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2019-05-03 5页 doc 16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摘要】民间音乐是音乐的源头和起点,民族音乐更是音乐海洋中五彩斑斓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多藏族民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同语系地区方言的差异也致使各地区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安多方言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地域分布较广。 【关键词】安多;民间音乐;勒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 (2016)06-0059-02 一、藏族民间音乐分布简介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藏民族的风俗...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摘要】民间音乐是音乐的源头和起点,民族音乐更是音乐海洋中五彩斑斓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多藏族民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同语系地区方言的差异也致使各地区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安多方言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地域分布较广。 【关键词】安多;民间音乐;勒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 (2016)06-0059-02 一、藏族民间音乐分布简介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就藏语言而言,由于地域或历史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藏语方言,在语言学中称之为三大方言区。 (一)卫藏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和阿里地区; (二)康巴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藏北那曲地区、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三)安多方言:分布在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地区各县的藏族乡,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分布在张掖、武威、陇南的藏族乡,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安多藏区由于受习俗、语言、地理环境、交通条件、部落区分及当地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又可分为许多语言版块区域。大致上分为牧业区方言、农业区方言和半农半牧区方言,“安多”藏语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上的多样化。 二、安多藏族民间音乐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交流方式。民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物,是在多年的生活劳动和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由于受到历史和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安多”藏族民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种民歌主要流行于甘青川大部分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藏族民歌”有些地方又叫“勒”,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勒”其实是安多藏族民歌的总称,藏语就叫“???”,在“勒”的下面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一)“卡才日”(??????),藏语中又叫“勒卡才日”这种民歌演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常有赞美家乡、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等,表达出大自然的情怀;感怀亲恩、祝福吉祥等主要表达伦理思想;赞美和歌颂英雄事迹、弘扬传统美德、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勒卡才日”在内容方面也有其讲究,歌者要根据场合的特点选唱其符合的内容。在唱腔上受区域文化影响大致分为三种类,以下将予以简要介绍。 1.牧区为主的“勒卡才日”。 2.农业区为主的“勒卡才日”唱腔。 谱例: 3.以半农半牧区为主的“勒卡才日”唱腔。 谱例: (二)“勒西合”(????????)“勒西合”又叫“斗嘴歌”。这类民歌主要流行在青海大部分藏区和甘南州碌玛夏以及 天祝藏区,也是安多方言区独有的民间歌谣之一。演唱形式主要是两名歌手对歌,互相问答、互相讽刺挖苦,语言幽默,歌词丰富,比喻形象;在演唱时必须得到长辈或主持人的允许才可以演唱,到一定的时候有人劝解,方可以停唱。 (三)“年谐”(?????????)在藏语里面“年”是指“婚礼”,“谐”是指歌,所以年谐就是婚礼之歌。它是一种安多藏区的婚礼歌唱形式,主要流行于青海、甘肃藏区农牧地区为主。藏族习俗从姑娘“上头”(少女成人的仪式)到正式出嫁举行婚礼,都是以“年谐”相伴。主要有“迎媒之歌”、“梳妆歌”、“哭婚歌”、“祝酒歌”等。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唱腔因地域而不同。 (四)“利勒”(???????),也就是“劳动之歌”的意思。 这种歌主要是在安多藏区的一种劳动时所唱的民歌,种类甚多,几乎在各种形式的劳动都有一种特定的民歌。此类民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节奏鲜明欢快,有的节奏缓慢温和,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从内容可分为“碾场歌”、“筑墙歌”和“挤奶歌”等。 (五)“则柔”(????????),就是民间的小型歌舞的意思。主要流行于甘青两地农区或半农半牧区,多在婚嫁、迎宾等喜庆节日中进行表演,这演唱时辅有动作简单、节奏缓慢的舞步,小步环绕,动作迷人,曲调悠扬,令人动听。 (六)“东兰”(??????????),在汉语里翻译为“弹唱”,“东兰”有“札木年”弹唱和“布昂”(曼陀林)弹唱等多种曲类或表演形式,藏族的东兰具有悠久的历史,安多东兰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甘肃玛曲的华尔贡开创,《阿克白玛》等曲目非常流行。除西藏和甘肃外,近几年在青海各地非常流行,音乐较清新活泼,略带舞曲特色,羽调式较多。表演时人数不限,多则上百人上千人。 (七)“查木勒”(????????),在藏族传统的民歌分类中,强盗、游侠歌属鲁体民歌,即山歌。这种山歌在藏区流传不广,而且失传也比较严重。这种民歌在甘肃、青海等地也有唱的习惯。 三、甘青川安多方言地区“藏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藏族民歌”是指我国五省区所有藏区的民歌的总称, 安多方言藏族地区藏族民间歌谣,是本课题研究收集的主要部分。通过整理收集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民歌,了解安多方言藏族民间音乐的特色。 (一)节奏和节拍 安多藏族民歌在节拍的运用上常有两类,一类用偶、奇数拍子和混合拍子,另一类用散拍子,散拍子中强拍并不是有规律的出现,所以很难固定重音位置,其重拍根据方言的发音、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来确定。在藏族民歌中自由节奏运用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在上文曲谱的记谱中也可以看出自由延长的符号较多,使人们在演唱时更自由体现出藏族音乐的淳朴、粗犷、豪迈的风格。 (二)曲式结构 安多藏族民歌从曲式结构上而言,基本的结构形态是单乐句反复体、二乐句的结构较普遍,三乐句以上的结构多是乐句的重复、变形发展而形成的。也有乐句的反复或是衬词的扩充乐段。乐句结构在二、四句中长短较一致,在单乐句中则显得较自由,一般每段旋律都会配上不同的几段歌词,歌词的长短基本一致,形成一种“分节歌”的形式。使人们在传唱的过程中简单上口,尽管结构不复杂,但每首作品都有完整的结构和音乐意象。 (三)调式和旋法 藏族民歌所用的调式及与此有关的某些旋法是形成其
/
本文档为【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