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国际货币体系

2011-04-25 50页 ppt 50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0769

暂无简介

举报
国际货币体系null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含义 2、金本位制度 3、布雷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欧洲货币一体化null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内 容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汇率制度 国际储备体制 核心基础:世界本位货币问题简介简介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内容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比价的确定; 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储备资产的数量及构成; 4、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 5、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与机构。null...
国际货币体系
null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含义 2、金本位制度 3、布雷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欧洲货币一体化null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内 容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汇率制度 国际储备体制 核心基础:世界本位货币问题简介简介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内容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比价的确定; 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储备资产的数量及构成; 4、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 5、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与机构。null类型 划分货币制度的 ①以汇率为标准 A、固定汇率制度; B、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C、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②以国际储备形式为划分标准 A、金本位制度:以黄金充当国际储备;(19世纪~一战前) B、信用本位制度:某一国或几国通货创造出信用,其它各国认可的信用工具来充当国际储备;(1976~今) C、金汇兑本位制度:以黄金和某一国通货及国际信用工具共同为国际储备。 (1944~1973) null金本位制(1816-1914) 一战 (1914-1918) 金汇兑 (1919-1929) 大危机 (1929-1933) 货币集团 (1936) (三国货币协定) 二战 (1937-1944) 布雷顿森林 体系 (1944-1973) 牙买加体系 (1976) 区域货币一体化null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英国在17-18世纪实行复本位制度。英国政府于1816颁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1819年又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在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兑换金币,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铸币本位制。到19世纪后期,西方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于是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限金本位制。 实质: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体系国际金本位体系特征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执行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的含金量比决定,黄金输送点为汇率波动上下限 3、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Hume,1752,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null金本位制的特点是: 1、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一国的金铸币同另一国的金铸币或代金币流通的其他金属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金币还可自由铸造。金币的自由输出入,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 2、金币的自由兑换,又保证了黄金与其他金属货币和银行券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 3、金币的自由铸造或熔化,则具有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 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让世界获得令人惊叹的高度货币统一。null休谟的“物价和铸币流动机制”: 条件:没有大量的国际流动资本,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导致黄金的输入出;银行体系没有过剩的黄金储备,黄金的流动反映在银行信用规模和物价变动上;价格对供求有充分弹性。 原则:各国以黄金表示货币价值,并随时可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各国当局保证可随时按照官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各国发行纸币应该受黄金数量的限制。 null机制: 贸易盈余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收入水平和物价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利率下降资金外流贸易平衡贸易逆差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减少收入和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利率上升资金流入null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1.金币本位制 在金币本位制下,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各国所实行的货币制度,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下,流通中货币全部是可兑换的银行券,国内禁止黄金流通。虽然银行券可在一定数量之上向发行人兑换黄金,但纸币被普遍接受,只有一小部分银行券被兑换。 3.金汇兑本位制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当作本位币流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与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相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1931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这段时期,除美国继续实行金币本位制外,英、法两国实行金块本位制,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金汇兑本位制。 nullnull缺点: 一是主要是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 二是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 一方面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明显,到1913年,英国、美、法、德、俄五个国家的黄金存量达到了世界黄金存量的2/3,使得其他国家国内的金本位制难以继续维持。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一些国家能够作为货币的金属资源得到了充分运用,通过国际贸易后被少数工业化国家占有,也就是说,金、银作为货币得到了充分动员;作为财富代表的金、银开采是工业革命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已经显示出其后劲乏力的态势,金银的供应速度无法满足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储备货币增长的需要。null经济上的竞争是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背景之一(斯塔夫里阿诺斯,2005)。在战争爆发前的几年里,各国都陆续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都不希望本国的金、银流出,对黄金输出入采取了许多限制政策,各国银行券发行日益增多,通货膨胀在加速。当正常经济交易无法满足的时候,战争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支撑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增加银行券的发行,推动物价上涨,中止银行券与黄金的兑换。国际金本位制随着战争的爆发而宣告结束。null二、缺陷 —— 崩溃的根本原因 1、体制过于刚性 2、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黄金大量聚集在发达国家 3、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增长 —— 表面原因: 一战爆发,为筹集军费开支,过度增发银行券,致使无法确保银行券的兑换,于是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进出口 null1、黄金供应和储备的有限性限制了货币供应,难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 1913年末,英、美、法、德、俄拥有世界黄金的二分之三。 2、牺牲国内经济,国内矛盾上升 3、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会因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困难和不平衡而被放弃。 4、金本位时期的价格波动与世界黄金产量波动直接相关 金本位的崩溃 金本位的崩溃 1、1914一战爆发 黄金禁运,纸币停止兑换黄金 严重的通胀,货币黄金可兑换性被禁止 1915~1922,世界黄金生产下降了1/3 2、战后初期 1922年,经济与金融会议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3、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31年国际金融危机 抵御危机袭击 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 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 null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虽然还是金本位制,但已经与传统的金本位制相差甚远,这种货币制度只是金块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1)各国货币依然维持着金平价,即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而是通过与外汇的兑换与黄金间接地保持着联系。(2)此时的汇率安排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即与某一特 定强国货币挂钩。 (3)一国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除了保存黄金储备外,还有与之挂钩的强势货币作为外汇储备 然而,各国汇率不再稳定,外汇倾销时有发生。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各国金融管理者都将重点转向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至于对外价值是否稳定则并不重要了。null全球经济陷入了新一轮通货紧缩之中,受萧条的冲击,各国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1931年-1936年是国际货币体系的过渡时期。1931年,英国放 弃了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实施浮动汇率,1934年将1美元贬值到1/35盎司黄金。法国开始一直试图单挺下去,但到1937年被迫完全放弃金本位制。实际上,到1936年底,所有货币均相对黄金贬值,并实施外汇管制或浮动汇率。这种竞争性贬值,与邻为壑的作法显然难以为继,于是1936年,美、英、法签署了《三国》是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新开端。《三国协议》要求各国就汇率变动相互协商和提前通知,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前身。null 布雷森林体系 一、布雷森林体系的建立 1、40年代,美国就积极策划取代英国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改变30年代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混乱的局面。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列强的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仍然试图保持自己的国际地位。而美国在二战结束时,工业制成品占世界一半;对外贸易战三分之一以上,黄金储备占世界60%以上,国外投资急剧增长,已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为美元作为霸主地位创造了条件。 英国和美国为了保证各自在战后的利益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1943.7null—— 怀特计划 1943.7美国财政部长怀特提出 1、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总额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货币,政府债券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等,份额决定投票权; 2、基金发行一种国际货币-UNITA()作为计算单位,可以兑换黄金,也可以在各国之间相互转移,各国规定本币和它的法定汇率,非经基金组织的同意不得随便变动; 3、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汇率,并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会员国出现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可以向基金自组织申请贷款,但是不能超过认缴的份额。 目的在于:要由美国一手操作和控制基金组织,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 原因呢?null—— 凯恩斯(英国财政部顾问)计划 a.发行班柯BANCOR作为国际清算单位,与黄金单向联系 ,各国可以用黄金换取BANCOR但是不能用之来换黄金,各国按一定的比价和BANCOR联系,建立固定汇率制度。 b.设立“国际清算联盟”作为世界性的央行,承担起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 ,各国在联盟中的份额以二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的平均额计算。会员国不需要缴纳黄金或现款,而在上述清算机构中开设往来帐户,通过BANCOR存款帐户的转账来清算各国的债权债务。 C.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将盈余存入账户,发生逆差则按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实际上这是将两国之间的支付扩大为多变清算,清算后,如一国的借贷余额超过份额的一定比例,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需要对国际收支不平衡采取调节措施。 nullnull美国在货币体系中处于控制地位,希望以认缴的份额为基础,确定投票权;而英国人黄金不多,则强调不需要缴纳黄金或现款,只是开立往来账户通过转账来实现。从总份额上来说,稳定基金规模相对较小,而英国希望可动用规模更大一些。第三,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还是有所差别,虽然都规定了各国货币与国际货币的相应平价,但美国似乎更加维持固定汇率制,而英国方案中汇率平价的变动则显得比较灵活。这除了反映了各自主持者经济学思想的差异外,更是两国国家利益冲突的体现。因为美国人黄金储备多,实力雄厚,国际收支状况较好,而英国人的实力不如人家,但又想保持相应的地位,于是决定设计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的体制,并且这一组织的总部轮流在伦敦和纽约。null因为英国本身是逆差国,所以较多考虑逆差国利益。并希望与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袖地位 具体来说:透支原则,双方共同负责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份额的分配和黄金的兑换原则。 1943.9-1944.4美国和英国在关于货币计划的谈判中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论,由于美国在政治经济的实力大大超过英国,英国最后接受了美国的方案,美国也作了一些让步。1944年7月召开了布雷森林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null1942年9月10日,关于凯恩斯计划的美英专家第一轮会谈在华盛顿举行,参加会谈的有,美国方面:怀特、伯尔利、帕斯沃斯基;英国方面:奥帕尔、菲利普斯。这次会谈没有涉及任何实质性问题。伯尔利首先指出凯恩斯计划同美国财政部的初步设想有相似之处,它们的中心思想都是建立某种机构或组织以处理国际金融事务。最后,美国表示将就凯恩斯计划的一些重要问题准备一份清单,在下次会谈时交给英方。10月6日,美英专家在华盛顿就凯恩斯计划举行了第二轮会谈。 null美国主要关心的不外乎3个问题: (1)外汇汇率与黄金的关系,即汇率变动是否与黄金挂钩; (2)汇率变动是否须经国际机构认可; (3)英联邦特惠制是否因“清算联盟”的建立而调整或取消。 美国所希望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因为:(1)在美国拥有巨额黄金储备的情况下,将汇率同黄金挂钩对美国有利,也便于美国发挥对国际金融组织和秩序的影响。(2)将各国对汇率的调整提交国际机构审议,实际上是将汇率调整权国际化,有利于美国干预各国的外汇制度。(3)取消英联邦特惠制,可以扫除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个巨大障碍,是美国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null英国答复如下: (1)各国外汇汇率的浮动应限制在黄金点或其等值物的范围内(但未提及是否须经国际机构认可)。 (2)应区别对待“清算联盟”账目与双边协定。一方面,英国认为各国可以通过迄今为止的双边协定自由确定汇率,另一方面,“清算联盟”账目上的汇率应按平价确定。这表明英国既想通过“清算联盟”的结算制弥补其贸易逆差,又试图继续维持旧有的双边协定和英联邦特惠体系。 (3)英联邦自治领和印度应被视作国家实体加入“清算联盟”,但英联邦内的双边贸易结算仍将继续适用。显然,英国的答复与美国的期望南辕北辙,美英的立场已难以在凯恩斯计划的基础上取得协调了。 null1943年1月9日,美英专家就凯恩斯计划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三轮会谈。田参加会谈的有菲利普斯、奥帕尔和伯尔利。英国希望美国对修改后的凯恩斯计划作出回答。伯尔利绕开这个问题,称美国在形成自已的观点方面有了很大进展,财政部正打算召集一个专家会议以便商榷具体问题。伯尔利还告诉英国,美国已向苏联和中国表达了共同探讨国际金融问题的愿望。 不言而喻,凯恩斯计划此时已被美国束之高阁。 通过与英国的三轮会谈,美国获悉了凯恩斯计划的全部内容,掌握了英国对待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安排的基本态度,有利于美国制定正确的谈判策略,推动怀特计划的实施。英国在会谈中没有得到美国的任何承诺,却完全亮出了自已的底牌,并为美国适时推出怀特计划创造了时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布雷顿森林市(Bretton Woods)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商讨重建国际货币秩序。在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null一方面,美国作为世界政坛新贵希望能拥有超国家的力量,拥有某种法定的特权,货币的特权当然是最好的特权。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并不希望美国人只拥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各国已经明白金属货币无法维持下去,但是人们还是依然相信,货币应该与金属货币保持着某种关系,于是这种货币体制虽然是以美元为中心,但美元必须与黄金保持着固定的兑换关系,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保持着固定的比价关系。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安排来说,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之所以实行固定汇率制,是因为在两次大战前后,有些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利用汇率变动采取了外汇倾销政策,即人为低估本国货币汇率。这种汇率安排与各种形式贸易壁垒结合导致国际贸易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此时人们还是相信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人们天真地以为固定汇率制还能够存在下去。null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的国际性金融机构-IMF,对成员国进行监督,在国际货币领域进行磋商,调剂国际收支,维护国际金融秩序。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元直接和黄金挂钩,一盎司=35美元,其他国家和美元挂钩,各国货币按照含金量确定其和美金的比价。 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对美元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幅度内波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只有在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其汇率贬值或升值;任何变动都需要得到IMF的批准。 4、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5、取消外汇管制。 6、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null双挂钩美元-黄金 其他货币-美元 定价:1盎司黄金=35美元 兑换义务(美国):美元兑换黄金向政府提供维持义务(其他国家):共同维持黄金官价 固定比价: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可调整:比价波动>10%须基金组织批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 上下限: ±1% 要干预: 政府义务,在两大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进行反向的公开市场操作,共同维持黄金官价和固定汇率 结论: 以美元-黄金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也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 null有利: —— 前期a.有利于美国强占国际市场,防止西欧各国与之竞争 b.有利于美国实行对外经济扩张 ∵ 高估美元不影响出口 c.有利于美国增强黄金储备 ∵ 低估黄金,低价聚敛 d.有利于加强美元霸权地位 不利: —— 后期a.导致美国出口受阻 b.导致美元信用不足 null(1)“一固定”即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1盎司等于35美元; (2)“双挂钩”是指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其他国家货币通过与美元的直接挂钩达到与黄金的间接挂钩; (3)“上下限”指的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原则上汇率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汇率的固定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纹丝不动。该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波动(史密斯协议后这一波幅为2.2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五个特点:一固定、双挂钩、上下限、政府干预、允许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五个特点:一固定、双挂钩、上下限、政府干预、允许调整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五个特点:一固定、双挂钩、上下限、政府干预、允许调整 (4)“政府干预”是指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便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使它不致背离平价过远; (5)“允许调整”是指当一国的经济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汇率不可能通过干预的方式得以维持时,在基金组织成员国85%以上投票通过的前提下,允许该国货币公开升贬值。null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兑日元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消除了战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混乱的国际货币秩序,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1、“特里芬难题”(Triffen Dilemma) 如果美国满足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制度不可避免地要崩溃,如果拒绝满足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之需要,国际储备必须要有相应的增长,而这要依靠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而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使得各国持有美元数量增加,增加越多,则对美元的价值越缺乏信心,对美国能否兑换黄金越发怀疑。 2、美国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资产享有一个特权地位。美国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操纵国际金融事务,弥补国际收支,这就造成拥有美元储备国家的实际资源向美国转移;同时由于各国汇率盯住美元,也造成各国货币对美元的依附关系,使得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有重大的影响。 3、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而忽视了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各国只有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时经过IMF批准才能变动;而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严重失衡又缺乏统一的标准,事实上各国很少能变动汇率;即使获得批准,失衡早已对该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就失去了汇率这一重要经济杠杆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null4、实行固定汇率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会员国的通货膨胀。如果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那么汇率升值的压力迫使官方大量抛售本国货币买进美元,促使美元回升,结果这些国家的货币供应量过多,从而加剧世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在美国过剩的情况下,如果抛售美元则会引起美元危机,如果保持美元则又将遭受贬值的损失; 5、国际收支的失衡的调节责任不对称,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即使美元定值过高也不能降低美元的汇率,即使美国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也不能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果美国严格按照黄金储备的增加来增加货币供应则势必造成储备货币的缺乏,制约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简要历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简要历程(1)IMF协定于1947年正式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运行 ; (2)从1948—至1952年 ,美国开始了著名的马歇尔援助计划;1948年西欧国家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来管理援助资金,这个组织后来发展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3)1959年1月,主要西欧国家取消外汇管制,货币开始实现与美元的自由兑换; null① 美元荒: 1944-1958 美国经济具有压倒优势,各国普遍缺乏美元 解决:马歇尔计划(47-49),向西欧以无偿赠予或低息贷款提供130亿美元,以解决西欧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后果:1950年后,美国的国际收支开始赤字,但58年前,各国储备仍属短缺,危机并未暴露。58年后,各国美元储备已经足够。西欧各国解除外汇管制,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 null② 美元灾: 1960-1973  表现:三次美元危机 A.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10) 原因:美国对外短期债务总额首次大于美国黄金储备 表现:抛美元,买黄金,马克等硬通货 举措: 经济上 —— 黄金总库(1961.10):稳定金价 —— 借款总安排(1962.10): 借美元稳定货币汇率 政治上—— 游说各国 null建立黄金总库: 美元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是那个抢购黄金风潮,使得金价不断攀升。为了维持黄金官价,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在1961年10月建立黄金总库,各国按一定比例共拿出2.7亿吨黄金,指定英格兰银行作为总库的代理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维持黄金市场价格稳定。 借款总安排: 由于国际收支恶化,美国需要借用德国、法国等的货币以平衡国际收支,稳定美元汇率,但在IMF中,美国占的份额较多,西欧占的份额较小,因而不能满足美国对这些货币的需要,于是在1961年11月IMF在巴黎召开会议,由黄金总库加上加拿大和日本共十国,签订了资金达60亿元的“借款总安排”协议,规定当IMF缺少西欧货币时,可由IMF向“借款总安排”的有关国家借入,转贷给需要的会员国,实际上是支持美国。 货币互换协定: 在美国汇率趋跌的情况下美元被大量抛售,为加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1962年3月美国分别和14个西方主要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定:两国央行在约定的期间内相互交换一定金融的对方货币,在未使用之前,须以一定期存款或购买证券的形式存于对方,在约定到期,则根据实行互换时的汇率互相补偿对方货币。 nullB.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3) 原因:黄金储备只有对外短期债务的三分之一 表现:同上,但更为疯狂,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 举措:黄金双价制(意味着局部倒塌) 1968.3.15创设SDR(意识到本位货币数量难以保证) 1969年null黄金双价制: 60年代,随着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扩大,其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发空前的第二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在半个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流失14亿元。黄金总库已经无力平息抢购黄金的风潮,因而3月15号解散黄金总库,实行黄金双价制,即只允许各国中央银行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至于黄金市场的价格则任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各国不再维持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官价。 创设特别提款权 为了缓和美元危机,早在1965年美国就在IMF提出设立特比提款权的方案,其目的是进一步扩大IMF的贷款能力,从而利用这种“纸黄金”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减少美元的外流,并逐步用SDR来取代黄金作为国际储备,为以后建立一种既能脱离黄金又不触动美元的特权地位的新的货币体系奠定基础。1969年10月,IMF决定从1970年-1972年分三年发行SDR95亿单位。SDR只能用于政府之间的结算,发现数量少。而大量的经济个体国际往来债权债务还是用美元,所以它不会损害美元的特权地位还可以缓解美元危机。 1、它的创设与分配可增加美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从而增加其应付国际逆差的能力; 2、减少美国黄金储备的流失,这是因为SDR等同与黄金,当外国要求美国兑换黄金时,美国用SDR支付。 nullC.第三次美元危机:(1971.5) 原因:经常项目首次巨额逆差对外短期债务达到500亿美元∵国内军费开支,财政赤字→通胀上升 经济衰退→产品竞争力下降 表现:美元泛滥,表现同上 举措:政治游说 null③ 解体过程: A. 新经济政策 (1971.8) 对内:冻结物价,工资 —— 减少财政赤字 对外征收进口税10% —— 减少贸易赤字 停止黄金兑换 —— 一根支柱倒塌B. 史密森协议 (1971.12) 美元贬值 1∶351∶38取消10%进口附加税 各国货币升值,即变动平价 汇率波动幅度扩大  →±2.25% 目的:维持固定汇率(另一根支柱) C.美元再度贬值10% 1∶38→1∶42.22 其他货币也自由浮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null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1、1971年5月和7月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美国为了维持美元的中心地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积累了巨额的外债,另一方面黄金储备流失严重,到1971年8月美国黄金储备减少到102亿美元,对外短期负债高达520亿美元。美国根本不可能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于是各国纷纷向美国挤兑黄金。1971-8-15美国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对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并对进口商品增加10%的附加税。该体系根本上动摇,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对本国货币的冲击,许多国家货币不再钉住美元而实行浮动。 史密森协议 在国际金融极端混乱的情况下,十国集团在1971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私密森协议: (1)美元对黄金贬值7.89%;(2)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2.76%-7.66%不等;(3)外汇汇率从黄金平价1%扩大到2.25% 只能暂时性措施,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1973年1季度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马克和日元的风潮。 null根本原因:特里芬两难 世界本位货币 保证数量 保证质量 美元坚挺 维持信心 满足 国际清偿力 要求 收支顺差 进口输出 逆差 矛盾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简要历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简要历程(4)在整个60年代,美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使美元兑换黄金的基础不断削弱 ; (5)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与黄金的官方平价兑换一终止,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6)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null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1)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 ; (2)1957年3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 (3)1969年12月在海牙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筹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 (4)1978年 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正式实施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简称EMS)。null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 2、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 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简称EMF)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新发展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新发展1、《德洛尔报告》 该报告证实提出了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详细方案,指出货币与经济联盟是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 1991年12月9月和10月,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包括《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是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的新里程碑。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新发展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新发展3、欧元的诞生 (1) 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为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向欧元转换的过渡期; (2)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将作为法定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同尚存的各国货币一并流通; (3) 从2002年7月1日起,欧元区各国货币全部退出流通领域,市场只流通单一货币欧元,欧洲统一货币正式形成。欧元的重大意义欧元的重大意义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欧盟建设; (1)实行单一货币可以有效的降低成员国货币之间的交易费用; (2)统一货币也可以消除汇率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各国的物价、利率、投资收益之间的差别会趋向一致; (3)欧元的发行还将大大促进欧盟资本市场的扩大,从而提高欧盟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 2、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分享货币竞争的利益,国际货币体系将越来越趋向均衡。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布雷森里体系解体后,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定,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样化格局,浮动汇率成为主要汇率制度,国际储备资产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1976年1月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就国际货币制度问题达成协定,通过《IMF协定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新的国际货币关系格局。null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浮动汇率合法化;会员国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并存。 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使黄金和货币完全脱离关系。 提高SDR的国际储备地位,会员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SDR交易。不必征得IMF同意,IMF和会员国之间的交易以SDR代替黄金,IMF一般帐户中所持有的资产一律用SDR来表示;以使SDR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而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设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扩大信用贷款的总额。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各会员国对IMF所缴纳的基本份额,由原来的292亿元增加到390亿元。增加石油输出国的比重,由5%提高到10%,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变,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和德国都有所减低。 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1)美元仍是主导货币 、最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最主要 的国际价值贮藏手段 (2)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今后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关于SDR的作用,是储备体系中重要部分。 (4)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各国重视黄金储备。 null 2、多种形式的汇率制度安排 IMF成员国可以自行安排其汇率,从各国实际情况看,发达国家一般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也有采取盯住自选的货币篮子或实行某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多数钉住美元,法郎,SDR或自选的货币篮子,并实行一定的外汇管制,实行单独浮动的很少。 3、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1) 总需求调节 (2)汇率机制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当一国经常经常帐户收支发生赤字,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该国汇率便趋向下跌,有利于出口减少进口,从而使经常项目赤字得以改善;否则反之。 (3)利率的调节,由于利率的差别引导资金流入或流出。 (4)IMF调节国际收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向赤字国提供贷款,而且指导和监督赤字国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null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清偿力和储备货币信心的矛盾。从而特里芬难题可以得到解决,因为 当某一个储备货币发生信用危机时,其储备地位将会有其他信誉良好的储备货币;当某一个储备货币供应不足,根据市场规律又会有其他的储备货币补偿国际清偿不足,当世界经济衰退,也不可能所有的储备货币都发生危机;在经济繁荣期间,多元储备可以缓解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2、以浮动汇率下的汇率制度能够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映,从而使得汇率对经济的调节杠杆得到更好地发挥。使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3、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选择更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存,相互完善,相互补充,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一种调节机制,比较适合当今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以及各国经济发展模式,政策目标都不形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在不累森林体系下国际收支调整的困难。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困难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困难1、汇率制度的脆弱性 (1)钉住汇率制度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 (2)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风险; (3)从理论上讲,钉住汇率制度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遭受投机攻击的可能性。null2、多元化货币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 (1)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储备体系的多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政策监督来发现危机隐患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实施来降低危机的破坏性影响 IMF的贷款能力有限,难以协调盈余国和赤字国双方对称地调节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往往由赤字国来承担,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长期得不到纠正只能靠借外债来应付,所以债务危机已经变成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努力也由此展开。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次。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1)扩大资金实力 (2)加强信息交流和发布功能 (3)改革资金援助的限制条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 (1)汇率制度合作 (2)区域监督机制 (3)威慑机制 (4)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
/
本文档为【国际货币体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