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

2018-01-06 14页 doc 34KB 1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 明、李白、苏轼为例 第28卷第5期 2007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 JournalofHengyangNormalUniversity No.5Vo1.28 0ct.2OO7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 —— 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 蒋琛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是具有政治情结的性情诗人.天生的”性情”本质决定了其政治仕途的必然 失意.知其不可为仍为之,性...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 明、李白、苏轼为例 第28卷第5期 2007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 JournalofHengyangNormalUniversity No.5Vo1.28 0ct.2OO7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 —— 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 蒋琛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是具有政治情结的性情诗人.天生的”性情”本质决定了其政治仕途的必然 失意.知其不可为仍为之,性情文人的政治关怀具有悲剧色彩.性情文人悲剧式的政治关怀反作用于其文学创 作.无意中增添了其作品的厚重感,增强了其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对于一个真正的性情文人而言,生命的要 旨应是保持其醇真质朴的性情本色,深刻地思考政治,穿越政治,有意 或无意地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 关键词:文人;性情;文学创作;政治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一 O313(2007)O5—0O67一O4 作者简介:蒋琛(1973一),男,湖南祁东人,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 文学研究.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李 白,苏轼无疑是三位得诗歌风流的杰出代.陶 渊明一洗两晋以降百余年间的玄言诗陋习,以山 水田园人诗,以酒人诗,以菊人诗,并成功地将 “自然”提升为一种至美的境界,从而成为那个时 代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思考, 他的作品,一起构成了后世士大夫精神的家园, 并逐渐走向世界,为无数中国文学爱好者所瞩 目?;李白以其非凡的自信,狂傲独立的人格,豪 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幻化成无数 叩人心扉的千古绝唱,演绎出代表整个中国古代 文化精粹的盛唐文化的魅力,成为一个时代,乃 至千年以来中国人的骄傲.至于苏轼,天降其才, 诗为一代之雄,词开豪放旷达之风,文驰唐宋两 代,其它如书画金石,佛经道教,酿酒建筑,无 不精通.苏轼应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人..然 而,这几位天才横溢的诗人,在各自所处时代的 政坛,却罕有建树,几无立足之地,不由得令人 收稿日期:20O7一O7一O2 扼腕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纳兰性德),这样三位堪称泰山,北斗的伟 大诗人,在那个诗文取仕的时代何以难有作为, 甚至一无所获?时矣?命矣?是不与为,还是不 能为?是意兴索然,还是曲高和寡?观其政治作 为,品其诗歌创作,本文试从性情与文学,政治 相互关系的角度寻找答案. 一 ,关于性情文人的定义 何为性情文人?这里有必要对”性情”二字 加以阐述.这里的”性情”是由”性”和隋” 共同构成,也可以分解为”本性”和隋感”. “本性”多是指天性醇真,纯任自然,恨爱分明; “情感”即为感情丰沛,发乎时,感于物,无修不 饰,一任流露.综合起来,性情文人就是指那些 胸怀抱负,内心情感丰沛且具有敏锐的艺术触角 而又正直,天性醇真,耻于曲意奉迎,争名逐利 的天才文人. 67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陶渊明,李白,杜甫, 苏轼当属性情文人的代表.以杜甫为例:杜甫是 一 个政治情结极浓的诗人,他和李白相交甚笃, 在政治理想和自诩上一点不比李白逊色.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 十二韵》) 与李白的从政途径不同,杜甫循规蹈矩,选 择了科举之路.但他在这条路上跋涉了多年,却 未能叩开仕进之门,最后只得走左道旁门——靠 献赋给皇帝,靠干谒,总算获得了右卫率府胃曹 参军的职务.安史乱起,他投奔新帝肃宗,官左 拾遗,位虽不高,但近水楼台先得月,随时有机 会可为皇帝”拾遗补阙”.对一个有志于治国平天 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施展才干的机会. 然而,杜甫究竟是书生意气,性情用事——房绾 罢相,百官缄口,他却直言疏救,触怒肃宗,险 些送命,旋即丢官.官场失意,并未使杜甫放弃 理想.家事,国事,天下事,永远是他心头解不 开的结.”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 图》)道出的正是广大不得志的士人关心现实的执 着精神.而”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 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镬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凯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 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又在自 诩中有一种知其不可为仍为之的悲剧精神. 反之,与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章悖则很难 进入”性情”的范畴.王安石过于理性,严谨, 在文学家与政治家之比较上似乎更倾向于后者; 章悖则工于心计,城府太深,与性情距离遥远. 与李白同时代的高适也不算性情文人.高适与李 白本来相交甚笃,但在李白因永王事件身陷囹圄 并求助于他时,在政治与友情的权衡中,高适毫 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倒是杜甫,闻知李白大事 不妙,一念再念,一痛再痛,于方寸之中尽显性 情本色. “性情”文人的个性又因人而异.还是以陶渊 明,李白,苏轼为例稍事比较:陶渊明性情平淡, 内敛,虽偶尔也”金刚怒目”,但骨子里有些怯 意;李白则豪放,张扬,天马行空,颇具任侠习 气;苏轼则介于二人之间,兼有陶渊明的平淡, 李白的豪放,旷达.三人中,陶渊明生逢乱世, 政权更迭;李白得遇盛世明君,大半生时间天下 清平;苏轼也生于治世,但国家积弱积贫,内忧 68 外患 仕途 宏图 不已 比较而言,李白,苏轼似乎较有机会取道 更有希望近身君王,匡扶天下,一展人生 但如前所述,三人的政治命运都令人嗟叹 二,性情文人的政治情结 受儒家思想以及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出路一元 化的社会体制的影响,性情文人的政治情结深入 骨髓,难以化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 是云”.知其难为,甚至知其不可为,仍为之—— 哪怕是千分之一的希望——千百年来,性情文人 的政治关怀,政治投奔就象荆轲易水为别一样地 充满悲剧色彩——风萧萧兮政治寒,文人立志入 仕兮不复返!? 先看儒家思想的侵染.中国古老的文学传统 规定了”诗言志”的准则.而自汉以后在思想意 识领域就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言志” 与”独尊儒术”相结合,显然的要求就是在诗中 要表达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精神的政治理想,抒忧 国忧民之情,抒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这是判断 一 个诗人的诗作是否具有思想高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阶级对所谓”王权” 的加强,他们在儒家思想上做的文章更多,更完 善.统治阶级的政治导向,一代一代文人对儒家 思想的认同,传袭就这样使得儒家的思想大堤固 若金汤.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仁民 爱物理论一经深入文人的头脑,他们便会以此为 准则,并以政治家的身份去判断现实政治的是非 得失,去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力图矫正政治动作 上的偏差. 再看知识分子出路一元化的社会体制的影响. 在那样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特别是文人,其出 路是极为有限的:今天所谓的歌星,球星,笑星 之类的梦想他们是做都不敢做,也屑于甚至是耻 于一做的——尽管他们之中也不乏这方面的人才;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成长现实使他们疏于—— 实际上也是耻于农业劳作;商人,手工业那是下 三滥,是不人流的.惟有做官——既能解决生存 需求,又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的,虚的,高的, 低的,眼前的,长远的——几乎所有的梦想,都 会在做官的霎那间实现!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 只有做官,个人的价值才有可能实现.”修齐治 平”的理想,只有通过从政,凭借统治阶级的支 持,才能最终实现.”达则兼治天下”,明白地告 诉士人:只有做官——”达”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读者的审美价值取向对文人的政治关 怀心态也有相当的影响.儒家的影响不只是针对 文人,也包括社会人——这其中就有读者.所以 他们在评价古代诗人时,也必然看他们是否具有 相当的政治关怀.所谓伟大的诗人就是这样产生 的.这种选择并非偏颇,因为人们生活的世界毕 竟不是世外桃源,人们的欢乐和痛苦与政治制度, 社会斗争密切联系.谁反映了这些情感和情绪, 读者就认同他们,就在各种文学史中留给他们或 高或低的位置. 三,政治关怀对性情文人 文学创作的影响 别具悲情的政治关怀往往反作用于性情文人 的文学创作.诗穷而后工,这是一个正确而深刻 的命题.仕途上一帆风顺的官员很难写出激动人 心和感动世人的作品.向使陶渊明也像他祖父那 样官场得意,飞黄腾达,他能有那种对山水田园 的切肤之感?他那些平淡,纯真,质朴而又韵味 隽永的田园诗歌能凭空诞生?向使李白官取卿相, 日日纵酒飞歌,志得意满,又哪来”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式的铮铮怒吼?杜 甫如官运亨通,居豪宅,品佳酿,”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式的千古绝唱是否会难产呢?至于 苏轼,如果没有仕途上的一贬再贬,如果他巧于 周旋,一直得以顺利地侧侍君王,恐怕后人永远 也看不到他的赤壁之赋了.另一方面,政治关怀, 是中国古代每一个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诗人必不 可少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自己的政治关怀, 构成了整部中国文学史”思想的景观”,缺少了这 一 道景观,中国古代文学的重量必然会轻飘许多. 四,性情文人政治失意探析 性情文人何以大多政治失意,仕途落魄? 性情文人在士人范畴中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 素养的阶层,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接受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半 部论语即可治天下”便是例证.传统文化对士人 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目 标非常明确.所以说古时的士人(包括性情文人 和其他文人)大多具有关心政治的品质.他们都 具有较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目光和超人的感悟力. 但”性情”文人”性情”的本性决定了他们身上 政治元素的缺乏,也就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处 处被动,事事失意. 其一,性情文人多富于正义感,抗言直论, 不稍隐讳.陶渊明如此,李白如此,杜甫,苏轼 也是如此.维持正义,伸张正义,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但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作为 一 个官场中人,抗言直论必然会触怒权势,甚至 连皇帝都得罪,这就难免以牺牲政治前途为代价. 司马迁的李陵事件,杜甫的房绾事件,苏轼的反 对王安石变法以及乌台诗案(苏在部分诗中攻击 新政)即是例证. 其二,性情文人大多清高自傲,或坚持己见, 耻于与”俗人”同流,这就很容易在权力场上遭 排挤,被孤立.唐天宝元年,因玉真公主,道士 吴筠等人鼎力举荐,李白应召入京便是一例:”仰 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 入京》),得意忘形,狂态毕现.被召为翰林后, 他又自恃才高,不屑与高力士,李林甫等权贵, 近臣为伍,兼以恣意妄形,行为不检.天宝三年, 在十年之久的等待中得以进京的李白又被”赐金 放还”.又如苏轼,正如他自己所说,”受性刚褊, 黑白太明,难以处众”(《论边将隐匿亡党司体量 不实札子》).苏轼在北宋政坛,既反对以王安石 为代表的维新派,也不苟同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 守旧派,而夹杂其中,”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故屡 遭弹劾,一贬再贬. 其三,性情文人的艺术感触力极强,但审时 度势,判断官场风云的能力往往差强人意,有时 甚至弱于常人.前文提及陶渊明人仕桓玄,刘裕 即是例证.陶渊明本意是要勤王,匡扶东晋宗室 的,孰知肉眼难察,先是错投饿虎桓玄,继而又 误投狼子刘裕.再看李白,李白召为翰林供奉后, 即对安禄山频有接触,但对其狼子野心丝毫未察; 安史之乱后,对永王伸出的橄榄枝,李白慨然就 邀,殊不知已危在咫尺.旋即,太子与永王祸起 萧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李白因此身陷囹圄; 尔后,郭子仪起兵,八年奋战,最终平定叛乱, 立下不世之功.李白与郭子仪渊源颇深,此等良 机居然坐失,不由人不叹息. 其四,性情文人多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少 坚韧不拔,矢志不移者.而后者,恰恰是一个成 功的政客成就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历 史上看,大凡隐士从政成功者,罕有不坚韧不拔, 矢志不移者.姜尚垂钓渭水,看似平淡,实则处 心积虑,坐待良机,八十岁不改初衷;诸葛亮隐 居隆中,表面上不理世事,实则于天下形势洞若 观火,大计在胸,只待机会而已.出山之后更是 69 三分天下,六出祁山,七伐中原,片刻未曾耽搁. 反观陶渊明,时隐时仕,视作官从政为饭衣酒资; 李白虽政治情结较深,又何曾像姜尚,诸葛亮那 样处心积虑,矢志不移,谋定大略.至于杜牧, 柳永,秦观等人更是纵情良辰美景,好酒翠楼之 中,溺不自拔,独留”俊赏”美名. 当然,一个人在政治仕途上的成功,除却上 述个人因素外,政治大环境,机遇等也极为重要, 本文仅从”性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五,性情文人当如何看待政治 概括起来,性情文人对待政治的态度大致可 分为三类:一是如陶渊明般选择辞官归隐;二是 像李白一样不懈追求;三是如苏轼一般消解超脱. 前两类不复赘述,关于第三类,稍事说明. 苏轼在北宋中期多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 中一直扮演着一种尴尬的角色.正如其侍妾朝云 所言:”一肚皮不合时宜.”但在其一生中,对于 国家政治事务,他始终敢于坚持己见,”尽言无 隐”(《杭州召还乞郡状》)且”不顾身害”(宋孝 宗《御制文集序》).他不盲从,不徇私,黑白分 明,表里如一.即便一贬再贬,在地方官任上, 也能有所作为,做到关心民间疾苦,兴利除弊. 尤为可贵的是,苏轼在经历多年的宦海风波和政 治挫折后,虽清醒地认识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 的阴暗,卑劣和险恶,但他却能从老庄哲学和佛 禅玄理中追求超越与解脱.面对人生种种不幸, 他均能以一种旷达的心态来对待.岭南之贬,他 不以为苦,反而高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 作岭南人.”在苏轼身上,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 世,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也保持了性情文人那 种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 境界的人格理想,巧妙地解决了历来缠绕在文人, 特别是性情文人心头的那种进取与归隐,入世与 出世,社会与个人的矛盾.这种消解与超脱,是 一 种站在高远的立场上观照人生与社会,处理个 人不幸的宏达情怀的体现. 当然,结合诗人的具体性情及其所处的时代 特征,我们不能草率地认定他们的政治态度谁是 谁非.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文人, 一 代也有一代文人之政治观.性情文人作为文人 中的一支,其入世出世,为官为民,在朝在野, 有太多的因素综合其中,自不能一言以定之.但 穿越陶渊明,李白,苏轼等性情诗人,我们也可 以获得一个启示,即一个真正的性情文人能做的, 要做的也许不是如何摆脱政治,拒绝政治,而是 秉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叹息 肠内热,穷年忧黎元”式的爱国忧民情怀,保持 其醇真质朴的性情本色,深刻地思考政治,透视 政治,穿越政治,在入世中追求,在出世中消解, 最终有意或无意地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 注释: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84. ?于景祥,徐桂秋,郭醒编.苏轼集.太原:山西古籍出 版社,2006:19. ?刘明华.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古代文人与 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项考察.西南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AnalysisofTemperamentalScholars’ PoliticalComplexinAncientChina JIANGChen (ChineseDept.,HengyangNormalUniversity,HengyangHunan421001,China) Abstract:TaoYuanming,LiBai,Dufu,Sushiwerepoliticalpoets.Becauseoftheirinnate’’temperament”,theirpoliticalca— reerconsistedofinevitablefrustrations.Knowingpoliticalpowerwasoutsidetheirgrasp,butstillwillingtowrite,theytook noteofthepoliticalclimateandtheirownliveswerefilledwithatragicaura.Butthispoliticalcareimprovedtheirliteratureand inadvertentlyaddedtOtheirwork’Sstrongthinking,andenhanceditssocialsignificance.Whatagenuinetemperamentliterati shoulddoisthinkdeeplyaboutpoliticsandtranscendpolitics,whilelivingtOp ursueandultimatelyachjeve-intentional1yortin— intentionally—theirartisticwayoflife. Keywords:poet;temperament;literarycreation;politics 70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