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2011-04-22 4页 pdf 192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9618

暂无简介

举报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2 - 2694 (2003) 02 - 0088 - 04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严延生综述  于恩庶审校 中图分类号 :R37319  文献标识码 :A 1  前   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仍然以每天感染 15 000 人的速度快速扩散传播 ,95 % 以上的 HIV 感染者系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迄今为止 ,宣传教 育及对高危行为的干预仅起到减缓传播速度 ,而无法止其流 行 ,高效抗病毒疗法对大多数感染者来说价格昂贵并且过于...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2 - 2694 (2003) 02 - 0088 - 04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严延生综述  于恩庶审校 中图分类号 :R37319  文献标识码 :A 1  前   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仍然以每天感染 15 000 人的速度快速扩散传播 ,95 % 以上的 HIV 感染者系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迄今为止 ,宣传教 育及对高危行为的干预仅起到减缓传播速度 ,而无法止其流 行 ,高效抗病毒疗法对大多数感染者来说价格昂贵并且过于 复杂 ,此外 ,还不能达到清除体内病毒的目的。在这种情况 下 ,控制 HIV 全球性流行最好的办法是发展有效的艾滋病 疫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随着深入研究 HIV 的免疫致病机制以及最新动物模型 的研究 ,明通过疫苗诱导对 HIV - 1 的免疫是可能的 ,但 发展一种理想的 AIDS 疫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常见的 HIV 感染是通过粘膜表面 ,再利用抗原提呈细胞转运至淋巴 组织 ,感染 CD4 + T 细胞〔1〕。与 EB 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这 些在人体内建立潜伏感染的病毒不同 , HIV - 1 的复制不能 被人体免疫系统控制 ,主要是基于下述 3 个因素造成 : (1) 感染造成 CD4 + T 细胞的持续性缺失 ; (2)膜表面糖蛋白 (env) 基因快速变异躲避细胞毒 T 淋 巴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的攻击 ; (3)膜表面糖蛋白不能诱发有效的中和抗体应答。 从免疫保护的角度来说 ,理想的预防性疫苗应能提供完 全的抗 HIV 感染的保护作用 ,达到无菌性免疫的预防感染 的目标 ,但对于 HIV 这种极易变异的逆转录病毒 ,目前大多 数已研发使用的疫苗都无法提供无菌性免疫 ,只能退而求 之 ,尽可能达到预防发病或控制严重感染的治疗性免疫。即 是在受到感染后 ,能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控制侵入的病 原的复制 ,达到控制疾病进展以及减少传播的目的。以下就 HIV - 1 保护性免疫和疫苗研制的状况作一简介。 2  保护性疫苗的基本要素 211  细胞免疫的作用  对 HIV - 1 具有天然免疫的个体极 少 ,因此 ,对于 HIV 侵入机体后的免疫应答机制的认识还不 是很清楚 ,但已有很多研究证明细胞免疫可以影响 HIV - 1 的感染并起到控制临床进展的作用。Altfeld 应用猴免疫缺 陷病毒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 感染的动物模型 研究表明 ,CTL 对于急慢性感染的病毒的复制均具有控制 能力 ,CD4 + T 辅助细胞的应答和 HIV - 1 特异的 CTL 存在 功能学关系 ,但二者不相协调 ,存在显著的分离性 ,CTL 应 答表现强烈 ,CD +4 细胞应答弱或无。并且认为疫苗诱导的 CD +4 和 CD +8 细胞调节的免疫力能够阻断病毒的起始复制、 进而控制 HIV 的临床进程〔2〕。 抗 HIV 和 SIV 早期感染的药物治疗 (antiretroviral ther2 apy ,ART)研究 ,也反映了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在控制感染 方面的作用。截止至 2000 年底 ,美国 FDA 已经批准 14 种 HIV 药物 ,这些药物的主要功能在于抑制 HIV 的反转录酶 或蛋白酶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由于 CD +4 细胞不再受破坏 , 机体的天然免疫功能也能得到保持。有人观察到在不进行 ART 但病毒血症又得到控制的 HIV - 1 感染者体内。HIV 特异的 CD +4 T 辅助细胞的应答比较常见 ,对急性 HIV 感染 病例进行 ART 能够恢复 HIV 特异的 CD +4 T 细胞的增殖应 答。Malhotra 等也证实早期 ART 治疗有助于保存 CD +4 和 CD +8 调节的细胞免疫 ,起延缓 HIV 疾病进展的作用〔3〕。 SIV 感染恒河猴动物模型的研究 ,从另一方面间接阐明了 HIV 急性感染期间 ART 和免疫系统的关系。Lifson 等证明 早期启动 ART 治疗能够防止 SIV 感染的建立 ,至少可以达 到降低病毒载量效果 ,与不进行 ART 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存 在显著差异〔4〕,这表明如果在低病毒载量或者免疫应答细胞 没有发生进行性病变的条件下 ,SIV 感染是能够被控制的。 Hel 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急性感染期间 ART 和主动免疫 存在着互动关系。该研究将感染 SIV 两周后的恒河猴分为 3 组 :11 仅用 ART 治疗 ;21 仅接种疫苗免疫 ;31ART 和接种 免疫二者结合。疫苗为表达 SIV 的 Gag、Pol 和 Env 的减毒 痘病毒 (N YVAC - SIV) 。N YVAC - SIV 免疫诱导的抗原特 异性 T 细胞应答仅发生在 ART 和免疫二者结合组中 ,ART 治疗降低了病毒血症 ,表明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可以被疫 苗免疫扩展。在间断治疗 6 个月后 ,再给予 ART 治疗或 ART 加疫苗免疫 ,并与仅用疫苗免疫比较 ,发现前两种方法 能更好地控制病毒复制反弹 ,说明治疗性免疫能够扩大 ART 治疗效果〔5〕。 HIV 感染的间断性治疗的研究 ,也提供了 ART 控制病 毒血症及增强宿主免疫的证据。Lori 等用 SIVmac251 毒株 (可引起恒河猴免疫缺陷)感染恒河猴 6 周后 ,将动物分为两 组进行 ART 治疗 ,一组为连续不间断的治疗 ,另一组为间断 疗法 (治疗 3 周 ,停 3 周) ,治疗 21 周后 ,两组均停止治疗。 在终止治疗 6 个月后 ,连续 ART 治疗组中 ,6 只动物中有 3 只 ,其体内病毒复制得到控制 ,2 只存在持续性病毒血症 ,另 1 只死于 AIDS相关的疾病。相反 ,通过间断治疗的另一组 6 只动物 ,在终止 ART 治疗后仍能控制病毒复制 ,表明间断 性疗法可用于早期感染的治疗 ,可控制病毒血症的发展 ,保 护机体的免疫功能〔6〕。上述这些研究的结论都支持 HIV 候 选疫苗必须具有激发 CD +4 和 CD +8 T 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 212  体液免疫的作用  HIV 疫苗研制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 ,350001) 88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杂 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2003 , 19 (2) 乏理想的动物模型 ,用 HIV - 1 毒株攻击与人类亲源接近的 黑猩猩 ,也仅引起一过性感染 ,不产生类似人类 AIDS 的症 状。1992 年 ,Li 等报道构建了 SIV 与 HIV - 1 的杂交株 (chimeric) SHIV ,该杂交株系将 HIV - 1 的 gp160 基因区段 通过基因操作与 SIV 相应区段置换 ,SHIV 保留了 SIV 对恒 河猴的致病特征 (包括引起恒河猴 CD +4 T 细胞的快速丧失 , 产生 AIDS及至死亡)〔7〕。近几年来 ,又有多株此类杂交株 的构建报道。利用 SHIV - 恒河猴这一动物模型 ,对 HIV 表 面糖蛋白的功能及其抗体在抗 HIV 感染的作用研究方面取 得了很大进展。Shibata 等用多个不同的 HIV - 1 分离株感 染黑猩猩 ,将纯化的 IgG免疫球蛋白进行恒河猴的被动免疫 转移试验 ,继而用携带 HIV - 1DH12env 基因的 SHIV 毒株 攻击 ,证明由 env 产生的中和抗体即使在血浆中的效价仅为 1∶5~1∶8 时 ,也能起到完全保护作用〔7〕。Mascola 等构建了 携带 HIV - 1 8916 原始分离株 env 基因的 SHIV 杂交株 ,使 用 HIV 免疫球蛋白 ( HIV Ig) 和人单克隆抗体 2F5 及 2 G12 株进行被动保护研究。对照组 6 只猴子在攻击 SHIV 后 CD +4 细胞快速减少 ,14 周后 ,均发展至 AIDS 临床症状。试 验组在静注抗体 24h 后用 SHIV 攻击 , HIV Ig/ 2F5/ 2 G12 混 合组中 ,有 3 只动物得到完全保护 ,另 3 只虽被感染 ,但其病 毒血症轻 ,CD +4 T 细胞计数基本正常 ;但如将这些抗体分开 使用 ,则效果较差 ,证明中和抗体对抗 HIV 感染起重要作 用 ,同时也表明有效的 HIV 疫苗应能诱导广谱的中和抗体 的免疫应答〔8〕。其它被动保护研究证明转移具有中和作用 的 IgG单克隆抗体能够保护恒河猴经口腔和阴道途径攻击 SHIV ,甚至注入的 IgG单克隆抗体能够从粘膜表面检测到 , 进一步表明疫苗诱导的 IgG和 IgA 能够阻断与粘膜传播有 关的起始感染和局部 HIV - 1 的扩散传播〔9 ,10〕。 3  HIV 疫苗的种类及免疫策略 311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目前已发展了各种新的病毒载体 用于 HIV 疫苗研究。如复制缺陷型疫苗病毒 ( Replication - defective forms of vaccinia)及相关的痘病毒 ;α类病毒中的辛 德必斯病毒 ( Sindbis)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 Venezuelan e2 quine encephalitis ,V EE)和 Semliki 森林病毒 ;腺病毒 ;腺相关 病毒 (AAV) ;脊灰病毒 ( Poliovirus) ;单纯疱疹病毒 ( HSV) ;狂 犬病毒和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等 ,其中痘病毒载体使用 最为广泛 ,不仅用在动物试验 ,而且在人体疫苗临床试验中 使用。Hu 等使用恒河猴为动物模型 ,首选用表达 SIV env 的重组疫苗株接种 ,再用 env 重组蛋白加强 ,此种启动 —加 强 (priming - boost) 免疫方式 ,可以完全保护同源 SIV 毒株 的攻击 ,但对异源毒株的保护有限 ,只起到部分保护作 用〔11〕,证明了保护作用与株特异的抗体有关。 近几年使用 SIV 和 SHIV 的研究 ,基本上已经明确痘病 毒载体提供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 CTL 的调节。尤其是研 究重组 MVA ( modifi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的免疫作用。 MVA 最早是发展作为弱毒天花苗用 ,但该苗在鸡胚成纤维 母细胞传 500 多代后 ,病毒基因组发生多位点缺失 ,失去了 在人及大多数哺乳细胞复制的能力〔12〕。已报道的多项 SIV —或 SHIV —恒河猴模型试验研究均证实重组 MVA 可 引起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 ,主要产生抗原特异性的 CTL 应 答 ,在毒株攻击后 ,能够减轻病毒血症 ,维持 CD +4 T 细胞数 量及改善被感染的恒河猴的临床症状〔13〕。 以痘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最先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其 中金丝雀痘重组疫苗前景较好 ,已进行了该苗的 Ⅰ期临床试 验 ,McElrath 等了金丝雀痘重组疫苗的 Ⅱ期临床试验 , 该研究包括 296 个未感染的 HIV 的志愿者 ,其中 176 个报 告有过高危行为。在 3 次免疫后 ,约有 87 %的接种者产生 中和抗体 ,59 %可维持 2 年以上 , HIVgp120 特异的 T 细胞 增殖出现在免疫后 2 个月 ,54 %接种者在 4 年后仍可检出对 HIV - 1 抗原的 DTH 反应 ,证明该疫苗可产生持久的体液 和细胞免疫应答〔14〕。 以α病毒或腺病毒为载体的疫苗都已进行了动物试验。 这两种疫苗的特点是可以利用树突状 (dentric) 细胞作为抗 原提呈细胞 ,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腺病毒为载体的 疫苗经鼻腔免疫还可引发恒河猴和黑猩猩的系统性及粘膜 免疫作用〔15〕。 其它病毒载体疫苗 ,如重组的脊灰和单纯疱疹病毒 ( HSV)也在非人灵长类中进行了试验 ,接种恒河猴后可诱导 抗 SIV 的系统性和粘膜免疫应答 ,Clark 等认为产生较持久 的免疫保护作用是这些病毒载体的共同特点〔16〕。 312  重组蛋白疫苗  美国 Vax Gen 公司研制的重组 gp120 蛋白疫苗是惟一已进入人体 Ⅲ期临床试验的 HIV - 1 疫苗。 目前列入试验的有两类 :一为双价 B 亚型 (基因供体用两种 不同 B 亚型株) ,1998 年开始 ,在美国 (同时包括在加拿大和 荷兰)选择 5400 名男性同性恋志愿者为对象进行试验 ,预计 2002 年底将完成试验 ;第二类同样为双价疫苗 ,但供体系 B 和 E亚型的 gp120 基因 ,1999 年在泰国选择 2500 名静脉注 射毒品者为对象进行试验 ,预计 2003 年才能完成试验。所 用的重组蛋白系在 CHO 细胞中表达的单体 gp120 ,该类疫 苗可以诱导高水平的抗膜蛋白抗体 ,但由于单体重组蛋白产 生的中和抗体谱较窄 ,抗 HIV - 1 野生株攻击的能力有限。 近年来 X - 射线衍射揭示 gp160 蛋白是一个 gp120 和 gp41 结合的三聚体结构 ,虽然对 gp120 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的功能 学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目前认识仍很有限 ,因此 ,为了 提高该类疫苗的保护能力 ,需要继续研制接近天然 HIV - 1 的重组糖蛋白以及进一步了解膜蛋白结构及免疫侵入机 制〔17〕。 313  DNA 疫苗  1992 年 , Tang 等首先经鼠皮肤直接接种 编码外源蛋白的质粒 DNA ,发现这种免疫方式也能使机体 产生抗体应答 ,证实“裸”DNA 可以通过抗原表达作为免疫 原〔18〕。其后 ,在小鼠试验中 ,肌内注射编码流感病毒核心抗 原蛋白的质粒 DNA 进一步证实 DNA 疫苗能够保护流感毒 株的攻击 ,从而开辟了疫苗发展的新纪元 ,被称为疫苗发展 的第三次革命。DNA 免疫可诱发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包 括产生抗原特异性的 CTL 和 CD +4 T 细胞。现已证实该类疫 苗可抗多种传染病 ,其中 ,病毒性感染如狂犬病毒、HIV、 HBV、HCV、HSV ,细菌性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肺型支原体、 回归热螺旋体 ,寄生虫性感染如疟原虫和利什曼原虫。 982003 , 19 (2)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杂 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31311  DNA 疫苗的抗原表达、处理和提呈  使用不同方法 和途径注射质粒 DNA 均能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均可 产生中和抗体和 CTL ,表明 DNA 免疫类似于减毒活疫苗或 重组疫苗的免疫作用。 质粒 DNA 免疫途径可经皮内、皮下、粘膜或肌肉等 ,免 疫效果与免疫的方式以及途径有关。目前为主的免疫方式 有两类 ,一是使用基因枪 ,通过高压氦气将包被在金颗粒上 的 DNA 直接注入上皮细胞细胞浆 ;二是采用针注方式或无 针注射方式将溶于生理盐水的 DNA 注入皮内或肌肉 ,DNA 通过细胞间隙被吸收。用基因枪免疫一般只需纳克 (nanogram) 量 DNA ,而注射式则需 25~100μg ,两者相差 5000 倍以上〔19〕,到目前为止 ,DNA 疫苗的免疫机制尚不很 清楚 ,一般认为 :DNA 疫苗所使用的质粒都含有在真核细胞 表达的启动子 ,如来源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 RSV) 的 SV40 或 CMV 启动子 ,由这些启动子构建的质粒 DNA 均能在哺乳细 胞中高水平的表达外源蛋白 ,而肌细胞含有肌质网和 T 小 管系统 ,该系统含有细胞外液并能伸入到细胞内部。肌细胞 通过 T 小管和膜穴样内陷将质粒纳入 ,这样质粒就象天然 病毒感染一样激活免疫系统 ,质粒 DNA 在细胞内表达抗原 蛋白 ,一部分留在细胞内作为内源蛋白 ,另一部分分泌到细 胞外成为胞外蛋白。胞外蛋白首先刺激 B 淋巴细胞 ,诱导特 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其次被巨噬细胞及或树突状细胞吞噬处 理 ,与 MHC 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复合物 ,提呈到细胞表面 后被 CD +4 T 细胞所识别 ,并使之激活释放细胞因子 ,正调节 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内源蛋白经蛋白酶体降解成短肽后 , 在内质网内与β- 微球蛋白及 MHC Ⅰ类分子结合形成三元 复合物 ,再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 ,被 CD +8 限制的 T 细 胞识别并使之激活而成为 HIV 特异的 CTL ,引出细胞免疫 应答〔20〕。 31212  DNA 疫苗的优化  DNA 疫苗的免疫可引出啮齿类 动物的强烈、持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但在非人灵长类 动物中的免疫应答不强〔21 ,22〕。Boyer 等在志愿者中进行 Ⅰ 期临床试验 ,在 0、4、8 和 24 周肌内注射 300μg 虽可引起受 试者的低或中度的 T 细胞免疫应答 ,但都不能持久〔23〕,说明 需要进一步提高 DNA 疫苗的免疫原性。目前主要通过两个 方面来解决 ,一是优化 DNA 疫苗本身 ,二是采用启动 - 加强 免疫策略来改进。 DNA 疫苗的优化主要采用两个办法 : (1) 把 IL - 2 细胞 因子作为 DNA 疫苗的佐剂 ,或将表达 IL - 2 的质粒 DNA 与 DNA 疫苗同时免疫。Barouch 等使用编码 IL - 2/ Ig 的质粒 DNA 或 IL - 2 融合蛋白在恒河猴中进行免疫扩增效果的研 究 ,在第 0、4、8 和 40 周以无针肌注方式免疫 DNA ,其中 ,结 果同时使用 IL - 2/ Ig 的质粒 DNA 的试验组能够产生强烈 和持久的免疫应答 ,并具有很好的免疫记忆应答反应 ,能够 很好控制强致病性毒株 ( SIV8916P) 攻击后的病毒血症 ,改 善临床症状。(2)优化外源 DNA 基因 ,提高其在哺乳动物细 胞中的表达水平。HIVenv 和 gag 等基因富含 AU 碱基 ,通 过点突变将氨基酸三联密码子最后一个摇摆碱基的 U 改成 C ,这种改造方式不改变蛋白的序列 ,但很有利于外源基因 在哺乳细胞中的表达 ,与未优化的基因表达比较 ,产量可提 高 10 %以上〔24〕。 目前实施的启动 —加强免疫策略也有两种方式。(1) DNA 疫苗启动 —重组蛋白加强免疫方式。美国麻省医学院 核酸疫苗研究室的 Lu 等使用基因枪经皮内传递 DNA ,在 0、 4 和 8 周各免疫一次 ,2 周后 ,再用在 CHO 细胞中生产的重 组 gp120 肌注 ,通过这种免疫方式 ,在小鼠、大鼠、兔和恒河 猴中都产生了高效价特异性抗体和 CTL ,现在他们正准备 Ⅰ期临床试验。(2) DNA 疫苗启动 —重组 MVA 痘苗病毒加 强。应用 SHIV - 恒河猴模型 ,Amara 等在 0 和 8 周两次单 用表达多种 SIV 蛋白 ( gag、pol、vif、vpx 和 vpr) 和 HIV - 1 8916env 的 DNA 免疫 ,然后在第 24 周用编码重组 SIVgag、 pol 和 HIV - 1env 蛋白的 MVA 活载体疫苗加强 ;采用 250μg 或 215mg 剂量以非针注射式经皮内或肌内途径免疫 ,MVA 加强免系使用针式注射器分别经皮内或肌内途径免疫。 DNA 免疫仅产生低水平的 HIV - 1 抗原特异性的 CTL 和中 和抗体 ,在加强免疫后一周 ,CTL 计数及中和抗体效价均升 高 ,随后又逐渐降至低水平。在加强免疫 7 个月后 ,用 SHIV - 8916P 经直肠内攻击所有恒河猴 ,两星期后 ,疫苗免疫组 血浆病毒载量至少 10 倍低于对照组 ,CTL 和中和抗体效价 均达最高峰 ,在毒株攻击 23 周后 ,对照组 4 只动物有 3 只死 于 AIDS ,所有 24 只免疫动物均保持健康状况。证明 DNA/ MVA 免疫能够使动物保持很好的记忆应答来抗高致病性病 毒经粘膜的攻击 ,而所用 DNA 疫苗的剂量高低及免疫途径 对保护作用影响不大〔25〕。 4  结   语 理想的 HIV - 1 疫苗需同时具备诱导产生 HIV - 1 特异 的 CTL 和中和抗体 ,前者用于攻击感染 HIV - 1 的细胞 ,后 者用于中和血液中的游离病毒 ,二者不可缺。上述三类疫苗 虽都不能达到无菌性免疫的效果 ,但都可以引发控制 HIV - 1 血症的免疫应答 ,阻滞疾病的进展 ,尤其是使用 DNA 疫苗 以及所采用的启动 —加强免疫策略 ,都显示出该疫苗具有良 好的保护作用。当然 ,只有通过人体 Ⅲ期临床试验 ,才能够 最终确定 DNA 疫苗的免疫效果。当前 ,艾滋病全球性流行 的速度仍未见有减弱的趋势 ,由于其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的 巨大危害 ,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政治支持 和大量资源的投入 ,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和对 HIV 致病机 制认识的不断深入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 HIV 疫苗研究和 开发持续发展的状态。因此 ,有理由相信 ,一种能控制 HIV 感染的临床进程、减缓 HIV 流行的疫苗在近年内是能够产 生的。 5  参考文献 11 Hu j , Gardner MB and Miller CJ1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rapidly penetrates the cervicovaginal mucosa after intravaginal inocu2 lation and infects intraepithelial dendritic cells〔J〕1J Virol ,2000 ,74 (13) :60871 21 Alfeld M and Rosenberg ES1The role of CD4 ( + ) T helper cells in th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response to HIV21〔J〕1Curr Opin Im2 munol12000 ,12 (4) :3751 31 Malhotra U , Holte S ,Dutta S and Berrey MM et al1Role for HLA 09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杂 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2003 , 19 (2) class Ⅱ molecules in HIV21 suppression and cellular immunity fol2 lowing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J〕1J Clin Invest ,2001 ,107 (4) :5051 41 Lifson JD ,Rossio JL and Piatak M J r et al1Role of CD8 ( + ) lympho2 cytes in control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resis2 tance to rechallenge after transient early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J〕1J Virol ,2001 ,75 (21) :101871 51 Hel Z ,Venzon D and Poudyal M et al1Viremia control following an2 tiretroviral treatment and therapeutic immunization during primary SIV251 infection tof macaques〔J〕1Nat Med ,2000 ,6 (10) :11401 61 Lori F , Lewis M G and Xu J et al1Control of SIV rebound through structured treatment interruptions during early infection〔J〕1Science , 2000 ,290 (5496) :15911 71 Li J ,Lord CI and Haseltine W et al1Infection of cynomolgus monkeys with a chimeric HIV21/ SIV virus that expresses the HIV21 envelope glycoproteins〔J〕1J Acquired Immune Defic Syndr ,199215 :6391 81 Shibata R ,Igarashi T and Haigwood N et al1Neutralizing antibody di2 rected against the HIV21 envelope glycoprotein can completely block HIV21/ SIV chimeric virus infections of macaque monkeys〔J〕1Nat Med ,1999 ,5 (2) :2041 91 Baba TW ,Liska V and Hofmann2Lehmann R et al1Human neutraliz2 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of the IgG1 subtype protect against mucosal simian2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J〕1Nat Med ,2000 ,6 (2) :2001 101 Mascola J R , Stiegler G and VanCott TC et al1Protection of macaques against vaginal transmission of a pathogenic HIV21/ SIV chimeric virus by passive infus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J〕1Nat Med ,2000 ,6 (2) :2071 111 Hu SL ,Abrams K and Barber GN et al1Protection of macaques a2 gainst SIV infection by subunit vaccines of SIV envelope glycopro2 tein gp1601Science〔J〕11992 ,255 (5043) :4561 121 Bender ,BS ,Rowe CA and Taylor S F et al1Oral immunization with a replication2deficient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 protects mice a2 gainst influenza〔J〕1J Virol ,1996 ,70 :64181 131 Ourmanov I ,Bilska M and Hirsch VM et al1Recombinant modifi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expressing the surface gp120 of simian immun2 odeficiency virus (SIV) primes for a rapid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2 sponse to SIV infection in macaques〔J 〕1J Virol , 2000 , 74 ( 6 ) : 29601 141 McElrath MJ ,Corey L ,Montefiori D et al1A phase Ⅱstudy of two HIV type 1 envelope vaccines ,comparing their immunogenicity in populations at risk for acquiring HIV type 1 infection〔J 〕1AIDS Vaccine Evaluation Group1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 ,2000 ,16 (9) :9071 151 Lubeck MD ,Natuk R and Myagkikh M et al1Long2term protection of chimpanzees against high2dose HIV21 challenge induced by im2 munization〔J〕1Nat Med ,1997 ,3 (6) :6511 161 Clark KR ,Sferra TJ and Johnson PR1Recombinant adeno2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mediate long2term transgene expression in muscle〔J〕1Hum Gene Ther ,1997 ,8 (6) :6591 171 Yang X ,Wyatt R and Sodroski J1Improved elicitation of neutraliz2 ing antibodies against primar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by soluble stabilized 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s〔J〕1J Virol ,2001 ,75 (3) :11651 181 Tang DC , DeVit M and Johnston SA1Genetic immunization is a simple method for eliciting an immune response〔J〕1Nature ,1992 , 356 (6365) :1521 191 Feltquate DM ,Heaney S and Webster RG et al1Different T helper cell types and antibody isotypes generated by saline and gene gun DNA immunization〔J〕1J Immunol ,1997 ,158 (5) :22781 201 Wang SW , Kozlowski PA and Schmelz G et al1Effective induction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2specific systemic and mucosal im2 mune responses in primates by vaccination with proviral DNA pro2 ducing intact but noninfectious virions〔J〕1J Virol ,2000 ,74 (22) : 105141 211 Gorelick RJ ,Benveniste RE and Lifson JD et al1Protection of Maca2 ca nemestrina from disease following pathogenic simian immunodefi2 ciency virus ( SIV) challenge : utilization of SIV nucleocapsid mutant DNA vaccines with and without and SIV protein boost〔J〕1J Virol , 2000 ,74 (24) :119351 221 Watts C1Capture and processing of exogenous antigens for presenta2 tion on MHC molecules〔J〕1Annu Rev Immunol ,1997 ,15 :8211 231 Boyer JD ,Cohen AD and Vogt S et al1Vaccination of seronegative volunteers with a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env/ rev DNA vaccine induces antigen2specific proliferation and lymphocyte production of beta2chemokines〔J〕1J Infect Dis ,2000 ,181 (2) :4761 241 Kotsopoulou E , Kim VN and Kingsman AJ ,et al1A Rev2indepen2 de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 HIV21 )2based vector that exploits a codon2optimized HIV21 gag2pol gene〔J〕1J Virol1 , 2000 ,74 (10) :48391 251 Amara RR , Villinger F and Altman JD et al1Control of a mucosal challenge and prevention of AIDS by a multiprotein DNA/ MVA vaccine〔J〕1Science ,2001 ,292 (5514) :691 2002 年 2 月 22 日收稿 192003 , 19 (2)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杂 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
本文档为【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