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2011-06-24 16页 doc 90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742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现代史*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为发端,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宣扬民主与科学,发对专制与迷信。这一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表明中国近代的救亡运动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取得了显著成就,民主和科学精神为人们广泛接受,封建专制主义文化被广大青年抛弃。这些都对日后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运动也存在一些过失,启蒙思想家多着力于宣传 中国现代史考试重点 *...
中国现代史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为发端,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宣扬民主与科学,发对专制与迷信。这一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表明中国近代的救亡运动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取得了显著成就,民主和科学精神为人们广泛接受,封建专制主义文化被广大青年抛弃。这些都对日后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运动也存在一些过失,启蒙思想家多着力于宣传 中国现代史考试重点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为发端,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宣扬民主与科学,发对专制与迷信。这一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表明中国近代的救亡运动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取得了显著成就,民主和科学精神为人们广泛接受,封建专制主义文化被广大青年抛弃。这些都对日后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运动也存在一些过失,启蒙思想家多着力于宣传工作,对西方思想的整理与研究不够,宣传因而显得肤浅,影响了启蒙运动的深入进行。 *国民杂志社(非重点) 新文化运动中影响较大的社团。它的成立与学生救国会有密切联系。由北京学生倡导成立了学生救国会,为便于联络,该会决定由会员筹资在北京大学创办《国民》杂志。国民杂志社遂成立。国民社的宗旨是“一、增进国民人格;二、灌输国民知识;三、研究学术;四、提倡国货。”国民社“对于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是特别注意的”,积极参与了反军阀、抗日的政治活动。在五四运动中,国民杂志社的政治热情得以充分发挥,在组织上、宣传上起到了中坚作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五月四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交涉的失败。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民主与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思想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2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4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接触并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庶民的胜利》,他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b《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新的阶段。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除李大钊外,早期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还有李达、李汉俊等人。 c 192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一批知识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他们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来认识,而是要把它作为改造中国的武器。李大钊仍是宣传的主将,陈独秀在这一时期转变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d以社团为活动阵地,发行刊物,也是宣传的重要途径。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时,就发表过赞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他与何叔衡一起发起“俄罗斯研究会”。蔡和森翻译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周恩来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陈望道翻译出版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 *实验主义 20世纪美国颇有影响的哲学流派,认为一切真理、方法、实在都要以是否对人生、对生活有用来衡量,否则便没有意义。指出: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与环境的交互行为;在这种应付环境的行为中,思想的作用最重要,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会有思想的作用,思想乃是应付环境的工具;真正的哲学必须抛弃从前种种哲学家的问题,必然变成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这一思潮主要经胡适的介绍传入中国,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1919年4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著名的《实验主义》一文,介绍了实验主义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学说,其中以较大篇幅叙述了他的老师杜威的观点。 杜威哲学特别注重经验和思想,因为这对人的生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实验主义哲学的流传在当时封建主义势力还很强大的中国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否认永恒真理、讲究实效、注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当时的青年破除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抛弃玄思冥想的旧观念旧作风。极大地消除了当时弥漫在中国学术界的盲目崇古,树立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推动了史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研究。 *问题主义之争 1919年7月20日,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引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一争论反映了当时各种外来思潮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碰撞。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希望以渐进的手段在中国消除封建主义的影响。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反封建的立场虽然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致,但在社会改造的目的与手段上,已表现倾向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与主义之争表明维新运动以来以反封建为旗帜的知识分子阵营的分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全新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已被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 *科玄之争 五四时期发生在学术思想界的一场关于科学和人生观的论战。其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这一论战是由张君 《人生观》一文引发的。参与论战者分为两派,即“玄学派”(以张君 和梁启超为代表)和“科学派”(以丁文江和胡适为代表),论战焦点集中在以下几点: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以张君 为代表的一方认为科学是西方文明追逐功利的强有力的工具,科学越发达,道德越沦丧,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振拔人生的思想资源。丁文江等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是乐观的,原因在于科学和科学方法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在华盛顿会议上其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中国问题是会议中心议题。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和《英日同盟条约》等条约和决议,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是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凡尔赛体系未能包括的远东、太平洋区域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体系,它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见巴黎和会(1919))。但它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4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6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 7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 8中共一大的召开 &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4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中共一大 1921年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二大 1922年在上海召开。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明确提出解决中国现实社会矛盾的,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目标。会上提出了建立民主阵线的具体主张。 *中共三大 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确定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进行国名革命的方针。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形成和发展。这次大会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忽视了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发动农民、组织军队等对中国共产党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为了国共合作建立后的工作经验,制定新的工作方针和政策,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准备,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大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大会还在总结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同国民党关系的新政策,基本方针是:打击右派,争取中派,扩大左派。这次大会表明中共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有一致之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共产党方面: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 3国民党方面: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成果 1 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2 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 3 中共四大以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4 由于革命运动的发展,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5 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6 革命中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7 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 8 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北伐统一中国。是一间培养了许多在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的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军校聘任了一批苏联顾问,并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实行军事和政治并重的教育方针。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的骨干力量。 *国民革命运动 1黄埔军校的建立 2北伐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各阶级力量空前壮大。②北伐的军事方针正确。 ③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④工农群众支持响应,大力支援。    ⑤北伐战争是讨伐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军阀的正义革命战争。    ⑥冯玉祥北方响应。    ⑦苏联的帮助。 *北京政变(非重点)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讨逆军”冯玉祥率军包围总统府,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11月5日,驱赶末代皇帝溥仪,致使民国后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结束。北京事变引起全国震动,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 *五卅运动 (非重点)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革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 *省港大罢工(非重点) 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有效的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香港经济的统治,并且让广州的金融得到了保障。 *中山舰事件(非重点) 1923年3月,国民党右派分子以蒋介石的名义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蒋介石宣称“共产党阴谋暴动”,下令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事件发生后,陈独秀、张国焘对蒋介石妥协退让,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而蒋介石的军权得到加强。 *“四一二”政变(非重点) 在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1927年4月12日,按蒋介石预定的计划,大批流氓向上海工人纠察队进攻。反动军队以“调解纠纷”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占领上海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总部。次日,反动军队用机枪打死游行示威的工人群众100多人,打伤数百人。接着,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政变(非重点)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等不顾国民党左派宋庆龄、邓演达的坚决反对,悍然举行“分共会议”,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以后,他们又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它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民革命完全失败。 *大革命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非重点) &失败原因 ①从客观上来讲,第一次大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下进行的。帝国主义列强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互相勾结起来,其实力上暂时远远大于革命力量。同时,、革命阵营内部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一步步背叛革命而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使敌强我弱的局面更为严重; ②陈独秀的错误领导,对军队和工农运动重视不够,家长制作风严重,机会主义错误严重;③共产国际指导上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共产国际的支部,直接受其指导,但是共产国际对中国情况的了解并不很充分,导致一些错误的出现; ④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水平还不高,指导经验不足,对中国革命的现状和革命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没能把理论和中国实情相结合。 &经验教训 ①必须放手依靠和发动群众,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国情十分复杂,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制定适合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领导中国革命的前提; ③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残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对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 ④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一切; ⑤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党的关系时,必须遵循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的问题只能依靠马克思主义原理,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而不应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扰。 &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它是人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 4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5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西山会议派 (非重点) 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邹鲁等11人于1925年11月23日在北京西山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党部,因此这些人被称为“西山会议派”。其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开除谢持、邹鲁等人党籍。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主义是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的反动思想体系。1925年6、7月间,戴季陶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了一套反共反人民的理论,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其内容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格格不入。这套反动思想的实质,就是要把国民党变为一个资产阶级垄断的反动党派,进行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其思想得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喝彩,成了国民党右派的精神武器。不久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反动了三二O事变,对中共进行了公开的袭击,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戴季陶主义对蒋介石影响的结果。这对国民革命造成了消极影响。 *郑州会议 宁汉分立后,冯玉祥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冯力主调和,与宁汉双方都保持联系。冯主张各方先合力完成北伐,再解决政治问题。武汉方面对联冯防蒋抱有很大希望。北伐在河南胜利后,武汉方面电请冯等国民联军到郑州,于1927年6月10日召开会议。会议中冯拒绝了要他反蒋的要求。会议上汪精卫等的言论对以后冯开始反共受到很大影响。会议中,汪精卫听到蒋冯勾结的传闻匆匆逃走,郑州会议结束。 *徐州会议 郑州会议进行之时,蒋冯之间函电交驰,双方约定在徐州召开会议。1927年6月20—21日在徐州召开。最重要议题是北伐问题、清党问题与对付武汉国民政府问题。冯提出宁汉双方消除隔阂,联合阎锡山进攻奉系,蒋等表示同意。对于武汉和南京的关系,冯力主调节。徐州会议结束,冯蒋联合通电全国,表示要为三民主义奋斗,完成北伐,完成国民革命。最终武汉方面被孤立,汪精卫集团加速了反共步伐,冯也开始了清党运动。 *联省自治思潮 是地方自治思想在20年代的表现形式,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重重危机,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列强继续利用不平等条约加紧对中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的形势下,一些学界、政界人物处于不同目的提出的一种改革政治的主张。主要内容包括主张地方要拥有充分权利,应该实行地方自治。设想一些省份联合起来,形成一种防御同盟,抵抗军阀,处理共同事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自治精神和三权分立原则,拥有鲜明的民主色彩。一时间联省自治运动风起云涌。然而,一些军阀利用这一运动,作为对外自保的工具,却没有赋予人民民主的权利。因此,最终是失败的。 *这一时期的史学新成就 1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提倡在史学研究中运用唯物史观;《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著作。 2胡适对新史学有开创之功。宣传实验主义,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论;提倡整理国故,拓宽了中国历史研究范围。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提倡将历史纳入现实生活;重视史料的研究。 4顾颉刚关于古史的研究较突出。提出“层累的造成的中国古史”。著作《古史辨》。 5王国维《古史新证》,是20年代史学领域的重要成就;吸收西方研究方法,将三代历史研究大大推进;提出“二重证据法”。 *新军阀的混战 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张桂联军反蒋、唐生智石友三反蒋,蒋冯阎中原大战、宁粤纷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改订新约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发起了这一运动。美国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条,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这一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反映了中国人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愿望。然而,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中国距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相去甚远。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于1928年12月29日,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国民党1927年—1937年进行了那些经济建设,对其进行评述。 十年中,国民政府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936年,国民经济达到了旧中国的最高峰。这里根据其发展过程及特点,把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一、1927年8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经济建设 其重心是财政的整顿与建设。 A首先是统一财权。划分国、地税。 1统一度量衡。 2确立预算。 3裁撤厘金与举办统税。 B其次是关税自主。 C国民政府还对金融、债务进行整顿,设立中央银行,改组中国、交通两行,健全金融机构。在整顿财政金融的同时,国民政府也加强了工、农业的建设。 总之,某些行业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国民政府推行军事第一的方针,内战频繁,军费激增,经济建设资金受到限制,影响了建设进程。 二、1931年9月1935年8月的经济建设 困难时期。交通建设是本时期经济建设的重心。 A修筑铁路和联络公路,使不成系统的各省片段线路互相勾通,以适应国防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B采取措施挽救农村经济。期掀起农村复兴运动,救济农村金融;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成立科研机构,指导农业生产。 C工业方面,国民政府通过颁布工业奖励法,发起提倡国货运动和发展本国工业。 总之,国民政府在严重困难时期,为经济建设作出了努力,尽管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步伐缓慢,成效不大,但由于国民政府的挽救,社会经济仍存在一线生机。 三1935年8月1937年7月的经济建设 这是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国民经济出现转机、逐渐恢复发展时期,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防经济建设是本时期经济建设的重心。 1大小工厂的建设进展迅速。 2工厂数量的增加及规模的扩大。 3工矿业生产量的逐年增加。 4进口商品由消费物质为主转向工业原料和机械类为主。 5加快了交通建设的步伐。 总之,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社会经济呈现发展之势。通过经济建设,增强了国力,为抗战胜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对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建设的评价 综观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虽然历尽艰辛,仍然有所建树。 1实现了财政的统一。 2交通事业的较大发展 3中国工矿业的发展与工业近代化程度的增长 4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5科技教育的发展。 总之,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上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有不少弱点和局限。 A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很不全面,经济建设的速度过于缓慢。中国仍是一个粗放的农业国,工业经济仍是“传统的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并存”的局面。 B经济建设的殖民地性质,表现在对外国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全面依赖上。无论在工业、农业、交通、财政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十足的殖民地性质。 C在经济建设中,官僚资本趁机产生并逐渐发展膨胀起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八七会议 中共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伟大的功绩。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最主要的任务。但在反对右倾时却为后来的“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 附:历史意义:反对了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进了一步,会议明确了共产党新时期的斗争方式,给坚持革命的人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鼓舞了他们的斗争勇气。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工农武装革命的新阶段。但是会议对中国革命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存在着错误,没有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只批判了右倾,没有注意纠正和防止“左”倾。会议对过去所犯错误推卸了共产国际应承担的责任,不利于摆正共产国际与中国党的关系。没有通知尚未被正式罢免职务的陈独秀到会,听取他的申辩,这也是不恰当的。 *南昌起义 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开始了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湘赣边秋收起义 根据八七会议决定,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湖南、江西省委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计划分三路会攻长沙。由于强敌反扑,起义军相继失利。毛泽东命令各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召开前委会议,放弃攻打长沙并于20日撤离湘东地区,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10月抵达井冈山。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举行的起义。起义后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以苏兆征为主席。此次起义第一次打出“苏维埃”的旗帜,从根据地此有了苏维埃运动和苏维埃区域。由于优势敌人进攻,起义失败。余部转移到农村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开辟的根据地 井冈山、赣南闽西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等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1国民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党的最主要任务,并先后发动和领导了百余次武装起义,打倒土豪劣绅,分配田地浮财。 宣传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主张,为以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积累了经验。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制定土地革命的总路线(依联限保消变),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参军的热情,成为红军和根据地得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减租减息三项基本原则:  (1)扶助农民,减轻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  (2)承认地主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减轻农民受到的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剥削,减租减息后要保证农民交租交息,保证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3)奖励、联合富农。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共产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党的土地政策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变为以各种方式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奠定了解放战争的群众基础。 1947年中共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总结了贯彻执行中央五四指示以来的土地改革不彻底的原因及教训,讨论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肯定了五四指示中提出的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正确方针,克服了土地分配不公平的状况。这次会议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改革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理论及方针、政策、措施都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第三党的主张及其评价 &主张 1民权革命是要建立以农工为核心的平民政权; 民生革命则是坚决主张“耕者有其田”,“土地国有”, 逐步向无剥削的社会主义迈进。认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高利贷盘剥者都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中国的革命要想取得成功, 就必须铲除这些社会上的毒瘤。 2关于平民政权思想, 这是第三党的核心政治思想。他们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能力薄弱”, 并与帝国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封建统治阶级而取代他们。同时, 他们又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数量少, 力量弱, 因而也同样不能“单独的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否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评价 第三党作为一个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他们提出的一些政治主张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合理的成分。为此, 我们既不能全盘肯定, 也不能一概否定, 应该从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出发, 全面地去看这个问题。 在政治上, 第三党坚决主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摧毁封建势力, 支持农民运动, 并提出了理想的建国方案。在经济上, 明确地反对私人资本, 强调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将来建立社会主义。外交上, 第三党坚持中国革命独立性。这些充分表明了第三党革命的坚决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历史进步性。 但是, 第三党毕竟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一个政党, 由于他们经济上的小生产地位, 决定了他们在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上会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落后性。 首先, 他们错误地认为, 共产主义只能会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实现, 而绝不可能在中国实现。 其次, 他们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最后, 第三党否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九一八事变 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军关东部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中国守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大部撤至山海关以内,只有一部分进行了抵抗。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并开始向热河省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伪满洲国 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此傀儡政权“领土”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当时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不承认这一政权。当时国际上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等国家或政府承认伪满洲国。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伪满洲国彻底覆灭。它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工具,给中国带来了灾难。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哈尔戈江桥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虽然失败了,但却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它也是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典范。东北爱国军警纷纷建立抗日武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义勇军总数达30余万人。江桥抗战点燃了抗日的烽火。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1932年于中国上海发生,是日本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事变后,为了把由北向南的入侵计划改变为由东向西,以有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主动发起的一场战役。1月28日晚,日本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淞沪抗战,,19路军被迫撤离上海。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改变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不抵抗”的政策,日军侵略军也受到了一些打击,但是从此,日军在上海市囤积兵力,直接威胁了中国首都和整个东南沿海,同时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更为嚣张。 *《淞沪停战协定》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的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与国民政府谈判,最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撤防、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本却可驻兵上海。《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使上海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基地。 *新生活运动 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在南昌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1934年蒋介石在对中国工农红军连续发动军事“围剿”和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文化“围剿”的同时,在中国江西省城南昌发起的所谓重整道德、改变社会风气的运动。因其从改造国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所以命名为新生活运动。目的在于用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行动,用生活细节的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以反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维护国民党的统治。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新运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 *中统 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 中统是党中央的情报机构,军统是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全面失败,中统迅速在大陆覆灭。 *军统 一般特指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1946年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另外,清末新军军一级最高官称也称军统。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打击抗日活动,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制宪国大 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该会议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党和民社党。因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除民社党外)拒绝参加制宪国大,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制宪国民大会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该国大直接涉及到仍在台澎金马地区适用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由此引发的两个宪法和两个中国问题,故至今仍是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 *行宪国大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又名行宪国民大会,是1948年为开始行使中华民国宪法,选举正副总统而召开的会议,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9日-5月1日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举行。 *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1建立伪满洲国及一些伪满机构,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 2增强驻东北的军事力量,并制造了一系列屠杀。 3强制推行“归田并户”,制造“无人区”,强迫农民在监视下劳动。 4实行同化政策,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愚民政策,在精神上摧残东北人民。 5掠夺东北资源,垄断铁路和重工业等经济命脉,进行鸦片公卖,毒害人民。 6向东北大量移民。 7强征中国劳工。 *国民党对一二八事变的方针:一面交涉,一面抵抗。制定一些措施来应对侵略,同时通过在上海的大国来进行调停。 &国内国际背景 1国内方面: 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军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依 赖国联的妥协退让方针,从而使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这一行径招致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并且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2日本方面: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的目的在于稳固它侵略中国东北所获取的既得利益。 3国际方面:上海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经济中心。 &评价 1国民政府解决“一·二八”事变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实现中日双方的停战,然后展开两国间的谈判。为此,国民政府采取了在军事上做出部分的抵抗,但主要是通过英、美等在上海有特殊利益的大国斡旋和调停从而实现中日间的外交谈判,并以此来解决上海事件。 2就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自身的国力而言,国民政府处理“一·二八”事变的原则和实行的政策显然更加的主动和更富有成效,尤其是国民政府在军事上所作的抵抗更起到了开启民智,激扬民气,凝聚精神的作用 ,而外交方针的制定也是审时度势,抓住了关键问题,取得了实效。 3然而,国民政府的这种态度既不坚定,也未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使中华民族走向了更深重的危机边缘。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主要包括河北事变、张北事变、华北五省自治等。日本的目的是企图把华北变为继东北之后的第二殖民地,迫使国民党力量退出华北。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是1933年3—5月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榆关抗战、喜峰口罗文峪战斗、古北口南天门战斗、冷口战斗等。长城抗战以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告终。 长城抗战给骄横的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长城抗战虽然失败了,但也阻止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表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为反抗侵略而具有的高尚的抗战热情和顽强的抵御能力。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是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并大举进攻长城各口,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因蒋介石国民党破坏而失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代表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何梅协定》 是1935年6月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达成由梅津备忘录和何应钦复函组成的实际协议,是丧权辱国的协议。这个协定实际上使日本攫取了河北省和平津两市的大部分主权。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1共产党方面 a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 b毛泽东等正确代表被排斥。 2国民党方面 a蒋介石做好军事,政学系提出了“三分政治、七分军事”主张,蒋做了周密的军事计划。实行党、政、军合作,,请外国顾问训练军队。 b政治思想舆论方面做好了准备。广泛开展反共宣传,采办民事,招抚流亡。 c设南昌行营,组织特务警察队,实行碉堡战略、公路政策,步步为营。实行以静制动、全力作战、纵深配备的方针。 d经济上,发行爱国务券,恢复经济。 *遵义会议 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西北三位一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东北军在剿共过程中,损兵折将。张学良思想转变,对蒋接内战消灭异己的做法不满。东北军士兵深感家乡沦陷的痛苦。 2东北军与中共举行了会议,张学良对中共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到法西斯的危害,不同意反蒋抗日的主张,认为可以争取到蒋。 3西北军与中共双方停止战争,各守原地,互派代表联系,适当距离建立交通站掩护中共往来,双方同时做抗战准备。 4在中共的努力下,东北军与西北军实现团结。 三位一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西北地区成为全国最坚强的抗日基地,坚定了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决心和信心。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1张、杨起主体作用,从民族利益出发,事变过程中要求保障蒋的安全,事后电邀中共及宋子文到西安和平解决事变。 2蒋被迫反省,客观上推动和平解决事变。 3周恩来等到西安共商救国大计,力争和平解决。 4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等力促和平解决事变。 5英美等国主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战争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平型关大捷 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林彪、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参加会战。115师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摧毁了日军直取太原的军事计划,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在准备的忻口会战,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他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太原保卫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组织的,抗击日本在华北的一场战争。 *台儿庄战役 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了作战。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国民党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上海淞沪会战中失利后展开的一次保卫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南京的作战。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武汉会战 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是1938年,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抗击日本陆军的战役。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进行了四个半月,至10月下旬,武汉三镇全部沦于敌手,武汉会战结束。它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全面了中日战争双方的特点,揭示了中国抗战发生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和策略,指明了抗战的总结局。《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是毛泽东于1935年12月1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文中通过对当时国内形势、阶级状况、敌我各方的分析,进一步指明要通过民族统一战线和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式,同时借助国际上的支持,团结一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报告全面地系统地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问题,为迎接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西南联大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国共两党持久战略思想比较 1相同点 (1时间:持久战略是国共两党针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形势提出来的。 国民党:萌芽于1934年,初步提出于1935年,完成于1938年。1934年,蒋发表了《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指出中国在战术、精神、统率方面占优势;;李宗仁提出“焦土抗战”,指出日本意在攻占沿海城市,而我国利用内陆及坚壁清野的方法以抗之。 衡山会议,国民党持久战略思想彻底形成。 共产党:1935年,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个严重的力量,必须坚持持久战。1936年,张闻天《关于当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指出这是一个持久战。1937年7月,朱德《实行对日作战》,抗战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党的决议指出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2基本依据 国民党:指出倭寇的企图是倾其全部兵力威胁中国,速战速决。我们要以逸待劳,以拙制攻,以坚持持久战抗争。何应钦:消耗持久则适合我国的国情。如国土、资源、人口、地形皆有利于我。李宗仁:吾人必须避我之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势困扰敌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消耗战。 2差异 (1作战形式 国民党:阵地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淞沪会战等),使国民党行动丧失机动性,不利于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2防御战略 国:战斗防御,不积极主动 共:以速决战实现战略上的持久战 (3对抗战必经阶段的认识 国:防御阶段和进攻阶段的持久战略 共:战略防御、相持、反攻 (4持久战略目标的彻底性 国:有动摇性,政治目标是恢复并维持一党专政 共:一以贯之,目标是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5抗战路线上 国:单纯依靠军队 共:广泛动员群众,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贯彻执行,调动了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4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5中国军队和人民的艰苦作战。 6海外华侨对国内抗战的多方支持。 7两大战场相互依存,
/
本文档为【中国现代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