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做事不拖拉》课后反思

《做事不拖拉》课后反思

2021-09-26 1页 doc 14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swp3762153

暂无简介

举报
《做事不拖拉》课后反思义务教育教科书山人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做事不拖拉》课后反思课前的多方努力,就是为了课上的实践,如何实现有效组织教学呢?通过上研究课《做事不拖拉》,有几点体会。一、有趣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要牢牢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务本才能求实。我通过寒号鸟的故事进行导入,迎合了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爱好,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二、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调查表,让学生明确做事拖拉的后果和危害。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活动的好坏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
《做事不拖拉》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教科书山人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做事不拖拉》课后反思课前的多方努力,就是为了课上的实践,如何实现有效组织教学呢?通过上研究课《做事不拖拉》,有几点体会。一、有趣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要牢牢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务本才能求实。我通过寒号鸟的故事进行导入,迎合了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爱好,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二、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调查表,让学生明确做事拖拉的后果和危害。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活动的好坏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了解学情非常重要。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习惯出发,设计了“你做事拖拉吗?”问卷小调查,针对学生起床、穿衣、洗刷、整理书包、写作业、睡觉是否存在拖拉的现象,请家长配合填写,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统计。结果公布的数据让学生们很吃惊,原来拖拉现象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要想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学会珍惜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改正拖拉的坏毛病。这张小调查表成了这节课的主线,围绕于此开展教学活动,层层深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设计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引导大家在实践体验中得到感悟。对于一年级的生,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有趣且有效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参与,引导他们在参与中得到感悟。于是,我设计了实践探究“一分钟能做多少事?”通过分组尝试剪一剪小星星、画一画小花朵、写一写图形格、算一算口算卡四个小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尽量多的完成任务。结果,相同的时间里,大家完成的数量各不相同,结合这一点,我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各抒己见:做事情太慢、心里紧张、没有准备好工具等等,我深入询问:是不是快速做完就一定能做好?大家经过小组讨论,告诉我:除了要速度还得要质量。真棒,接下来就引出了做事又快又好的小。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老师稍作梳理,师生一起出了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的四个小办法:要专心、早准备、多练习、有条理。实践证明,不要小看我们的学生,课堂上回答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一定是老师的问题没有设计好,没有引发学生的共鸣,自然得不到满意的。只是理论的讲解,只会让学生排斥,设计合适的活动,边体验边感悟,经过思考得到的答案才会深入人心,因为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生们自己探索的结果。从身边找榜样,树立正能量。在了解掌握做事情又快又好的小方法之后,就是引导学生日后多加练习,在练习中学着应用了。为了在学生中树立正面导向,我事先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几位平时做事情麻利的小女孩,请家长配合进行了“整理书桌”、“整理书包”和“整理衣服”的小视频。视频一播出,孩子们发现里面的小主人公就是自己的同学,都很兴奋。当看到画面中的同学自己有条不紊的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大家都露出羡慕的神情。我借机把三位同学邀请上台,给大家做经验分享,并且颁发小奖品给她们,其他学生流露出的羡慕更多了,这就是身边的榜样带来的号召效应。老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就在学生的心里燃起了一团“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做”的小火苗,因为这样做可以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和奖励。在接下来的帮“小明”整理小书桌的情景练习,大伙都积极举手要参与,都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小榜样。老师在下课前,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延伸,设计了“拒绝拖拉,做时间的小主人”的笑脸卡,每天在洗刷、写作业、睡觉、整理个人物品方面不拖拉,做事情又快又好的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来激励自己,一段时间后,在班里交流评比。表现好的学生还可以得到一项小特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参与的热情高涨。这就是榜样加激励的作用。自己感觉总体上,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自己欠缺的就是语言的精炼,在日后的工作中会多加注意。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程度。不见得每一个活动都是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去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是做适当的增加、删减与改动,教材是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蓝本,我们可以创造性的使用,让活动使教材的内容活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所在。“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选择适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这是我在上课不断思考的问题。有了以上思考,本节课共设计了这样几项活动:轻微划伤的消毒、包扎的处理办法:鼻出血的处理;烫伤的处理。借故事《七岁女孩智救双亲》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发现煤气中毒后的做法;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自救知识,参加自救知识竞答;模拟溺水救人的情境。事实证明,由于是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入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生活中由于不小心造成的轻微伤害的处理办法的介绍和模拟示范。生活中遇到的比较严重的伤害,如何掌握自救方法救自己救别人。由于人们的粗心大意或错误做法酿成的严重伤害,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学习,提高自救能力,保护好自己,平安成长。四、设计集中本节课知识精华的训练平台。这个平台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行为,有的是知识的沉淀与积累,有的可能是良好的生活经验,这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具体而定,不要求多,但要求精。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让学生认识小药箱的作用,并设计了帮老师包扎划伤的手指现场演示,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碘伏的优点,使用创可贴的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设计的小组学习后“自救知识竞答”并不是简单的答对错,而是既有介绍方法,又有模拟表演,学生在轻松地活动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五、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有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媒体资源固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直观、形象的观察,透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的空间;更可以为学生延展很多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知识世界里的乐趣所在。但有时利用教师自身的特点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节课学习《七岁女孩智救双亲》的故事,没有用视频介绍故事,而是教师自己用生动语言给学生讲故事,结合故事内容让学生说说你的收获,学生此时不仅是在听故事,而是通过亲身的参与了解了煤气中毒时的自救和处理办法,我想这才是有效地品德课堂。一个能让学生引起思考的、或者能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或者能让他们颇有感触的参与体验题。这样做比让学生机械的背诵,记忆要强得多,而且能让学生形成永久的记忆。
/
本文档为【《做事不拖拉》课后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