.3.5 以 NS-T 洗三次,倒去洗液后每孔加入以 2%牛血清 NS-T 稀释的抗人 IgG 辣 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0.1mL(空白对照不加),置 37℃1~2h。 B2.3.6 以 NS-T 洗三次,倒去洗液后加邻苯二胺-双氧水底物液,每孔 0.1mL(包括 空白对照孔),避光在 37℃放置 10~20min,随时观察,待对照孔开始显淡黄色时即用 2mol /L 硫酸终止,每孔加 50μL。 B2.3.7 用空白对照孔调零点,以酶标仪(492nm)测定各孔 OD 值。OD 值不足 0.05 者按 0.05 计。凡同一稀释度下风疹抗原孔 OD 值/对照抗原孔 OD 值>2.1 即 P/N 为阳 性。阳性之最高稀释度的倒数即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小于 1∶20 者视为阴性。 B2.3.8 每次实验应作已知效价的阳性及阴性血清对照。 B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风疹 IgM 抗体(抗体捕捉 ELISA 法) B3.1 原理 利用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抗人 IgMμ链抗体,捕捉待检血清中的 IgM,再用风疹病毒抗原和 已知的酶标风疹病毒抗体去检测血清中 IgM 是否为抗风疹抗体。利用底物使酶显色而测知。 B3.2 材料 B3.2.1 聚苯乙烯 40 孔或 96 孔板。 B3.2.2 抗人 IgMμ链抗体。 B3.2.3 风疹病毒抗原和正常对照抗原。 B3.2.4 抗风疹病毒抗体(单克隆或多克隆)。 B3.2.5 酶标抗抗体:抗风疹病毒抗体和酶标抗抗体也可用酶标抗风疹病毒抗体代替。 B3.2.6 酶底物-邻苯二胺及双氧水。 B3.2.7 已知的风疹 IgM 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 B3.2.8 包被液:0.05mol/L 碳酸盐缓冲液(PH9.6) 无水碳酸钠 159mg 碳酸氢钠 293mg,使用不超过 2 周 蒸馏水 加至 100mL B3.2.9 洗涤液(NS-T):0.85%盐水的吐温液 氯化钠 17g 吐温 201.0mL 蒸馏水 加至 2000mL B3.2.10 稀释液为 5%牛血清的 NS-T 液。 B3.2.11 邻苯二胺-过氧化氢底物液 先配柠檬酸磷酸缓冲液(PH5.0): 磷酸氢二钠 18.41g 柠檬酸 5.1g 蒸馏水 加至 1000mL,分小瓶冰冻保存 临用时配底物液: 邻苯二胺(OPD)4mg 柠檬酸磷酸缓冲液 10mL 30%双氧水 5mL B3.3 操作 B3.3.1 包被抗人 IgMμ链抗体,每孔 100μL。 B3.3.2 4℃过夜,倒掉液体,用 10%牛血清 NS-T 液 120μL 封闭。 B3.3.3 37℃1h 后倒去封闭液,洗三次。 B3.3.4 加待测血清(1∶100 稀释,即 1μL 待测血清加 100μL 稀释液),每孔 100μL。 每份血清加 2 孔(或 4 孔),37℃2h 后洗三次。 B3.3.5 加风疹抗原于 1 孔(或 2 孔)中,每孔 100μL;另 1 孔(或 2 孔)中加正常对照 抗原,4℃过夜后,洗三次。 B3.3.6 加风疹单克隆抗体每孔 100μL,37℃1.5h 后倒去抗体,洗三次。 B3.3.7 加酶标记的抗鼠抗体,每孔 100μL,37℃1.5h 后倒去抗鼠抗体,洗 4 次,扣干。 B3.3.6 与 B3.3.7 两步,亦可用加酶标抗风疹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一步所取代, 每孔加 100μL,37℃水浴 2h,洗三次再扣干。 B3.3.8 加底物邻苯二胺-双氧水,每孔 100μL,37℃10~20min。 B3.3.9 加终止酶的反应液即 2mol/L 硫酸,50μL/孔,判定结果。 B3.4 结果的判定 B3.4.1 肉眼判定法:待检血清与风疹抗原孔呈明显的棕色反应,正常对照抗原孔不(或 微)显色,两者能用肉眼明显察觉者即为阳性。 B3.4.2 用酶标仪的 492nm 光源测 OD 值,血清的 P/N≥2.1 时为阳性(P 为待测血清 与风疹抗原作用的 OD 值,N 为待测血清与正常对照抗原作用的 OD 值)。 在用待测血清与已知风疹阴性血清对比时,则 P 为待测血清与风疹抗原作用后的 OD 值,N 为标本阴性血清与风疹抗原作用后 OD 值。
/
本文档为【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