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

2011-07-24 50页 ppt 302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0310

暂无简介

举报
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null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7.1 绿色物流 7.2 电子物流7.1 绿色物流7.1 绿色物流7.1.1 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 7.1.2 物流与环境 7.1.3 绿色物流的定义和内涵 7.1.4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7.1.5 绿色物流的系统构成 7.1.6 我国绿色物流实施策略 7.1.7 案例7.2 电子物流7.2 电子物流前言 7.2.1 物流电子化与电子物流、物流电子商务的关系 7.2.2 电子物流的含义和特征 7.2.3 电子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7.2.4 我国电子物流实施策略 7.2.5...
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
null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7.1 绿色物流 7.2 电子物流7.1 绿色物流7.1 绿色物流7.1.1 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 7.1.2 物流与环境 7.1.3 绿色物流的定义和内涵 7.1.4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7.1.5 绿色物流的系统构成 7.1.6 我国绿色物流实施策略 7.1.7 案例7.2 电子物流7.2 电子物流前言 7.2.1 物流电子化与电子物流、物流电子商务的关系 7.2.2 电子物流的含义和特征 7.2.3 电子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7.2.4 我国电子物流实施策略 7.2.5 案例7.1.1 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7.1.1 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1 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2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倡导 3 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4 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 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1 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具体表现为:能源危机,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扩大,环境遭受污染,生态系统失衡。以环境污染为例,全球20多个特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人类的认识往往滞后于客观自然界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开始觉醒,认识到净化地球环境、保护大自然是世界各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绿色消费运动在世界各国兴起,消费者不仅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还关心地球环境的改善,拒绝接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服务及相应的消费方式,进而促进了绿色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绿色和平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环保勇士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给各种各样危害环境的行为以沉重打击,对于激励人们的环保热情、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倡导2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倡导绿色物流的发展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凡是绿色物流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倡导。各国政府在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追加投入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二是组织力量监督环保工作的开展;三是制定专门政策和法令来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 环保事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国际组织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2年,第27届联大决议通过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规定有专门的活动主题,以推动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联合国环境署、世贸组织环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召开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会议,签订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公约与协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null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的资源日益紧缺,同时由于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为了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法律体系,例如《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1992)、《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1993)、《贸易与环境协定》(1994)、《京都协议书》(1997)等。再如,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日本在《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明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中国也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要求产品的生产商必须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造成的污染负相应的责任,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惩罚。比如美国曾颁布空气洁净法令,对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有害物质和气体的厂商实施重罚;欧盟规定轮胎生产商每卖出一条新的轮胎必须回收一条旧的轮胎进行处理或再利用;一些国家的法律对一次性电池生产厂商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这就要求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必须构建相应的绿色物流体系,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违反法律的成本。3 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3 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绿色壁垒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由的进出口限制。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ISO14000不仅适用于第一、二产业,也适用于第三产业,更适用于物流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渐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这势必给国内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也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会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4 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 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现代企业生产流通中,许多企业通过绿色物流,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又可以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从而既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又促进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以较少的绿色投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绿色物流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仓储、运输、装卸、分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国的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它不仅是一般物流所追求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带来生产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7.1.2 物流与环境7.1.2 物流与环境1 物流与环境的关系 2 物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 物流与环境的关系1 物流与环境的关系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物流总量的增加。物流活动的频繁会增加燃油消耗、加重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浪费资源、引起城市交通堵塞等,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多种不良影响。 物流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现代物流既促使了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同时也成为消费生活高度发展的支柱。然而,无论是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还是有限生产→高效率流通→多样化消费的时代,物流的发展都必须考虑环境的问题,都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即需要建立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将经济上强调的“可持续型发展”引入物流管理活动。null物流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环境共生的基础之上,符合社会的要求,与社会系统、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相协调。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2 物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 物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2)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3)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4)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5)装卸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是使商品发生场所、空间上的移动的物流活动,它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过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A、交通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噪声污染,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公路运输为例,它以机动灵活、覆盖面广、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等优势而在物流运输中处于重要地位,然而汽车运输却存在许多影响环境与生态的问题。首先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大量有害气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最大祸首。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局199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氮分别占全部排放的25%、62%和32%。其次,汽车运输能耗大,单位运量(吨公里)的能耗约为铁路运输的4至5倍,美国全部运输方式的总能耗约占整个国家总能耗的25%。此外,交通运输产生的大量噪音,交通事故(如油轮触礁等)都会对环境与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B、大量的流通会导致道路需求面积的增加,道路修建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行驶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破坏了道路周边动植物的正常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 C、输送的商品也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如运输原油的海轮发生泄露事故,造成海水污染,导致海洋动植物的死亡等。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品、危险品等的储存如果保管不善或方法不当,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危险。一般商品如果储存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合适,也会产生腐败变质、锈蚀等现象,而腐败商品通常对环境有负面影响。上述商品的储存地点,通常要远离居民区和饮用水源,否则会对人与环境形成威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在物流过程中,包装具有保护商品、美化商品、提高商品价值、方便储运和消费等作用,但如果包装选材不合理或设计不当,会导致商品破损变形、变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目前,废弃包装物本身已成为环境的最重要污染源之一,尤其是塑料、玻璃等包装物,在自然界很难降解,滞留时间很长,处理的难度较大。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如拆装、分装、简单性处理等)。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流通加工过程会产生废水、废料、废气及噪音,对环境产生危害。而且,流通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生产分散、技术简单,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难度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对城乡环境和居民生活会产生直接影响。装卸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是跨越运输和物流设施而进行的,发生在输送、保管、包装前后的商品取放活动。装卸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因装卸不当或反复装卸而造成的物品损坏或人力、物力的消耗,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这些废弃物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有毒化工液体的泄露所造成的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7.1.3 绿色物流的定义和内涵 7.1.3 绿色物流的定义和内涵 1 定义 绿色物流是近几年刚被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定义。这里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结合现代物流的涵义,给出绿色物流的定义。 绿色物流是指为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及人类福利的满足和提高,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快速有效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地说,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绿色物流的英文是Environmental logistics,可直译为“环境友好的物流”,故又称环保物流,它特别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改进,从而形成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环境共生型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它改变了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全新理念,设计和建立循环的物流系统,使传统物流末端的废弃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故又称循环物流。 null 2 内涵 绿色物流的内涵主要包括: (1)绿色物流是环境共生型和资源节约型物流,它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的统一。 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传统的物流活动,传统的“经济物流”的主要目标是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物流的高效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它往往以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绿色物流并不是消极地抑制物流规模来减少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物流革新与技术进步,减少或消除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强调对资源的节约。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绿色物流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求得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实现企业与社会“双赢”的必然选择,它在经济利益的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它通过经济目标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三位一体协调发展。null (2)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不仅包括专业的物流企业,还包括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问题。因此,专业物流企业对运输、包装、仓储等物流作业绿色化负有责任和义务;作为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既要设计绿色产品,还应该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协同作战,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改变传统的物流体制,制定绿色物流战略和策略;由于物流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特性,绿色物流的实施不是仅靠某个企业或某个地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的法律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广和实施绿色物流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从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看,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从物流作业环节分析,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装卸等活动。 从物流管理全过程分析,传统物流只重视从资源开采到生产到消费的正向物流,而忽视了由废旧物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管理则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全面改进物流体系,既考虑正向物流的绿色化,又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有效建立起“原材料采集→产品生产→消费→回收→生产”的循环物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原材料副产品再循环、包装物再循环、废品回收、资源垃圾的收集和再资源化等。7.1.4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7.1.4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1994年3月我国国务院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也系统地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到了各个领域。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发展是重点;二是发展经济与环保,使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三是应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四是人们的自身发展需要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应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五是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null 我国近几年能源消耗不仅总量在迅速上升,而且能源消耗指标也有所提高,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而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能源消耗指标的提高使得我国本来已经紧张的能源供应雪上加霜。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炭、石油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缺口,价格也一路上扬。所以,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首次将降低能耗指标确定为发展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能耗要比“十五”期末下降20%。依据这个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确定了2006年的能耗指标下降4%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办、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通知,从2006年开始实施GDP能耗指标公报,这将有利于让GDP迅速增长的同时,使公众能拥有更多的绿色。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贯彻到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和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物流与环境之间的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绿色物流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支撑和促进的作用,是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保证。null 2 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在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中,各自存在着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生态经济学则要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在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平衡与生态之间达到平衡。现代企业是由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复合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企业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原则等都具有经济与生态的两重性,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物流过程中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的转化与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及其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null3 生态伦理学理论 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得不忍受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这就促使了生态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生态伦理学是关于人对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行为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研究,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将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关系的领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消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资源的消耗和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这不仅影响了当代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影响了子孙后代所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本。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义务,绿色物流的提出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上取得了道义上的理论支撑。7.1.5 绿色物流的系统构成7.1.5 绿色物流的系统构成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各项绿色物流作业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因此,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交通运输 绿色交通运输是为了降低物流活动中的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交通工具来完成物流活动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以及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污染程度而采取的对交通源、交通量、交通流的规制体系。绿色交通运输的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 绿色交通运输更深层次上的含义是一种协和的交通,它具体包括:(1)交通与生态的协和(维护生态平衡与环保要求);(2)交通与未来的协和(适应于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3)交通与社会的协和(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基础);(4)交通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物流交通的需求)。 绿色交通运输主要表现为减轻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高污染运输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和绿色交通工具;控制设备的资源消耗,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控制汽车尾气,制定排气标准;加强交通管制、道路设计合理化、减少堵塞;降低噪音污染等等。null2 绿色仓储与保管 绿色仓储与保管是在仓储环节为减低储存货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人员的辐射侵蚀,同时避免储存物品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而采取的科学合理的仓储保管策略体系。 实施绿色库存,就是要根据物质的性能和特点,分门别类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储存保管。在整个物流仓储与保管过程中要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尤其要注意对有毒化学品、放射性商品、易燃、易爆商品的泄露和污染防止。一般在储存环节,应加强科学养护,采取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加强日常的检查与防护措施,使仓库设备和人员尽可能少受侵蚀。null3 绿色装卸搬运 绿色装卸搬运是为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粉尘烟雾等污染物而采取的现代化的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 (1)消除无效搬运。要提高搬运纯度,只搬运必要的物资,如有些物资要去除杂质之后再搬运比较合理;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充分发挥搬运机器的能力和装载空间,中空的物件可以填装其他小物品再进行搬运;减少倒搬次数,作业次数增多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增加了物品损坏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无效搬运次数的增加会使装卸搬运中的粉尘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 (2)提高搬运活性。放在仓库的物品都是待运物品,应使之处在易于移动的状态。物品放置时要有利于下次搬运,如装于容器内并垫放的物品较散放于地面的物品易于搬运。在装上时要考虑便于卸下。在入库时要考虑便于出库。还要创造易于搬运的环境和使用易于搬运的包装。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搬运装卸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可能造成的污染程度。 (3)注意货物集散场地的污染防护工作。在货物集散场地,尽量减少泄露和损坏,杜绝粉尘、烟雾污染;清洗货车的废水要处理后排出;在货物集散地要采用防尘装置,制定最高容许容度标准;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理和排放,加强现场的管理和监督。null4 绿色包装 据专家统计:在发达国家,商品包装物占家庭垃圾重量的30%和体积的50%,垃圾中不易回收或再生的包装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这就引发了绿色包装革命。 实施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简言之,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一般具有四方面的涵义:(1)材料最省,废弃物最少,且节省资源和能源;(2)易于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3)废弃物燃烧产生新能源而不产生二次污染;(4)包装材料最少和自行分解,不污染环境。总之,推行绿色包装的目标在于保存最大限度的自然资源,形成最小数量的废弃物和最低限度的环境污染。 绿色包装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1)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2)商品流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实现流通部门自身经营活动用包装的减量化,主动地协助生产部门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3)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4)积极开发新型包装材料(易降解、易拆卸折叠);(5)节省包装资源,降低包装物成本,提高包装业效率。 例如:仅次于沃尔玛的世界第二大零售商佳乐福非常重视环保,采取了减少包装的重量、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物质、取消污染环境的重金属等有害包装物质的绿色包装措施。null5 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绿色流通加工的主要途径是:(1)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可以通过对食品的集中加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造成的能源和空气污染;(2)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6 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 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的信息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等。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实务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null 7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的运行和管理是一致的,仅有物流运作的绿色化,而管理上仍因陈守旧,墨守成规是行不通的。物流管理只有树立绿色的思想,运用绿色先进的技术手段,争取绿色的绩效,才能与绿色物流运营同步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企业物流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求在企业供应链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处处体现绿色。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1)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2)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3)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4)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5)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保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具体地说,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1)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2)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3)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以上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资源利用越充分,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通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走上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null8 绿色物流政策 长期以来,在物流活动中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厂家和个人并不承担或仅承担其成本的很小一部分,而这种消极行为的受害者并不是这些行为的履行者。为了解决这种负外部经济效应,需要政府在整个社会层面对物流领域进行干预。从这种意义上说,绿色物流事业既包括厂商和个人行为,又包括政府行为。政府绿色物流政策的实具包括: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规则,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物流要求制度化,动用舆论工具进行环境伦理、绿色观念、绿色意识的大众宣传,利用税收及收费手段对物流活动污染制造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以基金或补贴的形式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物流行为予以鼓励和资助,利用产业政策直接限制浪费资源和制造污染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等 7.1.6 我国绿色物流实施策略7.1.6 我国绿色物流实施策略1 政府的绿色物流规制策略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各国政府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必须从规制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实施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和发展的总体策略。 (1)全面引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为实现“小康”目标,要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文明发展道路。这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较晚,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尚不全面,特别是绿色物流在我国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就更为有限。自1973年以来,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环保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例如:《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系统发展目标中就强调“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减少交通拥挤、改善交通环境、节约能源。”但许多人仍环保意识淡薄,目光短浅,只注重经济利益,这是众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政府要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化作为施政的基本策略,不能只强调生产和消费的绿色化,而忽视物流的绿色化。同时,加大“绿色意识”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物流理念,形成“绿色需求、绿色服务”的整体氛围。此外,应加大对违背绿色物流原则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null(2)统一管理 在我国绿色物流的起步阶段,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要采取措施全面引导,还应在政策法规方面予以健全,以确保绿色物流能够顺利推进。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政策法规,从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建立并健全我国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A、对发生源实施管理 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发布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除此之外,应要求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B、对交通量实施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 C、对交通流实施管理 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null(3)适度扶持 仅有政府的单方面倡导是远远不够的,绿色物流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物流企业的配合。企业在生产中产生废弃物是一种必然现象,有些废弃物可以通过回收处理循环使用,但有些废弃物回收后对企业没有利用价值,企业回收这部分废弃物,势必产生大量成本,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甚至亏损。因此,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对相关企业予以扶持,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补贴。另外,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如对公路运输提价,鼓励铁路货运等。 (4)更新观念 绿色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些人存在着“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花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生产企业的事,与流通企业关系不大”等认识。也有人认为,物流只要能适应生产和消费的要求,为其提供相适应的服务便尽职尽责了。其实这只是物流运行的最基本要求,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当代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彻绿色理念。因为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null2 企业绿色物流自律策略 企业是绿色物流的主要实施者,物流绿色化归根到底就是物流企业营运的绿色化,广大企业应加强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自律型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根据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企业物流流程的绿色再造措施主要应包括: 1)实现各物流环节“绿色”化 现代企业的环境行为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企业四维竞争模式[Q(质量)、C(成本)、T(时效)、S(策略)]正在被五维竞争模式[Q(质量)、C(成本)、T(时效)、S(策略)、E(环境)]所取代。正是这种竞争,使得企业从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就要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供应、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货、使用、直到废弃后拆卸回收或处理处置等物流环节,以确保企业物流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能。因此,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应从物流的全过程入手,力争各个环节实现物流功能的绿色化。nullA、实施绿色运输管理 实施绿色运输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 开展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Joint dist 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针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一些中小型配送中心可以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都受到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null·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 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 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它的优势主要体现为: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辆减少,从而有效缓解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例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实行绿色服务品牌战略,在与海尔集团的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运输、仓储的优势,开展综合服务,1999年的前9个月,就使海尔的出货量由过去的每月50标准箱猛增到每月100标准箱。nullB、实行绿色包装管理 包装不仅是商品的卫士,也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包装应符合4R原则,即少耗材(Reduce)、可再生(Reuse)、可回收(Reclaim)、可再循环(Recycle)。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有利于小包装的集合,也有利于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有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它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包装的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成新材料。 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其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null(2)发展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包括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如物流企业向消费者配送家电产品的同时,利用配送车辆进行废弃家电的回收工作。逆向物流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控制有害废弃物的污染,因此也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 21世纪的物流运作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而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对其所形成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这种回收再利用过程的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相对应,二者结合即形成了物流系统的循环运作。例如纸的循环利用不仅是减少垃圾,也是有效地保全森林资源和节约造纸企业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价格不断上升,产品回购再造战略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积极响应这一行动,如柯达、美孚、惠普、施乐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项目,并且收益显著。目前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认识到应将逆向供应链体系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使之成为新的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的着眼点。同时,许多国家专门立法鼓励产品的再利用,使厂商加倍关注再循环与再利用,如柯达公司对所生产的一次性相机回收并且恢复后销售,十年中回收了3.1亿台相机并重新使用。null(3)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发展绿色物流的优势,以“绿色”服务为品牌,广泛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效应,借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比如,企业可以在产品包装上加注相关的“绿色”标志,或者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正式颁布了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它包括6个子系统,即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环境监测、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估、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共给出100个标准号,几乎规范了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的全部环境行为。它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被视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它要求用产品生命周期方法,使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资源化等方面,都符合环境标准。 其中ISO14001被称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底,全球有13386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1标准认证。现在,环境管理在欧、美、日等许多国家已经规范化、法制化。我国于1996年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海尔冰箱率先通过认证。但截止2000年4月底,我国通过认证的组织数只有263家,很多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当前,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物流经营者应积极创造条件申请ISO14000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良好的绿色物流企业形象和信誉,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3 消费者绿色物流推进策略3 消费者绿色物流推进策略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国际绿色产品市场交易额为4260亿美元,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绿色产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达20%至30%,甚至50%。一个高速增长的绿色市场表明:绿色市场将成为新世纪最热的市场,绿色消费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消费。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和绿色需求,企业只有迅速调整经营方向,实施绿色物流,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作为绿色革命下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三个环节,绿色物流、清洁生产和可持续消费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构筑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综合“绿色经济体系”。绿色物流连接着绿色供给和绿色消费主体,成为绿色供给和绿色需求之间的桥梁,因此可以通过其自身发展反作用于生产来促进清洁生产,通过绿色物流管理来满足和促进可持续消费。 可持续消费是指利用商品和服务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资源消耗、有毒物质、寿命周期内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最小化,以便不危及子孙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它首先体现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其次体现在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过程和消费观念上。消费者对商品的绿色需求是由于人类生理机制中内在的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生态依赖性和不可分割性而产生的需要。在现实市场中,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是督导绿色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消费者在绿色物流管理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首先,消费者通过可持续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其次,消费者通过可持续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进行绿色物流管理;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范和制约绿色物流管理,发挥绿色物流的持续发展效应。4 绿色物流人才培养策略4 绿色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其营运筹划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要求很高,要发展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加强对它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物流理论与实务的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对绿色物流的含义、范畴、原则、要求以及如何创建发展绿色物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给绿色物流运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参与。各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还可以通过调动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基础,提升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此外还应引导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绿色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参观学习、各种培训等,不断培养造就大批熟悉绿色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并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和绿色物流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逐步建立和健全“注册物流师”制度。7.1.7 案例7.1.7 案例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用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null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把物流行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忽视物流绿色化的重要意义,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的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方面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来减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放标准降低三成到六成,颗粒物排放降低六成以上,汽油中的硫降低1/10。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限制法,并规定了允许企业使用的五种货车车型。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进入21世纪,物流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
/
本文档为【第7章 新型物流形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