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政治的逻辑

2019-04-04 15页 doc 31KB 46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政治的逻辑政治的逻辑考研笔记整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作者:戎岳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资料请务外传 1 政治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主编 王沪宁 副主编 林尚立 孙关宏 第一章 导轮:对象和地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人类思想成就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不仅基于 1...
政治的逻辑
政治的逻辑考研笔记整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作者:戎岳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资料请务外传 1 政治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主编 王沪宁 副主编 林尚立 孙关宏 第一章 导轮:对象和地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人类思想成就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不仅基于 19时机欧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而且还基于欧洲社会思想发展的的既成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产生时充分吸收并扬弃了当时理论思想的三大最高成就: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同时扬弃了其中唯心主义的部分,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国家学说,充分揭示了被马克思称为“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找到了揭示人类水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和现实基础。⑵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关于劳动是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劳动分工和生产法则的研究,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职能的重要认识。这些古典经济雪茄的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经济运动过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素材。⑶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于马克思的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促 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走向成熟。 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得以形成,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备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完全不同于其他的政治学体系。《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纲领性文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对象 谈及研究对象,首先应该确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政治下的定义。他们曾在多种意义上给政治做过概括:如“随着城市的出现也就需要行政机关、警察、税赋等等,一句话,就是需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也就是说需要有政治”。“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现”,“什么是政治?⑴无产阶级先锋队对它的群众;⑵无产阶级对农民;⑶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这些论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第一,“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揭示了政治的基本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而不是本原的事物。政治受到社会更深刻的社会物质运动的制约。从这个方法论出发,政治的基本特征就不能仅仅从政治本身去把握,否则就容易把政治的表象当做政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把政治现象和社会运动过程结合起来考察,这样才能科学地把握政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政治生活来自于社会物质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关系,因而政治的基本特征也来自于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抽象和独立的社会政治现象,只有具体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所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政治的本质特征有所不同,其本质要到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中去寻找。“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讲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而是指明了分析政治本质特征的方式。概括地讲,可以说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集团的权威性统治。“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的规定性要求人们:⑴在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性上认识政治,把不政治看成是孤立的、精致的东西。政治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对政治本质的认识有赖于对社会经济运动过程的认识;⑵政治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要求和客观过程,反映了社 会经济生活中各个集团、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利害冲突,没有纯粹的政治活动政治关系。第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确定了政治的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明确宣布政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和强烈的阶级属性。 第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帽徽了政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最根本的问就是国家政治权力。马克思主义把国家政权的活动视为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基于以下的看法:⑴马克思主义相信,“过去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⑵任何阶级要实行阶级的统治,主要的工具便是国家机器。⑶国家政权是一个社会政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这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实际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政权活动的形式──法制方面的内容,而是国家政权活动的过程──功能的内容。 第四,“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表明了政治的特征。 根据上述的论述,大体上可以确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了。可以说,从广义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威的活动、关系和形式的发展规律。从狭义的角度讲,国家政权的活动、关系和形式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所以注重研究国家问题,这是因为国家体现了政治现象中最基本的问题,即社会公共权威的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 第一,关于政治关系的性质。 第二,关于阶级的观点。阶级产生的原因是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私有制。 第三,关于国家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阶级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国家的出现。 第四,关于未来社会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相信,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第五,关于革命的观点。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因此,社会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 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地位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政治学的发展作了两个伟大的贡献: 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各科学的方法论,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使政治学研究具备了科学的基础; 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第一次使政治学的研究与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密切结合起来,把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作为政治学研究的最高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第一,科学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革命性。 第四,实践性。 第五,发展性。 第二节社会政治的基本构造 一、政治是人们的社会活动 研究政治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⑴研究政治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践过程认识社会各种政治现象的原则,加强政治学研究的实践性。 ⑵研究政治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社会事物的动态性的思想。 政治活动主要指围绕国家政权或社会公共权力而展开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还可以下一个更为宽泛的界定:政治活动与取得、运用、维护和参与国家政权或社会公共权力有关,凡由这些活动引起的活动都可以划归为政治活动的范畴。 政治活动是由一定的主体来完成的。研究政治活动首先要确定政治活动的主体。政治主体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有不同。从总体上看,政治活动大体上有两种主要的类型:⑴个体性的政治主体;⑵集体性的政治主体。这类集体性的政治活动主体 是政治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主体,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主导力量,集体性的政治活动主体更能决定一定社会条件下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样式。 政治活动的主体有四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政治活动的主体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利益。这些利益是从一定政治活动主体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利益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受政治活动主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 生活决定。 第二,政治活动的主体有自己的特定目的。 第三,政治活动的主体受到一定观念和思想的指导和支配。这些观念,有的固定地体现在政治活动主体的纲领和意识形态中,有的没有这种正式的表现形式。 第四,政治活动的主体的实践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政治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政府性的组织形式;另一种是非政府性的政治组织形式。 二、政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活动的一定格局形成一定的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在一定的政治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活动各主体围绕政治权力进行活动的同时,它们之间必然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种由政治活动主体再各项政治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关系。只有把政治学的研究深入到政治关系的分析上,才能更好地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而不仅仅研究表面,不停留在孤立的政治机构、政治团体或政治体制上。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经济运动和生产方式时曾经说过:“经济范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这个思想对进行政治学研究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问题,政治范畴也就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 第一,政治关系最基本的意义在于它们主要体现了一种阶级关系。所有这些关键都以某中方式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关系,个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和集团之间的政治关系,首先都 受到阶级关系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一种政治关系都直接表现为阶级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关系更多体现了人们内部的关系。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 政治关系才是阶级关系的表现。 第二,政治关系以一定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经济生活是政治关系的基础,热门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生产湖动,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恩格斯在《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深刻分析了政治关系怎样随着生产关系的演变而变化 的。……这些历史事实均表明政治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受到 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当然,政治关系并不是机械地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由于历史、 传统、民族习性、习俗等条件的不同,政治关系在反映同样的社会经济关系时是可 以有不同的形式。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政治关系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关系,只是说在考 察一定的政治关系时应当注意揭示和分析它们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内 容,而不是说政治关系就是完全被动的。政治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本身能够 对社会经济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政治关系的格局随着政治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政治关系的发展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有的政治关系继续发展,二是有的政治关系被法律和宪法肯定下来。前一种是非制 度化的政治关系,后一种是化的政治关系。制度化的政治关系就是正式形式。 三、政治有一定的政治形式 政治关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政治关系受历史力量的推动,继续向前发展;另一种政治关系被宪法和法律肯定下来。政治形式总是体现了一定的政治关系。把政治关系制度化,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这种政治关系。政治形式在政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政治形式一般包括: 第一,政治体制形式。政治体制形式主要指国家或公共权力的组织形式。政治体制形式“那写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 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 第二,政治结构形式。组成政治体系的各个部分变是政治结构。政治结构强调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具体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相互关系。 四、政治构成一个系统 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政治分析时,强调社会政治生活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和政治形式的总和构成的。 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政治,它们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第一,政治系统是各种政治活动主体之间联系的总和。 第二,政治系统中存在这各种政治元素; 第三,政治系统在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同时政治系统也可以影响其他社会关系。 第四,政治系统有自己的整体行为和功能。 系统分析不是代替对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的认识,而是认识各种政治关系的活动特性。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最科学和合理地说明政治现象的根本属性。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一、历史上的政治研究方法论 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学说体系较为鞍山的,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代雅典的伯里克利“黄金时代”,即公元前500年左右。学说体系不那么完整的,则可以从伯里克利再向前追溯几千年。 纵观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自古至19世纪,大体上有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这里用一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来分期。 方法论指在异端时期内主导人们研究和认识政治现象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它们与急剧变化的现实政治交织在一起,作用于人们的政治思维。所谓按方法论分期,指确定在一定社会和一定时期笼罩人们认识论的社会主导的认识范式。方法论是一定历史时期各派思想家政治思维的宏观逻辑,而非微观逻辑。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把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伦理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论基本上主导古代时期。古代的政治研究没有与伦理学明确地分开,政治研究与伦理研究交织在一起。古代政治研究的方法论是用伦理学的 基本关系和道德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政治和政治现象,不仅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而 且政治的目的都与道德有关。 第二,神学方法论。神学方法论基本上流行于中世纪。古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的力量逐渐上升,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体系和世界观,主导了社会的意识和官方的意识形 态。政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政治社会的目的,都被认为是来自超然力量──上帝。 伸雪世界观的基本信条是:上帝创世,上帝规定了人世间的一切秩序,人应该信奉 上帝,把一切献给上帝,这时政治分析和研究的基本特征是脱离了人们生活的世界 来研究政治的,用超然的信条和逻辑来解释政治现象。政治本身被神化,神也被政 治化。 第三,法学方法论。法学方法论之所以把国家视为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决定力量,有着深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15、16世纪以后,商品经 济渐渐发展起来,新兴市民阶级的力量开始上升,社会结构孕育着巨大的变动。在 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价值交换要求人有平等和自由的地位,“文艺复兴”代表 了这个现实发展对意识形态的要求。政治研究从敬神轻人转为尊人重世,注重人的 权利、欢乐和幸福。法学方法论相信只要改变了国家体制和法律体系,就能够创造 一个理想的社会。 第四,社会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轮导致了两派观点:一是实证主义的,主张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从而根据它们来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成社会的和谐;另一派为批判性, 主张剖析社会存在的弊病,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从这个发展的里程中看出,人类对自己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人类对政治现象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演进的。每一个时期,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进步都是以前人的进步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正式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研究政治和分析政治的成果,扬旗其中被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证明是谬误的东西,发展其中还未发展的因素,继承被历史和社会的客观运动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自己的政治分析的方法论,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唯物政治观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确实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论,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分析和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揭示社会历史的运动和 发展规律。社会政治现象是社会整个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脱离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人们不可能理解社会政治现象。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政治现象的根本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有它的显著的特点,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统一发展。辨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宇宙的基本方法论,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各种现象发展规律的原则,是将辨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和认识宇宙的基本方法论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运用。两者都是基本的统一的方法论。 (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独创。) 第一,揭示历史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发展规律。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认识社会政治现象。 第三,从社会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 第四,以经济的观察来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运用,为人类更好、更深刻、更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社会政治现象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三、政治辩证法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深刻性和科学性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宇宙观,在政治研究的过程中全面运用了唯物辨证法。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就是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政治领域。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把客观世界视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运动的过程,认为客观世界不会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实际上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而不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 可以把马克思主义运用辨证法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进行分析的原则称称之为政治辨证法。政治辩证法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社会政治生活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唯物辨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的根本属性绝对着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二,政治和社会发展有着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是,世界上的事物,有着普遍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和研究就在于发现和认识这些联系。所谓普遍联系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不能单独地存在,每个事物均和其他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一个事物都是整个世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事物的这种联系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二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 第三,政治中贯穿着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归纳了事物辨证运动的基本规律,它们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四,政治学中体现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二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基本的规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最具方法论的观点。它揭示了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起源。 第一节人是社会存在物 一、现实的人是构成政治社会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规定的首要原则,是从现实社会活动着的人出发去分析人和观察人,而不是从抽象的人的概念或臆想的人概念出发。马克思把与社会和自然界发生密切关系的人确定为“现实的人”,并确定“现实的人”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前提,自然也就是政治生活的前提。历史唯物主义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中从事一定活动的人出发来认识其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的规定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个基本概念包括以下五个层面:第一,现实的人是生产的人。所谓生产的人,即现实的人必须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从而政治社会的存在必须有“第一个前提”,这也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
本文档为【政治的逻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