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每周一字(耻)

每周一字(耻)

2011-01-08 2页 pdf 176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4591

暂无简介

举报
每周一字(耻) 每周一字(耻)   当前位置:首页-每周一字 每周一字 德育故事 智慧话语 读经教室 时尚话题 家庭教育 处世之道 科学发现 传统文化 影音艺苑 宗教教育   小篆 隶书 楷书 楷书 行书 <形声>,<会意> 字 小篆:恥,从心,耳声,本义作「辱」解,见<说文>,乃羞愧之称,羞愧乃心有所 惭而生,故从心。又以耳为司听闻之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恥」从耳 声。 其义为: 1.羞愧曰恥。如《中庸》「知恥近乎勇。」 2.可恥之事曰恥。如国恥。 3.羞辱、侮辱...
每周一字(耻)
每周一字(耻)   当前位置:首页-每周一字 每周一字 德育故事 智慧话语 读经教室 时尚话题 家庭教育 处世之道 科学发现 传统文化 影音艺苑 宗教教育   小篆 隶书 楷书 楷书 行书 <形声>,<会意> 字 小篆:恥,从心,耳声,本义作「辱」解,见<说文>,乃羞愧之称,羞愧乃心有所 惭而生,故从心。又以耳为司听闻之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恥」从耳 声。 其义为: 1.羞愧曰恥。如《中庸》「知恥近乎勇。」 2.可恥之事曰恥。如国恥。 3.羞辱、侮辱曰恥。如《左‧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无备, file:///C|/Users/ThinkPad/Desktop/每周一字/每周一字(耻).htm(第 1/2 页)[2011/1/8 23:05:45] 每周一字(耻) 况恥国乎?」 4.羞、可羞曰恥。如《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恶衣恶 食者,未足与议也。」 5.与「耻」同。 「恥」,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凡人心生惭愧,不觉会面红耳赤,这是人性本善使 然。知恥之心是人之天良。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何以有此感叹呢?试想, 起一恶念,便生羞恥之心;行一恶事,便感愧恐,又恥又恐,自必速止其恶。知恥 是保全人心念、行为不离正道的护栏。故曰:「恥可以全人之德」。 人人都有知恥良知。明朝提出「致良知」学说的王阳明先生就用生动的事实证明了 此点。有一次王先生外出,不幸与同行的人被盗贼绑劫,当盗贼得知他是阳明先生 时,就问他:「您说人人都有良知,我们这群盗贼也有良知吗?」王先生肯定地回 答:「有。」盗贼反问:「怎么能证明呢?」王先生要求他们说:「现在照我说的 去做,我证明给你们看。」于是,王先生让他们脱掉外衣、内衣,一层层地脱掉, 直到剩下最后一条裤子的时候,还命令他们脱掉。盗贼喊道:「不行呀,这个不能 再脱了!」王先生说:「这知恥就是你们的良知啊!」 「知恥良知」的提倡于当前乱象频生、道德日丧的社会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 能从知恥开始,远离、不做令人羞恥的事,诸恶莫作;继能再接再厉,为所当为, 众善奉行,则众人期盼的天下太平自致矣!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上一页 下一页 大方广网站 网站导航 - 联系信箱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 file:///C|/Users/ThinkPad/Desktop/每周一字/每周一字(耻).htm(第 2/2 页)[2011/1/8 23:05:45] 本地磁盘 每周一字(耻)
/
本文档为【每周一字(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