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

2019-03-15 11页 doc 29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无量寿经讲记1 佛告弥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乃复有佛。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智慧,众道之要。执持纲维,昭然分明。开示五趣,度未度者,决正生死泥洹之道。 佛告诉弥勒菩萨:的确如你所说。如果有人能忆念佛的智慧、慈悲、恩德,由此对佛生起敬爱之心,实在是一切善中的大善。要知道,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才有佛出兴于世,这种机遇极其难得。相比而言,众生长期都处在无佛出世的暗劫,遇不到正法光明,一直在痛苦中轮转,只有善根、福德等各方面的因缘...
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
无量寿经讲记1 佛告弥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乃复有佛。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智慧,众道之要。执持纲维,昭然分明。开示五趣,度未度者,决正生死泥洹之道。 佛告诉弥勒菩萨:的确如你所说。如果有人能忆念佛的智慧、慈悲、恩德,由此对佛生起敬爱之心,实在是一切善中的大善。要知道,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才有佛出兴于世,这种机遇极其难得。相比而言,众生长期都处在无佛出世的暗劫,遇不到正法光明,一直在痛苦中轮转,只有善根、福德等各方面的因缘成熟,才能感得佛出世,宣说正法。 今天,我在这个苦难的世间示现成佛,为众生演说经法正道,宣扬、流布一切真理以及离苦得乐、返本归元的妙道,截断众生心中长久以来,对于真理实相和缘起正道的各种疑惑。众生听闻后,对于诸法真实义生起胜解信,由此端正了自己的观念、行为,从此就步入了安乐正道,随顺佛的教导来修行,这样就能拔除生死根本的爱欲,杜绝身口意的恶行和它们的根本。 佛在三界中游行,任运无碍。以权实二智总持一代圣教,宣说了成就菩提道的直接和间接的众多方便,引导众生逐渐反迷归悟,证得自心本具的智慧。在佛的一代时教中,以佛的说法揽持了教法的纲要,由此划分出的各种道法都非常分明。这样来为轮回里已度和未度的众生开示正道,决定生死涅槃的道相。 弥勒当知,汝从无数劫来,修菩萨行,欲度众生,其已久远。从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称数。 世尊又说:弥勒你要知道,你从无数劫以来,一直在行持菩萨道,发心救度诸天人民、蜎飞蠕动等一切含灵。你在非常久远的时间里,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跟随你而成就道法功德,得到度脱的众生没有边际,乃至依止你而获得涅槃的人也是无量无边,不可计数的。 汝及十方诸天人民一切四众,永劫已来,展转五道,忧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绝。与佛相值,听受经法,又复得闻无量寿佛,快哉甚善,吾助尔喜。 佛继续说:你和十方世界的诸天人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无量劫来一直在五道之中辗转,受诸苦厄,哀伤怖畏,无法说尽。在得不到或失去所爱,或者遭遇厄难时,就陷在忧思愁苦当中,苦不堪言。直到今生为止,都没有断绝生死。现在终于见到了到佛,听到佛所开示的从生死中得度脱的捷径妙道。又听到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闻到弥陀愿海法门的消息,实在是一件非常畅快人心,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好事、大善事,我也为你们感到欢喜。 因为,这是无量劫来极其稀有难逢的一刻——众生终于有了解脱的时机;也是释迦佛出兴于世,说法度生的本怀——终于说出了能令未来无量人天,下至蜎飞蠕动之类,都得到救度的弥陀大法,所以,佛也为大众感到非常欢喜。 从这段经文也能体会到,善导大师解释“观经三心”中深心的内涵。深心就是深信之心,一方面深信自己是罪恶凡 夫,一直在轮回中流转,凭自己的力量很难超出生死;其次深信以弥陀悲愿的摄持,下至临终十念信愿念佛,都决定能往生净土、永超苦轮。与此类似,这里是通过释迦佛的介绍,要我们认识到,众生在无量劫来一直沉沦在生死苦海里,无法解脱,现在终于闻到了弥陀的名号和法门,如果能对此生信,毫不怀疑,一心念佛,勤修净业,就能即生往生净土,永超轮回。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 世尊说:你们现在也要让自心厌离生死痛苦。要想到在生死之中,充满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饥寒劳作等,苦恼不已,没有任何可乐之处,就像厕所里全是臭味,没有一点香味那样。认清这一点后,对于生死里的任何快乐,唯一感到是苦,所以全都不要。有了这种真实的厌离心,才能一心求生净土。 首先要想到,生是非常苦的。最初住在母胎当中,在漫长的九个多月里见不到一点光明,非常臭秽、狭窄,时时受到母体的各种蠕动、运动等的压迫。而且,通过脐带进入子宫里的食物,会带来各种触觉上的苦受。母亲喝冷水时,就像浸在冰窖里一样;母亲喝热水,吃热的食物,又要感受灼烧的苦;母亲蹲下来时,就像被大山压顶一样;母亲行走时,又像被抛在空中,非常恐惧。总之,在母胎里要感受非常剧烈的苦,如处狱中,所以叫做“胎狱”。诞生的时候,还要感受如众合地狱般的痛苦。从盆腔中间出来的过程中,就好像通过斧头上的铁孔一样痛苦。生下来之后,因为婴儿的皮 肤非常细嫩,稍微有一点碰触,比如用毯子裹着,就会感觉全身像被针扎一样,风一吹,又好像刀割似的。 后来随着人逐渐长大,还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苦。有追求的苦、求不得的苦、竞争的苦、前途迷茫的苦,还有求学、就业、爱情所带来的苦等等。成家之后,还要负担整个家庭,为了养家糊口,每天必须非常辛苦地劳作。这样一直随业所牵,没有丝毫自在,就只能在生死中不断地偿还业债,同时还要被迫感受一个又一个的苦报。 饥饿的时候也非常苦,人一天不吃饭就饿得慌,身心憔悴,必须立即进食。冷的时候也很苦,全身都冻僵了,止不住地颤抖,缩成一团。生病就更苦了,体内四大不调,使得身体不得不感受疼痛等的逼恼,很不舒服。如果得了重病,一直好不了,就要在忍受身苦的同时,感受内心忧愁、焦虑的苦,日日夜夜都在身心忧苦的状态中度过。如果得了不治之症,那就更加绝望,还会有时时担心很快死亡的苦。 像这样,在各种身心忧苦中,生命很快就到了尽头,迎来了人生当中最大的死苦。那时四大分解,就像活牛剥皮、生龟脱壳一样,苦不堪言。而且要跟现世的一切人、事、物别离,不得不感受难舍难分,无可奈何的忧苦。不仅如此,由于对死后的一切茫然无知,心就会处在彷徨、迷茫的忧苦当中。之后,在中阴界里,也有独自飘泊、无依无靠,找不到好的投胎之处等的苦。如果堕在三恶趣里,那更是陷入了痛苦的无底洞,一堕下去,不知多少千万亿年才能超出。 “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死后身体裸露,各种的不净、 臭秽都显露出来,变成了腐烂、恶臭、令人作呕的死尸。可见,我们在生时最执著的身体,其实是臭秽不净的体性。而且,五蕴就是一个苦器(出苦和造苦的机器),时时都受各种各样的苦,而且一直在制造苦因。既然所依的五蕴身都是苦的自性,也就知道,整个世间没有任何真正安乐、清净的事。 像这样,一定要看清楚,生死只是苦的自性、苦的轮转,是一场从苦到苦、从苦入苦,最终以苦为结局的悲剧。所以,不要再对这个世间贪恋、追求,想继续发展什么了,应该在今生就了断一切轮回的苦事,永断生死的胞胎,寻求莲花化生;永断生死中的无量诸苦,求得净土的无漏大乐。 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净,洗除心垢。言行忠信,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世尊又说:我已经给你们讲明了事实真相,既说了生死是一大苦海,纯一是苦,又具体讲解了往生西方净土的安乐。讲到那里的任何依报、正报都具有无量的功德庄严,一往生就彻底远离一切身心忧苦,唯一享受无漏法乐。已经开示了一条永绝生死、解脱成佛的大道。你们听后,也应该自己做个决断,立誓永远断除苦恼不净的轮回,彻底止息五取蕴的轮转。之后端正自己的身心,尽量多做各种善法。 你们还应该洁净自心,洗除各种思想上的染污,心态上的垢秽,从此洗心革面,好好地管束自己的行为,让它唯一行持正业,安住在正道中。这样内心是端正的、贤善的,发 出的身语行为也都是端正的、贤善的,这样才叫做修持净业,才能与净土相应。而且,在任何时处都不要有虚伪的行为,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做。直心是菩萨净土,直心才能到达涅槃。如果心虚伪了,那一切行为就都落在虚伪里,完全跟本性背离,也就没与道相应,与佛相应,与净土相应。另外,说出的话,做出的行为都要秉着忠信的原则。内心忠诚忠厚,没有一点占便宜、推责任、不尽责的心,而且言而有信,说过的就算数,有诚信的品德。这就是修道的。 一个人能这样度脱自己,转过来就能帮助别人,替他们拔除生死根本的爱欲。这样,用至诚的心,非常精一、明了地求愿往生,按照这一生所修持的善根,最终决定能得到安乐果报。 这么做的话,虽然在这一生当中,要精进勤苦地修持净业,但相比于无量劫的轮回,这只是极短暂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果今生能把握好这难得的机会,精勤修善的话,来世就能生到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受用无穷无尽的安乐。 世尊在这里教导我们,用一世的人身换来了永劫的安乐,是非常值得的,所以,大家为了永世的利益,都应当立誓在这一生之中,精进行道,临终往生净土。我们知道,相比于其他法门,净土法门叫做“易行道”,但这个“易行”,也不是马虎了事,嘴里随便念两句佛,不去修正自心,也不精进行道就能成就的。如果我们在听受经法后,还跟过去一样,心根本不在道上,只是追求世间虚幻的名利享乐,起惑 造业,也没办法止息苦轮。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往生净土也必须经历一番勤苦精进,才会在临终时,得到究竟安乐的结果。 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 世尊又开示说:往生极乐世界后,就能永远与道德合明,还归本性。“道”,是体,指菩提;“德”,是德相,是说我们本性中具有无量无边的恒沙功德。“合明”,是合其光明,指修道的始觉光明合于本觉光明,这样还归法界后,就能永远安住本性。这样开发出的善妙功德、大乐等,永远也不会失去。因为已经恢复了无为法的本性,没有任何损减、丢失,所得到的是不变的大乐,根本不会转回到苦中。也因此,我们往生净土后,就能真正实现生命的大义。 从此之后,永远离开了苦痛不净的轮回,从根拔除了累劫勤苦造恶的根本。“根本”就是指无明。无量劫以来,在无明的驱使下,我们不断地发出各种妄作,心里的各种妄动就叫烦恼,发出身口意的造作叫做有漏业行。这就导致生生世世被惑业的力量缠缚,不得不感受一个又一个的身心苦报,痛苦不已。而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能立即登入不退转地,证得无生法忍,从此之后,破除无明,归于寂灭涅槃的理体,所以叫做“永拔生死根本”。 生到极乐净土后,再没有各种贪欲、嗔恚、愚痴,也没有任何苦恼、悲哀,也没有各种污秽不净之处,恒时住在无漏的喜乐当中,没有任何苦恼。 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 世尊继续说:只要生到极乐国土,往后就得到了寿命自在。按照你的意愿,想在那里住世一劫或者十劫、百劫、千劫、万劫、亿劫、万亿劫,乃至想安住不可计数那么多劫的寿数,都完全随个人的意愿,自然获得。如果想舍弃净土的寿命,回到生死界中救度众生,也都能随意自在。 我们陷在轮回里面,生死都不得自在。生也是随业力的驱使,毫无自在地入胎,死也是在不情愿当中断绝命根。但一往生极乐净土,就自然得到寿命自在。想住世多少劫都可以,不想住世也能随意舍寿。即使回到生死当中度众生,也都是以愿力受生,不再是随业受生,一切都随心自在,没有任何束缚。 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 不仅如此,在极乐世界,一切受用都自然如意,无需勤作。比如,想要受用饮食的话,七宝钵器就自然现前,百味珍肴都随意受用。或者,想去任何一个佛国作供养,也都能随你的心意,自然到达,而且自然化现出各种供物,满足供养大愿。或者,想入宝池沐浴,那不论是水温、水深、沐浴方式,或者水所说的法,都能随个人意愿而自然显现。想听什么法都能自在听到,不想听的时候声音也会自然消失。诸如此类,极乐世界的一切受用都是自然显现的,不假任何人工等的造作。 像这样,往生后唯一以法为乐,常常住在法喜之中,很快就能证入涅槃。 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 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 最后佛劝导说:你们听了以后,都应当随从佛的教导,各自以精进心,来求证到自己心中的所愿,实现这一切大义。千万不要心生怀疑,或者中途退悔,让自己落在这种过失里。如果对于佛所宣说的弥陀愿海,极乐净土的依正庄严,往生的奇特利益等,心生怀疑,即使以发愿求生、修持净业的缘故,能够往生,但这样就要生在极乐国土的边地,在自然的七宝城中,五百年里受诸厄难。这就是对于佛不可思议的智慧悲愿生疑心的结果。所以,大家在听受净土法门后,一定要诚心仰信,不能有所怀疑。 以下是弥勒菩萨表明自他信受佛语教诲,这是在承接前面“佛劝导大众要各自精进、求证心中所愿”的一段文。 弥勒白言: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弥勒菩萨禀白世尊说:我们已经领荷了佛的法教,决定一心精进修学,来求证到净土的殊胜利益。一定奉行佛的教导,对于不可思议的佛智法门,不敢有所疑虑。 这里的“重诲”,有两层涵义,第一层,重念为“崇”的音,意思是重新、再次,指世尊一再地教诲。 如果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本经从前到后,佛处处都在强调这件事,处处都在以自己的现量,来印证这个法门。说到弥陀的智慧,那确实是深广无极的境界;说到本法的利益,那是穷劫都宣说不尽;说到法门的顿速,就是只要一生勤苦,按佛的教导去做,就能一生得到解脱等等。 第二层,重念“众”的音,指重要、深重,是说重要的 教诲。意思是净土大法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后世无量众生的永久大利,是一个真正能把众生从苦难中顿时救拔出来的大法。它是神丹妙方,能够起死回生。它极其简易方便,能够普遍地救度无量凡夫。即使到了法灭后一百年,浊浪涛天,毒焰遍地,众生都陷入极深苦难之时,还能依此法而即生度越生死。 “受佛重诲”一句也显示了本法是以佛语为量,以信心为能入。 比如,小本《阿弥陀经》,就是世尊无问自说。这部《无量寿经》,也是佛自己示现空前的瑞相,阿难领旨问佛后,世尊自己说出来的。这都是佛通过自己的现量来指示的。其他声闻缘觉等圣人,在这件事上就像瞎子一样,自己尚且看不到净土甚深的事理因果,对于法门的究竟、奇特、独妙,以什么样的因能成办往生,往生后能得到多殊胜的妙果等等,这一切都是一片茫然,所以根本没办法以自力为众生指示。 这就知道,净土大教是佛智不思议法门,唯佛与佛乃能了知,九法界众生凭自力都无法测知。但如果有坚定的信心,就能直接受取佛无上果觉所赐予的真实利益。因此,信心是修学此法的关键。 有信心者,能一心尊崇本师的教导,就一定能获得极其不可思议的利益。但如果心生疑悔,即使发愿修行,能够往生,也会长时困在边地,没办法直接生到佛前,迅速成道。有信心则一念得善利,有疑心就五百年受困缚。有信心则莲 花开,疑悔则花不开。可见,能否获得大利就在信疑之间。 有信心是因为宿世在诸佛面前供养、承事,种过无量的善根,所以今生一听到这个法门,就有欢喜好乐的心,一心求取,以此就能得大利益。这种人就是净土法门的当机者。如果有疑惑,这也是宿世恶业深重的反映,或者是没有深厚善根的结果,这样的人在闻到不可思议甚深法门时,心里就会产生怀疑、顾虑,不敢一往直前地求取,或者表现为轻慢、懈怠、无动于衷等等。这样就失去大利益了。 换句话说,有信心的话,通过这一世勤苦修行,很快就能生到清净佛国,往后再没有一丝一毫的苦恼,一切寿命、受用等都自在随意,这样在无为自然之中,很快就能证得涅槃。这就是以信心所得到的大利益。相反,如果对此怀疑、后悔、退失,就会当面错过,失去这一切利益。可见,这是唯信乃入的法门,唯一就要信受佛的教导,佛教我们怎么做,能够相信,并且依教修行的话,就会有极大的利益。 再说回来,这个重大的教诲,就是要说出无量众生出离苦海的要道,它是以佛语完全印可的大法。其他译本里讲到,佛说,对于我所说的净土经教,你们不能改动一字,必须按照佛语的量来进行宣说。善导大师也是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比如在《观经四帖疏》里讲,如果菩萨的语言跟佛语相背离,那就不能信受菩萨,唯一要信受佛语。像过去的有些论师们,依据《摄大乘论》等,说念佛往生是别时意趣,这就大违世尊的本怀。 佛知道未来有很多人,会对于特别的净土法门,产生各 种疑惑,做出各种的曲解、误解,把它等同于一般的法门,所以教诫我们,不要有疑惑、退失,自为过咎。那么,这里弥勒菩萨就禀白说,这是佛极其重大的教诲、指示,我们不敢有所怀疑。 “不敢有疑”,要知道,对于佛以不可思议的智慧和慈悲宣说的大法,心中产生疑惑的话,会造下非常严重的罪业,无法与佛智法门相应,即使往生也要被困在净土的边地。因为,这个境实在太深重,它既是阿弥陀佛果地不可思议智慧的行境,也是本师释迦佛的慈悲教导,对于这样深重的境,哪怕产生一丝疑虑,都会成为很大过失,如果完全不能信受,甚至毁谤的话,那必然百千万劫堕在地狱深渊。像这样,考虑到因果的严重性后,就丝毫不敢怀疑,对于世尊所说的每一个字,都信受奉行。 还要想到,净土大法是无量群生赖以即生解脱、成佛的大道,它像日轮,普照世间;像大风,周遍行于世间;像大愿船,普度无量众生,所以在面对它时,我们应该充满敬畏,有一种无比尊重的心。就连补处弥勒菩萨都这般恭敬、虔诚,领受佛智法门,而且也一心精进,专精地来修学,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小辈呢? 这里要体会到,“不敢”二字所表现出的无比敬重。在这个大事因缘面前,不敢产生一点邪见、歪曲以及非法的持受。我们不敢以自己的寻思分别心去染污它,也不敢以诋毁、轻慢去触犯它,也不敢以懈慢之心对它臵之不理。 总之,弥勒菩萨代表千秋万世的人向世尊禀白,表明我 等弟子的心意。也启发我们,要信受世尊的言教。所以我们也应当说,现在已经接受了释迦世尊的深重教诲,今后一定专精修学这个殊胜的法门,按照世尊的教导来奉行,不敢有疑虑。 这也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的“信他”。相信释迦如来绝无诳语,弥陀世尊绝无虚愿。一心随顺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无有疑惑。这就叫做信他。这主要是以佛的证量来作证明。如果对佛有真实的、不退转的信心,那对于佛所说的一切,就不会产生任何怀疑,全都如实信受。对于佛经里的每一句话,都诚心地相信。以这种深信,自然会出现欢喜,一心好乐希求,之后按照佛的教导去做,菩提道就会变得非常简易、直捷。 这就等于是以佛心加被你的心,以佛的量成为你的量。所谓无上胜义谛,唯一以信心来入,这个佛智不思议法门也唯一以信心来入。信心如手,只要有了信心,就已经臵身在弥陀愿海的无量功德宝山当中,可以随手拾取无量的妙宝。信心是净土妙道的根源,从中会辗转不断地出生直至尽未来际之间的无量无边的利益安乐。一旦生起了胜解信,没有丝毫怀疑,深深忍可,当下就会生起欢喜。从此之后,你就得了大安心,再没有生死的恐惧,会感到人生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而且会一直处弥陀愿海光明的加被之中,时时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思考题: 1、对于世尊“汝及十方诸天人民一切四众……快乐无极”这一段开示,我们听了后: (1)应如何思维而生起欢喜心? (2)应如何思维而厌离生死痛苦? (3)应该做怎样的决断? (4)应遵循怎样的修道准则来度脱自己? (5)应如何思维而发起精进? 2、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后,决定能解脱生死?请结合“长与道德合明……次于泥洹之道”做解释。 3、“弥勒白言: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1)“重诲”有哪两种涵义?请分别解释,并回答:为什么说佛的教导是“重诲”? (2)“受佛重诲”一句显示了哪两个道理?请分别解释它们的原因。 (3)这里的“疑”指什么?有疑心会产生什么过患? (4)为什么弥勒菩萨“不敢有疑”?“不敢”二字体现了什么? (5)我们该怎样“专精修学,如教奉行”?
/
本文档为【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