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布洛卡氏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

布洛卡氏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

2011-08-31 7页 pdf 173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6227

暂无简介

举报
布洛卡氏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 布洛卡氏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Ξ 清华大学   崔 刚 一、引言 失语症是指由于大脑损伤所造成的语言障 碍。失语症种类很多 ,其中布洛卡氏和传导性 失语症是常见的两种类型。布洛卡氏失语症首 先由法国神经学家 Paul Broca 发现 ,其症状主 要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而理解能力则相对正 常。传导性失语症则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相对 流利 ,理解障碍不严重 ,复述能力却严重受损。 两类失语症患者都表现出一定的语音障碍。本 文将通过分析 24 位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材料 ,对 布洛卡氏和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进行 研究...
布洛卡氏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
布洛卡氏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Ξ 清华大学   崔 刚 一、引言 失语症是指由于大脑损伤所造成的语言障 碍。失语症种类很多 ,其中布洛卡氏和传导性 失语症是常见的两种类型。布洛卡氏失语症首 先由法国神经学家 Paul Broca 发现 ,其症状主 要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而理解能力则相对正 常。传导性失语症则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相对 流利 ,理解障碍不严重 ,复述能力却严重受损。 两类失语症患者都表现出一定的语音障碍。本 文将通过 24 位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材料 ,对 布洛卡氏和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进行 研究。 二、文献综述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者对失语症 患者语音障碍的研究 ,主要采取录音材料分析 的方法。研究者首先在现场录制患者的语言材 料 ,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整理 ,再按一定的语言 学理论进行分析。目前 ,失语症患者语音障碍 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1 语音错误。语音错误是失语症患者言 语活动中的常见现象。Blumstein ( 1973a ; 1973b)分析了 12 例英语失语症患者自动言语 的语言材料 ,发现语音错误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类型 : (1) 语音替代 :用一个音素代替另一个音 素 ,例如 , teams →[ ki’mz ] ; (2) 语音省略 :一个 单词中一个或几个音素被省略 ,例如 ,green → [”in ] ; (3) 语音增加 :在一个单词的发音中加入 一个音素或音节 ,例如 ,see →[ sti ] ; (4) 语音同 化 :单词中某个音素因受其前后音素的影响而 导致语音错误 ,例如 , degrees →[ ”Œdriz ]。国外 许多其他学者也对英语失语症患者进行了同一 类型的研究 ,其结果虽然稍有差异 ,但与 Blum2 stein 的研究结果出入不大 (例如 , Trost & Can2 ter , 1974 ; Martin et al. ,1975 ; Canter et al. , 1994) 。另外 ,其它语言失语症患者的言语材料 中也表现出了同样的错误类型 , 例如法语 ( Bouman & Grunbaum , 1925 ; Lecours & L hermitte , 1969) ,德语 Goldstein , 1948) ,土耳 其语 ( Peuser & Fittschen , 1977) ,俄语 (Luria , 1966) 和芬兰语 ( Niemi , Koivuselka- Sallinen & Hanninen , 1985) 。Ardila 等人 ( 1989) 通过对 37 位讲西班牙语的四种失语症患者 (其中包括 布洛卡氏和传导性失语症) 言语材料的分析发 现失语症患者最容易犯语音替代的错误。而 Popvoci 和 Voinescu (1991) 对讲罗马尼亚语的 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则发现语音省略、语音替代 和语音增加发生的频率都比较高。Nespoulous 等人 (1984) 专门对语音替代错误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所犯的语音替 代错误中 ,目标音和替代音之间的差异要比传 导性失语症患者小得多。对于前者来说 ,他们 倾向于用清音代替浊音 ,替代音和目标音之间 往往只有一种音位特征的差别 ;而对于传导性 失语症患者来说 ,替代音和目标音之间则往往 存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区分特征的差别。 21 声调障碍。最近几年人们对操声调语 ·22· Ξ 本文取自作者的博士论文 ,曾得到刘润清教授的悉心指导 ,谨致谢意。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年第 3 期 (总第 119 期)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言 (如泰语和汉语)的失语症患者的声调障碍比 较关注 , Gandour 等人 (1992) 对一些讲泰语的 失语症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他们都表现出 了一定程度的声调障碍 ,患者的语言障碍越严 重 ,声调障碍也越严重。Gandour 等人 (1994) 还发现 ,声调错误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语音错误 要轻一些。他们发现在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材料 中 ,音节的数量和音调都得到相对较好的保存。 Tzeng和 Chen (1988) 研究了汉语失语症患者 的音调障碍 ,他们发现汉语中上声声调容易受 到大脑损伤的影响。 三、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在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高素荣教授的帮助 下 ,作者共得到了 24 位失语症患者 (其中布洛 卡氏和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各 12 位)在接受失语 症检查时的现场录音材料。这些患者均为右利 手 ,年龄在 42 岁到 74 岁之间 ,15 例男性 ,9 例 女性。其中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者 12 人 ,初 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者 12 人。 失语症患者的检查按照由北京医科大学第 一医院神经科的“汉语失语症患者检查表” (高素荣 ,1993)进行 ,主要包括谈话、复述、命名 等部分 ,我们认为患者在各个部分的表现都可 为我们提供关于患者语音障碍的语言材料。所 有录音均由作者用汉语拼音进行整理 ,共听五 遍 ,前三遍进行 ,后两遍进行检查。除一位 病人外 ,其余患者均为北京人 ,其中一位患者受 过高等教育 ,是一名教师。所有失语症患者的 检查都用普通话进行 ,因此 ,我们以普通话作为 分析的。在分析过程中 ,我们主要参考了 叶蜚声和徐通锵 (1981)对汉语语音特征及黄伯 荣和廖序东 (1997)对普通话声调的论述。 四、结果分析 与国外研究者的结果类似 ,我们的研究结 果表明 ,汉语失语症患者也具有语音障碍。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1 语音错误。两种失语症患者所犯的语 音错误可归纳为三种错误类型 : (1) 替换错误 , 例如 : ge →zhe , qiche →jiche , chuanghu → chuangwu , putao →putu ; (2) 省略错误 ,例如 : tuolaji →tuoaji ; (3) 同化错误 ,例如 : dabaicai → dacaibai。另外 ,这三种错误类型所发生的频率 也有很大差别 ,表 1 列出了各种类型错误的数 量及其所占比例。      表 11 失语症患者语音错误的类型及其数量 错误类型 替换错误 省略错误 同化错误 失语症种类 布洛卡氏 传导性 布洛卡氏 传导性 布洛卡氏 传导性 数量 93 155 7 8 4 5 比例 8914 % 9213 % 617 % 417 % 318 % 219 %   表 1 数据表明 ,布洛卡氏和传导性失语症 患者在三类错误的数量及比例方面差别不大。 对于两类失语症患者来说 ,最有可能发生的错 误类型是替换错误 ,而发生频率最小的是同化 错误 ,这与 Ardila 等人 (1989) 的研究结果是一 致的。在我们所获得的语言材料中 ,没有发现 增音错误 ,这与 Blumstein (1973a ; 1973b) 所进 行的对英语失语症患者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这可能是由于英汉语语音结构的差异所造成。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 ,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个词素 都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 ,而绝大多数音节都由 声母和韵母组成。与含有大量多音节词素的英 语相比 ,汉语的语音结构要简单得多。由于汉 语的这一声母加韵母的语音结构具有很强的制 约作用 ,即使是有语言障碍的人 ,也会努力去构 成这一结构。因此 ,失语症患者在犯语音错误 时 ,往往会用一个音来代替另一个音 ,从而造成 替换错误的发生频率高 ,而省略错误和增音错 误的数量少甚至没有的现象。 21 替换错误。由于语音错误的绝大多数 ·3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属于替换错误 ,我们又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表 21 失语症患者的替换错误 声母 韵母 拼音 次  数 错     误 B C B C 拼音 次  数 错     误 B C B C b 0 3 p (1) ,d (2) i 0 8 an”(3) ,in”(3) ,u (2) p 2 0 b(2) u 3 7 o (3) i (3) ,ue (4) m 0 0 u 0 2 ui (2) f 0 5 w (5) e 0 0 w 0 0 ie 2 0 i (2) d 10 9 t (4) ,zh (6) zh (2) ,t (5) ,”(2) uo 4 11 u(4) ua (2) ,u (7) ,i (1) ,e (1) t 4 5 sh (2) ,ch (2) q(2) ,p (3) ue 0 3 e (3) n 0 0 a 0 3 e (3) l 4 0 w (2) ,y(2) ia 0 0” 2 4 k (2) zh (2) ,h (2) ua 0 6 u(2) ,a (4) k 0 0 ei 0 0 h 5 1 w (3) ,z (2) w (1) ui 0 0 j 0 5 y(5) ai 0 6 a (6) q 3 10 j (3) j (7) ,s(2) ,y(1) uai 0 0 x 6 3 j (6) j (2) ,q(1) ou 0 2 ui (2) y 0 2 x (2) iu 2 3 i (2) ao (3) z 0 3 zh (3) ao 0 2 u(2) c 7 0 z (3) ,ch (4) iao 0 4 i (2) ,ao (2) s 0 2 z (2) en 0 0 zh 3 5 z (3) l (1) ,ch (4) in 2 0 ian (2) ch 13 7 h (4) ,zh (9) , h (2) ,zh (5) un 0 0 sh 13 10 z (4) ,h (9) h (6) ,”(2) ,f (2) an 0 9 uan (5) ,an”(2) ,in (2) r 0 ian 0 8 ian”(6) ,iao (2) uan 0 0 en” 3 0 an”(3) in” 0 2 on”(2) on” 5 1 en”(4) ,e (1) un (1) ion” 0 0 an” 0 5 an (5) ian” 0 0 uan” 0 0 er 0 0   注 : B —布洛卡氏失语症 ; C —传导性失语症 ·4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2 中的数据说明了两种失语症患者所犯 替换错误的详细情况 ,其中括号内的数目表示 该错误出现的次数 ,错误一栏所列的是患者用 来代替目标音所使用的音。 从上表可以看出 ,失语症患者对声母和韵 母的区分很明确 ,因为 ,不论是布洛卡氏还是传 导性失语症患者都没有使用声母代替韵母或者 用韵母代替声母。另外 ,并不是所有的汉语音 位都有可能受到失语症的影响。对于布洛卡氏 失语症患者来说 ,在 24 个声母中 ,只有 12 个声 母曾经被读错 ,总的次数为 72 次。对这些音位 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 : (1) 双唇音 b ,m ,f ,w 都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而另外一个双唇音 p 也 只出现过两次错误 ,这说明双唇音不容易受到 大脑损伤的影响 ; (2) 两个鼻音 m ,n 和连续浊 音 w ,l ,r ,y 也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因此 ,鼻音和 连续浊音也是不容易受到大脑损伤影响的音位 特征 ; (3) 除 f (含有双唇的音位特征) 之外 ,所 有摩擦音 (s ,sh ,x ,h) 都出现了错误 ,这说明摩 擦音容易受到大脑损伤的影响 ; (4) 出错最多 的两个音是卷舌音 ch 和 sh ,因此 ,卷舌音最容 易受到大脑损伤的影响。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 看出 ,最容易受到大脑损伤影响的音位特征包 括摩擦音和卷舌音 ,而最不容易受到影响的音 位特征包括双唇音、鼻音和连续浊音。与声母 所出现的错误相比 ,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在韵 母上所犯的错误数量很小 ,总次数仅有 7 次 ,这 说明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主要表现 在声母上。 对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来说 ,在 24 个声母 中 ,有 15 个出现了错误 ,总的次数为 74 次。音 位特征分析发现 ,所有不送气的塞音 ( b , d ,z , zh ,j ,g) ,摩擦音 (f ,s ,sh ,x ,h) ,除 y 以外的腭音 (j ,q ,x)以及除 r 以外的卷舌音 (zh ,ch ,sh) 都出 现了错误 ,而所有鼻音和连续浊音都没有出错 , 这说明 ,对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来说 ,声母中 , 最容易受到大脑损伤影响的音位特征包括不送 气的塞音、腭音、摩擦音和卷舌音 ,而最不容易 受到影响的音位特征包括鼻音和连续浊音。在 32 个韵母中 ,有 17 个出现了错误 ,总次数为 81 次。这表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在声 母和韵母上都有体现。另外我们还发现 ,在韵 母中 ,出错最多的四个音是 uo ,i ,an 和 ian。 另外 ,我们还对两类失语症患者所犯替换 错误中的替代音和被替代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 分析 ,结果与 Nespoulous 等人 (1984) 的不同。 他们发现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倾向于用清音代 替浊音 ,而且替代音与被替代音的音位特征非 常接近 ,而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则不是如此。我 们的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两类失语症患者来说 , 替代音和被替代音之间都存在着很强的近似 性 ,例如 ,ch 很容易被 zh 所代替 ,而这两个音 之间只有一个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别 ,而其它的 音位特征都是相同的。 31 声调错误。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汉语失 语症患者在声调使用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语音障碍 ,但与音位层次的语音障碍相比 ,声调 障碍要小得多。在许多情况下 ,患者即使出现 了替换错误 ,但原来词汇的声调还保留着。例 如 ,一位患者把“头发”(toufa) 说成了“tufa”,尽 管该患者把 ou 说成了 u ,但原来的阳平声调仍 然保留着。我们的数据表明 ,在 83 %的语音错 误 (指上文所述的替换、省略和同化错误)中 ,声 调的发音基本正确。另外 ,布洛卡氏失语症患 者所犯声调错误的总数为 46 ,而传导性失语症 患者所犯声调错误的总数为 61 ,这说明声调错 误的数量要比语音错误的数量小得多。这一结 果进一步证实了 Gandour 等人 (1994)的研究成 果。 ·5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31 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的声调错误 声  调 次  数 错   误 实   例 阴平 28 阴平 →去声 (14) 阴平 →阳平 (12) 阴平 →上声 (2) xinxia n →xinxian ; xiangshan →xiangshan shuzi →shuzi tuo laji →tuo laji 阳平 15 阳平 →阳平 (8) 阳平 →去声 (5) 阳平 →上声 (2) putao →putao ;chuang →chuang w anle →w anle ; shui →shui tianan men →tianan men 上声 39 上声 →阴平 (13) 上声 →阳平 (14) 上声 →去声 (12) quan →quan ; erduo →erduo ganjue →ganjue ; bijiao →bijiao yihou →yihou ; chansheng →chansheng 去声 18 去声 →阴平 (8) 去声 →阳平 (9) 去声 →上声 (1) xinz ang →xinz ang ; dianhua →dianhua huapian →huapian ;zuo →zuo diao →diao     表 41 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声调障碍 声  调 次  数 错   误 实   例 阴平 29 阴平 →去声 (14) 阴平 →阳平 (12) 阴平 →上声 (3) sishi qi →sishi qi ; tingshuo →tingshuo chuqu →chuqu ; qianbi →qianbi bocai →bocai 阳平 14 阳平 →阳平 (5) 阳平 →去声 (7) 阳平 →上声 (2) paobu →paobu ; biezhen →biezhen lan →lan ; mingbai →mingbai yashua →yashua 上声 40 上声 →阴平 (13) 上声 →阳平 (17) 上声 →去声 (10) shuai dao →shuai dao ; san jiao →san jiao kou →kou ; nuanhe →nuanhe nu →nu ; shiyong →shiyong 去声 15 去声 →阴平 (6) 去声 →阳平 (7) 去声 →上声 (2) qiche →qiche ; shou w an →shou w an biao dai →biao dai ; dahai →dahai l u →l u      表 3 和表 4 的数据说明 ,布洛卡氏和传导 性失语症患者在声调障碍方面没有很大的区 别。汉语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都有可能受到大 脑损伤的影响 ,但是上声出错的可能性最大。 而且 ,在失语症患者出现声调错误时 ,很少用上 声代替其它三个声调 ,这说明失语症患者最大 的声调障碍表现在上声上 ,这与 Tzeng (1991) 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 参考书目 Ardila , A. , Montanes , P. , Caro , C. & R. Delgado. 1989. Pho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Spanish2 speaking aphasics ,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2 search , 18 (2) , 163-180. Blumstein , S. 1973a. A Pho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A phasic S peech. The Hague : Mouton. Blumstein , S. 1973b. Some phon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aphasic speech , In Goodglass , H. & S. Blumstein (eds. ) . Psycholinguistics and A phasia. 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anter , G. J . , Trost , J . E. & M. S. Burns. 1994. Contrasting speech patterns in apraxia of speech and phonemic paraphasia , B rain and L anguage , 24 , ·6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4-222. Gandour , J . , Akamanon , S. , Dechongkit , S. & F. Khunadorn. 1994. Sequences of phonemic approxi2 mations in a Thai conduction aphasic. B rain and L anguage , 46 (1) ,69-95. Gandour , J . , Ponglorpisit , S. , Khunadorn F. & S. De2 chongkit . 1992. Lexical tones in Thai after unilater2 al brain damage. B rain and L anguage , 43 (2) ,275- 307. Goldstein , K. 1948. L anguage and L anguage Distur2 bances. New York : Grune and Stratton. Kohn , S. E. & K. L . Smith. 1994. Distinctions be2 tween two phonological output deficits. A 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 15 (1) ,75-95. Lecours , A. R. & F. Lhermitte. 1969. Phonemic para2 phasias : Linguistic structures and tentative hypothe2 ses. Cortex , 5 ,193-228. Luria , A. R. 1966. Higher Cortical Functions in M an. New York : Basic Books. Martin , A. D. , Wasserman , N. H. , Gilden , L . & J . West . 1975. A process model of repetition in aphasi2 a : An investigation of phon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interactions in aphasic error performance. B rain and L anguage , 2 ,434-50. Nespoulous , J . L . ,Joanette , Y. , Beland , R. , Caphan , D. & A. R. Lecours. 1984. Phonological distur2 bances in aphasia : Is there a markedness effect in aphasic phonemic errors ? In Rose , F. C. ( ed. ) . Progress in A phasiology : A dvances in Neurology . New York : Raven Press. Niemi , J . , Koivuselka- Sallinen , P. & R. Hanninen. 1985. Phoneme errors in Broca’s aphasia : Three Finnish cases. B rain and L anguage , 26 ,28-48. Peuser , G. & M. Fittschen. 1977. On the universality of language dissolution : The case of a Turkish apha2 sic. B rain and L anguage , 4 , 196-207. Popovici , M. & I. Voinescu. 1991. Type and frequency of phonemic errors in aphasics. Revue Roum aine de Neurologie et Psychiat rie , 29 (3-4) , 183-195. Trost ,J . E. & G.J . Canter. 1974. Apraxia of speech in patients with Broca’s aphasia : A study of phoneme production accuracy and error patterns. B rain and L anguage , 1 , 63-79. Tzeng , O. & S. Chen. 1991. A phasia in Chinese : S ym posium on A phasia in Non- Indo- European L an2 guages. Montreal : Academy of Aphasia. 高素荣 ,1993 ,《失语症》。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 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 ,1997 ,《现代汉语》。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 ,1981 ,《语言学纲要》。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收稿日期 :1999 年 2 月 26 日 ; 本刊修订稿 ,1999 年 5 月 15 日 通讯地址 :100084  清华大学外语系 ·7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The pragmatic constraints of discourse connectives ,by He Zi ran & Ran Yongpi ng ,p. 1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tentative study of discourse connectives with its focus on their pragmatic constraints on ut2 terance p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levance theory proposed by D. Sperber and D. Wilson. It first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its explanation of utterance production and understanding ; then the pragmatic constraints of discourse connectives are discussed ; finally it is maintained that ut2 terance p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as well as a constrained on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relevance theory to discourse coherence , by M iao Xi ngwei , p. 9 This paper sets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Sperber and Wilson’s (1986 ,1995) relevance theory to discourse coherence. Following some linguistspi approach in the framework of relevance theory , the author discusses some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relevance theory to the coherence- based study of discourse and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ele2 vance- based approach. The paper holds that relevance theory could provide insights into discourse coherence to some ex2 tent , but coherence should be conceived of as a notion independent of relevance. The phonological disorders of Broca’s and conduction aphasics ,by Cui Gang , p. 22 In this paper , an effort is made to study the phonological disorders of Chinese Broca’s and conduction aphas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eech of 12 Broca’s and 12 conduction aphasics. The result shows that both Broca’s and con2 duction aphasics have disturbances in producing the phonological forms of words and they share some similarities in this as2 pect . Besid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aphasics have been observed. Review of studies of bil ingual ism and intell igence , by Hu Guili ng ,p. 2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yet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psycholinguistic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in2 gualism and intelligence ,including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some important theories and hypotheses raised in this area. Some imperfections of the research on bilingualism and intelligence are pointed out ; and some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suggested.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bilingualism and intelligence correlate closely , becoming a bilingual is most likely worthwhile. A discussion on the sources of fossil ization ,by Chen Huiyuan , p. 37 In the 1970s , there were theories that discussed and explained fossilization from biological ,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points of view and also from the way how learners interact with the possible feedback. Later , new explanations are offer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Some of them relate it to learner strategies , and some other try to explain it by linguistic markedness and learners’tendency to behave in a certain way. The studies are of par2 ticular interest and relevant to the study of common linguistic features existing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learners related with fossiliz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urces of fossilization can reveal something not only about fossilization but also the develop2 ment of learners’language. ·08·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年第 3 期 (总第 119 期)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布洛卡氏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障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