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2011-04-25 5页 pdf 413KB 2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6846

暂无简介

举报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374 (Medical Journal ofthe Chinese People’sArmed Police Forces)Vo1 . 17 No.05 20O6—05出版 [12] 加藤知行,森武生.侧方郭清 是非考间.j.外科,2O0O,62(8): 924—926 [13] Takahashi T,UenoM,Azekura K et a/.Lateral node dissection and total mesore~ excision for rectal OLrlcer . Dis Colon ...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374 (Medical Journal ofthe Chinese People’sArmed Police Forces)Vo1 . 17 No.05 20O6—05出版 [12] 加藤知行,森武生.侧方郭清 是非考间.j.外科,2O0O,62(8): 924—926 [13] Takahashi T,UenoM,Azekura K et a/.Lateral node dissection and total mesore~ excision for rectal OLrlcer . Dis Colon Rectum.2OOO.43 (1O):59—68 [14] Ortiz H·Annandariz P.Anterior resection:do the patients perceive any clinical benefit7.Int J Colonrectal Dis,1996,ll(4):191—195 【15] Lee SJ,Park YS.Serial evaluation 0f anorectal function following low anterior r ∞ of rectum.Int JColonr~ Dis,1998,13(5—6): 24l一246 [16] Jehle EC,Hadmel T,Starlinger MJ et a1.Level of the anastomosis does notinfluencefunctional outcome afteranterior rectal resectionfor recta/CO/l~r.Am J sllrg,1995,l69(I):147—152 【l7J M,Glimellus B,Gmf W a/.Preoperative irradiation af- functional results after surgery for rectal co21cer: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study.Dis Colon Roctum,1998,41(5):543—551 【l8J Matzel KE,Stadel maier U,Muehldorfer S et .Continence after edonrectal roconstruetian follo~ g resection:i oflevel an矗s— tomosis.Int JColonrectal Dis,l r7,12(2):82—87 [19] Lago/lh~F。Fages P,Clfiotasso P et a1.Resection ofthe rectumwith construction 0f acolonic reservoir andcolo—anal anastomosisfor car. cinoma 0fthe recRlm.Br J Surg,1986,73:136—138 [20] Williams N,Seow—Oaonn F.娜 i0l 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fo1. 1owing ultra—lowanterior n蔓le ∞ with colon pouch—anal anastomo- Bis.Br J sllrg,1998,85(8):l 029一l 035 [21] Ihven~a K,Enker WE,bteDemaott K et a1.Male and female sexual and m'ha~ run. an after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with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 carcinoma the reehun.JAmColl ,1996, 182(6):495—502 [22] Grigg M,McDermott盯,Pihl EA et a1.Curative local excision in the ll,~almerlt carcinoma 0fthe rectlan.DisColonRectum,1984,27(2): 8l一83 [23] Buess G,Mentges B,Manncke K d a2.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transanal endoscopicm/crosurgeryin early rectal ctq/Icer.Am J stlrg, 1992,l63(I):63—70 [24] 专家座谈会.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6,16(3):166 [25] Kirwan WO,O’RiordairIMG,Waldron R.Del’J indications ab- dominoperineal resec ∞.Br J Stag,1989,76(1O):l 061—1 063 l26j Babcock WW.Experionees with r ∞ 0fthe colon and the elillli/ll1. tion of colostomy.Am J Surg,1939。46:186 l27』 Bacon HE.AMominoperineal proctodgmoideetomy with印hil t目 preservation:five—year and ten—year survival after“plllI— through”operationfor cAi/lcer 0f rectum . JAMA,1956。160(8):628 — 634 l28』 Park AG.Transanal technique in low rectal anastomosis.Proc R Sec Med,1972,65(11):975—976 l29j Loc~io SA,Swhl WH.Simultaneous dMomino—h矗nsBa啪l rI苎se ∞ and anastomosisformid—rectal ol/lo~r.Am J sllrg,1969,117:282— 289 l30j Parc, ref E,Frilaax P et a1.R ∞ and coloanal anastomosis with colonic reservoir for rectal carcinoma.Br J sllrg,l986,73(2): 139—141 l3lj RalnilL~z JM,Mortensn N JM,Takeuchi N et a/.Colonic J—Pouch rectalr construction :is it really a neorectum7.Dis Co lon Rectum。 1996,39(11):1 286—1 288 [32] Hallbook O,Sjed~ R.c0n ris0|I bl31ween the colonic J Pouch anal anastomosis and health rectuiil~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lt on.Br J Surg,1997,84(10):1 437—1 441 [33] lacy AM,Gareia—Valdecasas JC,Delgado S a/.L叩 c( — assistedcolectomy versil8 opencoleetomyfortreatment 0fnon/nb~ lltic colon cancer.,a randomizedtria1.Lancet。2OO2。359(9 325):2 224—2 229 [34 Keda Keijj,Miyazaki Masam.Evaluation chemoradiotherapy fbr the treatment 0f rectal carlcer.GanToK~dcuSyoho。2OO2。29(5):703— 7O8 (2005~11—04收稿,责任鳊辑 岳建华) 杨胜利 综述 刘惠亮 审校 (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39)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 颈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 髂、股动脉闭塞 肺栓塞 外周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内科治疗效果甚微,手术治 提高。器材将复合化、生物一药物化,操作更简化。目前球囊导 疗为有创治疗方法,且效果有限。1964年,美国医师 Dotter和 J~ ins开创了不用开刀的外周血管病介人治疗方法,1972年 GnⅡ g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使这一技术发展成熟。此后相继 开发了激光血管成形术,动力性血管成形术(旋磨导管),血管内 支架,超声血管成形术,基因治疗及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术后再 狭窄等。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适应证不断扩大,治疗效果明显 管、血管内支架仍将是主要治疗手段。在将来预防再狭窄的治 疗可能以血管内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成为发展的重点。所以越 来越多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通过经皮血管介入治疗 ,其优点是 药物及手术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下面就重要的外周血管疾病介 入治疗进行综述。 — — 1 腔 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 : 学历 主任医。师。 主动脉央层( 。 ,^J))的年自然发病率约1/ 主要从事冠心病及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工作 。 ~ ⋯ ⋯ ⋯ ~ ⋯ ⋯ ⋯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啊 (Medic8l Journal~ffthe Chin~People’s Amled Police Forces)Vo1.17 No.05 2006—05出版 37, 1O万。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 )或带膜支架 植入术(Endovaseular stent—grafting)的发展丰富了主动脉夹层 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轻,安全性增加[2-4]。 1.1 主动脉 夹层的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Stanford分 型: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 A 型;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 B型。 Debakey分型:I型主动脉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并累及腹主 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起 源于胸降主动脉,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ⅢA。累及腹主 动脉者称为ⅢB。主动脉夹层分区:用夹层裂口分区法(8个 区):O区:裂口位于升主动脉;1区:裂口位于无名干与左颈 总动脉开口之间;2区: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 开口之间;3区:裂 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 口以远的主动脉 弓;4区:裂口位于胸降主动脉;5区:裂口累及腹部内脏动 脉 ;6区:裂 口位于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段 ;7区:裂口位于髂 动脉。主动脉夹层分期:急性期:主动脉夹层发病3 d之内; 亚急性期:3 d一2个月;慢性期:2个月以上。 1.2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首先要内科治 疗。内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 120/'/0 水平),防止主动脉夹层的扩张和破裂,同时镇静、止 痛。腔内隔绝术作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新术式,主要优 点集中体现在其微创性方面。手术前处理包括术前晚 和术晨禁食但不禁水和药物(特别是抗高血压药),麻醉诱导 前充分水化(静脉输注 1 000 ml晶体液)并给予防治腔内隔 绝术后综合征的制剂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2.1 适应证 直径大于 5 cm或有并发症的急性期及慢 性期B型3—4区及6~7区主动脉夹层是目前腔内隔绝术治 疗的首选指征;A型0—2区及 B型5区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 绝术治疗虽然存在争议,但可以有条件地行附加手术的腔内 隔绝术。 1.2.2 禁忌证 急、慢性期A型0—2区主动脉夹层及 B型 5区主动脉夹层不适合行常规腔内隔绝术;并存其他疾病预 期寿命不超过 1年者不适合行腔内隔绝术。 1.2.3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术前影像学评估 术前可选 用帆 或 CTA,并结合术中 DSA进行全面精确评估测量。 需要测评的参数主要有:近端瘤颈(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与夹 层裂口之间的胸主动脉)的长度、内径;主动脉扭曲度;分支 动脉的通畅度;最重要的是精确定位裂口和判别夹层真假 腔。当需要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时,还应认真评估双侧椎动 脉,以便于决定是否需要在隔绝主动脉夹层之前或同时重建 左侧椎动脉。另外,还应常规行彩超评估双侧股动脉和髂动 脉直径,以便根据导人系统的口径选择导人动脉。 1.2.4 腔内移植物的选择 目前,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的 腔内移植物主要由直管型不锈钢或记忆合金支架与人工血 管共同组成。所选移植物需满足两个要求:一是需要有足够 的周向支撑力以保证移植物与主动脉之间紧密贴合,这主要 靠选择移植物直径大于瘤颈直径 10%一20%来实现;二是为 使移植物释放后能适应主动脉弓的弯曲度而不至于损伤主 动脉内膜,移植物必须维持良好的轴向柔顺性。这主要靠节 段支架设计加置于主动脉弓大弯侧的纵向固定钢丝来实现。 1.2.5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常规手术方法 在装备 DSA的导管室于全麻下进行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术前评 估选择髂动脉未受累的一侧,解剖出股总动脉(或髂动脉)作为 导人动脉。经左肱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或切开置入5—6 F带标 尺的猪尾导管至升主动脉行胸主动脉造影(LA()4 )。在监视屏 上标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和夹层破裂口,测量瘤颈长度、直径、 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和长度,据此选择适当口径和长度的移植 物。全身肝素化后(肝素1 n l【g,静脉推注),经导入动脉穿刺将 超硬导丝(O.038 in×260咖,l in=2.54咖)导入真腔并直达升主 动脉,再沿该超硬导丝导人移植物,定位后控制性降压至收缩压 70 nInHg,释放移植物,近端固定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正常 胸主动脉,远端固定于夹层裂口以远。慢性期夹层可使用低压 球囊适度扩张使移植物贴附严密,急性期因主动脉内膜水肿易 破,移植物释放后不宜再用球囊扩张以免形成新的裂口。经左 肱动脉(或桡动脉)预置猪尾造影导管再次行主动脉造影,注意 观察左锁骨下动脉是否通畅,移植物是否通畅,有无扭曲、移位, 移植物近端或远端是否存在内漏。如造影证实主动脉夹层已被 完全隔绝,假腔不再显影,则退出导管,缝合导人动脉及切口。 1.2.6 并发症 腔内隔绝术后内漏:内漏是指腔内隔绝术后 从各种途径继续有血液反流入瘤腔的现象。内漏的危害是可以 导致主动脉夹层继续增大甚至破裂。内漏分为四型:I型内漏是 指血液经腔内移植物近心端与自体动脉之间的裂隙流人瘤腔的 现象,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是在近端再加一段或多段移植物,以彻 底隔绝内漏;Ⅱ型内漏是指腔内隔绝术后血液经腔内移植物远端 与自体动脉之间的裂隙反流 瘤^腔的现象,Ⅱ型内漏若反流量不 大,可先不处理,留待随访观察中自闭,若反流量大,则需再加一 段腔内移植物将内漏隔绝封闭;Ⅲ型内漏是指从肋间动脉反流 人夹层假腔的现象,—般反流量较小,术后在随访观察中往往能 够自闭;Ⅳ型内漏是指血液从腔内移植物针孔甚或破损处流入 夹层假腔的现象,Ⅳ型内漏的处理一般是再选一段较短的且口 径合适的腔内移植物将原先的破损处隔绝封闭。腔内隔绝术后 综合征是指术后出现的临床征候群,通常现为“三高二低”,即 体温升高(—般不超过38.5"C),白细胞计数升高(比术前平均升 高10S/L)和c反应蛋白升高;同时红细胞和血小板呈不同程度 的降低。该综合征初步考虑为移植物的异物反应、瘤腔内血栓 形成后的吸收、移植物对血细胞的机械破坏及造影剂和X线辐 射的影响等综合因素所致。症状较轻的患者经术中和术后小剂 量肾E腺糖皮质激素及消炎镇痛类药物对症处理后,—般于两 周内便可逐渐恢复。对症状较重者,当血红蛋白低于8o g/L和 血小板计数低于60×lO~/L时,应及时予以补充。 2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20%一3o%的脑卒中 病例与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有关。以前多用颈动脉内膜剥脱 术,其存在一些缺点:一般手术需全麻,不能监控神经系统状 况;高位颈动脉狭窄不能应用;术后再狭窄不能进行二次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76 (Medical Joumal of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Vo1 .17 No.05 2OO6—05 出版 术。所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不是一种完美的手术。逐渐被 介入治疗所代替。2o世纪8o~9o年代初,介人治疗颈动脉 狭窄多限于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20世纪 90年代后期开始 行颈动脉内支架术。 2.1 颈动脉内支架术的技术要点 局麻下穿刺股动脉,经 造影明确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情况(部位、程度、范围、 形态学特征、是否存在颅内段颈动脉病变等);以0.035英寸 超滑导丝引导造影导管至颈外动脉,并换用 0.035英寸加硬 交换导丝至颈外动脉远端;撤出造影导管,沿加硬导丝更换 相应动脉鞘后,送人 7~9 F导引导管或直接更换 6 8 F长 鞘至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下方 1~2 cm处;经导引导管或 长鞘向颈动脉分别注入肝素5 000 U,尼莫地平0.2 mg;使用 远端脑保护装置(颈动脉滤器、保护球囊)小心越过狭窄段至 颈内动脉颅外段远端,并释放保护装置(打开滤器或充盈球 囊),颈内动脉过度狭窄的患者不能通过脑保护装置时,可以 小球囊预扩张后再行通过,或换用低剖面保护球囊通过病 灶;用自膨式支架,除严重狭窄者外一般不需行预扩张而直 接送人支架释放系统;将支架送至狭窄段,再经造影证实位 置无误后释放支架;支架置人后常规造影判断疗效,若残余 狭窄超过20%,可做后扩张(用自膨式支架);回收脑保护装 置(回收滤器或吸空保护球囊,吸空球囊前尚需以吸引管吸 出部分球囊下方血液)。 2.2 颈动脉支架术的合并症 2.2.1 脑栓塞 是颈动脉支架术的主要合并症。在颈动脉 介人手术操作中可出现病灶脱落栓子。操作过程进行脑保 护是非常重要的。 2.2.2 过度灌注损伤 它是由于闭塞、狭窄的颈动脉开通 后。脑组织血供骤然增加,超过脑血管的自主调节能力,造成 脑水肿、毛细血管破裂、血管旁出血以及脑内血肿等。 2.2.3 动脉穿刺部位血肿 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但大 多不严重,多数经保守治疗可奏效,少数需外科治疗。 2.2.4 颈动脉痉挛、夹层及闭塞 血管内介人操作常可导 致动脉痉挛,大多用血管扩张药后可缓解,一般不会影响血 流。严重的动脉损伤可导致夹层甚至闭塞,在单纯球囊扩张 术时较为常见。 2.2.5 心动过缓 和低血 压 在 颈动脉 内支架术 (Carotid artery stenllng,cAS)术 中,颈动脉球压力感受器受压时,可反 射性引起迷走兴奋造成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常易发生于球 囊扩张动脉后。持续时间多不长。据文献[5]报道心动过缓 发生率达27.5%~71%,低血压发生率可达 22.4%;可用阿 托品治疗,术前用0.5~1 mg阿托品可预防。严重心动过缓 则需用I临时甚至永久起搏器治疗。 2.2.6 支架再狭窄和支架变形 年再狭窄率为 5.56%,远 低于冠脉支架的再狭窄率。支架的变形主要与支架的选择 有关,早期 CAS选用的球扩支架 Palmaz,由于弹性差,在受压 后不能恢复,发生变形的机率较大,自膨式支架如 Wallstent, SMART等。尚无变形的报道。 2.3 颈动脉脑保护装置 远端滤器装置:是以滤器置于颈 内动脉病变部位的远端,在保持颈动脉前向血流的同时,过 滤、捕获栓子,在手术结束后再回收、撤出栓子。代表产品有 Anff~oguard(Cordis,USA),FilterWire(Boston,USA),NeuroShield (MedNova,United Kingdom)。远端阻塞装置:是利用阻塞球囊 在病变远端阻断血流,从而防止栓子进入颈内动脉。目前较 常用的有 Theron球囊和 Percusur~ 。近端阻塞装置: 是在颈总动脉病变近端以球囊阻断颈动脉前向血流,甚至可 通过人工动静脉瘘造成颈内动脉血流逆流,以防止颈总动脉 栓子进人颈内动脉。代表产品是由Parodi等设计的抗栓塞 系统(Parodi Anti—Embolism System,PAES)。 2.4 颈动脉介入技术的展望 随着支架技术及脑保护装置 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l6J,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目前 有多项对照研究正在进行。大多I临床试验使用了颈动脉脑 保护装置,以提高颈动脉支架术安全性。颈动脉脑保护装置 是一种有广阔前景的新型微创介入器械。相信随着上述随 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发表,颈动脉支架术一定能成为一种有效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替代疗法。 3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肾动脉狭窄是I临床上颇为常见且易被漏诊的疾病。当肾 动脉狭窄严重时(管腔横截面积减少≥70%),可引起顽固性 高血压、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反复发作的慢性心力衰竭或肺水 肿。因此,及时识别严重肾动脉狭窄并加以治疗,有着十分重 要的I临床意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当前国内的常见病,我 们只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3.1 肾动脉造影检查 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可确 定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远端分支和侧支循环的情况,以及伴 随的其他解剖异常,从而可决定治疗的对策。但肾动脉造影为 创伤性检查,只在无创性检查难以确诊和(或)考虑进行经皮肾 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人术时再施行。由于肾动脉常由腹主动脉 的后侧发出,因此,宜采用斜位才易观察到肾动脉的开口部。在 检查时还应测量狭窄近、远端的压力阶差,以进一步确定狭窄是 否具有病理生理学上的意义(用5 F以下导管测量跨狭窄部压力 阶差>120 mmHs时有意义)。肾功能受损患者做此项检查时应 注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3.2 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一 般认为当肾动脉狭窄 ≥70%时,即宜进行血运重建术, 包括介人治疗(肾动脉内支架置人术)_7J或外科手术治疗(肾 动脉旁路移植术)。目的是控制血压以防止高血压的各种并 发症,并防止肾功能减退或使已受损的肾功能得到改善。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部位多在肾动脉 开口部或近端。尽管肾动脉成形术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球囊扩 张后动脉壁的弹性回缩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术后 1年内可≥ 30%),影响了远期疗效。因此,对这类患者目前主张直接置 人支架。肾动脉内支架置人术的适应症为一侧或双侧肾动脉 狭窄,其程度≥70%,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难以用药物控 制的高血压;无其他明确原因所致的轻、中度肾功能损害;非 因心肌缺血所致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禁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圈圈 ( cal Joumal ofthe Chinese People’s A Pollce№ )voJ.17 N0.05 20O6—05出版 377 证 :已发生慢性缺血性肾病而需透析治疗者;肾动脉病变过于 弥漫或严重钙化者;因肢体动脉狭窄而难以施行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者;兼患其他不能治愈的疾病且生存时间有限者。 肾动脉内支架置人术的再狭窄率为 17%(0 39%)。并发症: 肾动脉穿孔、支架异位等。此外在操作时,还可能因造影剂引 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栓塞。肾 动脉内支架置人术的方法:局麻下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鞘, 送人 5F猪尾导管置放胸 水平,行腹主动脉造影,然后分别 行双肾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图像,了解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程 度,测量肾动脉狭窄段直径及其临近正常血管腔大小,以便选 择适宜的球囊导管,囊径应 >动脉正常段直径 I眦n,经造影导 管送人导丝,沿交换导丝缓慢送入球囊导管,并准确地置放在 狭窄部位。充盈球囊扩张肾动脉狭窄部,直至狭窄变浅或消 失。更换 Cobra导管测压及造影。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若 平均压差<20 mmHg为技术成功标准,并行DSA造影观察效 果。由细导丝将整个支架系统一起送入靶血管段 ,定好位置, 然后回抽导引鞘,扩张气囊使支架膨胀开,穿刺部位加压包 扎。该侧肢体伸直制动24 h。 4 髂、股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髂、股动脉闭塞可表现为严重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组 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和废用性肌肉萎缩等症状,给患者的工 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以往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 治疗主要是通过主髂动脉重建的外科手术来完成,如主髂动脉 内膜剥脱术,主髂动脉和腋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等。然 而,由于受外科手术对患者心、肺、肾功能条件的要求,病变波及 范围、程度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的影响,以及患者对麻 醉、手术创伤及危险的担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部分患者不能或 不愿接受手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主要包括急性动脉栓塞及 血栓形成和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症。 4.1 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方法:髂 、股动脉 造影:局麻下行股动脉(对侧)或左侧肱动脉穿刺,穿刺成功 后,送人导丝,再沿导丝送人 5 F猪尾造影导管,行腹主动脉 及双侧髂、股动脉造影(优微显370加~6o rnl,l0~15 ml/s), 显示腹主动脉近心端闭塞处和腹主动脉主要分支情况,并尽 量延迟显影时问(15 s以上)通过形成的侧支血管来显示髂、 股动脉闭塞段远端的情况;造影后置换0.035英寸直头导 丝.在x线透视监视下,沿髂动脉一股动脉或股动脉 一髂动 脉 一腹主动脉走行方向试探前行,如遇阻力,则稍稍后退,调 整导丝方向后再行试探,直至导丝穿过闭塞段动脉;闭塞血 管成形术:血管开通后,沿导管送人 0.038英寸超硬导丝并 跨过闭塞段血管,置人球囊扩张导管(直径8~16肿n)扩张闭 塞段血管,反复扩张2~3次,每次持续 l0~15 S,扩张后,置 人造影导管,再次行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球囊扩张治疗效果; 血管内支架置人:经球囊扩张治疗尚不满意者,可考虑此项 治疗,即沿跨越闭塞段的硬导丝,送人适宜长度和直径的血 管内支架,其中腹主动脉支架直径为20眦n,髂动脉支架直径 为8 10眦n,所用支架的长度依病变长度而定。术后抗凝治 疗: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3 d,即肝素 3 000~4 000 U,2/d,术后 每 8~12 h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不 超过正常值2倍,以防止并发症发生;如患者无再发症状或 症状明显好转,则拔出导管,继以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 疗。在随访中要注意支架折断的风险[引。 4.2 急性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动脉血栓抽吸 及溶栓治疗:如造影发现有明显的血栓形成则用导管置于血栓 部位,用加InI注射器负压抽吸,吸住血栓后取出导管,然后从导 管推出血栓,反复数次完成吸栓;或用专用血栓抽吸装置,在导 管前端产生极强的涡流效应,粉碎并将血栓带回管内,这种方法 可快速吸除血栓。然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中,或将猪尾导 管置入腹主动脉闭塞段的近心端,经导管进行溶栓治疗。溶栓 药物为尿激酶,其具体方法为:首次剂量为 5D万 U,加入50~100 lnI生理盐水中,以1~2万Wmin速度持续注入,溶栓开始前经 导管首先注入肝素钠3 000~5 CIDQ乌皇位。首次剂量溶栓后再次 行血管造影观察溶栓效果,若有效则调整导管位置,再次重复上 述溶栓治疗直至管腔开通;若首次剂量溶栓无效,则置人导丝进 行闭塞血管开通治疗。再术后溶栓及抗凝治疗:术后常规留置 导管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 3 d。即尿激酶25万 5D万 U/d。肝素 3 Off)~4 000U.2/d。 5 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PIl】In叩ary embolism,PE) 是指血栓堵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其 原因多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 在毫无察觉中血栓随血液回流堵塞肺动脉。由于血栓的大 小、形状、数量及流人肺动脉速度的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急 性肺栓塞的治疗,一般首先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效果未 能即刻出现,或不能预测溶栓是否成功,以及溶栓禁忌证的 存在等限制了溶栓治疗的应用。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或再栓 塞是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介入治疗是使急性 肺栓塞患者迅速改善循环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 5.1 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目前临床尚未建立急 性肺栓塞介入治疗适应证金标准。1998年召开的国际肺栓 塞研讨会提出适合于急性肺栓塞介入方法治疗的范围是: (1)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者;(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3)溶栓 疗法失败或禁忌者;(4)经皮心肺支持禁忌或不能实施者; (5)有训练有素的导管实施队伍。特别对心源性休克或右心 功能不全的患者,介入治疗是应考虑的急诊治疗方法。 5.2 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的方法 5.2.1 导管局部溶栓术 导管局部溶栓术是通过肺动脉造 影确定堵塞的肺动脉部位,然后导管尖端置于血栓处,将尿 激酶、链激酶或 tPa直接注入血栓处,新鲜血栓在足量的溶栓 药物作用下,大多在 30 min内溶解。目前欧美导管溶栓,除 使用普通右冠状动脉FlEA导管或猪尾导管外,还使用专用 顶端多孔溶栓导管,使用的压力枪产生的压力越高,导管插 入血栓内部的溶栓效果越佳。这种方法多在为确定诊断又 无溶栓禁忌证时使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78 ■圈 (№ Joimud ofth~Otin~People’s Armed Police J Vo1.17 No.05 2OO6—05 Iti11~ 5.2.2 导管血栓吸除术 日本报告的肺动脉内血栓抽吸 术,主要使用FIEA的引导导管。肺动脉造影完成后。用 8 F 的右冠状动脉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用 10玎d注射 器负压抽吸,吸住血栓后取出导管,然后从导管推出血栓。需 要反复数十次才能完成吸栓。这种取栓的特点是使用常规 导管,方法简单,易于普及,不足之处是所需时间长。欧美使 用的专用血栓抽吸装置,在导管前端产生极强的涡流效应, 粉碎并将血栓带回管内,这种方法可快速吸除血栓,但同时 过多地吸出较多的血液。 5.2.3 导管、导丝碎栓术 导管、导丝碎栓是将堵塞肺动脉 内的血栓破碎,使肺动脉血流再通。血栓破碎后,小血栓游 离到肺动脉末梢。肺是血栓自溶能力较强的脏器,如果能够 保留主肺动脉或肺动脉干的血流,末梢小血栓可自溶,使血 流再通。导丝的选用首推泥鳅导丝,前端角度小、柔软且支 撑强度大,便于旋转、进退和深入到肺段动脉以下水平。我 们对这种方法的体会是省时、快捷、经济,适合于不同直径的 肺动脉。血栓破碎时不仅限于导丝,造影导管也可同时使 用,可旋转的猪尾导管由5F导管和可弯曲的6F鞘管组成, 通过可旋转猪尾导管的机械运动打碎血栓,但限于主肺动脉 或肺动脉干等粗大肺动脉。“aI】tbtl或 ’Amptm 取栓装置为8 F导管,导管前端装有转速150000 r/min的叶轮,空气涡轮机 驱动,可将血栓粉碎成微粒。 5.2.4 球囊扩张碎栓术 球囊扩张碎栓术一般应用于急性 或亚急性肺栓塞,血栓位于肺段动脉水平,当导丝碎栓困难 时,选用与肺动脉直径相应的外周球囊导管,经球囊加压后 的挤压作用使血栓碎解。导管、导丝碎栓及球囊扩张碎栓 后,也可使用少量溶栓药物(尿激酶或链激酶)直接由导管注 入患侧肺动脉,促进小血栓的加快溶解。 5.3 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 导管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对 象一般均为重症患者_9J9。症状愈重,其导管治疗的实施率愈 高[10]。接受介入性检查和治疗的院内病死率为 ll%,积极 检查和治疗的院内病死率达45%。其结果表明了急性大面 积肺栓塞采用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国外和国内先后有数家 医院报告了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尚未涉及合并症的发生。 国内外报告的经验表明,属于适应证的患者实施导管介入治 疗愈早,其生存率愈高。发病初期病情危重的急性肺栓塞患 者如果能渡过急性期,其预后较好,早期导管介入治疗对改 善患者的状态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较大意义。 总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至少在 90%以上。 Nalhamon 。1]报道带膜支架置入成功率 95%;Faltori等_l J 报道成功率为 100%;Lee等[n]报道成功率为96%,随访近3 年,74%假腔完全消失,16%假腔明显减轻。德国多中心注 册研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成功率98.1%,肯定了其有效性和安 全性[⋯。CaRESs研究随访 1年,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主要 事件与外科无区别[15]。Muller研究肾动脉支架植入成功率 100% [16] 。 可见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前景非常乐观,当然其 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Baeharaeh JM,Slovut DP.Endova~tlar lhelllpil~for va dis- earle.AmHeartH0印J,2OO3,1(1):69—76 【2 J TaylorPit,&dl RE,aeidy.IF.Endovaaeular砸:吐删 of acutetype B aol'tic dissection.Aeta(1air Belg,2OO4,104(5):513—518 l 3 J l~lorishita K,Kurilmto Y。Kawaharada N et a/. 为c∞凼【l异th~aeic aOl'tiC nlphlre:m【e 0f endova~ lar stellt一 蜘 .Ann Thorae Surg,20o4,78(5):1 630—1 634 [4] Tiesenkuen K,Amann w,Koch G et .Endova~tlar stellt一 r,~ar ofacutethoracic aOl'tiC dissection一 一early clinical expe- rie~aces.1"horae Clu-diov,asc Surg,2001,49(1):16—20 【5] QIlIe幽 AI,Lift AR,Slum a M et .Frequency and detmlina~ 0fi~ proeeduralk卸0dIy cin~ ility aftnr eazotidⅢIgi0pla啊 and steriting..~l*oke,1999,30(10):2 086—2 093 【6] I-layashi K,Kitagawa N,l~lcrikawa M. 俄rving the cal d debris a~pirated dllIillg eal~tid st~tin~:technical note.NeurolR船,2OO5,27 (1):22—26 【7] Gum M,syeaA,Klaoda S.~LTvivalfOllOWing renal咖 stellt l'evasculali~ ol1..four—year follow一印 .J Invssive Caldiol,2OO4, 16(7):368—371 【8] ScheinertD,sc ir斌 S,Sax J .Prevalmee and clinicaliq)ac1 0f st~rlt fractures after fem嘲 te8l sI枷 ng.J Am Coil Caldiol, 2O05,45(2):312—315 【9] lteekea'8 JA,&IarBlagHJ,Kool~MGd .btedumiealtIIIDd胁 my forearly 血1贯n 0fin~ ive Il玎∞mry eiQlbolima.Cl~ ov,ascIn· tel'vent Radiol,2O03,26(3):2.46—250 [10] Fhv8 M,I.oroLl S,BerUlli H et .Mllllsilte pulmn ry 由olim: pereutaneotlsmeellmiealth~ bectomy,luring caIdi0pIllm晴uIy citation.J Vase Interv lladiol,加晒,16(1):119—123 [11] Neahamota DR,Rodriguez— p∞JA,It日曲汕 、 et .E/idolu· minal stant一 st日 ∞ for lh(1~ c aol-tic dil~ ol1.J ErI· dovase 31aer。2OO5,12(3):354—359 [12] Far'toil R,r~aooli G,I.ovato L et .D∞oefIdiIlgtIm cic aol'tic dis- ea8e8:stellt一目Ⅲft r,~ar.Radiology,2OO3,229(1):176—183 [13] KH,Won JY, cloy et .Elective stant一 I扣朗垃1目吐of aol'tic di8∞击∞s.J F_..dovase Ther,2OO4,l1(6):667—675 [14] ZahnR,0th E,IB( rI T et o2.Carotid咖 st~ ngin clinical practice reslllts ∞ the Card ArI盯y Ste,~ g(CAS)一Ie 0f the 嘲 in8dl Leitende ol哩i8cIIe 锄keIIl】mI (^U(1().Z Kaudiol,2OO5,94(3):163—172 [15] CARESS stI啦 C,lnmil~ee.Carotid Ⅶ JlaIi ∞ using En。 也哦目ect舢叮QI"St~raingSrst~ (CARESS) l clinical tria1..1 一 year reslllts.J—Vase—Surg,2OO5,42(2):213—219 [16] Muller—Hll S,Frab.m C,Bdlm C et .Low—pl~lle stellt plaeemmt with the monornil ted|nique for 蝴嘲 lt of膪lal almy steno~ :midt~nn r~llts 0fa pI啦p。 vetria1.JVaseIntervRadlol, 2OO5。16(7):963—971 (2D 一 一 收稿,责任嫡辑 尤伟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