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二战德国非洲军团制服装备手册

二战德国非洲军团制服装备手册

2011-04-22 8页 doc 166KB 1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2986

暂无简介

举报
二战德国非洲军团制服装备手册1940年9月到1943年5月之间的非洲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为人道的一次战役。尽管远离祖国的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人在这里厮杀,但是比较起二战时期的在其他地方进行的战役——例如斯大林格勒和诺曼底——从伤亡的角度来看代价还是比较小的。而且,参战双方都用一种骑士的风度来进行战争,关于双方采取人道主义进行战斗的事例不计其数。这场战役之后,参战的老兵对其都持有积极的评价,而互相之间也存有尊敬之情。在非洲,没有持续的仇恨,也没有让人痛苦的回忆。人们称这场战役是一场“干净”的战役。   非洲战役成就了两个伟大的元帅,而指挥这场战...
二战德国非洲军团制服装备手册
1940年9月到1943年5月之间的非洲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为人道的一次战役。尽管远离祖国的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人在这里厮杀,但是比较起二战时期的在其他地方进行的战役——例如斯大林格勒和诺曼底——从伤亡的角度来看代价还是比较小的。而且,参战双方都用一种骑士的风度来进行战争,关于双方采取人道主义进行战斗的事例不计其数。这场战役之后,参战的老兵对其都持有积极的评价,而互相之间也存有尊敬之情。在非洲,没有持续的仇恨,也没有让人痛苦的回忆。人们称这场战役是一场“干净”的战役。   非洲战役成就了两个伟大的元帅,而指挥这场战役的其他将领也都名垂青史;但是交战双方的普通士兵也不应当被忘记。而实际上从此役结束一开始,人们对德国派遣非洲的远征军“非洲军团”(Deutsche Afrikakorps,简称DAK)的兴趣就从来没有减弱过。到目前为止,介绍和研究非洲军团的文章和成果汗牛充栋。但是这些文章大多从战史、人物或者武器的角度来阐释非洲军团的。而非洲军团的制服装备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它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对其进行一番探究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本文就力图在尽可能的基础上,让读者对非洲军团的制服装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非洲战役开始于1940年9月。在法国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企图在北非驱逐英法势力,建立“地中海帝国”。9月13日,驻北非意军第10集团军发起进攻,进入埃及,占领西迪拜拉尼,后因后勤补给困难而停止前进。12月9日,英军装甲部队从意军侧后发起反击,并于11日收复西迪拜拉尼。第二年1月22日英军占领托卜鲁格,随后又于2月6日占领班加西。   意大利受挫之后,不得不求助于希特勒。正如被迫介入西班牙内战一样,希特勒本不想在非洲展开战事,他本打算将兵力用于巴尔干。但是如果不接济这个“不争气的盟友”,那么轴心集团就可能出现分裂;而同时,一旦获得非洲战役的胜利,也可以沉重打击英国。1941年2月中旬,首批德国非洲军部队抵达利比亚。而这支部队一开始就由将因这场战役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埃尔温·隆美尔指挥。德军于3月31日乘英军兵力空虚发起进攻,占领欧盖莱,尔后声东击西,击败英军,生俘了奥康纳。至4月中旬,英军主力退守埃及,但仍留有部分兵力坚守托卜鲁格;德军进抵塞卢姆后也停止进攻。为扭转北非的不利局势,英军不得不加强驻北非兵力,并在夏天两次发起反攻。遗憾的是,这两次反击均失利了。6月,奥金莱克接任中东英军总司令,将驻北非英军扩编为英国第8集团军。11月18日,英军发起了代号为“十字军”的大规模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消灭驻北非的德意军队。经过激战,英军于12月7日与托卜鲁格守军会合,1942年1月中旬前到达欧盖莱,与德意军对峙。   1941年12月底,德意护航船队抵达北非,德军实力大增。1月21日,德意军队乘英军立足未稳之机再次发起进攻。英军败退艾因盖扎莱,准备在6月中旬发起反击。5月26日,德军先发制人发起进攻,6月13日击败装备占优势的英军,终于在21日攻占图卜鲁格,全歼英国守军3.3万余人;随后乘胜追击,6月30日前到达距亚历山大100余公里的阿拉曼地区。对于英军而言,一旦阿拉曼被占领,开罗和亚历山大也将很快落入敌手。那么北非战役就将以德意军队的胜利而告终。为此,英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阿拉曼。7月,英军发起数次反击,均遭失败。但是,8月底至9月初由于补给问,德军发动的进攻失利,被迫转入防御。这样,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英军倾斜。   1942年8月,亚历山大上将出任中东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中将任英第8集团军司令。9、10月,英海空军以马耳他岛为基地,重创德意船队。在北非的德意军队补给问题凸现,开始陷入困境。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发起阿拉曼战役,11月3日突破德意军队防线后实施追击,于翌年1月23日占领的黎波里。11月8日,盟军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在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并迅速东进,一部进入突尼斯,驻北非德意军队腹背受敌。但是,德军在12月初挫败东进盟军夺占突尼斯的企图后迅速增兵,总兵力增至10万人,沿突尼斯边界与盟军登陆部队和英第8集团军对峙。2月14日,德军在卡塞林山口发起反击,企图消灭东进的盟军。由于德意将领意见不一,相互掣肘,轴心国军队仅仅在重创美第2军后就转入了防御。而盟军则组建了第18集团军群,统领北非盟军。3月底,英第8集团军突破马雷特防线,4月7日与美军会师。4月19日,盟军发起突尼斯战役。在这场战斗中,盟军全歼驻北非德意军队,俘25万人。由于各种问题,德意军队难以发起后续反击,5月13日,非洲军团在突尼斯向盟军投降。北非战役结束。   非洲军团的名字经过了几次变化。其对外最初使用的名称是“隆美尔侦察部队参谋部”(Aufkl?rungsstab Rommel)。1941年2月19日,希特勒一纸命令将该部队定名为“德国非洲军”。六个月之后,非洲军扩建为装甲集群的规模。1942年1月底,非洲装甲集群又改编为非洲装甲军团;而到了战役即将尘埃落定的时候,由于明显的政治原因,整个军团又改名为第1意大利集团军。但是,基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是愿意将在北非的所有德国部队笼统的称作“非洲军团”。(作者:唐思) 德非洲军团士兵身穿M1940型热带制服。 头带“赫尔曼-梅耶”帽的两名德非洲军团士官。   最初,非洲军团的主要部队包括第5轻装师、第15装甲师以及下属的附属部队。扩建为军团之后,新加入了第90轻装师,以及六个以城市命名的意大利师:“阿雷埃特”、“的里雅斯特”、“博洛尼亚”、“帕维亚”、“布雷西亚”、“萨沃纳”。1942年8月非洲军团处于颠峰时期,其下属的主要部队包括德国非洲军(包括第15装甲师和21装甲师,后者由前第5轻装师改编)、第90轻装师、第164步兵师、雷姆克空降旅、意大利第10军、第20军和第21军,以及其他附属部队。而此时由于德意军队补给线还未出现问题,因此在附属部队当中, 后勤部队占了很大一部分。当非洲军改编为非洲军团之后,原来的非洲军成为军团下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先后由路德维希·克鲁威尔中将和沃尔特·奈宁中将指挥。   尽管非洲战事主要在陆地上进行的,但是空军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海军的岸防部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部队,为非洲军团的成功使了好大一把力。空军参战的部队包括第26驱逐机联队第III大队、第27战斗机联队第I大队、第26战斗机联队第7中队、第2俯冲轰炸机联队第II大队,另外还包括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第1中队、第2夜间战斗机联队第2中队以及来自其他单位的成员。   不同于那些在东线苦苦鏖战,并且遭受重大打击的战友,非洲军团的士兵一直装备良好。他们拥有专门的热带制服,而东线士兵却没有相应的冬季制服。早在德国刚刚开始介入地中海和中东事务的时候,即1940年7月,汉堡大学热带研究所就受命研发一系列的热带制服。到1940年年底,德国就已经生产出了足够多的服装以供装备。   这种热带制服基于一战时期德国殖民地部队军服的式样,被命名为M1940型热带制服。空军和海军制服的编号是M1941。其颜色大多为淡橄榄色,即偏绿的沙漠褐色。在英国这种颜色被称作咔叽色,在美国被称作深绿褐色。为了通俗易懂,我们暂且将其统称为“沙漠色”。最初使用这批制服的是部署在利比亚的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非洲军团的地面部队、空中部队和海军部队的制服互相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少区别。下面,我们分类别介绍一下非洲军团的专用制服装备(注:很多时候非洲军团的官兵也穿戴自己的传统制服,为了不至于喧宾夺主,这种情况本文不作过多介绍):   太阳帽(Pith Helmet)   非洲军团地面部队的太阳帽是常规样式的,和我们见到的英军太阳帽没有太多区别。由经过压制的软木制作而成,外面为一层橄榄色的帆布。帽子内部边缘附近为绿色,而其他地方为红色。边缘上还用皮革装饰了一番。帽子上的金属徽标跟德国国防军钢盔的徽标是一样的,一边是德国的万字鹰徽盾章,一边是分布德国国家色红、银、黑三个斜条的盾章。它们通过背面的三个穿头与帽子连接。   空军的太阳帽和陆军的在基本构造上完全一样,只不过外面铺的是一层沙漠色的帆布。另外,空军的展翅鹰标志代替了陆军的折翅鹰标志。这个展翅鹰和空军钢盔上的展翅鹰一摸一样,实际上是纳粹德国空军独有的标志。海军的太阳帽和空军的完全一样,除了徽章。   尽管这种太阳帽分发得非常广泛,但是在部队当中却不大受欢迎。官兵们宁愿戴着战斗帽也不喜欢戴着这种遮阳帽。不过在后方的半官方场合,人们还是不得不戴着太阳帽。   船形帽(Sidecap)   非洲军团的船形帽是基于M38型战斗帽设计的,没有尖顶。主要的材料是橄榄色的布料和红色的棉布。在帽的两边,各有一个金属扣眼用来通风。这种船形帽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但是却很受装甲部队坦克乘员的欢迎。帽子前方中央的帽徽周围缠绕着一条细线,根据所属兵种的不同,细线的颜色不同。这些颜色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兵种色(Waffenfarbe)。   空军的船形帽颜色与空军传统制服的蓝褐色是一样的。制作材料是轻便的沙漠色棉布。展翅鹰和万字的颜色是淡灰色机器缝制的,底板是沙漠色的。   尖顶战斗帽(Peaked Field Cap)   这种尖顶帽于1941年年中引入,是非洲军团官兵最为欢迎的一种帽子,也成为非洲军团的标志之一。它又称作“Afrikamütze”,样式同尖顶滑雪帽以及山地部队的山地帽(Bergmütze)差不多。其制作材料是轻便的帆布。帽舌较长,为眼睛提供了较好的保护。为了透气,帽子两边还各有两个金属扣眼。同船形帽一样,军官的战斗帽在接缝处以及前端也配有银白色的细线。早期的战斗帽在圆形国家色徽章周围有一个倒“V”型的细线,这个细线就是兵种色细线。后期的战斗帽于1942年9月8日取消了这条兵种色细线。军官的兵种色细线宽3厘米,将官的这条线是金色的。空军尖顶战斗帽的颜色是沙漠色的,而陆军战斗帽是橄榄色。海军的尖顶战斗帽其展翅鹰和万字是独特的金黄色。   在沙漠地区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战斗帽的橄榄色很快就会褪色。因此,如果一顶战斗帽保持着原来的色泽,那么有可能它的主人是一名刚刚到北非的新兵。有趣的是,很多士兵故意将自己的战斗帽漂白以明自己是一名老兵。(作者:唐思)   热带大檐帽(Tropical Peaked Cap) 带有非洲军团荣誉袖标的德国空军军官。   这种独一无二的帽子是比较少见的,只在非洲军团的空军部队里面才有,其他部队的大檐帽都是沿用传统的大檐帽,有些还是早期样式。这种帽子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大檐帽,在设计式样上也接近于的军官大檐帽(Shirmmütze);但是所有的部分,包括那个很长的帽舌都是用沙漠色布料制作而成的。在这种大檐帽上没有兵种色细线或者军团特有的银色细线。不过在私下佩戴的时候,军官们通常将大檐帽的套索换成传统大檐帽的金色套索。   这种帽子有一种绰号——“赫尔曼·梅耶”帽。这跟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有关。 戈林曾经自夸说,如果有一架敌军的轰炸机能够深入德国境内,他的名字就改成“梅耶”。不知是否是非洲军团的战士们有先见之明,他们将戈林的这番话当成一个笑话,并以此命名自己的帽子。战争后期,德国空军力量大大减弱,盟军轰炸机在进入德国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戈林的这番话更是被当成了笑柄。   标准的热带战斗上衣是基于M1933型传统制服设计的。这种上衣用轻便的棉布制作,样式为开领。共有四个口袋:两个在胸口,两个在下方。衣襟有五个橄榄色的金属纽扣,每个口袋还有扣子连接。所有的扣子都可以去除。上衣还有两个皮带扣。袖子可以通过纽扣松紧来加以调整的。后期的上衣取消了口袋上的褶皱。   空军的热带上衣与陆军的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颜色为偏金黄的沙漠色,而陆军是橄榄色;第二,领口可以扣上。空军的上衣没有领章。军官通常将自己传统制服上的肩章佩戴在上衣上面。海军的热带上衣颜色比较杂,既有亮沙漠色的,也有咔叽褐的。扣子是海军式样的,即扣子中央有一个锚的图样。另外,海军热带袖子是不可以调整的。   热带衬衫(Tropical Shirt)   热带衬衫由轻便的橄榄色棉布缝制而成。其样式为“套领”,前面有四个扣子,胸前有两个带褶皱的口袋。热带衬衫上面也有胸鹰和肩章,在穿戴的时候一般不会穿战斗上衣。在下发热带衬衫的同时还会下发一条橄榄色的领带,但是一般很少佩戴。空军的衬衫跟陆军的差不多,但是其颜色更偏向金黄。   长裤(Trousers)   长裤的种类主要有直筒式长裤和马裤。所有长裤的颜色都是橄榄色的。直筒式长裤里面隐藏得有一条布质的腰带,侧面有两个口袋,臀部只有一个口袋,前端还有一个表袋。一般而言,裤腿处都会用细线缠紧,以便能够插入靴子里面。另外,除了直筒式长裤,非洲军团的官兵也常常穿着马裤和短裤。例如将官们就喜欢穿着他们传统的腿侧带有红色竖条的传统马裤。不过直筒式长裤比马裤更实用一些。理论上而言,短裤在前线是禁止穿戴的。   空军的长裤跟陆军的相比,区别在于更加宽松。在脚踝处有带子捆住裤腿。另外,左大腿处有一个很大的口袋。   大衣(Greatcoat)   大衣一般在北非的夜晚才会穿戴。非洲军团的热带大衣跟传统的德军大衣样式相近。只不过前者的颜色更深,呈微暗的褐色;而且不像传统德军大衣那样有带深绿色花边的领子,整套热带大衣的颜色都是一致的。大衣前排有两排橄榄色的纽扣,每排六个。背后有半截腰带,上面还有两个纽扣。   军靴   军靴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皮革和帆布。非洲军团的军靴主要有浅口式军靴和系带式高筒长靴。前者鞋帮在脚踝处,而后者的鞋帮就很长,因此一般配合马裤穿戴。鞋帮一般是用帆布制作的。鞋尖、脚背和鞋帮里面是褐色的皮革。另外,传统的黑色行进靴和高筒马靴也会看到。隆美尔本人就喜欢穿着黑色的高筒马靴。   皮带   非洲军团的制式皮带是很深的橄榄绿帆布制作的。皮带扣是铝制的,但是涂上了橄榄绿色,中央是橡树叶圈包围的雄鹰和万字。而实际上军官们更喜欢别着传统的双扣式褐色皮革皮带。装鲁格、瓦尔特手枪的套子也是褐色的。        徽章标志   北非的作战环境是非常艰苦的。这也造成了非洲军团的制服很容易受到损害。于是非洲军团的官兵们一般就会将传统制服上的徽章标志摘下来配在自己的热带制服上面。例如,军官们一般都愿意用传统制服上的金色的手工刺绣的领章和胸鹰来替代非洲军团式样的领章和胸鹰。另外,由于传统制服上的肩章是可以取下来的,因此大量的传统肩章也佩戴在了热带制服上面。就连将官同样喜欢将自己传统制服上所有的徽章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地热带制服上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非洲军团的徽章标志显得特别复杂。在此,我们只能做一番粗浅的介绍。   国籍标志   非洲军团所有军衔的官兵在制服相应的地方都有表明自己属于德国国防军的标志。这个标志包括帽子和服装上的展翅鹰和万字,以及帽子上的国家色徽章。空军的展翅鹰如前所述,不同于陆军和海军的展翅鹰。   太阳帽上面的标志如上文所述,在帽子的两侧,是两个金属盾章。而船形帽和战斗帽的标志在帽子前端中央。除了沙漠色底面上淡蓝色的展翅鹰及万字以外,其下方还有一个由内至外呈红-白-黑的圆形徽章。徽章的底面也是沙漠色的。在空军大檐帽上面,国家色圆形徽章周围还缠绕有橡树叶,这种徽章可能是手工刺绣的,也可能是机器缝制的。但是偶尔大檐帽上面也没有橡树叶缠绕。另外,橡树叶两旁还有几条横杠,代表飞行之翼。(作者:唐思) 非洲军团陆军热带战斗上衣   服装上的国籍标志主要是右胸前的丝质展翅鹰。鹰的底色均为沙漠色,但是颜色有的是淡蓝色,有的是褐色。实际上就是军帽上的展翅鹰的放大版本。很多时候胸鹰下的万字会袖到前胸的口袋的袋沿上。   军衔   军衔包括肩章和领章。肩章的底色为沙漠色。士官及其以下军衔的肩章原料与服装的原料一致,边缘有兵种色滚线。非洲军团陆军肩章的花边是铜褐色的,海军是蓝色的。将官的领章还是1927年的式样,在热带制服上面没有什么改变。   荣誉袖标   官方版本的非洲军团荣誉袖标设立于1941年7月。在此之前,非官 方的私人制作的袖标已经存在了。其底色为黑色,上有银灰色的机织“AFRIKAKORPS”字样。有些边缘有编织带,有些没有。   官方版本的非洲军团荣誉袖标底色为沙漠色,中央为绿色横条,两边为铝色的边条。   “AFRIKAKORPS”字样同样是铝色的。袖标宽3.3厘米,佩戴在右袖处。尽管分发非常广泛,但是在非洲佩戴却不多,因为在这里大家都有袖标,不值得夸耀。而非洲军团的官兵一旦离开北非,哪怕是休假的时候,他们也会把这个荣誉佩戴起来。因为这样,自己的荣誉才会体现出来。   空军也有自己的非洲军团荣誉袖标。其底色为深蓝色,同样为3.3厘米宽,字样为“AFRIKA”,没有了“KORPS”。军官佩戴的袖标字样为手工刺绣的铝色;士官及其以下佩戴的袖标字样是机织银灰色。在空军的官方版本荣誉袖标设立之前,一些官兵甚至佩戴陆军的荣誉袖标。海军的荣誉袖标也只有“AFRIKA”几个字,而且是黄色的,不过军官的袖标上这些字样是金色的。底色也为深蓝色。   另外,非洲军团还有一款作为奖章的袖标。我们暂且将它称作“非洲军团袖标奖章”。这款奖章于1943年1月15日开始颁发。作为一款战役勋章,一旦符合申领勋章条件者均可获得该袖标。获得这枚袖标的标准是在北非服役至少6个月。尽管如此,如果申领者在一次战斗中负伤,那么也可以不需满足6个月的条件。如果在服役期间由于热带疾病调离北非,只要服役3个月,也可以获得该袖标。对于该袖标的获得条件,曾经做过几次修改。1944年10月31日以后,该奖章不再授予。大约10万名参与了北非战役后期18个月战斗的人员都获得了该袖标。其中大部分是因伤或因病获得该袖标的。在该袖标的中央,绣着其名称“AFRIKA”,标准版的颜色是银灰色;这些字母位于两棵棕榈树之间,棕榈树的颜色也为银灰色。两棵棕榈树互为镜像——左边的树偏向右边,右侧的树方向相反。   其他徽章标志   大致而言,非洲军团的兵种徽章、军衔徽章都跟传统的徽章都完全一样。只不过在颜色上有所区别。其斜纹织物的底色为橄榄色,而传统徽章为深绿色或者田野灰;军衔V形臂章一般是铜褐色,而传统V形臂章是银灰色。其他德军的传统徽章,例如山地兵的雪绒花、党卫军的骷髅等,都在相应的地方涂上了沙漠色。   另外,非洲军团一些特殊部队也有自己的徽章标志:   第287/288特种部队(Sonderverband 287/288):这两支部队是用来做特殊用途的部队。其中第287特种部队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勃兰登堡连。而288最初是准备协助伊拉克的拉希德?阿里发动反英起义的。起义失败之后,288特种部队被直接送往北非,由蒙顿上校指挥,属第90轻装师。它下属三个较小的营,总共有12个连。其中两个营的人员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德裔,第三个由阿拉伯志愿者组成。后来被改编为装甲掷弹兵团。两支部队拥有同样的臂章,如下图所示,颇有北非的风格:   自由阿拉伯军团:伊拉克起义失败之后,德国人将那些纳粹的阿拉伯同情者在雅典附近集中,组建了“费尔米特种部队参谋部”(Sonderstab Felmy)。该部于1942年1月改编为相当于连编制的“德意志阿拉伯教导营”(Deutsche-Arabische Lehr Abteilung)。这支部队通常被称作“自由阿拉伯军团”(Frei Arabische Korps)。他们身着德国非洲军团的制服,只是在右臂上佩戴有特殊的臂章。到1943年,该营拥有了三个连的编制,其中第二连的人员来自法国的北非殖民地。这也就是为何偶尔我们能够看到德军里面还有黑人士兵的缘故。这支部队并没有参加多少前线战斗,很多只是守卫工作。其臂章如下:   第756山地兵团:由于是山地步兵团,因此他们在帽子上以及右上臂佩戴有山地兵雪绒花标志的热带版本。如上文所言,这一徽章是在传统雪绒花徽章的基础上将底色改变为沙漠色而成:   由于非洲军团独特的作战环境,分发给官兵们的全套单兵装备都作了特殊的处理。例如皮带、背带、储物袋、手枪套等等,都被加厚。金属制品,例如防毒面具罐,都被涂上了沙漠色。皮带扣也涂上了橄榄色。
/
本文档为【二战德国非洲军团制服装备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