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钓台的春昼赏析

2017-09-05 12页 doc 82KB 3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6254

暂无简介

举报
钓台的春昼赏析钓台的春昼一、郁达夫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1945年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暗杀。《钓台的春昼》写于1932年8月。二、关于钓台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三、作品赏析游钓台的原因根本原因:钓台是家乡的名区胜景,二十年来心向往之。直接原因:由政治原因——离开寓所到乡下—&...
钓台的春昼赏析
钓台的春昼一、郁达夫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1945年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暗杀。《钓台的春昼》写于1932年8月。二、关于钓台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三、作品赏析游钓台的原因根本原因:钓台是家乡的名区胜景,二十年来心向往之。直接原因:由政治原因——离开寓所到乡下——由乡愁而回乡——热闹几天后,产生“乡居的倦怠”,由此产生游钓台的心理。这种倦怠感,是一种生命的感觉。2、游钓台风景特征:一类是幽静,如图中的山水;一类是颓废荒凉,如钓台。赞誉夏灵峰的骨气。3、情感基调凄迷。抑郁、孤寂、颓丧。4、近体诗此诗作于1931年1月23日,原题为:“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义气今安在耶,因而又作。”四、艺术特征描述清幽或荒凉的景色,笔墨自然,抒情和议论中含有凄迷、苍凉之感,创造了一种凄迷的诗的意境,舒展潇洒,境界深远。对于人物凄迷、抑郁、孤寂、颓丧心境的表现,自然恰切,写出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五、“我”的精神状态展现了在专制、压抑的时代,在黑暗政治与充满矛盾的家事的双重逼迫下,一种凄迷、抑郁、孤寂、颓丧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一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孤傲。写作背景社会原因1931年1月17日,“左联”五位青年作家在上海东方饭店被捕,郁达夫参与营救,后受到当局威胁,遂离开上海到杭州、富阳等地避难,于暮春三月游历了钓台。1932年8月,回忆旧游,写下了《钓台的春昼》记录这次游历。二、家庭原因妻子孙荃:1897-1978,原名兰坡,小字潜缇,富阳县霄井镇的名门望族。不是美女,但是才女。1917年7月24日,郁达夫与孙荃订婚。郁达夫8月9日的日记中写到:“薄暮陈某来,交予密信一封,孙潜缇氏手书也。文字清简,已能压倒前清老秀才矣。”郁达夫临别赠诗一首:“立马江浔泪不干,长亭判决本来难。怜君亦是多情种,瘦似南朝李易安。孙荃写给远在日本的郁达夫:“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愧疚——1927年2月27日的日记中:“我时时刻刻忘不了映霞,也时时刻刻忘不了北京的儿女。一想起荃君的那种孤独怀远的悲哀,我就要就眼泪,但映霞的丰肥的体质和澄美的瞳神,又一步也不离地在追迫我。向晚的时候,坐电车回来,过天后宫桥的那一刹那,我竟忍不住哭起来了。啊啊,这可诅咒的命运,这不可解的人生,我只愿意早一天死。”2、王映霞:1908-2000.杭州人1927年1月14日在上海见到郁达夫,1928年1月与郁达夫结婚,后生三子,但郁达夫并未与孙荃离婚。郁达夫与王映霞婚后也有过一段甜蜜丰裕的日子。王映霞在自传中说:“当时,我们家庭每月的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的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的好。”1937年2月,郁达夫应福建省主席陈仪邀请至福建任职,其后风闻王映霞与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有染,夫妻二人关系由此恶化。1938年7月5日,在武汉,王映霞出走后的第四天,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上登陆“寻人启事”,寻人启示内容如下:“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数常事。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郁达夫谨启。”后来发现王映霞并未私奔,郁达夫在王映霞的强烈要求下,7月10日又在《大公报》刊登由王映霞起草的“道歉启事”:“达夫前以精神失常,语言不合,致逼走妻映霞女士,并登报寻找。其实中曾误指女士与某君的关系及携去细软等事,事后寻思,复经朋友解说,始知全出于误会。兹特登报声明,并致歉意。此致映霞女士。郁达夫启。”1938年12月,为了自己的事业,也为了弥合与王映霞的关系,郁达夫携王映霞及儿子郁飞到新加坡《星洲日报》副刊《晨星》和《繁星》编辑。但郁达夫恶习难改,竟然在1939年3月5日在香港《大风》旬刊发表了宣扬“家丑”的《毁家诗记》。譬如第十二首:贫贱原知是祸胎,苏秦初不慕颜回。 九州铸铁终成错,一饭论交竞自媒。 水覆金盆收半勺,香残心篆看全灰。 明年陌上花开日,愁听人歌缓缓来。看看他的自注不难明白:“映霞失身之夜,事在饭后,许君来信中(即三封情书中之一),叙当夜事很详细。当时且有港币三十七万余元之存折一具交映霞,后因换购美金取去。”:黑暗现实的逼迫、与孙荃、王映霞之间难以解开的感情纠葛,使郁达夫在游钓台时也没有什么好情绪。文中凄迷、哀伤、无聊的情绪,正是郁达夫内心真实感情的生动表现。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钓台去桐庐县城二十余里,桐庐去富阳县治九十里不足,自富阳溯江而上,坐小火轮三小时可达桐庐,再上则须坐帆船了。   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并卫.系坐晚班轮去的,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的楼上借了一宵宿。  桐庐县城,大约有三里路长,三千多烟灶,一二万居民,地在富春江西北岸,从前是皖浙交通的要道,现在杭江铁路一开,似乎没有一二十年前的繁华热闹了。尤其要使旅客感到萧条的,却是桐君山脚下的那一队花船的失去了踪影。说起桐君山,却是桐庐县的一个接近城市的灵山胜地,山虽不高,但因有仙,自然是灵了。以形势来论,这桐君山,也的确是可以产生出许多口音生硬,别具风韵的桐严嫂来的生龙活脉。地处在桐溪东岸,正当桐溪和富春江合流之所,依依一水,西岸便瞰视着桐庐县市的人家烟村。南面对江,便是十里长洲;唐诗人方干的故居,就在这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深处。向西越过桐庐县城,更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沃地,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隐而复现,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大约去程明道的墓地程坟,总也不过一二十里地的间隔。我的去拜谒桐君,瞻仰道观,就在那一天到桐庐的晚上,是淡云微月,正在作雨的时候。   鱼梁渡头,因为夜渡无人,渡船停在东岸的相君山下。我从旅馆踱了出来,先在离轮埠不远的渡口停立了几分钟。后来向一位来渡口洗夜饭米的年轻少妇,弓身请问了一口,才得到了渡江的秘诀。她说:"你只须高喊两三声,船自会来的。"先谢了她教我的好意,然后以两手围成了播音的喇叭,"喂,喂,渡船请摇过来!"地纵声一喊,果然在半江的黑影当中,船身摇动了。渐摇渐近,五分钟后,我在渡口,却终于听出了晰呀柔橹的声音。时间似乎已经入了西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自从渡口的那位少妇,在微茫的夜色里,藏去了她那张白团团的面影之后,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渡船到岸,船头上起了几声微微的水浪清音,又铜东的一响,我早已跳上了船,渡船也已经掉过头来了。坐在黑影沈沈的舱里,我起先只在静听着柔橹划水的声音,然后却在黑影里看出了一星船家在吸着的长烟管头上的烟火,最后因为被沉默压迫不过,我只好开口说话了:"船家!你这样的渡我过去,该给你几个船钱?"我问。"随你先生把几个就是。"船家的说话冗慢幽长,似乎已经带着些睡意了,我就向袋里摸出了两角钱来。"这两角钱,就算是我的渡船钱,请你候我一会,上山去烧一次夜香,我是依旧要渡过江来的。"船家的回答,只是恩恩乌乌,幽幽同牛叫似的一种界音,然而从继这鼻音而起的两三声轻快的咳声听来,他却似已经在感到满足了,因为我也知道,乡间的义渡,船钱最多也不过是两三枚铜子而已。  到了桐君山下,在山影和树影交掩着的崎岖道上,我上岸走不上几步,就被一块乱石绊倒,滑跌了一次。船家似乎也动了恻隐之心了,一句话也不发,跑将上来,他却突然交给了我一盒火柴。我于感谢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后,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先是必须点一枚火柴走三五步路的,但到得半山,路既就了规律,而微云堆里的半规月色,也朦胧地现出一痕银线来了,所以手里还存着的半盒火柴,就被我藏人了袋里。路是从山的西北,盘曲而上,渐走渐高,半山一到,天也开朗了一点,桐庐县市上的灯火,也星星可数了。更纵目向江心望去,富春江两岸的船上和桐溪合流口停泊着的船尾船头,也看得出一点一点的火来。走过半山,桐君观里的晚祷钟鼓,似乎还没有息尽,耳朵里仿佛听见了几丝木鱼钲钹的残声。走上山顶,先在半途遇着了一道道观外围的女墙,这女墙的栅门,却已经掩上了。在栅门外徘徊了一刻,觉得已经到了此门而不进去,终于是不能满足我这一次暗夜冒险的好奇怪僻的。所以细想了几次,还是决心进去,非进去不可,轻轻用手往里面一推,栅门却呀的一声,早已退向了后方开开了,这门原来是虚掩在那里的。进了栅门,踏着为淡月所映照的石砌平路,向东向南的前走了五六十步,居然走到了道观的大门之外,这两扇朱红漆的大门,不消说是紧闭在那里的。到了此地,我却不想再破门进去了,因为这大门是朝南向着大江开的,门外头是一条一丈来宽的石砌步道,步道的一旁是道观的墙,一旁便是山坡,靠山坡的一面,并且还有一道二尺来高的石墙筑在那里,大约是代替栏杆,防人倾跌下山去的用意,石墙之上,铺的是二三尺宽的青石,在这似石栏又似石凳的墙上,尽可以坐卧游息,饱看桐江和对岸的风景,就是在这里坐它一晚,也很可以,我又何必去打开门来,惊起那些老道的恶梦呢!   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这时候江面上似乎起了风,云脚的迁移,更来得迅速了,而低头向江心一看,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的灯光,也忽明忽灭地变换了一变换位置。   这道观大门外的景色,真神奇极了。我当十几年前,在放浪的游程里,曾向瓜州京口一带,消磨过不少的时日。那时觉得果然名不虚传的,确是甘露寺外的江山,而现在到了桐庐,昏夜上这桐君山来一看,又觉得这江山之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却非那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所可与比拟的了。真也难怪得严子陵,难怪得戴征土,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那还要什么的高官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一个人在这桐君观前的石凳上,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城中的灯火和天.上的星云,更做做浩无边际的无聊的幻梦,我竟忘记了时刻,忘记了自身,直等到隔江的击拆声传来,向西一看,忽而觉得城中的灯影微茫地减了,才跑也似地走下了山来,渡江奔回了客舍。   第二日侵晨,觉得昨天在桐君观前做过的残梦正还没有续完的时候,窗外面忽而传来了一阵吹角的声音。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并且晓风残月,杨柳岸边,也正好候船待发,上严陵去;所以心里虽怀着了些儿怨恨,但脸上却只现出了一痕微笑,起来梳洗更衣,叫茶房去在船去。雇好了一只双桨的渔舟,买就了些酒菜鱼米,就在旅馆前面的码头上上了船,轻轻向江心摇出去的时候,东方的云幕中间,已现出了几丝红晕,有八点多钟了。舟师急得厉害,只在埋怨旅馆的茶房,为什么昨晚上不预先告诉,好早一点出发。因为此去就是七里滩头,无风七里,有风七十里,上钓台去玩一趟回来,路程虽则有限,但这几日风雨无常,说不定要走夜路,才回来得了的。   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路上遇着的来往的行舟,数目也是很少,因为早晨吹的角,就是往建德去的快班船的信号,快班船一开,来往于两岸之间的船就不十分多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洗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我在船头上一口一口地喝着严东关的药酒,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身子却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的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凤百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直到盛筵将散,我酒也不想再喝了,和几位朋友闹得心里各自难堪,连对旁边坐着的两位陪酒的名花都不愿意开口。正在这上下不得的苦闷关头,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   "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擦擦眼睛,整了一整衣服,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夭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口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沈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椅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路飓的半前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树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于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在洞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严先生的不知第几代的青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后,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   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买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在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记得这是洪杨以后严州知府戴般重建的祠堂--西院里饱啖了一顿酒肉,我觉得有点酩配微醉了。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枝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从墙头上跳将下来,又向龛前天井去走了一圈,觉得酒后的干喉,有点渴痒了,所以就又走回到了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嗽嗽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院后的竹园里却忽而飞出了一声闲长而又有节奏似的鸡啼的声来。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   "先生,我们回去罢,已经是吃点心的时候了,你不听见那只鸡在后山啼么?我们回去罢!"   一九三二年八月在上海诗的一开头,颇为真率。“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讲的是他在上海时,与友人们聚会,谈起时事,嗒然衔杯,再也不象过去那样嗜酒若命,开怀豪饮。所以这样,害怕的不是怕伤身体,而是怕平时佯狂面世的心态成了真的了。诗人那忧国忧民的心态顿时一览无余。在第二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中,诗人深感以前走马章台,诗酒风流的生活已成过去,内心自深表自责,渴望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对“美人”句,可参照《离骚》,乃是用“美人香草”喻祖国与贤者,包括共同奋斗者。   前几句犹如江河直下,气势恢宏。紧接第三联触及主题:“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愤怒地斥指日寇侵略势力,逐渐推向东南、上海,国民党却不积极抗日还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识误政策,使得人民苦难重重。佛家称“厄运”为“劫数”,此处泛指天灾人祸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在此比拟时局黑暗混乱,就是大海也会扬尘,暗指日寇在沿海、长江的侵入,民族矛盾在第一位了。诗的末联:“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坦言广大知识分子对局势担忧,采用“狂歌当哭”的方式,,是消极的无用的,以此来警醒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说帝秦”是典故,战国时,赵国鲁仲连去秦国坚持正义,反对强秦,为历代爱国者所激赏。诗人把这一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悲愤指明,象昔日义士鲁仲连那样的人物,如今亦去依附卖国贼蒋介石了,例如胡适、陈布雷、罗家伦等等,再一次呐喊,希望知识分子用正确的方式来救国救民。   诗人凭吊严子陵祠的同时,遥望西台,怀想起宋末元初,谢翱在西台恸哭文天祥的大都殉国,有感而吟出的:“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之句。面对幽美的七里滩山水,又吟:“江山如此无心赏,如此江山忍付人?”情绪激昂地呼喊,要国民看清形式:全民抗日不可避免,投降派蒋介石早已送了东北,其次是华北,他不攘外,偏要剿共内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纵读《钓台题壁》全诗,觉得语言凝炼,情韵双绝,确可称为现代著名的爱国诗篇。   此诗中名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历来为人传诵,前半句尚真实,名马不必着鞭而知奋蹄,鞭即后悔;后半句则是假设的真实——那其实不是怕情多而累及“美人”,也不必有此自信,却是着实的最怕累及自己。   此诗尤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一句为人津津乐道,常用来形容潇洒脱俗风流自赏的人物,著名的武侠小说巨匠古龙先生,就曾经在其小说《猎鹰赌局》中进行引用,也常常将此诗句用以自诩的对联。 一些补充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先后编辑《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刊物。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南洋参加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文化界抗日联合会的工作。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熟悉背景1931年暮春,郁达夫游览了富春江上严子陵钓台。当时他的心情很不好,一直处于悲愤之中。这是因为他个人几年来遭遇到一连串的不如意事件。先是1927年8月,因人事纠纷无法解决,他终于退出了曾参与首创的创造社。1930年1月,由于他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国民党中央以“堕落文人”的名义通缉。以致被迫居家数月末敢外出。1930年11月,又因他曾致函左联负责人,表示今后不能经常参加“左联”的会议和活动,被11月16日举行的“左联”第四次全体大会以“肃清一切投机和反动分子”的名义当场表决开除出“左联”。到了1931年春天更因为他曾积极奔走营救于1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的左联五烈士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与殷夫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威胁不得不离沪去杭州、富阳等地避难这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在作者回到故乡后就自然想起了汉代大儒严子陵来。于是决心去钓台寻访严子陵的遗迹。之所以要寻访严子陵的钓台而不到别处去游山玩水这和郁达夫当时憎恨社会投机、逢迎拍马,向往高风亮节人物的心理是相联系的。是想借凭吊古人来消除胸中的块垒。集思探究1、解释文题钓台:即严子陵钓台,位于距桐庐以西约15公里富春江北岸的富春山上。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之地,故亦称严陵山。严子陵是东汉余姚人,年少时和光武帝同学。光武帝即位后他变姓名隐居不见。光武帝派人找到了他叫他做谏议大夫。他不接受,回到富春山过耕钓的隐居生活。郁达夫寻访严子陵钓台是和他当时憎恨社会投机、逢迎拍马向往高风亮节人物的心理相联系的,因此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发泄他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满。分析结构游踪内容3、重点详解郁达夫笔下的富春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孤独烦的心情?提示:作者借山水历史人物的描述,含蓄而酣畅地抒发了长期积郁在胸中的愤懑感情,婉转而淋漓地倾泻出忧国忧时的心曲。作者有意回避描绘阳光朗照下的碧水清溪,他写的是黑黝黝的夜色中的桐君山,风雨无常的阴暗天气中的严陵滩。桐君山顶空旷的天空,灰白的云,云层缺处一点两点之星,欲藏欲露。将见仍无的半规月影,江中明灭变化的渔火,七里滩头双桨悠悠的回响,山下岩头的“太古的静、死灭的静”、“歪斜的亭子”、“芜杂的草木”、“阴飕飕的半箭江山风”,所有这些未经人道的景物、氛围,一一来到他的笔端。孤寂烦闷的作者独自一人坐在桐君山顶的夜色中,在一点两点星光和半规月影的陪伴下,观赏对岸明灭的灯。七里滩头的冷清和严陵钓台的荒凉又使他领略到一种凄清的美。透过这般景物、氛围,自然会隐隐感触到作者情绪的起伏和情感的波澜。4难点突破怎样理解郁达夫山水游记中,写景处多寓情思,状物中常现“我”志的特点。提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文本《钓台的春昼》为例略加阐释。在抒写自然景物时,突出主观的感觉印象是《钓台的春昼》的一个特色。如写严子陵钓台时,突出一个“静”字。这固然是客体本身的特点而由主体感受到的,但作者对钓台的描写几乎是以此为中心层层渲染强化。先写山水环境的静,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从钓台的建筑、草木到自然气候和人的心理,把作者所感受到的这“太古的静,死灭的静”以及和这种“静”紧密相联的“颓废荒凉的美”的特征渲染到极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文章的情绪的感染。《钓台的春昼》的主观抒情特点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和别人的绝不混同,“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一般不是寓情于景的隐的方式,而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篇首的直言“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指斥国民党压迫左翼文化运动,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样,国民党当时杀害了柔石、殷夫等左翼青年作家。篇末赞颂夏灵峰的骨气,对汉奸官僚、无耻文人郑孝胥、罗振玉之流表示了极大的鄙视。这些都表现了“我”的爱自由、憎专制,爱祖国、憎汉奸的高尚情操和铮铮硬骨。假托梦境,以诗入文,坦陈胸怀,讥评时政也是本文中“我”的抒情方式之一。在现代作家中郁达夫的旧诗造诣是很高的。这首七律忧时愤世、个性鲜明、艺术完美,写于1931年。诗的题目《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诗首联言不豪饮担心佯狂面世的狂态会因醉酒而变成真的。颔联具体申说为何不豪饮,豪饮至醉,会鞭名马累美人。表现对早年佯狂豪饮生活不满,有自责之意。国事如此,不能这样下去了。颈联中“劫数”泛指天灾人祸鸡鸣风雨”用《诗经·风雨》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句喻政治黑暗。“海扬尘”苍海变为陆地,意谓世事变化混乱。颈联意何所指?联系诗作背景和小序很清楚的是指国民党的叛变北伐革命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和清党大屠杀。尾联末句取战国时鲁仲连义不帝秦典故,反其意而用之。秦围赵国魏国派谋士辛垣衍持帝秦说去说服赵王尊秦为帝以解围。赵国义士鲁仲连出,坚斥帝秦说,坚决主张抵抗秦国,反对投降。郁达夫诗意谓在今天鲁仲连式的义士已不见。那些义士们都说帝秦去了,这是对投靠、依附蒋介石政权的人的讥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时愤世的慷慨之音,为文章增添了丰富内涵和无限诗情。5写作特色《钓台的春昼》以游踪为线索,用写意的笔法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华。写桐君山微荡的月色灯光,写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借山水历史人物的描述,含蓄而酣畅地抒发了作者长期积郁在胸中的愤懑感情,婉转而淋漓地倾泻出忧国忧时的心曲。《钓台的春昼》语言优美洗练,质朴而又自然。如行云流水中映着霞绮。写到山水,尤其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位大画师。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笔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语言丰富的文言功底和美于创造也是一大特色。多维链接漫论郁达夫(刘海粟)六十年来,评价郁达夫作品的思想性时,颇有分歧。至于他的文学才能则无人怀疑。我自惭不是研究达夫的专门家,又不善于说长道短。出于友情,容易偏爱,加上作家、画家所业不同,其中甘苦不尽相通。只能抒发一点不着边际的外行话向大家请教。恰如其分地评定达夫其人其文,则应仰仗于评论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群。达夫是中华大地母亲孕育出来的骄子,是本世纪最有才华最有民族气节的诗人之一。爱国是他一生言行中最突出的倾向。当然,爱国者不等于白璧无瑕。金无足赤,达夫亦非完人。在他感到报国无门,一腔热血不被人们理解的时候,有牢骚、有抱怨、有叹息、有软弱、有徬徨、有感伤、有沉醉于爱情和逃避到大自然怀抱中的幻想,甚至也有过病态的自我嘲弄。他憎恨无爱的人生,犹如厌弃无花的沙漠。在黑沉沉的铁屋里他带着觉醒后的悲愤和惶惑。大喊过爱的饥饿,反抗压在青年们头上的封建层岩,反抗冷漠、愚昧、狡诈、贫困的旧时代。他从不同流合污,只是面对严酷的现实,在看不到光明的时候,绝望颓唐之情不断来冲袭他。然而,作为抗菌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又不断地诱导他穿过沼泽走向坚实。记得在达夫遇害十周年的时候,我的一位忘年交关山笛写下过悲壮的悼诗斑白犹存稚子心,人间名利一尘轻。今朝痛觉诗人梦,血奠神州头作樽。这便是对诗人郁达夫的公正评价。至于那些咒骂他“品质恶劣、作风浪漫,不足以为人师”的政客和那些姬妾成群而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认贼作父的汉奸、吮痈舐痔的帮闲、制造谣言含沙射影的小丑、随波逐流的变色龙,今天已全部被老百姓推入遗忘深渊。而为当时统治者深恶痛绝的达夫则砥柱中流,知音倍增。历史无情又有情,这一切不是泾渭分明吗?达夫很真诚,也坦率得惊人。他把锋利的解剖刀忍痛插向自己的胸臆时,苦笑中带着自我陶醉,当热血流入砚中,他又用彤笔泼洒成彩雨,让绅士们的伪饰、淑女们的面纱受到淋浴,使那些传统意识凝结成的骷髅们又怕又气,暴跳如雷。于是风波和误会便和达夫形影不离,结缘终身。朋友们关切注视着他,也为他感到不安。如果说过于坦白可以使童心不泯的人受害,在亡友中,达夫可算第一位。达夫小说中有一些不纯净的笔墨,是变态心理的产物。当他控诉旧时代对他太不公正的时候,有些情调不尽健康。我们不应漠视,也不应夸大一点,不及其余,否则历史上将有不少大家的著作要被束之高阁。达夫笃于友情,和沫若相交几十年。他们自称为“孤竹二君子”。在小阁楼上,在风起云涌的广州,相濡以沫,人所共知。他对鲁迅的认识,高于同辈人很多。一九三六年底,他在日文刊物《改造》第十九卷十三号上写道: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于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等,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达夫酷爱自由、仇恨压迫与剥削,他不是共产主义战士,却是一个很彻底的民主使者。在南洋他也曾谈起过自己和左联的关系“替穷人说话是我的宿愿。左联的很多作家和我都是至友,尤其是鲁迅,我们之间无话不谈。他和左联的关系是由我做的媒介。我的个性不适合做那样工作,所以左联成立一月之内便宣告退出了。不管人怎么议论,我不辩解。而在暗中营救左翼作家的事,做得并不少。自问比挂空名不做实事的人心中踏实得多。我对共产党的长征是很关心的。鲁迅去世,他说过“‘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夜阴’和‘新月’指的什么是很清楚的”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他又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捐款一事奔波,并在自己编辑的副刊《繁星》上刊出秋远的《记鲁迅艺术学院》一文把这所延安学府向海外读者作了介绍,爱爱仇仇,毫不含糊。达夫个性有其极刚毅的一面,这一点不大为人所知。他在福建同日本人松永一起吃饭席上痛斥日本军国主义者不该侵略中国,正气凛然。他虽然嗜酒成性,在苏门答腊因怕贪杯误事,曾长期戒酒,律己甚严。达夫感情饱满细腻,观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根基都雄厚。从气质上来讲,他是个杰出的抒情诗人。散文和小说不过是诗歌的扩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风云变幻而又荡气回肠的长诗。这样的诗人,近代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鲁迅、田汉而外,抗衡者寥寥。沫若兄才高气壮,新诗是一代巨匠,但说到旧体诗词,就深情和熟练而言,应当退避达夫三舍。这话我当着沫若兄的面也讲过。他只是点头而笑,心悦诚服。达夫无意作诗人,讲到他的文学成就。我认为诗词第一,散文第二,小说第三,评章第四。他的诗,得力于黄仲则、洪北江,对清代名家吴伟业、王士祯、袁枚、朱竹垞、赵瓯北、王昙、龚定庵都有过涉猎。在唐诗中,他酷爱白乐天和刘禹锡。为了畅而不滑,外秀内浑,他还认真研究过阮籍、嵇康、陶渊明、谢朓、鲍照的著作。作词不多,偶一为之,如楷书大家放笔写行草,言情状物,略倾柳永与纳兰容若,而沉郁过之。一九七七年间,黄葆芳学弟从新加坡回国观光,我见到他第一句话便是“达夫辞世二十多年,我总不相信是事实。他若能和你们一道同来,该多么好啊。”接着谈起在南洋的岁月。他说,“老师,当年达夫先生编《繁星》,对我的稿子特别垂青,总是稍加修改,便作为花边文学刊出,使我很感激。我们三人不是到林霭民先生家谈艺,便是到胡载坤大夫家中,我看您作画,郁先生捧着茶杯在屋里徘徊,有时低头敛眉,猛抽着香烟,等到丹青落笔他的诗已想好,于是走笔题画,并称双绝。可惜星州沦陷之后,这些寓意极深、宣扬民族气节的作品多被收藏者销毁,不敢留下,真是叫人难忘的大憾事。”这段话引起我亲切的回忆。记得有天晚上,我和达夫躺在期颐园中的草地上,碧天如水寒月如霜,这时天上一颗亮星拖着火光刺眼的尾巴,在远远的树梢后殒落了。达夫说,“海粟兄,那不是徐志摩吗?多么有才华的诗人,英年早殒,千古同悲。”我们谈到在上海的朋友中,他与志摩都和我同庚,不免唏嘘。后来言及时局,达夫愤愤地跃起,带着人之子的柔情,仰天喃喃地说,“海粟,万一敌军侵入新加坡,我们要宁死不屈,不能丧失炎黄子孙的气节,做不成文天祥、陆秀夫,也要做伯夷叔齐。”我觉得这是达夫心中流出的最佳诗作听来感人肺腑。难兄难弟,相对无言。谦和质朴的达夫,眉宇间现出平时罕见的金刚怒目之气,从鼻翼到嘴角边的长纹变得坚韧了。我推想,诗人在夜色的环抱中走向永生的时刻,脸上也是这样的表情。我们长时间地握着手,良久,泪花涌出他的眼眶,巨大的热力从他的臂膀流入我的全身,血像汽油碰上火种。是夜,我和诸友合作画了一张《松竹梅石图》,他奋笔写上一绝松竹梅花各耐寒,心坚如石此盟磐。首阳薇蕨钟山菽,不信人间一饱难。此诗痛快沉着,托物明志,朗润含蓄。其信念之坚强,更在豪迈之外,可以代表他晚年诗风的一斑。这样的诗对斯时斯境中的同胞,是启悟的晨钟、进军的战鼓,诗人成了爱国同胞的代言人。面对大海,遥望故国,这庄严的誓辞,响彻云霄……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着霞绮。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位大画师。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笔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由于达夫的妙文和当年口头描述的启迪,也为了寻觅故人的诗踪,我曾经几次到浙皖之间的富春江流域去写生。这条江,澄碧如染,曲折处如青龙曼舞,腾空飞下,有些河床直如利剑,劈开群山,仪态万方。自萧山至梅花城,二百余里,是活的山水屏风,在朝曦晚霞中变化无穷,开阖舒卷,一股清气,沁人心脾。达夫故居富阳,离杭州八十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像颗明珠嵌在画中。我还到七里泷去凭吊过严子陵,石级陡峭,两边茑萝夹道,古树虬蟠,石牌坊上刻着“千古异人”的横额,祠堂梁头悬着“高尚其志”的大匾。子陵塑像清瘦飘逸中饱含着洞察生活的睿智,超脱中不无隐痛。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切都使我格外思念达夫,要是我们联袂来游能添多少乐事啊!达夫异邦死,化作沃土润奇花,他和严光一样不可得而见。我总算找到了孕育少年达夫成为诗人的环境,便奋笔写下了十几张油画,还有国画《严江秋色》、《富春江》等多幅。我的体会是:青年画家不精读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二省间的山水,不看钱塘、富春、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他的这些作品根植于他对乡土的赤子之爱,其生命力必然比小说久远。达夫也有较为闲适舒展之作,或谈谈掌故,或评定前人作品,这类文字历史趣味和知识性并重。一些日记小品情真语挚,读来如听良友娓娓夜谈,毫无藻饰。时有逸笔,不是苦雨庵中的浓茶,更非浑身静穆,仍然有着可爱的人间烟火气。也许,此才是达夫所以为达夫吧。世界上很少关起门来为后代写作的艺术家,作品往往都是起作用于当时,从而在历史上获得位置。失去了当时,永久并不存在。达夫不是终日追求永垂不朽的作家,他只记录当时的生活感受。作品是流出来的,不是专门在文字上雕琢的唯美主义者。也不是每篇文章都具备永恒的魅力。时间本身就是一个筛子,不及时扬弃,十万年后的文学史要写几千卷。事过境迁,今天的年轻人对达夫的某些著作引不起共鸣,恰恰是一件大好事。我在几十年前读到《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整个身心都受到艺术冲击波的摇撼,作品中写的环境和人物,包括《采石矶》那样历史题材,对我来说都是可以看得清楚,甚至触摸得到的。时代进步了,今天的青年对作品中的烟厂女工、老车夫、黄仲则、洪稚存可以同情,但不可能达到几十年前读者那样强烈,是不足为怪的。达夫笔下的一些人物,记录了“五四”以后某些青年的精神状态,作为思想史上的标本也很难磨灭。辛亥革命在这些人的记忆中淡化了,而革命的不彻底、封建势力的顽固、人民的不幸、科学的落后、祖国国际地位的低下,又迫使他们带着淡淡的哀愁长大。“五四”时代狂飚精神的高扬,不能清除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在新生与死亡、前进与倒退、爱国与媚外、科学与愚昧、理想与现实等等的矛盾上使一部分热爱祖国、情感丰富、比较脆弱、反抗礼教而又不能完全摆脱旧知识分子的积习、同情苦难同胞又不能为他们寻找出路、并且和他们在心理上有着一定距离的青年带着呐喊后听不到回声的时代寂寞感,向往个性解放但又无处使用自己的力量。前辈把他们看成叛逆、无能者、破坏者这样不甘沉没又难奋飞的人,在当时为数不少。寂寞,可以销蚀灵魂,也可以冶铸战士。有的人锐气被寂寞磨尽而沉沦有的人却不然。正是这种寂寞感和希望,在鲁迅万里心空中搏斗,诗山种铁笔,斗雪化虬松。《野草》才成为他创作中最精深博大的塔尖,戟指着秋夜的寒星而凌越千古。诗人毛泽东也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喊出“我们感觉到深深的寂寞。”对带着一些文人弱点的达夫,就更不能苛求了。达夫亲口告诉我,“我在日本看过将近千册英文、德文、日文小说。”他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我的同时代人中属于罕见,一晚上看一两本小说,在谦谨温和的达夫,是常有的事情。他喜爱从普希金到蒲宁笔下一百年间活跃于俄罗斯文学画廊上的“多余的人”,但他写的只是中国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一切。综观他的小说,深沉素淡,富于散文美,不仅技巧上可以总结出东西,对于认识我们的过去也是有好处的。不认识昨天的人,就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也不会坚韧不拔地创造美好的明天。作家和编辑的职业,注定要当业余批评家。由于知识渊博,善于鉴赏,他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作家都发过议论,对于戏剧、音乐、绘画、电影、翻译等等领域都说过有真知灼见的锦言。若将此类文字辑录成一本有特色的书,则可以从中体味到一位大作家的甘苦,也能感受到他行文阅世的脉搏。在新加坡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导师。据我所知,达夫在南洋看稿、改稿,接见青年作者花的工夫,比他用于写作、读书的时间要多,尽到了园丁的责任。他也讲过一些愤世偏激的话和悲痛的反话,只要弄清他说话时的历史背景,并不难于理解。在抗日战争中,他在南洋写过很多政论,鼓舞人民斗志坚定侨胞必胜信念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这些文字当时拥有众多的读者,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偶然收到海外学生寄来的报刊上面见到好几篇忆达夫的文章,有的提供史料,有的谈出学术观点,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也有极个别的人,生前给达夫添加过不少痛苦,现在又乘死无对证之际,对他进行中伤、丑化,或谬托知己,把达夫写成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这就欠妥了。出于怀友之情,我渴望读到描写达夫的传记,来作为我回忆往事的酵母。前天,达夫的儿子郁云来看我,在温馨的灯光中,昏花的老眼差点儿把他看成了达夫。父子俩在外貌上相似到惊人的程度。这位五十二岁曾经念过企业管理的大学生,近年搜罗到乃翁的著作二百多万字,诗词近五百首,还有些书简、墨迹和史料,并以全力草成了父亲的传记,力图再现创造社老将郁达夫的风采,是一本突出爱国主义思想的新作。材料丰富翔实,叙说比较客观这一点可以告慰逝者。由于处在儿子的地位,行文较拘谨,对先人不好作什么评论,对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也回避了细节但这并不损害第一本传记的价值。随着这本书的问世,必将会有更好更多的专著及评论问世,我愿拭目以待。达夫不是一个革命家,也不是一个制造许多恋爱轶闻的浪漫文人,而是那个时代的产儿,一切都要历史唯物地还他以本来面目。为贤者讳,为前人讳固然不必,但蓄意粉饰和一味舍本求末,或以旧社会黄色小报记者的手法去捕风捉影也都是错误的。这篇浅陋的序文该谢幕了,我也口占一律,不敢对亡友班门弄斧,仅仅是为了倾吐那说不出而又说不完的情思,一种淡淡的、缕缕的、缠绕在心尖上、翱翔在梦魂里的怀念。读罢新书慰旧怀,见儿疑是父归来。一天雷雨勤编织,半纪风云细剪裁。同岁三人惭我健,环球万众为兄哀。中宵忘却文星坠,题画诗成惜梦回。选自《文汇月刊》1985年第8期激发思维[联想引申]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阐释:这首七律是本文的点睛之作,也是作者对当时现状不满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一首留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作。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拒绝友人的邀请为官和个人的遭遇。诗的后四句则是对时事对人事都有非常明白的指责,“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指的是蒋介石在东南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攫取了政权,而以共产党为首的革命志士仍在不懈地与之斗争。最后两句则是无比的沉痛与悲愤,“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说的是面对丑恶的现实忧国忧民之土徒然悲歌痛哭,于事无补。而当年那些所谓的“义士”现在则纷纷向反动统治者献计献策,卖身投靠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真是欲哭无泪的沉痛!联想引申:在当时风雨如晦的年代,作者对时局的忧心,对国运的思考,就这样沉痛深刻。从这首诗里,郁达夫先生的爱国精神可见一斑。游严子陵钓台夜游桐君山桐庐富阳写钓台景色夜晚景色回忆往事写沿途景色1931年初,国民党加剧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围剿。左联五烈士被杀害。郁达夫参与了营救左派的运动,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避难漓江,这是该作品写作的政治背景。这是郁达夫游览钓台的直接原因。指的是妓女坐的船。写出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一种迷茫的感觉。郁达夫的散文始终弥漫着淡淡的忧伤。表现了郁达夫对于隐居、隐居生活的向往。享受和安宁并存。但又无法真正放下,比如有一位隐士多次邀请朋友一起隐居,但友人只不过是把这样的隐居当成心灵寄托了。详见后文说明。此诗写于1931年1月23日。写作背景是正值国家动乱。郁达夫与友人一同喝酒时所作的。郁达夫好饮酒,可是那一天他和朋友都没有心情喝酒,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喝酒,他作了这首诗答复友人。抨击了国民党的黑暗政治,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
本文档为【钓台的春昼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