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1)

2023-01-13 3页 doc 60KB 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041319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代汉语(1)PAGEPAGE1古代汉语第一篇:古代汉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翻译: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
古代汉语(1)
PAGEPAGE1古代汉语第一篇:古代汉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翻译: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天论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翻译: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农业生产荒废而又开支浪费,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所以水旱灾害没有到来就发生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自然界反常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祸害。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可是遭到的灾祸却与太平时期大不相同,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第二篇:古代汉语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乃筑诸侯之馆、..C、寡君闻命矣..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憔悴经济颁发B、仓卒参差流离C、匍匐辗转男女D、琵琶清静组织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犹豫、参差、蝉娟B.扶摇、磅礴、逍遥C.霹雳、窈窕、徘徊D.纷缊、荒忽、萧瑟4.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A.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B.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D.斩一首者爵一级.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注释既有注音又包括释义的是()A.《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音义:“朝,如字。难,乃旦反。”B.《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C.《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注:“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D.《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E.《左传•文公十七年》:“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杜注:“将夷往朝晋。”7.下列训释属于名物的是()A.《文选•江淹•别赋》:“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李注:“王充《论衡》曰:„睹乔木知旧都。‟《孟子》曰:„故国者,非为乔木,有世臣也。‟《楚辞》曰:„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B.《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朱熹注:“佣,从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佣,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C.《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太子之礼接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杜注:“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卜士之妻为乳母。”D.《孟子•滕文公下》:“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焦循正义:“《文子•上义篇》:„屈寸而申尺,小枉而大直,圣人为之。‟《尸子》引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也。‟文子东周初人,而尸佼为商鞅师,《谷梁传》尝引其言,亦略前于孟子。陈代所引„志‟,或者即此等书。”E.《左传•庄公十二年》:“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疏:“断„以赂‟为句,言用赂请于陈也。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B、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C、是社稷之臣也..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9.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A、遂乃开仓廪,假贫民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D、平原君乃免冠谢10.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A、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B、九月肃霜,十月涤场。C、若仆大质已亏缺矣。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E、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1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A、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E、为此诗者,其知道乎?1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B、男女同姓,其生不番。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A.我君景公引领西望。..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E.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14.以下各句中的“其”用为词头的是()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八月其获,十月陨箨(《诗经·豳风·七月》).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15.“言”作词头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周南·汉广》).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左传·隐公元年》.16.“于”作词头的有()肅肅鴇羽,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聲聞于天。(《诗·小雅·鹤鸣》).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诗·大雅·板》).17.下面加点字中不属于双音词的是()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经·豳风·七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诗经·公刘》)..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哀郢》)..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三、讨论与思考“而”的用法: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子路拱而立。(《子路从而后》)触槐而死。(《晋灵公不君》)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北冥有鱼》)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四.词语解释(用现代汉语的词、词组或句子,简单解释例句下所给词在例句中的词义):(1)《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2)《许行》:“后稷教民稼穑。”稼:穑:五、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标注“1”,错的标注“0”。)()1.我国古书的注释,开创于东汉。()2.使用《说文解字》有两部必须参考的书,它们是清段玉裁的《说文通训定声》和朱骏声的《说文解字注》。()3.史记三家注是指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4.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5.传,是传述的意思,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后来,传也作一般的注释名称。六、古书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疏]皆肘之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2、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窮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七、解释题:1.解释下列注解术语的作用,并把作用类似的归在一起:曰、谓、为、犹、貌、谓之、之貌、读为、之言、读曰、读若、之为言、读如、之犹言、犹言。2.解释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传、正义、疏、笺、注、章句、集解。3.解释下列跟古书音韵有关的问题。韵母、韵、韵部的区别是什么?从诗经用韵的韵脚的相互距离来看,主要有哪几种情况?什么是古音通假?主要有几种情况?八、用繁体字默写:《关雎》《桃夭》《木瓜》《硕鼠》《伐檀》《蒹葭》第三篇: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汉字练习第一套1.填空:(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商代的甲骨文、▁▁▁▁▁▁▁▁、▁▁▁▁▁▁▁▁、▁▁▁▁▁▁▁▁。(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2.简答:(1)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B.《说文》:“顛,顶也。从页,真声。”《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也。”答:“顛”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顛”字用的是▁▁▁义。C.顧许慎:“顧,還视也。从页,雇声。”《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顧犬,未为晚也。‟”答:“顧”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顧”字用的是▁▁▁义。D.《说文》:“彫,琢文也。从彡,周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答:“彫”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彫”字用的是▁▁▁义。E.:“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白即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答:“習”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習”字用的是▁▁▁义。F.《说文》:“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字用的是▁▁▁义。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用的是▁▁▁义。3.讨论与思考(1)讨论: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如何利用汉字的这种性质学习古代汉语?(2)思考:就汉语言文字而言,字与词的的异同是是什么?汉字练习第二套1.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A、颖颇颠项B、裏哀裸裳C、栽载戴哉D、徒造迎违(2)、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莫步末向B、门表冠暴C、安涉秉兼D、而监集寇(3)、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A、刃日除鱼B、象朱牧闻C、集日信暴D、山河旦车(4)、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欣斯析近B、宝牢宇室C、胜功勤营D、杞采案材(5)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A、雞鶏,线線B、蚓螾,勝剩C、俯頫,袴裤D、软輭,时旹(6)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A、嶽岳,野埜B、淚泪,惭慙C、岩岩,和咊D、襍雜,渺淼(7)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遊游,酤沽B、礙碍,卻却C、傑杰,寘置D、蚤早,哲喆(8)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A、内纳B、尉慰C、然燃D、泪淚(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用假借字的是()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至B、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C、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D、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繁体字形。收获()发射()经历()借贷()辛丑()猎获()理发()历法()凭借()丑恶()台风()出征()饥馑()回复()干枯()楼台()征兆()饥饿()重复()树干()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分化字、异体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本字、今字和正字。A.姜氏欲之,焉辟害?B.无庸,将自及。C.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E.孝子不匮,永锡尔类。F.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G.宣子田于首山。H.惜也,越竟乃免。I.请曲县、繁缨以朝。J.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词汇词汇练习第一套1.词语解释(用现代汉语的词、词组或句子,简单解释例句下所给词在例句中的词义):(1)《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2)《许行》:“后稷教民稼穑。”稼:穑:(3)《晏子春秋》:“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齐:济:(4)《礼记·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開而弗达。”道:開:(5)《晋灵公不君》:“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骤:贼:(6)《齐桓晋文之事》:“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7)《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8)《鞌之战》:“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次:(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10)《齐桓晋文之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觳觫:(11)《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爱:(12)《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中:(13)《桀纣之失天下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走:(14)《齐桓晋文之事》:“对曰:„将以釁钟。‟”釁:《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国: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B.犹不改,宣子骤谏。C.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D.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E.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F.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G.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H.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I.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J.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并指出它在本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子倍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倍:(2)、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比:(3)、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三日不食矣!”饿:(4).子曰:“此城濮之赋也。”赋:(5).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昏:(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饥:(7)、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竟(8)、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趋:(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10)、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徒:(1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闻:(12).庄公寤生,惊姜氏。寤:(13).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益:(14)、解狐乃引弓迎而射之。引:(15).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月:词汇练习第二套1.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乃筑诸侯之馆C、寡君闻命矣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憔悴经济颁发B、仓卒参差流离C、匍匐辗转男女D、琵琶清静组织(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犹豫、参差、蝉娟B.扶摇、磅礴、逍遥C.霹雳、窈窕、徘徊D.纷缊、荒忽、萧瑟(4).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A.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为同义项的是A、①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②不许楚言,是弃宋也B、①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②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C、①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D、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②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同一义项的是A、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②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B、①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②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生也C、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②君子知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D、①而士大夫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滋民,渐不可以长②以尊宗庙,重朝廷,防微杜渐(7).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B.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D.斩一首者爵一级(8).下列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是用假借字的是A.楚师薄于险B.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C.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2、多项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B、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C、是社稷之臣也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2)、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A、遂乃开仓廪,假贫民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D、平原君乃免冠谢(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A、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B、九月肃霜,十月涤场。C、若仆大质已亏缺矣。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E、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4)、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A、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E、为此诗者,其知道乎?(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B、男女同姓,其生不番。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A.我君景公引领西望。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E.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3、讨论与思考:(1)讨论:①连绵词有哪几种来源?从语音上可划分为几种类型?②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③什么是多向的引申?什么是多层的引申?④怎样判定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⑤什么是同源词?什么是同源通用?⑥什么是系源、什么是推源?⑦什么是词的本义?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2)思考:①学习同义词的理论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作用?②同源词的意义与同义词的意义有无不同?音韵练习第一套解释:A.三十六字母B.四声C.清浊D.五音、七音E.韵、韵部F.舒声、促声G.开合H.等三声、阴阳对转J.古无轻唇K.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L.反切2.简答:A.平声有多少韵?都是哪些?B.什么叫“四声相配”?C.韵类与韵有什么不同?D.韵包含哪几部分内容?音韵练习第二套讨论:A.判定古音相同相近的标准是什么?B.判定古音相同相近的主要利用哪些材料?思考:A.学习古音知识对学习古代文献有哪些帮助?B.古今语音为什么会发生演变?上古音演变为中古音,声母变化主要有哪些?语法实词、短语与句子练习第一套1.辨识并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状语)现象:(1)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2)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3)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5)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6)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8)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9)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2.扼要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语法现象:A.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B.姜氏何厌之有?C.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E.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实词、短语与句子练习第二套1.讨论:A.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有几种类型?B.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C。古代汉语特殊的动宾语序主要有哪几种情况?D.使动与意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思考:A.学习古代汉语句法知识对阅读文献的作用。B.词类活用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虚词练习第一套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黑体)的虚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A.彼所谓豪杰之士也。B.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C.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E.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羹,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F.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G.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H.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J.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2.指出下列虚词在所在句子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1)《许行》:“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其:焉:(2)《郑伯克段于鄢》:“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以:(3)《许行》:“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于:(4)《晋灵公不君》:“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之:(5)《晋灵公不君》:“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以:(6)《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而:(7)《学而》:“其为人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者:之:(8)《晋灵公不君》:“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所:虚词练习第二套讨论:A.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掌握一个虚词?B.连词连接的前后部分主要有几种关系?C.同样一个字,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别二者?2.思考:A.虚化在词义和词类变化上的作用。B.如何用用当前国外语法学理论研究古汉语语法。古书阅读古书阅读练习第一套1.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疏]皆肘之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2.黭然而雷击之……韩诗外传六作聚是矣(《强国》,见教材P527~528,此处略)(1)“厌读为压”是什么意思?(2)根据注释翻译“黭然而雷击之”。(3)“而”和“如”在古代文献中常通用,请根据古注写出三个例证。(4)“百姓劫则致畏”这句话宋本写作什么?(5)“嬴则敖上执拘则最”俗本是怎样断句的?(6)“执拘则最”郝懿行认为“最”应该写成什么?这句话在《韩诗外传》中是怎么写的?3.参考古注翻译下面的文章,只译正文。(1)故曰为高必因丘陵……自此所以责其君(《离娄》,教材P526,此处略)(2)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媚人国佐也甗玉甑皆灭纪所得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同叔萧君之字齐侯外祖父子女也难斥其母故远言之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使垄亩东西行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人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合命何言违王命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言孝心不乏者又能以孝道长赐其志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不以孝德赐同类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疆界也理正也是物土之宜播殖之物各从土宜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或南或东从其土宜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晋之伐齐循垄东行易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阙失四王之王也禹汤文武树德而济同欲焉树立也济成也五伯之霸也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勤而抚之以役王命役事也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疆竟也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求诗颂殷汤布政优和故百禄来聚逑聚也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言不能为诸侯害古书阅读练习第二套古注术语解释:A.某音某;某,某某切B.言、谓C.犹D.读如、读若E.读为F、曰、为、谓之G.讹、夺、主、倒讨论:A.古书注释共有哪几中类型?每一种类型发生在什么时代,主要特点是什么?B.古书注释在语言文字方面都注释哪些内容或对象?C.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主要有哪几种?3.思考:A.《说文》、《广韵》、《尔雅》的体例、内容及其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三书对古书阅读的作用。4.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文章: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泉涌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惨而退(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常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战国策·齐策》)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窮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四篇:古代汉语整理填空题《十三经注疏》《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孟子》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名词解释古注的术语1、曰,为,谓之不仅用来释义,且分别同义词间的差别,解释为叫做,称作2、谓解释词义,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前,用具体释抽象,用一般释特殊3、言(用于串讲句意,往往紧接古书原文,直接串讲古书句义,若古书原文中有难词需解释,则先注释难词,然后用“言”串讲句义4、犹释者与被释者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解释为“等于说”,“相当于”,被解释词放在犹的前面5、貌,之貌一般用来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解释为“„„的样子”6、之言,之为言被解释词放在前面,用“声训”,有时是双声叠韵7、读为,读曰被解释词放在前面,表明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是通假关系8、读若,读如被释词放在前面,有时用来解释假借字9、如字用来标明多音字读音,如字表示其本音10、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书中的错字,有时用来表明通假11、脱,衍(1)脱这里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2)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里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中古三十六字母1、五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2、七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3、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4、次清:发音时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5、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6、次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半母音隋陆法言《切韵》北宋陈彭年《广韵》《广韵》共分为20XX,后又减少为106韵,这106韵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中古音以切韵为代表,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阳声韵:以鼻音-m、-n、-长n收尾的韵;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中古声母到现代声母的演变一、全浊声母的清音化,邪、禅、匣这三个浊声母变成部位相同的清声母,其余起个遵循: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演变规律,若是平声,变为同部位的送气的清声母,若是仄声,变为同部位的不送气的清声母二、唇音分化为重唇和轻唇两种三、见“精”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四、知、庄、章三组音合流为zhi、chi、shi五、零声母字大量增加中古声调到近代声调的演变1.平分阴阳:指中古的平声到现代普通话里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其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即古平声清声母变为阴,古平声浊声母变为阳平。周德清《中原音韵》2.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声调变为去声而次浊声母的上声字声调不变.。3.入派三声(周德清)——入派四声(后人):指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代入声已经消失,分别派入到阴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中去了。分派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清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上声。《黎丘老人》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⑵.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⑶,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⑷,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⑸,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⑹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⑺:“孽矣⑻!无此事也!昔也⑼,往责于东邑人⑽,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⑾,我固尝闻之矣⑿!”明日端复饮于市⒀,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⒁,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⒂.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翻译: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经听说过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迎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头脑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苏代为燕说齐》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翻译: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kūn}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暴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子产为政》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翻译: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翻译: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第五篇:古代汉语第三单元语法(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韩非子•五蠹)5、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鸿门宴)7、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号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能。(荀子•非十二子)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3、萁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4、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5、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11、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1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小五之一,小九之一。(郑伯克段于鄢)五、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饿词的词性和用法。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2、“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原道)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4、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蹇叔哭师)5、臣之所好者,道也。(疱丁解牛)6、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晋灵公不君)7、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8、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9、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10、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1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12、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履。(齐晋鞌之战)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14、既而命西鄙北鄙二于己。(郑伯克段于鄢)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孟子•劝学)六、标点并翻译下文。1、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博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2、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痣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痣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第四单元语法(下)一、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哪几个类型?举例说明。二、什么是被动句?被动句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各类型的特点。三、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是被动句的,指出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被动句?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许行)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是继!(齐桓公伐楚)3、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4、大宛闻漠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张骞传)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6、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论语•季氏)7、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8、吉孰凶?何去何从?(楚辞•卜居)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判断句并说明起其特点。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3、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记)4、亲朋好友,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5、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6、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谏逐客书》7、吾所欲者,土地也。(五蠹)8、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六、说明下列各句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书)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乏,莫之振救。(论积贮疏)3、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4、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5、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6、何为久读此?(张中丞传后叙)7、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冯谖客孟尝君)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七、说明下列各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1、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
本文档为【古代汉语(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