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2011-04-28 6页 pdf 364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148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经济林研究 2006,24(1):5一lO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闫逢柱,张文兵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0) [摘 要]茶叶产业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叶面临着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和印尼等国 强有力的竞争,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就这一问题,运用FAO的统计资料.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 价格指数、单产 4个评价指标,测算了20世纪 8O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得出的结...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经济林研究 2006,24(1):5一lO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闫逢柱,张文兵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0) [摘 要]茶叶产业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叶面临着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和印尼等国 强有力的竞争,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就这一问,运用FAO的统计资料.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 价格指数、单产 4个评价指标,测算了20世纪 8O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得出的结论 是,中国茶叶在4个评价指标上基本处于劣势地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钻石”模型中国际竞争力的 5 个决定因索,从要索禀赋、公司策略与竞争、关联产业、需求因素和政府行为 5个层面提出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与建 议 在对策与建议中,重点明确了政府在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职能边界。 L关键词]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提升 [中圈分类号]$571,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981(2006)01—0005—06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National Diamond M odel of Chinese Tea YAN Feng-Zhu,ZHANG W en—B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Liu’an 237010,Anhui,China) Abstract;Tea industry is one of the predominant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in China.However,since the 1 980’s,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of Chinese tea was decreased constantly,in the keen competition with India,Sri Lanka,Kenya and Indonesia.Based on the data provided by FAO.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changes of tea industry of China,India,Sri Lanka,Kenya and Indonesia since the 1980’S were compared by 4 evaluating indicators including PRIM ,RCA,PPI and AY,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problem.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nese tea was at a disadvantage on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of Chinese tea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ive decisive factors of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in National diamond mode1.In them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were put specifically forwar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promotion. Key words:Chinese tea;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National diamond model;promotion 自20世纪 8o年代以来,全球的茶叶贸易额和产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茶叶的主产国和主出口国相对固 定,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 5个国家始终位于茶叶产量和出口额的前 5位。但在这种全球的增长态 势和相对固定的生产和出口贸易格局下,中国作为全球茶叶第 1大种植地和第 2大产地,其茶叶出口贸易却出 现较大变动,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其它 4国,尤其是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强大冲击,出口价格从 1997年开始持续 下降 国内关于茶的研究较多[】叫 ,但关于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较少。在这种背景下,分析和研 究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茶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 1.1 茶叶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在国际竞争力的评价问题上,采用显隐性 2类指标 。显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特定产业所产产品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5—1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测度与分析”(70273054) [作者简介]闷逢柱(1972 ),男,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 济 林 研 究 第 24卷 市场竞争力;隐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生产率差异。文中将这 2类指标结合起来,运用FAO统一的统计 I:1径来 分析研究产业层面的茶叶国际竞争力。显性指标选择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价格指数,隐性 指标使用单产。 国际市场占有率(尸R,M,Possession Rat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Index)指的是某年一国某产品的出口 额 占当年世界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用表示即:尸尺 :一 / ,其中 , 为第 t期i国某产品的出口额, 为同期该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显性评价指标。其 计算公式是:RCA 一( , /丁X, )/( /丁 , ),式中丁X 为第 t期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丁 , 为同期所有产 品的世界出口总额,RCA, 为第 t期 i国某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为了使结果更明显,采用农产品的出口总额 作为分母。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是生产者生产某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应得到的价格减去开给 购买者发票中单列的增殖税或可扣除税,它不包括生产者在发票上单列的运输费用。它是 FAO用于衡量出口 产品价格变化的一个显示性指标,它是产品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之综合变化的衡量。如果一国出口产品的生 产者价格指数下降,则表明出口价格相对下降,出口收益率降低。 单产( y,Artichokes Yield)是一个衡量生产率的简单标准,它由FAO提出并在统计分析中使用。通过分 析各国同一产品的单产,可以看出各国同一产业的要素禀赋状况、产业组织状况和该产业中生产技术水平的高 低。其计算公式为: —TP, IRA 其中 为第 t期i国某产品的单产,7’尸, 为同期该国该产品的总产量, RA, 为同期该国该产品的收获面积。 1.2 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钻石”模型 考虑到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结构状 况,选取要素禀赋,需求因素,关联产业,政 府,公司结构、策略与竞争 5个因素建立一 个简单的茶叶国际竞争力之“国家钻石”模 型(图 1)[1 2o]。其中后 2个因素是变数,前 3个为决定性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图1 茶叶国际竞争力之“国家钻石”模型 提供的统计数据,1980~2004年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 5个国家的茶叶产量和出121额(见表 1、表 2)En ,通过计算选取的4个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来对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见图 2~5所示。 表 1 1980~2004年世界茶叶的主要生产格局 ” 中国/万 t 印度/万 t 印尼/万 t 肯尼亚/Y/t 斯里兰卡/万 t 世界/万 t 五固/世界/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芷 2001芷 2002芷 2003芷 2004芷 9.0 14.7 19.7 2O.9 24.5 25.7 22.1 29.4 24.9 23.6 29.5 28.7 29.d 29 5 2.1 国际市场 占有率(尸尺, ) 就 PR, 而富,根据图 2可以看出,在绝对量方面,1990年以前,中国位列前 3位,印度居首位,斯里兰卡 9 d 7 1 5 2 6 1 1 9 7 8 O 3 卯 ∞ 4 6 6 O 3 3 2 7 1 9 9 3 6 5 9 O 2 4 2 O 8 1 7 S 6 2 7 9 船 ∞ ∞ ∞ 引 引 1 4 3 2 6 8 7 O 4 6 5 O 3 3 嬲 髂 鲫 ∞m 6 7 6 9 4 6 4 7 1 3 3 7 9 3 O 2 5 3 5 6 5 6 6 6 6 5 5 7 ; 1 1 1 l 1 } O 6 8 3 4 l 7 6 5 7 8 7 8 1 w ∞ 鸺 鹊 阻 鹊 8 6 2 3 9 7 7 8 7 4 2 6 9 1 印 ∞ ∞ 加 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闷逢柱等: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紧随其后。1994年中国位列 第 1位,印度、肯尼亚居次 席。但从 1995年开始,印度 和中国沦落为3、4位,斯里 兰卡位居榜首、肯尼亚紧随 其后。5个国家中,中国仅高 于印尼,虽然从 2002年开始 出现 弱势反 弹,出口额在 2002年反而下降。在变化率 方面,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 整体增长势头强劲,而中国 和印度基本上呈现动态的弱 势下滑。这表明,中国和印度 一 样,出口生产萎缩,面临着 斯里兰卡、肯尼亚、土耳其等 强大的外部压力和进口额增 加 的 冲击。例 如,中国 自 1998年进 口额近乎直线攀 升,2003年的进口额较 1998 年增加了近 1倍,出口则呈 现明显的倒“U”形。 2.2 显 示 性 比 较 优 势 (尺C ) 就 尺C 而言,根 据图 3,可以发现,在绝对量方面, 中国仍然处于第 4位,仅高 于印尼,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与印 度的比较和 PRIM 指标情 况一致。总体而言,5国之间 的基本格局与 尸尺,M 一致。 但是,绝对量的差异较大。以 2004年为例,斯里兰卡、肯 尼亚、印度的 RCA值分别 是 118.4、66.1、9+9,中国只 有 4.8。上述 3国对应于中 国的倍数分别是 25、14和 表 2 1980~2004年世界茶叶的主要出口贸易格局[圳 35.0 =j0.O zs. 忙 2O. 姐 蝎 l5. 皿 避 l0. 圃 积 丑 1 吲 5.O nO 1980 198.5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份 — ◆一 中1日 —-一 印度 —矗一 日J尼 一×一 肯尼亚 —囵一 斯里兰卡 图2 中国、印度 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 5国茶叶PRIM 比较 年份 — ◆一 巾国 —· 一日J度 — 一 印尼 一×一 肯尼亚 —口一 斯飘兰卡 2。就变化趋势看,中国从 2O 图3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5国茶叶RCA比较 世纪 8O年代开始,总体上是呈现弱势的下降趋势,2001年以后略有回升。印度的情况与中国基本一致,印尼的 情况较中、印两国稍好。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自1990年开始呈现强势增长,虽然波动较中国、印度和印尼大,但整 体优势地位没有改变。 2.3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就 PPI而言,从图 4可以看出,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在 l996年以前是增长的且仅低于肯尼亚,列世界 第 2位。从 1996年至今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先后被印尼、斯里兰卡和印度超越而位于最后。这一结果虽然与 尸尺,M有相同之处,但与表 l对比后可以发现,在出口额没有明显变动的情况下,出口收益却持续下降,表明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经 济 林 研 究 第 24卷 国出口茶叶采取的是低价竞争手段,导致出口收益下降。但在其它 4国中,除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的生产成 本低于中国外,印尼的生产成本高于中国,其出口收益却走 岛。这表明现代国际市场竞争的手段除了价格外,还 有非价格手段,即差异化竞争。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中价格不一定是关键的,而差 异化可能更吸引消费者。在口蹄疫等灾害出现后,消费者对关系身体健康商品的价格反应 日趋迟钝,由于茶叶 关系身体健康,人们在选购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品牌、质量等非价格因素。这可能是我国茶叶出口问题的症结 所在 。 2.4 单产 ( y) 就 AY而言,从图 5可 以看出,自始至终中国最低, 与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较 大。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它 涉及到整个茶叶产业链条中 的各个环节,如要素桌赋、产 业组织、关联产业的牵动力、 政府行为等。在这些环节中, 要素禀赋、产业组织和政府 行为是关键的。相对而言,肯 尼亚、印尼、斯里兰卡的自然 、 裁 痒 { 年份 — ◆一 巾陶 -I_一印度 — 一印尼 —*一。肯尼亚 —EjI一 斯里 卡 资源禀赋,尤其是气候条件 圉4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s国茶叶PPI 1;~ (1980年为1oo%) 较中国好,在茶叶的育种、防止水土流失、行销组织和政府的安排方面更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的 茶叶生产基本上还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经营。 3 讨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 4个评 价指标下中国茶叶国 际竞争力 显现的结 果,可以发现世界第 一 大产茶国面临着竞 争对手的强大压力。 在国际竞争实力最具 评 价 意 义 的 RCA、 尸尸 和 AY 3个指标 上,5个国家中,中国 茶叶处于劣势地位 E :磐 如何提升中国茶叶的 图5 中国 、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 5固茶叶 AY比较 国际竞争力,重塑中国茶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是需要深思的问题。另外,由于中国茶叶主产区大多为贫穷 落后的山区,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加茶农的收入就更具有深远意义。茶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主要 涉及生产、交换、消费和政府干预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可以统一于“国家钻石”模型的 5个层面 。基于这 5 个层面,笔者重点选择与斯里兰卡的对比来分析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3.1 要素禀赋层面:创造要素,提高要素生产率 产业国际竞争的过程一般包括 4个阶段,即资源竞争一产销竞争一资本实力竞争一技术创新竞争。但从整 个茶叶产业发展来看,基本还是处于产销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国际竞争力主要依赖于要素察赋。由于茶叶是一 个劳动和土地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中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尤为重要。前者决定产业的质量,后者既决定成 本又影响质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数量有利,但质量较低。影响土地质量的关键因 索是茶林的水土流失。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斯里兰卡人发明的茶园“双行隔离草”等许多防止水土流失的技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闰逢柱等: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9 是可以借鉴的。所谓的“双行隔离草”就是在山坡茶园内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种植直立型、分蘖能力较强的双 行草或小灌木。这一技术虽然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却很好地解决了茶林山坡坡度大所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就 劳动力资源而言,中国茶农文化水平低,对茶树的修剪、改冠、施肥、加工等技术落后,新技术的使用率很低,不 符合现代国际市场的要求[2 所以,提高茶农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茶叶的产量,更 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和收益。 3.2 公司层面:联合规模经营,实施名茶品牌战略 从公司层面看,影响茶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规模和品牌。5国的生产规模都为小规模的茶园, 但在公司行销层面,差异明显。斯里兰卡在行销层面上做的最成功,规模化程度较高[2 。而中国茶业生产销售 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全球化经营主体缺乏【2 。从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的发展来看,联合经营是大潮流。中 国茶叶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方面在国内进行规模化整合,另一方面与主要的茶叶进口大国进行规模结盟。例如, 印度的达达公司和英国的泰特来公司(均为跨国茶叶公司)合资兴办了“达达泰特来有限公司”,这对印度茶叶 出口欧洲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中国需要解决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品牌问题。品牌是一种差异化竞 争手段,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茶叶品牌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茶业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 了提升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从茶叶大国到茶叶强国的转变,必须将茶叶的品牌打造提升到战略地位,切实 改变我国有名茶无名牌和品牌杂、乱、无个性等问题。在品牌打造上,需要解决好 3个问题:一是要对国内品牌 进行整合,二是要突出品牌个性,三是紧跟国际茶叶品牌发展潮流。在目前的国际茶叶贸易中还有 2种特别值 得一提的现象,即与相关联公司进行双商标战略和联合战略。例如,印度的安吉亚茶叶公司和英国的哈罗德百 货公司采用双商标战略以销售其大吉岭茶,而美国的百事可乐公司和英国的利普顿公司在茶饮料经营上组建 的百事一利普顿茶叶公司就是一种典型的联合战略。 3.3 需求层面:扩大 内需,开拓外需 从目前国际茶叶市场态势看,尽管需求增长缓慢,竞争却异常激烈。为了扩大中国茶叶的销售,就需要充分 利用国内和国际 2个市场。就内部来看,中国国内的需求基本保持增长态势,但对茶叶产业发展的内部需求支 持较其它国家弱。根据 FAO提供的最新资料[2¨,2002年 5国国内人均茶叶消费的大致情况为:中国 0.41 kg/(人 ·年);印度 0.69 kg/(人 ·年);斯里兰卡 1.15 kg/(人 ·年);印尼 0.31 kg/(人 ·年);肯尼亚 6.88 kg/(人 ·年)。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中国国内对茶叶产业需求的贡献仪高于印尼,远低于斯里兰卡 和肯尼亚。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这种需求支持应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外需而言,主要是在稳定传统市 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实行多元化出口战略。稳固和开拓相结合,可以降低出口的高集中度问题,减少风 险。印度近几年因伊拉克战争茶叶出口大幅下降,而斯里兰卡同巴基斯坦签订双边 自由贸易协定以开拓巴市场 则是一个成功的样本,肯尼亚也有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东非共同体的支持。这些例子对中国而言,是挑战,也是借 鉴 。 3.4 关联产业层面:茶叶相关支持产业专业化 与茶叶生产相关联的产业主要是位于下游的化肥、农药和生物制品行业。中国在这 3个产业上都具有相当 的竞争力,但是茶叶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专业化。要想通过关联产业来推 进茶叶发展,关联产业必须实行专业化 但在中国,这种专业化程度较低。相反.非专业性生产可能是导致中国 茶叶乃至整个农业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这方面,斯里兰卡有一套成功经验。斯里兰卡茶叶研究 所和当地肥料厂研制成功了数 1O种茶树专用混合肥,对于不同类型的茶园使用不同的专用肥。 3.5 政府层面: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边界,对茶叶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投入 3.5.1 茶叶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国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出I:3频遇各种限制的 关键原因,即生产与加工过程的标准化水平落后于进口国的要求。从目前国际实际情况看,采用国际标准是大 趋势,其它4国大多采用 ISO和 FAO的标准[2 。所以,中国应该尽快修改茶叶标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积 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认证的互信。 3.5.2 稳定茶叶出口秩序 出口秩序混乱也是中国茶叶出I:3频繁受限的原因。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企业自身密 切相关,但政府的宏观管理不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有鉴于此,政府应该从源头和末端对其进行根本性治理。 3.5.3 对茶叶主产区推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这里的差别化包括3层含义,一是力度要加大,二是方向和重 点要改变,三是税收金融方面的政策倾斜。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家对茶叶的投入较少,粮食可以享受直补优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O 经 济 林 研 究 第 24卷 但茶叶被排除在外。就方向和重点看 ,政府的投入应该主要用于茶叶的育种、生产加工技术的研发、茶叶主产区 的信息化建设、茶农的培训和茶叶销售中的组织问题的解决。就税收和金融政策看,茶叶生产经营中税费负担 过重,企业难以承受。茶叶是一个弱势产业,由于缺乏政策扶持且资金扶持力度小,企业普遍步履维艰。近年虽 然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税费负担仍然过重 每年除国、地税外,地方还有包括林业、工商、国土、技监等多个部门 收费,国家应对之进行严格的监控。在对茶农提供支持时,: 是简单的转移支付,而应该将其理解为将新的生产 要素导入茶叶产业。 [参 考 文 献] 张玉良.发挥优势重振茶橐[J].经济林研究,1 998.16(3):1—3. 赵思东.饕星牟,江衡平.等.加工工艺对名优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6·】4(3),5—8. 钟海雁.赦常伟.邓毓芳.林檎保健茶饮料的开发利用[J].经济林研究.1996-14(1);27—28. 董德贤.21世纪的茶叶产销趋势及我国茶叶发展之路[J].经济林研究·1999·17(1)t 59. 罗军武,唐和平.黄意欢.茶树品种槠叶齐树冠结构动态变化的数学校型探讨[J].经济林研究-2000·18(4)=4—6- 黎星辉,章传敢.黄启为.等.咖啡碱合成酶摹园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的利用[J].经济林研究·2005,23(4)t106--108. 王发国,叶华谷.陈玉琼.茶树修剪时期和程序对早市名优茶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3,21(2):16-18. 王元兰.茶叶中氟含量及泡茶方式对其攫出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3,21(1):38—39. 黄启为.黎星辉.唐和平.等.古丈毛尖茶限制性微量元素古量的分析[J]+经济林研究,2001-19(4):25—26. 艘常伟 .裒刊江。张晓晓.速溶苦丁茶加工工艺研究LJ].经济林研究·2001·19(3)t49 5O. 黄启为 ,黎星辉.唐和平.等.期南特种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J1_经挤林研究·200i,19(3) 9 11. 凌晓明,董玉山.橐茶的制作工艺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0,18(1):60. 束娟,王义彰.几种光呼嗳抑制剂对舂茶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1999·17(2):33—34. 童宗痔,卢福娣.徐札英.等.三点检验在茶叶风味比较研究中的应用[J].经济林研究.1998.16(3);32—34. 唐治城,毛坤瑜 云阳县茶叶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箫[J3.经济林研究,1998,16(1):69, 吴有恒.稀土增茶素在茶树上的应用试验[J].经济林研究,1997-15(4):26—27+ 房 用 ,李秀芬.孙 蕾,等+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4,22(2):69—72+ 陈佳责.张金昌.实现利润优势——中美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较[J].国际贸易·2002(5);21—22+ 金 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杜.2003.35—38. 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上海经济研究,2002(6)z18—1 9.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食 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 [DB/MT].httpt//faostat.fno.org/faostat/ collection,.?version=ext&.hasbulk—o ubset— agriculture.2005. 徐小义.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3)z 31—33. 陈宗懋.茶叶科技的世纪回顾与前瞻(上)[J].世界农业.2004(5)l43—44+ 田世英.我国茶叶产业基本情况及对箫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04(10):4. 潘根生,马晓俐.沈生荣.对茶叶标准化的磋商[J].茶叶.2004.30(4)t189 191. 罗淑华 ,曾跃辉.国内外茶叶标准综述(上)[J].茶叶通讯.2004(10):11—1 4. ] ] ] ] ] ] ] ] ] ] ] ] ] i ] 呲啪 啪啪 阱 啪 啪 I呈I三 I三 I三 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的评价与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