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由_言今_到_证古_从徐松看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的一个侧面

2011-04-26 8页 pdf 262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7233

暂无简介

举报
由_言今_到_证古_从徐松看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的一个侧面 � � � � � � 史 � 学 � 月 � 刊 � � � � � � � � � � � 2005年 � � 第 6 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由 言今!到 证古! ∀ ∀ ∀ 从徐松看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的一个侧面 郭 丽 萍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 [关键词] 清代; 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 徐松 [摘 � 要] 渊源于新疆方志修撰的清代西北史地研究, 在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即表现出面向现实的特点。 其中,龚自珍、魏源等人关注清政府西北统治政策的得当与否, 而徐松等人则重在讲求西北山...
由_言今_到_证古_从徐松看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的一个侧面
� � � � � � 史 � 学 � 月 � 刊 � � � � � � � � � � � 2005年 � � 第 6 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由 言今!到 证古! ∀ ∀ ∀ 从徐松看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的一个侧面 郭 丽 萍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 [关键词] 清代; 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 徐松 [摘 � 要] 渊源于新疆方志修撰的清代西北史地研究, 在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即表现出面向现实的特点。 其中,龚自珍、魏源等人关注清政府西北统治政策的得当与否, 而徐松等人则重在讲求西北山川形势的真实客 观。道光中期以后,随着徐松等人在这一研究中的持续努力,西北史地研究转向对蒙元史及传统史志的研究, 表现出由 言今!向 证古!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 K092= 4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83�0214( 2005) 06�0069�08 FromWriting Contemporary History to Textual Research of Ancient Documents ∀ ∀ ∀ A Study on the Research in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Northwestern Areas During Daoguang Reign in Qing Dynasty GUO Li�ping ( T he I nsti tu te of Qing H istor y , R enmin Univ ersi ty of Ch ina , B ei j ing 100872, Ch ina) Key Words:Qing Dynasty ; Daoguang reign; r esear ch in histo ry and geogr aphy of nor thw estern areas; Xu Song Abstract:Being affected by the r eg ional material o f Xinjiang area, ther e was the spirit o f Statecraft Refo rm in the research on hist or y and geog r aphy of no rthw estern areas in Jiaqing and Daoguang r eigns in Q ing Dynasty. Gong Zizhen and WeiYuan fo cused on the policies of Q ing government. Xu Song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s such as mountains and r iver s in that ar ea. Fr om the middle period of Daoguang r eign, there was ano ther t endency that w as fr om wr iting con� temporary histor y to textual resea rch o f ancient documents in the research. Xu Song was the most impo rtant r epr esenta� t ive. F rom then on, scholars such as Xu Song, Shen Yao and Zhang M u turned to research the histor ical and geogr aphical records and documents, especially those concerned w ith the contro l of M ongo l. � � 论及清道光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 民国初年 学者的论述一直为后人所认同。一是王国维所言 道咸以降,涂辙稍变。言经者及今文, 考史者兼 及辽、金、元, 治地理者逮四裔, 务为前人所不 为! [ 1] ( p720)。其中所讲 考史者!与 治地理者!主 要是指当时西北史地研究者。梁启超也注意到清 代西北史地研究在道光间的兴盛及其在当时学术 中的意义,认为 道光中叶以后, 地理学之趋向一 变,其重心盖由古而趋今, 由内而趋外!, 遂成道 光间显学!。[ 2] ( p388) 王国维与梁启超是在 道咸!以来 新学!脉络 中成长起来的学者, 在二人对清代西北史地的分 析中可见两点共识: 其一,他们都认为清代学术在 道光前后发生了转变,王国维归纳为 道咸以降之 学新! [ 1] ( p720) , 梁启超概括为 地理学趋向一 变! [ 2] ( p388) ; 其二, 当时学风转变的重要征象是清 初经世致用精神的复兴, 当时学者多 有国初诸老 经世之志![ 1] ( p720) , 出现了 初期致用精神渐次复 活!的学风变化。[ 2] ( p382) 王、梁二人的认识为后世 所遵从,具体到道光时期西北史地的研究中,今天 的研究者以大量史料充实着以上观点, 认为当时 的西北史地研究中研究重心由内地转向边疆、由 古代转向当代, 研究目的表现出经世致用的特 点。# �69�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清代西北史地研究的论文一般 对以上两点有所强调, 其中代表论作有马汝珩、张世明 ∃嘉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的繁荣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复 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 年第 1期;郭双林∃西潮 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第二章∃从传统地理学到近代地 理学%。 其实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中, 还存在另一种 为人所忽视的面相,即当时研究中有从 言今!向 考古!的转变, 其代表人物正是嘉道西北史地学 的创始人、 显学!名家徐松。 方志修纂与西北著作中的 言今!内容 嘉道时期西北史地研究直接渊源于新疆地方 志的修纂,祁韵士与徐松的西北著作均是由此开 始的。 清代中期以后, 修志常是地方一大要事。与 内地一样,新疆自乾隆朝重入中国版图之后, 一些 任职当地的官员就开始编纂地方志书, 早期的这 些志书在嘉庆年间多没有刊刻,所以影响也较小。 松筠担任伊犁将军后, 委托曾在国史馆主持纂修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谪戍官员祁韵士修成总廓 天山南北的∃西陲总统事略%一书。嘉庆十七年 ( 1812)徐松因故被发配伊犁时, ∃西陲总统事略% 初刻本已经问世。当时再次担任伊犁将军的松筠 委请徐松完成伊犁地方志的增补续修工作。为 此,在嘉庆二十年( 1815)年底,他安排徐松进行天 山南北两路的考察, [ 5] (卷首) 考察活动持续到嘉庆 二十一年( 1816)秋完成。徐松以自己的学识优 长,在对天山南北之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撰 写了∃新疆识略%。同时,徐松还撰写了其他三部 西域史地著作的初稿, 即∃新疆赋%二卷、∃汉书西 域传补注%二卷与∃西域水道记%五卷。这些以新 疆方志修撰为契机完成的著作中表现出记述当代 的 言今!特点。 首先,从征引资料来看,源于新疆方志修撰的 西北史地著作大大超出传统经史典籍的范畴。祁 韵士西北史地著作中有三种主要的资料支撑: 国 史官书资料、新疆当地征集资料、以七十一所撰 ∃西域闻见录% 为主的有关西北的私家著述 等。[ 7] (卷首) 这些资料在徐松的著作中无论就质还 是言量,都得到了极好的继承。其中,国史中征引 频率最高的几种是∃平定准噶尔方略%、∃西域图 志%、∃西域同文志%、∃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及∃河源 纪略%等。∃西域水道记%中,对各河流经地区的建 置沿革、典制史实、民族变迁等方面的资料许多来 自于∃平定准噶尔方略%与∃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清代中期以前, 私家笔记一类著述在传播西北知 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徐松对于这类著作资料的 吸收也超过了祁韵士,当时的私家著述典型之作, 如梁份∃西陲今略%、殷化行∃西征纪略%、洪亮吉 ∃天山客话%、七十一∃西域闻见录%、图理琛∃异域 录%等在∃西域水道记%中都屡被征引。 国史官书修撰时主要资料来源是清代的官方 档案,私家著述源自撰者的耳闻目睹,记载清朝当 代事。徐松除了解以上资料外, 又考察各地的山 水走势, 记录当地的风俗物产,并寻访历史遗迹, 其中包括曾发生于西北的清人故实, 这些难得的 一手材料也多是清代当时当世的。加之新疆方志 所记客观内容是今天的故事多于过去的记述, 尤 其天山北路各城,如塔尔巴哈台、伊犁、古城、巴里 坤、库尔喀喇乌苏、乌鲁木齐等城均是在乾隆年间 修筑的,而南路回疆各城虽多旧城,但其中的喀什 噶尔、英吉沙尔、乌什、库车等城在乾隆年间也有 新修或重修。[ 7] (卷二) 因而当时从祁韵士与徐松所 修的方志到他们个人的西北著述, 所记内容都以 清朝当代史为主。 这样,徐松著作中记述了大量关于现实西北 的客观内容,具有相当的真实性。∃新疆赋%以葱 岭大夫、乌孙使者相为问答,分咏天山南北二路地 理形势、清代开辟边疆的宏大事业,为一部清朝当 代史地著作。∃西域水道记%是一部以记述新疆水 道为核心的清代新疆地理专书, 书中所记重点在 于新疆主要山脉的位置与走势、十一个湖泊河流 的源流与分支、以及沿途物产与居民风俗,并在与 清代方略的参照中, 记录了清人在西北的活动踪 迹。 这些以 言今!为特点的西北著作, 体现着作 者服务于清代现实统治的撰述目的。一部新疆方 志,不仅仅有讴歌圣德、颂扬国威的务虚意义,更 有亲民勤政、处理政务的实用价值, ∃西陲总统事 略%的撰修即是为了有补于时政。# 这样的认识 也表现在徐松对水系研究的重视。 中国传统地理学研究中, 对于水的意义认识 一直较山为重, 所谓是 以水志舆地, 万古迹不 换! [ 6] (卷首) ,于是 河防水利, 自昔为国之大政, 言 地理学者夙措意焉! [ 2] ( p386)。一部成书于汉代的 ∃水经%在而后数千年间为历代学者津津乐道, 咀 �70� # 对此,∃西陲总统事略%的主持者与阅读者都有共识, 松 筠在修书过程中,将与政事极有关系的 兵屯镇抚之要, 边防形势之宜! , 亲为厘定! ,可见他对此书 于守土思 职之义,不无小补!意义的思考( 见松筠∃西陲总统事略 序% )。最早的阅读者程振甲也从中读出 是书意繁旨 博,于伊犁安抚之长策,尤三致意焉! (程振甲∃校刻西陲 总统事略序% )。晋昌也认为此书 凡山川、城郭、土俗、 夷情、治屯、抚夷、镇边之要,莫不井井有条,了若指掌, 允为任斯土者所当奉为圭臬! (晋昌∃西陲总统事略 叙% )。以上均见∃西陲总统事略%卷首。 嚼再三,这实在不是偶然。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 本的文明国度, 其起源与发展基本是在黄河、长江 等沿河流域,于是自古以来治水就是国家大政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域重归中国版图之后,为 治理这片较之中原更为干旱的地区, 清政府曾下 令 辟其田使速耕,导其川使速溉!, 武定功成,农 政宜举!, 乘时兴屯, 开渠灌溉!。[ 7] (卷三) 继回屯、 兵屯之后,又命给惠远、惠宁两城旗兵以肥沃田土 屯种, 但历任伊犁将军都因灌溉乏水没有筹办。 直到松筠在任期间, 才寻找水源, 疏通渠道,致使 旗屯有成。但西域水道一直缺乏记载, ∃西域图 志%、∃西域同文志%中只简略记有河流名称,而水 道源流并不清楚。∃西陲总统事略%中山水合叙, 只有五页,总括性的介绍甚至还不如此前齐召南 的∃水道提纲%西域诸水能得要领。这样,在徐松 受命对天山南北两路的考察中, 对当地各河源流 的探查是一项重要内容。于是, ∃新疆识略%中叙 述水道的内容得到增加与扩充,各河经流、支流与 伏流,分别列入表中, 并以淖尔为归宿, 泾渭分 明。[ 8] (卷一) 徐松对于西域水道研究的成就集中体 现于∃西域水道记%, 这一著作的出现,既与清代治 理新疆实政有关,其本身也对新疆的开发有益。 从著作的征引资料、记述内容与撰写目的等 方面来看,因直接渊源于新疆方志撰修,徐松早期 的西北史地研究表现出 言今!的特点。 时代因缘与 言今!的现实意义 如上所言, 嘉庆年间的西北史地著作具有突 出的 言今!特点,但这并未引起时人的注意。祁 韵士遣戍期满、东返中原后,在襄助幕务、授书课 生中渡过余生。其间,他再没有涉及西北研究,已 完成的著述也被束之高阁,并未刊印行世。不过, 嘉道之际,知识界的风气已有显著的变化,出现了 以关注现实、批判时政、倡言变革的思潮, 后人常 称之为经世思潮。嘉庆二十五年( 1820)南疆发生 了大和卓木之孙张格尔攻边事件, 一时西北成为 朝野目光所聚, 时人因关注时政而关注西北局势 变化,因关注西北形势,而开始了解西北。 因为 穷边绝徼,舟车不通!, 部落地殊, 译语 难晓!, 书缺有间, 文献无征! [ 6] (卷首) , 清人对新疆 了解并不多。在当时对西北了解的需要中,祁韵 士问世几近二十年的∃西陲要略%与∃西域释地%才 引起人们的注意。祁轠藻即是在 道光丙午丁亥 间,回疆用兵, 轠藻? 直之暇, 考求边域, 证之家 著,始略知端绪! [ 9] ( p284)。其中所言 道光丙午丁 亥间!即道光六年至七年间( 1826~ 1827) , 回疆 用兵!指当时清政府对张格尔的征讨,而 家著!正 是指祁韵士的西北著述。这时, 熟悉现实西北的 徐松成为京中士人了解西北的重要窗口之一。 张格尔事件发生后不久, 刚刚东还的徐松即 被新登基的道 光皇帝召见, 奏 对西陲情 形! [ 10] (嘉庆二十五年) 。他主纂的∃伊犁总统事略%也受 到道光皇帝的嘉许与赞赏, 并为书赐名∃新疆识 略%, 提写序文, 交付武英殿刊行。徐松在士林中 的影响也大增,一时间, 海内通人游都下者,莫不 相见恨晚! [ 11] (卷二二六)。张穆与沈篧曾在徐宅 剧 谈西北边外地理! [ 12] (卷三)。在程恩泽的诗句 两赋 已倾耶律博, 一编还证小颜疏!、 材官伏地先生 笑,勒马天山自打碑! [ 13] (卷五) 中,可以看到程恩泽 不仅阅读过∃新疆赋%与∃汉书西域传补注%二书, 而且有可能目睹徐松亲手摹拓的∃姜行本纪功 碑%。何绍基也与徐松等人在 酒光烛影方熊熊, 议论飙发开我蒙! [ 14] (卷五)的论学中了解着 西域与 朔漠! [ 14] (卷二九)。在徐松好友姚元之的笔下, 也记 录 了 不 少 从 徐 松 处 获 取 的 西 北 知 识。[ 15] ( p78~ 84, 152~ 172) 在这些师友交往、聚会研讨中,徐松及其著作 所传输的知识信息满足着人们了解西北的现实需 要。龚自珍与魏源是道光年间西北史地研究阵营 中的重要成员,他们都曾从徐松处获得过西北知 识,龚自珍在道光初年即读过∃新疆识略%,魏源也 曾与徐松 商论天下形势、西北舆地! [ 16] ( p37)。龚、 魏二人的西北研究均着眼于现实, 龚自珍的西北 著作几部名篇如∃西域置行省议%、∃上国史馆总裁 提调总纂书%、∃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及后来的∃安边绥远疏% 等,都在言说时局,评议时政。魏源早期最有影响 的西北专论是∃答人问西北边域书%, 其中主要介 绍了清代在边疆地区的统治, 并批驳了当时有人 主张的 谓地广而无用,官粮兵饷, 岁解赔数十万, 耗中事边, 有损无益!的 捐西守东!说[ 18] (卷八十)。 于是,徐松著作中的 言今!内容颇受二人关注。 另一位西北史地研究者沈篧本是考史出身,后将 研究目光转向现实中的西北,于道光八年( 1828) 写成∃新疆私议%, 影响于一时。沈篧也得到徐松 的指点,徐松以实地目验经历,指出沈篧文中所言 葱岭南北河双注分入蒲昌一说有误, 两河实于阿 克苏南合为一水。[ 20] (卷二) 在传播西北知识的同时, 徐松西北著作中服 务于边疆治理的撰述旨意也十分切合当时学者讲 �71� 求经世的阐发点。 道光初年, 经世人士多关注实政,与国计民生 息息相关的钱、谷、兵、刑等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徐松西北著作本与新疆治理的实政有关,∃新疆识 略%对 河山之襟带, 城郭之控制, 兵食财赋之储 备,田野畜牧之繁滋,条分件系! [ 8] (卷首) ,也有裨于 边疆治理。于是深受道光学风濡染的学者士人极 易从徐松著作中读出经世之特点, 彭邦畴即言 才 不为世用, 乃箸经世书! [ 6] (卷首) 。邓廷桢评断∃西 域水道记%有五种优点, 其中有: 田治阿羯,考遗 迹于隋家,山表格登,纪丰功于偃伯;军资向导,皆 堪聚为量沙, 驿当载驰, 一任推车记鼓。是谓实 用。! 滥觞渐可方舟,断港何由放海。尔乃渠开靖 逆,灌田远过千屯,桥是纳林, 游牧平分两岸; 掘井 则汲 用浅 深, 裁 裳 则 事 分 纆 揭。是 谓 利 涉。![ 6] (卷首) 这样,因为时代的因缘, 徐松西北研究中的 言今!特点,因合乎现实需求而为时人所重视,西 北史地研究也因时局动荡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 光。这时的西北研究的确不同于此前乾嘉时代专 意考据的学术取向, 从中体现着当时学风的转变。 对于当时西北研究中研究领域由古趋今,由内趋 外,研究意在经世致用等特点,今天研究者都有充 分的认识。 不过,同为道光时期的学人,同治西北史地研 究, 徐松与龚自珍、魏源等人的经世思想有所不 同。徐松的著作在对清代大一统的歌颂中包含的 是对清代边疆现实统治的肯定, 对清朝边疆治理 政策具有解释与补充意义, ∃西域水道记%也有助 益于清代在西北的屯田需要; 而龚自珍、魏源及沈 篧则以对现实批判为出发点, 龚自珍西域设置行 省的主张[ 17] ( p111)、魏源对 捐西守东!主张的批 驳[ 18] (卷八十) 都在对当时边疆政策的质疑中提出批 判与变革的思想。在徐松那里, 西北著述重在讲 求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知识认识, 而对于龚自珍与 魏源,西北研究中则更多价值判断,对西北知识探 求只是手段, 由此引伸而来的议政才是目的。徐 松的西北研究更具学术意义, 而龚自珍与魏源的 西北研究更具思想影响。 无论徐松对现实西北知识的传输,还是龚自 珍、魏源、沈篧等人对西北统治政策的探讨,必须 直接依赖于第一手的现实材料, 但在当时亲履西 北很难成行,研究者也难以对现实中的西北有更 充分的了解。龚自珍曾撰写∃西域置行省议%来为 清朝在西北的统治谋筹对策, 但因不熟悉当地的 山川形势, 所拟建置大略多舛错! [ 21] (卷二四)。 足 不越关塞,而好指画山川! [ 12] (卷三)的沈篧虽从古籍 考证出新疆水道,提出可兴屯田的建议,但现实中 新疆有水之地,回民种植,不可夺其利,故屯田非 易! [ 20] (卷二) 。由此任何助益于现实统治的对策均 可能成为空谈。 况且,龚自珍、魏源等人步入西北史地研究的 直接原因是要解决张格尔之乱的现实需要,道光 八年( 1828)张格尔被俘, 随后西北战事告一段落。 当现实需要的动因消失后,曾在这一研究领域十 分活跃的龚自珍、魏源再没有新作问世。直到鸦 片战争之后新的现实问题出现后, 这一研究理路 才重续前路, 出现了∃海国图志%、∃元史新编%及 ∃蒙古游牧记%等著作。在道光中期的十余年间, 徐松一直孜孜致力于西北史地研究, 并带动了沈 篧、张穆甚至何秋涛等一批后进学者,只是这一研 究在道光初年的议政色彩在消淡, 他们的研究开 始向传统的史志研究回归, 研究内容由 言今!转 向 证古!。 从 言今!到 证古! 当道光初年的学者们在徐松及其著作中引伸 着经世大义的时候,徐松的著述却由 言今!走向 证古!,关于∃长春真人西游记%的研究即是这一 转变的开始。 ∃长春真人西游记%为李志常所述, 记录了邱 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请,经西域、西行中亚的行程经 过。其中 于西 域道 里风 俗, 多 可资 考证 者! [ 22] (卷末) 。这一书的发现是在乾隆年间由钱大 昕抄自苏州元妙观, 而对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是 在道光时期, 其中徐松功不可没。徐松在道光二 年( 1822)从龚自珍处借抄此书[ 22] (卷末) ,不久即写 有跋语, 详证金山西南山川道里得之目验 者! [ 20] (卷四) ,以实地目验知识来研究文献。他还向 当时历算家董 诚 询记中日食事! [ 22] (卷末) , 又委 托熟于舆图沿革的程同文 补足! 金山以东、那林 河以西! [ 22] (卷末) 部分。沈篧进京入徐松幕后, 徐松 又嘱咐沈篧读∃长春真人西游记%, 再作一跋,考定 和林, [ 20] (卷四) ,沈篧由此撰写了∃西游记金山以东 释%一文。后在道光二十七年( 1847) , ∃长春真人 西游记%一书由张穆最后校勘,刻入连筠鋎丛书。 围绕∃长春真人西游记%的研究前后持续了二 十余年,这集中反映了徐松及其同仁研究重点向 传统文献,尤其是蒙元史文献研究的转变。道光 中期,在徐松影响之下研究西北史地的后进学者, �72� 大都 循 此路 途。陈 潮 曾校 订 ∃华严 经 音 义%[ 23] (卷四) 、杨亮考索西域沿革。沈篧曾以∃新疆 私议%直面现实而有名于京城,道光十五年( 1835) 入京后,他的精力多集中于蒙元史及西北舆地考 索研究,代表作有∃西游记金山以东释%、∃元史西 北地蠡测%、∃元史地理志释%、∃西北地名杂考%、 ∃畿辅金石录辽金元碑考证%等。[ 19] (卷首) 张穆也是 在徐松影响指导之下进行西北史地研究的学者, 曾在蒙元史与传统史志研究方面十分着力。道光 二十一年( 1841) ,他从∃永乐大典%中抄出十五卷 ∃元朝秘史%的全部汉文总译, 又将此本与韩泰华 所藏鲍廷博抄本∃元朝秘史%作对照[ 24] (道光二十七年)。 其间, 徐松也曾助其商借军机处所藏原本[ 25] ( p159) , 后校定的∃元朝秘史%刻入连筠鋎丛书。徐松曾辗 转抄得钱大昕所藏抄本∃元圣武亲征录%,后将这 一抄本提供给张穆, 由张穆与何秋涛先后承续,完 成为∃元圣武亲征录校正%。徐松等人的典籍整理 与研究成果成为后世蒙元史研究的基础。 同时,徐松等人的西北研究中还表现出接续 此前传统史志研究的倾向。清代考据学家对史地 的研究多集中于∃禹贡%、∃汉书 �地理志%、∃水经 注%等几部古籍,∃水经注%一书还引起了学术界持 续一百多年的一桩公案,至民国时胡适等人也参 葛其中。徐松的西北史地研究著作, 也是以传统 史志研究所常使用的叙述方式来完成的。 徐松对于新疆水系认识的基本思路是与∃水 经注%一脉相承的。他认为 ∃水经注%以水出而流 入海者, 命曰经流,引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 枝流。中国之海, 新疆谓之淖尔,发源注淖尔者, 为经流, 附他水以入淖尔者为枝流, 至其余细水, 自行自止,则以地多沙碛,往往渗漏入沙! [ 8] (卷一)。 叙述时他也仿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注释水经的方 法,即简记详释: 记则曰导、曰过、曰合、曰从、曰 注;释于经水曰出、曰迳、曰会、曰自、曰入;于枝水 曰发、曰经、曰汇。! [ 6] (卷首)。为志传作校勘补注为 清代考据学家所擅长, 徐松的∃汉书西域传补注% 从书名到以 补曰!而对正文所作的小字注文形式 等,都与当时考据学家所作的志书校补类著作无 异。 于是∃西域水道记%就被视为了清代水道研究 中的精品,所谓是 黄宗羲∃今水经%、齐次风侍郎 谓其南详北略, 作∃水道提纲%补之,不若徐星伯之 专究一方者为足据也![ 6] (卷首,英和题词)。而∃汉书西 域传补注%更是对古人注文的超越, 即 驳荀(荀 悦 ∀ ∀ ∀ 引者注)之误!、 正颜(颜师古 ∀ ∀ ∀ 引者注) 之疏! [ 27] (卷一四一) , 其成就为光绪年间王先谦的集 大成之作∃汉书补注%所袭用。 ∃汉书 �地理志%为历来史志研究者所尊奉的 必读书,徐松也曾以钱坫∃新注汉书地理志%为底 本研读此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将各家成果收集贴 笺。徐松身后,附有贴笺的稿本被整理后成为今 天可见到的∃新注地理志集释% #。徐松还曾请沈 篧 作魏书∃地形志%注! [ 19] (卷八) , 因沈篧早逝而未 果,这一未竞之文事,后由张穆来继承, 张穆因此 撰有∃魏延昌地形志% &。 此外,曾有西北实地目验经历的徐松在后来 的研究中仍回归于文献考订的治学方法。清代汉 学的考据方法,简单而言, 主要是三种: 文献与文 献的互勘; 金石与文字的互证;文字音韵的推断, 其考订所重, 在于对文本的研究。考订内容不仅 在于解释文本内含, 考证史实官制,纠正前人传注 之误,同时也很重视对于文本本身脱衍夺漏的研 究。 在徐松的西北史地著作中, 可以看到他所引 用的大量文献资料。古典文献从先秦的∃山海经% 至汉代的史料、从新旧唐书到元明清的诸家记述 以至清代官书私述与史志著作, 其征引之广泛是 此前的西北史地著作所难以企及的。在后来返京 后的二十余年中他还在不断运用新见史料去补充 已成著作。在徐松所使用的丰富资料中,有很多 是前代人们难以见到的,当然这是得益于此前乾 嘉考据学者的研究积累。 金石与文字互证这一特点在徐松早年的著作 中已有显露, 后在他的西域著作中仍得到发挥。 他以∃汉吴仲山碑%证汉代 翔!与 详!同假 借[ 28] (卷上)、以∃后汉裴岑碑%来释清代镇西府城西 北为古之蒲类海 [ 6] (卷三)、以及对于特穆尔图淖尔 南岸山中旧有∃张骞碑%的三度寻访, 都是明 证[ 6] (卷五)。徐松著作中所收西域碑刻在民国以后 受到中外学人的关注, 罗振玉的∃西陲石刻录%与 ∃西陲石刻后录%即以徐松∃西域水道记%所录碑刻 为线索[ 29] (卷首) ; 在西方探险家与汉学家斯坦因 ( Stern) [ 30] ( p453)、郭鲁柏 ( Goloubew ) [ 31] ( p814) 等人 的著作中,徐松所录碑刻也屡被提及。 至于以之法、音韵之学来解字证误本为 �73� # & 上海开明书店 1936至 1937年出版,∃二十五史补编%中 收入此书。 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 1940年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据 北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图书馆藏稿本抄本,共一函两 册。从其中目录看,全书应为二十卷,今抄本仅见三卷。 清人考据的主要方法之一,徐松虽不以小学名世, 但他平日的小学功力之精在其∃徐星伯说文段注 札记%中可见一斑。[ 32] ∃西域水道记%中也有引∃说 文解字%与段玉裁注文之处# , 这在∃汉书西域传 补注%也可以窥斑见豹。 徐松在娴熟运用考据方法同时,对于同时代 考据学成果也十分关注,他对这些成果的吸收之 广泛、了解之及时令人惊讶。以∃汉书西域传补 注%为例, 其中征引各书中,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等著作、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等著作、王念孙∃读 书杂? %为清代乾嘉史学及校勘学的扛鼎之作,段 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为清 代小学界一大创 作[ 2] ( p259)。∃说文解字注%首刻于嘉庆二十年 ( 1815) , &而那时徐松已居伊犁四年; 王念孙的 ∃读书杂? %所刻各部分最早不过嘉庆十七年 ( 1812 ) , 最迟 至 道 光 十二 年 ( 1832 ) 才 刊 竣[ 33] (道光十二年) , 这些书籍都在∃汉书西域传补注% 中屡被征引。这一方面反映了徐松的学术意识与 学术态度, 了他对于汉学成果的关注,另外, 我们也可从中想见他与当时考据学界的密切关 系。 充分吸收乾嘉时期学术养分之后,徐松终于 成长为 乾嘉之学精!理路中一代学者。徐松的治 学路径越来越趋于文献考据, 越来越回归于传统 沿革地理学的路径。 余 � 论 最后,笔者再对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中由 言 今!向 证古!转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在学 术史上的意义做一点阐释。 清代的西北史地研究在嘉道之际的确出现过 言今!的新气象,之后,其中以徐松为代表的一些 学者开始将目光由现实转向了历史,究其原因,是 中国传统学术的特性使然。 中国有始终一贯的文字文化, 文献的留存极 为丰富,因而中国传统经史研究十分强调对文献 的掌握。由此衍生出一套与此相应的考订方法, 书籍版本、文本笺注、音韵训诂等考证技术在乾嘉 时代愈益纯熟。徐松、张穆、沈篧等人均是从乾嘉 的学术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其治学功底与为学识 见都受到既有学术氛围的濡染。这些学者均有考 据的功夫,徐松早年师从左眉时,就显示出专意考 据的学术兴趣与坚实的考据功底。∋ 西北研究一 旦与前人研究相接续, 首先没法回避的就是相关 文献。当时经由乾嘉学者的积累, 许多有关史料 都被重新发掘出来,如∃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朝 秘史%及∃元圣武亲征录%等,得自钱大昕等人的录 副与辑存,∃华严经音义%为孙星衍、臧镛等人校刻 刊行。回归文献考索, 西北研究就必然转向蒙元 史地,因为在那一历史时段,西北曾是历史演进的 主要舞台;寻找相关记载,西北研究也极易走向对 传统正史中的 地理志!与 西域传!的研究。这 里, 治学方法、所资史料规定了研究领域的走向, 就连道光西北史地研究中以议政见长的魏源, 最 终也不得不回溯于元史编撰。 西北史地研究转向文献考索也是当时实地考 察难以实施的结果。东返之后, 祁韵士与徐松再 没有去过西北, 龚自珍 平生好奇, 然未一出 塞! [ 34] ,龚自珍的朋友王元凤谪戍于张家口,但也 无缘一睹口外山川形势[ 17] ( p138) ,魏源曾想随杨芳 西行,但至嘉峪关而返。缺少实地考察来获取知 识、缺少亲身经历去验证资料,现实西北知识的来 源就枯竭了。今天的研究者认为, 道光时期的学 者重视实地考察的方法[ 3] ( p94~ 98) , 但他们反复强 调的实地考察始终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学术愿 望。 而且,就实地考察而言,受传统学术特性的影 响与制约,徐松等人的实地考察也只是耳闻目睹, 携笔记录,所借助的考察工具仅是指南针。[ 6] (卷首) 而与徐松同时代的德国学者洪堡赴南美考察时所 带的仪器竟有四十余种 [ 35] ( p554~ 555)。在获得了基 础理论、物质手段与科学观念的有力支持之后,西 方人的考察探险活动促进了近代地理学的诞生。 而在清代中叶,不同的学术背景之下,徐松等人实 地目验所得知识转而被用于校订文献了,徐松的 ∃汉书西域传补注%即是一例。 徐松身后,道咸以降,经世致用成为社会之风 尚,在这样的认识下,徐松及道光西北史地研 究中的 言今!与经世的特点也被后人反复强调, �74� # & ∋ 徐松:∃西域水道记%卷四记: 特穆尔里克岭亘空格斯、 哈什两河间,段氏若膺说(陉) 字义云: (两川之间必有山 焉,是为坎象。坎者,陷也。高在下间为陷, 故一山在两 川间者曰山绝坎, 又谓之陉。) 特穆尔里克岭正陉之谓 矣。! 今见嘉庆二十年韵经楼原刻本。 徐松曾对老师左眉说: 先生之造诣,非所敢期也。尚自 谓望道未见, 松复何望哉? 请自兹专心老(考 )据,不复 以文词见。! (徐松:∃静庵遗集序% ,左眉:∃静庵遗集� 文 集%卷首,同治十三年刻本) 刘声木曾言: (松 ) 师事左 眉,受古文法,眉属其专心考据,研究经术,尤精于史事, 熟于西北舆地。! (∃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卷四, 黄山书 社, 1989) 张之洞即将徐松列入∃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 的 经济门![ 36] ( p277)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学术在 西学冲击面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一代的学者 努力在清代学术的脉络中找寻这些变化的起点, 于是道光前后一段时期学风之变成为他们关注的 重点,由此, 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 [ 1] ( p720) , 初期 致用精神渐次复活![ 2 ] ( p382) 等现象也为他们所注 意。20世纪 30年代始,中国北部边疆出现危机, 顾颉刚等学者因民族危机而为经世致用之学术, 组织禹贡学会, 大力倡导边疆史地研究,在这一背 景之下,嘉道西北史地研究中的关注现实、经世致 用的一面自然成为当时研究者强调引伸的重 点。# 不过,由 言今!到 证古!的转变中,西北史地 研究中的经世意义无可避免地在减弱。对此,当 时睿智敏感的学者已有认识, 沈篧即意识到师友 们耗尽心力而为之的 地学之精!, 实在与自己所 追求的用世之学有太大的距离, 他为此一直挣扎 于 舆地之技!与 有用之学!的矛盾之中。& 于是在清末士人对经世致用之重视、民国初 年学者对清代学术史中求新求变因素之强调、以 及 20世纪 30年代以来学者对民族危机的思考等 种种因素造就了学术史上对道光西北史地研究中 言今!经世一面的重视,直至今天研究者往往也 会将边疆史学与今文经学、盐业、河工、漕运等并 称为当时经世思潮的主要表征。∋ 随之, 道光朝 西北史地研究中由 言今!到 证古!转变的另一面 被忽视了。 但是,这一转变产生的学术成果在学术史上 却有着重要意义。张穆等人所校刊的元史典籍在 后世元史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晚清至民国,李 文田、高宝铨、沈曾植、丁谦等人对于∃元朝秘史% 的注释均是以张穆所校定的连筠鋎丛编本为底 本,而清末学者叶德辉因没有看到张穆关于∃元朝 秘史%的有关记载, 误以为∃永乐大典%本的∃元朝 秘史%只有汉文总译,而无汉字音写之蒙文。[ 26]由 张穆与何秋涛校勘后的∃元圣武亲征录%流传京 师。光绪年间, 李文田、沈曾植递有增益, 终在光 绪二十年( 1894)有了刊本。对于这些经张穆、何 秋涛之手的∃元朝秘史%、∃元圣武亲征录%与∃长春 真人西游记%等书的研治,也成为民国学者王国维 的蒙元史研究的起点。∗ 十九世纪后期开始的域外蒙元史研究者也曾 受惠于这些研究成果, ∃元朝秘史%、∃长春真人西 游记%与∃元圣武亲征录%三书最早的外文译本均 是以张穆、何秋涛校刻本为底本、由俄国传教士帕 拉基 �卡法罗夫翻译的俄译本。+ 围绕这些书籍 的抄录校注所进行的文献发掘与交换,也构成 20 世纪初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的重要内容。 虽然我们今天仍可以在近代地理学的学科分 支之一 ∀ ∀ ∀ 沿革地理研究中看到清代西北史学的 影子,但它对近代地理学学科确立的影响远不及 其在后世蒙元史研究方面影响大, 追溯同光学人、 民初学者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承继点, 考量西方汉 学家、日本的中国学研究者对于中国本土学术成 就的关注点,其所重都在于此。 如果说在前人的研究里, 我们较多地通过龚 自珍与魏源,看到了嘉道西北史地研究中 务为前 人所不为!的求新求变的一面, 转而以徐松为视 角,我们会发现这一研究与前代学术的关联以及 中国传统学术的惯性。 ,收稿日期− � 2004�03�11 ,作者简介− � 郭丽萍( 1967 ∀ ) , 女, 山西襄汾人, 历史学博 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晚清史研 究。 ,责任编辑 � 殷 � 铭− 参考文献: [ 1]王国维.观堂集林[ M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M ]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 [ 3]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 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0. �75� # & ∋ ∗ + 以冯家∃我的研究东北史地的计划% , ∃禹贡%半月刊第 1 卷第 10期;唐景升∃清儒西北地理学述略% ,∃东方杂志% 1931年 2卷 4期;楚金∃道光学术% , ∃中和月刊%第一卷 第一期( 1941年)为代表。 最早注意到沈篧这一矛盾状态的研究者是钱穆,他认识 到: 星伯极推其地学之精,然子敦之学实不仅于此。!见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617页。此一情形在沈篧∃落 楼文集%卷八至卷十所存 沈篧给各位友人信中有更多记载。 见黄爱平∃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经世思潮%,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 4期;冯天瑜、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第五章 ∃道咸年间经世派的史地学%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 2002年版。 可见于王国维∃蒙文.元朝秘史/跋%、∃.元朝秘史/之主 因亦儿坚考%、∃.圣武亲征录校注/序%、∃.长春真人西游 记校注/序% ,∃观堂集林% ,第 477�499页。 帕拉基� 卡法罗夫∃元朝秘史%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的 俄译本曾刊于 1866 年圣彼得堡出版的∃俄国北京传教 士团教士著作集%第四卷中; ∃元圣武亲征录%俄译本曾 刊于 1877年圣彼得堡出版的∃东方丛刊%第一卷中, 参 见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 献%。 [ 4]松筠.西陲总统事略[ M ] .嘉庆十六年程振甲序刻本. [ 5]徐松.新疆赋(影印本) [ M ] .中国边疆丛书.台北:台湾文海出 版社, 1966. [ 6]徐松.西域水道记(影印本) [ M ] .中国边疆丛书.台北:台湾文 海出版社, 1966. [ 7]祁韵士.西陲要略(影印本) [ M ] .山右丛书初编,太原:山西人 民出版社, 1986. [ 8]松筠.新疆识略(影印本) [ M ] .中国边疆丛书.台北:台湾文海 出版社, 1965. [ 9]祁韵士.万里行程记[ M ]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 [ 10]缪荃孙.徐星伯先生事辑( 影印本) [ M ]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 年谱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 11]李鸿章,黄彭年.畿辅通志(影印本) [ M ]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 [ 12]张穆. B斋文集(影印本) [ M ] .山右丛书初编.太原: 山西人 民出版社, 1986. [ 13]程恩泽.程侍郎遗集[ M ] . 丛书集成初编. 上海:上海商务印 书馆, 1935~ 1937. [ 14]何绍基.东洲草堂诗大钞[ M ] .长沙无园刊本,同治六年. [ 15]姚元之.竹叶亭杂记[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 16]李柏荣.魏源师友记[ M ] .长沙:岳麓书社, 1983. [ 17]龚自珍.龚自珍全集[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 18]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 M ] .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 [ 19]沈篧.落 楼文集[ M ] .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民国七年. [ 20]沈篧.落 楼文稿 [ M ] .丛书集成初编.上海:上海商务印书 馆, 1935~ 1937. [ 21]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 M ]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 [ 22]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 M ] .丛书集成初编.上海:上海商 务印书馆, 1935~ 1937. [ 23]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 M ]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6. [ 24]张继文.石州年谱 [ M ] .山右丛书初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 社, 1986年. [ 25]朱玉麒.徐松与西域水道记研究[ D]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 究中心博士后出站, 2002. [ 26]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 J] . 内 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2) . [27]徐世昌.清儒学案[ M ] .清代传记丛刊. 台北:台北明文书局, 1985. [ 28]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 M ] .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1937. [ 29]罗振玉.西陲石刻录[ M ] .上虞罗氏刻本, 1914. [ 30]斯坦因. 西域考古图记 [ M ] .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 31]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三卷[ C] .北京:商务印书 馆, 1999. [ 32]徐松.徐星伯说文段注札记 [ M ] . 丛书集成续编. 台北:台湾 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 1989. [33]闵尔昌.王石馰先生年谱[ M ]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 34]刘聎.龚自珍致邓传密佚系年校注[ J ] .华南师院学报, 1982, ( 2) . [ 35]杨衡文.世界地理学史[ M ]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 36]张之洞.书目答问二种[ M ] .北京:三联书店, 1998. �76�
/
本文档为【由_言今_到_证古_从徐松看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的一个侧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