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医学是未知科学

医学是未知科学

2011-06-11 4页 doc 7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8600

暂无简介

举报
医学是未知科学圣人医未病 医学是未知科学 现代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中西医共同点是均治已病,差异则是注重整体(辩证施治一整体观)和偏好于具体结构(微观);另外中医以症为主,西医以数据为主。中医是古代辩证法和朴素唯物论相结合。从治病方面看,中医认为病的行程要瞻前顾后,故能治本,西医则治标。 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有云:“食疗重于药疗”。药王孙思邈也提醒人们:“夫为医者,须知痛源,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人们都知道“十药九毒,”秦始皇,武则天等历代王将相们没能通过药物来使生命之树长青,我们也办不到。医圣张仲景:“保健在前,医疗在后”再次证明...
医学是未知科学
圣人医未病 医学是未知科学 现代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中西医共同点是均治已病,差异则是注重整体(辩证施治一整体观)和偏好于具体结构(微观);另外中医以症为主,西医以数据为主。中医是古代辩证法和朴素唯物论相结合。从治病方面看,中医认为病的行程要瞻前顾后,故能治本,西医则治标。 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有云:“食疗重于药疗”。药王孙思邈也提醒人们:“夫为医者,须知痛源,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人们都知道“十药九毒,”秦始皇,武则天等历代王将相们没能通过药物来使生命之树长青,我们也办不到。医圣张仲景:“保健在前,医疗在后”再次证明了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 中医的“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事物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的。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的特性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木的特性: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和,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水的特性: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中医的五行与五脏关系 五行的生克乘侮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乘,是相克太过。 相侮,是方向相克。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研究机体的肮脏、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 用五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脾: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肺: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肾:藏精、主水等功能,帮以肾属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级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这样就就把人与自然环境一起来了。 肝      肾    心  肺     脾 五官:眼 五官:耳 五官:舌 五官:鼻 五官:口 五季:春 五季:冬 五季:夏 五季:秋 五季:伏夏 五色:青 五色:黑 五色:赤 五色:白 五色:黄 五志:怒 五志:恐 五志:喜 五志:悲 五志:思 自然界 五行 人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微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伏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人体五脏的生理和病理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生克臣仆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阴阳表里的关系。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之间通过经脉形成相互络属的关系。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在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 脏是储藏的意思,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和心包,因心包表现心的功能故只称五脏。脏的功能 是储藏精气。 腑是饮食的信道,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三焦:为中医特有的名称,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腑的功能是受纳和消化饮食并排泄糟粕。 一、肝与胆的生理与病理 肝的主要生理与病理 (一)肝主藏血:肝能储藏血液并对周身血液的分布起调节作用。临床上常由于暴怒伤肝,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而引起吐血或崩漏等症。 (二)肝主蔬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同时肝的疏泄功能还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脾胃的消化和脾气散精等功能有关。若肝气郁结可进而影响脾胃,出现纳呆、嗳气、呕吐、腹胀、泄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疏泄失司,胆液外溢,则可出现黄疸。 1、调节精神情志。疏泄不足,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喘大气、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口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不足)、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太过)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会出现月经失调、痛经和闭经,男子会出现精液排泄失调。肝气太盛或肝气郁结,可以化火。出现头痛、头晕、急躁易怒、耳鸣、耳聋、目赤等症,此即称为“肝火”。化火又可生风,出现眩晕、震颤、抽搐等症,此又称为“肝风”。故有“气有余便是火”、“热(火)极生风”等说法。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三)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从而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屈伸,而筋又赖肝血的濡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或导致肢体屈伸不利、麻木、痉挛、拘急、皮肤不自主在跳(与脾有关)等症状。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睡觉抽筋、常摇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灰指甲、指甲不光滑、有横纹或竖纹。 (四)肝开窍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从眼睛反映出来。例如:熬夜眼红、黑眼圈、有血丝、黄疸性肝炎,见风流泪。 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中医认为某些眼科疾病与肝有关,常从肝治疗。 胆的主要生理与病理 (一)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若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薰蒸胆汁,胆汁上逆或外溢,则出现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 (二)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有主决断的功能。某些惊恐、失眠、多梦、谋虑不决等精神情志症状,多认为是胆气虚所致。 因胆与肝相表里,因此病床上胆的病症也常从肝论治。 二、心与小肠的生理与病理 (一)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心气旺盛,才是维持血液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心气不足,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诸多病变。脉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即血脉对血的运行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之循着一定方向、一定路径而循环贯注,流行不止(心血管)。二是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周身,滋养脏腑组织器官。这些功能全赖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二)心主神明(志):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一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如心有病变,影响到神志活动,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异常表现,可见失眠、多梦、心神不定,或见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临床表现。 (三)心主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是耗血过多,严重的会休克。此功能不好,容易流虚汗,告别是手指尖。阴虚生内热为盗汗,阳虚生外寒为自汗。病例:若流汗不止而且喉咙发辣是心梗的前兆。 (四)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窍。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而味觉的功能正常和语言的正确表达,则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如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红润,舌体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如心神志功能异常,则出现失语等症。 (五)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的变化而显露出来。如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如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发白、晦滞。 小肠的生理与病理 (一)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并对其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若异常,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二)小肠主泌别清浊:小肠将经过进一步消化后的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并将水谷精微吸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而无用的水液则渗入膀胱排出体外。因而,小肠泌别清浊功能,还和大便、小便的质量有关。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反之,则大便稀薄而小便短小。 二、脾与胃的生理与病理 (一)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脾健运,则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四肢温暖而活动轻健有力,口唇红润而光泽。反之,若脾失健运,遇出现食欲不振、食后堵满、腹胀、便溏、消化不良、消瘦、面色萎黄、口唇苍白等营养不足的症状。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的功能 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产生多种疾病。如水肿、泄泻等。如水液停于头部则觉头部沉重如里。停于胸膈则胸闷呕恶。停于肺部可凝聚为痰。停于体腔则产生胸水或腹水。停于肠道则见腹泻。停于肌肤则见水肿。充溢四肢则身困体沉等等。 (二)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主长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脾气下陷(中气下陷),则可引发气短懒言、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及其它内脏下垂等)或久泄、脱肛等 病症。 (三)脾主统血: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环于脉内,而不溢于脉外。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可出现障碍性贫血、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经前综合症及某种出血症,如皮下出血(不碰到东西也会淤斑)、便血、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血友病等,并伴有一些气虚的症状。 (四)脾主四肢、肌肉:人体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才能使肌肉丰满发达,四肢活动有力。若脾虚不健,肌肉失其营养则逐渐消瘦或痿软松驰,四肢则痿废不用、四肢发抖、重症肌无力、手脚冰凉等。 (五)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则品味和食欲正常。反之,其脾失健运,则可出现食欲的减退或品味的异常,如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伴随心悸、梦多、失眠等症状。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实际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观。 胃的生理与病理 (一)胃主受纳: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胃有受纳水谷及初步腐熟(消化)水谷的功能。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吸收。胃的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食少,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 (二)胃主降浊: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后,必须下行而入小肠,胃气下降,水谷才能下行,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如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暧气、吞酸、呃逆、恶心、呕吐等症状。胃失和降,则影响食欲,并出现口臭、脘腹胀满疼痛等。 (三)喜润恶燥:脾与胃一脏一腑,脾属阴,胃属阳;脾立升,胃主降;脾喜燥,胃喜润;彼此互相依赖,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常同病,治疗时也多脾胃兼顾。 四、与大肠的生理与病理 (一)肺的生理与病理 (1) 肺主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肺既是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又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从自然界吸清气,又把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肺气不足,则呼吸微弱,气短不能接续,语音低微。若肺气壅寒,则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若肺一旦丧失呼吸功能,则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宗气不能生成,人的生命也随之告终。 2、肺主宣发和肃降: 所谓“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所谓“肃降”,即清肃下降之意,清肃又包含有肃清的意思,即肃清。排出内毒邪与异物的作用。肺的清肃功能 ,乃是机体自卫功能 的表现。而下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的生理作用。肺主肃降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气;二是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下行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若肺的肃降功能 失职,则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胸闷、咳喘、咯血、水湿停留、尿少、水肿等症。 如果二者失调,出现“肺气失宣”、“肺失肃降”等病变,则见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 3、主通调水道:主要包括水份的摄入、在体内的转输利用和代谢后水液的排泄等几个环节,是在多个脏腑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肺是其中之一。肺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为“通调水道”。 一是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在生理情况下,肺的渲发功能正常,则汗的排泄适度,起到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肺的渲发功能失常,就会引起水肿、小便不得等病变。 二是肺气肃降,使水道维持通畅。“水道”,即指体内水液运行、排泄的道路。如果肺病,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至水肿。 肺所以能通调水道,主要是以靠肺气的肃降,使水液归肾而下注于膀胱,排出体外。如外邪袭肺,肺气不宣,肃降无能,水液不得通调,则可出现小便不利、浮肿等 症。 4、主声:声音的产生与肺的功能有关。肺气充足人的声音宏亮,肺气虚弱的人声音低微。风寒袭肺时,肺气闭塞,可出现嘶哑失声。 5、开窍于鼻,其华在皮肤、汗毛: 鼻是肺的门户,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肺气正常,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气失宣,则可见鼻塞,流涕,不闻香臭,或鼻上长痘、长红点等。外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特别是温热邪气,多首先侵犯肺脏,从而出现发热,口渴,咳嗽,痰黄,鼻翼煽动等症状;鼻的症状变多从治肺入手。 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呼吸困难,是肺脏功能逐步衰弱的信号。 皮肤、汗毛是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汗孔开合正常,机体不易受外邪的侵袭。若外界邪气伤人,常先从皮毛而入,首先影响到肺的生理功能,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等 症状。或肺气虚弱,宣发功能失职,卫气、精津布散障碍,则肌肤苍白、憔悴,皮毛枯槁;或卫气机能虚弱,则自汗出,易于感受外邪;若肺气闭塞,毛窍闭敛,则可出现无汗而喘等症状。冬季皮屑较多可以从调肺入手。病例:肺癌晚期会出现皮肤的问题(皮肤、毛孔异形)。 肺的附属功能 在志为忧(悲):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有肺气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在液为涕: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并有润泽鼻窍的功能。若肺寒则鼻流清;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二)大肠的生理与病理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废物)。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大肠的这一功能是胃的降浊功能的沿伸,同时与肺的肃降有关。如大肠传导失常,可出现大便质量以及次数的异常变化,如排泄或便秘或便脓血等。 五、肾与膀胱的生理与病理 (一)肾的生理与病理 1、肾主藏精:一是藏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水谷之精微,经脾运化之后,输布于全身,其剩余者储存于肾,以备其它脏腑、五官、四肢之需要。二是藏肾脏本身之精,它是由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结合转化而来的,它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 2、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肾有司开阖的作用。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储留。如果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如阖多开少,可见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则尿多、尿频。人体内水液的调节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主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脾主水液的转输;肾则通过肾关的开阖以调节水量,这三部分功能总称“三焦气化”,则这种气化作用的动力就是肾阳,中医称“肾主水”。 3、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之说。“久咳必伤肾”。如肾虚不能纳气,可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胀气甚至出现肚子坚如石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在医院是查不出原因的)。需用补肾纳气的方法治疗。 4、肾主骨、生髓、通脑:肾主骨。即肾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坚软有关。如小儿囟门闭合过迟,骨质痿软,以及成人的腿软无力不能久立等均可从肾治疗。又齿为骨之余,故某些牙齿疾患也与肾有关,如小儿生牙过晚,成人牙齿松动、容易脱落等均为肾气不足或衰弱的反映。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髓聚之为脑,故有“脑为髓之海”之说。当肾气充盛,肾精充足时,则骨、髓、脑三者也健壮充实,四肢轻动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反之当肾精不足时,则出现智力迟钝,动作缓慢,骨软无力、掉牙等等。 5、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开三窍),其华在发: (1) 肾在上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听力正常;肾虚时则出现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等症。 (2) 肾在下七窍于二阴,二阴是前阴和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凡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小便困难或淋漓不尽,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肾的功能失常也会导致阳痿、早泄等。后阴指肛门。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衰,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可致大便泄泻;肾气不固,可致久泄、滑脱。 (3)毛发生长脱落的过程反映了肾气的盛衰。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二)膀胱的生理与病理 膀胱之所以能排尿,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膀胱的病变与肾的气化功能减退时,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尿闭、遗尿、尿失禁等。
/
本文档为【医学是未知科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