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

2023-02-21 4页 doc 156KB 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607088

暂无简介

举报
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  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  胡智敏摘要:在分析赣州市现状铁路网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江西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围绕赣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城市定位,提出赣州市铁路发展的总体构想及发展目标,并结合铁路上位规划、赣州市城镇布局、产业布局等,以构建赣州至相邻省市对外通道及畅通市域运输通道为重点,提出全市铁路网规划布局方案。Key:铁路;发展目标;规划布局;总体构架今后一段时期是赣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施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建设赣粤闽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
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
  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  胡智敏摘要:在赣州市现状铁路网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江西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围绕赣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城市定位,提出赣州市铁路发展的总体构想及发展目标,并结合铁路上位规划、赣州市城镇布局、产业布局等,以构建赣州至相邻省市对外通道及畅通市域运输通道为重点,提出全市铁路网规划布局方案。Key:铁路;发展目标;规划布局;总体构架今后一段时期是赣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施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建设赣粤闽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编制好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统筹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布局、城镇布局与铁路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赣州至周边省份对外铁路通道布局,加快推动赣南地区铁路前期规划与建设,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编制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意义重大。1发展基础1.1概况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的23.6%,总人口954万,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也是江西省重点建设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粤港澳、厦漳泉地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1.2铁路网现状及问题目前赣州市境内既有铁路有昌赣高铁、京九、赣龙、赣瑞龙、赣韶铁路。(1)铁路网规模不足,覆盖率较低。2019年赣州市铁路网总规模663km,仅占江西省的13%(赣州市面积占江西省的24%),铁路网规模不足。目前,赣州市上犹、崇义、全南、安远、寻乌、宁都、石城共7个县未被铁路覆盖,其土地面积占全市的39.7%,人口占全市的27.3%。(2)市域内既有铁路标准低、能力不足。赣州市内既有京九线、赣龙铁路以及赣韶铁路技术标准与通过能力相对较低:京九线已完成电气化改造,虽在能力上有一定富余,但客货运输质量相对较差,旅客列车旅速仅80km/h,货物列车旅速只有40km/h左右;赣龙线、赣韶铁路均为单线,技术标准和运输能力低、运输质量相对较差,无法满足地区客运需求。(3)市域内及对外缺乏高速铁路。目前,赣州市对外铁路通道主要为昌赣高铁、京九铁路和赣瑞龙铁路,多方向高等级快速铁路。尤其是赣州往南、西向出行时间过长,赣州至深圳普速客车旅行时间分别需要5.6h,客运服务质量低,相较其他运输方式没有优势,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在相邻城市间和对外快速出行需求。(4)至周边省份通道数量少、质量低、布局不合理。目前赣州对外主要通过既有京九线、赣龙通道、以及赣韶铁路分别对接珠三角、闽西南以及粤北地区。赣州至湖南无便捷的铁路通道,至广东和福建存在通道单一、数量少、质量低、布局不合理的问题。2规划原则战略导向,统筹发展。建设面向全国、引领赣南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战略目标。需求导向,引领发展。以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为基础,依托城市和产业,把握客货运需求,布局铁路网络。问题导向、创新发展。以路网存在问题作为切入点,逐步优化路网。绿色导向,持续发展。构筑以铁路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政府主导,多元投资。贯彻“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方针,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国内外资本市场资金投资合资铁路建设。3规划目标根据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确定赣州市铁路发展总体目标为:扩大路网规模、提高路网质量,加强赣州与省会南昌、相邻城市及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建设,把赣州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1)近期2025年:全市铁路营业里程1000km以上,实现赣州与南昌、深圳、广州、厦门间1h~2h交通圈;建成昌赣、赣深、长赣高铁。(2)远期2035年。铁路营业里程1500km以上,实现县县通铁路;形成以赣州为中心的“米”字型快速铁路网,把赣州建成全国区域性铁路枢纽。4规划方案4.1上位规划概况《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高铁方面京港(台)通道途径赣州规划昌赣高铁(已建成)、赣深高铁(在建,预计2021年投产),厦渝通道途径赣州规划长赣高铁(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赣瑞龙铁路(既有);普速铁路方面规划建设兴永郴赣铁路、瑞梅铁路、兴永泉铁路、赣韶增建二线等。上位规划基本构建了赣州市域对外通道主骨架,为赣州市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支撑,可实现与南昌、厦门、长沙、深圳、广州等相邻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快速联系,并强化了赣州至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区域干线通道的规划,基本明确了赣州市未来一段时期铁路建设的重点。但在扩大路网覆盖范围、优化和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以及实现县县通铁路的目标方面,赣州市域铁路网布局仍需继续优化调整。4.2总体构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要求打通赣州至粤港澳、粤东沿海、中部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强赣州至湖南、廣东、福建等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的建设;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快速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连通,建设连接长沙、广州、深圳、福州、厦门地区的快速铁路;发挥省域副中心、赣州都市区功能要求构建市域内县市与赣州间、主要县市间1小时内交通圈。4.3规划方案(1)与省会及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既有昌赣高铁、京九铁路基础上,规划新增南丰至瑞金铁路,规划形成高+快+普、多通道沟通省会及环鄱阳湖经济区。(2)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既有京九铁路、赣韶铁路衔接京广铁路基础上,在建赣深高铁,上位规划赣韶铁路增建二线,本次新增赣州至广州高铁。规划形成赣州与广州、深圳各自形成高+普铁路布局,与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两高+两普的通道布局。(3)与海西经济区。在既有赣瑞龙铁路、赣龙铁路基础上,在建兴泉铁路,上位规划瑞梅铁路,本次规划新增赣龙厦高铁、瑞梅铁路增建二线、吉厦铁路赣州至广州高铁。规划形成赣州与海西经济区形成两高+两快+两普的六通道格局。(4)与长株潭城市群。上位规划长赣高铁,本次规划无新增。赣州至长株潭、西南地区以长赣高铁为主的通道布局。4.4路网构架(1)总体架构。赣州境内铁路网构架将由现状“一纵一横”的“T”字型发展为“两纵三横三射一斜线”铁路网布局,构成赣州连通9个方向的“米”字形放射性铁路网格局,为赣州市打造为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提供了支撑。(2)高铁网络。由京九高铁(昌赣高铁、赣深高铁)、南瑞城际、长赣高铁、兴永郴赣-赣瑞龙、赣广高铁、赣龙厦高铁、赣龙厦高铁-瑞梅铁路构成的“两纵两横三射一斜线”高快速铁路网。(3)对外通道。赣州对外“2433”铁路运输通道,北上中部2个通道(京九、南瑞+鹰抚)、南下广东4个通道(赣韶、赣广、京九、瑞梅)、东进福建3个通道(吉厦、赣龙+赣瑞龙、赣龙厦)、西出湖南3个通道(长赣、兴泉+井兴+吉衡、赣郴永兴)(如图1)。5规划评价赣州至省会南昌、赣中吉安及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和主要经济区铁路运输通道数量和能力大幅度提升,形成了“2433”的对外通道格局,完全能适应赣州市对外客货运输需求,并为未来更远时期的发展留有能力储备,对推动贛州与省会南昌、赣中吉安、赣西宜春及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及主要经济区经济社会交流和合作、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将发挥重大作用。2025年、2035年赣州市铁路网总规模分别为1269km、1762km,路网规模迅速扩大,人均及单位面积铁路网密度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所有县(市、区)均被铁路覆盖,实现县县通铁路。路网布局极大改善和优化,高速、快速及普速铁路齐备,形成“两纵三横三射一斜线”铁路网布局;路网质量大幅提高,形成较完善的快速铁路客运网,快速路网覆盖了全市主要城镇和人口聚集带,舒适、便捷、快速的铁路系统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顾客需求,实现了市域内及赣州城区至赣中吉安、赣西宜春1h内到达,赣州城区至省会南昌、珠三角、海西主要城市2h内到达的目标。总之,本次铁路发展规划方案既适应了全国铁路网总体规划布局和新的变化,实现了赣州市铁路网发展预定目标,也很好地满足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Reference:[1]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R].北京,2016.[2]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R].北京,2019.[3]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R].北京,2011.[4]赣州市统计局.2019年赣州市统计年鉴[R].赣州,2019. -全文完-
/
本文档为【赣州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