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认知翻译观解读《美丽中国》字幕翻译

2017-10-16 7页 doc 22KB 118阅读

用户头像

办公小小子

暂无简介

举报
从认知翻译观解读《美丽中国》字幕翻译从认知翻译观解读《美丽中国》字幕翻译 ,作者简介,徐峰,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文法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计量语言学。 徐峰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 文法系,河南郑州451400)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优秀的字幕翻译有助于信息表达、感情抒发以及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指出了认知翻译观的概念、具体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从CL核心原则与翻译创造性、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三个...
从认知翻译观解读《美丽中国》字幕翻译
从认知翻译观解读《美丽中国》字幕翻译 ,作者简介,徐峰,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文法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计量语言学。 徐峰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 文法系,河南郑州451400)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优秀的字幕翻译有助于信息表达、感情抒发以及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指出了认知翻译观的概念、具体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从CL核心原则与翻译创造性、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三个方面,本文对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字幕翻译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认知翻译观的指导意义,希望为字幕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美丽中国》;字幕翻译;认知翻译观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3-0074-02 作为一种具有真实意义的电影类型,纪录片在传播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联合摄制的作品。该纪录片历时4年拍摄,记录了大量珍贵、精彩的画面,表现了真实精彩的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美丽中国》曾荣获第30届“艾美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好评。不可否认,《美丽中国》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生动形象的英文字幕和准确到位的字幕汉语译文。 一、电影字幕翻译 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是指“语际字幕翻译”,它指的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1,李运兴指出,影视翻译作为翻译的领域之一,有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的特点。,2,这意味着影视翻译难度较高,对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恰当的字幕翻译,势必会影响电影作品的意义传达、感情表露以及跨文化交际。 近年来,电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翻译界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电影字幕翻译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刘堃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王荣依据关联理论,分别重点阐述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缩减等基本策略。,3,,4,借助于多模式话语分析理论,杨文文分析了电影《乱世佳人》中的中英字幕翻译,针对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做了深刻的解读。,5,结合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邵巍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会对电影字幕翻译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6, 二、认知翻译观 基于翻译的功能观,兼顾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CL)的基本观点,王寅提出了翻译的认知观: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的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7,认知翻译观以作者、译者和读者等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努力实现文本阅读、源语理解和目标语转换等多种现实体验的统一,从而达到“解释的合理性”和“翻译的和谐性”。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认为: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是语言形成的基础。基于此核心原则,王寅提出了认知翻译观的具体原则和方法:CL核心原则与翻译创造性,范畴话与词语对等,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转喻,参照点和翻译的构式单位观等。,8, 三、《美丽中国》字幕翻译的认知翻译观解读 从认知体验的角度出发,依据认知翻译观的具体原则和方法,译者可以辨析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发现存在于语言之后的认知机制,深化地理解翻译的过程。笔者选取了《美丽中国》字幕译稿作为分析个案;字幕的英文原稿和汉语译文,均选自官方发行的文本。《美丽中国》字幕翻译的认知翻译观解读包括三点:CL核心原则与翻译创造性,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 (一)CL核心原则与翻译创造性 认知语言学(CL)的核心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它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认知主体在对客观现实“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加工”。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和相似的文化背景,作者和译者一定会拥有相似的“体验认知”。这种相似性保证了翻译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受制于客观现实背景、时间和空间等不同因素,不同的认知主体(作者、译者和读者)势必对于相同的客观现实(源语和目的语)产生不同的“体验认知”。这种“体验认知”的差异性来源于CL的核心原则,同时在理论上论证了翻译创造性客观存在的合理性。 (1)The last hidden world China… 译文:最后的隐世净土中国…… 这是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开篇字幕。在译文中,“hidden world”被翻译成了“隐士净土”,翻译比较成功且具有创造性。原文中的 “hidden world”字面翻译多是“被隐藏的世界”或“无法看到的世界”等。在纪录片的字幕翻译中,这样的直译是不合适的,不具有简洁性、直观性和可读性。译者把“hidden world”译成了“隐士净土”。“隐士净土”是一个含有两个双字偏正词汇构成的四字短语,语言对仗上口,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简洁、直观、生动的特点,语言具有创造性。“隐士净土”的意指原始环境下的居民和不受现代文明侵扰的自然景观,符合纪录片《美丽中国》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主题要求。译文“隐士净土”来源于译者对汉语和整部影片的“体验”和“认知”,这种“体验认知”是译者独有的,不同于作者的体验。 (2)…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eople and wildlife of China to the remarkable landscaping which they live… 译文:……目睹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人与野生世界的羁绊…… 在例(2)中,原文的“relationship”在汉语中多直译为“关系”或“关联”,它们都是中性词,并无明显的感情色彩。“羁绊”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语词汇,较正式,多表示“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等意思。,9,该词原来具有贬义指称,近年来又具有了一定的感情意味。现代人类渴望野生世界自然纯朴的生活氛围,可是原始野生世界却日益受到现代文明的威胁。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势必要侵入野生世界和破坏自然人文景观。“羁绊”的翻译非常到位,很好地诠释了人与野生世界的矛盾关系,彰显了人类在自然世界面前的无奈心态。译者在再次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实现了翻译的创造性,激活了字幕译文的生命力。 (二)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一个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并不具有同等地位,成员包括典型代表和非典型代表。典型代表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又称为原型样本。人们在识别范畴中的原型样本时,心智处理最容易、费时最短。原型样本或原型词汇具有突显性,是译文读者这一认知主体直接寻求、容易理解的对象。 (3)… male paddy frogs are competing for the attention of females. 译文: ……雄禾田蛙为了吸引异性而卖力高鸣 例(3)英文的直译,多译为“雄禾田蛙为了吸引异性而竭力竞争”。“竭力竞争”是一个抽象的、性的短语。田蛙为了向异性蛙类表示好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幅度较大的动作、呱呱的哇叫声或其他蛙类特有的举止动作。译者在这里想“突显”读者的受众地位, 采取了“明细化”翻译策略:强调译文倾向于将有关信息作详细说明,译者会主动增添一些背景信息,注重意译,易于读者读懂理解。译者把例(3)中的“competing”意译为“卖力高鸣”,进行了“明细化”的翻译处理,配合了读者欣赏电影画面,实现了视觉感、听感等感官的和谐统一,创造了栩栩如生的意境。 例(4)For centuries, travellers to China have told tales of magical landscape. 译文:数世纪来 旅人传诵着关于这片神奇土地。 英文中表示“土地”概念的词汇属于同一范畴,包括:earth, land, landscape, country, soil, ground, territory 等,此范畴中的“land”是原型样本。此范畴对应的汉语词汇包括:风景、土壤、陆地、田野、土地、国土、领土等,其中的“土地”是此范畴中的原型样本。原型理论强调在语言或译文语言的选择上,尽量选取典型的词语或短语,它们属于此类范畴中的核心典型用法。这种原型理论在译文中的策略表现形式是“中庸化”,选择同一范畴中最典型、原型的样本。原型样本的使用,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译文,突显读者认知地位。例(4)中的“landscape”翻译为“土地”,就是采取原型理论和“中庸化”的认知翻译观策略。 (三)隐喻和转喻 CL认为,人们通过“身体”和“空间”进行互动体验之后便形成了若干基本概念,然后通过隐喻和转喻机制将其扩展到其他概念域(特别是抽象概念域),从而形成了人类当今复杂的概念系统。,8,隐喻和转喻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跨语言的翻译活动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依从认知翻译观,运用隐喻和转喻机制。 (5)He has bigger fish to fry. 译文: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6)Oblivious to the domestic chitchat,granddad Guyong Song has serious maters … 译文:老祖父宋古永置身于天伦之乐外寻思着…… 英文中的“has bigger fish to fry”表示“有要事”,这其中就运用了“以具体事件喻指抽象概念”的隐喻机制;在汉语中,因为汉语没有此类文化背景,必须再次将这一“具体事件(有大鱼要炒)”隐喻性表述为“抽象概念(更重要的事要做)”。例(5)英文字幕如果翻译成“他有更大的鱼要炒”,就很难有效地表达原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家”的在人们的脑海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在例(6)中,译者将“具体事件(家人的聊天)”隐喻性表述为“抽象概念(天伦之乐)”。这个隐喻机制的使用,非常到位。一幅清晰的画面跃然纸上:夕阳西下,幸福的家人齐聚饭桌边,喝着汤,聊着天,品味着大自然的宁静和温馨。 (7)This scenery is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a recurring motif in Chinese paintings and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译文:这景致已为世人所熟悉, 那是中国水墨永恒的主题和旅人永远的胜地。 王寅认为:英、汉语的词汇大多具有交集特征,意义仅部分等同,这就是造成“部分代整体、部分代部分、整体代部分”转喻机制的认知基础。,9,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作画于绢或纸上,其中水、墨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工具或材料。“水墨画”又简称为“水墨”,被视为中国画的典型代表。例(7)中的“Chinese paintings”代表的中国画的整体称谓,而将其译为“水墨”时,译文突显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或典型的子部分”。从“整体”到“材料或子部分”,译者用“一部分代替了整体”,实现了字幕翻译中的转喻机制运用。当然,“水墨”的使用,更能配合电影的画面,激活字幕语言,给予读者更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在声画兼容的纪录片视听空间里,画面体现了它的主体性作用,字幕也发挥了诸如增加叙事、适当剪辑和功能传递的作用。基于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认知翻译观重视强化认知主体(包括作者、读者、译者)认知体验的多重互动,紧密结合三个环节(作者、文本、读者), 从而努力实现源语在目标语中的准确充分表达。依据认知翻译观理论,从CL核心原则与翻译创造性、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三个方面,本文对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字幕翻译进行了剖析,详细解释译文背后认知翻译观的理论依据,验证认知翻译观对电影字幕翻译的理论指导意义。从认知翻译观解读字幕翻译,不仅实现了认知翻译观的实效性,还开拓了电影字幕翻译新的研究视角。 【 参 考 文 献 】 ,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3,刘堃.从目的论看电影《霸王别姬》字幕翻译,J,.电影评介,2009(23). ,4,王荣.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策略——《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2). ,5,杨文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看《乱世佳人》字幕翻译,J,.电影文学,2012(19). ,6,邵巍.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2). ,7,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9). ,8,王寅.认知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2(4). ,9,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2.
/
本文档为【从认知翻译观解读《美丽中国》字幕翻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