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满族姓氏录

满族姓氏录

2011-06-09 46页 pdf 2MB 2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8395

暂无简介

举报
满族姓氏录 作者:刘庆华 编印单位:新宾县民族事物委员会 新宾县满族文化业余研究组 内部资料 198219821982 1982 年印 印数::: : 不详 满族姓氏源流 (代序) 刘庆华 一个民族的姓氏,就是该民族社会血缘团体的称号。换 而言之,即是该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也是构成 满族民族血缘团体的称号。 我们搞清满族姓氏的原委,对于研究满族民族史、风俗 习惯及清史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多年实地调查 来的材料,参阅有关史料,本文着重对满族姓氏的特点、渊 源、演变等情况,做一初步...
满族姓氏录
作者:刘庆华 编印单位:新宾县民族事物委员会 新宾县满族文化业余研究组 内部资料 198219821982 1982 年印 印数::: : 不详 满族姓氏源流 (代序) 刘庆华 一个民族的姓氏,就是该民族社会血缘团体的称号。换 而言之,即是该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也是构成 满族民族血缘团体的称号。 我们搞清满族姓氏的原委,对于研究满族民族史、风俗 习惯及清史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多年实地调查 来的材料,参阅有关史料,本文着重对满族姓氏的特点、渊 源、演变等情况,做一初步探索,力求对满族姓氏能够有一 个系统的认识,以供研究者参考。但由于水平所限,无论在 考证上,还是论述上,难免有舛错之处,望识者指教。 一,满族姓氏的特点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哈拉汉译就是姓氏。 清族姓氏在《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了六百四十六 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加起来有六百七十九个姓氏之多。 满族姓氏如此之多,那么它是从何而得,又有什么特点 呢?满族姓氏同汉族姓氏一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往远溯 可以找到图腾崇拜时代的族徽。金代以后,其得姓因由和特 点就清晰了。按照传统说法,概括起来满族姓氏大致有以部 为氏,以地为氏、以姓为氏,还有更改姓氏和赐姓的,此外 尚有“随名姓”,后来又冠以汉字姓。不管其姓氏名称来源 如何,都是“女真族社会构成的血缘团体” (莫东寅《满族 ——————————(1)—————————————— 史论丛》21页)。满族这种血缘组织的名称,就是哈拉 (hala即姓氏)。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mukun即家 族),随着人口的日益繁衍, ‘每个氏族又分裂成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氏族,这些氏族如今也作为单个的氏族而存在,而 包括一切女儿氏族的最初的氏族,则作为胞族继续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四卷83页)。所以,同一哈拉, 就出现了隶於原来哈拉的数个穆昆,而一个穆昆内只能属於 一个哈拉。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哈拉穆昆也在不断演变, 原来的同一个哈拉穆昆内就派生出了两个以上的哈拉(姓 氏),但也有几个新的穆昆冠以相同哈拉的。因此,在满族 姓氏中,存在着同宗异姓,同姓异宗的现象。为了搞清这个 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满族姓氏名称的由来,才能辩清某人的 族属家世,以便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下面对满族姓氏的来 源特点做一初步阐述。 1、以地为氏。满族姓氏中以地为氏者,比较多。就是 某氏族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等名称做为本氏族的姓 氏。镶黄旗人吏部尚书隆科多,其先“世居佟家,以地为 氏”(《清史列传》卷三佟养正传)。镶白旗人佐领马德,姓 瑚锡哈哩氏,因“瑚锡哈哩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八旗 满洲氏族通谱》卷四十二)。镶黄旗人官副将的雅希掸的“先 世居马佳;以地为氏”:《清史稿》雅希禅传),即姓马佳 氏。太宗朝十六大臣之一的镶兰旗人舒赛,“世居萨克达”, 即以此地名为氏,而姓萨克达氏,正兰旗人新满文的改造者达 海 ,“世居觉尔察,以地为氏”(《清史列传》卷四达海传)。 正白旗人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来保,直隶总督裕禄,其 先世“于明中叶迁于长白山喜塔拉地方,践主而居,因以为 ———————————(2)————————————— 氏”(《喜塔拉氏谱书》序)。正白旗人额驸萨克慎,世 居精奇哩江附近,即以此江名称为氏,而姓精奇哩氏。以地 名为姓氏韵还有宁古塔氏、栋鄂氏、郭洛罗氏、兆佳氏、乌 苏里氏、章佳氏、巴尔达氏、索绰罗氏、呼尔哈氏、楚库勒 氏、裕瑚鲁氏、洪鄂氏、性佳氏、乌鲁特氏、德都勒氏、海 拉苏氏等等。 2、以部为氏。即以部族名称为哈拉(姓氏)。太祖朝 一等大臣扎尔固齐费英东的先人是金代瓜尔佳部(金代写作 古里甲部)女真人,其族人即姓瓜尔佳氏,属于同部的正黄 旗人阿拉穆、镶兰旗人尼唐阿、正白旗人额尔必赫等人的家 族亦姓瓜尔佳氏。康熙二十五年任镶红旗副都统的康喀喇, 其先世为完颜部人,即以该部名称为氏,姓完颜氏。镶白旗 人多隆武,道光十年任黑龙江副都统,其先世隶尼玛察部, 即以此部名为氏,姓尼玛察氏。正红旗人叶克书天聪年间任 固山额真(后称都统),其父是辉和部人,即取该部名称为 氏,子孙即姓辉和氏。正黄旗人希福崇德初年任内宏文院大 学士,其祖是赫舍里部人,即取该部名称而姓赫舍里氏。温 特赫是金代女真一部落名称,镶兰旗人护军校音布的先世隶 於此部;其后人即以该部名称为氏,姓温特赫氏。满族以部 为氏的比较常见,除上述姓氏外,尚有纳喇(那拉)氏、巴 颜氏、阿尔拉氏、乌苏氏、尼玛略氏、克勒氏、图克坦氏、 温都氏、扎拉氏、拜格氏、哈苏特氏、伊拉氏、乌拉特氏、 奈曼氏、阿克占氏、珠格氏、蒙古氏、喀喇氏等等。 3、以姓为氏。以姓为氏,多为金元时代女真人旧姓的 延续使用。《皇朝通志·氏族略》所列举的三十五个“以姓 为氏”里,金朝旧姓二十七个,辽朝旧姓一个,元朝旧姓七 ———————————(3)————————————— 个。太祖朝的五大臣之一、镶黄旗人额亦都姓钮祜禄氏,本 金朝女真旧姓;正黄旗人清初重臣超品公扬古利,其父郎柱 为明朝女真库尔喀部长,姓舒穆禄氏,亦为金朝女真旧姓。 正白旗人户部尚书康武理的先世,在金代即姓那木都鲁氏; 其子孙在清代仍姓那木都鲁氏。镶白旗人护军校罗多浑姓赛 密勒氏,为金朝旧姓。镶黄旗人额盂格为大宗朝十六大臣之 一,其先世在金代就姓萨察氏,在清代仍姓萨察氏.除上举 者外,还有辉罗氏、珠尔根氏、广佳喇氏、塔坦氏、富察 氏、舒尔都氏、抄达喇氏、布萨氏、乌什拉氏、赫书氏、哈 萨喇氏、纳哈拉氏、都克达氏、博和里氏、卓特氏、苏尼特 氏等等。《皇朝通志》卷一记载:“今以通谱所载,考诸往 史,满洲氏族见於金史者十之三”。 4、赐与姓氏.即皇帝赐与的姓氏,本非原部族的姓 氏。清初内大臣吴拜本姓瓜尔佳氏,兵部尚书纳木泰本姓舒 穆禄氏,一等大臣扈尔汗本姓佟佳氏,牛录额真(后称佐 领)卓纳本姓纳喇氏,满平阿本姓兆佳氏,太祖朝以军功皆 赐姓觉罗氏,秘书院大学士车克本姓瓜尔佳氏,带翰本姓 刘氏,太宗赐其姓觉罗氏。銮仪卫冠军使萨哈连本姓纳喇 氏,太宗“赐姓赫舍里氏,改入大学士希福族中”(《清史 稿》额尔德尼传)。副都统布恕库本姓温彻亨氏,太宗赐其 姓乌鲁氏等等。此类姓氏在满族姓氏中不多见。 5、更改姓氏:多因分居、承嗣、迁徙异地而更改原姓 氏,取以新的姓氏称谓,此种情况在满族姓氏中较少。《皇 朝通志》卷十改氏中记,伊尔根觉罗氏,因族众繁多,分东 西寨居住,居西寨改姓蒙鄂罗氏,居东寨改姓巴雅喇氏;镶 兰旗固山额真瑚什布本姓无考。太宗皇帝命其承袭养父莽爱 ————————————(4)——————————————— 云骑尉世职,因而改姓巴雅喇氏。辉发部长拜音达里其先人 昂古里星古里(隶尼玛察部)姓伊克达里氏,后来依附呼兰 人(扈伦部)纳喇氏噶扬噶土默图,遂改姓纳喇氏。云骑 尉富明阿本姓萨克达氏,世祖命承袭其舅父乌尔丹的世职云 骑尉而姓赫舍里氏。乌鲁理本姓乌苏氏,世宗命过继给其舅 父武英殿大学士富宁安为嗣,遂改姓富察氏。敏森原姓那木 都鲁氏,世祖命承袭其妻子的外祖父纠纳云骑尉世职,而改 姓库雅拉氏。腾起本姓兆佳氏,后改姓伊尔根觉罗氏。额礼 恳的先世姓纳喇氏,其祖父图鲁伦率族人迁往伊罕阿林城居 住,因改姓伊拉里氏。嘉浑本姓乌灵阿氏,因移居观音屯而 改姓乌尔达氏。除此还有改姓乌苏氏,塔塔尔氏等。 6、关于“随名姓”。即俗称的以名为氏。所谓“随名 姓”,即以父祖名字之一字作为本支子孙的姓氏,但仍不否 认也不忘记其本来的满族姓氏。如清代中期舒穆禄氏有个叫 万显丰的人,其本支子孙即以万为姓。清末时居辽阳之爱新 觉罗氏有个叫海臣的人,其本支子孙即取海字为姓。喜塔拉 氏有叫文忠额的人,清末居於沈阳,其本支子孙即以文为 姓。现在满族中的图、万、荣、德、英、成、海、恒, 文等等姓氏,皆是由此得来。虽然此类姓氏在满族姓氏总 数中所占的比例是较小的,但是影响却很大,致使造成在汉 族中流行着“满族人父辈一姓子辈一姓”的说法。这种说 法,其实是个误解。按着满族自己的习惯,无论是官方文 档,还是相互称谓,只称名字而概不称姓,直至清末也是如 此。满族这一习称,不仅有清一代如此,就是在明朝以前的 各个朝代,虽然族称有过几次变称,如肃慎、挹娄、勿吉、 靺鞨,女真等,但是对姓名的称谓习惯,却千百年相沿而未 ——————————(5)—————————————— 改,南北朝时期,勿吉遣派北魏的使者乙力支,隋朝时粟末 靺鞨派出的使者度地稽,唐初黑水靺鞨酋长阿固郎等等,这 都是名字,并未姓名连称。唐朝被封为震国公的乞乞仲象, 姓大氏,也是只称名字不移姓氏,到辽代也是这样,如术不 里、阿鹘产等,皆称名不称姓。金代也未改此习,如阿骨 打、吴乞买,是名字,而姓是完颜氏,南京副都指挥使习泥 烈、姓乌延氏等等。《金史》中虽有很多姓名连写者,但那 是后人所加,原非如此。元明时期也是如此,如孛徒、巴彦 德、都力根、额和礼、沙力库、额亦都等等都是名字,名前 并未写亦乞烈、佟佳、喜塔拉、乌雅、钮祜禄等姓氏,就是 到清末也仍是称名不称姓,如常兴阿、皂保、吉尔洪额、长 庚、钮楞额、裕禄、奎诚、明惠等等。那么为什么有人说, 满族人父辈一姓子辈一姓呢?由于“满蒙两姓的姓氏,不著 于世,辄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为姓。流俗不察,遂以为其祖 父子孙不同姓矣”(《清稗类钞》)。这是汉族对满族姓名的 称谓习惯不了解所致。因此,汉族按照自己的称谓习惯,也 同样去称谓少数民族的姓名。如福陵七品官那丹珠,汉族即 称为那大人,但其并非姓那,而姓觉尔察氏。杭州将军常 恩,人们虽称其常将军,但不姓常,而姓富察氏。大学士瑞 麟,人称其瑞中堂,他儿子怀塔布任礼部尚书,叫他怀尚 书,人们早如此称谓,父即不姓瑞,子也不姓怀,而父子本 姓叶赫那拉氏。直隶总督那彦成,称为那总督,其子容安任 副都统,称其为容都统,那、容本非姓氏,而姓章佳氏。大 学士温福,人称温中堂,其子勒保任武英殿大学士,人称勒 中堂,温、勒并不是姓,而姓费莫氏,诸如此类,不胜枚 举。总之,满族姓氏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后来逐渐受汉族 —————————————(6)————————————— 文化的影响,姓氏趋于汉族姓氏。满族姓氏,民族特点虽在 逐步消失,但不是完全消亡了,如布尼氏至今未易汉字姓( 如河北围场县文物管理所的布尼阿林同志等)。 二、满族姓氏的源流二、满族姓氏的源流二、满族姓氏的源流 二、满族姓氏的源流 满族姓氏形成於氏族社会。最初是示血缘关系的称 谓,即血族团体的称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原始 氏族不断分化,形成众多的女儿氏族,这些女儿氏族血缘团 体又冠以了新的血族称号。所以新的姓氏不断增多,最后形 成了六百余个满族哈拉(姓氏)。 满族姓氏何时出现的?有人说满族的姓氏产生的很晚, 甚至有的人说,直到清初才有姓氏,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 事实的。满族姓氏产生的时间是很久远的,是随着原始社会 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我们从满族姓氏的函义来看,有些姓 氏就是由图脚崇拜的动植物等而命名的。如散处长白山,英 额、珲春等地的钮祜禄氏,其意为狼(Niohe),当是以狼 为此部族的原始图腾象徵,后取其同音郎字为氏。世居宁古 塔、那木都鲁、哈达、赫图阿拉、叶赫、黑龙江等地方的萨 克达氏,其意为野猪(Sakda),即以野猪为图腾,演 而为该部人的姓氏。诸如此类,尚有世居辽阳的尼玛哈 氏,其意为鱼(Nimaha)。散处哈达等地方的乌雅氏,其 意为猪(Ulgiyan通称)。世居黑龙江的绰罗氏,其意 为桃子(Toro)等等。 满族姓氏的起源虽然如此之早,但在封建社会里,统治 阶级的御用史家抱着封建正统观,对祖国的少数民族,从来 都是歧视的,不是称为“夷”,就是称为“蛮”、“狄”, ———————————(7)———————————————— 即使在遣字上也耍加上“虫”、“犬”旁以鄙之。在其撰 述的各种史料中,对於少数民族的大量史实往往忽略不载, 即使记述,也是极简略的。由此,满族先人姓氏史料(其他 皆然)极其匮乏,今天想搞清源流是困难的.特别是在汉朝 以前,就连个名字也难以寻觅,姓氏就更无从谈起了。隋唐 以后,才有迹可寻,渤海、辽、金时期才有可靠的记载,我 们要搞清满族姓氏的源流,就不得不从后来的史料中进行分 析而滢洄探源了。 满族先人的名字,最早见於《魏书•勿 吉传 》,“延 兴中.遣使乙力支朝献……(太和)九年复遣使侯尼支朝 献……十七年,又道使入婆非等五百余人朝献。景明四年, 复遣使俟力归等胡贡……兴和二年六月,遣使石久云等贡方 物”,记载了五个人名。在《隋书·靺鞨传》中,只记载了 “渠酋度地稽率其部来降,拜为右光禄大夫”一人之名,但 不知其姓氏。到了唐朝始见记有满族先人的姓氏,《新唐 书·渤海传》中说:“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 氏 。”大氏为渤海国王姓。此大氏为满族先人姓氏最早见於 史籍者,从史料中得知,此姓在隋朝以前就为人所知的显 姓。辽代此姓显要人物有大素贤,南府宰相大康义、中京留 守保节功臣大公鼎、名州刺使大昌嗣等等。金代有大家奴, 大昗等。其后此族渐微,从史料中很少见到,但此姓至清代 仍有知名人物,如世居杭间的满洲镶黄旗人三等轻车杯尉色 海即姓大佳氏(《皇朝通志》氏族略七)。大佳氏即大氏, 佳即家之意。近人陈述在《金史拾补五种》中记:“《三朝 北盟会编》巷三所称唐时女真三十姓中,有排磨申氏,婆由 懑氏”(卷三金史氏族表)。至辽代,靺鞨族又被称作女真 ———————————(8)————————————— 人,其姓氏有了较多的记载。如纥石烈氏、完颜氏、乌古 氏、没拈氏、敌烈氏、斡鲁氏、乌丸氏、温都氏、不术鲁 氏、术虎氏等。完颜氏从辽金至清末仍称为完颜氏。乌古氏 在金代写作乌古伦氏,元代写作乌古孙氏,明代写作乌古孙 氏,清代写作乌库哩氏。没拈氏,金代写作抹然氏,元代亦 同,至清代写作穆颜氏。术虎氏,金代亦写作术虎氏,清 代写作珠赫酹氏。不术虎氏,金代写作孛术鲁氏,清代写作 博都哩氏。纥石烈氏,金元仍写作纥石烈氏,清代写作赫舍 哩氏。金代的奥屯氏,元代亦同,清代写作敖托或鄂托氏。 金代的光吉刺氏,清代写作广佳喇氏。金代的纳坦氏,清代 写作塔坦氏等等。同一姓氏为什么文字不统一,甚至读音也 有差异呢?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 一种民族的语言也会生发一定的变化,加之使用同一种语言 的民族,由于居住地不同,也会产生某—地区的方言;二是 用汉字记满语的语音,由于时代不同,所录人不同,自然会 出现文字上的差异。但满语语音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异,还 应是相近的,上述例中可看清这一现象。 金朝的完颜勖编纂了《女真郡望姓氏谱》,详述女真人 姓氏情况,但惜此书已散佚,不知当时女真族姓氏有几许。 在《金史·百官志》中记载女真人的姓氏有移剌氏、女奚烈 氏、陀满氏、唐括氏、斜卯氏、颜盏氏,阿勒根氏、尼庞古 氏、温敦氏、古里甲氏、蒲察氏、徒单氏、纳喇氏、夹古 氏、仆散氏等九十九姓。 在元代,由于女真人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元 代史料中有关女真族的史料记载就比较少。今天从《元史》 中见到的女真人姓氏有完颜氏、夹古氏、徒单氏、必兰氏、蒙 ——————————(9)—————————————— 占氏、移刺氏、石抹氏、尼玛察氏、亦乞烈氏、蒲察氏、孛 术鲁氏、奥屯氏、乌古孙氏等等。在《皇朝通志·氏族略》 中注明元时旧姓有克酹氏、乌梁海氏、哈苏特氏、阿尔拉 氏、图们氏、珠佳氏、伊喇氏、兆垒氏、尼玛哈氏、喀喇 氏、扎拉氏、巴林氏、莽果氏、沙达喇氏、鄂尔图特氏、塔 坦氏、苏尼特氏、锡林氏、柰曼氏、库布克氏等。 十四纪明王朝取代元朝统治政权后,明朝把边疆少数民 族放在附属地位,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不够重视,因此,在明 朝中前期,很难找到记载女真人姓氏的史料,给我们今天研究 女真人姓氏带来了困难。对于这一时期女真人的姓氏情况, 可从《朝鲜李朝实录》中见到一点零星记载,如夹温氏、朱 胡氏、唐括氏、也罗氏、古伦氏、尼麻车氏、奥屯氏等十几 姓。夹温氏即金元之夹古氏;古伦氏即金之乌古伦氏,元之乌 古孙氏,奚滩氏即金之石盏氏,朱胡氏即金之术虎氏。明中 末时期,满族先人的姓氏,从清初史料中有了较多的记载。 近几年收到几种满族较早的谱书,记载的世系上溯到了明朝 的中前期。如满文本的《满洲乌苏氏谱书》、《永陵喜塔拉 氏谱书》,所记前八世皆当明朝。汉文译本的《觉尔察氏谱 书》,《沙济富察氏家谱》、《佟佳氏谱系》等亦同。《黑 龙江库雅喇氏宗谱》(康熙十五年丙辰三月朔修)且标明了 确切年代,“济祜讷世居东海窝集部瑚叶路,明万历三十七 年己酉……率二百户来归,居绥分地方”。《马佳氏族谱》 在卷首序言中记载:“我族之先,源出之於费莫,缘遭家 难,移居嘉札库城马佳地方,因以为氏。稽其时代,当在元 末明初之际。”当世次溯记至明末的还有《吉林他塔喇氏家 谱》、《哈达瓜尔佳氏家谱》、《宁古塔氏谱书》、《伊尔 ————————————(10)——————————————— 根觉罗氏宗谱》、《那拉氏谱系表》等等。到了清中期, 正式出版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一书,后来又有《皇朝通 志》等书,对满族的姓氏、居地、世系及主要人物有了详尽 之记蓑,这里就不赘述了。 从上所述,可以清晰地看到,满族人的姓氏与其先人的 姓氏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间断,更不是“女真人的姓氏与 满族人的姓氏是两回事”,事实,这种论断是错误的。 三、满族冠汉字姓始末 通常所说的“满族冠汉姓”之语不确,称为汉字姓较 当。其理由,一是现满族中的图、德、大、暴、呼、阿、 恒、布、西、肇、仓、海等姓氏为汉族所无,二是满族中的沮 特赫氏简姓温,富察氏简姓富,赫舍哩氏简姓赫,宁古塔氏 简姓宁,那木都鲁氏简姓那等等,这些简称姓氏,虽然汉族 姓氏中亦有,但却不是汉姓,而是原满族姓氏的简称。陈述 虽称为女真改易汉姓,但他对于此类姓氏也承认“只是原来 姓氏的简化,不必叫作汉姓”(《女真汉姓考》卷一页 156 )。所以,满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改易原来的多音节姓 氏,而冠以了汉字姓。满族所冠汉字姓,皆为单字,不存在 单姓复姓之问题,对满族姓氏,更不能用汉族称谓习惯去叫 作复姓。因此,称为满族冠汉字姓,似较恰当。 满族冠以汉字姓,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虽然是民族 融合的产物,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情况。满族及其 先人冠以汉字姓,从历史文献看,在渤海国、金朝中后期, 清末至民国初等几个时期,是盛行时期。为什么在这几个时 期满族及其先人出现了冠以汉字姓的高潮?总的看,在这几 ————————————(11)———————————— 个时期有着满汉两族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 特定历史条件和原因,但也有各自的特定条件和原因。 满族及其先人冠以汉字姓始於何时?其说不一。从历史 文献记载看,最早见於《新·旧唐书》,因此,我们今天只 能说约始於唐初。《渤海国志长编·族俗考》记载靺鞨族首 领“突地稽……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新唐书· 黑水靺鞨传》记靺鞨首领于“开元十年,其酋倪屑利槽来 朝,玄宗即拜勃利洲刺史。……以部长为都督,刺史,朝廷 为置长史监之,赐府都督姓李氏,名曰献城’。其子李谨行 于唐高宗时被任为左监门卫将军。除此外靺鞨首领尚有高惠 真等。德宗朝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怀光。很多靺鞨人首 领“以战多赐姓”(《新唐书》李怀光传),对其他靺鞨人 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在日常社会活动中,都会产生很大的 影响,因此,靺鞨人把冠以汉字姓看作是一种荣誊,很多人 争向慕效,以示族望。又由于靺鞨人受到高度发展的汉文化 的影响,使民族间的文化和习俗渐趋一致,这也是靺鞨人争 向冠以汉字姓的重要原因。这一历史时期靺鞨人所冠汉字姓 除李、高等姓外,尚有张、杨、窦、贺、乌、申、裴、崔、 公、辛、文、粱、马、任、卫,燕、夏、吴、列、木、茆、 大、平、慈、贯、刘、石、王等等姓,达到了高潮,致使在 史料中很难见到自己原来的姓氏了。 渤海国以后,靺鞨人被称为女真人,在辽末由于避辽兴 宋耶律宗真之讳,又被写作女直。这时女真人的姓氏称谓没 有发生变化,继续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姓氏。即使被融合的 女真旁系先人,虽然多已冠上了汉字姓,但在族属上并没有 改变。在《辽史》中有夏行美、大公鼎、大延琳、高清明等 ————————————(12)—————————————— 人皆承认是靺鞨人后裔。就是到金朝时期,如靺鞨后裔著名 人物高彪、张浩、大怀贞、高校等人也从来未忘记自己的族 属,因“女直、渤海本同一家,盖其初皆勿吉之七部也” (《金史》本纪,世纪)。女真族进入中原地区后,由于同 汉人杂处与交往,在汉文化的影响下,有些女真人给自己冠 上了汉字姓,但这时井未忘记自己的女真姓氏称谓,有时仍用 原来的姓氏。金世宗完颜雍为了强调女真“旧风不可忘”, 下令“禁女直人毋得译为汉姓”。“诏谕宰执曰:‘诸王小 字未尝以女直语命之,今皆当更易,卿等择名以上’”(《金 史》本纪七、世宗中)。金章宗完额景也下令“制诸女直人 不得以姓氏译为汉字”(《金史》本纪九、章宗一)。金朝 虽多次下令禁止改易汉字姓,然而这种民族融合的趋势是无 法阻挡的,很多女真人冠上了汉字姓。除《金史·国语解》 中记载的三十一姓外,还有乌古伦氏冠以刘,黄掴氏冠以 汪、马、赵:赤盏氏冠以张、石,傲国氏冠以周;唐括氏冠 以杨等。这是满族先人冠以汉字姓的第二个高潮。但是,也 有未冠汉字姓或又复用女真姓氏的,如石抹也先、移剌答、 奥敦世英、乌古孙泽、完颜石柱、夹谷之奇、孛术鲁仲、蒲 察七斤、斡准亦把然等人,至元代亦如此。 明朝初期,女真人冠汉字姓,多为明朝赐姓名,如建州 卫首任指挥使阿哈出,於永乐元年“明赐姓名李诚善”,其 子释加奴“赐姓名李显忠,所属咎卜赐姓名张志义,阿刺失 赐姓名李从善,可捏赐姓名郭以诚”(《清史稿》阿哈出 传 ),“当时赐姓名以李氏独多者,窃谓由于唐开元中赏赐 黑水靺鞨部长国姓,名之曰李献诚(《金史》世纪),故其俗 相沿以为尊贵”(郑天挺《探微集》3 8页)。但更多的女 —————————————(13)———————————— 真人只冠汉字姓,而不用汉语名,在《明实录》、《万历武 功录》、《朝鲜李朝实录》等书中有很多记载,如李满住、 郎卜哈儿罕、王朵罗、李古纳哈、童者音波、张察罕帖木、 杨木答兀、卜花秃等等。这时也有很多女真人并未冠以汉字 姓,从《满洲实录》、《清大租武皇帝弩尔哈奇实录》等书及 满族较早谱书所记,从明至清,仍使用女真(满族)姓氏。 明朝末年,女真族建立了后金国,皇太极改族称为满 洲。因满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满族人都使用自己原来 的姓氏,甚至一些早期加入满族共同体的汉人,也争慕把自 己的汉姓加上个“佳”字,仿效满族的多音节姓氏以自重。 如李佳氏、郑佳氏、庞佳氏、陈佳氏、田佳氏等等。当满族入 主中原后,到了清代中期,有些满族人在汉文化的熏陶下, 大量地吸收汉文化,不自觉地在改变原来的习俗,表现在姓 氏上,冠以汉字姓之风盛行起来。清高宗虽然多次告诫满族 人要保持“国语骑射”,“对满洲旧族,有命名如汉人,以钮 枯禄氏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清稗类钞》)。但 是,此风并未禁止得了,反而越来越盛行了。特别是清末 后,满汉习俗基本相融,冠以汉字姓成为较普遍现象,在历 史上达到了第三个高潮。从有清一代,满族冠以汉字姓的情 况看,基本上还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 种情况: 1、沿用金代旧姓。满族的先人冠以汉字姓从文献中看 盛行於渤海国及金代时期,到清代盛行冠汉字姓时,有些就 是沿用金代所冠之姓。如完颇氏在金代冠以王姓,至清代仍 冠以王姓,清代的伊喇氏,就是金代的移刺氏,冠以刘姓, 清代的尼玛哈氏,就是金代的尼忙古(亦写作尼庞古)氏, ————————————(14)—————————————— 金代冠以鱼姓,情代冠以俞或于姓(音同字异),金代的温 迪罕氏,即清代的温特赫氏,同冠以温姓,金代的女奚烈 氏,即清代的钮祜禄氏,同冠以郎姓,金代的徒单氏,就是 清代的都善氏(金启孮教授确为图克坦氏),同冠以杜姓, 金代的呵不哈氏,即清代的罕楚哈氏,同冠以田氏等等。 2、谐音取姓。即依满族的多音节姓氏,取其中一个音 节作为姓氏,或与某仅姓音相近而取以为姓,或数音节相切 求其相近汉字作为姓氏。如“他塔拉切音为唐”(《他塔拉 氏家谱》重修序)。瓜尔佳,“切音为关”(《吉林他塔拉 氏家谱》),或“瓜尔佳即关姓之转音耳”(《黑龙江库雅 喇氏宗谱》满洲氏族源渊考),可能由此而冠以关姓。库雅 喇氏冠以胡,达尔充阿氏冠以戴,墨勒哲埒冠以葛,乌勒锡 氏冠以呼,墨克勒氏冠以盂,锡玛喇氏冠以纪,布雅穆济氏 冠以阎,都勒氏冠以杜,西克特哩氏冠以西,鄂穆绰氏冠以 罗,栋鄂氏冠以董,倭彻赫氏冠以魏,辉和氏冠以何,富察 氏冠以富,舒穆禄氏冠以徐、舒、宿等,赫舍哩氏冠以何, 赫等,乌苏氏冠以吴,叶赫那拉氏冠以叶、那等,敖济氏冠 以敖,布尔察氏冠以卜;文礼氏冠以文,奇德哩氏冠以祁, 珠锡哩氏冠以朱,恒吉哩氏冠以恒,佟佳氏冠以佟,董,马 佳氏冠以马等等。此类冠姓特点,从资料和实际走访调查中 看,是满族冠以汉字姓较多的一种情况。 3、以父祖辈的名字为姓氏。以父祖之名字为姓氏,从 资料中看,可能是满族入关后出现的情况,往往取名字的第 一个字作为本家族的姓氏。西林觉罗氏的四世祖鄂拜,在康 熙初年官国子监祭酒,其子孙俱以鄂为姓,如鄂尔泰,鄂容 安、鄂实,鄂津等等。礼部尚书顾八代,本姓伊尔根觉罗 ————————————(15)—————————————— 氏,因其父名顾纳掸,其子孙即取顾为氏,如顾苏,顾俨、顾琮 等等。“石廷柱,辽东人.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 …阿尔松阿生石翰,移家辽东,遂以石为氏”(《清史 稿》卷 2 3 1,石廷柱传),其子孙如石琳,石文炳,石文 英等等。喜塔拉氏之十世祖图黑的子孙即以图为姓。该家族 至光绪年间有个叫文忠额的人,其本支子孙又以文字为姓 氏。瑚锡哈哩氏八世祖名关东,其子孙即以关为姓。爱新觉 罗氏在清末以后,居于北京等地者冠以金、罗等姓,居于新 宾者除冠以肇姓外,尚冠有罗,依等姓,居辽阳者冠以海 姓,居沈阳除冠以肇姓外,尚冠有德、洪等姓。诸如以父祖 名字得姓者,还有英、祝、荣、永、万、成等等姓氏。 4、译义求相近字为姓氏。根据满语姓氏的含义,以求 相近之汉字或汉姓作为姓氏。如巴颜,汉译为富有之意,故 取富字为姓;倭赫,汉译为石头,即取石字为姓;沙拉,汉 译为边角之边,即取边字为姓;哈斯呼,汉译为左右之左, 即以左字为姓;毕拉,汉译为江河的河,故求与河音相同之 何字为姓;阿克占,汉译为雷电之雷,即取雷字为姓;敖 托,汉译为槽盆(即整木制的槽盆),取其音相同之曹字为 姓;萨察,汉译为盔甲之盔,而取音同之隗字为姓;尼玛 哈,汉译为鱼,取其音同之于或俞字为姓;宁古塔,宁古汉 译为六个之六,故取音相近之刘字为姓等等。 5、复用原汉姓。早期加入满族共同体的汉族人,由于 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基于满化,因此,在姓氏上,也慕效满 族的多音节姓氏,就在自己原姓后加上“佳”字或“尔佳” 字。清末文廷式认为“凡满洲人姓马佳,王佳,李佳等字皆借 用作家”。“虽奉旨不许妄增,然莫能禁也”(《纯常子枝 ——————————(16)—————————————— 语》卷 3 4、页 1 2下)。后来满族盛行冠以汉字姓时,这 些人又去掉“佳”或“尔佳”字,而复姓其原姓氏。如孙尔 佳氏姓孙:郑佳氏姓郑,崔佳氏姓崔;庞佳氏姓庞,苏尔佳 氏姓苏:蒋佳氏姓蒋,范佳氏姓范;姜佳氏姓姜;陈佳氏姓 陈,方佳氏姓方,丰佳氏姓丰等等,在满族姓氏中此类姓氏 有八十余姓。但是,也有少数姓氏未复原姓,而冠以了他姓 的。如居住在新宾地区的索佳氏,即改姓曹氏等。 6、明朝所冠姓氏的沿用。十五世纪后.明朝对女真人 首领多有赐姓,除赐李姓后多外,尚有张,郭等姓氏,这对 下层女真人会产生很大影响。从《明实录》、《朝鲜李朝实 录》等书中看,当时女真人冠的汉字姓有佟(童)、李、 赵、张、王、刘、董、郭、林、杨、崔、朱、金、于、罗等 等,可能就是在这种影响下所冠的汉字姓。当清代满族人盛 行冠以汉字姓时,一些满族人就会沿用之。如萨克达氏冠以 李、罗等姓,费莫氏冠以马、麻姓,伊尔根觉罗氏冠以赵、 佟等姓,佟佳氏冠以佟、董、高等姓,那木都鲁氏冠以那、 南等姓,恐怕即由此而得。 满族所冠的姓氏,还有一些无从印证,难以推断是何时 所冠之姓氏。特别是清末以后,满族人冠以汉字姓,出现了 任意冠以一字作为姓氏,甚至有的冠以母族或亲朋之姓氏, 失去了冠姓规律,造成了混乱,今天就难以一一考查清楚 了。 四、几个关联问题 1、姓氏与居地 考察满族姓氏,家世,不能单纯从姓氏和居地来确定为 ————————————(17)—————————————— 某宗属,往往同姓不同宗,同宗不同姓,即使同姓同居地 者,亦未必同族。《猜史稿》卷 2 4 2列传二十九传论中 说 ;“满洲诸大家多以地为氏,往往氏同而所自出异”,就 是说同姓同居地多为不同宗。对此,《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於各姓氏中均有清楚记载。世居苏完地方的费英东、吴巴 海、阿拉密、海音布等族皆姓瓜尔佳氏,但非同宗。同居於 库尔喀地方的扬古利、赫缦皆姓舒穆禄氏,亦非同宗。同 姓同宗各居异地的也是普遍现象,“瓜尔佳氏一族,在关外另 处於各部落凡一百有二派”(《瓜尔佳氏家谱》道光二十九 年序),亦有异地异姓而同宗的,如蒙鄂罗氏、巴雅拉氏与 伊尔根觉罗氏为同宗,乌灵阿氏与乌尔达氏亦同宗。在满族 盛行冠汉字姓后,同姓同宗冠以数姓就更多了。因此,非逐 姓考索不能详明,这是我们今天研究满族历史及其风俗应该 注种的一个问题。 2、姓氏与穆昆 满族氏族的穆昆(mukun),出现的比较早,产生于氏 族社会,结束于近代,是构成女真(满族)的血缘组织。穆 昆即家族,其长称为穆昆达(mukunda)。“穆昆达,汉语 族长也”(《吉林外记》)。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人口的 繁衍,原来的穆昆往往分化出数个新的穆昆。在清代,穆昆 的分化,多固“人口繁殖而迁移至他处”或“随任住防” (《觉尔察氏谱书》乾隆四年佐领七十序)而形成新的穆昆 组织。喜塔拉氏除北京、盛京(今沈阳)各立有穆昆外,于 康熙二十六年,其十世祖“图黑升授永陵防御,四子一侄随 任住防,此永陵有一穆昆所由来也”(《永陵喜塔拉氏谱 书》序)。宁古塔氏于北京、盛京,兴京(今新宾),宁古 ———————————(18)—————————— 塔(今宁安)等姓立有四穆昆。满族各氏族多立有数个穆 昆,一般按支派设立穆昆达,再设一总穆昆达(即总族长) 总其族事.《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家训》中记载:“各支 公举付穆昆一人,再由各穆昆中复举总穆昆一人,凡祭祠祀 墓,判事析理,得由付穆昆议之,总穆昆主张判结之:移住 他省办法亦如之。穆昆宜五年另选一次……即经被举,义不 容辞。”总穆昆对本家族有着很大的宗法权,“族中有事, 若不先请穆昆及总穆昆评论,而遽讼之于官者,总穆昆即令 佐近穆昆扭至本支祖坟或祠堂前责后,再论是非,照家法办 理”(《吉林他塔喇氏家谱》卷五家训)。这种穆昆组织一 直延续很长时间,直到解放前,在辽宁新宾及黑龙江某些满 族聚居村屯,尚有选举穆昆达的。满族的同一个姓氏内往往 有数个穆昆,而一个穆昆只能有一个姓氏,共同宗的数个穆 昆一般为同姓氏,但也有冠以他姓的。如喜塔拉氏居永陵穆 昆冠以田,居盛京穆昆冠以祝,还有冠以赵、文等姓的。 3,姓氏与旗籍 满族人皆隶于八旗。八旗不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社会经 济单位,而是由众多非血缘氏族构成等级严明的社会军政合 一组织.每旗都含有非同宗的众多姓氏,就是其基层组织的 每一个牛录,也是由众多的非同宗姓氏所组成。在同一旗 中,有同宗同姓,也有同姓异宗的,亦有同宗同姓而分隶于 数旗的。此外尚有改旗抬旗等情况。扬善原隶镶黄旗,后改 隶镶白旗。世居瓦尔喀地方的索尔和诺与世居德尔吉阿里库 村地方的布特穆慎,虽然皆姓科奇里氏同隶镶红旗,但非同 宗。同姓伊拉哩氏的刑部尚书阿山,世居乌拉地方,隶镶兰 旗,佐领丹岱,世居叶赫地方,隶镶黄旗,兵部尚书索诺 ———————————(19)——————————————— 和,世居讷殷地方,隶正兰旗;佐倾阿囊阿。世居蜚悠城地 方,隶镶红旗,虽同姓,亦非同宗同族。牛录额真旺吉努和 牛录额真本科理皆为沙济富察氏,虽同宗,但前者隶镶黄 旗,后者隶正黄旗。都统瑚世图和工部尚书满都皆姓伊尔根 觉罗氏为同宗,而前者隶镶红旗,后者隶镶兰旗。在《八旗 满洲氏族通谱》中,上述例于举不胜举,俯拾即得。考查满 族姓氏,不能仅求之于旗籍,这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一个问 题。 4、满族八大姓问题 通常说“满族有八大姓”。此八姓之说从何而得?其说 纷纭,有说是指清初的八贝勒,有说是清朝的世袭八王,有 说是清初的八大臣,还有说是八固山额真等等。从文献记 载中看,太祖朝的八贝勒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 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郎、阿济格八人,皆是爱新觉 罗氏一族之人。《清史稿》卷一百六十一皇子世表序讲: “睿(多尔衮)、礼(代善)、郑(济尔哈郎)、豫(多 铎)、肃(豪格)、庄(硕塞)、克勤(岳托)、顺承(勒 克德浑)八王,以佐命殊勋,世袭罔替”。此八王亦爱新 觉罗氏一族之人,非为八姓。天命六年二月清太祖任命的八 固山额真,(后称八旗都统)是达尔汗(郭洛罗氏)、博尔 晋(完颜氏)、何和里(董鄂氏)、阿敦、穆哈连、济尔啥 郎、汤古岱、阿巴泰(此五人皆姓爱新觉罗氏)八人,实 为四姓,非八姓。清太宗任命的八大臣是达尔汗(郭洛罗 氏,领镶黄旗)、纳穆泰(舒穆禄氏,领正黄旗)、喀京都 理(那木都鲁氏,领正白旗)、固三泰(纳喇氏,领镶兰 旗)、博辉(爱新觉罗氏,领正兰旗)、博尔晋(完颜 ———————————(20)————————————— 氏,领镶红旗)、车尔格(忸祜禄氏,领镶白旗)、和硕图 (董鄂氏,领正红旗),此虽八姓,然非皇族外之八姓。那 么,究竟是指那八姓而言呢?《沈故》卷一记载“世传以瓜 尔佳氏、钮枯禄氏、舒穆禄氏、纳兰氏、董鄂氏、辉发氏、 乌喇氏、伊尔根觉罗氏、马佳氏为满洲八大家”(所记衍一 氏)。其中辉发、乌喇是地名,非姓氏,同为居异地的那拉 氏(亦写作纳喇氏)。莫东寅认为八大家是指瓜尔佳氏、钮 枯禄氏、舒穆禄氏、纳兰氏、董鄂氏、辉发氏、乌拉氏、伊 尔根觉罗氏(《满族史论丛》八旗制度),亦非八姓。《宁 安县志》记载:“相传满洲氏族以八大族为首,其属籍均列 正白等三旗,所谓上三旗是也。一曰瓜尔佳氏、一曰钮祜禄 氏、一曰舒穆禄氏、一日纳喇氏、一曰栋鄂氏、一曰辉发氏、 一曰马佳氏,一曰伊尔根觉罗氏”(卷四世族,民国十三年 油印本)。上三旗说不确,五大臣之一的何和里姓栋鄂氏, 隶正红旗,都统阿山姓伊尔根觉罗氏,隶正兰旗,刑部侍郎 康喀拉姓辉发纳喇氏,隶镶红旗,此三姓皆隶下五旗。《库 雅喇氏源渊考》记八姓为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觉尔察氏、 栋鄂氏、佟佳氏、兆佳氏、伊尔根觉罗氏、他塔拉氏。《他 塔拉氏家谱》记载八姓为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赫舍里氏、 章佳氏、马佳氏、宁古塔氏、扎拉里氏、伊尔根觉罗氏。《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八姓为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 、纳喇氏、栋鄂氏、马佳氏,伊尔根觉罗氏、辉发氏。《兴 京县志》,《凤城县志》记述相近,“八姓谓之从龙八 户”,是佟佳氏(佟)、瓜尔佳氏(关)、马佳氏(马)、 索绰罗氏(索)、齐佳氏(齐)、富察氏(富)、纳喇氏 (那)、钮祜禄氏(郎)(《凤城县志》记赫舍里氏为索 ———————————(21)——————————————— 氏)。现在从实际调查中看,新宾、清原、抚顺,通化、奉 溪。承德,沈阳,北京等地皆传为佟、关、马、索、齐、 富、那(南)、郎八姓.从上述几种资料和口碑中看,所述 八姓不尽相同,互有差异,这有可能是地域不同,或所指有 异,致使记述上和传说的上差异。从较普遍的说法与有关资 料相印证,满族八大姓当以佟、关、马、索、齐、富、那、 郎为是。此八姓中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 富察氏、纳喇氏、钮枯椽氏皆为清帝后族,《清史稿》后妃 传所记此七姓被封为嫔妃以上者,就有四十一人,而位居高 官者,代有其人。齐佳氏亦为满族中显姓望族。总之,此八 姓为满族中的世家望族,显赫于皇族八王以外的八大贵族姓 氏。 ———————————(22)———————————————
/
本文档为【满族姓氏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