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

2011-05-01 9页 pdf 365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3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的睫毛根根清晰可見 當場宰殺活牛剝皮 整個棺木用新鮮牛皮包裹 密閉的棺木內甚至沒有一顆沙粒能 夠進入——— 距今約 3800 年,被稱為「上千口棺材的墳墓」的新疆羅布泊小河墓地遺址,從 2000 年底初露「真容」那天開始,考古專家數度進出羅布沙漠,揭開了這片墓 地 的神秘「面紗」。 4 具泥棺材中「微笑公主」睡千年 「高貴的衣著,中間分縫的黑色長髮上戴著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 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鉤鼻、微張的薄唇與露出的牙齒,為後人留下 一個永恆的微笑。」...
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的睫毛根根清晰可見 當場宰殺活牛剝皮 整個棺木用新鮮牛皮包裹 密閉的棺木內甚至沒有一顆沙粒能 夠進入——— 距今約 3800 年,被稱為「上千口棺材的墳墓」的新疆羅布泊小河墓地遺址,從 2000 年底初露「真容」那天開始,考古專家數度進出羅布沙漠,揭開了這片墓 地 的神秘「面紗」。 4 具泥棺材中「微笑公主」睡千年 「高貴的衣著,中間分縫的黑色長髮上戴著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 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鉤鼻、微張的薄唇與露出的牙齒,為後人留下 一個永恆的微笑。」70 年前,瑞典考古學者貝格曼這樣形容他在小河墓地的發 現,他把在這裡出土的一具女性乾屍稱作「微笑公主」。 2003 年 10 月,小河墓地全面發掘工作正式啟動。發掘中發現,這塊「上千口棺材 的墳墓」實際共有墓葬約 330 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伊弟利斯說: 「小河 墓地由 5 層上下疊壓的墓葬構成,外觀是一個橢圓形的沙山。此次,我們共發掘了 163 個墓葬,帶回了 30 多具棺木及乾屍。」 誰也沒有想到,在墓地的最深處,4 具被厚厚泥土包裹的「泥棺材」中,竟藏著此 次考古發掘中的最大發現。4 位身披毛織斗篷,戴著金耳環、毛線繩項鏈的女性墓 主人「安睡在像船一樣的棺木中,棺內甚至沒有一顆沙粒進入,使數千年後的我們 得以窺見她入睡的那一時刻」。 生殖崇拜遍佈整座墓地 在四位女性的屍身旁,均陪葬著木祖(木質的男性生殖器官)。而在小河墓地的每 具棺材前,都有一個立柱,立柱根據死者的性別不同而不同。男性死者的立柱是槳 形的,女性死者的則是頂端被加工成卵圓形的立柱。「卵圓形立柱象徵男根,槳形 立柱象徵女陰,這種指向毫無例外。」伊弟利斯說。 楊鐮告訴記者,小河墓地頂部的圓形木柱是以一個八稜形、頂部呈尖錐狀的木柱為 中心的,而這個中心木柱代表的是「男根」,所以,小河墓地也是祈求部落人丁興 旺、希望獲得強大生殖能力的神殿。 當場宰牛包棺木「船棺」秘密被揭開 小河墓地奇特的「船形棺材」引起了考古隊的重視。研究發現,「船棺」是這樣做 成的: 先將兩根胡楊樹加工成一對「括號」形木條,成為棺木側板,棺蓋是十多塊小擋 板。一頭活牛被當場宰殺,立即剝皮,整個棺木被新鮮牛皮包裹,因此不需要棺 底。 伊弟利斯說:「根據目前發掘的墓葬,可以推斷當時的埋葬過程。先挖沙坑,然後 將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適當的位置,依次拼合棺木,覆蓋蓋板、牛皮,繼而在木棺前 後栽豎立木、木柱,最後在墓坑中填沙。棺前象徵『男根』、『女陰』的立木大部 分被掩埋,棺木前端的高大木柱上端則露出地表,成為墓葬標誌物。」 考古回放 冒險堅持 3 小時小河遺墓重現世間 一望無際的羅布泊荒漠,考古人員踩著龜裂的鹽鹼地,在零下 20 多攝氏度的凜冽 寒風中艱難地行走著。每個人都筋疲力盡了,然而,此行的目的地———小河墓地 卻仍然隱藏在無數沙丘之後。 紮營時,考古隊清點了一次裝備,剩下的給養只夠回去的路程了,是繼續搜尋,還 是原路返回?誰都知道,羅布泊不會給人改正「錯誤」的機會,立即返回是最安全 的辦法。但是,那曾在 60 多年前出現,隨即又轉瞬消失的神秘墓葬卻是那樣的無 法讓人割捨。考古隊作出一個大膽決定:再繼續尋找半天,到中午再找不到的話立 刻撤退。 次日中午,隊伍到達羅布泊孔雀河下游的故河灘。所有人體力都已嚴重透支,囊和 水已所剩無幾,再往前走已經很難保證整個隊伍安全走出沙漠。 「再堅持 3 小時,就 3 個小時。」這個決定不能說不是一次冒險。突然,一個石油 工程隊營地出現在沙漠中。「我在營地辦公室裡發現,小河遺址的預計位置上,標 著一條簡易公路,就趕緊問工程隊長,『這裡你們也推平了?』幸好,隊長說那個 沙丘不好推,就把路挪了幾百米。我趕緊帶著隊伍就往沙丘奔。」楊鐮說。 一座巨大而奇異的圓形沙丘進入了考古隊的視線。沙丘足有半個足球場大,頂部密 密地插著 200 多根稜形、圓形木柱。 至此,貝格曼所描述的小河墓地終於出現在中國考古專家的眼前。 小河公主的復原圖 「上千口棺材」的墓地神秘失蹤 60 年 早在 1910 年左右,羅布獵人奧爾德克就發現,羅布泊中有片巨大的墓地,這一發 現使他能在 1934 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到來時擔任嚮導。 貝格曼與奧爾德克沿孔雀河向南分出的一條小河南行,這條無名的河道被貝格曼隨 意稱為「小河」。在小河西邊約 4 公里處,貝格曼找到了這片墓地,並將這處被當 地人傳說「有上千口棺材」的墓地命名為「小河五號墓地」。 1939 年,貝格曼發表《新疆考古研究》(漢譯本做《新疆考古記》),對小河流 域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小河墓地宏大的規模、奇特的葬制及所 蘊含的羅布淖爾(羅布泊古稱謂)早期文明信息,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但是, 自貝格曼考察小河後,直到 20 世紀末的 60 多年間,再無後繼者能夠抵達這裡, 小河墓地在羅布沙漠中失去了蹤影。 後記 文明大斷裂小河也許永遠是謎 在小河以東 175 公里處,就是著名的樓蘭遺址,它所代表的樓蘭文明與小河同處羅 布沙漠的大地理環境中,但樓蘭文明的物質表達方式卻與小河完全不同,並比小 河晚 1600 年左右。 3800 年前的塔里木盆地中,沒有絲織品,亦不見陶器,一群頭戴翎羽尖帽、高鼻 深目的白種人生活在這裡;而公元後的塔里木則是一個兼有農、牧、屯田、貿易 的社會。公元前與紀元後的塔里木,存在著一個文明大斷裂,今人無法將它們連綴 起來,而小河,就成了這大斷裂中遺落的一顆珍珠。小河是不是樓蘭文化的重要擴 展,還是另屬哪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王朝?這片隱藏在沙漠深處的墓地,也許將成為 永遠的謎。 震撼发现: “小河公主”是混血 “楼兰美女”的名气远大于“小河公主”,但在朱泓看来,这位美女的名字上则要加 上双引号。 1980 年,中国新疆考古队在孔雀河下游铁板河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具女性干 尸,人称“楼兰美女”,无论从装束还是外表,都与“小河公主”如出一 辙。 小河墓地和楼兰都在罗布泊地区,二者遗址相距不足 200 公里。小河文明,是 一个史前时期的文明,距今约 4000 年至 3500 年,相当于中原地区 的夏商时期。 而楼兰文明的出现,则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两个文明相差 1000 多年,而且没 有直接关联。 直至今日,仍有学者在苦苦寻找小河集群的下落。有人猜测,是一场突如其来 的瘟疫或是环境骤然恶化,使他们突然死亡或者迁徙他地。因为考古学家发 现, 罗布泊在随后的 1000 年里,似乎失去了生命的连接。 但 1000 多年之后,罗布泊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王国。 公元前 176 年,占据这一带的北方匈奴帝国给西汉王朝的汉文帝送去一封书 信,上有这样几句话:“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 降下 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 26 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正是这封书信使西汉王朝了解到,在西域沙漠的盐泽(罗布泊)旁,有一小国 叫楼兰。 可是,楼兰王国似乎与罗布泊地区的史前居民——小河人有着类似的命运。虽 然有记载以来,它在罗布泊存在 600 年,但仍没能逃脱环境困扰,最终消 亡。 按朱泓的说法,3800 多岁的“楼兰美女”,显然不是楼兰人,而是与“小河公主” 一样属于同一时期的邻人。如果周慧和李春香的调查结果成立,那 么“楼兰美女” 无疑也是混血。本报记者 窦仲 实习记者 祝业 ■推论研究 “楼兰美女”也是混血 发现“小河” 瑞典探险家捷足先登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 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这是东晋高僧法显 《佛国 记》中的罗布泊。有着 3500 年至 4000 年历史的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 下游河谷南约 60 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 175 公 里。 “小河的命名与瑞典探险家贝格曼有密切联系。”周慧说,1934 年,贝格曼率 考察队由罗布人奥尔德克做向导进入罗布沙漠,去寻找一座奥尔德克早 年看到的 有 1000 口棺材、魔鬼在其中出没的墓地。经过多番周折,考察队在一条无名小河 之畔,发现了一座小沙山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立木的墓葬群,于是,墓 地便以小 河命名,贝格曼称其为“死者的殿堂”。 遗憾的是,随着贝格曼在 1946 年病逝,有关小河墓地的一切都消失在混乱的 年代里。“直到 2000 年,在卫星定位的帮助下,新疆考古队才发现了 小河墓地。” 周慧说。 DNA 检测 “小河人”有 71%亚洲谱系 此后的一段日子里,吉大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的身影出现在小河墓地。 “小河公主”出土后,这位沉睡了 3800 多年的美女面部特征,引起了考 古学家和体 质人类学家的注意,对其种族众说不一,其中一种观点是,该女尸颧骨较高,眼窝 深陷,鼻子尖而高,嘴唇薄且细长,毛发呈棕色……这些都是欧罗巴人 种的典型 特征。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林梅村认为,这是印欧人中一支古老的吐火罗人,他们的 文化源于印欧人的发祥地,即里海、黑海北岸的颜纳亚文化。 今年 3 月,关于她的身世,有了一种新的观点,这是一支混血集群。 从 2003 年开始,周慧和实验室的部分人员参与了挖掘和采样,采用古 DNA 采样标准,将所需样本带回实验室,还有一部分送到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做体质 人类学研究。 “学界一种普遍观点是,距今 4000 年前的青铜器时代,有欧罗巴人种到了那 里,东方人到那里则是汉代以后的事。但我们做基因研究发现,这些人具 有明显 的东方谱系,在早期的小河墓地古尸个体当中,平均占 71%左右。”周慧说,“遗传 学家和考古学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考古学家看的是骨骼,而我们是 看 DNA 以 及父系和母系来源。” “我们带回的适合做 DNA 鉴定的样本大约 80 例,其中提取成功 58 例,这些基 因大多从骨骼和牙齿中提取。”周慧的学生李春香说,“确切地说,这 一东方谱系 起源地,是在中国北方到贝加尔湖的广大范围内,这大大区别于以往的观点,而且 研究结果证明,亚洲的也占了很大比例。” 改写历史 东西方文化交融前推 1500 多年 “从目前结果看,父系普遍是西方谱系,而母系是混合的。虽然东方谱系所占 比例非常高,但多样性低,这说明其中有家族特色。因此,这种东西方混合 模式 并非源自战争,而是一种通婚,从东方过去的女性,在墓葬规格上地位比较高。” 李春香说。 有文字记载并为人们广为知晓的“通婚”,大约始于公元前 200 年左右,其中最 富盛名的就是“昭君出塞”,相比小河文明中的通婚,要晚 1500 年 以上。 小河墓地共分 5 层,在针对小河晚期古尸进行的研究中,更多我国北方人的谱 系被发现出来。 同时,南亚谱系也渐被发现,出现这一变化的区间,大致在三四百年间。“后 来,通婚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原来人的基因逐渐被‘稀释’,亚洲 谱系的比 例逐渐下降。”李春香说,“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地域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而且是 个很开放、很流通的区域。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确认东西方交融的时 间,比以 前认为的时间至少要早 1500 年。” “史料记载,早期的东西方交融始于张骞出使西域以及后来的丝绸之路,但这 项研究结果证明,东西方的人群和文化在罗布泊地区,距今 4000 年至 3500 年前已 经产生了交融。”朱泓表示,“目前还只是初步的研究,从科学角度说,小河墓地做 古 DNA 基因的比例关系还不能说是绝对的,究竟是哪个人种先 到的小河,还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发现 目前已知中国最早小麦在“小河” 在小河墓地出土的古尸中,几乎都伴有一个草编篓出现,这也引发了学者的关 注。 “我们能看到草编篓中装着的是颗粒清晰的小麦和黍。”李春香指着电脑屏幕上 的照片介绍,根据年代计算,这也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小麦。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小麦出自西亚,那么这些小麦是否由西亚 传入?小河人的祖先是否在迁徙之时,把小麦由西亚带入小河,成为他们在 沙漠 绿洲中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也不排除这 4000 年前的小麦为本土作物,是小 河人自身培育出来的。 另一项发现是,早在 4000 年前罗布泊的沙漠绿洲里,小河人的畜牧业相当发 达。而与畜牧业相关联的羊毛纺织,成为了他们娴熟的手工技艺。再就是 他们的 女人所穿着的这种毛织斗篷与毡帽,经仪器分析其羊毛品质极高,这说明小河人饲 养的牛羊均系上等品种。 棕色长发、睫毛翻卷、薄唇轻抿、玉齿微露,身着腰衣,牛皮筒靴,羊毛毡帽 上斜插着一根羽毛,3800 多年前的神秘微笑…… 有人叫她“小河公主”,也有人称她为“微笑公主”。2003 年初,小河墓地揭开神 秘面纱后,她所代表的人群是什么种族类型、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 从他处迁徙而 来?考古界众说纷纭。 近日,来自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 DNA 发现,“小河公主”并非此前诸多专家所称的单一欧罗巴人种,在遗传学上 更倾向 于东亚人种。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慧认为,这项研究结果意味着,东西方文化交融 比丝绸之路要早 1500 多年。
/
本文档为【小河公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