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ord】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

2017-11-22 8页 doc 24KB 1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word】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 分析与思 NO.9.2011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域外文化学习与研究固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 盛国伟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钱钟书通过对林纾翻译的切磋琢磨,仔细推敲,发前人之未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锈(或媒),’,’讹”,’化的翻译思想,把’锈 (或媒),’,’,”化”三者建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
【word】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
【word】 对钱钟“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 分析与思 NO.9.2011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域外文化学习与研究固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 盛国伟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钱钟书通过对林纾翻译的切磋琢磨,仔细推敲,发前人之未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锈(或媒),’,’讹”,’化的翻译思想,把’锈 (或媒),’,’,”化”三者建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揭示了翻译的基本过程,使我们能从本土翻译理论中更直接,更形象和更亲 切地认识到翻译所起的作用,翻译中常易出现的问题及其翻译的标准问题. 关键词: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l1)-09-0243_02 钱钟书先生在译学方面的论述,作为其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 在中国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化境说”作为其翻译思想的 集大成,更是为人所熟知.他没有给后学留下太多的有关翻译理 论的着作,其翻译美学的思想,散见于《管锥编》,《谈艺录》,《七缀 集》等着述中.然而这些宝贵的理论财富却是我国翻译思想史上 的不朽篇章,如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本文拟从钱钟书的”诱(或 媒),讹,化”入手,通过阐释其内涵,探讨从中得到的对翻译问题的 启发和思考,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一 ,钱钟书”诱,媒,讹”翻译思想的内涵 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就翻译的过程,标 准及其本质特征提出了”诱(或媒)”,”讹”,”化”的理论,比较集中 地论述了他的翻译美学思想.在文章一开始,钱钟书写道: 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义蕴颇为丰富. 《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圆,译也.从’口’,’化’声. 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日’囵’,读若’勰’.”南唐以来,”小学”家 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所施 的引”诱”,”镐”,”讹”,”化”和”圃是同一个字. 钱钟书借古人之语,由此延伸出自己独特的#体会#: “译”,”诱”,”媒)t,46”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 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意”(manifoldmcaning),把 翻译能起的作用,难于避免的毛病,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仿佛一一 透示出来了. 钱钟书以评析林纾的翻译为对象,从古人关于翻译的训诂和 南唐以来的”小学”家对”译”的申说中,拈出与翻译相关的”译”, “诱”,”媒”,”讹”,”化”几个字.对其意义进行新的阐发,可谓慧眼 独具.这几个字可以说是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概括了钱钟书翻 译美学思想的核心. (一)诱(或媒):翻译能起的作用 一 个”诱”(或”媒”)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翻译的性质,它的功 能,作用和目的.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写道: “媒”和”诱”当然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它是 个居间者或联络员,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 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因缘”. 对于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本质,可谓见仁见智,但对于翻译在 文化交流,思想传播中中所起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钱钟书说: “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 把这句话大而广之,翻译在人类文明史上所起的”媒”的作用,也已 经是人类文明史上公认的事实.无论是中国早期的佛经翻译还是 近现代以来的科技翻译,社科文献翻译;无论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翻译还是《圣经》翻译在全球的传播,翻译总是 以一个”居间者”,”联络员”的身份穿梭于人类不同的文明区域之 间,使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成为可能,从而打破人类个体认识局限性 的藩篱,推动人类思想文化史的整体进步,藉此,不同文明之间得 以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讹:翻译中难以避免的毛病 所谓”讹”就是译文和原文有出入,”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 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那就是’讹.对于造 成”讹”的根源,钱钟书认为,在于存在三种差距,而且一定程度的 “讹”甚至是难以规避的. 一 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差距,译者的理解和文风 跟原作品的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 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 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 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 翻译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关涉不同语言符 号之间的转换,还不得不考虑源语言与目标语所根植的文化环境. 语言的睽隔,文化的差异,翻译主体的性格文风和文字造诣等等都 决定了翻译的复杂多变.于是”讹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讹”的存在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显露出其积极的一面; 其一,就翻译主体而言,由于翻译工作本身要求译者对源语和目的 语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熟谂谙知,译者,即使是一个颇有建树的译 者,在早期翻译中,”讹”的出现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警示译者不 要试图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翻译活动中”讹” 的出现,提高译作的质量水平,译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时刻保持一种翻译的状态.而这无疑会推动个体及整个翻 译事业的不断进步.随着译者水平的不断提高,翻译辅助技术的 发展,这种的”讹”的比例势必会越来越少. 其二,就译文接受者(读者)而言,一定量的”讹”的存在,能达 到”正诱”(好翻译)的作用,起到”同化”的效果,使读者逐渐向原文 过渡.译文借助翻译的”讹”拉近了原文和读者间的距离,缩小了 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隔膜,并把它作为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一步步 引导读者接近原文的思想.随着译文读者所需的背景知识和语言 知识的增加,译文中的”讹”也就愈来愈少,译文也就表现出从意译 过渡到直译,从直译过渡到原文.于是读者最后抛开译文,直接阅 ?作者简介:盛国伟(1985.),男,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 243 NO.9.2011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eiiinaElectricPowerColleae域外文化学习与研究固 运用语篇分析法指导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 刘莲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FEl473000)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以实用为目的,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却从根本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 的提高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语篇分析教学法既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对文章主题,结构及体裁的分析,对于提高学 生文章整体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职高专;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4)244-02 一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阅读现状.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阅 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 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 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等,理 解正确.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 读能力是反映一个人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它能够体现一个语言 学习者对词汇,习语,语法,作文技巧的熟练程度或驾驭能力.提高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 用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在阅读的 过程中往往觉得生词多,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句子稍长就理解 困难,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难抓住文本重点.不能把所读 的内容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就直接影响了阅读的 理解和阅读的速度,根本不能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中 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法陈旧,很难调 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也很难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而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四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综合 运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分 析,推理,归纳和判断的能力.因此,应用语篇分析法指导高职高 专英语阅读教学. 读原文.正如钱钟书说的”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它把我们向 原作过渡,而我们读到了原作,马上掷开了译本.”或许正是基于以 上两个方面的原因,钱钟书才对”讹”采取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他 在《林纾的翻译》中甚至强调林译小说对原文的不忠实和”讹”所起 到的一些”防腐作用”,从而使林翻译小说因此而可以免全被淘汰 (三)化:翻译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翻译的标准,历来众说纷纭,鲜有定论,而钱钟书则创造性的 将其浓缩为一个”化”字.这”化”自然是翻译的至高标准,也是译 者追求的极致目标.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 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 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 境.”但是他同时指出”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从 而道出了翻译的艰辛之处. “技近乎道”.当翻译臻于”化”时,它就不仅仅是认识世界的 一 种工具,更是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一门艺术,并与中国古代的”文 质说,近代的”信达雅说”一起体现了中国翻译思想不断深化,不 断完善的发展历程.此外,这种”原作的’投胎转世’(th~’ansmi- grationofsouls),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的”化境说” 与西方的结构主义宣称的原作者”死亡”,翻译是文本的”重生”具 有异曲同工之妙,彰显了”化境说”具有的远瞻性的一面. 当然在翻译实践中,”化”并不易企及,而且”化境说具体的实 现方法和步骤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掘,但正所谓”取法乎 上,失之于中”,它从艺术追求上,高屋建瓴地为我们指明了翻译应 有的方向,因而也应是每一个译者孜孜以求地. (四)”诱(或媒),讹,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揭示了翻译的 244 作者简介:刘莲东,助讲,学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本过程 钱钟书以林纾的翻译为探讨点,从《说文解字》中创造性地拈出 “诱(或媒)”,”讹”,”化”三词,通过形象化,建构性地阐释,鸟瞰了翻 译过程的全貌,即翻译者首先认识和发挥”诱”的作用,竭力减少和 避免”讹”,继而追求翻译的最高境界一”化”.这就是钱钟书所谓 “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讹’ 又是不能避免的毛病,于是’媒’或’诱’产生了新的意义”的蕴义. 二,结论 钱钟书虽然没有专门的翻译理论着作留于后学,但他凭借着 自己深厚的中学西学功底,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通过对林纾翻译 的切磋琢磨,仔细推敲,发前人之未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诱(或 媒)”,”讹”,”化”的翻译思想,并把三者建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 体,揭示了翻译的基本过程,使我们能从本土翻译理论中更直接, 更形象和更亲切的认识到翻译所起的作用,翻译中常易出现的问 题及其翻译的标准问题,因而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一 笔. 参考文献: [1】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 [3]Y新璋.翻译论集D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王秉钦,王颉.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1】.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2009. 【5】王克友.翻译过程与译文的衍生:翻译的认识语言,交际和意义观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李小霞,张宝.敛钟书翻译美学思想初探明.大学时代下半月,2OO6,I,7). 【7】张丽萍.钱钟书’叶匕境”思想研究【D】.2007.
/
本文档为【【word】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