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_还是女阴象征_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_还是女阴象征_

2010-12-02 8页 pdf 251KB 1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7555

暂无简介

举报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_还是女阴象征_ 中原文物 1996年第 3期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       还是女阴象征?    · 何星 亮   关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 考古学家们推测, “可能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 是 “氏族的徽号”� 。历史学家们也认为“可能就是当时 的氏族图腾”� 。有些学者甚至断言:“这些氏族以鱼 为图腾, 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人与鱼共生了这些氏 族” 。半坡人以鱼为图腾的观点,在本世纪 80 年代 中期之前, 学术界似乎已成定论。 1988 年,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一文中 对半坡鱼图腾说提出种种质疑, 认...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_还是女阴象征_
中原文物 1996年第 3期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       还是女阴象征?    · 何星 亮   关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 考古学家们推测, “可能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 是 “氏族的徽号”� 。历史学家们也认为“可能就是当时 的氏族图腾”� 。有些学者甚至断言:“这些氏族以鱼 为图腾, 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人与鱼共生了这些氏 族” 。半坡人以鱼为图腾的观点,在本世纪 80 年代 中期之前, 学术界似乎已成定论。 1988 年,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一文中 对半坡鱼图腾说提出种种质疑, 认为半坡鱼纹不是 图腾徽号,而是“象征女阴”; 半坡人“实行的是生殖 崇拜”, 彩陶上的鱼纹是半坡人崇拜女阴的现, 而 鱼纹彩陶则为女阴崇拜仪式上的祭器!。后来, 他在 《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认为“从表象观察, 是半坡先民崇拜鱼类;从深层分 析, 则是他们将鱼作为女阴的象征, 实行生殖崇拜, 其目的是祈求人口的繁盛”∀ 。 赵国华的观点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许多考古 学家和历史学家虽然对“鱼纹为女阴象征”的说法不 敢苟同, 但对赵国华提出的种种质疑又无法解释。因 此之故, 学术界似未见有专门批判这一观点的文章。 由于半坡、姜寨鱼纹在史前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 因此,深入探讨这一问, 对鱼纹作一科学的 解释, 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很有必要的。 (一) 鱼纹是图腾徽号, 还是女阴象征? 世界各民族中 有无以鱼纹作为女阴象征的现象? 这是首先必须明 确的问题。 1、中外各民族中未见有以鱼或鱼纹作为女阴象 征的现象 任何一种解释或假说都必须有大量的证据来说 明, 否则它就不是一种科学的研究。考古学材料是古 人留给我们的一种物化的资料,要论证某种考古资 料是什么,必须以历史学或民族学资料来证明。赵国 华在说明半坡鱼纹为女阴象征时说:“鱼怎么成了女 性生殖器的象征? 讲穿了,似乎十分简单。从表象来 看,因为鱼的轮廓, 更准确地说是双鱼的轮廓, 与女 阴的轮廓相似;从内涵来看, 鱼腹多子,繁殖力强。当 时的人类还只知道女阴的生育功能, 因此, 这两方面 的结合, 使生活在渔猎社会的先民将鱼作为女性生 殖器官的象征”#遗憾的是 ,他没有列举一条证据来 证明, 究竟是哪一个民族或哪一个地区的人们曾经 存在以鱼或鱼纹作为女阴的象征来崇拜呢? 笔者曾经希望能在历史学和民族学资料中找到 有关证据。但是, 遍查先秦古籍及其他有关文献,未 见有古代民族以鱼或鱼纹作为女阴象征的记载。遍 查中外民族学资料,也未见任何踪迹。被认为处于旧 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没 有这种现象, 甚至连男女生殖器崇拜现象也不存在。 他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图腾崇拜和巫术。处于新石 器时代的印第安人、巴布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布须 曼人等也未见存在这种现象。中国各少数民族也一 样,如保留浓厚原始公社制残余的东北地区的鄂伦 春、鄂温克族和云南边疆地区的独龙族、怒族、傈僳 族、景颇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均无此现象; 其他民族 也无这一崇拜现象的残余形式。 众所周知,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鱼或鱼纹的象征 意义主要有二: 一是象征多子,鱼具有很强的繁殖功 能,鱼子(尤其是鲤鱼等)数以万计,因而古代人们都 希望妇女像鱼一样百子千孙 (古代中国人往往把鱼 作为妇女的象征, 但不是把鱼视为女阴的象征) ; 二 是象征丰收和富有,这一象征意义当源于鱼腹多子。 另外, 谐音因素也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 ·63· “鱼”与“余”同音, 故以鱼象征“富余”, 如鱼图案年画 和装饰物上一般都有“吉庆有余”或“连年有余”等吉 祥语。关于鱼的两种象征意义,民间和史料中都可找 到大量的事例, 无须一一征引。 2、世界上有众多的氏族部落或民族以鱼为图腾 世界各民族未发现有以鱼或鱼纹作为女阴象征 的事例, 但是否有以鱼作为图腾的现象呢? 回答是肯 定的, 鱼图腾在中外许多民族中存在。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被认为是典型的图腾民族, 图腾崇拜最为发达, 几乎每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 腾。他们的图腾以动物为主,鱼在他们的图腾中占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据前苏联著名民族学家 C·A·托 卡列夫统计,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一带的 59 个部落 中, 共有 67 个图腾。其中, 居首位的是鸟,有 25 个, 占总数 37% ; 居第二位的是鱼,有 11 个,占 17%。在 荒凉、干旱的埃尔湖地区, 9 个部落共 195 个图腾, 其 中以鱼为图腾的氏族有 4个。在新南威尔士南部和 北部各部落中, 有 6个氏族以鱼为图腾。在新南威尔 士西部和达令河流域的 8 个部落中 , 共有 70 个图 腾, 其中以鱼为图腾的有 5 个氏族。由阿兰达部落到 卡奔塔利亚湾岸边的马拉部落的 12 个部落中 , 有 255 个图腾,鱼图腾有 11个。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的 7 个部落中共有 192 年图腾,其中鸟图腾有 32 个, 占 17% ; 其次是鱼图腾,共 26 个,占 14%。居住在西北 部沿海的卡里耶拉部落共有 7 个种类 88 个图腾, 其 中鱼图腾最多, 共有 51 个,占 58%。而在远离海岸的 群体中, 鱼图腾只有 4 个∃ 。在澳大利亚, 居住在大 河流域和海岸边的氏族部落奉鱼为图腾的较多。 美洲印第安人也是图腾崇拜较为普遍的民族之 一, 每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并以图腾名作为氏 族名称和标志。在印第安人的图腾中, 哺乳动物占首 位, 其次是禽类和鱼类。印第安人图腾崇拜的一个重 要特征是, 同一部落内各氏族的图腾一般不重复, 这 有利于相互识别和区分。克利克部落有 22 个氏族, 其中一个为鱼氏族%。契卡萨部落有 8 个氏族, 一个 氏族奉鱼为图腾& 。鄂吉布瓦人有 22 个氏族,其中 有 4 个为鱼图腾氏族: 鲤鱼氏族、鲇鱼氏族、鲟鱼氏 族和棱鱼氏族��。波塔瓦塔米人有 15 个氏族,鱼氏 族有 2 个:鲟鱼氏族和鲤鱼氏族� 。索克人与福克斯 人有 14 个氏族, 以鱼为图腾的的氏族亦有 2 个: 一 是鱼, 二是鲟鱼�!。血黑足部落有 5 个氏族,其中一 个为食鱼氏族�∀。阿本纳基人的 14 个氏族中,有一 个鲟鱼氏族�#。西北沿海的特林吉特部落有 10 个氏 族,以鱼为图腾的氏族有两个:鲑鱼氏族和鲨鱼氏族 �∃。 在大洋洲土著民族中,鱼是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美拉尼西亚人以鱼作为氏族族徽; 巴布亚人有人与 鱼结合生下其祖先的图腾传说;波利尼西亚人有鲨 鱼氏族和长鱼氏族等,他们奉鱼为祖先, 并认为祖先 具有化身为动物的能力�%。 非洲土著民族以鱼有图腾的氏族也不少, 例如, 在巴希马(或称巴欣达)部落中,每一个氏族都以鱼 或其他动物为图腾, 并认为自己与图腾存在血缘亲 属关系。伊博部族分为若干部落,每一个部落又分为 若干个氏族, 各氏族成员都把自己与图腾等同起来。 他们认为, 动物图腾能化人 ,人也能生图腾动物。妇 女怀孕与图腾灵魂有关。奥克兰科人相信自己的灵 魂“斯比”附在鱼体上。他们把这种鱼看作是所有人 的母亲。当人去世后,其灵魂便进入鱼体。布伊尔萨 部落各氏族均以野兽和鱼命名, 他们认为, 始祖是由 图腾动物化身的,氏族成员死后将化身为图腾。南卡 尼斯部落也有以鱼为图腾的�&。 在中国,以鱼为图腾的事例亦不鲜见。如傈僳族 有一个鱼氏族“旺扒”�∋ , 传说古时有一孤儿,一天, 他到江边钓鱼, 钩到一条小鱼, 回家后, 他把鱼放进 水槽里养起来。后来 ,鱼化身为年轻美貌的姑娘,与 孤儿结为夫妻, 生儿育女, 传宗接代, 繁衍成今天的 鱼氏族。后来,这一鱼氏族以与“鱼”同音的“余”作为 自己的汉姓。 古代部分白族以鱼为图腾, 他们以“鱼”为姓 (白 语称“吴茨”)。后来, 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他们看到 汉人都姓李、王、张、赵等, 不见有姓鱼姓虎的, 怕被 人潮笑, 于是, 姓鱼的改为“余”姓, 姓虎姓鸡的也改 以其他汉姓。直至近现代,白族仍保留不少鱼图腾崇 拜习俗, 如洱海周围许多村庄的白族妇女盛行以鱼 尾帽为头饰,它以黑色或金黄色的布仿鱼形制成。鱼 头在前, 鱼尾在后,上缀白色的银泡子或白色的珠子 表示鱼鳞。有些村庄的妇女的袖口、衣襟上缀着象征 鱼鳞、鱼人的银白色泡子。人死后,有以鱼和海螺陪 葬的习俗。在某些场合下,他们在祭祀鱼神时, 要将 鱼顶在头上, 没有鲜鱼就用干鱼,干鱼也没有时就绘 制原始的鱼形帽子顶在头上�(。 相传鱼是部分布依族人的祖先, 他们有人与花 鱼化身的姑娘结合而繁衍了其族的神话。至今仍有 鱼图腾崇拜的遗俗,人死埋葬后,墓碑上刻有双鱼葫 芦图案。举行婚礼时 ,新娘乘的轿子后面画有双鱼圆 ·64· 月形的图画, 以示吉祥)�。1990 年,布依族来北京表 演婚礼习俗时,笔者看到当新郎携带礼物前往新娘 家接亲时, 其中有酒一壶,酒壶为一大竹筒, 上绘一 条鱼。 满族的姓氏多为图腾名称, 如尼玛哈氏,意为鱼 氏; 萨达克氏, 意为野猪氏;钮祜禄氏, 意为狼氏) 。 这正如印第安人的氏族一样, 所谓鱼氏, 即最初是以 鱼为图腾的氏族。后来氏族名称逐步演化为姓氏。 古代一些氏族部落也以鱼为图腾。《山海经·海 内南经》: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 无 足。”《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互(氐)人之国。炎帝 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清人郝 懿行注云: “互人国即《海内南经》氐人国, 氐、互二 字, 盖以形近而讹 ,以俗氐正作互字也。”《山海经》和 其他古籍记有许多“国”, 这些“国”似与部落相类。其 人多被描绘成半人半兽形象。诚然, 半人半兽的人是 不存在的, 这些半人半兽当是他们部落的圈腾祖先 形象, 并作为部落标志和象征。《山海经》的作者不明 真相,误以为这些“国”的人都是半人半兽的。所以, 人面鱼身的形象,当为氐人国的图腾祖先形象,即以 鱼为图腾。至于氐人国为炎帝后裔的说法, 则有待考 证。 广汉三星堆文化一号坑出土的雕刻品中, 有两 对两两相背的鱼的金杖 (不少人认为是王族的权 杖)、鱼形牙璋和长 1. 2 厘米的白色鱼形玉佩等。一 些学者结合有关史料, 认为距今 4000 年前成都平原 有一鱼人国(或作渔人国) , 他们以鱼和凫为图腾)!。 成都平原即《山海经》中所说的氐人国所在地建木 西, 两者可能有某种渊源关系。 可见, 以鱼为图腾、以鱼纹为图腾徽号或标志的 现象在中外各氏族部落中屡见不鲜, 这说明半坡人 以鱼为图腾是完全可能的。 (二) 前面我们阐述了世界各民族的鱼图腾崇拜的普 遍性, 但尚未回答赵国华对半坡鱼图腾说提出的种 种质疑。赵提出的与半坡型鱼纹有关的质疑有三: 其 一是半坡彩陶上不仅有鱼纹, 而且还有鹿、鸟、羊纹 样。半坡氏族不可能崇拜多种图腾; 其二是姜寨的彩 陶上既有鱼蛙纹, 又有鱼鸟纹, “难道姜寨人始则以 鱼和蛙为图腾,继则以鱼和鸟为图腾?”其三,半坡出 土许多捕鱼工具,这说明半坡先民大吃其鱼,而图腾 是禁止食用的, “半坡先民初期不吃鱼的说法, 只是 一种并无事实根据的猜想)∀。 赵国华的种种质疑,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 但细 细一想,其质疑又不能成立。 首先, 世界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图腾文化形成于 旧石器中期或晚期, 而新石器时代是图腾文化的衰 落和演变期。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畜牧业 开始形成, 攫取性的狩猎、采集生产开始过渡到生产 性的经济生产, 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徙过渡到自建 房屋定居,从而逐渐抛弃从动物界遗传下来的本能 的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 飞跃。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和 宗教观念的变化, 并随之产生一系列新的文化现象。 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之前的各种精灵观念在这时得到 充分的发展, 自然精灵演化为自然神,从而形成自然 崇拜; 鬼魂观念演化为祖先神, 从而形成祖先崇拜; 动物精灵演化为动物神,从而形成动物崇拜。这样, 在狩猎、采集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崇拜逐渐失去了生 存的土壤,失去了优势地位。新的文化现象在旧文化 基础上产生, 但两者不是简单的更替, 而是相互整 合。图腾崇拜的某些文化元素由于失去功能被自然 淘汰, 而在社会中仍具有功能的元素则继续存留下 来, 并与新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互相交融、互相渗 透,逐步形成一个文化整体。因此,新石器时代的图 腾崇拜已不是原生形态,而是残余形态。这时期的图 腾大多演化为神,尤其是定居的主要从事农业的地 区。世界上许多古代民族的地域神和自然神等都是 由图腾演化的。因此 ,我们不能以静态的眼光、而应 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半坡鱼纹。如前所述,从社会发 展水平来看, 澳大利亚人尚处于旧石器晚期至中石 器时代, 他们的许多氏族, 尤其是沿海一带的氏族部 落,奉鱼为图腾的很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美洲印第 安人及大洋洲、非洲一些原始民族也有不少以鱼为 图腾的氏族部落。这些都充分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 晚期,鱼图腾便已出现。据考古学家以放射性碳素断 代并经校正,半坡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 4800~前 4300 年,这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文化阶段。而 半坡的鱼图腾可能与澳大利亚土著民族一样, 早在 旧石器时代晚期(约 1~5 万年前)便已产生。在这一 漫长的过程中,鱼图腾观念、信仰、名称、标志、仪式 等无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原生的鱼图腾有 很大的不同。另外, 半坡和姜寨先民早已定居, 并主 要从事农业。他们的图腾很可能象其他民族的图腾 一样, 既保留了图腾的基本特征, 又具有神的特点。 即既是祖先,也是神。作为神, 它是什么神呢?由于鱼 ·65· 生活在水中,鱼往往被奉之为水神、河神和海神。如 北亚洛帕里人的海神“阿克鲁瓦”被奉为渔民的护佑 者, 其形象为半人半鱼: 头上和躯体上部似人, 下部 则为鱼形。《山海经》中记有许多异鱼, 其中有许多被 视为主宰雨水之神。如《西次四经》记赢鱼“鱼身而鸟 翼, 音如鸳鸯, 见则其邑大水。”《南次三经》记鸡山黑 水中“有鲋鱼, 其状如鲋而彘毛, 其音如豚, 见则天下 大旱。”古代白族也认为鱼神是掌管风雨的大神。在 龙尚未形成各地区各民族的崇拜对象之前, 许多地 区无疑都奉鱼为水神, 后来鱼神为龙神所取代。历史 上, 人们把鱼与龙相提并论,有些人甚至认为龙的原 形是鱼。这说明鱼在远古时代具有龙的神性。半坡和 姜寨先民都主要从事农业, 而雨水是农业的命脉。他 们把自己的鱼图腾神化为水神, 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 从半坡和姜寨出土的大批陶器来看,彩陶 所占比例极小,它很可能主要用于祭祀。如果说, 鱼 既是半坡和姜寨先民的图腾祖先, 又是他们的主宰 雨水之神。那么祈求祭祀当是经常的。当时, 每年固 定祭祀图腾祖先和图腾繁殖仪式等可能仍然存在, 旱时求雨、涝时求晴仪式也可能经常举行。远古时代 的祭祀一般都是集体祭祀。各氏族和各家庭都以自 己的最好的祭品祭祀祖先神。而祭祀是神圣的和虔 诚的, 必须以绘有鱼纹的彩陶作为祭器。当时的图腾 崇拜虽然衰落,但图腾标记仍在社会中起着区分和 识别的作用。在原始时代的人看来, 祖先神也和人一 样, 能识别各氏族的图腾标记。因此, 各氏族都把图 腾标记绘在彩陶上。祭祀时,各氏族都以绘有本氏族 的彩陶盛祭品。各氏族的彩陶纹样不同, 一看便知它 代表几个氏族。正如北美印第安奥吉布瓦七个氏族 给美国总统的请愿书一样。他们请求美国总统归还 他们在苏必利湖附近的一个小湖的捕鱼权, 请愿书 是以各种图形组成: 七个图腾图像代表七个氏族, 第 一是鹤, 第二、三、四是貂, 第五是熊, 第六是人鱼, 第 七是鲶鱼。七个动物图腾下面画有湖和小湖, 以及通 往小湖的路。鹤被画在最前面, 表示是领导氏族。其 他动物的眼和心分别牵有一条线:一条指向前方, 一 条连到后面小湖上。这幅图画文字表示七个氏族一 条心、一个意志, 请求归还在小湖上的捕鱼权。以绘 有各氏族图腾标记的陶器作为祭器也具有分别代表 氏族的这一性质。 此外, 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半坡和姜寨出土鱼 纹盆有些用以覆盖儿童的瓮棺, 在成人墓葬中也见 有鱼盆随葬。这种葬俗在其他文化遗址和民族中也 可找到类似的事例。如在大溪文化遗址中,“用鱼随 葬很普通,如 M 3(中年男性) , 口咬两条大鱼尾,鱼分 两边放身上。这与半坡、姜寨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当然不是巧合, 而是反映了信仰习俗的一致。长江 流域的大溪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着人种、 习俗、乃至图腾、文化上的亲密关系是不容怀疑的” )#。再如白族先民以鱼和海螺为图腾, 现在, 洱海沿 岸的许多村庄的白族, 仍沿用着古老的以鱼和海螺 为殉葬品的习俗。家中的亲人死后下葬时,在挖好的 墓穴中间掘一个洞,在洞里放一个土陶罐, 罐内盛洱 海水、活鱼和活的海螺, 三五个不等。然后才安放棺 木,垒坟头)∃。以图腾或图腾象征物陪葬主要基于人 是由图腾转生 ,人死则化身为图腾这一观念。在最 初,以图腾物或图腾象征物陪葬可能是十分普遍的, 后来这一葬俗演化为个别人的葬俗。在大溪遗址中, “口咬两条大尾鱼,鱼分两边放身上”这一奇特的葬 俗只发现一例, 而且是一位中年男子,此人很可能是 氏族酋长或巫师。半坡以鱼盆随葬的成人墓葬极少, 其墓主也可能是氏族(或家族)酋长或巫师。至于为 什么以人面鱼纹盆覆盖儿童瓮棺, 其功用当是引导 夭儿返回自己的氏族图腾,等待着再次投胎转世。因 为儿童没有经过图腾入社仪式,其灵魂不能自行返 回氏族图腾。在原始时代的人看来,鱼纹是本氏族图 腾祖先的象征, 它无疑会护佑夭亡儿童顺利返回图 腾群中。 无论是作为祭祀之用,还是作为陪葬品, 彩陶上 的各种鱼纹都代表、象征氏族或祖先,具有区分的功 能。尤其是在原始时代,氏族标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如北方游牧民族 ,为了使各家庭、氏族的牲畜不 会互相混淆, 多在牲畜身上打上家庭或氏族的印记 以区别。《唐会要》卷二十七“诸蕃马印”了不少 突厥人的印记。《北史·高车传》在记述古代高车人 的印记时称: “其畜产自有记识, 虽阑纵在野, 终无妄 取。”有了这种印记, 牲畜再多, 也不会混杂难分。直 至近现代,哈萨克等民族仍在马、牛、驼等大畜身上 打上自己的印记。陶器虽与牲畜有所不同,但在原始 时代,陶器是原始人的重要财产之一。平时各自使用 自己的陶器, 但在节日集会和举行祭祀仪式时, 各氏 族或家族都必须把自己的陶器拿出来共同使用。如 陶器没有标志, 极易混淆。即使是近现代, 许多汉族 地区 (如广东客家地区)仍盛行在碗、盆、盘、等磁器 或陶器上刻家主名字或家主姓名某个字的习俗。而 且有专门刻字的人,走家串户,刻一字几分钱。刻字 ·66· 的目的, 旨在于识别。因为每逢办红白喜事时,有众 多的人参加,主家都必须借用邻居的餐具和炊具, 而 买来的磁器和陶器, 大多是同一类型的, 难以区分。 在器皿上刻上字, 就很容易识别了。其他许多常用的 物品, 人们也通常作上自己的记号, 以防混杂。半坡 和姜寨出土有大量的陶器, 彩陶上绘有各种不同的 图案, 普通陶器有的形状不一,有的以指甲剔刺成纹 饰, 有的以器物刺成纹饰。这些都是各家族或各家庭 作为区分的标志。当然这些普通陶器的标记不能说 是图腾标记,它只能说是一种记号。据报道,姜寨聚 落共有一个烧制陶器的窑场。但制作陶器无疑是各 氏族各家庭自行制作。由于在同一个窑里烧制, 很容 易混淆, 所以在制作时,使各自打上记号。而彩陶象 征、代表氏族或家族, 主要用以祭祀和招魂之用, 故 以自古相传的图腾标志作纹饰。 第三, 半坡彩陶上的动物纹样除了鱼纹外,尚有 鹿纹和鸟纹等。如果这些纹样都是图腾标记, 半坡氏 族是否崇奉多种图腾? 多半坡的动物纹样主要是鱼 纹和变体鱼纹来看, 半坡氏族图腾无疑是鱼。至于鹿 纹和鸟纹等,有两种可能,一是家庭或个人图腾。新 石器时代是图腾文化演化时期, 家庭图腾和个人图 腾此时都已出现。如大洋洲萨摩亚群岛上, 每一个家 庭都以鸟、鱼或流星作为家庭或地方保护神“阿图 亚”。他们相信自己起源于它们, 并不准杀食这些动 物。在克依岛上各部落中,每一个家庭都忌食某些动 物的肉, 他们说, 自己来源于这些动物, 或说这些动 物是他们亲属灵魂的化身。另有一些家庭对龟怀有 一种特殊的态度, 但允许杀害它。在波利尼西的罗图 马岛上, 个别家庭以某种动物作为神圣动物,而对于 其他家庭来说, 则不是神圣的)%。非洲也发现不少家 庭图腾, 如利比里亚的洛马部落每一个家庭都相信 与某种动物——猿猴、蛇、鸟、豹、瞪羚、羚羊——存 在血缘关系,认为这些动物是他们的始祖,本家庭成 员不得杀食, 而且禁止其他家庭成员伤害。象牙海岸 的孔戈斯部落相信自己的家庭来源于动物——狮 子、豹、鬣狗、象, 并相信这些动物不会伤害自己的子 孙后代。在巴希马部落中, 除了氏族图腾之外,酋长 家族另有自己的图腾——蛇。他们以为家族成员死 后, 灵魂将附入图腾动物内)&。非洲利比里亚克佩勒 部落个人图腾多为豹、象、野猪、黑猩猩、鱼、水蛇、 狗、芭蕉等; 他们称个人图腾为“萨拉”, 不仅严禁食 用个人图腾, 而且不准杀食图腾要吃的动物)∋。大洋 洲克莱曼丹人的酋长有个人图腾)(。新几内亚美拉 尼西亚人个别氏族成员也有个人图腾,他们认为,一 个人的命运与他的个人图腾密切联系着, 如果是动 物,那么这种动物一死, 他也会同时死去∗�。居住在 秘鲁和厄瓜多尔的希瓦罗部落的某些人以动物或植 物作为个人的名字, 并相信自己死后灵魂将化身为 这种动物或植物∗ 。半坡先民可能会象上述各民族 一样,部分家庭、个人也存在家庭或个人图腾。 另一种可能是, 这些鹿纹、鸟纹为标记的人是从 其他地方迁来的鹿氏族和鸟氏族的成员, 也可能是 鱼氏族收养的外氏族成员。新石器时代各氏族部落 之间交往频繁, 并经常发生战争,一些人因战争或灾 害等原因而流落迁徙到别的氏族而被收留,是当时 的普遍现象。如摩尔根谈到印第安易洛魁氏族的特 征时指出: “氏族的另一个奇特的权利就是外人为本 氏族的新成员。⋯⋯收养外人不仅赐以氏族成员的 权利,而且还赐以本部落的部籍。⋯⋯一个人口日益 减少的氏族可以通过收养的办法来补充成员⋯⋯。 从前有一个时期,塞内卡部的鹰氏族人口减到了人 数很少的程度,绝灭之祸眼见就要到来。为了拯救这 个氏族, 他们和狼氏族彼此协商同意,把狼氏族一部 分人以收养的方式集体转移到鹰氏族来。收养的权 利似乎是每一个氏族自己作主的”∗!我国的哈萨克 族保留了较多的氏族部落制度。他们的阿吾勒 (牧 村)原来一般是以血缘关系同一氏族成员为基础,但 由于战乱和迁徙等原因,有不少阿吾勒由不同氏族 的成员组成。流落他乡之人被其他氏族收留后,仍不 忘自己传说中的祖先,并保留原有的图腾崇拜习俗。 他们为了区别,仍在彩陶上绘上自己的图腾标记。 第四, 姜寨出土的彩陶上, 有些既绘有鱼纹, 又 绘有蛙纹; 另有一些则既绘有鱼纹,又绘有鸟纹。这 是什么原因呢? 是否存在一个氏族或家族崇奉两个 图腾的现象?回答是肯定的。这种现象在世界不少民 族中存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一些部落,每一个氏族 都有几个图腾 ∗∀。大洋洲崇奉多种图腾的现象较为 普遍,如路易西阿达群岛中的罗塞利岛上, 每一个氏 族都有三个图腾, 主要图腾是植物,第二和第三图腾 是鸟和鱼。在绍尔特连德群岛上,每一个氏族都有两 个图腾(通常是动物) , 但禁止食用的仅仅是图腾动 物的某些部分。居住在普拉里三角洲马瓦塔村和卡 陶河流域的巴布亚人的每一个氏族都有一个主要图 腾和几个次要图腾。而且,这个氏族的主要图腾可能 是另一个氏族的次要图腾。他们的图腾都按父系传 承,但男人必须接受母亲的主要图腾。在托雷斯海峡 ·67· 东部岛屿上的巴布亚人分成两个群体, 每一个群体 均以两种动物为图腾,即鳄鱼- 鲨鱼群体和鸸鹋- 狗群体∗#。黄金海岸的阿散蒂人(非洲)的男子通常 有两个图腾:一个是由父亲传承, 另一个是在举行仪 式中获得∗∃。非洲和班布蒂人不仅敬奉本氏族的图 腾, 而且尊崇妻方的氏族图腾以及共同履行入社仪 式者的图腾∗%。可见,一个氏族或家族崇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图腾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 考古学家根据姜寨村落的房屋布局, 推断“这个 村落应是 5 个氏族的聚居地”,每个氏族又分若干个 母系家族。至于这 5 个氏族共同组成一个胞族抑或 是部落, 则尚有争议∗&。在姜寨第一期文化遗存中有 鱼纹、人面鱼纹(或作人面纹)、鱼蛙纹和其他各种几 何图案 ∗∋。第二期文化遗存中有人面鱼纹、鱼纹、鸟 鱼纹和猪形纹等, 其中以鱼纹最多。此外还有植物纹 和几何图案纹∗(。据参加挖掘的考古学者高强分析, 第一期文化遗存中的鱼蛙纹、五鱼纹、人面鱼身纹彩 陶盆分别出土于三个氏族公共墓地中, 在姜寨遗址 壕沟外侧东部的一片氏族公共墓地中, 有一个较大 的小孩子瓮棺群, 其中出土了一件鱼蛙纹彩陶盆。在 壕沟外侧东南部的一片氏族公共墓地中,有一座土 坑墓随葬了一件五鱼纹彩陶盆, 在居住区中央广场 东北部的建筑群中也有一个较大的小孩瓮棺群, 其 中出土了三件人面鱼身纹彩陶盆。他通过对这些彩 陶纹样的初步探讨, 认为“姜寨聚落的每一个氏族都 有自己的图腾,它们虽然各有特点, 互不相同, 却又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每个图腾都与鱼类有着不 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从这些氏族的图腾来看, 它 们可能是由一个基本的氏族 (即: 母亲氏族)——鱼 氏族分化出来的。尽管这些脱离了基本氏族的、独立 的各部分又都取得了新的图腾和名称, 但是,它们与 基本氏族仍保持着亲族关系, 因此, 在新的图腾上保 留基本氏族的图腾——‘鱼’的形象, 以表明其相互 之间仍有血缘联系。”他还提出疑问:“姜寨鱼胞族的 五个氏族中, 究竟那一个是原来的基本氏族——即 ‘鱼氏族’? 或者, 其中若有一个‘鱼氏族’,那么, 还有 一个氏族的图腾又当为何图形? 囿于目前的发掘材 料, 一时尚难以推测。况且还有两个氏族的公共墓地 并未找到 (极有可能为现代村庄或河流所破坏殆 尽) , 因此, 在缺乏有关材料的情况下是难以做出答 案的”+�。 高强的分析不无道理。如果二期文化遗存中出 土的鸟鱼纹彩陶与一期文化遗存有必然的联系, 那 么它可能是另一个氏族的图腾标记。在原始时代,一 个氏族人口太多不利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一个较大 的氏族往往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为了便 于识别和区分, 新生的儿女氏族也必须选择一种物 象作为图腾。因儿女氏族出自母亲氏族,所以母亲氏 族的图腾是他们必须共同崇奉的。所以姜寨各氏族 在选择本氏族的标记和象征时, 都离不开“鱼”这一 母亲氏族的最基本象征。也就是姜寨一些氏族如前 述氏族部落一样,存在崇奉两种图腾现象。鱼蛙纹、 鸟鱼纹表明鱼是各氏族共同图腾, 他们是从一个鱼 氏族分化出来的,而蛙和鸟则是各自的图腾象征。以 五鱼纹为象征的氏族虽然没有选择新的动物作为本 氏族的图腾, 但他们可能崇奉“五”这个数字, 故以五 鱼为标志。以人面鱼纹为标志的氏族可能是最早的 母亲氏族, 其理由有二: 一是在许多氏族部落的图腾 神话中, 都把图腾祖先描绘成半人半兽形象, 而始祖 形象通常只有母亲氏族才能拥有; 二是人面鱼纹出 土在居住区中央广场东北部的瓮棺群中, 而鱼蛙纹 和五鱼纹则出土于壕沟外侧的墓葬中, 这说明埋葬 在中央广场东北部的人的氏族具较高的地位。另外, 人面鱼纹氏族也可能是姜寨胞族酋长或部落酋长的 氏族。其原因是人面鱼纹是始祖的象征,这种半人半 兽始祖形象是十分神圣的, 一般由酋长氏族保存,一 方面它具有联结各氏族的血缘纽带的作用,成为团 结联合的象征。另一方面它亦是权力的象征,酋长拥 有它就等于拥有了祖先神。从澳大利亚和印第安等 民族的氏族部落制度来看, 尊长一般是由起核心和 支配地位的氏族产生,并永远由这一氏族推选。如北 美印第安温内巴哥部落一样, “警察职务是落在熊氏 族人身上的,部族(应为‘部落’)酋长是必须从雪鸟 氏族中选出来的,公共传呼人是一定属于水牛氏族 的”+ 。在姜寨 5 个氏族中, 只有母亲氏族才能在各 氏族起核心和支配的作用。所以, 笔者认为, 以人面 鱼纹为标志和象征的氏族既是母亲氏族, 同时也是 酋长氏族。 第五, 半坡和姜寨彩陶上的鱼纹既有单体鱼纹 和复体鱼纹, 又有人面鱼纹和图案化的象征性鱼纹, 庙底沟和马家窑的蛙纹与鸟纹也类似。既然这些纹 样为图腾标记 ,为什么不一致?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 化? 关于这个问题, 也不难解释。它可能是: 一个氏 族内的各个家庭, 为了相互区别,便以同一图腾动物 的变体纹样为标志。这样,从纹样上可以看出它属于 ·68· 哪一个氏族, 同时也可与其他家族相区分。考古学家 严文明经过研究认为: “半坡聚落的居民也可能有三 级组织: 一座中型房子和若干小房子的居民组成为 一个家庭; 以小沟隔开的每大组房屋的居民可能组 成为以氏族为基础的公社; 整个聚落可能是由若干 氏族组成的胞族公社”+!。姜寨聚落形态更为清晰, 据考古学家报告,其房屋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小型房 屋, 数量最多,一般为 15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 住 在每一所小房子里的二三个人、三四个人或四五个 人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第二类为中型房屋, 面积 一般为 20- 40平方米左右。中型房屋在村落东西南 北都有分布,“看样子是一座中型房子和若干小房子 组成一个单元,居住着若干个对偶家庭所组成的一 个家族——晚期的母系家族。”第三类为大型房屋 (有一座为 124 平方米) , 整个村落内基本上同时存 在的一共有 5 座。每个大型房屋周围有若干群中小 房屋, 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单元。“如果说每 一座中型房子连同若干小房子的居民可能是一个母 系家族, 那么由几群这样的房子连同一座大房子构 成的一组房屋,其居民自然是更大一些的人们共同 体。在原始社会,比家庭更大的共同体就是氏族, 因 此可以推断,这个村落应是五个氏族的聚居地”+∀。 倘若前述出土的人面鱼纹、五鱼纹、鱼蛙纹、鸟鱼纹 均为姜寨各氏族的标记, 那么半坡人面鱼纹、单体鱼 纹、复体鱼纹、图案化的象征鱼纹可能也是氏族或家 族的标记。人面鱼纹可能是氏族酋长氏族或家族的 标记, 其他氏族(家族)或采用单体鱼纹, 或采用复体 鱼纹, 或采用象征性的鱼纹。各个氏族(家族)鱼纹不 同, 极易识别, 既可知他们同出于一个鱼胞族或鱼部 落, 又可知他们属于哪一个鱼氏族(家族)。 第六, 半坡和姜寨都出土有不少捕鱼工具,说明 他们是捕食鱼的,而在许多民族中, 人们一般禁止食 用图腾物。既然半坡和姜寨人以鱼为图腾, 为什么还 捕食鱼呢? 其实, 图腾禁忌并不是绝对的。我国云南 傈僳族中的鱼氏族(旺扒)就是善于捕鱼的氏族, 氏 族名称已成为他们的职业名称。侗族把鱼和始祖母 都称为“萨”, 即认为鱼是人类的始祖母。他们的古歌 还把子孙后代与鱼群相比,把族姓的鼓楼以“鱼窝” 相喻, 鱼可能是侗族先民的图腾, 但他们捕鱼吃鱼, 婚嫁仪式中有鱼,祭祖时必须有鱼, 在年初一早晨必 须吃鱼, 并将腌鱼作为待客的上品+#。白族先民以鱼 为图腾, 他们的祖先传下规矩:凡是五六尺以上的大 鱼不能随便捕捞。万一捕到了要焚香祝祷, 立即放回 海中。此外, 弥渡五台山上有个花鱼洞,洞里的花鱼 相传是掌管风雨大事的鱼神, 任何人不得捕食, 否则 会大祸临头+∃。这说明白族禁忌的只是大鱼和神圣 地方的鱼。此外, 不少氏族部落或民族只禁食图腾物 的某些部分, 如鄂温克、鄂伦春族崇拜熊, 他们禁止 吃食的只是熊的心、大脑、食道、眼睛、肺和肝。藏族 甲绒人系古牦牛羌的后裔,历史曾以牦牛为图腾。后 来,图腾禁忌不再遵守。不过, 凡杀牛时, 牛头不能 吃,要供在屋顶上。半坡和姜寨先民是否不吃鱼头, 是否禁止捕食某一地方的神鱼,目前难以考究。 综上所述, 半坡型鱼纹并非女阴象征, 而是图腾 徽号。半坡、姜寨先民崇拜的鱼, 最初当是图腾,至新 石器时代, 图腾演化为神, 但仍具有图腾的基本特 征。各种鱼纹仍代表、象征氏族或家族。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 1963 年版,第 217- 218页。 �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 1册,人民出版社, 1976年版, 第 41页。 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 1983年版,第 470页。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 1期。 ∀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07页。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 1期;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第 168页。 ∃ �·�· !�∀#∃, %&∀∋()∗(∋+&,#−∃&,∀. ) /0&),1&2 3∋∃)∋, 4∀!5)∃!6!3, 1958, ,. 31- 33。 %& ��� �!�∀�#�∃∗!摩尔根: 《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 !�∀#∃, %&∀∋()∗(∋+&,#−∃&,∀. ) /0&),1&2 3∋∃)∋, 4∀!5)∃!6!3, 1958, ,. 56- 62. �&�·�· !�∀#∃, ∀&∀∋()∗(∋+&,#−∃&,∀.) /0&),1&2 3∋∃)∋, 4∀!5)∃!6!3, 1958, ,. 73- 75. �∋杨毓才、杨光民:《傈僳族的氏族图腾崇拜》,《民族文化》 1981年第 3期。 �(张锡禄:《白族对鱼和海螺的原始崇拜初探》,《云南社会 科学》1982年第 6期;《白族姓名初探》,《民族学研究》第 5辑,民族出版社 1983年版,第 119页。 )�黄义仁:《布依族的图腾崇拜》,《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 4期。 ) 彭勃:《满族》,民族出版社, 1985年版,第 120页。 (下转第 118页) ·69· 了。英国政府把这批文物移交给英国商船承 运。为了文物安全,由英国驻守在大西洋及印 度洋上各个海军基地的军舰分段护送, 按期 将文物运回上海, 后转运南京。在南京借用考 试院的地方作了三个星期的汇报展出, 以展 示此次展览的成功。至此,一次具有历史意义 的中国文物外展, 即文化外交活动,胜利地降 下了帷幕。 英国举办的这次世界性中国艺术展览 会,规模之盛大,在二十世纪里,也是绝无仅 有的; 展示的品目, 不仅是我国文物的精华, 而且包罗了来自世界各国公私收藏的中国文 物精华。 一方面使我们看到,展示的 3080件中国 文物艺术精品,虽来自世界各国,但都是中国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展示出中国悠久 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 是我们中华民族 应该引以为自豪的;但从另一方面感到,那么 多的中国文物精品流散到世界各国, 使我们 痛心。近百年来, 外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文物甚 为欣赏和喜爱。解放前的数十年中,国外古董 商大量收购中国文物进行珍藏,致使一部分 文物精品流散国外;另外,由于清朝后期及民 国年间统治阶级的政治腐朽, 从而酿成多次 外患战乱,帝国主义乘空而入,使中国沦陷为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外来殖民者和中国 封建势力苟合,利用卑鄙的手段,掠夺和破坏 我国的文物,使许多珍贵的有历史价值和艺 术价值的文物精品流入外国人之手, 散存世 界各国。有的为各国公立博物馆和艺术馆所 收藏,也有为数不少的文物精品,被私人所拥 有。这次展出的散存在世界各国的文物珍品, 就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历史见 证。但英国人能把这些散存世界各国的文物 精品聚集在英国展览,对弘扬中国悠久的历 史,提高中国在世界文明的地位,起了很好的 宣传作用。 (上接第 69页) )!屈小强等:《三星堆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 193- 197页。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 第 1期;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90年版,第 146- 150页。 )#林向:《大溪文化与巫山大溪遗址》,《中国考古学会第二 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80 年版, 第 126页, 129 页。 )∃+∃张锡禄: 《白族对鱼和海螺的原始崇拜》,《云南社会科 学》1982年第 6期。 )% )& � · � · !�∀#∃, %&∀∋()∗( ∋+& ,#−∃&,∀. ) /0&)c1&23∋∃)∋, 4∀!5)∃!6!3, 1958, ,. 59- 62. )( �·�· !�∀#∃, %&∀∋()∗(∋+&,#−∃&,∀.) /0&)c1&2 3∋∃)∋, 4∀!5)∃!6!3, 1958, ,. 75. ∗��·�· !�∀#∃, %&∀∋()∗(∋+&,#−∃&,∀.) /0&)c1&2 3∋∃)∋, 4∀!5)∃!6!3, 1958, ,. 46. ∗ Kars ten E. T he Civit izat ion of S oth American Indian s. Lundon, 1926, p. 416. ∗∀ ∗# ∗∃ � · � · !�∀#∃, %&∀∋()∗(∋+& ,#−∃&,∀. ) /0&),1&2 3∋∃)∋, 4∀!5)∃!6!3, 1958, ,. 30. ∗%谢·亚·托卡列夫著、魏庆征译:《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 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 153页。 ∗&∗∋∗(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 寨》,上册,文物出版社 1988年版。 +�高强:《姜寨史前居民图腾初探》,《史前研究》1984年第 1 期。 + 罗维著、吕淑湘译:《初民社会》,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 第 141页。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 1989年版,第 232 页。 +∀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 上册,文物出版社 1988年版,第 352- 355页。 +#潘年英:《侗族鱼图腾考》,《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 5- 6期。 ·118·
/
本文档为【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_还是女阴象征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