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

2020-09-18 6页 doc 154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4284

暂无简介

举报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1年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根本理念1〔一〕课程性质1〔二〕根本理念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学科核心素养2〔二〕课程目标3三、课程结构3〔-〕设计依据3〔二〕结构4〔三〕学分与选课4四、课程内容4〔-〕必修课程4模块1分子与细胞4模块2遗传与进化6〔二〕选修I课程8模块1稳态与调节8模块2生物与环境10模块3生物技术与工程••••••••••••••••••••••••a1〔三〕选修H课•••••••••••••••••••••••••••••••••••...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1年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根本理念1〔一〕课程性质1〔二〕根本理念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学科核心素养2〔二〕课程目标3三、课程结构3〔-〕设计依据3〔二〕结构4〔三〕学分与选课4四、课程内容4〔-〕必修课程4模块1分子与细胞4模块2遗传与进化6〔二〕选修I课程8模块1稳态与调节8模块2生物与环境10模块3生物技术与••••••••••••••••••••••••a1〔三〕选修H课•••••••••••••••••••••••••••••••••••••••••••••••••••••••••••••••••••••14现实生活应用14职业前瞻16学业开展基础195、学业质量标准22〔-〕学业质量水平22〔二〕说明25六、实施建议25〔-〕教学与评价建议25I.教学建I【.评价建•••••••••••••••••••••••••••••••••••••••••••••••••••••••••••••••••••••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命题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教科书编写的根本原那么教科书内容的选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增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附录B:教学与评价1、课程性质与根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根底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根底.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开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开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熟悉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的开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根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根底的生物学知识,乂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开展终身学习的水平.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根本组成.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2)根本理念学科素养为核心生物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生物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水平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根底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根底上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水平.生物学素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根底.提升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根本任务.课程内容少而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开展,生物学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高中课程内容既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科技的进步,乂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生物学知识,“少而精〞就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追求.必修和选修I课程的每个模块内容都聚焦在几个重要概念上,容量精简,重点突出,为教学中实现“精〞的要求提供了保证.“精〞的内涵丰富.首先,“精〞是指课程的选材原那么,删除细枝末节的内容,凸显重要概念在课程中的地位是本课程实现“精〞的方式,这也是国际上科学教育开展的趋势.其次,“精〞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要求和期待,精练的课程内容保证了教学过程中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精〞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定位,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应该能够对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有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进而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而不是仅仅对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教学过程重实践本课程的价值是要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要达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就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历.“重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乂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涉及动脑的环节;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匚程学任务,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水平;要适当地将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活动,特别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整合到实践活动中,以适应在教学中对超越学科本身知识和水平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将生物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等内容适度结合,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进而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学业评价促开展本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者要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研读学业质量标准,把握本课程的宏观教育目标,明确评价的教学和育人价值,实现从内容本位、学科本位向素养本位、学生开展本位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要处理好评价与学生开展的关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开展潜能.要了解学生开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熟悉自我,建立自信,发挥好评价的诊断作用、鼓励作用和促进作用.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在原有水平上的开展,并从中得到启示,使评价能更好地效劳于教育教学实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根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其内涵和表现如下.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根底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熟悉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熟悉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水平.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开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水平.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熟悉,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水平.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区分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悉到生物学在促进科技开展、社会进步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奉献;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熟悉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时,能主动宣传生物学知识,愿意承担抵抗毒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的社会责任,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3、课程结构〔-〕设计依据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生物必修与选修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物学课程开设必修、选修【和选修【I课程.生物学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开展的共同根底:选修I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测试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II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旨在开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开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在本课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抓手.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应有的表现,选取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设计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及学业要求.据此,构建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两个必修模块和?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选修I模块,以便全面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科学教育成果和生物学教改经验,设计操作性强的课程以国内外科学教育的众多研究成果和我国十余年来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为依据,设计操作性强的课程.例如,根据生物学的大概念来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框架;选取更加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在必修课程的安排和选修I课程的设计上,保持了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的衔接,使得教师可以在实施新的教学任务时.,最大程度地利用自2003年公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所获得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以及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果,持续和顺畅地推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多元需求,设计具有根底性和选择性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关注学生的共同根底和多元开展需求,设计出必修、选修【课程和选修11课程.必修课程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是后续学习开展所必需的根底,对于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选修I课程所选的内容是学生未来职业与专业开展的根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拓展生物学科技视野,提升实践和探究水平.选修II课程包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拓展课程以及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当地资源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和开展需要,以期为进一步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根底.〔二〕结构图1展示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结构.高中生物学课程分为必修、选修I和选修I[三个局部.必修局部包括?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两个模块;选修I部分有?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选修11局部涉及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及学业开展根底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及校本课程模块.图1高中生物学课程结构图〔三〕学分与选课本课程的必修学分为4学分,每个必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需18学时.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共72学时,每周2〜4学时,建议从高开设.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根底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I和选修H课程,修得更多的学分.每个选修I模块为2学分,每个选修H模块为1〜2学分.学生在完成了必修课程的学习后,可以直接学习选修I或选修1【课程,也可以不再选择本学科课程.选修I和选修H课程可以同时开设供学生选择,对于选修1【课程中“学业开展根底〞类模块,教师可以提出选课的顺序或条件.四、课程内容(-)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全体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修课程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课程的根底.必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中生,选择了最根本的生物学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时机.模块1分子与细胞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脂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开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根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根底.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局部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内容标准】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说出细胞主要由C、H、0、\、P、S等元素构成,其中以碳原子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1.L2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1.1.3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乂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说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其功能取决于由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三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概述核酸由核甘酸聚合而成,是贮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细胞各局部结构既分工乂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能限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说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说明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举例说明细胞各局部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各种细胞具有相似的根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根本结构3.2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物质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说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响,这些反响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响的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2.3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分子中2.2.4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2.3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描述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熟悉,克服对微观结构熟悉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熟悉.为帮助学生达成对上述概念1的理解,应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为帮助学生达成对上述概念2的理解,应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别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7〕模拟探究细胞外表积与体积的关系;〔8〕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学业要求】完本钱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能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素养1、素养2〕;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说明细胞各局部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素养1、素养2、素养3〕;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说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素养1、素养3〕;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体,提供证据说明生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乂都具有相似的根本结构〔素养1、素养3〕;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素养1、素养3、素养4〕.模块2遗传与进化本模块包括遗传的细胞根底、遗传的分子根底、遗传的根本规律、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等内容.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根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开展,熟悉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开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标准】概念3遗传信息限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基因决定的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甘酸构成的长链,一般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存方式进行复制.1.4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蛋白质决定的.1.5举例说明某些基因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3.2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别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说明减数分裂产生只含有一半遗传信息的精细胞或卵细胞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3.2.3说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别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3.2.4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3.3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3.3.1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发基因序列的改变3.3.2说明基因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3.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升,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其至发生癌变3.4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会导致限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3.5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3.6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概念4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1.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拟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1.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将赋予某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循优势2.2说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2.3说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4.2.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4.2.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4.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4.3.1说明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4.3.2举例说明人类生存和开展受益于生物多样性【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帮助学生达成对上述概念3的理解,应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运用模型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4〕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别离的杂交实验;〔5〕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6〕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并探讨其监测和预防;〔7〕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为帮助学生达成对上述概念4的理解,应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开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2〕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学业要求】完本钱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能使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说明DNA与染色体的关系及其在编码遗传性状并代代相传过程中的作用〔素养1、素养2〕;基于证据,论证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素养2、素养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素养2、素养3〕;运用遗传与变异的观点,解释常规遗传学技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素养1、素养4〕;分析不同类型的证据,探讨地球上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长期进化形成的〔素养1、素养2、素养4〕;基于可遗传的变异,以及变异可能带来的生存与繁殖优势等方面的实例,解释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素养1、素养2〕;从生命进化观的视角,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素养1、素养2、素养4〕.〔二〕选修I课程模块1稳态与调节本模块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植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体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生命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环境.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与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高等多细胞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熟悉个体生命系统的稳态.【内容标准】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说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根底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响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概述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根底是反射弧说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1.3.3说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1.3.4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1.3.5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3.6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限制的高级神经活动1.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4.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代谢的调节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响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中状腺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5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去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根底5.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说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1.6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植物激素的调节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举例说明几种主要植物激素的作用,这些激素可通过协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教学提示】本模块的主题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比拟抽象.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修课程概念1的理解,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观看血液分层实验的视频,讨论血细胞与血浆的关系;〔2〕用概念图教学法揭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3〕比拟清水、缓冲液、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4〕以内环境的某种成分为例,讨论各系统是如何协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5〕观看反射过程的动画,分析反射弧的组成;〔6〕通过资料分析神经系统受损对人体运动等行为的影响,探讨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7〕以某种激素的发现史为例,讨论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8〕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生活用品或食品中含有过量激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9〕讨论滥用兴奋剂的危害;〔10〕结合个人免疫接种的经历,探讨免疫制剂的作用;〔11〕讨论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关系,并探讨干细胞移植的价值;〔12〕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杆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3〕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14〕查找植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的相关资料.【学业要求】完本钱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能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表征并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素养1、素养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响,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素养1〕:评估多种生活方案,认同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及传染病的防控举措等〔素养2、素养3〕;基于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资料,结合植物激素和其他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分析并尝试提出生产实践方案〔素养3、素养4〕.模块2生物与环境本模块包括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群落也处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形成稳态.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模块选取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升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熟悉,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奠定根底.【内容标准】概念2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说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说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2.2.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2.2.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并呈现出能量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规律.2.4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规划和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资源的途径.2.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2.6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2.7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2.8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3.1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水平.3.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3.3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开展的必要条件讨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开展2.4.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以及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2.4.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到达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2.4.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教学提示】本模块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实验、调查和搜集资料等活动,特别是了解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活动,提升环境保护意识.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修课程概念2的理解,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2〕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3〕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4〕探究或观察记录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5〕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和比拟不同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撰写报告分析其原因;〔6〕调查或探讨一个校园、公园、农田、森林、湿地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7〕设计保持和提升某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8〕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9〕搜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例,讨论当代生态系统是否已经出现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业要求】完本钱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能运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征并解释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素养1、素养2〕;基于实例,解释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现象〔素养1、素养2〕;评估和论证某一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所引发的多种潜在变化,可能是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也可能是该生态系统遭到彻底破坏无法恢复或达成新的平衡甚至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素养1、素养3〕;分析或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素养2、素养4〕.模块3生物技术与工程本模块是偏重实践类的课程,其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是指广义的生物技术,而不限于现代生物技术.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技术平安与伦理等.生物学知识是生物工程的设计根底,而生物工程那么应在法律和伦理的约束下,以人类需求为目标进行产品的开发,进而推动生物学的不断进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本模块包括4个较为具体的概念,这些概念既是对必修内容的扩展和应用,乂是对生物工程和技术的熟悉和理解.实践的环节是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这些实验有的使学生了解根本原理或获得根本知识,有的偏重于实际应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时机.【内容标准】概念3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获得纯洁的微生物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根底说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洁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说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3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3.1.4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别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5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2.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说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概念4细胞]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植物细胞工程包括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说明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离体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重新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1.2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合细胞,继而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匚程利用快速繁殖、脱毒、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育种等方式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核移植、细胞融合和干细胞的应用等技术说明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体获得相关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过程.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根底说明动物细胞核移植一般是将体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过程说明动物细胞融合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手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4.2.4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4.2.5简述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4.3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进行显微操作和处理以获得目标个体4.3.1简述胚胎形成经过了受精及早期发育等过程4.3.2简述胚胎工程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技术概念5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概述基因工程是在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根底上开展而来的说明DNA重组技术的实现需要利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和载体三种根本工具说明基因工程的根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鉴定等步骤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农牧、食品及医药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概述人们根据基因工程原理,进行蛋白质设计和改造,可以获得性状和功能更符合人类需求的蛋白质举例说明依据人类需要对原有蛋白质结构进行基因改造,生产目标蛋白的过程概念6生物技术平安与伦理是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话题转基因产品的平安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转基因产品探讨转基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影响中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举例说出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6.3.2认同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既要使用讲授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更要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及必要的参考资料,指导其设计和进行实验.根据本模块的特点,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机参与主动的学习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知识的根底上,自己设计实践方案并进行实验,也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相互讨论.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尽可能减少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时机.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修课程概念3的理解,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通过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和培养等实验操作获得纯化的酵母菌落;〔2〕别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3〕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4〕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果醋.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修课程概念4的理解,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菊花或其他植物幼苗,并进行栽培;〔2〕收集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实际应用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分享.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修课程概念5的理解,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D\A的提取和鉴定;〔2〕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响〔PCR〕扩增DNA片段并完成电泳鉴定,或运用软件进行虚拟PCR实验;〔3〕利用网络基因数据库〔如GenBank〕和序列比对〔如BLAST〕等获得基因、蛋白质结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修课程概念6的理解,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搜集文献资料,就“转基因食品是否平安〞展开辩论;〔2〕搜集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资料,并在小组内讨论“是否支持设计试管婴儿〞;〔3〕搜集历史上使用生物武器的资料,并分析其严重危害.【学业要求】完本钱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能结合生活或生产实例,举例说出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的根本原理〔素养1〕;针对人类生产或生活的某一需求,在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胚胎J2程和基因工程中选取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尝试提出初步的工程学设计设想,完成初步设计或简单应用〔素养1、素养3〕;当面对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话题中与生物技术与工程有关的话题时,基于证据运用生物学根本概念和原理,就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平安与伦理问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素养2、素养4〕.〔三〕选修II课程选修【I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就业,以及满足一局部学生选择从事科学研究的需求.为便于各地区和学校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当地教学条件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课程的选题及设计实施建议如下.现实生活应用“健康生活〞模块开设建议健康是人类全面开展的根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环境和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具备根本的医学常识,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本课程应选取公民健康生活最根本的知识与技能,涵盖健康生活的根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生活的根本技能.具体包括传染病的预防、预防伤害与自救互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学校卫生、口腔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充分熟悉和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组成局部.在组织和开展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段组织好相关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将学习健康卫生知识同熟悉社会、解决与社会有关的健康问题结合起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健康生活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熟悉和行为习惯,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观,改善公民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开展.“急救举措〞模块开设建议随着经济的开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急救知识的普及,可以使公众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积极有效地开展现场自救互救,从而为患者赢得珍贵的抢救时机,提升抢救成功率.本课程内容包括紧急情况下公民必备的最根本的医疗急救举措知识与技能,如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120〞紧急呼叫、人工心肺复苏、外伤止血、游泳意外的自救、动物咬伤后的处理、煤气中毒后的自救与互救等几方面的内容.教师应明确普及急救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尽可能选择具有地方特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比拟密切的内容,使他们容易将所学的知识与发生的突发事件联系起来,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印象.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急救根底知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沉着应对.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急救举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应对常见的突发伤害事件的急救处理方法.“传染病与防控〞模块开设建议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极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一方面,传染病的大流行曾造成人类大规模的死亡,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另一方面,与传染病的斗争促进了人类防疫事业的开展.本模块包括传染源与感染、传播途径、传染病的防控三个局部.课程内容应以学习传染病的核心概念以及传染的机理为根底,进而学习传染病防控的知识,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及其传播流行的途径,全球以及我国防疫体系的组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个人日常防护,以及传染病预防举措与检测、相关病原体的消毒灭菌工作等的流程和根本技术,形成“防控并重〞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病原体〞“感染〞“传染源,,,,传染,,等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区别,重点介绍对人类影响巨大的传染病案例,如鼠疫、天花、艾滋病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等的流行及防控;应充分利用传染病案例,组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并开展模拟传染病防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地球村〞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要通过参观当地疾控单位,介绍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流行病防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增强学生的爱国信念,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防疫体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书刊等渠道主动收集传染病及其防控的相关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到传染病的预防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开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传染病防控的根本方法.“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模块开设建议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物学科进入飞速开展的时代,取得无数新成果,其中有些成了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人类社会还面临一些传染病的严峻考验.本课程选取转基因植物、试管婴儿、克隆哺乳动物、艾滋病、禽流感、SARS以及埃博拉疫情等主题加以论述,旨在向广阔学生传递正确的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理性、客观地面对相关的社会议题,为今后继续深造和走上社会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从主流媒体获取正确的资料和信息,了解相关的原理和主要技术路线,结合已有知识和我国的国情,以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分别从各专题的学科进展及争议焦点和有待改进之处展开讨论或辩论,藉以丰富相关学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熟悉.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客观地熟悉生物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实现健康生活的目的.“动物福利〞模块开设建议浩瀚宇宙之中,动物和人类共同分享着一个地球,文明、人道地对待动物本质上也与人类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动物福利指动物处于根本需求得到满足,痛苦被降至最低的状态.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实施了旨在保护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而我国动物福利的教育才刚刚起步.随着社会上一些虐待和残害动物的事件被陆续曝光,动物福利也成为一个备受公众关注的话题.在生物学课程体系中进行动物福利教育,对于普及动物福利理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对于开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动物福利课程在我国的少数学校已经有过尝试性的授课,也编写了教材.试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广泛接受和好评.动物福利是校本课程的一个适宜的选题.动物福利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形成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向学生传递与动物福利相关的根本知识与观点,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议题讨论和实践的水平.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福利的概念和认识、动物福利的评估、动物福利立法、动物福利与伦理道德,以及伴侣动物、野生动物、农场动物、实验室动物和动物园动物的福利等.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地课程资源设计和开展学习活动,如野生动物救助站、流浪动物救助中央、家禽养殖场等;也可以从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深入主题,如实验动物福利标准问题,饲养、运输和疾病处理过程中动物福利的问题,滥食、虐食动物的现象,残害动物的暴力行为等.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福利的内容,体会动物福利立法的必要性.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熟悉到,动物福利的立法要与社会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相适应.动物福利过高,会给生产者或动物的主人带来过重的负担,造成浪费,因此,讨论动物福利需要兼顾动物利益和人的利益的平衡.“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模块开设建议一种生物如果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由其原产地迁移到异地,并经自然选择后逐渐繁衍开来,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生态恶果,即形成生物入侵.伴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剧,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入侵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对各国的经济、社会、民生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本课程内容应包括世界及我国主要的生物入侵种类、入侵途径、生物入侵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以及应对生物入侵可采取的各种举措.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引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建议调查外来生物入侵本地的根本情况,对其危害程度作出初步评估,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熟悉,并提出一些阻止外来生物进一步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举措和建议.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熟悉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其途径和危害性,树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和谐开展的意识,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地方特色动植物研究〞模块开设建议纵观人类历史开展可知,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社会开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动植物资源.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动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科学、生态、文化及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也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因此,开展对地方特色动植物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合理配置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充分熟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开展,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意义.由于不同地域所具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等都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应注意收集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植物资源内容,以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当地动植物的分类、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水平为宗旨,除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动植物学科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水平,掌握当地动植物资源研究的方法和利用价值.教学形式应多样.例如,通过参观调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动植物资源与环境变迁,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了解动植物资源开发的相关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通过家乡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水平,在选择具体的内容时,侧重于选择学生常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植物资源内容,以便于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地方动植物资源的分布
/
本文档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