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儿童发作性睡病16例误诊分析

儿童发作性睡病16例误诊分析

2011-09-25 2页 pdf 180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0382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发作性睡病16例误诊分析 ·178· 生国塞旦医药!Q塑生§旦筮兰鲞筮!!朗£hi磐旦堂丛鲤,丛盟!Q鲤。!堂:堡,№:!曼 短不一,长者可达20—30个菌细胞组成。菌体为圆形或卵 圆形。 2.3与微球菌鉴别微球菌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略小于葡 萄菌菌落,为圆形突起、不透明、黄色或粉红色,有粘性,并不 易混悬于盐水中,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浊生长、表面有菌 膜。镜下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较葡萄球菌稍大,四联排列为 主,或呈不规则的团块,脓汁中可产生荚膜。 3触酶试验 挑取菌落于洁净载玻片上(避免混入培养基),滴加新鲜 配制的3%过氧化氢试剂一...
儿童发作性睡病16例误诊分析
·178· 生国塞旦医药!Q塑生§旦筮兰鲞筮!!朗£hi磐旦堂丛鲤,丛盟!Q鲤。!堂:堡,№:!曼 短不一,长者可达20—30个菌细胞组成。菌体为圆形或卵 圆形。 2.3与微球菌鉴别微球菌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略小于葡 萄菌菌落,为圆形突起、不透明、黄色或粉红色,有粘性,并不 易混悬于盐水中,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浊生长、面有菌 膜。镜下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较葡萄球菌稍大,四联排列为 主,或呈不规则的团块,脓汁中可产生荚膜。 3触酶试验 挑取菌落于洁净载玻片上(避免混入培养基),滴加新鲜 配制的3%过氧化氢试剂一滴于菌落七并仔细观察结果,菌 落上未出现气泡。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阳 性对州,以粪肠球菌ATCC29212为阴性对照,判定此株金黄 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为阴性。 4生化试验 4.1此菌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杆菌肽敏感试验阳性;呋喃 唑酮敏感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试验阳性;能分解果糖、 半乳糖、甘缮醇、核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糖、松二糖、藻 糖产酸,不产生吲哚,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阳性;金黄 色葡萄球菌抗体胶乳凝集试验阳性;其代谢方式为呼吸兼发 酵,对1.6ul/ml新生霉素耐药,可使美蓝、石蕊等染料还原为 无色,能分解尿素而产氨.磷酸酶试验阳性。明胶液化试验阳 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32STAPH35。C孵育24h,经ATB 仪器鉴定,生物编码为267312610,其可信度为99.3%,鉴定 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发作性睡病16例误诊分析 马卫东杨雪雯 4.2与链球菌鉴别链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为阴性。 4.3与微球菌鉴别发酵葡萄糖产酸试验阴性;杆菌肽敏感 试验阴性;呋喃唑酮敏感试验阳性。 5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 结果:此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 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对苯唑青霉素敏感、对红霉素敏感、对 氧氟沙星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敏感、对呋喃妥因敏感、对头孢 唑林敏感。 6小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伤口化脓感染常见菌群。典型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革兰阳性球菌中菌体比较 小,常单个或呈双存在或成短链、不规则葡萄状排列。最适 pH为7.4,其菌落形态在普通平板上,经35。C培养箱中培养 24h为光滑、湿润、白色茵落,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产生胞 外酶也就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其触酶试验阳性。据上所 述特征,即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此次分离出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其触酶试验为阴性。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少见,报道 也很少。 参考文献 【1]陶月,张之烽,宁明哲,等.触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倒. 临床检验杂志,2008,26(3):172. [2】 丁振若,于文彬,苏明权,等.现代检验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02-1110. 【摘要l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发作性睡 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采用哌醋甲酯治疗。结果确诊病例予哌醋甲酯治疗症状明显缓解。结 论发作性睡病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可影响其智力及行为发育,加强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早 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I关键词】发作性睡病;JL童;误诊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过多及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为特 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多数患者可有一种或数种其他症状, 如大笑猝倒、睡瘫、人睡幻觉,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自 2001年1月至20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16例患儿,均误诊, 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ll例,女5例。均来自我院小儿科确 诊的病例,符合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起病年龄最小5岁, 最大12岁。就诊时病程1个月一2年。2例有较明确家族史, 全部患儿均无明确的惊厥病史。 1.2临床表现全部患儿均有白天发作性睡眠,每次持续时 间以30min—lh多见。每天发作次数以3—5次较多。lO 例患儿有明显的猝倒发作,其中4例以猝倒为首发症状,另有 4例有I『Ll肢发软或无力但不倒地.猝倒及软弱无力以情绪较 大波动为主要诱因,尤其是大笑,仅有2例有明确的睡瘫。有 睡眼幻觉者9例,多为看到较恐怖的形像,多在入睡或半醒时 作者单位:454150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儿科 出砚。有1例出现睡眠中的自动行为。有7例患儿在发病后 学习成绩观显下降或不能坚持上学。 1.3辅助检查16例血、尿、粪常规及血电解质、血糖均正 常。3例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及病毒抗体均正常。脑电 图:有7例行24h脑电图监侧,其中6侧有睡眠-醒觉周期异 常,呈现起始于快速眼动(REM)期的睡眠,REM睡眠占全部 睡眠时间的49—62%;普通清醒一睡眠脑电图5例异常,以 慢波增加为主;2例呈界限性改变,表现为很快进入睡眠期或 困一浅睡交替,2例为正常脑电图。影像学检查:11例患儿作 头颅CT检查,5例患儿作头颅MRI检查,均未见异常。 1.4误诊情况疑诊癫痫lO例(失张力性及失神性发作各 4例,复杂部分性癫痫1例,痴笑性发作1例),5例曾予抗癫 痫治疗3—6个月无效;疑病毒性脑炎3例,予抗感染、降颅压 等治疗无好转;疑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查r13、T4、TSH均正 常;疑重症肌无力2例,做肌电图和新斯的明试验后排除。误 诊时间l—lO个月,平均5.4个月。 2结果 确诊病例予哌醋甲酯治疗,5—10rag/次,2—3次/d。均 万方数据 主垦塞厦医荭!Q盟生§旦筮堡鲞筮!堡魍垦hi塑旦堂丛鲤:丛业!Q盟,!尘:璺,盟!:!璺 于服药1—2周后症状开始缓解,3-4周明显缓解。 3讨论 3.1发作性睡病由C,elineau于1880年首先命名与报道本 病,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目前明确98%的发作性睡 病患者携带HLA—DR2/DQwl基因(普通人群则少于 60%)雎]。本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 不正常睡眠,典型症候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入睡前幻觉、夜间 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和阵发性肌肉疲软(猝倒)等。首发症状 通常是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既可独立出现,也可以和一 个或几个其他症状同时出现。猝倒发作可以与睡眠增多同时 或稍后出现,也可以在发作性睡眠数年甚至数十年以后出现。 约10%一30%的患者出现睡眠幻觉和睡眠瘫痪,大多在病 程的某一阶段短暂性出现。36%一63%发作性睡病的患者 可能出现自动行为,后者是指患者在看似清醒的情况下出现 同时存在或迅速转换的觉醒和睡眠现象⋯。本病起病年龄 不一,3—50岁均有起病的患者,半数以上的患者发病有某些 特殊的诱因.如突然的的睡眠周期改变、头部外伤和严重的精 神创伤等。脑电图检查在清醒时多表现为正常,10%患儿可 显示不规则慢波增多或阵发性慢波节律。睡眠发作时的脑电 图特征在入睡初期很快进入REM睡眠,REM睡眠潜伏期短, 在日问睡眠中,即使只持续10min,也有REM睡眠出现。根 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变化诊断并不困难,但有典型四 联症的患儿很少,有时难找到线索,甚至误诊。 3.2误诊原因分析: 3.2.1对发作性睡眠的特点缺乏认识本病的主要特点是 快速短暂的入睡,发作时不择时间、地点、场合,其过程有别 于正常的睡眠过程,此症状常被家长描述为“睡觉增多”,如 不详细询问其睡眠的过程和特点,仅认为是一般的睡眠增 多,忽略这一主要症状的特点,是造成本病误诊的原因之 一。发作性睡病患者可出现自动行为和遗忘,易被误诊为复 杂部分性癫痫。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不出现不可抗拒的睡眠 发作及猝倒发作等症状,而且发作性睡病的自动行为多为患 者熟知的日常活动,更具有目的指向,脑电图结果有助于 鉴别。 3.2.2未注意与猝倒症的鉴别猝倒症是发作性睡病的另 一症状,常伴睡眠发作存在。患儿情绪激动时,出现突然的 肌无力而头下垂或倒地,时间短暂、意识清楚、迅速复原。本 9例隐性乳癌诊治体会 都文伟 隐匿性乳腺癌一般是指临床上无乳房肿块而是以转移的 淋巴结为临床首要表现的乳腺癌。临床少见。国外报道其发 病率占全部乳腺癌的0.46-l%,国内多家医院报道其发病率 为0.7%左右,铁岭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从1994-2008年共收 治9例隐匿性乳癌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全部为女性,8例腋下包块 为首发症状。l例胸壁转移腺癌为首法发症状,经全身检查 未发现原发灶,随诊4个月,腋窝发现肿大淋巴结,乳腺无肿 作者单位:112000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179· 组4例以猝倒为首发症状者,均误诊为癫痫的失神性发作或 失张力性发作。应注意的是后者发作时虽与发作性睡病有类 似之处,但发作时有意识丧失,脑电图为棘慢波或对称、同 步的3Hz、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忽视这些特点则易导致误诊。 猝倒发作的肌无力还有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者。这主要由于 忽略了重症肌无力时的特点为肌肉的易疲劳性,且以眼肌受 累最多见,肌电图和新斯的明试验有助鉴别。 3.2.3未注意本病的病程特点本组病例有3例误诊为病 毒性脑炎,在诊治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本病其病程长,而且所 表现的临床症状均与白日睡眠过多有关,自始至终无任何神 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正常,无法用病腩解释,抗病 毒治疗后患儿再次发病,才考虑到发作性睡病。提示临床医 生,任何疾病的诊治过程都不能单纯依赖于辅助检查,忽略 病史及物理检查可能误诊误治患者。 3.2.4对发作性睡病的脑电图特征认识不足多导睡眠描 记(PSG)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是诊断发作性睡病 的重要方法H1,在多数基层医院尚不能普及。普通脑电图难 以发现睡眠周期紊乱的特征,对本病诊断意义不大。本组院 外疑诊癫痫的患儿中,多数即根据脑电图出现非特异性慢波 增多而误诊,甚至被给予不必要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因此。应 加强对发作性睡病脑电图特征的认识,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发作性睡病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HJ,可影响其 智力及行为发育,因此,加强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及 治疗非常重要。本病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还应对患儿进行心 理治疗、生活管理以及成年后的择业指导等⋯。家庭、学校、 社会和医生都应关注、支持和帮助发作性睡病的儿童,提高其 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9-964. [2]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诊疗手册.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15. [3]徐秀娟.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重庆医学,2006, 35(1):73-74. [4]VignatdliL,Plaz五G,BasseinL,eta1.ICSDdiagnosticcriteria fornarcolepsy:intembserverreliability.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 ofSleepDisorders.Sleep,2002,25:193·196. 块,后经手术证定为乳腺癌。年龄38—62岁。病程l周一8 个月。平均4周。包块直径1—4.5cm,平均2.6cm,病理检 均为淋巴结转移腺癌,6例液淋巴结转移腺癌ER侧定,3例 阳性。术前行乳腺钢靶X线摄片5例,2例提示可疑癌。全 部病例B超检查,2例提示可疑癌。所有病例行胸部摄片、B 超、CT、骨扫描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病变。 1.2方法9例全部外乳癌改良根冶术或根冶术。术后乳 腺大体标本行病理检查:6例未见肿瘤,3例找到0.4~0.8cm 乳腺腺原发病灶,均为导管浸润癌,全部病例均行化疗,3例 加放疗.3例加口服三苯氧胺。 2结果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儿童发作性睡病16例误诊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