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2011-02-25 3页 pdf 144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767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报 ,2001 ,18 (3) :1982201 18  王碧兰 ,涂宗萍. 大鼠中缝大核微量注 射L2精氨酸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03 ,17 (5) : 3102313 19  许建阳 ,王发强 ,王莉 ,等. 电针合侧脑 室注射孤啡肽对实验性 RA 痛阈和血清 NOΠNOS的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3 ,26 (1) :30232 20  姬广臣 ,张玉秋 ,马飞 ,等. 鞘内微量注 射白细胞介素21β对炎症痛敏反应和针 刺镇痛作用的影响. 针刺研究 ,2001 ...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报 ,2001 ,18 (3) :1982201 18  王碧兰 ,涂宗萍. 大鼠中缝大核微量注 射L2精氨酸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03 ,17 (5) : 3102313 19  许建阳 ,王发强 ,王莉 ,等. 电针合侧脑 室注射孤啡肽对实验性 RA 痛阈和血清 NOΠNOS的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3 ,26 (1) :30232 20  姬广臣 ,张玉秋 ,马飞 ,等. 鞘内微量注 射白细胞介素21β对炎症痛敏反应和针 刺镇痛作用的影响. 针刺研究 ,2001 ,26 (3) :2122213 21  姬广臣 ,俞瑾 ,董志强 ,等. 电针镇痛时 炎症痛大鼠 PAG部位 I 型白细胞介素21 受体 mRNA 表达的变化. 针刺研究 , 2003 ,28 (2) :1112114 22  王秀云 ,李桂兰 ,郭义 ,等. 阻断胃经线 上 Ca2 + 通道对针刺“足三里”治疗实验 性胃痛大鼠痛阈的影响. 针刺研究 , 1997 ,22 (122) :84285 23  刘文彦 ,白波 ,宋朝佑. 中脑导水管周围 灰质内催产素对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 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8 ,4 (1) : 48252 24  方剑乔. 环氧合酶22 在炎症疼痛中的表 达及电针干预的可能性. 浙江中医学院 学报 ,2002 ,26 (2) :51253 25  黄彰海 ,孙文颖 ,刘昱 ,等. 创伤痛大鼠 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放电变化及电 针效应.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1996 , 16 (1) :9211 26  曾玲 ,胡世凤 ,玉小玲 ,等. 刺激额叶皮 层对丘脑腹后外侧核痛放电的影响及 其与电针的关系.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1995 ,12 (2) :2052208 27  尤浩军 ,袁斌 ,唐敬师. 抑制大鼠大脑皮层 SI 区对电针抑制持续性痛反应的影响.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1999 ,15 (4) :301230528  金春玉 ,王洁 ,东贵荣.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痛反应神经元的影响. 针灸临床杂志 ,2002 ,18 (6) :5325529  吴红金 ,周雷 ,薛峥 ,等. 电针抗大鼠急性炎症性内脏痛的肠神经机制. 针刺研究 ,1999 ,24 (2) :138214230  雷亚宁 ,胡道松 ,茹立强. 电针抗内脏牵拉痛肠神经机制的研究. 针刺研究 ,1994 ,19 (324) :6927031  夏勇 ,董丽娟. 针刺对下肢胫后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s) 痛成分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4 , 17 ( 6 ) :23225 (收稿日期 :2004 - 04 - 13)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苏燕晨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天津  301900)   【关键词】 黄褐斑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 05 ;R 275.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619(2005) 01 - 070 - 03 作者简介 :苏燕晨 (1970 - ) ,女 ,主治医师。 从事皮肤、性病专业工作。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 沉着性皮肤病 ,其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出 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 ,境界清 楚 ,表面光滑 ,呈对称性分布 ,似蝶状又 称蝴蝶斑。严重者可蔓延至前额、口唇 等处 ,日晒后症状可加重 ,男女均可发 生 ,以中年女性较多 ,经期及孕期加重 , 属中医学面尘、肝斑、黧黑斑、妊娠斑、 晦黯等范畴。本病发生的机制 ,传统医 学认为与肺、肝、脾、肾等脏腑气血功能 失调有关。如《灵枢·经脉篇》曰 :“血不 流则髦色不泽 ,故其面黑如漆柴者。”又 如宋·《太平圣惠方》谓 :“夫面黯者 ,由 脏腑有痰饮 ,或皮肤受风邪 ,致气血不 调 ,则生黑。”现将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研 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治疗 王邦才 [1 ]从肝论治面部黄褐斑 ,将 本病分 4 型 , ①肝郁气滞型 :治宜疏肝 理气 ,和营润肤。方选自拟逍遥祛斑汤 加减 :当归、白芍药、柴胡、郁金、香附、 茯苓、佛手、红枣、白僵蚕、炙甘草等。 ②肝郁血瘀型 :治宜疏肝活血 ,祛瘀润 肤。方选自拟活血润肝饮加减 :当归、 赤芍药、桃仁、红花、泽兰、香附、丹参、 紫草、川芎、郁金等。③肝胆湿热型 :治 宜疏肝利胆 ,化湿清热。方选小柴胡汤 加减 :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栀子、 茯苓、蒲公英、连翘、蝉蜕等。④肝血不 足 ,肝肾亏虚型。治宜养血补肝 ,滋水 涵木。方选自拟杞芍荣肤饮加减 :枸杞 子、炒白芍药、玉竹、制何首乌、女贞子、 墨旱莲、生地黄、当归、红枣等。宇傲 霜 [2 ]从血瘀入手 ,将本病分 3 型 , ①肝 郁血瘀型 :治宜疏肝行气 ,化瘀养颜。 方选逍遥散加减 :柴胡、赤芍药、白芍 药、白术、茯苓、川芎、生地黄、桃仁、红 花、白僵蚕、益母草等。②肾阴虚血瘀 型 :治宜滋阴清热 ,化瘀养颜。方选知 柏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山药、山茱萸、 茯苓、知母、黄柏、茜草、红花、桃仁等。 ③肾阳虚血瘀型 :治宜温肾散寒 ,化瘀 养颜。方选二仙汤加减 :淫羊藿、菟丝 子、仙茅、巴戟天、熟地黄、当归、川芎、 赤芍药、桃仁、益母草等。卢晓梅 [3 ] 将 本病分为 6 型 , ①肝郁气滞型 :治宜疏 肝解郁 ,调畅气机。方用柴胡疏肝散加 减 :柴胡、枳壳、制香附、广郁金、白芍 药、丹参、黄芩等。②心脾血虚型 :治宜 健脾养血 ,宁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 减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炙远志、酸 枣仁、茯苓、合欢花等。③脾虚湿阻型 : 治宜健脾益气 ,化湿泄浊。方用参苓白 术散合三仁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 陈皮、木香、杏仁、薏苡仁、砂仁等。④ 冲任不调型 :治宜调和冲任 ,滋养肝肾。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 ·07· 河北中医 2005 年 1 月第 27 卷第 1 期  Hebei J TCM ,January 2005 ,Vol 27 ,No. 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女贞子、墨旱莲、当归、川芎等。⑤脾肾 阳虚型 :治宜温补脾肾 ,利水泻浊。方 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制附子、茯苓、肉 桂、干姜、白术、党参、鹿角胶、丹参、淫 羊藿、肉苁蓉等。⑥痰瘀交阻型 :治宜 化痰散结 ,消瘀通络。自拟化痰活血 汤 :半夏、柴胡、郁金、茯苓、白芥子、桃 仁、川芎、红花、丝瓜络等。以此辨证分 型 ,灵活运用 ,治疗得心应手。李永 琼 [4 ]辨证分为 5 型 , ①肝郁气滞型 :治 宜疏肝解郁 ,调理气血。方用逍遥散加 味 :柴胡、白芍药、白术、茯苓、当归、薄 荷、甘草、生姜 ,加木蝴蝶、红花、香附、 三七、升麻、白芷。②气滞血瘀型 :治宜 疏肝理气 ,化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 加味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 白芍药 ,加穿山甲、三七、木蝴蝶、香附、 柴胡、白芷、升麻。③气虚血瘀型 :治宜 补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 黄芪、赤芍药、川芎、当归尾、地龙、桃 仁、红花、木蝴蝶、三七、大枣、丝瓜络、 白芷、升麻。④气血两虚型 :用补益气 血法。方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味 : 党参、白术、黄芪、当归、茯苓、远志、酸 枣仁、龙眼肉、甘草 ,加大枣、鸡血藤、升 麻、白芷。⑤肝肾两虚型 :用补益肝肾 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 :茯苓、牡丹 皮、泽泻、枣皮、山药、熟地黄、五味子、 女贞子、白芷、升麻、木蝴蝶。 2  中药经方治疗 项新华等 [5 ] 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 疗黄褐斑 24 例 ,药物组成 :桃仁、红花、 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药、牛膝、桔 梗、柴胡、枳壳、甘草、益母草。伴有肝 气郁结明显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 ;伴 肝阳上亢症状加牡丹皮、决明子 ;伴脾 虚症状者加炒薏苡仁、茯苓 ;伴心脾血 虚症状加炙黄芪、酸枣仁 ;伴肾虚症状 者加延胡索、桂枝。总有效率为92 %。 刘俊杰 [6 ]以加味逍遥散治疗黄褐斑 52 例 ,基本方 :当归、柴胡、牡丹皮、白芍 药、栀子、白术。月经不调 ,血瘀明显加 桃仁、红花 ;脾虚明显加茯苓、泽泻 ;肾 虚明显加女贞子、墨旱莲。有效率为 96. 1 %。秦竹等 [7 ] 采用补阳还五汤加 味治疗黄褐斑 49 例。基本方 :生黄芪、 当归、桃仁、赤芍药、川芎、红花、地龙、 白芷、冬瓜仁、玉竹、薏苡仁。肝郁气滞 明显 ,加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 ;月经 后期量少或兼有子宫肌瘤 ,加三棱、莪 术、益母草、桂枝 ;兼有腰膝酸软 ,加女 贞子、墨旱莲、菟丝子、淫羊藿 ;闭经加 熟地黄、阿胶、艾叶、巴戟天 ;兼有面部 痤疮 ,加生山楂、黄芩、七叶一枝花、金 银花。总有效率 92. 9 %。 3  自拟方治疗 李静等 [8 ] 用自拟药方治疗黄褐斑 38 例。处方 : 柴胡、当归、赤芍药、川 芎、茯苓、木蝴蝶、生地黄、白芷、黄芩、 槐米、丹参、枸杞子。总有 效 率 为 92. 1 %。孙震和 [9 ] 用自拟宣肺调气汤 治疗黄褐斑 35 例。处方 :桑叶、桑皮、 枇杷叶、川芎、青皮、白僵蚕、防风、羌 活、白芷、白芍药、珍珠母、地骨皮、茯 苓。加味法 :肝郁型合逍遥散化裁 ;血 瘀型合桃红四物汤化裁 ;肾虚型合二仙 汤、六味地黄丸化裁。显效率85. 7 %。 林小伟等 [10 ] 总结郭洪林多年经验 ,以 滋阴补肾、舒肝理气、调和气血为治则。 自拟方药物组成 :生地黄、山茱萸、山 药、当归、柴胡、女贞子、墨旱连、枸杞 子、桃仁、红花、地骨皮。总有效率 100 %。 4  中药外用治疗 刘燕平 [11 ]用自制祛斑霜治疗黄褐 斑 58 例。祛斑霜的配制 :人参、芦荟、 珍珠末、丹参、桃仁、红花、白芷、白芍药 等各等份醇提后加基质制成雪花膏型 和冷霜型中药祛斑霜 ,每日 3 次 , 秋冬 季或干性皮肤用冷霜剂型 , 夏季或油 性皮肤用雪花膏剂型。并按摩 :额部神 庭、头维、上关穴 ;鼻部印堂、迎香穴 ;眼 眶攒竹、睛明、承泣穴 ;面部四白、耳门、 听宫、听会穴 ;唇周地仓、人中、承浆穴。 褐斑周围的穴位重点揉按 ,每次 10~15 min , 每日 3 次。总有效率 93. 11 %。 高慧琴 [12 ] 用岷当归、白芷、白及、白茯 苓、白附子、细辛等外用治疗黄褐斑 82 例 ,约 15 min 成膜 ,成膜后保留 30 min 揭去 ,每周 2 次 ,连续 3 个疗程 (每个疗 程 10 次) 后 ,总有效率 87. 8 %。耿丽 等 [13 ]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 黄褐斑 120 例。内服化斑汤 :制附子、 肉苁蓉、白僵蚕、当归、赤芍药、女贞子、 知母、白芷。中药熏蒸方白芷、附子、茯 苓、白僵蚕、密佗僧、红花、透骨草、八地 金牛各等份。总有效率 96. 7 %。 5  针灸、耳压、拔罐疗法 张英 [14 ]用局部穴位围刺加远端穴 位针刺治疗黄褐斑 85 例。方法 :局部 围刺 ,用毫针在黄褐斑片边缘正常皮肤 处平刺进针 ,针尖刺向病灶中心部位 , 捻转使得气。每侧面部约刺 5~10 针。 远端穴针刺 :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太 冲。配穴肝郁脾虚者用肝俞、脾俞 ;气 滞血瘀者用心俞、膈俞 ;肾阴不足者用 肾俞。主穴施补法 ,余穴平补平泻 ,总 有效率 98. 82 %。苏萍 [15 ] 用推罐疗法 治疗黄褐斑 92 例。取穴 :背部督脉自 大椎至腰阳关穴 ,膀胱经背俞穴。重点 施术心俞、肝俞、膈俞穴 ,月经不调者加 肾俞穴。以皮肤紫红为度。有瘀血征 象者 ,可配合三棱针点刺膈俞、肝俞穴 以祛瘀通络。总有效率为96. 74 %。荀 晶 [16 ]用耳压及耳穴刺血法治疗黄褐斑 30 例。取耳穴主穴 :热穴、疔肿穴、皮 质下 ;配穴 :内分泌、脾、胃。用小三棱 针刺破表皮 ,每周刺 1 次 ,隔周 1 次。 耳穴压丸。主穴 :面颊、子宫、内分泌、 皮质下 ;配穴 :肺、肾、肝、脾。用王不留 行作为压物敷贴于敏感点 ,按压 2~3 min ,使耳廓潮红发热 ,嘱患者每日自行 按压 3~4 次 ,每次敷贴一侧耳 ,隔周换 贴 1 次 ,总有效率 87 %。柳永红等 [17 ] 用穴位自血加面膜治疗黄褐斑 44 例。 抽取患者静脉血4~5 ml立即穴位注 射 ,每个穴位 0. 5~1 ml ,每次选穴 4~6 个 ,每周 2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穴位 选择 :地仓、颊车、血海、风市、足三里、 三阴交、曲池、合谷、肾俞等。同时贴敷 自制中药祛斑霜面膜 ,每周 1~2 次。 表皮型 33 例 ,总有效率 87. 88 % ;真皮 型 10 例 ,总有效率 80 % ;混合型 1 例痊 愈。齐丽晶等 [18 ]采用针灸、耳针、点刺 放血、拔罐综合疗法治疗面部黄褐斑 59 例。针刺选主穴 :合谷、曲池、阳白、 四白、内庭。脾胃湿热配阴陵泉、足三 里、天枢 ;冲任不调配血海、三阴交 ;肺 经风热配少商、风门。毫针刺法 ,每日 1 次 ,每次留针 30 min ,10 次为 1 个疗 程。耳针选穴 :内分泌、肝、肾、交感、面 颊、耳尖、肺、大肠。方法 :用皮内针针 柄在消毒的耳穴处将针刺入皮内胶布 固定 ,每次选取耳穴 4~5 个 ,隔 2 日换 ·17·河北中医 2005 年 1 月第 27 卷第 1 期  Hebei J TCM ,January 2005 ,Vol 27 ,No. 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 次。耳尖点刺放血 ,两耳交替 ,隔日 1 次。身体选穴 :在患者背部取大椎、肺 俞、脾俞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后 ,在针刺 部位拔罐 ,再沿膀胱经拔两排火罐 ,隔 日 1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总有效率 96. 61 %。 6  中西医结合疗法 陈建宗等 [19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 疗女性黄褐斑 40 例。中药 :柴胡、白芍 药、当归、白术、川芎、香附、菟丝子、山 茱萸、蝉蜕、白芷。制成丸粒 ,每日 3 次 ,每次 10 粒。同时口服维生素 C ,每 次 200 mg ,每日 3 次 ;口服维生素 E ,每 次 100 mg ,每日 3 次 ;外用消斑霜 (主要 成分为 3 %氢醌霜) ,早晚各 1 次 ,总有 效率88. 6 %。杨志忠 [20 ] 运用中西医结 合方法治疗黄褐斑 50 例。中药予舒肝 解郁、温阳健脾、滋阴补肾等 ,口服维生 素 C 0. 5 g ,每日 3 次 ;维生素 E 0. 1 g , 每日 3 次 ;外用 3 % H2O2 涂搽患处 ,每 日 2 次 ,取得明显疗效。孙军 [21 ] 用自 拟祛斑汤 (夏枯草、赤芍药、天花粉、川 芎、红花、白花蛇舌草、紫草等) 加服维 生素 C、维生素 E 及外涂自制祛斑液 (柿叶、白芷、白及、薏苡仁、天花粉、麦 门冬、玉竹等)治疗黄褐斑 159 例 ,并与 单纯用维生素 C、维生素 E 治疗 53 例 对照 ,治疗组有效率达 100 % ,对照组 有效率为 58. 5 %。 7  小  结 从近几年对黄褐斑的治疗情况看 , 中医从治疗疾病的角度出发 ,在充分明 确黄褐斑病因病机的基础上 ,求其本而 治其标 ,具有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特 点。其证型常见的有风热犯肺、肝郁气 滞、肝肾阴虚、血瘀、脾肾阳虚 ,常见疗 法以疏肝理气、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祛 风化痰为主 ,内服外敷是当今治疗的主 要手段 ,或配以针灸等综合疗法。中医 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持久、副作用小、复 发率低等优势。目前尚存问有 :中医 病机相对抽象 ,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疗 效判定没有统一性 ,缺乏远期疗效 及复发率的观察 ,有关中药药理方面的 研究与探讨较少 ,缺乏较强的说服力。 因此 ,加强远期疗效观察及开展有关药 物的药理方面的基础研究 ,应当作为今 后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中西医结合疗 法有望成为今后治疗黄褐斑的又一条 途径。 (本文由王卫东审校) 参考文献 1  王邦才. 从肝论治面部黄褐斑. 中国中医 药信息杂志 ,2000 ,7 (4) :69 2  宇傲霜. 辨证治疗黄褐斑 41 例. 陕西中 医 ,2000 ,21 (3) :118 3  卢晓梅. 黄褐斑辨治心得. 中医药研究 , 2000 ,16 (1) :27228 4  李永琼.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面部黄褐斑 56 例. 四川中医 ,2004 ,22 (2) :82 5  项新华 ,周金其.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黄 褐斑 24 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 13(1) :54 6  刘俊杰. 加味逍遥散治疗黄褐斑 52 例. 河北中医 ,2003. 23 (9) :77 7  秦竹 ,朱成兰 ,杨卫东. 补阳还五汤加味 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 28 例. 云南中医学 院学报 ,2003 ,26 (2) :57 8  李静 ,刘耘. 自拟方治疗黄褐斑 62 例. 实 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 ,17 (2) :116 9  孙震和.“宣肺调气汤”治疗黄褐斑 35 例. 江苏中医药 ,2003 ,24 (11) :32 10  林小伟 ,马正军 ,王医林 ,等. 郭洪仁治 疗妇女黄褐斑 121 例. 吉林中医药 , 2003 ,23 (4) :21 11  刘燕平. 自制祛斑霜治疗黄褐斑 58 例. 四川中医 ,2002 ,20 (1) :67 12  高慧琴. 养颜祛斑面膜的制备及疗效观 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2 ,8 (5) : 59 ,64 13  耿丽 ,黎凤燕 ,刘晓哲 ,等. 内服外熏治 疗黄褐斑 120 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2002 ,21 (6) :23 14  张英. 局部围刺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法治 疗黄褐斑 85 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02 ,10 (11) :14 15  苏萍. 推罐疗法治疗面部黄褐斑 92 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02 ,11 (1) :28 16  荀晶. 耳压加耳穴刺血法治疗黄褐斑 30 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 2002 , 18 (11) :45 17  柳永红 ,王玉英 ,熊长春 ,等. 穴位自血 注射加面膜治疗黄褐斑. 中国民间疗 法 ,2002 ,10 (7) :13 18  齐丽晶 ,吕君. 综合疗法治疗面部黄褐 斑 59 例的临床观察. 四川中医 ,2003 ,21 (4) :70 19  陈建宗. 谢永宏 ,孙静 ,等. 中西医结合 治疗颜面黄褐斑 40 例. 辽宁中医学院 学报 ,2004 ,6 (1) :14 20  杨志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观 察.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3 ,12 (7) :541 21  孙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 159 例. 吉 林中医药 ,1998 ,18 (5) :16 (收稿日期 :2004 - 09 - 01) 中医药信息 新加坡实施中西医大合璧 中新社香港 2 月 18 日电 新加坡消息 :新加坡宏茂桥医院和中医学院 17 日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正式实施中西医 大合璧的合作计划。宏茂桥医院原有的针灸中心 ,如今改名为弘华中医药中心 ,除了提供针灸和推拿服务 ,它也将提供中 医的看诊服务和中药的治疗。此前 ,新加坡一些医院虽然为病人 ,特别是中风病人提供针灸服务 ,以协助康复进展 ,但在 西医院的院舍内提供中医看诊服务和中药的治疗 ,这还是头一遭。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在见证签署仪式后接受媒体采 访时说 ,如果宏茂桥医院和中医学院所踏出的这第一步能够成功的话 ,当局不排除日后也在其他急诊医院里开设中医诊 所 ,进一步推广中医中药辅助主流西医学治疗的模式。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赵英杰也希望这项合作计划是一个良好的开 端。他说 ,希望通过双方精诚的合作 ,为今后的中医药界建立一个成功的合作模式 ,进一步开拓更多方面的合作 ,为新加 坡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7· 河北中医 2005 年 1 月第 27 卷第 1 期  Hebei J TCM ,January 2005 ,Vol 27 ,No. 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文档为【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