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耳功能检查法ppt课件

2019-04-02 37页 ppt 5MB 1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盛开的季节

本人担任中考政治毕业班,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从教中学政治20多年!

举报
耳功能检查法ppt课件ENT耳功能检查法一、咽鼓管功能检查目的:检查咽鼓管的功能状态内容: 吞咽法捏鼻鼓气法(Valsalva氏法)波氏球法(Politerization氏法)导管吹张法鼓室滴药法咽鼓管造影(了解各法之优缺点及适应症,熟悉试验前注意事项)1.吞咽法2.捏鼻鼓气法(Valsalva氏法)3.波氏球法(Politerization氏法)4.导管吹张法5.鼓室滴药法6.咽鼓管造影7.鼓室压力测定8.咽鼓管声测法咽鼓管检查应注意的事项1.急性鼻炎或急性鼻咽炎时禁吹张。2.鼻腔或鼻咽部有脓性分泌物时禁吹张。3.吹张时用力应徐缓,禁用暴力。4....
耳功能检查法ppt课件
ENT耳功能检查法一、咽鼓管功能检查目的:检查咽鼓管的功能状态内容: 吞咽法捏鼻鼓气法(Valsalva氏法)波氏球法(Politerization氏法)导管吹张法鼓室滴药法咽鼓管造影(了解各法之优缺点及适应症,熟悉试验前注意事项)1.吞咽法2.捏鼻鼓气法(Valsalva氏法)3.波氏球法(Politerization氏法)4.导管吹张法5.鼓室滴药法6.咽鼓管造影7.鼓室压力测定8.咽鼓管声测法咽鼓管检查应注意的事项1.急性鼻炎或急性鼻咽炎时禁吹张。2.鼻腔或鼻咽部有脓性分泌物时禁吹张。3.吹张时用力应徐缓,禁用暴力。4.导管吹张时,如患者诉颈部痛,应立即停止,以免发生气肿或空气栓塞。二、听功能检查法 概念:1.气传导(AC)与骨传导(BC)2.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内容:包括主观测听与客观测听目的:检查听力障碍的程度和性质1.音叉试验(tuningforktest)要求:掌握正确检查技术,能运用三种基本音叉试验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作出正确结论。音叉的使用方法:持音叉之柄,敲叉臂的前1/3部位使之振动。测气导时,把振动的音叉放在距外耳道口约1厘米处,音叉双臂平面与外耳道纵轴垂直,测骨导时音叉柄紧贴在颅骨上。作用:主要用于检查听觉障碍之性质1)、骨气导对比试验(林纳试验RinnetestRT)方法、结果与判断:AC>BC(+)、AC=BC(±)、AC<BC(-)概念:通过比较同侧耳气导和骨导的听觉时间判断耳聋的性质2)、骨导偏向试验(韦伯试验Weber’sTest,WT)  概念: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方法、结果与判断:音响居中(=)偏向()(音响偏患侧、音响偏健侧)3)、骨导对比试验(施瓦爸赫试验SchwabachsTest,ST)  概念:比较受试耳和正常人的骨传导时间的长短方法、结果与判断:两者骨传导相等(+);受试者骨传导延长(+);受试者骨传导缩短(-)音叉试验结果在临床上的意义试验法传导性聋感音性聋骨气导对比试验(RT)(AC<BC)(-)AC>BC(+)弱阳性骨导偏向试验(WT)偏向患耳偏向健耳骨导对比试验(ST)延长(+)缩短(-) 音叉试验检查记录及结论 左 右 RT - + WT ST + ± 结论 左传音性耳聋音叉试验检查记录及结论 左 右 RT + 弱+ WT ST ± - 结论 右感音性耳聋音叉试验检查记录及结论 左 右 RT + - WT ST ± - 结论 右混合性耳聋音叉试验注意事项:  (1)环境需安静;  (2)注意选择音叉,以符合检查之目的;  (3)敲音叉有一定方式,不可随处乱敲;  (4)试验时应将音叉柄放在正确部位;  (5)持音叉柄不可触及叉部;  (6)叉部不可触及头发或其它处;  (7)用作对照之耳必须正常;  (8)对照者之年龄与被检查者基本相当;  (9)防止听觉疲劳现象;  (10)注意骨气导对比试验假阳性、弱阳性;  (11)骨导偏向试验适用于一侧性耳聋,及两侧同性质耳聋。2.耳语试验1)耳语2)检查法:受检者闭目,立于距检查者6米处,受检耳对检查者,另一耳用食指或湿棉球堵塞。检查者发出耳语,令受检者复诵,如不能听见,检者可逐渐走近受检者直到听清为止。记录此距离。?/63)耳语试验方法的优点:  在六公尺之室内即可施行。  非检侧耳用湿水手指堵塞即可隔绝耳语声。  耳语强度差别较微弱。3.音试验1)、检查方法:受检者闭目坐于静室内,用手指堵塞非检查耳,检查者站在受检者背后,一手握秒表于外耳道的延长线上1米处,并由远处逐渐移近受检者的外耳道口。反复测定其刚能听见表音的距离,取得平均值,作为该耳的听距。2)、注意事项表必须有一定的响度,正常听距不小于一公尺。固定使用同一表,使测得的结果可以比较。一般适用于大量人数的体格检查。3)、记录法:受检耳听距/该表标准听距,如该表的标准听距为1米,受检耳于距50厘米米处才听见,记录为50/100厘米;如表触及耳廓才听见,则记录为:接触/100厘米;如贴耳闻,记录为:0/100厘米。应注意不要把记录数字误解为听力损失的百分数。4.听力计检查  听力计能发出不同频率和声强的纯音,可以较精确地了解耳聋的性质和程度。用听力计作听力检查,亦称电测听法。常用的有纯音测听法、语言测听法、阻抗测听法等。 纯音测听法:  (1)测试方法:包括气导及骨导测听,一般测试500,1000、2000、4000Hz四个频率。在人的语言范围的主要频率,分别测出其气导及骨导听阈。  (2)听力图分析:从上检查测听到各频率气导、骨导听阈,分别连成曲线,即为纯音听力图。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BR)及小儿听力检查  1~3个月,借用对声音的各种反射动作进行检查,如眨眼、瞳孔扩大、头部及身体颤动等。  3~6个月能向声音来源转过头来。  1岁及1岁以上的小儿对声音无反应者,就表示他有严重听力障碍或发育不好。两岁小儿对他的母亲呼唤无反应者表示重度听力障碍或全聋。学龄儿童,有下述情况者,不介意母亲的吩咐,发音不准、和他谈话常无反应等。应考虑到可能患有重听。三、前庭功能检查目的:了解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前庭系统与小脑、脊髓、眼、神经等有广泛的联系前庭功能检查法是通过前庭病变所引发的自发体征,或通过某些生理性或非生理性刺激诱发前庭反应进行观察,以推断前庭系病变的程度及部位。1.自发性眼球震颤试验  正常的迷路,两侧张力相等,设一患者由于病变而减退或消失,则两侧即失去平衡,随之发生一系列症状,晕眩、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平衡障碍,称“自发性前庭症状”。自发性前庭症状剧烈与否,视前庭机能发生障碍迅速与否而定,机能障碍发生迅速者,自发性症状剧烈,在进行缓慢的迷路病变,这些症状常潜伏着不表现出来。设两侧前庭功能突然丧失,则自发性症状轻微(身体摇摆不定,步履不稳定),且消失迅速,在黑暗中或作昂白氏(Rombergs)试验,此等轻微症状即表现出来。  自发性症状在临床诊断上,用作客观依据,只有眼球震颤及平衡障碍,因为眩晕是患者的主观感觉,难以作为客观依据。至于恶心、呕吐是前庭神经核兴奋波及迷走神经所致,也可出现于脑病。 眼球震颤:是眼球的一种不随意节律性运动。由方向相反的快速(快相)和慢速(慢相)所组成,因为快相显著而便于观察,故以快相的方向作为眼球震颤之方向,事实上,慢相是前庭相(经前庭动眼径),一般认为快相系发自大脑,目的在纠正眼球的错误运动。 自发性眼球震颤试验  先令患者眼球注视距离一公尺远的检查者手指,然后移动手指牵引患者视线向左、右、上、下,手指每移至终点,须在该处停留数秒钟,以观察眼球震颤之情况,依眼球震颤之强弱分为三度: (1)患者瞬间向快相的方向始发眼震者,为一度眼震。 (2)正视正前方时出现眼震,为第二度。 (3)瞬向慢相方向出现眼震者为第三度。 自发性眼震试验应注意事项 (1)在正常情况下,瞬向两侧时,间或可以出现眼震,但迅速消失(生理现象)。 (2)不要令患者侧视过久,否则可发生疲劳性眼震。 (3)牵引患者两侧视之角度(注意之方向与中线所成的角度)应不超过45°~50°,过度侧视,在健康者,亦可发生细小眼震。       2.诱发性眼球震颤试验温度试验:利用高于或低于体温的水或空气注入外耳道,以刺激半规管诱发前庭症状,从而评估半规管功能的方法  冷水试验的原理:“冷或热”影响半规管内淋巴的密度。冷液下沉,热液上升。形成流动,刺激壶腹嵴而产生前庭症状Ballenger法:正座、头后仰60度、15ºC水50ml结果:出现时间20~30秒、持续时间、方向。 冷热试验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须检查鼓膜,穿孔者禁做无自发性眼震存在,外耳道耵聍应予清除尽可能空腹3.平衡功能试验  Romberg氏试验等,方法见教材。4.眼震电图(ENG)  眼球有角膜一视网膜电位,象一个可转动的两极电场,相对而言角膜呈正电位,在眼球运动时眼周电场强度随之变动,用皮肤电极放在眼周适当位置以收集眼球运动引起的电位变化,经过放大,记录并描绘出曲线,即成眼震电图。眼颤电图比肉眼观察眼震精确、可靠、而且可以查出肉眼看不到眼球运动,并作记录,通过精确计算眼震慢相角速度。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前庭系的功能状态。
/
本文档为【耳功能检查法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