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2011-05-11 42页 doc 134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7416

暂无简介

举报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本书是中国父母成功培养女孩的家庭教育实用指导图书。内容包括:了解女孩的特殊成长规律,做女孩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培养女孩高雅的气质、优秀的品质、智慧的头脑,引导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 如何培养最优秀的女孩 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男孩是勇敢的、坚强的、有竞争能力的、果断的、有控制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纯洁的、漂亮的、温柔的、顺从的。   从实际来看,女孩与男孩相比,也的确存在一些明显的性别差异: ...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本书是中国父母成功培养女孩的家庭教育实用指导图书。内容包括:了解女孩的特殊成长规律,做女孩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培养女孩高雅的气质、优秀的品质、智慧的头脑,引导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 如何培养最优秀的女孩 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男孩是勇敢的、坚强的、有竞争能力的、果断的、有控制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纯洁的、漂亮的、温柔的、顺从的。   从实际来看,女孩与男孩相比,也的确存在一些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孩喜欢交往,并注重发展亲密的友谊。   女孩更愿意听从成人的命令。   女孩能更准确地读懂别人脸上的表情。   女孩更具有预测力、稳定性,喜欢和谐、融洽地交流。   女孩性格文静、心思缜密,注意力比男孩容易集中。   女孩天性喜欢扮美,而且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   这种差异要求家长因材施教,要根据女孩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家庭教育。   同时,现代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趋向缩小和接近。因此没必要完全把沉着、理智、勇敢、温柔等这些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且本该为人类两性所共有的美好品质贴上性别的标签。   所以,家长应学会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不要嘲笑男孩子哭鼻子,不要嘲笑女孩子风风火火。只要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值得肯定的品质,都要加以鼓励,鼓励女孩坚强勇敢又耐心细致,教育男孩要果断机智又温柔体贴,使其人格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针对女孩教育,本书为家长们提出了培养优秀女孩的四个方向:   方向一   善于倾听女孩的喜怒哀乐,她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   我们都知道,男孩是靠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但女孩不同,她靠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她也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中来获取父母对她的爱的。   其实,女孩还在摇篮里时,就强烈地希望父母与她交流,因此,当一个女婴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时,她就会哭闹不止,但当父母凑到她面前,跟她讲上几句话时,女婴便会停止哭泣,转而用笑声和挥动的手脚来向世界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爱而兴奋。女孩正是通过与父母交流获得了关心、理解、尊重、体贴和安慰。   女孩更希望父母分享她的沮丧与无助。女孩面对压力时,她们希望有人能在这个时候了解并且帮助她。而父母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和她一起谈论问题的细节,然后分担她沮丧、迷惑、无助的感觉,这样女孩会感到被支持,就会不再孤单,她需要的只是发泄,不用太长时间,她自己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不再觉得有压力。   方向二   培养女孩子的文明礼仪,让她做一个优雅的女孩   举止优雅带给女孩的好处非常多,它不仅赋予了女孩柔性、大气、得体之美,更为女孩成长为淑女奠定了最强有力的基础。   女孩的外在形象很重要。外在形象不仅是指女孩要长得“眉清目秀”,还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服饰恰当。要学会对人文明礼貌,要懂礼仪,要懂规矩,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语言文明礼貌,永远不讲一句不文明的话”,要把“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放在嘴边,使女孩成为一个人人尊重的人。   要培养女孩子的率真性格。女孩子要以自然、清新、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天然去雕琢,碧水出芙蓉”,就像是一朵出水芙蓉,清雅、高洁。要培养女孩学会微笑,把微笑当成女孩必修的课程,当成一种交际语言。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女孩讲解优雅举止的时,不要用训斥、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方向三   告诉女儿你真棒,激发和培养女孩的自信心   有这样一个实验足以说明自信心对女孩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从一个大学生班级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   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妩媚婀娜,姿容动人,连她的举止同以前相比也判若两人。她高兴地对人们说:“我获得了新生。”   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然而遗憾的是,在生活中,缺乏自信的女孩随处可见。她们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还有的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上,这些女孩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都丝毫不比一般的女孩逊色。还有的女孩则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过于完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潭难以自拔。   女孩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的落伍,严重的还可能拒绝上学、自暴自弃、厌恶集体活动等。   所以,父母要在女孩成长的路上经常给予女孩鼓励、表扬与喝彩。   因为“鼓励可使白痴变天才,批评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在生活、学习中女孩遇到困难时,父母要鼓励她说:“没问题,爸爸妈妈相信你!”   父母不要吝啬对女孩的表扬,如:“雯雯真大方”“雯雯真有爱心 ”“雯雯弹古筝真认真”“雯雯写字大有进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被表扬就意味着事情做对了,她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在鼓励、表扬与喝彩中,女孩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方向四   告诉女孩如何保护自己,让她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女孩社会经验较少,体力又很有限,最容易成为性伤害的对象,所以家长应该加强对女孩自身安全的教育,让女孩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   父母要告诉女孩,她外出时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晚上外出应结伴而行,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里去;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的人员,等家长回来再说,等等。   女孩终究要进入社会,除了保护好自己之外,还参加社会竞争,所以从小培养女孩的自立自强能力也十分重要。自立自强不是男孩的专利,坚强自尊的女孩最高贵。   告诉女孩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女孩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不起,非要妈妈抱起来不可。孩子自己能不能爬起来?回答是肯定的。早晨女孩磨磨蹭蹭不穿衣服,父母急急忙忙给穿上,没准孩子在偷偷乐呢:“又一次战胜了你们。”四五岁的女孩吃饭不好好吃,家长在女孩玩的时候忙里偷闲喂她一口,并且还需要好言相劝,孩子才张开金口。   身为父母,在女孩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事情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女孩有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父母的就应要求女孩独立完成这件事。 父母要从小培养女孩的自理能力,让她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整理书桌、自己选择文具..尽量给女孩施展能力的机会。在这些机会中,女孩的自理自立能力会不断得到加强。   告诉女孩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想。   例如,刚刚买回的积木,女孩可能不太会搭。家长可以给以引导,聪明的家长是不会把示意图给孩子看的。父母要给女孩留下思考的机会。   训练女孩思考的习惯 。父母可以给女孩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她自己去动手动脑,这可以使女孩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以上述四个方向为指导,放弃了长篇累牍的理论叙述,转而关注女孩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100个细节。   这些教育细节,涵盖了读书、修养、社交、气质、能力等方方面面,简洁生动,具体实用,为家长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抓住教育良机,因势利导给女孩正确的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信家长们能掌握这些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把自家的女儿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女孩。 001告诉女儿“我爱你” 有调查显示,恋爱中的女孩比男孩更希望听到“我爱你”三个字,而每天都对彼此说“我爱你”的恋人或夫妻,更容易感到幸福,婚姻也更美满。   都说女孩是水做的骨肉,而“我爱你”的呢喃,就像丝丝甘露沁人心脾。女孩这种与生俱来的禀性注定了她们需要沐浴在“爱”的光环中,而从小就能在父母“我爱你”的呢喃声中长大的女孩,世界在她们眼中都是粉色的,她们将拥有甜蜜的人生。   小丽今年8岁,很内向,不喜欢和别人玩,同时也排斥自己的爸爸妈妈。她总以敌对的情绪来面对周围的一切,嘴里时不时就会冒出一句“你是坏蛋,快滚开!”弄得周围的邻居和小朋友一头雾水。   等到妈妈发现问题严重时,小丽已孤僻到了极点。她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妈妈很担心,但怎么问她,她都不愿意讲。   有一天,妈妈在给小丽整理书包时,无意中发现,小本子上歪歪斜斜地写满了这样一些字:   “爸爸妈妈都不爱我,他们只知道做他们自己的事!”“这个家里,有谁能爱我啊?”“妮妮的妈妈就经常和她说我爱你,我想做妮妮妈妈的孩子!”   看到这张纸条,妈妈马上放下手上的事,和女儿坐在一起耐心地聊了许久。   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爸爸妈妈就一定会对小丽说 “我爱你”,并且比以前更关注她。现在他们明白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要让女儿知道,父母永远是她的朋友,是最爱她的人。   虽说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应该那样内敛。自己心里有爱是一回事,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又是另一回事,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说声“我爱你”,是对孩子爱的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因为大多数孩子只能用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来判断事物,他们还不懂得用心去感觉父母的爱,而让孩子听到、看到、触摸到、感受到爱和信任的存在,是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的重要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毫无疑问地认识到,她有一双爱她的父母。   有一位母亲曾这样讲述了她的经历和感受:   有一天我在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女儿在自行车后座上滔滔不绝地和我说着幼儿园里的事。   我听着听着,突然情不自禁地说了声:“女儿,妈妈爱你!”没想到女儿在后面用双手紧紧地搂住了我的腰,把脸贴在我的后背上,说道:“妈妈,我也爱你!”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对孩子说出“我爱你”,这对许多中年父母和过于严谨的家庭来说或许是有困难的,但困难并不表示这种爱不存在,不需要表达。   在这里,可以提供给女孩的父母几种表达爱的方法:   第一,在孩子睡觉前一边抚摸她的背部,一边用手指在背上写着“我爱你!”   第二,临睡前给孩子一个亲切的吻,或者婉转地告诉她:“谢谢你,我的孩子,是你给了我做父亲(母亲)的无穷乐趣。”   第三,准备一个广口瓶,贴上“拥抱和亲吻”的纸条,把分别写着“我想要一个吻”,“我想要一个拥抱”,“我既想要吻又想要拥抱”的纸条放在瓶子里,每天让孩子挑一张,让她自己选择父母爱她的方式。   第四,当你外出旅游或出差时,尽量带回一个小礼物,即便是饭店里用的记事本或你所去的城市的明信片,对她说“我在外面的时候实在很想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法。   第五,你最近一次紧紧拥抱孩子是什么时候?不管孩子有多大,一个深情的拥抱总是会令孩子难忘的。拥抱时尽量晚一点儿松开,这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感觉。   天下的父母们,从现在开始,请对你的女儿说:“我爱你”吧,千万不要觉得别扭而不愿说。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你得到女儿更多的爱和依赖,说出爱,让女儿更好地享受爱吧!   有了这种爱的氛围,你的女儿也一定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学会适时地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如果你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就能养成互道爱意的习惯,那么,当你的孩子走向社会时,无疑将会更加懂得爱和关怀,能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对事业和生活都大有帮助。 002以平等的姿态与女孩交流 女孩看世界的眼睛,是长在她那颗细腻、温婉的心灵上的。所以,家长请蹲下来和女孩交流,从女孩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用女孩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这样,也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她们大多喜欢那个长得既不帅、唱歌又吐字不清的周杰伦了;并能理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那种属于青春的躁动是多么的正常;同时也能够知道:作为独生女的这一代是多么的需要亲情的引导、亲子间的交流..   有了这样的理解,家长们也许就会发现:原来大家凭借经验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有一些是错误的,其中很多想法与做法是偏执的、落伍的。与孩子的交流也同样需要用“理解万岁”的原则。   一位年轻妈妈和女儿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月的一天,一位妈妈带着8岁的女儿美玉到野外踏青。走在野外乡间的小路上,玉玉显得特别兴奋,边走边跳,看到那些开得鲜艳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儿,她高兴得甚至蹲在那儿,对着那些花朵说话,居然有半个小时。   这位母亲很诧异,问女儿:“你在对花儿说些什么啊?”   她回答:“我对花儿说,你们今天开得真好看。我要是能每天和你们在一起就好了。”   母亲又问:“你为什么要蹲下来对花儿悄悄说话呢?”   女儿说:“对花儿说话,一定要蹲下来的,在花儿的面前轻轻地说话,这样花儿才能听得见呀。”   听了女儿的话,这位母亲感慨万千,不仅是因为孩子的爱心,更多的是对教育孩子的反思:连孩子都知道对花儿说话要蹲下来轻轻地说,而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常常喜欢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然而在“花朵”面前,我们与之交流、沟通时,又有几次是蹲下来悄悄说的呢?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是现行教育中一种很热门的教育观点。它强调的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因为,只有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尊重孩子,首先应该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要礼待孩子,不打骂他们。父母做错事、说错话,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这并不会由此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用这种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言、语调和孩子说话。   从这样的说话态度来看,父母似乎在孩子面前显得很威风,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却并不可敬,这样的父母也很难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很容易在孩子心里失去威信,久而久之父母说的话孩子也不会听,甚至还会在心中产生厌恶父母的情绪。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女孩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女孩真正当做和自己一样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关系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女孩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依存性”——即10与1之比。也就是说,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要求他。严格的要求始于高度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否则,严格要求犹如逆水行舟。   因此,家长在教育要求的内容选择上,应该尽力发现、赞扬女孩的优点,多鼓励女孩的积极行为,并以此去压倒缺点;在教育要求的表述形式上,应摒弃居高临下、大声训斥的做法,代之以蹲下来低声调的悄悄对话。   蹲下来对孩子说话,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已经很普遍。蹲下来对孩子说话的积极效果有以下四点:   第一,当父母蹲下来用低声调教育孩子时,孩子会察觉到大人的沉着、冷静、亲善和爱护,从而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及时地把所思所想的内容告诉大人。   当父母不再居高临下,孩子才可能把她的想法对你袒露出来。因为这样孩子会把你当成朋友,信任你。不管孩子说的话对还是错,有无道理,这一步应该说都是很关键的,因为只有当大人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教育也才不至于一相情愿,更不会走入死胡同。   第二,蹲下来低声细语地与孩子悄悄对话,孩子会感到与家长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就能引起孩子听大人说话的兴趣,而且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大人讲话的内容,真正领会大人说话的道理,从而容易接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更能够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   第三,常用这种蹲下来温和亲切的低声调方式与孩子对话,还可以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增强孩子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自信心。很多孩子和家长的交流很少,是因为他们对家长有恐惧感,而且认定家长和他们是没有共同语言的。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对和家长沟通缺乏信心。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就可以改善孩子和父母间的沟通关系。   第四,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家长的表情。其实,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是充满爱意的,家长的眼神里流露的是对孩子的疼爱。可是,一般情况下,当家长教育孩子时,孩子是不敢看家长的眼睛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意,理解父母的用心,从而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深处体会父母的感情,从而能够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总之,蹲下来对女孩悄悄说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女之道,你不妨对你的女儿试试看。   以平等的姿态与女孩交流   是否蹲下来与女孩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女孩真正当做和自己一样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关系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女孩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003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女儿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关注他,尤其女孩在这方面的渴望显得更为强烈。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   如今的父母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早上,可能在孩子没出门之前他们已经出门,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孩子或许早已进入梦乡,父母和孩子似乎永远是错开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来管孩子。   萌萌的爸爸是一个大忙人,几乎没有时间和她在一起。   在萌萌的心中,爸爸就是一个提着公文包忙进忙出的人。她希望周末能够和爸爸一起去动物园或者是植物园,但是爸爸周五晚上接到一个电话,表情严肃地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开始犹豫要不要陪她了。   在爸爸犹豫的时候,萌萌感到担忧:   “他不能马上答应我,一定是在犹豫,这一次又不行么?”   当听到爸爸说:“这一次爸爸有工作要做..下一次..”的时候,萌萌心中既失望又委屈。   “在爸爸眼中,永远都是工作最重要。”   “他之前也说过‘下一次’的,根本就不算数。”   “我再也不会相信他的话了。”   “我讨厌爸爸。”..   这些缺少大人陪伴与沟通的孩子被称为“情感饥饿”的孩子。 “情感饥饿”的孩子跟别的小孩不同,他们喜欢撒娇、任性,偶尔还会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而且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用眼睛看着别人。   其实,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让大家觉得他很重要。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以后,千万不能张口就骂,而是应该自我反思一下,看自己是否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否应该合理安排,挤出些时间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与重视。   就拿萌萌来说,如果她需要的仅仅是去了解植物、动物的机会,那谁来带她去都可以,甚至可以找一个生物学家。但是正在成长中的萌萌,她内心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爱的感觉—和爸爸在一起,相互交流,在亲密的接触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种被爱的感觉,是萌萌日后乐观、自信、积极的动力,也是加强一个孩子安全感和归宿感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赞助商”,还是一个“成长伙伴”。这两种角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父母角色缺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职场父母一定要多挤点时间陪陪孩子。你可以把孩子交给保姆、老人,但是谁也取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保姆、老人,不管多忙,一定要记住和孩子多聊天、多沟通。”这是一位职场妈妈在自己的育儿经验时发出的感慨。   在这方面,马克思就做得很好。   在马克思的家庭里,父母和女儿的关系真挚融洽,充满了人生的乐趣。在孩子们还很小时,马克思就常利用工作的闲暇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游戏。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椅子摆成“马车”,然后把父亲“套”在车前,孩子们挥舞着“鞭子”,“车”上“车”下一片欢腾。   “爸爸是一匹好马”,这是女儿们对父亲的评价。   在马克思家里,星期日是属于女儿们的。   每逢星期天,即使再忙,马克思也总是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听孩子们“指挥”。他带着孩子们出去尽兴地游玩,让孩子们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既增长他们的见识,又锻炼他们的意志和体魄。   一次,恩格斯来到马克思的家里,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便赶忙提醒他说:“喂,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马克思一听,愣了一下,拍了拍脑门,微笑着说:“啊,对了,今天是星期日,星期日应该属于孩子们!”   于是,马克思放下工作,和恩格斯一起,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们出去郊游了。   马克思的女儿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和父亲一起度过的那些愉快的星期日,这些美好的星期日,成为她们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   作为父母,应该从马克思对待孩子的做法中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自己平时工作多忙,每周或者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陪伴他们成长。这不仅仅是享受天伦之乐,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在意并且关注他。   所以,女孩的父母为了表示对女孩的关心,可以利用每天午饭时间来询问女儿的情况,向女儿讲述有关自己的事情。或者睡前去女儿房间与她交谈一段时间。在平时的时候和女儿分享自己童年的生活,轻松幽默中讲述自己在她所处的年龄段记忆深刻的事情。有时候也可以和她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感受,赢得她的理解和支持。 004与女孩一起分享她的喜怒哀乐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当自己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总想和别人一起分享。成年人有和人分享的心理需要,同样,女孩也需要有人与她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父母要注意观察女孩的喜怒哀乐。   倾听并分享女孩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协调父母与女孩之间的关系,让女孩感到父母在关心、爱护她,从而取得女孩的信任。   根据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首先要认真观察她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女孩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女孩希望父母倾听她们的告白。   女孩在找父母聊天时,和男孩希望得到建议和帮助不同,她更希望父母能专注地、感兴趣地倾听,分享她沮丧的感觉或倾听她遇到的问题或者分享她的开心喜悦。   总之,沟通对她们来说很重要,她们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在女孩的思维里,发泄完了,问题就解决了,情绪也就随之好起来了。   如果女孩在和你讨论问题的时候你非但不能了解她的感受,反而还自以为是地提供一连串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敷衍应付,那么,女孩会变得不愿意继续交谈。   迪迪放学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和妈妈分享起这天的感受。   迪迪: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既然你不喜欢,就和老师说说,不做了。   迪迪:可是我也很喜欢做班长,它让我觉得很光荣。   妈妈:既然你喜欢,那就不要再嚷嚷着说累了。   迪迪沮丧:可是喜欢不代表不累啊!   妈妈无奈: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   谈到这里,迪迪只觉得情绪无处发泄,她不愿意继续交谈,因为这样的谈话让她觉得无趣极了。如果迪迪的妈妈能换一种谈话方式,更注意倾听,谈话的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例好像下面这样:   迪迪: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你今天好像很累。   迪迪:是啊,当班长让我觉得很光荣,但也让我总觉得有压力。   妈妈:嗯,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   迪迪:我该怎么做才好呢,真头疼。   妈妈: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的,来,让妈妈抱抱你。   迪迪:谢谢你,妈妈,我觉得舒服多了。   迪迪继续这样不停地讲着,她很兴奋,喜欢和妈妈说话,因为妈妈愿意当她的听众。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女孩更需要的是倾听。   第二,大胆地帮助女孩,她会觉得备受珍视。   如果男孩不找你,你千万不要主动帮助他,因为那样他会受到伤害。但这个警告并不适用于女孩。女孩通常认为若有人肯帮助她,那是在她的帽子上添饰羽毛,让她觉得自己可爱又受珍视。   第三,女孩喜欢被人珍视的感觉,因此,请尽量表现你对她的爱。相比男孩喜欢被需要的感觉,女孩更希望自己被珍视。如果女孩发现自己被人珍视和喜爱,就会让她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如果女孩在爸爸妈妈那里能得到足够的爱心和体贴,那么女孩会很有安全感。父母们应该给女孩更多的爱,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在不把女孩看成“弱者”的基础上。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的呵护下,女孩才能独立,才能更快成长。如果父母对女孩的兴趣感兴趣、关心她关心的问题时,女孩就会觉得正在被珍爱。   要让女孩有这种体验,父母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当女儿请求你为她做些事情时,与其说“没问题”,不如说“我很乐意去做”。   2.经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女儿,在女儿眼里,她看到的不是礼物,而是礼物装载的满满的珍爱。   第四,分享女孩的沮丧与无助。   女孩面对压力时,会愈来愈不知所措或变得情绪化。她希望有人能在这个时候了解并且帮助她。而父母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和她一起谈论问题的细节,然后分享她沮丧、迷惑、无助的感觉,这样女孩就会不再孤单,反而会感到舒服和快乐。   譬如女孩受到压力时,会抱怨:   “我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为什么我长得这么普通,而我特别讨厌的那个女孩却那么漂亮。”   “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   “该死的考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女孩通过类似的话来表达她的烦恼、失望和挫折。如果倾听者关心她的挫折与失望,她会感到受支持,当然,她并不需要你的解决,她需要的只是发泄,如果有人能听她抱怨,不用太长时间,她自己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不再觉得有压力。   第五,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   对于男孩而言,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女孩们喜欢根据各自个性上的相通,组成一个个趣味相投的小团体,如果女孩不能被团体接受,她就会觉得被孤立,从而养成自卑、怯懦等不良性格。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女孩结交朋友,并对其加以适当的引导。   如果女孩自己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如和好朋友吵架、父母对她提出批评等,都会直接伤害到女孩的心灵,她们会产生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父母不再爱她等心理不良情绪。   另外,与同龄女孩的交往。她们会两两组成“最好的朋友”,绝不允许第三个女孩的介入,她们会让那些试图加入者感到排斥和不愉快。就算是最好的朋友,她们也要时不时地闹闹小矛盾,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给女孩讲一些“珍惜友谊”之类的大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   听女孩倾诉,然后让她自己解决问题。   当女孩面对挫折时,她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安慰和开导的。比如女孩考试失利,有的家长会一味责怪:“真是木头脑袋!没出息!我看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而聪明的家长则会说:“这次是题目不对路吧?没关系的,爸爸年轻时考试也失利过。好好总结教训,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显然,前者的态度只能使孩子倍加痛苦,后者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总之,父母和女孩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但有利于家庭之间的协调和睦,更有利于培养女孩健全的人格。 005成绩好坏不是奖惩孩子的唯一标准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害怕考试,一到考试就头疼、紧张,尤其是一些女孩,似乎天生就怕考试。   但是,有的女孩却十分迷恋考试,甚至考试考上了瘾,一天不考试就浑身难受、不舒服,这些孩子是怎么了?   上的时候,蕾蕾经常考全班第一名,但是她对此并不是很满意,经常发誓一定要考全第一、全市第一。于是经常废寝忘食。   到了初三,蕾蕾更是起早贪黑。起初,父母并没有太在意她的这种做法,心想,初三的学习比较紧张,女儿这样用功也是正常的。   中考结束之后,蕾蕾如愿以偿,进入了重点高中。但是在暑假期间,蕾蕾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她准备“快鸟先飞”,先把高一的知识学好,以保证自己在新学校取得好成绩。   当时,妈妈就担心蕾蕾的行为是否正常,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是爸爸极力反对,他认为孩子爱学习没什么不好的。   但后来,看着女儿的身体日渐消瘦,而学习激情仍然不减。妈妈越来越担心孩子会垮掉,于是就不顾丈夫的反对,带女儿来找心理医生帮忙了。   第一次发现蕾蕾迷恋考试是她上初二的时候,父母看见女儿学习很辛苦,就请假带她到外地旅游。   刚去的时候还好,但不到一天蕾蕾就要回家,想参加补习班,大家只好扫兴而归。   大约过了一个月,补习班的老师向蕾蕾的父母反映,蕾蕾几乎每 天都求老师进行测验、考试,而且只要当天没有进行考试,蕾蕾就会出现精神委靡、神情恍惚的症状。   “当时我们还以为她是学习累的,给她买了很多补品让她滋补,谁想到她那是一种病态呀。” 蕾蕾的妈妈说。   孩子考试上瘾,一般源于家长对孩子不正常的奖惩方法:如果孩子考好了,会得到极大的奖励,在其他方面,无论她做得多好,都得不到这种奖励,甚至根本就得不到奖励。相反,如果考砸了,孩子将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这种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的奖惩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考试上瘾。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快乐中枢,如果快乐中枢频繁受到单一来源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爱上这种刺激方法,不管这个刺激有多么危险,仍然会乐此不疲。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用轻轻的电击刺激小白鼠的“快乐中枢”,让它感受快乐,然后,让小白鼠学会控制这个电击方法。之后,小白鼠就会什么也不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电击自己,频率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5000次,并能持续15~20个小时,直到疲倦为止。   许多父母对女孩采用的完全以成绩为取向的奖惩办法,和心理学家对小白鼠的电击刺激有相同之处。   要防止女孩染上某种嗜瘾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女孩多一些兴趣点,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   首先,不要只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奖惩孩子。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可以和她一起分享快乐,但不必非得给予她很高的奖励。   好成绩会带给她内在的喜悦,这种内在的喜悦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如果频繁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在的喜悦就会被外在的物质奖励所取代,那么孩子的学习动机就有可能改变,由原来的获得好成绩变成对物质奖励的追求。   但是,当女孩没有考好时,也不要过分地责怪她。因为没有考好,她自己的心里就已经很难过了,如果再加上家长的责备,女孩可能会受不了。   让女孩适度做些家务。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但不要把爱好当成任务,如果把爱好当成必须完成且必须要做好的任务,那么,爱好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反而会变成孩子的压力。   不要只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奖惩孩子   1.不要只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奖惩女孩。好成绩会带给她内在的喜悦,这种内在的喜悦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如果频繁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在的喜悦就会被外在的物质奖励所取代,那么女孩的学习动机就有可能改变,由原来的获得好成绩变成对物质奖励的追求。 2.当女孩没有考好时,也不要过分地责怪她。因为没有考好,她自己的心里就已经很难过了,如果再加上家长的责备,女孩可能会受不了。  006用适合女孩的方式去爱她  女孩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女孩和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有哪些不同?不知有多少父母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又有多少父母能够给出答案呢?   女孩和男孩看到同一条河流,男孩注意到的是它的速度水量和它的深度,并估量自己是否可以穿过它到达彼岸;而女孩会注意那些跳跃的浪花、晶莹的水珠,有的还会脱下鞋子跳进河里,顾不得水流里是否暗藏危险。   因为男孩与女孩性别的差异,决定了父母教育女孩与男孩方式的不同。   雯雯一家到郊区野餐。   在爸爸的鼓励下,雯雯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并且捕捉它们,要带它们回家做标本。在看到一只野兔时,雯雯的哥哥兴奋得大叫:“快看呀,有一只野兔,可惜我们离它太远了,不然我们一定能将它抓住,做一顿美味的野兔大餐!”   听到哥哥的话,雯雯也开始紧紧盯着那只兔子,目光中充满了怜爱。   午餐的时候,哥哥把他们看见野兔的经历讲给妈妈听,语气中充满遗憾,没想到雯雯却说:   “为什么要吃掉那只兔子呢,也许它们也是一家人出来晒太阳,享受今天的好天气呢。你想想,要是有人把你带走,爸爸妈妈该多么难过。同样的道理,我们怎么能从野兔的家庭里夺走一个成员,更别说残忍地吃掉它了。”   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男孩富于攻击,女孩富有爱心,因为女孩思考问题迥异于男孩,所以女孩的父母需要依据女孩的性别特质来教养女孩。   男孩有一个特点就是靠行动来表达自己。但女孩不同,她是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同时,她也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来获取父母对她的爱。其实,当女孩还在摇篮里时,就强烈地希望父母与她交流,因此,当一个女婴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时,她就会哭闹不止,但当父母凑到她面前,跟她讲上几句话时,女婴便会停止哭泣,转而用笑声和挥动的手脚来向世界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爱而兴奋。   与男孩相比,女孩更注重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当女孩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她鼓励与表扬。   女孩和男孩的不同并不仅限于此,由于大脑的细微差距以及大脑中某个部位的发育先后顺序及程度不同,也造就了女孩与男孩的差异。   在感觉方面,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女孩更擅长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捕捉到那些微妙的、不容易被人发觉的信息以及更为具体的细节,建立起自己的直觉系统。   这些都是父母应该细心关注的地方。   有些父母还应根据女孩的空间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如男孩这一弱势,来加强女孩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女孩更为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她们在数理方面的学习较男生困难。当数学不再只是四则运算,而必须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女孩的语言能力便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让女孩多玩一些类似三维立体积木的游戏,以增强她的空间思辨力。   每一个女孩都能够发现使生活变得更丰富的诀窍,但是首先,她要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安宁。同时,女孩天生就有一种娇弱的特质,就像是鲜花,在盛开之前,需要很多的精心呵护;女孩是温柔、恬静的。如果女孩没有一个安定的生长环境,就难以拥有柔和的心灵。社会需要女孩来培养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把所有的元素都糅合在一起,生成一个固定的整体。但是如果不被爱,女孩也就不会理解爱的内涵,也就难以完成这一历史性使命..   因此,女孩需要父母更多的呵护与关爱,需要自始至终精心地培育。要想让女孩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父母的就要时刻按照女孩喜欢的方式爱她,让女孩感受到父母是多么在乎她、多么爱她,让她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用适合女孩的方式去爱她   男孩有一个特点就是靠行动来表达自己。但女孩不同,她是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同时,她也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来获取父母对她的爱。其实,当女孩还在摇篮里时,就强烈地希望父母与她交流,因此,当一个女婴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时,她就会哭闹不止,但当父母凑到她面前,跟她讲上几句话时,女婴便会停止哭泣,转而用笑声和挥动的手脚来向世界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爱而兴奋。 007完美女孩要与害羞说拜拜 似乎,害羞就是女孩的天性。然而并非所有的害羞都能成为一种美,对女孩子来说,适当场合的害羞是一种矜持,但一味地害羞,就变成了胆怯,显得不够识大体,不那么端庄娴淑。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恬恬很开心,因为妈妈答应这周带她去游乐园玩儿。   周六早晨,恬恬一改往常周末赖床的坏毛病,不到8点就起床了。恬恬麻利地洗漱,吃完早饭,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发了。   游乐园里人可真多,各个游戏场所前的售票口都排起了长队。   爸爸去排队买票了,恬恬和妈妈在一旁等着。正巧,妈妈的同事李阿姨也带儿子小冬来游乐园了,两个大人见面打完招呼后,小冬热情地问了声“阿姨好”,同时,李阿姨的目光也落到了恬恬的身上。   “哟,恬恬都长这么高了,也越来越漂亮了。”李阿姨边说边准备拉恬恬,谁知恬恬却一下子躲到了妈妈的身后。   “来,恬恬,跟阿姨和小朋友打个招呼,问阿姨好。”妈妈边说边往前面拽恬恬。可是恬恬却紧紧地躲在妈妈的身后,说什么都不肯出来。   “这孩子,就是害羞,怕见生人,一见到生人就躲,其实她平时在家话可多呢。”这时妈妈有点儿尴尬。   两个大人又寒暄了几句,便各自走开了。   这时候,恬恬才从妈妈的身后出来。   妈妈不明白:孩子都10岁了,怎么还这么害羞呢?跟人说句话有什么好怕的呀?若是长大成了大姑娘,难道也要这样羞羞答答的,不敢见人么,妈妈越想越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害羞的女孩,她们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不愿意在公共场合出现。   其实,不是她们不想,只是害羞的心理在左右着她们,让她们无法逾越这个障碍。   一般,孩子在出生后6~8个月,便开始进入“认生期”,在这一时期,孩子会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的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认生现象会逐渐消退。但是,如果父母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害羞、怕生的心理便会越加严重。   当然父母也不能因为孩子害羞而抱怨她,不管她。孩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从婴儿期开始,有的孩子就表现得比较敏感,这可能是由于母亲怀胎时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所导致。   如果父母本身性格内向,平时又不善于交往,相对地也会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个性。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如搬迁、父母离婚、家人去世、转学、朋友的伤害等,这些都会使他们失去较多的社会鼓励,以致变得畏缩、逃避,没有勇气与陌生人相处。   其实,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害羞的状况会有所改善。不过,父母还是应该帮助女儿克服青春期害羞,要告诉她,在大人看来,不打招呼意味着不懂礼貌。如果女儿说,她不知道和父母的朋友说什么,那么家长可以事先帮助孩子想话题、列提纲,或让女孩参加一些活动,事后对女孩的努力和进步予以称赞和奖励。   “我女儿也特害羞,不过自从带她参加了一些活动后,就好像开朗了许多。”   虽然家长对于女儿害羞的抱怨不无道理,但他们也确实应该好好地找一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忽视为孩子创造了她们害羞的环境。   许多父母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想办法解决,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教养方式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的。   比如,在女孩小的时候,受到过父母或别人的恐吓;或者孩子有问题来问父母时,因为父母手头工作忙,不是被奚落一顿,就是被责骂,或者被不耐烦地拒绝,这些都会造成孩子日后遇事害羞。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时,女孩的心灵是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家长一句很不在意的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家长在与女儿相处时,一定要谨慎。从某种意义上说,害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当女孩的害羞程度达到让她们无法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时,她们的害羞才会成为父母眼中的问题。   因为它会阻碍孩子交朋友、有碍学习进步和自尊心的确立,也会降低心理适应能力。害羞的孩子通常会神经过敏、疑惑不安、孤单、沮丧以及难交朋友。   为了克服女孩害羞的毛病,父母可以多给女孩以抚慰。离开母体,孩子就要以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随之就慢慢形成自我的意识。家长可以采用拥抱法去抚慰孩子。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成人每天要有4个深情的拥抱,而孩子每天要有20个拥抱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同时,多给女孩以鼓励。每个女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敏感的女孩更需要,她们本身就自责、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先预见的就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她一些鼓励,增加她的勇气,她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也很重要。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女孩勇气和自信。克服女孩的羞怯,要有这样的环境。在女孩面前不要滥用家长权威,尤其是对易羞怯的女孩。家里的事,尤其与女孩有关的事,要多征求和尊重女孩的意见。   家长还可以鼓励女孩交朋友。结交朋友是女孩社会化的一种途径。羞怯的女孩,会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她,首先让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与她一起玩,克服她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她在同学中交朋友。当女儿带朋友到家中时,家长要表现得热情,以增加她的勇气,别不当一回事。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子就应当内敛、低调,无须像男孩那样,游走于社会的各种场合,在各个领域抛头露面,女孩越是娇羞越显得文静,温雅可人。但不要忘了,女孩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女孩也要学着适当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一个女孩总是害羞,那么就永远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008有效解除女孩的强迫症 女孩子喜欢的小东西很多,其中令她非常着迷的也不少。但是,当女孩对某个东西或某件事着迷的程度“非比寻常”的时候,就说明女孩可能有心理问题了。   比如她不停地洗手还觉得不干净;经常检查书包,总觉得少带了什么东西..这些行为可能预示着你的女儿有强迫症的倾向。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虽然自己也意识到这些观念、意向、行为是不必要的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无法控制自己。强迫症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冲突疾病。   一位母亲同样向心理专家道出了自己对女儿的担忧:   我的女儿冰冰,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五年级就获得了全国六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优秀奖。对此,我们对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我们希望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要求自己每天的所有时间、所有精力都必须用来思考和学习,就连走路、上厕所和洗澡的时间都很少浪费。   六年级开学后,孩子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成绩反而开始下降,后来我们发现她经常反复检查作业,时间越来越长,这到底是个性问题还是心理疾病?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冰冰是得了心理强迫症。如果家长长期用“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只要有毅力,只要意志坚强,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等这样的成功理论作为教育导向的话,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长期存在的心理压力。   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行为总是求全责备,过早地成人化,生活中只以超过他人为唯一的快乐和目的,其他应有的爱好、游戏,甚至任性等非智力因素都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其人格和认知的发展也产生了偏差。   强迫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较多见,表现为反复记数,反复检查、核对作业、信件等是否有误,反复询问某一件事,反复洗手等动作。有些孩子不仅自我强迫,而且还让其父母参与,如果不能满足她的愿望,则暴躁不安,甚至冲动伤人,迫使父母就范,以配合其强迫动作。   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因素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因,患者在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精神刺激,引起孩子内心恐慌,使孩子忧心忡忡、胆战心惊,内心恐慌的外在表现就是一系列的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本身并不可怕,但许多人对这一现象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强迫行为产生紧张情绪,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强迫行为的纠正。当发现孩子出现强迫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地教给孩子应对的策略。   如当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洗手时,可以让孩子做深呼吸放松:用鼻子缓缓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同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数“1、2、3..”这样可以平缓孩子的紧张情绪。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孩子出现强迫行为或者强迫观念时,家长绝不能采取强制的措施去制止,因为家长的强制做法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   如当孩子强迫自己不停地去检查门是否锁好时,家长最好不要在旁边说诸如“不要担心”或“不用去检查”之类的话,因为孩子的强迫行为是她所不能控制的,如果采取强制措施,就会强化孩子内心的矛盾,增加她的心理压力。   对于孩子的强迫行为,可以采取“厌恶疗法”,比如在孩子手腕上套上橡皮圈,一旦孩子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就立即拉动手腕上的橡皮圈。   刚开始时需要拉动的次数可能要多一些,一段时间后,如果拉动橡皮圈的次数减到三五次就能抑制强迫现象了,这时,可以去掉橡皮圈。以后只要有强迫现象出现,孩子会就立即想起手腕上橡皮圈所引起的疼痛,因此,强迫现象就会逐渐地减弱。   此外,需要家长感情的积极投入。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是成人和非成人的矛盾时期,她以为自己有一定能力可以不受父母的管制,而客观上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自立,所以她在培养自己的独立办事能力,不要求父母的管制是她潜意识里的想法。   有些女孩自己能做的事,父母要给予肯定并表现出对她的信心,但是有些事情她自己不能做的,父母就要用感情感化她并加以科学引导。   对于女儿做的一些有意义的事,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但是要让女儿做大,自己做小。培养她自愿做事的愿望,也可以帮助女儿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女儿的不积极的行为不借助父母、自己为所欲为时,不要给予她过大的压力,小范围地容许在可以管辖的范围内,然后走近女儿,让孩子主动要求父母的参与,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现在的问题。   针对女孩的强迫症表现,父母需要真正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苛刻地批评和责备,不然会形成不良的对抗,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损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009及早预防女孩的“恋父情结” 父女关系过度亲密并不是好现象,如果父亲在意识到女儿的过度依恋心理后,仍没能根据女儿年龄大小和认知能力的程度调整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就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下面故事中的小薇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小薇在老师眼里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她学习成绩好,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小薇的妈妈却满腹的烦恼,因为小薇在家里经常会做出一些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小薇从小就和爸爸感情特别好,爸爸也很宠她,一有时间就带着她玩。   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爸爸给她穿衣服,小薇很认真地对爸爸说,“爸爸,长大了我要嫁给你。”   爸爸妈妈听了也没放在心上。   每次小薇犯了错误,总是在爸爸面前撒娇,以逃避惩罚。   小薇的妈妈认为,父母两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唱“黑脸”,否则会惯坏孩子,因此,她对小薇的要求就比较严格,经常扮演严厉的角色。   渐渐地,妈妈发现,小薇和她越来越疏远了,有什么悄悄话也不和自己说,而是告诉爸爸,晚上也要和爸爸睡在一起。   开始的时候,妈妈也没有在意,认为小薇这是孩子气的表现,长大了就懂事了。但是小薇现在已经上初一了,不但没有变得懂事,有些行为反而更让人哭笑不得了。   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小薇对客人的小孩不够礼貌。   客人走后,妈妈批评了她几句,她竟脱口而出:“你有什么了不起,除了眼睛比我大,还有哪儿比我强?”   每当父母发生争执时,小薇总是帮爸爸一起攻击妈妈,特别是当爸爸埋怨妈妈时,她就幸灾乐祸地扮鬼脸。   有一次小薇的爸爸要出差,小薇知道了,坚决不让爸爸出门。无奈之下,爸爸趁她上学的时候才脱身。   放学回家之后,小薇发现爸爸走了,又哭又闹,硬说是妈妈“捣鬼”,甚至还说,要是没有妈妈,爸爸会对她更好的。   爸爸走后,无论妈妈怎样关心她,她都冷冰冰的,不理不睬。而给爸爸打电话时,她又像是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说出的话更是让人吃惊,说她多么多么想念爸爸,爸爸不在家,她觉得没意思等等。   妈妈对小薇的种种行为深感困惑,这孩子是怎么了?是幼稚、没长大,还是出了其他问题?长期这样下去,小薇和自己的关系岂不是会越来越僵?   从小薇的表现来看,有明显的亲近父亲、反对母亲的情绪和行为,这些是“恋父情结”的典型表现。   所谓“恋父情结”,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恋父情结”是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   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把母亲置诸一边,甚至想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是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也称作性心理倒错。   恋父情结对女孩的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如果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就会像故事中小薇那样,与母亲的关系疏远不说,以后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女孩总在有意无意地寻找父亲式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相处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恋父的女孩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   此种“情结”的出现一般源于女孩在3~6岁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注意性别差异,出现性的好奇心。   在这一时期,男孩恋爱母亲,嫉妒父亲;女孩亲近父亲,嫉妒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性爱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   女孩恋父情结的发生,只要留心,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端倪。比如有的孩子将父亲常用的东西(如雨伞、火机等)带到幼儿园,吃饭、睡觉、游戏都带着,老师一旦在她午休的时候将其拿走,她就会大哭,甚至用头撞地,有的孩子甚至会昏死过去。对
/
本文档为【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