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1-08-04 5页 doc 28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5163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经常在耳边可以听到,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召开之时,我们又听到了近百名大学生掏粪工,北大研究生试用期过后被辞退自杀的新闻等等,在一次使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人所关注。 一、今天我们先看看当前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上升。200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8万,2009年为610万。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本科...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大学生就业问。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经常在耳边可以听到,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召开之时,我们又听到了近百名大学生掏粪工,北大研究生试用期过后被辞退自杀的新闻等等,在一次使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人所关注。 一、今天我们先看看当前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上升。200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8万,2009年为610万。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4万人,2005年增至79万人,2007年与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如果2007年与2008年的未就业学生与2009年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这个数字将高达860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2008年9月以来,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外市场业务的缩减,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受影响。这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数量矛盾更加突出。    时下有一种看法,将大学生就业压力推责于大学扩招。其实不然,扩招虽然带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扩招后的大学生即使不读大学,一样要就业。 二、分析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用人单位误区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第三,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 2大学毕业生误区 好高骛远的“雄心”。大学生很容易有高估自己能力和素质的倾向。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薪酬期望、就业预期等方面不切实际,盲目跟潮。求大,即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求高,即高职位、高薪酬,不能根据自己情况和变化调整就业目标,不愿从事基层、基础工作,从而使就业面趋窄。 急功近利的“不甘心”。这种“不甘心”有两种心理,一是急于收回教育投资。有网友批评说,现在的大学生华而不实,自私狭隘,眼高手低,动不动就说花了几十万,要急于收回成本,薪酬低的工作不愿干;二是不愿与低学历者为伍。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花了那么多钱,不能做连小学、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做的事。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挑三拣四的“花心”。就业难的实质是“择业难”。部分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和就业的了解,直到毕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和怎样找工作。在“分配”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根本不用自己考虑就业;然而,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问题就与大学生本人紧密相连。一部分大学生显然还没有适应这种就业形势的变化,导致毕业后,就业定位不准、目标不明,这山望着那山高,频频跳槽。 3高校的误区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解决措施 1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2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提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育质量。第三,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创业意识;三是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在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方面,将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 “三个一”(送一批就业岗位信息进校园、组织专家开展一次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提供一本就业手册)服务。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此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政策措施。对于想创业的毕业生国家在创业贷款等给予支持与帮助,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
本文档为【大学生就业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