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物裡學

2011-08-13 13页 doc 3M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1722

暂无简介

举报
物裡學 「物件向四面八方行進,在水面也在牆面上游移。 正是無數物件,將空間鋪展了開來。」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53)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於「進入某家餐廳坐定後,端起玻璃杯 喝水」這樣平凡無奇的瑣事,其實有點在意。比如杯子的體型、握感和 水漬痕跡,以及所倒入白開水的溫度和味道等等,總覺得有一種莫名其 妙的重要性。有時甚至比之後上的主食好不好吃,還令我掛記。 玻璃水杯之於一家餐廳的意義,對我來說,並不是「從小地方可窺 見此店家用心程度 」這類老生常談,而...
物裡學
「物件向四面八方行進,在水面也在牆面上游移。 正是無數物件,將空間鋪展了開來。」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53)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於「進入某家餐廳坐定後,端起玻璃杯 喝水」這樣平凡無奇的瑣事,其實有點在意。比如杯子的體型、握感和 水漬痕跡,以及所倒入白開水的溫度和味道等等,總覺得有一種莫名其 妙的重要性。有時甚至比之後上的主食好不好吃,還令我掛記。 玻璃水杯之於一家餐廳的意義,對我來說,並不是「從小地方可窺 見此店家用心程度 」這類老生常談,而比較像是一種,有著鐵軌轉輒 器功能般的象徵物。它和掛在餐廳門上的風鈴、侍者或老闆的「歡迎光 臨」招呼,是同一系列的必要元素;讓人在外食尋覓與享用啟動、或勞 動勞心與暫停喘息的情境間,能有個俐落而完全的切換。 六年前我在東京作田野調查,頭一個月訪問學者的薪水還沒匯來, 窮到見底的我每天只吃一餐。經常光顧車站前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廉價咖 哩飯,是那種在門口有投幣食券機、而裡頭就只一排吧台位、毫不起 眼的連鎖快餐店。進去後我總會先喝上一大杯水——那玻璃杯涼爽的手 感、冰水灌入喉頭的暢快至今難忘。這種大口喝水大口扒飯的氣勢,頗 有生命力。 玻 璃 杯 物 裡 學 20 – 21 玻 璃 杯 那時愛去下北澤一帶晃蕩,純粹只是瀏覽而不買物,練習波特萊爾 式的漫遊,而傍晚的終點常是一杯便宜又香醇的越南咖啡。其特別之 處,在於使用古意的印花厚玻璃杯當器皿(一般來說,喝熱咖啡幾乎都用有 「耳朵」的陶瓷杯)。當熱水緩緩沖入疊在玻璃杯口上的濾杯,咖啡就開始 一滴一滴落下。 我總是支著肘,透過一只樸實玻璃杯的微妙變化,呆望如沙漏般安 靜流洩的「咖啡時光」。首先是熱氣霧化了杯面,然後是咖啡極為緩慢 地充盈杯裡。深色木桌上,溫暖的黃燈泡投射在玻璃杯側,產生一些微 妙的幻影。咖啡不理會我的定格凝視繼續滴漏,其實這黑褐色液體竟如 此澄澈,透明玻璃杯反倒成了迷濛的對比物。 物 裡 學 這正是簡單玻璃杯的複雜美妙之處:它不僅被物理性地當成「 容 納」液體的器皿,同時也是美學性地作為「現」液體的媒介。隨著每 個玻璃杯本身的顏色、型態與質感差異、杯外側受光源反射的不同角 度、其內容液體的濃度與色澤變化,玻璃杯似乎比其他材質的飲品容器 更易攫取人們目光。 日本知名文人谷川俊太郎(1931–),就曾為詩讚頌玻璃杯,雖只是 個有底而無蓋的平凡圓筒器皿,卻有一種詩意的「 不可及性 」——因為 「在我們繁複的生活中、在晨照的斜射下或人工照明的光亮中,它總有 著無可否認的靜態美。」 這讓我想起村上春樹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書末,描述他 在愛爾蘭旅行的某夜,於酒吧裡窺看一位老人,從進來到離開那段適切 的時間,靜靜以一種適切的慢拍喝乾適量的酒。那種人與杯與酒的獨自 對話情調,或許可呼應十七世紀英國詩人G. Herbert略嫌誇張的吟詠: 「凝視玻璃杯,或可窺見天堂。」 尤有甚者,我在劍橋博士班時期的教授 Alan Macfarlane,曾因某 次用餐,看著玻璃杯所反射、若隱若現的虹彩而莫名感動,驅使他在日 後寫就《玻璃如何改變世界》這部科技史佳作。慚愧的是,我忝為大師 弟子卻魯鈍疏懶,無法跟進研究,只能瑣碎記下,那些曾在不同角落、 為我帶來喘息、氣力或靜定的玻璃杯們。 22 – 23 玻 璃 杯 「在任何物品身上,現實原則永遠可以放入括弧。 只要失去了具體的作用, 物品便可以移轉到心智用途上。 換句話說,在每一件真實的物品背後, 都有一件夢想中的物品。」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67) 物 裡 學 66 – 67 鈕 釦 週末時刻,全世界有無數的人,下床梳洗後,將自己雙腿塞入 牛仔褲,或居家或出門。城市街道上,男女老少、胖瘦高矮、各色人 等,牛仔褲是不約而同、隨處可見的制服。即便南半球的鄉村無產階 級,也可能和北半球的都會布爾喬亞同時感受某種相近的衣著體驗。 一系列華美的修辭被時尚工業與大眾媒體用以頌揚牛仔褲——「自由 無拘」、「簡單率直」、「獨立反叛」、「性感緊實」……甚至有學術作品形 容它是民主普及、平等擁有的意義載體。畢竟不管每個人的心中到底有 沒有一座「斷背山」,他/她的櫃子裡,至少都有一條牛仔褲。 於是人們說:這又是個「美國神話」全球化的象徵物,正如同可口 可樂、麥當勞或 NIKE。不過我倒覺得,差別在於:我們不會一手拿著 可樂、一手散發麥當勞「破壞第三世界農產結構」的傳單,但我們卻很 有可能穿上牛仔褲,高舉雙手抗議NIKE剝削勞工。 牛仔褲若有什麼了不起的,大概就是它擁有某種難以駕馭、持續自 我定義的矛盾性。 牛仔 褲 物 裡 學 68 – 69 牛 仔 褲 第一個弔詭,是它的身世。「藍色牛仔褲」(Blue Jeans)這名詞大約 一九二○年代才開始通用,但早在十九世紀中期,用單寧布製成、在袋 口縫線處以粗銅撞釘加強固定的「撞釘褲」(Riveted Pants),於舊金山 礦工圈子逐漸流行開來。 原本是勞動者自身為了牢靠地將礦石放入褲袋所反覆實驗的裁縫策 略,但正如當時各種「發明」宣稱,可能都是對集體創作的專利獨佔。 Levi Strauss——一位和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同名的資本家,不久即昭 告世人:這是他首創( 而非採用 )的點子。從此,Levis 公司不僅生產牛 仔褲,也生產自身的神話歷史。 班雅明曾說:處在徬徨的現代化關卡,人們欠缺處理正在發生事物 的能力,於是他們透過尋找一件新的服裝來面對。二十世紀初的美國, 新興電影工業、社會改革計畫與牛仔褲廣告三者巧妙結合,打造出一種 「新平民」階級的大眾認同。牛仔褲既依賴左派意象,卻又是流行商品。 物 裡 學 牛仔褲逐漸打破既定的衣著邏輯,既是裝扮但又邋遢。它開始以一 種「 自由美國 」、甚至是「 革命的 」姿態展演保守。牛仔褲屬於普羅階 級,卻訴諸個體叛逆、而非群體反抗。在螢幕上穿著它的平民英雄,是 靠一己的打拼(或僅只是裝扮)確立了個人認同;而不是與他同樣身穿牛 仔褲的勞苦者,作夥打造屬於自身的集體認同。 幸好,六○年代把牛仔褲連同人們的身體和心靈都一併解放。破 爛、拼貼、改造,嬉皮們用自己方式奪回並再製它。而同時,好萊塢則 繼續發揚它的性感,並大量輸出。法國作家尚惹內(1910–1986)就說: 臀部和大腿緊裹著牛仔褲的年輕人,既色情又純潔,線條的美和夜的黑 暗如此協調;其實他們全身宛如裸體。 如今,牛仔褲繼續自體矛盾、增生。在空間面向上,巴黎舞台的走 秀名模、倫敦廣場的抗議人士、紐約華爾街的小開、東京秋葉原的駭客 都穿著它,各取所需各盡所能。至於在時間面向,因為牛仔褲的百年歷 史就是迷思的建構元素,即使不能穿的二手破褲也擁有驚人的市場價值。 牛仔褲遠看差別不大,所以細節的區辨、甚至加工改造,反倒成了 個體詮釋和私密佔有的關注(儘管時尚論述還是提供了架構)。而所謂的「美國 化」 也可能是這麼一回事吧——它自以為是的壟斷神話,其實正持續被 轉化、解構,就像一條洗白、破洞、或支解重組的、屬於自己的牛仔褲。 70 – 71 牛 仔 褲,
/
本文档为【物裡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