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民间历史文献在地方志编写中的开发利用_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_唐凌

民间历史文献在地方志编写中的开发利用_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_唐凌

2017-09-22 8页 pdf 977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46

暂无简介

举报
民间历史文献在地方志编写中的开发利用_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_唐凌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民间历史文献在地方志编写中的开发利用———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唐凌(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1)【摘要】民间文献是反映民富国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民间文献在修志中具有开发与利用价值。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论述了五种民间文献信息的价值,同时,介绍了发掘和利用商业会馆非文本资料的基本方法。【关键词】民间文献;商业会馆;修志;作用【中图分类号】K291/2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4X(2015)...
民间历史文献在地方志编写中的开发利用_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_唐凌
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民间历史文献在地方志编写中的开发利用———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唐凌(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1)【摘要】民间文献是反映民富国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民间文献在修志中具有开发与利用价值。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论述了五种民间文献信息的价值,同时,介绍了发掘和利用商业会馆非文本资料的基本方法。【关键词】民间文献;商业会馆;修志;作用【中图分类号】K291/2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4X(2015)05-0045-08一、民间文献的特点地方志具有地方百科全书的性质,需要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无论何时何地,政府在社会发展中都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此相对应,官方文献在地方志中无疑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强调重视民间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并非否定官方文献的价值,而是根据过去地方志编修过程中,民间文献缺乏或不足导致质量受损的情况提出来的。与官方文献相比,民间文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各历史时期的民众所创制,藏于民间,分布面广,来源丰富。可以这样说,任何地方、任何民族、任何阶层,都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各具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或难以替代性。二是这些文献直接反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实体现了民众的立场及意愿,与官方文献主要体现国家或公众立场及意愿,形成过程中通常要受制于各种条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形式多元化,体裁灵活,表现力强,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呈现历史状况。四是语言文字风格各异,原始性突出。很多情况下,民众有的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及时记录有关事件或现象,有的则需要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将一些公之于众,并使之固定化。而这些文献的记录者或创制者由于存在着文化及技术方面的差异,使文献的风格千姿百态。有的语言文字较规范,有的则较随意;有的保存在族谱、村账、个人记事本中,有的保存在祠堂、庙宇、戏台、码头、桥梁等建筑的碑刻里。有的图文并茂,有的则只有文字或图案;有的比较完整,有的则有残缺等等。恰恰是这种原始性的民间文献,为人们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不可多得的素材。五是其保存的地点分散,不易收集。但是,反过来说,这种情况又为其流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民众生活在不同的地域,采用不同的方式保存各自的历史。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民间文献都不会完编纂论坛45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全消失。志书以记述为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价值。地情是建设的基本依据,需要长时段展现,才能为当前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资料的深入发掘必须狠下功夫。经济建设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为加强借鉴,涉及不同时期经济活动的民间文献发掘应成为重点。历史资源可以转换为经济建设的要素,民间文献挖掘越深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条件就越多。“盛世修志”是中国的传统。盛世的标志是民富国强。民间文献(尤其是民间经济活动的记录)是反映民富国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民间经济活动非常具体,这就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这些活动的资料。现代数码技术的普及为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奠定了基础。只要善于做有心人,坚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围绕着地方历史遗址开展调查研究,长期积累,就一定有所发现有价值的民间文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研究,就能使其有效地为修志工作服务。二、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开发利用价值民间文献数量众多,之所以选择商业会馆作为民间文献开发利用的例子,主要是因为商业会馆作为历史上经济开发民间力量作用的研究普遍受到各地的重视,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历史上的商业活动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以此为视角透视面较大,有助于带动其他民间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此外,由于有价值的商业史资料稀少,急需加强发掘与利用。再者,会馆资源对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急需将其转换为现代经济建设的要素。事实上,民间文献的种类繁多,以一个案例加以诠释,只能提供一些基本方法的借鉴,而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标准。这是必须指出的。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拟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商业的发展十分艰难。在各种官方文献里,有关商业的记载很少,而民间贸易的情况,更是屈指可数。地方志的记载也大致如此。目前地方志关于历史上商业活动记载所存在的问主要表现为:一是缺记。这种现象民国以前尤为明显。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对商业不重视,甚至抑制商业的发展,所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商业活动的记载。虽然地方志中圩市活动有些反映,但是,以满足家庭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不是追逐利润的交易,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商业。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应以长途贸易为主要标志。翻开地方志,不难看出,有这种活动记载的实在是太少。二是误记。有的是因为对原文理解错误,因此所记载的内容也就出现了错误;有的则是照引错误的官方记载,以讹传讹。三是虚记。志书中记载商业活动的虽有具体的文字,但是内容空洞。如市场繁荣的情景,常用“商贾辐轴,肩摩踵接”等词语来表达;表现商人经济强大实力,常用“家有万金”“家财万贯”等词语来说明。这些记载,只能勾勒出商业发展的模糊状况,却无法展现其具体的内幕及其细节。四是简记。所记之商业现象或事件因果不明,发展线索不清晰,令人费解,可信度不高。例如,许多地方志的古圩镇,如何成圩的过程都没有交代,至于圩镇的规模、结构、地位、特点、优势等,更是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五是浅记。对商业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不全,表现力不强,所记事件意义不大。或者只有现象的呈现,而无原因与规律的揭示。例如,不少地方志都介绍了本地的主要农产品,并说明了这些农产品的商业意义,但是,究竟如何走向市场?哪些市场要素发挥作用?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体现何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一笔带过,这就使地情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在“重农拟商”的社会环境下,官方文献势必出现结构性缺陷,上述问题的产生是难以避免的。商业会馆遗留的碑刻资料数量虽然十分有限,但其民间历史文献的属性,却具有弥补史料结构缺陷的重大意义。利用商业会馆的碑刻资料,可以了解商人在各地的活动情况,认识市场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因素,编纂论坛46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特点做出准确判断。商业会馆碑刻资料蕴含着十分丰富并具有突出特色的历史信息。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在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一种团体组织。据统计,清代广西有大小260多个商业会馆,这些会馆多为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商人修建,主要集中在商业相对发达的西江流域和桂江流域。商业会馆通常由商人以集资的方式修建。其功能主要有:举办各种公益事业,为同乡服务;调解同乡内各处纠纷,维护本帮团结,促进社区稳定,仲裁包括家庭纠纷、劳资纠纷等;维护本帮商业利益,制定业规,统一商价,互通商业信息,抑制竞争等。[1]为使这些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商人还在会馆周围建立了许多附属设施,例如戏台、庙宇、码头、街道、商铺、骑楼、魁星楼等。这些设施,有的是用于宣传商品和商业,有的是用于维持市场秩序,有的是为交易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所,还有的则是彰显商人和商业的社会贡献等。会馆碑刻资料大致有五类,每一类都蕴含着十分丰富并具有突出特色的历史信息。1.记事碑记事碑的内容包括会馆及其附属设施修建、重建的经过以及相关的因素。从这些资料中,人们可以了解商业会馆建立的原因,所依靠的力量,所倡导的社会风气以及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等,同时,通过会馆建筑修建、重建的历程,还可以了解社会环境变迁的原因。[2]例如,象州地处广西中部,商业地位重要。清朝中叶,这里已成为岭南颇有影响力的贸易点。《象州县志》(1994年版)记载了粤东会馆建立的经过及其作用:粤西柳府,属曰象州,古称寿阳(阳寿)即其地也。观其山川毓秀,地脉钟灵。桂岭发源,梧江锁汇。四盘势峙,九曲峰迴。考府治之舆图,洞称龙壁;州中之形胜,景拟象台。山号凤凰飞翔,则千山拥护;峡名鸶鹭奔激,而众峡潆洄。访他凤井鸾洲,前度之祥符可溯;缅彼黄蕉丹荔,当年之持赠堪思。眷西土兮栖迟,仰东亭兮至止。负贩而来,不远千里。比邻而处,何止百家。贸易固多,而广州尤盛。盛则纷而无纪,涣而难萃。阖众忧之,筹画捐金,创建会馆。议定章程,佥谋曰可。爰鸠工庀材,营度地势,建于州治署侧,创其名曰“珠联”,始道光丙戌至丁亥岁告竣。栋宇落成,规模宏敞。请序原委,垂诸久远者,岂为目前计哉?其创此举也。做罗池庙之题辞,碑留刻石;怀马将军之画界,柱立磨铜。源远流长,直接金河灌溉;根深蒂固,常因枫木凭依。彼往此来,尽是穗城之客,过都越国,同趋柳子之风。从此民康物阜,光佃之劝课依然;世泰时和,金陵之流徽具在。况圣天子敷文,德绥远人;郡守廉明,珠还合浦。会馆由此而成,规条由此而立,商贾由此而兴,乡里之情由此而叙。珠联壁合,意在斯乎。后之人来斯土者,鼎力维新,绵绵延延于万斯年,一时之幸,奕世之利也。爰集同人,俾勒诸石以垂不朽焉。是为序。[3]象州的粤东会馆是广东商人在广西中部拓展市场的行动之一,是两广经济交往、民族经济融合的重要标志,显然属于需要“深度记载”的内容。根据碑文内容,可用于“深度记载”的素材至少包括象州的地理位置与商业的关系;粤东会馆修建的原因;会馆所处地点及其“珠联”二字的含义;会馆修建的历程;会馆内的设施及其文化寓意;历史功能等等。既然会馆记事碑有如此丰富的历史信息,将其开发出来,并运用于地方志的编修之中,使其地位与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无疑可大大提高志书的质量。一些会馆记事碑不仅记载了会馆修建的历史,还记载了与会馆有关的历史事件及现象,具有很高[1][2]唐凌.论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历史价值———基于17-20世纪广西经济移民活动的[J].广西民族研究,2011,(4).[3]象州县志委员会编.象州县志·附录·碑记选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701.编纂论坛47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的史料价值。例如,荔浦县民国36年(1947)的“重修闽馆戏台左右看台序”就是其中之一。窃□本会馆修于前清同治,虽多历年所尚称完美,不幸民国三十三年季秋县城沦陷,日寇所至,肆其暴行。县城各机关及民房多被摧毁,以泄兽性,本会馆亦不例外,所有戏台及左右看台楼板、楼桁、屏窗等均荡然无存。次年季夏敌军溃退,乡人疏散归来,观斯凄凉景象,莫不愤慨,徒以浩劫之余修建,有心苦于无力,暂行搁置。卅六年孟秋宪远宝□等忝司值年总理,以我闽人在荔素有光荣历史,岂忍令本会馆长如此残破,贻讥当世,殛应修复,以壮观瞻。爰召开会议,佥表同意,当即遴选各村街募捐员,发薄分头劝募捐款,以稻谷为本位收捐,按时值以缴款。幸各同乡均踊跃捐助,总计足敷应用。为求收支公开,估定价一再招商当众标投,承包木料工资严加督促如约完成……[1]这块碑刻,记载了抗战期间荔浦县福建商业会馆所受损失的具体情况,以及商人在战后重修会馆戏台的经过。这一资料,虽然只有300来字,却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信息,无论对地方抗战史还是商业史都具有借鉴价值。商业会馆的房基、房柱、对联、房顶梁柱等文字也属于记事的内容。这些记载与修建、重建记事碑相互参照,可增强记载的严谨性,并可校正偏差。修建会馆主要是为了适应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修建时间的确定却常常取决于社会形势。通常情况下,商业繁盛时期,往往是会馆及其附属设施修建的时期,另外,每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及战乱结束后,也往往是会馆及其设施修建的高峰期,因为这时修建会馆,不仅劳动力最低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会馆及其附属设施的修建,可以使难民及其家庭获得基本的生活保证,不至于产生更大的社会动荡,危及商人的事业,损害商人的利益,这体现了商人的社会责任和智慧。[2][3]目前,在许多商业会馆的遗址,都保存有记事碑。依据这些资料进行修志,就能展现地方商业历史的来龙去脉,社会经济变化的历程也会具体而生动起来。2.捐助碑这类碑刻记载的内容大都比较单一,即只有捐助者及捐助数量,有的捐量较为有限,人们往往认为无多大用处,因此,在官方文献资料中几乎看不见其踪影。而事实上,捐助碑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地情线索。目前,各地的捐款碑数量不少,发掘难度不大,但是抢救的速度却需要加快,因为在城镇现代化过程中,它们难以避免被损毁的命运。会馆修建捐助碑的用途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经济移民活动的情况。捐款者都有具体的姓氏,通过统计姓氏增减的情况,就能对经济移民的数量进行判断,若有同一会馆不同历史时期的捐助碑,统计分析就更有说服力。同时,通过姓氏的构成及数量的增减,还能了解民族关系的变化。二是提供当地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参考。捐助数量的多少,以及捐助形式的变化(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捐劳动力等)可以大致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只要加强数量统计分析,形成“抽象史料”,就能大大提高修志的质量。三是提供当地经济行业的变化数据。认真研读捐助碑,可发现这些碑刻中的捐助者,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人,还有各种行业组织或各商号。而行业组织和商号,就显示出了商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结构系统。结构系统越庞大、越复杂,说明商业的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落后。这一点,已被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过程所充分证实。四是提供当地社会对商业及会馆认同程度的证明。这种认同,既包括商业的价值观,也包括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的信仰等。众所周知,人们思想的改变往往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这种历程的观察,需[1]唐凌,熊昌锟.广西商业会馆系统碑刻资料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0.[2]余秋雨.山居笔记[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9.[3]余秋雨.文化苦旅[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9.编纂论坛48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要利用许多具体的载体,而商业会馆捐助碑就是其中之一。例如,沿海地区的商人来到广西后,通常都在会馆附近建起一些庙宇,供奉妈祖。妈祖信仰属于外来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人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妈祖,并为妈祖庙修建进行各种捐助。因此,通过捐助碑,就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地社会对会馆认同的情况,进而了解商业进化所产生的能量。可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将会使新志增添许多新的内容。运用捐助碑刻资料,既可进行“深度记述”,也可用于一般记述。3.禁约碑这类碑刻有的存放在会馆内,有的存放在附近的庙宇中或者码头、街道旁。禁约的内容多与市场环境和商品交易有关,例如清朝咸丰二年立于平乐县城粤东会馆内的“奉宪永禁赌博”碑,[1]咸丰六年立于灵川县大墟镇湖南会馆附近码头的规范市场秩序的“告示”碑和“二十四团总局酌定码头挑货力钱告示”碑[2]等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碑刻。许多地方志在附录部分都列有这些碑刻的原文。商业会馆既是重要的交易场所,也是当时实业界人士聚会联谊感情的场所,还是商业文化传播的场所。官府或民间团体往往利用这一场所表达意志,确定行为规范,于是,一些约定碑也就树立在此。通过商业会馆内的这些碑刻,人们就能正确认识历史运动过程中各种力量的结构及其作用,进而认识经济移民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环境。中国商业历史环境的介绍历来十分薄弱,即使地方志中有所涉及,也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和思想性。而与会馆有关的这些禁约碑,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禁约的主体相对复杂,有的是政府部门立碑禁止,有的是商人推动政府立碑禁止,还有的是商人与地方武装或协会联合立碑,整肃市场。因此,对于这样的碑刻,要注意其背景及其针对者,切不可简单照引。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是“述而不作”。禁约碑由于涉及比较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编写过程中,具体的处理方法可以考虑将其重要内容分解在与商业活动有关的不同部分,也可以在乡规民约或商业活动中集中的部分专门介绍,当然还可以在大事记中重点介绍。如此,就可以达到“深度记述”的目的。4.田地、山场契约碑商业活动以交易为主。进入近代以来,商品的种类日益繁多,贸易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交易过程和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商人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市场,而近代市场的构建要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田地、山场成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会馆及其附属设施里就出现了田地、山场契约碑。因为田地、山场是特殊而重要的商品,交易过程往往需要立碑为证。如钟山县英家镇粤东会馆契约碑:我广东会馆地段原系玉波村廖纯洵先生贤竹林公□税业,乾隆三十九年四月首士顺邑周焕明、南邑黄澄汉等用价与其买受。公议建造,因所有银两俱系东省铺客捐出,而在此家居者不与,□时无户籍可归另补券税银二十两与廖姓,以为永远抵息,券税之资,连正价实共银一百二十五两。其地东西南北四至契内,均裁明白。地存据兹应流传日久,契券湮没,后之来客致概考证无从焉,妥将原契刊禄如左:立写断卖,杜绝无补无赎,地契人系玉坡廖纯洵、纯潜、纯缚,侄成德、品德、楚德,侄孙当泰等。今因丁众族繁不便分管,兄弟叔侄集议情愿将祖遗下土名:英家街七甲铺尾东至石墙为界,有雷文、雷凤、李东英两间铺尾不在内;西至大路心石桥一直为界,南至圳心为界,北至墩后尖角路边界石为界。四至明白,请中谭文龙送至广东客人首事周焕明、黄澄汉、钟有朋、陈作明等承买踏看。明白还实事值价银一百零五两,银水足色。司马就日立契交银,授受分明,并无短少价折等情,至于地税一项,缘客人星居东省具无户籍过割输纳,当中场人等妥协,另外补银二十两交纯叔侄收领回家,永远生息,编纂论坛[1][2]唐凌,熊昌锟.广西商业会馆系统碑刻资料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0;184-186.49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抵纳粮差两情。此协自卖之后,任从买主管业择吉建造天后宫庙宇,廖姓叔侄不得复生枝节。其它亦无坟墓,日后如有棍锤害争论,俱是卖主同中理明,不干买主之事。今□有凭立断卖地契一纸,交与东省客人收执为照。收到地价银一百零五两,正银水足色司马另收到补纳粮税银二十两正纹马中人谭文龙在场见卖人吴元百在场劝买人何其漳在场堂侄廖挺明廖挺德乾隆二十九年四月初七日立卖契人廖成德[1]这类碑刻资料的价值:有助于人们认识历史上的乡规民约,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土地买卖关系及其原因、交易方式及其价格,而且还有助于认识会馆设施建立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经济基础,揭示出民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地方志编写中,将这些资料运用起来,对人们认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无疑很有帮助。5.义塚碑会馆附近通常都有“义塚”。外地商人所到之地,都会购买一些山地,作为坟场。在桂东南地区,这些地方通常被称为“广东山”,因为其购买者及使用者多为广东人;在桂北地区,这些地方通常被称为“湖南山”,因为其购买者及使用者多为湖南人。商人之所以愿意为客死外乡的贫困者处理后事并树“义塚”碑纪念,一是因乡谊之情所致;二是承担社会责任所必须。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塚”碑是了解商人的社会责任及智慧的一个载体。通过考察会馆周围有无“义塚”碑以及“义塚”数量的多少,会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经济移民群体在边疆开发过程中相互支撑的原因及其促进商业发展的不同表现方式及结果。如桂林湖南会馆“备置义地碑记”:窃谓世有义地,犹古之有义仓,立仓以备荒,置地以待葬,其理一也。吾人由楚入粤,已来侨寓桂林省会者,已实繁矣。生齿既殷,而老死者亦伙,且死无栖魂之所者,更觉其多。前虽捐置两区,为贫寒窀穸计,并于东关外构屋一所,为收息添置之资,意诚美矣。无如历有多年,其地既无罅隙之余,而屋又遭兵燹之劫,客死他乡,葬身无地,谊关桑梓,能无痛乎?爰约同人醵金,添置一地于北关外,则使贫不能葬者斯妥灵,皆有所赖焉。自兹以往游于粤者,虽有背井离乡之感,殁于粤者,断无露背骨之虞矣,岂不美哉!里人曰,此善于举也。不可以不记,于是述其颠末,勒诸贞珉,永垂不朽。总理劝缘值年首事罗世杰捐花银六元欧阳和发邑邵篓行各捐花银三元大清咸丰八岁次戊午季冬月日立[2]这块碑刻记录了湖南商人备置义地的缘由及其经过,从中不难发现其利义观。而通过这种利义观,探索其开拓市场的过程,从中会受到许多启发。因此,在地方志中如实介绍该碑刻的内容,无疑可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化商业史的认识。三、充分利用商业会馆保存的非文本资料文本之外的研究都可称为非文本研究,相应地,有关文本以外的资料解读都可称之为非文本解读。会馆周围都设有码头、桥梁、运河、戏台、庙宇、魁星楼等,这些建筑与会馆共同建成了一个商业系统。这些建筑本身没有文字,但是所蕴含着大量的非文本信息,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贵。掌握非文本解读的方法,读懂其中的历史信息,就能更充分地利用民间文献,开阔修志的视野,提高志书的质量。依据河道和码头的宽度以及数量,可判断商品运量、圩镇地位,以及会馆在市场中的重要性。只[1]唐凌,熊昌锟.广西商业会馆系统碑刻资料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0.[2]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桂林石刻(下)[Z].1997:322-323.编纂论坛50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要到现场开展调查,收集有关的数据,就可将这些非文本的信息转化为修志的资料,例如,码头越宽,数量越多,说明运输能力越强,也说明这里的商业地位越重要。道路、骑楼、魁星楼、戏台等设施,都为商业繁荣之促进因素。这些设施的完备及豪华程度,应成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观察点。例如,有的骑楼各自独立,没有连接在一起。有的虽然都建在街道两旁,但是中间的通道却未打开,这说明商业的发展并未真正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共识。相反,有的骑楼群不仅有共同的通道,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甚至包括欧式的风格。这无疑与当地开放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将这种非文本资料如实介绍,就会引发人们对商业发展历史的深入思考。现在,这些设施有的仍然存在,有的部分存在,有的虽然损毁了,但是历史照片仍可找到。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中的非文本信息,是有可能提高志书商业部分“续修”质量的,有的内容因非文本信息突出,完全可以进行“深度”记载。例如,广西桂林市雁山镇附近的桂柳古运河旁,有一竹园村,村前有一古桥(见图1)。桥的左侧石壁上,留下了图2所示的这几个石洞。据图可以看出,运河的河床大概宽3米,洞的宽度大概是5厘米,其深度大概也是5厘米,洞很圆。这些洞显然与古老的桂柳运河有关,是当年水手们运输经过这里的时候,由于水流湍急,用撑杆撑出来的。洞并不是很大,说明经过这里的不可能是大船,而只能是小船,其载重量大都为几吨或十几吨。河道的宽度也证明了这一点。照片中位置最高和最低洞的位置显示,这里的生态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为随着运河商业运输功能的强化,越来越多的移民来到这里。经济开发的深入,造成山地和林地逐渐开垦,森林面积逐渐减少,运河的水量也日益减少。生态的变化,使水面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水手们撑船时发力的支点与水平面是有关系的,因此不同时期,他们在石壁上留下的撑痕位置也就各不相同。虽然这条运河在现在已经不再发挥作用了,但是,当我们用非文本解读的方法来进行解读的时候,却不难发现历史上这里的运输曾出现过非常繁荣的情景。确实,可以设想,究竟有多少水手不断地在这里撑船才能够撑出这些洞来?依据这些资料,其实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研究线索。比如,到底经过多长时间,这些洞的直径才达到如此深度?从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因素才会使洞的位置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只要与周围的环境继续联系起来进行解读,认识就会不断地深入。即使不进行文字解读,将调查获得的这些图片以非文本资料的形式呈现在地方志中,同样可以发挥存史、育人和资治的作用。修志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的形势下,修志工作既需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传统之精华,也需要依据现代科学的原则加强创新。而民间文献图1桂柳运河故道及古桥遗址编纂论坛512015年第5期(总第194期)图2水手经过桂柳运河时撑出的洞口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修志的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民间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志书的质量。修志乃政府行为,由政府主导,并受政府有关条件的制约。具体的工作则是由承担修志任务的地方志办公室及其相关人员完成。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将地方志真正修好,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深入社会,开展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新资料的获取作为突破口。靠行政途径,等政府各部门送资料上门显然难以实现工作目标。因此,各级地方志办公室要有明确的发掘和利用民间文献的工作要求和具体指标,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交流、检查、评比工作的绩效,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工作。探索之路艰辛却充满希望。但是要坚信,只要辛勤付出,持之以恒,新一轮地方志的编修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取得丰富的新成果。编纂论坛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和行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广西有115种期刊参加首批学术期刊认定,其中97种期刊被认定为A类(认定为学术期刊),6种被认定为B类(认定为学术期刊,但存在少量问题需规范),9种被认定为C类(存在问题需整改后重新认定),3种被认定为D类(认定为非学术期刊)。在A类97种期刊中,《广西地方志》期刊以第四名的成绩通过国家首批学术期刊认定。多年来,《广西地方志》期刊始终坚持学术性的办刊宗旨,坚持以方志理论研究及方志学、年鉴学学科建设为导向,坚持指导修志编鉴实践,为学术理论研究提供不断创新和探索的阵地。(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吴辉军)《广西地方志》期刊通过首批学术期刊认定!!!!!!!!!!!!!!!!!!!!!!!!!!!!!!!!!!!!!!!!!!!!!!!!!!!!!!!!!!!52
/
本文档为【民间历史文献在地方志编写中的开发利用_以商业会馆资料为例_唐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