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槟榔

2010-12-05 7页 doc 91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6041

暂无简介

举报
槟榔槟榔 槟榔 HYPERLINK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d4239b35dd1ddc0291ef3970.jpg" \t "_blank" 目录 特征与特性 分布状况 栽培技术 采收与加工 作用 来源 采集 药材 食用 毒性 炮制 性味 归经 功用主治 考证 电影《槟榔》 ​ 食用 ​ 毒性 ​ 炮制 ​ 性味 ​ 归经 ​ 功用主治 ​ 考证 ​ 电影《槟榔》      槟榔   betel   学名∶槟榔(Areca catectu L.)   别名∶...
槟榔
槟榔 槟榔 HYPERLINK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d4239b35dd1ddc0291ef3970.jpg" \t "_blank" 目录 特征与特性 分布状况 栽培技术 采收与加工 作用 来源 采集 药材 食用 毒性 炮制 性味 归经 功用主治 考证 电影《槟榔》 ​ 食用 ​ 毒性 ​ 炮制 ​ 性味 ​ 归经 ​ 功用主治 ​ 考证 ​ 电影《槟榔》      槟榔   betel   学名∶槟榔(Areca catectu L.)   别名∶槟榔玉、槟门、槟楠、尖槟   科属∶棕榈科Palmae,槟榔属Areca L.   亦作Areca Nut、Pinang或Penang。   两种不同植物种子的总称,在南亚和东印度人们取之咀嚼。估计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槟榔的习惯。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Areca catechu)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叶。槟榔树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40∼50呎),直径约45公分(18吋)。叶大,6∼9枚簇生於茎顶。果略小於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於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乾,乾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时,卷少许於蒟叶内,加少量酸橙共嚼,以促使唾液分泌和放出刺激性的生物碱。有时还加入少许小豆蔻、姜黄或其他芳香剂。结果产生大量砖红色的唾液,把嘴、嘴唇和牙龈都染成橘红色。但爱嚼槟榔者的牙齿并不是被槟榔汁液染黑,而是人为染黑的。槟榔子是劣等儿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 [编辑本段] 特征与特性   (一)植物特征 树干笔直,圆柱形不分枝,胸径10~15厘米,高10~13米以上。茎干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幼龄树干呈绿色,随树龄的增长逐渐变为灰白色。叶丛生茎顶,羽状复叶,长1.3~2米,叶柄三棱形,环包茎干。小叶长披针形,面平滑无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黄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于花序小穗顶端,花小而多,约2000余朵;雌花着生于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约250~550朵。雄 槟榔树(Areca catechu)的种子 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桂3枚,子房上位,一室。坚果,卵圆形;种子1粒,圆锥形。   (二)生物学特性 槟榔生长在热带季风雨林中,形成了一种喜温、好肥的习性。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0℃。16℃时落叶;5~6℃时落果;3℃时叶色变黄,果实发黑脱落;-10℃以下植株严重死亡。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区生长较好。其喜湿而忌积水,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匀则对生长有利。一般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的地区都能生长。空气相对湿度高(80%左右)又长期稳定对生长有利。一般幼苗期荫蔽度宜50%~60%,至成龄树应全光照。槟榔经济生命长短,土壤是关键。喜欢生长于土层厚、表土黑色、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底土为红壤或黄壤最为理想。其一般定植后7~8年开花结果,20~30年为盛果期,寿命最高可达100年以上。果实采收后种子有果内后熟的特性。黄色成熟果实发芽率64.3%。果实失水即降低发芽率。在室内催芽,日均温26.41℃,日温变化平均差1.8℃,发芽率98%。 [编辑本段] 分布状况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海南、台湾两省栽培较多,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宜选无低温地区和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坡变较大的可开行距3米的等高环山梯田。梯田面向坡内倾斜角15°左右。定植前1~2个月按株距2米挖穴。让土壤充分风化。穴宽50厘米,深40厘米,每穴施土杂肥或厩肥10千克作基肥,同时回表土至满穴。另外,可在行间种速生快长的飞机草或豆科植物作临时荫蔽,有抑杂草生和保土壤湿度作用。   2.繁殖方法   (1)选种 母树应选择15~30年生,结果正常无病虫害,单株结果不少于300个,果托不少于3托,叶片8片以上,茎干上部节间较短的植株。一般选第二、第三托的果实作种适宜。成熟的果实以卵形、椭圆形为好,果熟时呈金黄色为最佳。   (2)催芽 产区多采用堆积催芽法。果实采下后晒1~2天,果皮剪去1/4。然后在选好的地上堆种,一般堆种厚度20厘米以下,若种子多应每隔1~1.2米留一条人行小道,以便淋水、检查等管理工作。堆好后,盖上一层稻草保温,经15~20日后每7~8日检查1次发芽情况,同时拣出发芽种子育苗。苗床日平均温度低于36.1℃。日最高温度低于36.5为宜。若超过上述温度时就可能烂果。   (3)育苗   ①营养袋育苗 营养袋为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塑料薄膜制成。袋下有4个小孔以便通气透水。营养土按1:1的表土与腐熟牛粪混匀,占袋4/5,再装入河沙至满袋,以免表面土板结,每袋放1粒种子,淋透水,保持湿润。   ②苗床育苗 选近水源土质疏松肥沃砂质壤土或壤土为育苗地,经犁翻耙平施下厩肥或塘泥作基肥与土壤拌匀做畦,畦长4~5米,宽1米左右,高12~15厘米,并在畦面铺一层4厘米的细沙。按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挖穴,每穴1粒种子。待第一片小叶展开时施稀薄人粪尿或硫酸铵,每月1~2次,年除草及培土3~4次。   ③定植 槟榔苗生长约1年,高50~60厘米,5~6片叶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云南以5~6月,温暖多雨时节定植。最好选阴天定植,定植前1~2天浇透水。定植时去营养袋,盖草、淋足定根水,保持荫蔽和土壤湿润。   3.田间管理   (1)幼龄树每年除草2~4次,并进行培土。   (2)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化肥。幼龄期3年内每季度施肥1次,在树冠外围挖穴或开沟,按四个方向交替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粪尿约5千克或硫酸铵25~50千克,混合绿肥5千克,并覆土浇水。3龄以后呈开花结果前每年春、秋季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绿肥或厩肥10千克,混合硫酸铵100~150克、过磷酸钙150~250克。开花结果树每年3月及10月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绿肥或厩肥10千克,加入尿素100~150克、过磷酸钙250~500克、氯化钾100~150克。   (3)排灌 槟榔喜潮湿环境,但不要积水,以防烂根。   (4)荫蔽 定植后3年为槟榔幼龄期,需荫蔽以保湿。间作物可选灌木药材,但要增施肥料,保证其茁壮成长。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叶斑病 主要有以下几种:叶点霉叶斑病(Phylio-sticta arecae Diedecke.),多毛孢属叶斑病   (2)果腐病 (Hyalodendron sp.)和(Fusarium sp.)引起青果蒂褐色腐烂,导致落果。防治同上。   (3)果穗枯萎病 (Colletotri 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为害果穗、果实。防治方法:清除落果落叶,集中烧毁。幼果、青果期间用炭疽福美、多霉灵喷雾防治。   (4)根腐病 (Phytophthora sp.)为害苗。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湿度;发生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灌根;发现病株即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病穴。   (5)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主要害虫。防治方法:清园,春季3、4月结合施肥施3%呋喃丹颗粒剂0.25千克/株,施在根际挖深约10厘米半环沟,并覆土压实,或于4、5月和8、9月喷药两次,药剂用Bt乳剂100倍液加3%苦楝油或Bt乳剂100倍液加10%可百可乳油10毫克/升喷雾。 [编辑本段] 采收与加工   1.采收 一般采收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1~12 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榔干。以采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茎部带宿萼,剖开内有未成熟瘦长形种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干品质为佳。第二时期,3~6月采收熟果加工榔玉。以采收圆形或卵形橙黄或鲜红熟果,剖开内有饱满种子的成熟果实加工成榔玉为佳品。   2.加工   (1)榔玉 将成熟果实晒1~2天,然后放在烤灶内用干柴火慢慢地烤干,约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晒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鲜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2)榔干 采下青果去枝,然后置果实于锅内加水煮沸约30分钟,捞出凉干,再将果实放置于烤灶内用湿柴文火烘烤。约烤2~3天翻炒1次,连翻两次便可。约8~10天用木棒从上面直插底层,如一插便入,说明底层已干,此时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鲜果可烤得20~25千克。   (3)大腹皮 将成熟果实纵剖成半,剥下果皮,晒干,打松干燥即得。   (4)槟榔花 取尚未开放的雄花干燥而成。以土黄色或淡绿色为佳品。 [编辑本段] 作用   种子可入药,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兴奋作用。   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   草药名: 槟榔(betel nut)   常用的驱虫药。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槟榔味苦、辛,性温 。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下气,行水。主治虫积,如蛔虫、绦虫、蛲虫、姜片虫等,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疟疾等病证。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槟榔有驱虫、抗病毒和真菌等作用。   略有人吃了老打咯.属正常现像. [编辑本段]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编辑本段] 采集   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编辑本段] 药材   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 [编辑本段] 食用   槟榔果可以食用,沾卤水咀嚼,初次咀嚼者会面红,胸闷,属于正常现象 [编辑本段] 毒性   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甚至胸闷,头昏致休克.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编辑本段] 炮制   槟榔:拣去杂质,以清水浸泡,按气温情况换水,至泡透为止,捞起,切片,晾干。   炒槟榔:取槟榔片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微变色,取出,放凉。   焦槟榔:用武火把槟榔片炒至焦黄色时,喷洒清水,取出,放凉。 [编辑本段] 性味   苦辛,温。 [编辑本段] 归经   入脾、胃、大肠经。 [编辑本段] 功用主治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 [编辑本段] 考证   出自李当之《药录》;   1.《南方草木状》:槟榔,树高十余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调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叶似甘蕉,条派(脉)开破,仰望眇眇,如插丛蕉于竹杪;风至独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实,实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御卫其实也。味苦涩。剖其皮,鬻其肤,熟如贯之,坚如干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出林邑。   2.《雷公炮炙论》:凡使槟榔,取好存坐稳、心坚、文如流水碎破、内文如锦文者妙。半白半黑并心虚者,不入药用。   3.陶弘景:槟榔有三、四种: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涩;核亦有大者名猪槟榔;作药皆用之。又小者,俗人呼为槟榔孙,亦可食。   4.《纲目》:大腹子出岭表、滇南,即槟榔中一种腹大形扁而味涩者,不似槟榔尖长味良耳,所谓猪槟榔者是矣。盖亦土产之异,今人不甚分别。按刘恂《岭表录》云,交、广生者,非舶上槟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白嫩及老,采实啖之,以扶留藤、瓦屋子灰同食之,以祛瘴疠,收其皮入药,皮外黑色,皮内皆筋丝如椰子皮。又《云南记》云,大腹槟榔每枝有三、二百颗,青时剖之,以一片蒌叶及蛤粉卷和食之,即减涩味。观此一说,则大腹子与槟榔可通用,但力比槟榔稍劣耳。
/
本文档为【槟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