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福州镇海楼重建设计

2011-03-16 4页 pdf 2M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2866

暂无简介

举报
福州镇海楼重建设计 · 71 · 福州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始建于明洪武四年 (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跨山筑城,在山巅建楼意为 其他诸城门楼的样楼,为城正北的标志,所以屏山也称 样山。楼前右侧有七星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筑此楼 以寓北斗之水厌火祥之意,保佑全城平安;楼以镇海 名,工在楼意在海[1]。镇海楼六百年间十三次建十三次 毁,有关此楼形制大小尺寸的记载共有三次,分别为明 洪武四年、光绪十八年和民国三十五年。各次修建除尺 寸大体相同,而形式均有所变化。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 标志性建筑,为江南三大镇海楼之一,也是我国古代...
福州镇海楼重建设计
· 71 · 福州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始建于明洪武四年 (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跨山筑城,在山巅建楼意为 其他诸城门楼的样楼,为城正北的标志,所以屏山也称 样山。楼前右侧有七星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筑此楼 以寓北斗之水厌火祥之意,保佑全城平安;楼以镇海 名,工在楼意在海[1]。镇海楼六百年间十三次建十三次 毁,有关此楼形制大小尺寸的记载共有三次,分别为明 洪武四年、光绪十八年和民国三十五年。各次修建除尺 寸大体相同,而形式均有所变化。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 标志性建筑,为江南三大镇海楼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名 楼。明清以来,镇海楼除了作为历史名楼,还被作为 “太平盛世”的象征,所以屡毁屡建不绝于世。 1、重建镇海楼的目的与意义 1.1 历史上的功能 明洪武年间始建镇海楼是作为福州府城的城楼和 样楼,除在军事上作为城墙上的敌楼外,其客观上还起 到作为进入闽江口岸的航标,也成为福州西湖的主要 借景,诗人何振岱为福州西湖增题的八景之一:“样楼 望海”(图 1)[1]。 1.2 在福州古城城市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福州镇海楼重建 严龙华 罗景烈 福州古城城市总体格局是“三山两塔一条轴”,于 山(白塔)、乌山(乌塔)、屏山(镇海楼),三大景观建筑 与三山构筑了福州古城的特色城市总体景观格局,位 于城南的二山二塔似城市的门阙(图2)[2],而屏山镇海 楼则是城市中轴线的端点,是全城的标志。 1.3 重建镇海楼的意义与目的 重建镇海楼,一方面是出于历史的记忆,而更重 要的是为了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基本格局。“会楼 四面群山环绕、惟正北一隅势称缺,故以楼补之”[3]。屏 山因有楼而完整,并与城南于山(白塔)、乌山(乌塔) 构成犄角之势,“将建筑结合自然条件的空间布局,堪 称绝妙的城市设计创造”;“这是福州城市空间的基本 格局,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2]。重建镇海楼要继 承的并不是古已有之的其具体建筑(图3)[4],而是更为 广义的东方城市设计的优秀传统与城市美学的传承与 保持;重构城市传统格局——“二塔一楼”的完整性, 作者:1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2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古建筑所副所长,高级师 1、(民国)何振岱 《西湖志》 福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整理 海风出版社出版 2001年 7月第一版 2、吴良镛 《寻找失去的东方城市设计传统——从一 幅清代福州图所展示的中国城市设计艺术谈起》 中国名城 2007.2 3、(清)林枫著 官桂铨、官大梁标点 《榕城考古录》 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1980.6 4、曾意丹 《福州旧影》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 6月 第一版 图 1 样楼望海 图 2 城南双塔 · 72 · 重塑城市历史文化中轴线端点的形象标志,恢复屏山 的传统景观意象。 2、设计思路 明清以来“闽运昌则楼运盛”的思想对后人有着 深刻的影响。今天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定社会 文化氛围下去重建让人们引以自豪的镇海楼,以寓福 州这座具有 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与发展。 重建镇海楼虽不属于文物修复的性质,但它能形象地 “再现”或“表现”古代镇海楼的风貌,使后人重新领 略它的意境与风采;同时重建历史特色建筑也是一种 文化载体的传承,它可供人们追忆,满足当代人的审美 需求。在不违背基本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我们在继承 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在保持形象的历史感的同时,并令 其具有时代特征。 此次重建设计,基本上按史记记载的明洪武四年 所建的镇海楼的规模与尺寸,其建筑规模尺寸:参照 《西湖志》[1]及《镇海楼记》镇海楼碑中记载“楼高六丈 有三尺(19.84m),深七丈二尺(23.04m),广十三有 七尺(43.84m)”,“墙内七间”,“面阔七间加副阶周 匝”。这些记载留下的信息让我们得以借鉴,但由于原 始资料不足,加之原址周边环境的改变,采用复原性重 建有一定局限性,更不能体现初始建楼的目的。故此次 重建定性为“仿古重建”;其目的主要是保持城市基本 格局,恢复屏山与镇海楼的相依关系,同时创造特定的 历史文化氛围,重新恢复传统中轴线端点的景观意象。 因此,此次重建的镇海楼的楼阁部分基本上是按明洪 武四年的形制设计,而台基部分比明代原型加高10m。 设计将台基抬高,其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强化楼与山的 整体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体现楼址周边环境的 现状,让“三山”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并有更多的视角观 赏镇海楼;所以,此次重建的镇海楼既是历史原型的反 映,又是艺术的再创造。虽源出于明楼却更加雄伟壮 观,不仅延续了历代重建镇海楼的传统做法,又表达了 与时俱进的设计创新理念(见封面插图)。 3、具体设计 重建的镇海楼仍座落在原址,南偏东 20.69°,罗 零高程 72.3m的屏山顶上。重建的镇海楼以屏山及屏 山公园为依托,由屏山公园、登山道、山门(单开间石 牌坊)、大门(三开间的石牌坊)、七星罡、镇海楼组成 的完整有机整体。楼体由基座层、台基层及二层楼阁组 成,总高为 31.3m;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台基层、楼阁 一层作为展厅,二层作为观景休闲厅。 3.1 基座层 占地面积为 5752m2,为不的八角形,依山势 架设,并从西南伸出宽 9.5m、长 23m分五段共 55级石 台阶与南向登镇海楼的道路相接,基座周壁以大块自 然形态的灰色花岗石叠砌、顶以石栏杆护之,基座面铺 以厚 150mm、长 2400mm、宽 400mm的条板石。基座 中部为地下宫,内设置铜壁“镇海楼记”,墙面为白色 与浅色花岗石饰面,地面为600× 600× 30mm青石饰 面;吊顶为白色高级涂料。设计上使整个屏山山体成为 镇海楼之基座,强化楼与山的有机关系,让建筑从山顶 升起,与天对接,达到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意境(彩 插图 1)。 3.2 台基层 台基高为 10m,内部采用钢砼框架结构,台基顶 部的台明左右两侧下出 6.9m,前后台明下出 3.5m;台 基南向正面比台明伸出 12.1m,分三层设置石台阶与 平台,最下一层台阶采用八字形从东西两侧分三段(13 级、13级与 21级)共 47级到达第一平台,然后又从 正面以宽为3.6m、长为9.3m大型双龙戏水青石浮雕御 路石及左右各宽为 6.4m的台阶分三段(5级、7级与 9 级)共 21级直达台明。台基北面从台明伸出 4.66m分 两层,先从中间向左右分三段(11级、11级与 11级) 共 33级至第一层平台,再从左右级中间分三段(11级、 11级与 13级)共 35级直达台明。所有的台明、台基、 阶梯平台均为花岗石整石铺设,防护栏杆均为石栏杆, 作为台明、台基部分主要装饰构件,增添了镇海楼的风 采。栏杆上石雕装饰集中表现在栏板和望柱两部分,镇 海楼石栏板上雕有九莲花及如意云,石望柱上有云纹 浮雕,其形象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当代福建石雕的精 湛技艺(彩插图 2)。 3.3 楼阁 台基层上为二层传统楼阁,楼阁一层面阔九间通 面宽为 42.5m,进深五间通进深为 23.9m,层高 8.7m, 檐部设柱廊一周;二层为歇山顶,面阔九间通面宽为 图 3 咸丰年间镇海楼 · 73 · 39.8m,进深五间通进深为 21.2m,尽间设柱廊一周, 吊顶之下层高为 5.5m,吊顶以上屋盖为 9.9m高,楼体 高 21.3m;一层柱径为 0.68m,二层柱径为 0.62m(彩 插图 3)。其所有尺寸均与史记记载的镇海楼各部尺寸 相近。 3.4 楼阁外檐 古建筑中出檐和翼角部分是其精华,镇海楼出檐 较为深远,楼体一层、二层出檐(指从正心桁至檐口) 分别为3.0m和3.45m;外檐部分仿清代官式楼阁形式, 以斗 承托,斗 采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 的四等材,其斗口为 4 . 5 寸(1 4 4 m m)材高 9 寸 (288mm),上檐用单翘双昂七踩斗拱,下檐用单翘单 昂五踩斗 。设角科、柱头科、平身科,上下檐角科斗 各用 4朵,柱头科斗 各用 22朵,平身科斗 明间 各用 4朵,次间与次梢间各用 2朵,一层尽间用 1朵; 各科斗 总计上檐用 76朵、下檐用 84朵。所有斗 均 以原始林杉木经防腐、烘干、胶合、定形等工序处理 后,按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的斗 各部尺寸及 榫卯制作件进行吊装、安装、锚固、油漆等多道工 序制作完成(彩插图 4)。 3.5 屋面部分 屋面铺设φ 160的深灰色陶质筒瓦,配板瓦、瓦 当、滴水等配套陶质瓦件;其正脊两端采用福州地区的 传统建筑典型作法——尾脊形式,屋脊中部以灰白色 衬底、配以墨色如意卷草;脊顶中段长约 5m、高约2m 凸起部分为彩色灰塑,其图案为兰色的海浪,托起清晨 初升的太阳,以契合镇海楼之寓意。 3.6 楼阁内部 楼阁内部其构架仿福州地区传统木构架形式,室 内以一斗三升弯枋、木锯花、灰板壁等体现地方特征的 手法和风格,吊顶部分采用透空木格栅形式,采用杉木 规格150*150mm,间距300*300mm,形成简洁而质朴 的平 吊顶作法(彩插图 5)。 3.7 小木构件 以造型简洁、做工精细、装饰纯美、精炼朴实为设 计原则。门窗用料采用波萝格木制作、隔心采用万字纹 花格,周廊木栏杆采用水波纹木格图案,楼梯栏杆采用 方木直棂式,古朴大方,简约并具有福州地方传统特征 (彩插图 6)。 3.8 建筑色彩与油漆 充分体现木结构的建筑特征,其大小木构件饰面 均采用栗壳色福州传统脱胎漆;墙身部分以白粉墙衬 托木构架及木装修;屋面采用深灰色陶质瓦、尾脊以灰 白色底黑色卷草衬托彩色灰塑;台基部分均以灰色花 岗石干挂饰面,形成端庄古朴、儒雅大方、文化韵味浓 厚的艺术效果。 楼地面部分二层铺贴栗壳色木地板(波萝格),一 层地面为 480*480*40金砖墁地,台基层地面为 600× 600× 30青石饰面。 1)所有仿木柱、梁、枋以素色为主(类栗壳色) 不做彩绘; 2)封檐板、大连檐、椽板、斗 、木门窗的柱 及上、中、下槛用类栗壳色; 3)木门窗其边框、抹头以及裙板、绦环板和一斗 三升弯枋、木锯花采用类栗壳色为底色,凸线及雕刻采 用贴金的做法(彩插图 7)。 3.9 结构设计 镇海楼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 设计等级为乙级,采用人工挖孔桩,围护结构为空心 砖。本工程按乙类建筑设计,抗震设计烈度为七度,框 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基本风压0.85,结构使用年限100 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 镇海楼是景观类公共建筑,由于外观和使用功能 上的要求,本工程采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 采用减柱法,形成中部宽 16.6m、长 25.8m的大空间以 满足建筑功能需要(彩插图 8)。非承重构件采用轻质 材料,出檐斗 采用杉木斗 ,只起装饰作用;楼梯栏 杆采用木质栏杆,室内天花采用木格栅形式。 由于筒瓦、板瓦对结构的变形较为敏感,为了避 免变形导致瓦件开裂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设计按规 范要求进行挠度和裂缝的验算,使最大裂缝在 0.2mm 以下。且在密实混凝土屋面板中,掺防水剂和钢纤维, 其上铺 4mm厚防水卷材一道,3mm厚防水卷材一道, 上加铺麻刀苫背层最后才铺设筒板瓦,以有效地防止 屋面渗漏与热胀冷缩不均引起的开裂现象发生。 镇海楼重建工程项目于 2006年 11月 18日开工, 2008年 4月 28日竣工,结束了福州镇海楼有记无楼的 历史。镇海楼现已正式对外开放,它雄居于福州古城 中轴线端点的屏山之巅,是市民、游客俯瞰福州城的 重要制高点和登高眺望点。从建成后效果看,无论其 高度、体量、形式与色彩都是合适的;从楼阁上能看 到福州三山及西湖周边景色,它充分契合了福州古城 的特色及城市总体格局,其建筑重檐飞角,冲霄凌汉, 再现了福州镇海楼的雄姿;并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 三山二塔之间的视廊关系,得到了各方的认同与好评。 (主要设计人员:严龙华、罗景烈、张鹏军、何明、 刘平、吴鑫森、郑家宜) 图 2 栏杆细部图 1 主入口 福 州 镇 海 楼 重 建 设 计 严 龙 华 罗 景 烈 供 稿 图 6 二层廊檐 图 8 二层室内 图 5 室 内 图 7 门 窗 细 部 图 4 斗 细 部 图 3 廊 檐
/
本文档为【福州镇海楼重建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