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方剂论述题附答案

2019-08-26 11页 doc 28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方剂论述题附答案论述题方剂学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二方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伍干姜、细辛、半夏等,一以解表,一以温化寒饮,适宜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喘咳;而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解表,一以清泻肺热而平喘咳,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喘咳。 2、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川芎3g,红花3g,桃...
方剂论述题附答案
论述题方剂学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二方均有宣肺解,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伍干姜、细辛、半夏等,一以解表,一以温化寒饮,适宜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喘咳;而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解表,一以清泻肺热而平喘咳,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喘咳。 2、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地龙3g,水煎服。 本方为补阳还五汤 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血去络通。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活血而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本方用大量补气药配少量活血药,使气旺而血行,活血而不伤血,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功用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无力,口眼歪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二.论述题 1、祛痰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试举方剂说明之。 祛痰剂是为各种痰病而设。痰之为患,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祛痰剂中每配伍理气药,以求气顺痰消。庞安常曾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二陈汤被誉为治疗湿痰之主方,“治痰之总剂”,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以治疗既生之痰;茯苓渗湿健脾以治生痰之源;更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使气顺痰消;甘草调和诸药,兼可润肺和中。四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 2、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柴胡12g,当归9g,白芍9g,茯苓9g,白术9g,煨姜9g,薄荷2g,炙甘草9g。水煎服。本方为逍遥散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是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和肝用,3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木郁不达则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化生有源,共为佐药;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之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相合,使肝郁得舒,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三.论述题 1、归脾汤、温经汤、逍遥散均治疗月经不调,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三方均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但因其用药配伍不同,功用、主治亦各有特点。归脾汤长于健脾养心,又能统血、摄血,故宜于治疗脾气虚弱,不能统血之月经失调,症见经期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等; 温经汤功能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宜于治疗冲任虚寒,寒凝瘀滞,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症见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断,或经停不至,少腹里急傍晚发热,舌质暗红,脉细涩等; 逍遥散善于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宜于治疗肝郁脾虚,营血不足之月经不调,兼见乳房、胸 胁胀痛,头痛目眩,口咽干燥,神疲食少,脉弦而虚等。 2、试述白虎汤的功用、主治及其配伍意义。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组成。功用为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中石膏为君药,辛甘大寒,清热以制阳明气分之热盛,并能止渴除烦;臣药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热生津。二药相须为用,清热生津之力更强。佐以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并可防止君臣药物之大寒伤中之弊。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四药合用,共成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剂。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则邪热内盛所导致诸证可解。 四.论述题 1、试述龙胆泻肝汤的功用、主治及组方意义。 龙胆泻肝汤的功用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切中病机,用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用以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共为佐药;肝体阴而用阳,性喜调达恶抑郁,火邪内郁,肝气不舒,骤用苦寒降泄之品,又恐抑郁肝气,故又用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二药并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使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偱经所发主证皆可相应而愈。 2、试述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在组成配伍、功用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两方均以平肝潜阳为主,配伍补益肝肾之品组方,以治疗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凤阳上扰之头痛、眩晕之证。然镇肝熄风汤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配伍代赭石、龙骨、牡蛎镇肝降逆潜阳,龟板、芍药、玄参、天门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热疏肝,故镇肝潜阳熄风之力大,并善引血下行。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凤阳上扰而偏于气血逆乱之头痛眩晕,甚或中风者。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栀子、黄芩、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清热、活血、安神,故镇肝潜阳之力较逊,但兼清热安神之功,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生风化热之头痛眩晕,伴有失眠者。 五.论述题 1、试述温胆汤汤的功用、主治及组方意义。 温胆汤的功用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配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理气化痰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约半夏毒性。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综合全方,温凉并进,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诸证自愈。 2、试述固冲汤与归脾汤在组成配伍、功用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固冲汤与归脾汤均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而摄血,治疗脾气虚弱,脾不统血的崩漏,月经过多。但病机不尽相同,且病情、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因而立法、选药亦随之而异。固冲汤所治疗血崩、月经过多是由肾虚不固,脾虚不摄,冲脉滑脱所致,病势较急,病情较重。故当急治其标,固冲摄血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方中重用山茱萸为君,配伍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海螵蛸、茜草、生白芍等众多敛涩药固涩滑脱为主,且用白术、黄芪补气 健脾,标本兼顾,肝脾肾同治。归脾汤所治疗崩漏系脾气虚弱,脾不统血所导致,病势较缓,病情相对较轻,缓治其本即可;故以黄芪、白术配伍人参、甘草益气健脾治本为主,又配伍龙眼肉、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补心血,安心神之品,气血并补,心脾同治。 六.论述题 1、试述六味地黄丸的功用、主治及组方意义。 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陈细数。方中重用熟地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合,滋养肝脾肾,称“三补”。但熟地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以补肾为主。泽泻泻肾降浊,防熟地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制约山萸肉之温;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三药共为佐药,称“三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以补为主,又以补肾阴为重。 2、试述桂枝在当归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桃核承气汤、五苓散中的配伍意义。 以上诸方中均配伍了桂枝,但由于主治病证不同,虽同意味桂枝,与方中其他药物配伍后产生不同的配伍作用,从而发挥不同的临床效用。 (1)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方以辛温桂枝为君,能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与当归、芍药、细辛、通草等同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2)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方中佐以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配合君臣药物使胸阳振,阴寒消,气逆上冲诸证可除; (3)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方以桂枝为君,辛甘性温,通行血脉,既能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大黄、芒硝寒凉凝血之虞,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泄热之功。 (4)五苓散中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方中佐以桂枝,一者取其辛散之功,外解太阳之表;二者用其温化之力内助膀胱气化,以助利小便,与茯苓、猪苓、泽泻合用,以收温阳利水之效,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七.论述题 1、试述小青龙汤的组方意义。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停寒饮之证,治疗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证自平。2、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均治疗眩晕头痛,试述二者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两方均用天麻以平肝熄风,用于凤阳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 但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天麻、半夏共为君药,合以白术、茯苓、陈皮等,由平肝熄风药与化痰、健脾、祛湿药配伍成方,平肝熄风作用较弱,功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故适宜于脾湿生痰,痰湿壅盛,引动肝风,风痰上扰之眩晕头重痛,同时兼见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等。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共为君药,合以石决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夜交藤、茯神等,由平肝熄风药与补益肝肾,清热活血安神药配伍成方,平肝熄风作用较强,功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故适宜于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 眩晕头胀痛,并见失眠多梦,口苦苔黄,脉弦或数等。 八.论述题 1、请分析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两方均治疗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逆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阳明有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2、试述镇肝熄风汤的配伍意义。 镇肝熄风汤是为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之中风而设,证属于本虚标实,以标为急,之意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之阴,以标本兼顾。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并能补益肝肾,为君药;配以代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熄肝风,为臣药;龟板、玄参、天门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泻肝阳之余,条达肝气之郁滞,以有利于肝阳之平降镇潜;甘草调和诸药,与麦芽相配,并能和中调胃,防止金石类药物碍胃之弊。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成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 九.论述题 1、举例说明佐药的意义。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杏仁,降利肺气助麻黄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辛温燥烈之性,以防伤津。 (3)反佐药。即当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如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之左金丸,配伍辛热之吴茱萸,以防骤用大剂寒凉之黄连呕逆拒药。 2、当归补血汤与白虎汤均可治疗发热,二者在组方用药、功用及主治证方面有何区别? 均可治疗发热.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大寒清热,并能生津止渴,故所治发热,因于外感,是热盛于内,病情属“实热”。临床主要表现为身大热而大汗出,大渴而喜冷饮、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配以当归组成,长于补气生血,甘温除热,故其所治疗发热,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热”,系劳倦内伤或大失血后,血虚阳浮所致,临床表现以身虽热而无汗,口烦而喜热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等为主症。故《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十.论述题 1、试述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在主治、临床表现、主要配伍方面的异同点。 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均治疗阴血不足,虚烦内扰之心烦失眠。组方均以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为主,配以清虚热之品。 然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知母清热除烦,更加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所致之虚烦不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众多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心肾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之虚烦心悸,伴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2、补气健脾方剂为何常配伍行气之品?试举方剂说明之。 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证。 脾胃气虚,则运化功能减弱,而甘温补气之品,易于壅中滞气,故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使之补而不滞。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参苓白术散中用砂仁等。行气药具有条畅气机的作用,与补气药配伍,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防止甘补壅滞不化之弊。 十一.论述题 1、试述逍遥散的功用、主治、临床表现和配伍意义。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是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和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木郁不达则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木以御木侮,且使营血化生有源,共为佐药。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之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相合,使肝郁得舒,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2、试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复原活血汤、八正散中的配伍意义。 大承气汤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泄热通便,荡涤胃肠湿热积滞,且大黄应生用后下,使泻下之力强,是为君药;与方中软坚泄热通便之芒硝,行气除螨消痞之枳实、厚朴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大黄牡丹汤为治疗湿热瘀血肠痈的常用方,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泄热逐瘀,荡涤胃肠湿热瘀结之毒,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丹皮,二药相合,泄热破瘀,共为君药;与方中软坚散结通便之芒硝,活血破瘀之桃仁等相合,使湿热清,郁滞散,肠痈通,则痈消痛止。 复原活血汤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胁肋证的常用方,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配疏肝理气,并引诸药入肝经之柴胡,二药相合,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与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穿山甲等相合,以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止痛,使瘀祛新生,气行络通,胁痛自平。八正散主治湿热淋证,方中大黄荡涤邪热,使湿热从大便而去为佐药;与方中木通、滑石、萹蓄、瞿卖、车前子、栀子等清热利湿通淋,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之品相合,达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十二.论述题 1、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苍术12g,厚朴9g,陈皮9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本方为平胃散。方中以辛香苦温之苍术为君,入中焦能燥湿运脾。湿邪阻碍气机,且气化则湿化,故臣以厚朴,行气除满化湿;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使湿浊得去。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助苍术、厚朴之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又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可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可调和脾胃。诸药合用,燥湿行气并用,以燥湿为主,使湿去脾健,气机调长,脾胃自和。功用是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临床表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吞酸,常多自利,肢体怠惰;舌苔厚腻,脉缓。 2、酸枣仁汤和温胆汤均治疗心烦不眠,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酸枣仁汤所治之心烦失眠,因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而致,临床应用以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辩证要点。治从养血调肝,清热除烦安神立法。 温胆汤所治之心烦不眠,乃胆郁痰扰,胆胃失和所致,临床应用以心烦不眠,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夜多异梦,呕恶呃逆,苔白腻,脉弦滑为辩证要点。治从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立法。
/
本文档为【方剂论述题附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