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火烧圆明园

2017-08-30 50页 doc 156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 涝洲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能力目标: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知道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怎样毁灭了圆明园。 “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先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教学难点:懂得 昔日的辉煌”。 查阅资料: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求: 了解...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 涝洲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能力目标: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知道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怎样毁灭了圆明园。 “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先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教学难点:懂得 昔日的辉煌”。 查阅资料: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求: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知道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怎样毁灭了圆明园。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2、请同学们看图片 3、看着这些断壁残垣大家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4、今天,让我们走进昔日这座举世闻名、辉煌无比的皇家园林,去倾听它的诉说。 二、研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看看历经劫难的圆明园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听了它的诉说,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请大家边读边画下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一些批注。 (一)昔日辉煌 1、学习第2自然段。 指名朗读,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出示: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指名读,指导朗读,想象圆明园的规模宏大。 出示:圆明三园全景图 请看,这就是昔日规模宏大、布局精妙的圆明三园。 出示文字补充材料,说明它的建筑总面积和水域面积。 师范读2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圆明园的规模宏大、布局精妙。 生练读,注意体会。指名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圆明园规模宏大,圆明园的里面又是什么样子呢, 默读思考:圆明园内丰富多彩的建筑景观,主要有什么特点,批注在旁边。 同学交流。指名汇报:规模不同 象征不同 创意不同 风格不同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读出来。 指名读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完整地体会圆明园中建筑宏伟繁多,风格特点各异,建筑艺术登峰造极。 师引读(红字)。 3、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一读,画下来。 出示:有上自„„下至„„还有„„。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名读,齐读。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为什么课文结尾将圆明园概括为“园里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全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这种自豪骄傲读出来,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读出来~练习读。 指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3、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领悟这三个自然段从不同方面记叙的顺序。 (二)惨遭毁灭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收藏着无数珍贵历史文物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1、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 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自由读,谈谈感受。 再读,体会带点字的意思。从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默读5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 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准备交流。 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 2.同学们,我们不愿看不忍看又不能不看,让我们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吧~ (师介绍补充资料《圆明园之火》)同学们,我们的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指导朗读,深刻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暴戾恣睢和中国人的愤恨、痛惜与无奈。 3. 在1860年中国的土地上,侵略者为什么竟敢如此胡作非为,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小结: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清军守军望风而逃,留守者自杀,留居者避匿„„致使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将1、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领悟课文首尾照应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应重在写“毁灭”,为什么却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默读课文,边读边揣摩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运用对比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真情表达 出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现在你站在这片废墟前,你心中想的是什么,有人要重建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但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小溪生病了》教学设计 涝洲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小溪为什么“生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强化保护生态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并自主增识生字,有选择地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小溪为什么生病了,后来怎么又变清了。 教学难点: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和小动物们听了鸟的话为什么都不好 意思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概都有过生病的经历吧,谁来回忆一下你生病时的感受,(生答。) 师:是啊,生了病是很难受的。最近老师听说了一件奇怪的事,山谷里的一条美丽的小溪也生病了。(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溪水哗哗流动的画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小溪生病了》。(板书课题,先写拼音,然后写汉字。并齐读。) 师:大家看,文文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她感到很奇怪,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读文文的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课文,帮她解答一下她的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我们来和文文进行一次读课文比赛。 课件1,文文画外音:我能看拼音读课文,你能吗,(学生看拼音自由读课文。) 课件2,文文画外音:我能看汉字读课文,你能吗,(?看汉字读课文的时候,如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把文后双线格和田字格中的生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学生看汉字自由读课文。) 课件3,文文画外音:我能读给大家听,你能吗,(?先动笔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 课件4,文文画外音:你们读得真不错呀~(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课文,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大家都读懂了什么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通过反复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小溪也是会生病的。那小溪生病之前是什么样子呢,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课件体会小溪“清清的”、“绿绿的”、“唱着欢乐的歌”的美丽景象。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抓住“清清的”、“绿绿的”、“天天”、“欢乐的”等词语体会和评议朗读时的语气。 4.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美”的语气。 师:小溪原来是又美丽又健康的。可它怎么会生病了呢,它是怎么得病的,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结合课件体会“变黑了”、“变臭了”的景象。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抓住“一天天”、“变黑了”等关键词语,并体会和评议朗读时的语气。 4.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难受”的语气。 5.如果你就是生活在小溪边的小动物,看到小溪生病了,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师:小动物们请小鸟来帮忙找医生给小溪看病,那它们找到医生了吗,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重点引导理解小鸟的话的意思和小动物为什么不好意思了。 3.指名读此段,强化理解。 师:后来小溪的病好了吗, 1.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 结合课件体会小溪病好之后的欢乐心情。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抓住“又”、“清清的”等词语体会和评议朗读时语气。 4.再读此段,注意读出“欢乐”的语气。 师:课文我们读完了,那你读懂了吗,谁能给大家统一说小溪为什么生病了,后来它的病是怎么好的, 1.学生自由汇报。 2.怎样保护小溪。(可引导学生采取“小小提示牌”活动) 3.同桌或小组讨论“小小提示牌”活动方案,并评出“最佳创意奖”。 四、谈本课的感受 五、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如果我们不爱护大自然,大自然也会生病的。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并用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涝洲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 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 美感。 3、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专注 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课件,一盆花 教学重点: 1、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教学难点: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 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师导:上节课,咱们已经闯过了神奇果树和课文城堡两个关卡。 这节课咱们和小松鼠继续森林探险之旅,出发??(动画演示:花生宫殿) 要想闯过这关,帮小松鼠找到花生,其实也并不难,只要大家团结合作, 开动脑筋,你看:(出示闯关要求:花生是谁摘走了,请你好好读课文, 帮小松鼠找到答案。) 2、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图1,理解第一段,出示花,理解“格外”、“鲜艳” 2、过渡:花儿这么美,是什么花呢,出示第二段,听读,分角色朗 读。听了鼹鼠的话,松鼠可真高兴,这时它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老师引读: 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3、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 花生。小松鼠,我是森林晚报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你,你知道花生很好吃,想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以后,每天都做了什么啊,(老师扮演森林晚报记者)小松鼠越想越高兴,结果又怎样呢, 4、出示第三段理解“每天”?小松鼠前天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 么,?昨天又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么, ?今天呢, 5、它等了多久啊,一天,两天,它等到什么时候了,出示课件,花 都落光了,小松鼠等了这么久,从春天等到秋天。我们读的时候要怎么读才能读出等了很久呢,(指导朗读,要读得慢一点)出示第四段,学生试读,指名读,,通过言语神情来表现,体会小松鼠着急的心情。 6、等了这么久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 我们来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动画演示)理解“自言自语” 师表演“自言自语”,创设情境:怎么搞的,笔去哪儿了,怎么找不到了, (师边寻找边嘴里嘀咕) 说说刚才老师在干什么呀,生用“自言自语”来描述,谁也用“自言自 语”来说话。 这时,小松鼠也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读。(出示句子: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问、想象说话 1、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请大家当一当小侦探在小组里帮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说的时候要注意说出你的理由。 2、汇报: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还是让我们的小花生自己说说吧。(动 画:花生生长过程) 4、原来花生果并没有丢,全在泥土里呢~真是虚惊一场~ 小松鼠 知道后会说些什么,它以后又会怎么做, 全班交流。 你想对小松鼠说怎 样的一句话呢, 5、先在小组练习,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保存趣味,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 2、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 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 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里说 3、指名上台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小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今天我们和好朋友小松鼠一起闯过了花生宫殿,找到了小花 生,还知道了花生原来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其实在我们平时吃的食 物中,还有很多也是长在土里的。下课后,你可以通过看书、问身边知道 的人、上网……各种方法去找一找。 《小猫咪穿鞋子》教学设计 涝洲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增长见识(了解动物蹄、爪的不同作用),懂得看1 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学样。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9个生字和部首“革”,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穿鞋子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3(学会书写10个生字和部首“革”,注意“鼠”、“再”等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头饰、课前收集有关动物 脚的作用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1、谜语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八字须, 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请大家猜一下老师说的什么,” 2、激起兴趣,引入新课 对,它就是我们今天这篇童话的主人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 王国,一起来认识一只小猫咪。(多媒体出示一只穿了鞋子的 小猫咪。)看这只小猫咪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猫咪有什么不一样, (生:穿鞋子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小猫咪穿鞋子》,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 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他穿上鞋子后又发生了什么,结果怎 样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同桌互读课文,划出自然段,互相纠正读音。 3. 认读要求认的生字。 4. 再次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有几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指导理解“羡慕”、“好奇”、“好容易”等词语。猜一猜小猫咪 自言自语说了什么羡慕的话,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第2,18自然段。 ?小猫咪穿上鞋子,在院子里都遇到了谁,快到课文中找一找 (多媒体出示:小猫咪遇到了()、( )、()、(),学生 回答时教师随机贴上动物图片。) ?自由读课文,标出小猫咪说的话。 指导学生读小猫咪反复说的两句话:“这鞋子好看吗,”(高兴。)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呢,”(疑问。)想一想小猫咪心里是怎么 想的,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疑问的语气。 ?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是怎么回答的, 同桌分角色读对话,重点理解4个小动物脚的作用。(生回答 问题,师板书小动物脚的作用。) ?小组内分角色读,师读旁白。指导理解“连连点头”、“连忙”、 “伸着脖子”、“摇着尾巴”等动作,想象画面。 ?刚才老师读旁白时不知大家注没注意到这几个小动物边说边 做的动作,你能戴上头饰,用边说边做的动作演一演吗,(每 个组推荐最佳扮演者上台展示,然后师生评议,生生评议。) ?小猫咪听了动物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指导学生读 出高兴、得意之情。) 四、仿写对话,拓展延伸 小猫咪边说边走,也许走出了院子,他又会遇到谁呢,看屏幕 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多媒体出示) 五、一语道破,揭示要点 1. 学习第19、20自然段。 ?猫咪为什么再也不想穿鞋子了, ?指名朗读妈妈的话,理解“听诊器”一词。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 通过小猫咪的前后变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渗透写法,以读促写 1. 记事文章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以本课为例进 行说明。 2.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爪子、蹄子的形状,了解它们的特殊作用。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肇东市涝洲镇中心小学 杨彩凤 《语文课程》中强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意义重大,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差,但学习兴趣和自学潜力却是无限的,若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等于触动了学生的自学动机。如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前,我将聂海胜、费俊龙两位宇航员驾驶神舟六号登上太空的投影片出示给学生看,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获得了视觉效应,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对“太空生活”产生了兴趣,我不失时机地设疑: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这时,学生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把学生导到自读课文找答案的路子上去。为了引起孩子们自学的兴趣,我还利用低年级孩子爱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常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告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应该学会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1、抓好课前预习,教给学生基本的自学方法。 预习是自学的初始,是自学的尝试阶段。但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小, 自学能力尚未形成,教师要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掌握常规预习的方法,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我一般采用“读文”、“识字”、“学词”、“赏句”四步。第一步“读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基本达到通顺、连贯。第二步“识字”:先给自然段标出序号,然后用圆圈在文中圈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读一读,并利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分析记忆字形,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第三步“学词”:给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生字查字典组词,并写下来。再尝试联系生活实际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口头扩词练习。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第四步“赏句”: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当然,除以上四点常规预习外,还要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回声》一课前先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去搜集有关回声的资料,了解什么情况下有回声的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去选取完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逐步掌握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2、抓好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律和方法,虽然低年级阅读教学并不过分强调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强调学生的自然习得和读中感悟,但是必要的方法渗透,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讲读 课文过程中带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圈画重点人物、关键词语,并 教会学生用不同的、但相对固定的符号圈画重点信息,如:用括号圈画 量词,用空三角标注出动词,用方框表示人名„„长期坚持下来,学生 自己就会对文章的重点进行圈注了,只要教师再佐以激励性的评价,鼓 励学生坚持下来,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的提 高一定是有益无害的。 3、抓好阅读题目的教学,教给学生审题能力。 除了阅读课文的教学,阅读题目的教学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容忽视 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题的审题能力很弱,做题方法盲目, 很多教师注重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觉得只要见的题目多了,学生的 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殊不知,光做题,没有方法,只能掌握做过的题 目,一旦遇到新的文章和新的题型,低年级学生还是照错不误的。因此,必要的做题方法指导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在本学期末的复习课上,我专门利用两课时的时间,通过一 份阅读题目专项练习,带领学生逐题分析、教会学生阅读题目的做题步 骤和方法:拿到一篇文章,先要通读全文,标注自然段;二看题目,知 道都问了什么;再读文章,边读边圈画与题目有关的信息;之后,逐题 作答,将圈画的信息正确的反映在试卷中;最后,逐题检查,有无漏题 或漏答,有无错别字或拼音错误。在如此详细且步骤明确的方法指导下,学生对于阅读题目不再那么恐惧了,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抓好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将课文知识运用 到实际中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善观、善听、善说、善读的习惯,我主要抓住了四个字: 1、观,即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课内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有顺序,有重点,认真细致地观察。如教《笋芽儿》时,我带学生到学校的竹林里上课,在观中学,学中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了教学效果。 2、读,即阅读。课外阅读的种类很多,有童话,诗歌,科普„„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学了《恐龙的灭绝》一课,由于本文科学性比较强,可让学生查看一些历史上有关恐龙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阅读内容也可是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书刊。 3、演,即表演。表演是语文活动课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它寓学于乐,寓教于乐,既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又可发挥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生活。我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通过读、听、看、演、寓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男孩的优秀品质震撼了这些在春风雨露中长大的独生子的心灵,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4、画,即在活动课中,让学生用图画形式再现课文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力。如《王冕学画》课后要求给画上的荷花叶添颜色,再画上点什么。教学时,我这样启发学生想象:(1)池塘里除了荷花,还会有什么,(有鱼、有青蛙)。(2)荷花在什么季节开放,有什么东西飞来,(蝴蝶、蜻蜓)。再让学生给画添上什么。再如学完《四个太阳》这课后,我让学生画几个自己心中的太阳,表达自已美好的心愿。通过动手画一画,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的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天空 肇东市涝洲镇中心小学 杨彩凤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乃是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与理念。因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成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教师要改变“独霸讲台”的知识权威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一、润物无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教学的最终成果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准确把握住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最关键的还在于他能否自主学习。 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长期应试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工具,成为接受教师传递知识的容器,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教材转,教学围绕考试转,学生自主性、创造性都受到抑制。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全程参与者,教师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确立了“心中有学生”的思想,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带动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现代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努力放下师尊,明确自己是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交流合 作伙伴的角色,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走进学生的心灵,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面向全体,平等地关注每一个个体,给他们以平等的参与、表现和发展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真情经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都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努力创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切实有效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交触”。因此,教师必须冲破“说教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更具人文气息的教育情境,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交流中,教师也应减少即时评判,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如在讲述“张衡发明地动仪”这一目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相关的影片,然后向他们展示地动仪的剖面图和动态的简单演示画面,接着提出问题,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地动仪是如何测出地震方向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够预测地震吗,如果不能,那么它的诞生在当时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他们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寻求结论,品尝成功的快乐。 三、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善教。新课程不仅表现为教材知识与体系的变化,更突出地体现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手段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钻研知识理论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更要真正了解 学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必定要经历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引导转化上。“施教之路,贵在引路,妙在开窍”,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读书,使泛读、细读、精读相结合,充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使书由厚变薄,由薄升厚,有效地掌握、积累知识。 其次,努力质疑,打破思维禁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思疑、释疑、消疑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擦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 如讲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这一内容时,我出奇地引入学生熟知的成语“纸上谈兵”,让学生说出该典故的由来,接着鼓励他们利用刚才所学知识对前人的这一说法进行大胆的判断,这与当时的事实是否相符合,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及提高他们勇与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师的问与学生的思促进学生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使要传播的知识水到渠成,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创造性等也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得到提升。 第三,求异探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他们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知识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方式接纳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量变以至质变,重新组合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求异,合理想象,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敢拓新境,能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另类”见解,不唯书,不唯师,不满足现成的答案,同时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要求。学生的求异创新是 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和途径,只有求异,才能对课本知识更广更新的理解,才能培养学生发散、变迁、独特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新立异,才能创新,而不墨守成规。 四、锲而不舍,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被动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学习,最关键的还在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方法的优化,知识内容的升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只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习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非智力因素,在知识频繁更替的今天,寻求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了从接受到内化的质的飞跃,才能使自主学习最终成为自觉行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呢,一方面,要将学生置于自主学习的氛围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帮助学生在陌生的知识领域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发现并纠正学生不当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根据学生实际,通过有效测试,使学生感到自主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能。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总结反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的: 1、认识要求认的13个字,以及“亲切、做事、麦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有答案,请同学们阅读第二自然段找答案。 2、思考问题,训练说话: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3、现在小马必须要过河,那它是怎样过河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老师有三个小建议:(1)、字字读准。(2)句句读通顺,没读好的地方多读几次。(3)不懂的地方用“,”做上记号。 4、学习字词。 二、理清课文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1、快速默读课文,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填空练习。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三、指导朗读。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6段) 2、指导朗读。 (1 )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3、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自读第8自然段,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讨论:小马回家以后,会对老马说些什么,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的问:„孩子,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老马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又赶快说:„妈妈, 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面磨好了。‟妈妈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拿到二年级的课本,前后翻阅着,突然感到莫名的不安,那感觉像极了刚刚接教学任务时的心情,那是一种没有底气的不安,一种手足无措的烦恼,这不安和烦恼取代了一年来由摸索走向成功的喜悦,竟从心底涌现出一种如履薄冰的恐惧。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振奋起精神,该来的还要来,该做的还是要做~趁着学生们还没有上课,自己要把课本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确定本册的教学重点。 有了,心中那股不安随即被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所代替,自信又回到我的身上。我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仔细的阅读分析,试着从中找到本册教学重点,理清这册的教学总体思路。 仔细学习了新课标,学习之余觉得找到了些感觉,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 于是,我制定了本册的总体思路: 一、继续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识字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为主,鼓励学生课下识字,加大课下识字的数量。 写字在一年级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把字写美写好,提高审美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对这方面的教学和评价要和有趣形象的游戏、活动等结合起来,以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阅读教学 继续定位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 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等一些基本的做法上。与一年级不同的是逐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我的想法是努力把理解词句做的趣味些,浅显些,和缓些,让学生感觉不到学的知识再加深。还有的区别就是随着识字量的加大,二年级的课外阅读应该增加数量,怎样引导课外阅读也是二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写话教学 这学期我打算用各种趣味的活动、方法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写话。重点不在写了多少,而是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写话的兴趣,让他们能自发地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口语交际 根据一年级的经验,我们除了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外,把练习的重点放到课下(课间师生间、同学间的练习)、课上(课上回答问题时对口语交际的引导)与阅读结合(读书讲故事)。 五、综合性学习 根据实际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以语文观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计划制定出来了,但是怎样实施还是要动脑子的,不过,我可以有信心的走进我的学生中间了。 语文课的儿童味 中心小学 杨彩凤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如教学《王冕学画》,在学习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 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跟学生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然后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还是那位学生,他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听写:崎岖 山涧 横七竖八 ?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并且,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猛地举起?"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 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 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对于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的我,《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已经教过几遍了。以往教学这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我总是课前深钻教材,找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把握教材内容,然后精心设计教案:“这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用什么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设计得有板有眼。教学过程中又执行得过于死板,每分每秒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我一字一句地演示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来不得一点变更,容不下一丝偏差。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教路,我就急忙点拨引导,生拉死拖地硬拽着学生往自己设计的“套儿”里钻。 今天回头看以往的教学方法发现:课堂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个性、能力的培养 和发展,忽视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课堂主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在轰轰烈烈实施新一轮课改的今天,我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维,形成了“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教学方式”,树立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观念”。当我再次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老教材”时,摒弃以往的“墨守成规”、“话语霸权”,创新使用了以下新教法。 《趵突泉》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趵突泉》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课文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首先抓住能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会丢失一半的美。”层层深入学习挖掘文章内涵。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到老舍爷爷游览了趵突泉后,怪不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欣赏完大泉的气势那个美,再次诵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时加深对此句话的理解、感悟。在学完小泉的姿态美、有趣之后,在回归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归,让学生逐渐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在教学时,我还抓住对重点词的体会,我通过查找资料利用录象,重点抓住几个“冒”字后先后引读,从而再回到全句再读感受到这是一种 “永不疲乏”、“永不退缩” 的自然力量。经过这样的几次导读学生的读的水平层层提高,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课已经结束了,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有欣慰,也有遗憾。课堂评价学生时教师语言应再丰富一些。课前引领学生拓展性阅读不够,因此孩子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影响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更好地学习课文。 《趵突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大泉、小泉的美以及泉水在济南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大泉小泉的特点 2、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程序 一、复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2、小组讨论。 3、学生发言。 4、师生共同回答。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3)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4)讨论重点句子: “一年四季„„翻滚”“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不由„„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飘荡着”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作者在观察、欣赏三个大泉时的感受,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不敢正眼去看”,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表现三个大泉震撼人心的美。 “永远„„永远„„永远„„”排比句式具体表现作者从三个大泉体会到的大自然的伟大。从作者的独特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三个大泉的壮美。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齐读这一部分 (3)“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有很多小泉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 老师提示,,小泉中有叫金线泉的,会是什么样子的?有叫螺蛳泉的,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4)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 三、合作探究,感悟不同 找出描写大泉、小泉特点的词语,说说各有什么不同, 四、朗读指导:大泉表现的是一种壮丽、阳刚之美,朗读要有一定的气势;小泉表现的是一种秀丽、阴柔之美,要读得活泼一些。写大泉的文字中,有一句是写冬天大泉的情景:“冬天更好,„„神秘的境界”,要读得轻些、慢些,仿佛真的进入一种神秘的境界。 五、总结全文,激趣深化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有很多有名的风景区,就名泉来说,除了济南的趵突泉,你还知道有哪些名泉,(无锡的二泉映月,杭州的虎跳泉) [教学反思] 《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要求精读的课文。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课文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点句,贯穿全文。 我抓住能够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层层深入学习挖掘文章内涵。从文章开头质疑为什么三大名胜趵突泉却占据一半进入课文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到老舍爷爷游览了趵突泉后,怪不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欣赏完大泉的气势美,小泉的姿态美后,再次诵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时加深对此句话的理解、感悟。而在学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归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归,让学生逐渐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二、课后整体感悟。 课已经结束了,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有欣慰,也有遗憾。 1、课前引领学生拓展性阅读不够,因此孩子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 2、小泉一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启发引导的还不够,一方面省去的是前面出现过的小泉有趣姿态,另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的无尽遐想,当时我只考虑到了后者。我觉得每一次试讲都促使我更深入地去与文本进行对话,都能帮助我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握教材,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弹性,在今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在处理学生理解“冒,冒,冒”时,我设计师生合作朗读环节。但由于之前引导不到位,学生没有完全感悟到三次冒的语气其实是越来越强烈,所以效果不够明显,还应重新设计,精益求精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春雨的颜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颜、群"等11个生字;会写"雨、地"等10个字。 2、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喜欢春雨的思想感情。 4、态度: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 习。 教具准备: 1、燕子、麻雀、黄莺的图片和头饰。 2、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满怀激情地导入:春姑娘己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且还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你们知道她的小伙伴是谁吗?(课件:春景、春雨) 2、同学们,春雨本身是无色的,课题却是“春雨的颜色”这是为什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3、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感知内容,相互交流: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的声音] 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沙沙沙)那沙沙沙的春雨落在地上是——轻轻地,那就应该用又轻又柔的声音来读。让我们把这一段读得轻一点儿柔一点儿,我们一起来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听着春雨的声音,我感觉春雨马上就到了,瞧~春雨下起来了,(出示春雨图),看春雨又像什么, 三、品读词句,感悟春雨的美。 1、春雨那优美的身资,悦耳的声音,引来了一群小鸟。[课件出示文中图瞧~]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请小朋友拿好课文书,齐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谁来说说它们在争论什么呢, 争论”一词说明鸟儿们对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意见不统一,谁也不服谁 2、小鸟们认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3、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三只小鸟认为雨都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生交流:燕子说雨是绿色的。(板书:绿色)麻雀说雨是红色的。(板书:红色)黄莺说雨是黄色的。(板书:黄色) 4、学习燕子的话 (1)指生读小燕子的话。 (2)在春雨的滋润下,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想不想看雨后的柳树和草地?(出示草地和柳树的图片) (3)为什么雨后的草地和柳树会变绿呢? 因为春雨的滋润,到处是绿草如茵柳如碧玉。 (4)看到这美丽的景色,老师也不禁想读一读这段话,读的时候我们要突出绿色的美丽和燕子与其他小鸟争论的语气。 (5)生自由练习读后指名读,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过渡句:谁还想读一读哪只小鸟的话 5、学习麻雀的话 春雨给树木穿上了绿衣,春雨又浇开了花朵。想不想看粉红的桃花和杏花?(出示桃花和杏花的图片) 谁想读一读麻雀的话,在读之前,想一想读这句话时主要要突出什么语气呢?(突出花的美和小鸟争论的语气) 指名读,相机进行指导 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小鸟们争论的场面和美丽的桃花和杏花了。 分角色賽读 男女生角色扮演賽读 6、学习黄莺的话 为什么雨后的油菜、蒲公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想一想读这句话时,也要突出什么语气呢? 指名读课文。 四、展开想象,升华情感 1、想象你是被春雨滋润的事物你会对春雨说些什么, 2、你心中的春雨是什么形象夸夸它。 3跟随美丽的春雨唱起来、动起来。 4、找到课文中描写春雨落在植物上的动词。 五、分角色表演 分角色扮演 六、拓展“争论”,习得语言表达的经验。 1、师讲述:春天,百花盛开。你们瞧,春雨还落在.月季、杜鹃、玫瑰|、.牡丹香雪兰.蒲公英、迎春花、野百合、蝴蝶花、牵牛花、茉莉花、山茶花, .春雨真美,为大地披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练习句式:春雨是------的。---在------上,------变-------了。 2、春雨让春天变得更美丽,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3、续写小诗《春雨》 七 、总结 春雨是神奇的,它让大地变得五彩缤纷:春雨是快乐的。它奉献自己滋润别人;春天是美丽的,需要你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希望你们用手中的笔记下这美丽多彩的春天。 《春雨的颜色》 教学反思 《春雨的颜色》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全文围绕着小鸟争论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而展开的。回顾自己的上课过程,有几点我认为自己的预想与效果比较符合的. 1、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鸟。由于分了角色,孩子们朗读的兴趣提高,都积极的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够读出”争论”的语气。为了更好的拉近师生的感情,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我也采取了师生合作读课文的形式,学生的表现更为积极,都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课堂气氛活跃。 2、课文中有形象的描写春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记得有首儿童歌曲,就叫做”春雨沙沙”,所以在课中,我特意设置了课中歌曲活动,当这首歌的前奏刚刚响起,孩子们便快乐的唱了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很多还一边跟着唱一边还做动作,有的当春雨,有的当刚出土的小芽儿,每个人都很乐意的参与其中.我心想这歌曲我的插入还是成功的。 3、语言练习上,我又带领学生到春天的百花园里去游玩让孩子充分的发挥想像力,让孩子说一说,在百花园中春雨还是什么颜色的,这一点上我有效的运用了图片。孩子们说的能够达到预期的口语训练目标。在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在我的大胆鼓励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扬。让我感悟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纳入即兴创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标设定的要求。我想,这样的课堂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机 勃勃,充满智慧。 在这三点上,我觉得是我上这节课进步的地方,可是不足之处也颇多. 首先是儿童话的语言少,在处理角色朗读时没有更多的变换“争论”的语气语调,使“争论的语调较为统一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在探究描写春雨的动词和夸春雨的颜色时用的时间较长,以至于在句式练习和续写小诗时时间较短,没能做到全员参与;在续写小诗《春雨》时由于对句式才”春雨的颜色“练习较少,生写诗遇到了困难。 《快活的小河》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体会小河、泉水、瀑布3个好朋友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 2.体会小河、泉水、瀑布这3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时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词卡、头饰。 教学流程: 一、板画儿歌,入情入境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大家想认识吗,简笔画并配儿歌:细细长长像带子,弯弯曲曲向远方。哗哗啦啦歌儿响,小鱼小虾喜洋洋。 师:同学们猜出来了吗,我们的这位新朋友是谁呀, 2.启发式谈话: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希望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 3.从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引出课题:快活的小河。 二、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慈祥”这个词语,理解词义。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抱怨”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句抱怨的话。 3.师释义“勇敢”,并让学生说一说你眼中勇敢的人是什么样的。 三、设疑激思,品赏感悟 1.研读第1自然段。 (1)启发质疑:这条无忧无虑的小河流呀流,多快活啊。可是有一天他伤心了,他委屈了,这是为什么呢, (2)生交流汇报。 (3)找出小河在与大山相撞的过程中表示小河动作的语言。(撞、流、扬。) (4)试着用抱怨的语气读一读小河的话,并思考从小河抱怨的话语中你觉得此时的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 (5)学生说出“软弱”,教师完成板书。 2.研读第2自然段。 (1)面对小河的责备与抱怨,大山又是怎样告慰小河的呢,(生默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大山的话。 (3)质疑。 A.从大山的话中你知道他在赞美谁, B.多少是几个, C.从大山的话中你能看出泉水怎样, (4)快乐读书法: 现在,让我们齐读大山的话,要读出大山的慈爱和对泉水的赞美。 3.小组研读3,8自然段,结合提示内容思考。 (1)小河又和谁交朋友了, (2)瀑布的优点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小组汇报,师简笔画瀑布,完成板书“乐观”。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总结板书:这条快活的小河,在奔向大海的途中结识了慈爱的大山,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宽容,他是快活的;又结识了勇敢的泉水,从泉水的身上学到了勇敢,他是快活的;又和乐观的瀑布成为好朋友,从瀑布的身上学到了乐观,他是快活的。这才是小河真正想要的快乐。现在,3个小朋友快快乐乐要去哪呢,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主题,完成板书“手拉手,奔大海”。 五、拓展延伸,体验情感 1.师: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是这条小河,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点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心灵感受。 六、读演结合,寓教于乐 1.分角色朗读。 2.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快活的小河》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2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以“与人合作”为主题,而本课正是这一单元的主体课文之一。课文写了小河从一开始无忧无虑的快乐,到遇到困难的不快乐,最终通过大山、泉水、瀑布的帮助得到了真正快乐的事。文章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神态、行动描写使人物的形象非常的生动。 一、猜谜语,观板画,切入文本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设计的开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入情入境,在积极的探索中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在本课的开始,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入题,巧设板画,让学生在看中想,在想中猜,在猜中引出课题,从而将学生真正带到有山有水的语境之中。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课所带来的快乐与欢愉。进而又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质疑: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希望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运用“自由自在的小河、静静流淌的小河、可爱的小河、美丽的小河、快活的小河……”,真正调动学生全体参与的意识,从而积累词语、灵活运用词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抓词语,释词义,走进文本 在没有研读文本之前,教师抓住“抱怨”“慈祥”“ 勇敢”几个词,通过理解词义和用词说话体会小河的情感变化,也就是小河由快活到不快活的原因。抓住朗读的训练点,使学生充分体验小河的情感变化,为理解大山的宽容和慈祥,瀑布和泉水的勇敢、乐观做了铺垫。接着,抓住“多少、从来”来体会泉水坚强的品格,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真切地体会泉水的坚强和大山的慈爱。 三、 巧设疑,重感悟,深入文本 对突出泉水、瀑布优点的两个语段,教师重点抓住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泉水和瀑布的坚强、勇敢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深入文本。 读大山说的话时,教师采取让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模仿读,把大山当成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小河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孩。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四、突主题,悟品格,体验文本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山、泉水、瀑布的特点后,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这条快活的小河,在奔向大海的途中,遇到了慈爱的大山,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宽容,他是快活的;又结识了勇敢的泉水,从泉水的身上学到了坚强,他是快活的;又和乐观的瀑布成为好朋友,从瀑布的身上学到了乐观,他更是快活的。这才是小河真正想要的快乐。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现在的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呢,学生进而说出“勇敢,乐观,坚强,不怕苦的小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升华主题,完成板书。通过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真正将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掌声》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会认“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掌声、姿势、愿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 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2、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多老师,应该怎样表示, 2、这掌声够热烈、够持久。同学们你们喜欢掌声吗,感动吗, 3、接下来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愿意写的同学,可以和 老师一起写,注意“声”字上横长,下横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懂得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文中的一些生字,能读准吗,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英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1、说话要有理有据,默读课文,画出英子自卑、忧郁的句子。 2、汇报学习,顺学而导。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 A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想象英子此时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个性化的读课文。 B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可能在想什么, ?想象英子此时的神态、心理,指导朗读。 C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为什么犹豫, ?你从哪些词咸受到英子的内心,指导朗读。 3、一个不快乐,那么自卑的,伤心、忧郁的英子,后来怎样,读英子活泼开朗的句子。 4、对比朗读。(男女生对读。) 四、课堂小结: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掌声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这个问题同学们带回去思考。 《掌声》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掌声》写的是原来内心自卑的残疾小女孩英子在同学的鼓励与关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的情感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 一、以读代讲,角色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我们力图以读为主,通过读读、说说、议议等环节,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角色读、引读等方式,扣词抠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 文中寓道,道中显文 本课教学中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味,对文本价值取向的体味,而这些都立足于对文章反复的阅读,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思情并茂地朗朗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 情,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该欢快处还它个欢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如,通过对描写掌声前英子的神态、动作词句的品读;通过句子比较,朗读、想象等将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真正受到熏陶感染。这样让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文中寓道,道中显文。 三、 渗透学法,培养习惯 在教学中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如初读课文阶段,给足时间,精读课文阶段,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如英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通过默读边读边想的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还抓住“默默、早早、最后、总是、又总是”等词来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富有个性的诵读进一步升华情感。 四、关注生命,以生为本 关注生命,激活课堂,以生为本,促进发展,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不落下一个学生。如在读书反馈中,有一生把“落下了残疾”的“落”读成“la”,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给他机会让他改正,当其他学生读对后,我又请他站起来读直到他读对为此。 当然课堂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有的同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待提高。课堂上个别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中心小学 杨彩凤 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自我融入到集体当中,树立起合作精神。它在培养和构建学生主体性,克服传统教学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方面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它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创设了培养诸多优良品质和素质的优良环境条件,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学习模式的前期准备 1、变革座位排列方式 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合作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传统的“插秧式”座位排列方式,局限于同桌两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大范围的交流学习。因此,在课堂中可以把课桌排成凸字形或T形,大班听课时,统一面向黑板,分组学习时,便围成一圈。使教室形成一个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 2、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充满自信与希望,满足学生在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小组合作中,乐学、好学。 二、构建学习模式的操作程序 1、适当分组,合理搭配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状况进行合理搭配分组,每组4—6人,可以运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 互补性,以便于学生的参与和互助合作,又可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开展公平竞争。还可以指定或推选一名组长来组织和实施,并以此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核心。 2、积极质疑,开拓思维 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或内容,提出“为什么乌鸦喝不着水,”、“乌鸦怎么衔小石子,”、“水为什么会升高,”、“‘渐渐’”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使学生在分析和质疑中开拓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小组交流,合作研讨 学生把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由学生的个体探索转入小组的集体探索。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及老师的点拨下,将五花八门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每个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互教互学,互补互促,凭着小组的集体智慧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愉快的合作中解决问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天津二师附小的教改实验中,老师们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质疑探讨,如数学课学习“角的度量”时,要求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量角器,过去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手拿大量角器进行演示。而今,教师却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讨,最终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4.深化讨论,总结评价 在小组学习后,教师可让各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谈谈解决了什么问题,向全班同学展示探索的成果。各小组可推荐一名主讲人,集中大家的意见进行阐述,全班同学进行补充。此时就由小组探索转入了全班范围 的群体探索。各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高频率、广泛、深入地相互传递,学生的思维不断相互碰撞。同时,教师应引导他们深入研究,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后,还应帮助学生对所接受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提高理论水平。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是一篇“三段式”的课文,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具体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即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教会学生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在文章中的深刻含义。接着,让学生相互讨论总结此学习方法的好处。最后,再用这种方法合作学习其它两部分课文。由此,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又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确立了“以学为本”的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以集体力量去教育、感化每一个学生个体,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我们的教学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效益才能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心小学 杨彩凤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我一直从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思、增大容量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效果。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因为本人是2008年进的中学,对初中课程标准很生疏,于是,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 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三、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潜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禁锢了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要具体教学中,我教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效果显著。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我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多少,当堂消化多少。听懂的多,消化的多,课后做起作业来时间用得少,心情也轻松,既可以腾出时间把各门功课学得更深更广,又有利于发展兴趣爱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得到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没听好课,课后做作业不但费时间,还会感到学习有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各方面也得不到发展。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指导复习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四、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因为根据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2、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引人入胜,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4、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 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深究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各式各样,但我认为,其中课堂教学反思毫无疑问对我们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手段。我依旧会像往常一样,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努力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使之成为我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不二砝码。 五、增大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节奏缓慢、信息量不足的现象。课堂上供大于求,学生吃不饱,只好等待,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同学就会乘机开小差,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一个原因。 如何加快节奏,增加容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提倡精讲,少作长篇大论,点到为止,避免“言者滔,听者瞠目”。?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如规定几分钟看完一篇文章,并概括段意,提炼中心)、快速识记的能力(如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课文,默写生字词等)、快速作文的能力(如在45分钟内完成作文批改)。?充分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充分运用了电教手段,一篇一般要2课时或3课时的文章,只需一半时间就可结束。如《故宫》、《苏州园林》,我一篇课文就准备了二十余张投影片,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而且提的问题比较明确,课堂节奏快,教学效果好。 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挤出时间,才能进一步增加语文教学的容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把预习、练习纳入课堂;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安排选修教材的教学;可以增加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读报交流等活动。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 4 教学叙事——原来是我错了 中心小学 杨彩凤 从教十多年,自认为教学风格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虽然不教新课程新教材,但相同时代的学生个性也是相似的,就拿《乘法交换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本中寻找赵翔宇的“那张纸”。他答应今天一定交,这家伙,说话倒还算数,总算对我有个交代。打开一看,一段文字告白跃然纸上: “老师,其实事情不是像你说的那样的,我认为自己没有错。说出来请你不要怪我。今天的课堂上我虽然没有按你的话在做,但我和于士皓两个人也没有讨论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我们俩是为了讨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才争吵起来的。其实,不是我们故意要这样,而是对于乘法交换律,我真的已经懂了,这个知识与加法交换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符号不同,这么简单的知识还用教吗,我还知道乘法也有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都能帮我们做好简便运算。不信,我可以举个例子:8×36×125=36×(8×125)=36×1000=36000,你看,这道题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简便计算的。„„” 好家伙~俨然是个数学家,讲得这么头头是道。读着读着,我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一半,这么说来他们的确没有错,难道是我错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要从昨天的数学课说起。 那是发生在《乘法交换律》课上的事情。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去引导他们更好地猜测、验证与运用规律,根本没考虑另外的问题。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考虑不周,让我与学生在课堂上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 上课了,我先出示两道生活实例:?妈妈买来一箱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6盘,这箱苹果共有多少个,?陈老师给四年级同学买羽毛球拍,4个班平均每班买12副,共买多少副羽毛球拍,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道题目,(现在想想这两道题还真是简单。) 学生当然能准确无误地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题:5×6=30(个)或6×5=30(个);4×12=48(副)或12×4=48(副)。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来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其实,学生很快就能确切地把这条定律概括出来,我却让他们同桌说,小组说,一起说,反复说了好几次。接着,我又请学生举例验证,并把自己写的算式或文字向大家汇报,得到两个等式:5×6=6×5;4×12=12×4。最后,又回到说规律,请学生单独说,同桌互说„„说好后,揭示出字母公式。(此时,我观察到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显得有些不耐烦。) 哈~本课的主要流程结束了,进入运用定律、练习巩固的阶段,我可以轻松了。此时,我放眼望去,同学们都低头在完成练习,我心中窃喜。正在这时候,第四组最后的角落忽然传来一阵的争吵声,这吵声由轻到响,逐渐向整个教室蔓延开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数学精灵” 赵翔宇和另一个数学爱好者于士皓正纠缠在一起,一副互不相让的样子。碍于其他学生的认真练习,我没有当场发火,硬生生地把火气压了下去„„ “你们俩还真有能耐,„„”下课后,我把这两人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其实是骂了一顿),以泄心头之愤。但奇怪的是,两人并没有一丝悔意,既不愿意说明事情的经过,也不愿意向我道歉。不对呀,这与他 们平时对数学的那份喜爱和对我的尊敬来比,今天的事显得有些蹊跷。唉,反正刚才的气也消了,看来他们也不准备坦白从宽,怎么办好呢,一个念头涌上来,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不肯说,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这样吧,把今天的事写在纸上与老师交流可以吗,”他们俩想了一会儿,才答应了下来。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要不是那张纸,不知道这两位同学到什么时候才肯向我吐出实情。那天课后,我把课堂的大概流程和发生的事向学校数学组的老师说了,他们也向我提出来,这节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可能太低了,今天看了学生的日记,倒是不谋而合。这俩小子,还挺有眼光的~看来,这次的事件还真是我惹出来的祸~于是,我决定找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听听大家的看法。大家看法都差不多,那就是“挺简单的”,没想到,我花了几个小时准备的课竟然不如他们自学强,但学生的话却正好证明了我的粗心大意:低估了学生,或者是课前根本没有称学生的斤两,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试着想想,班级中有几个陈勇那样的学生,就算有10%好了,那我这节课只不过是面向这些学生来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最多也不会超过30%, 一位教师,如果她只为这30%的学生上课,那岂不是太可悲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中心小学 杨彩凤 花季,是美丽的。但美丽的花季里除了有灿烂的阳光,纯真的笑脸,也会有迷离的细雨,成长的困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全班学生完全平等,没有"好生"、"差生"之说,因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中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 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许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我经常和学生这样说:你们既然承认我是你们的朋友,那我们之间就没有隔阂了。朋友间是不必心中翼翼地相处的,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有道理就行。我做得不够的,你帮我指出;你做得不好的,我帮你纠正,以诚相待才是关键。错了有何妨,在朋友面前出点错不害羞,反而有益,因为朋友会真心帮助你。我们班的学生与我关系特好,下课时有事没事总爱来找我聊天。当然他们也敢"顶撞"我,有时,几个"吃了豹子胆"的学生还会给我捎来纸条向我提意见。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营造了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环境,不管你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材施教,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心理教育领域,还是不得不强调的一个基本法则。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学生,搞一刀切和平均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生活和职业上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尊重个性,在教学中主要是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三个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学生这个年龄段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创造性和表现欲。教师应当结合 这一特点,创造各种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近年来,我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坚持课前安排五分钟请学生上台讲演的做法,看起来老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却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请学生上台演讲,首先要教学生做到:神情自若,字正腔圆,内容表达言简意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流畅生动。演讲的内容一般涉及课文赏析评价、班级工作、当前形势、模拟名家风范谈人生等,演讲内容不拘一格,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路。每次演讲完毕,老师都要请几位同学讲评,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学生相互讲评、相互讨论,让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演讲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的闪光点。学生的演讲虽然是做过思考和准备的,但毕竟阅历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偏激、或说不到位,这些都是难免的,为此,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正面引导,多褒、少贬,多做鼓励;同时也要委婉地提出演讲中的不足,教给学生正确判断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学生不仅体会深刻,还会鼓励他们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另外,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按照值日表轮流让学生讲演,无论效果如何,都给予鼓励。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上台演讲不再胆怯了,很多孩子还能即兴演讲,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与日俱增。 三、实施情感教育,埋藏爱的种子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 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例如在《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的目标体系之中,同时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习作,起步也精彩 涝洲中心小学 杨彩凤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一、日记本,捕捉精彩 新课标提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中。 1(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搜集精彩。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把这一方式运用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质量。三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开展“循环日记”活动,要求各小组六个同学合作,周一至周六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后面的同学要先欣赏前几位同学的日记,再自己写。老师每天及时批改, 并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或课前三分钟评赏。每周评出优胜小组。这样,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学生们积极寻找材料,尽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日记本在学生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如生日、节日的庆贺、运动会的场面、课间的游戏情景、各种调查实践活等,都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此间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或是想办法,出点子,找习作材料,或是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修改,或是共同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伴。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增强。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在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中,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精彩镜头不断涌现,如骆毅晖的《亲子马拉松》,林若珏的《吃相素描》,陈培围的《有趣的科学实验》… 2(周记交流,互评互学创造精彩。周记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一周的经历中筛选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培养选择材料的能力。三个级下学期开始到四年级,学生进入周记形式。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四人小组中的其他三篇周记,对其中的一篇周记进行书面点评,要标出优美词句,并写出评语,注明点评者。四人组中的“最佳作品”和“进步最大”将发表在班级习作集《小作家》里,评语和点评者一起发表。这样一来,为了赢得点评者的好评,学生就要认真写周记;点评者为了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也必然非常仔细地阅读同学的周记。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学的作品,懂得了欣赏的方法:如标出好词好句;发现与众不同的材料能积极向老师和同学推荐;感受到同学文章中的创新思维能真诚地向他们学习等。在相互阅读中发现和借鉴,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越来越多的精彩镜头,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也得到拓展。如在查找“中国传统文化”时,郑少冬有了这样的发现:“中国 传统文化就像无边无际的星空,古代建筑就像其中一颗灿烂的星星……万里长城无比雄伟、壮观,但每当我看到它时,一股痛楚的滋味便油然而生,因为修筑长城葬送了无数老百姓的性命。”这是多么富有个性、富有价值的思考啊~蒋思成《种绿豆》时观察到“种子发育不好,胚芽没有发育健全,豆苗就长不出来了”…… 日记本使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二、小练笔,抒写精彩 仅凭日记和单元作文,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小练笔的有效地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小练笔的形式有多种,如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和仿写精彩片断等。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 1(续编童话故事,放飞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课标》将充满意趣的想象作文,列为小学生习作的样式,开辟了学生自由作文的重要途径,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续编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如学完《小木偶的故事》后,学生对小木偶的遭遇充满同情。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想象:在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续编下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新的结局,构思新的情节。于是在学生们的笔下,小木偶有了精彩离奇的人生。刘兆恺同学笔下的小木偶到科技国拜金丝猴博士为师,成为了科学家;蔡鹭安同学让小木偶考上著名的哈佛大学,还与哈利波特交上了朋友……学生鲜活的思想融进了很多童心、 童趣、童真,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读写结合,丰富了习作练习的内容。 2(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课标》提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韵律美,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语文水平大有益处。让学生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是小练笔的一种有效形式。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从三年级开始,坚持让学生背诵《课标》推荐的古诗词,并向学生渗透“学以致用”的观念,把各种特殊时间如节日,作为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背相应的诗歌,并仿写或创编诗歌。但诗歌的一些严格的格式如对偶、押韵等则不用太讲究。如一年四季到来时,让学生背诵与四季有关的诗歌,如春天时让学生背《春日》、《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并根据观察到的春天景色仿写一首。学习课文时,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编写成诗句,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共同完成板书。如学习第七册描写动物的这一组课文时,可让学生用文中的描写动物的生动语句编写诗句,如学了丰子恺的《白鹅》,师生借助黑板上板书的重点词编出了一首打油诗“厉声叫嚣能看门,步调从容不畏人。三眼一板来吃饭,架子十足显精神。”“老实贪玩又尽职,温柔冷淡性离奇。胆小勇猛又淘气,生气勃勃令人迷。”写的是则是大家熟悉的老舍的《猫》。期未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先让学生用打油诗的形式自评,我则在他们的草稿上修改,师生共同完成评语。如郑少冬的自评“数学竞赛二等奖,作文比赛排老三。经常沉浸在书海,动画片也勾我心。争取身高胜姚明,来年夺取三好生”(片断)。能让学生“诗兴大发”的学习情境还有很多,可以说生活就是“诗”。实践证明,有了表达形式上的借鉴,学生才会对作文感兴趣,才有创作的美感。现在,我班的学生很喜欢在他们的习作中插入一首“诗”,以期获得“锦上添花”之效。这些“诗”有时也免不了幼稚,免不了缺乏逻辑,但有 表达形式的模仿和创新,有表达的欲望和热情,这不正是习作起步阶段我们想看到的“乐于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吗, 三、习作集,展示精彩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让学生尝试成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标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学生习作的展示与交流,几乎每次的单元习作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或是“与同学交流交流”,在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中,还明确提出“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展示学生的精彩习作,这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是个极大的鼓舞。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创办班刊,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齐展习作的精彩。《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习作能力的高低更是天差地别。因此,关注到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都能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对于避免严重的习作能力的“两极分化”应该是有帮助的。我从三年级开始,创办班刊??《小作家》,并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习作乐园”一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精彩片断”一栏主要是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在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诚于嘉许,乐于称道”,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的精彩镜头”记录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奇言妙语、精彩言论,尤其是平时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们那些“一鸣惊人”的妙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意识。这些栏目的设置,使优生有了展示的机会,但不“包场”;其他学生也有展示的舞台,不仅仅当一名“读者”。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习作集里齐展精彩,使得全班同学都爱上了 我们的班刊,这一点从他们每个月拿到“新鲜出炉”的《小作家》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以看出来。 2(栏目创新,让教师、家长与学生共享习作的精彩。《课标》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我在班刊里设置了几个栏目,开辟家校合作和互动的另一渠道,让教师和家长成为习作教学资源。“王老师教学手记”一栏刊登的是教师本人的一些诸如“新课程教学故事”“教学和随笔”等作品,意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平等对话,加强互动交流??看到自己和伙伴们的形象出现在老师的文章中,学生总是分外惊喜;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老师勤于练笔,以发挥示范作用,激励学生赶超自己的老师。“家长频道”专栏中,家长们有的与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或近来撰写的文学作品,有的写下教育孩子的经验;有的发表对学校的建议等。习作集在每个家庭中传阅,学生、家长及时写下阅读感受。在与教师、家长的互动式的欣赏中,学生知道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该怎样捕捉生活信息;另一方面,家长也被学生的童心、童趣所感动,他们与课改同行、与习作同步的责任感、主动性,是学生习作中的一种动力,有利于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在轻松、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快乐习作。有了教师、家长的真诚参与,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乐于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用笔告诉师长,教师和家长也就更乐于向学生传递自己的心声。三方如此良性循环互动,共享习作教学的精彩。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塞费尔特曾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过“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欢乐。”建构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才会对写作充满兴趣,才会“自由”和“不受束缚”,他们的作品才会精彩无限。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其实,习作的起步,也可以这样精彩。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心小学 杨彩凤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詹天佑》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他是怎样一个人,文中叙述了关于他的什么事,”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 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 的兴趣。对《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 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中心小学 杨彩凤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学占小学各科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又兼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接触学生时间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题眼的突破中渗透思想教育。 题目文眼,它隐含着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关键字眼的突破上渗透德育是很好的时机。 例如:《一定要争气》是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地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中国人民争气的感人事迹。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要求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争气”,知道“争气”是全文的文眼,一以贯之,洋溢着童地周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豪情。那么,在释题时,抓住关键字眼“争气”进行有机渗透。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争气”在题目中的意思,从而领会题目的意思,渗透坚强意志,然后初读课文思考: 1、 课文中有几处讲“争气”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 2、 读了课文以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览全文,通过突破题眼,初步了解课文 的内容,懂得了要学习童地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为国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上,情感可以影响他人的。我认为向这样在一篇文章学习的 开始,突破题眼,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下步的学习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到水乳交融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品析词句,加深理解课文,有机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抓住最能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词句,指导学生品评词句的表达作用,从而体会词句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这也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很好方式。 例如:教学《劳动最有滋味》一课时,在理解“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时,先让学生说一说: 1、 什么叫“骨头硬”“有自信心”, 2、 你怎样理解下面两个句子。 “我们一家子创过一关又一关„„不能步提到母亲的热爱劳 动。” “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的响。” 在学生理解了重点词句,掌握了句子含义的基础上,教师把握 好教育契机,渗透思想教育。 你们平时在学生和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怎么对待的, 现在,你觉得怎样做, 这样通过品析词句,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不仅能完成语言文字 的训练,还使学生懂得了应怎样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克服困难,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再好叶圣陶先生在《粜米》一文中,用极朴实的语言,明暗相交,激越变化的节奏,向人们展示了旧社会的黑暗,残忍,展示了在三座大山压榨下的农民们悲惨厄运。全文难理解的词句较多,我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对比词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文中议米价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里通过对话对比使情节一波三折,米价由十五块到五块的巨跌,农民的愤激,米行先生的冷笑;农民们的新米,帝国主义运来的洋米洋面,农民心理的突变等对比,使学生悟出;面对种种压榨,农民们根本没有活路。 一边是大丰收,一边是大跌价;一边是米多,一边是涌进中国市场的洋米洋面;一边是想透一透气,一边是要祖、要债。强烈的对比,无言的愤激,同学们从中受到的思想教育是深沉的,此时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情怎能步 随之深化呢, 认识和情感是形成信念的物质基础。在品词析句中,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诱发课文内含思想感情,恰如其分进行思想教育。 大家知道,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说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而要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贾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关键是教者在自己受到教育基础上,善于诱发深之内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做到引而步发,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教学《粜米》一课时,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时,让学生思考。 题目是《粜米》,为什么粜米的过程写得那么简单,而卖米前询问米价却写得特别详细。 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思考,领会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深受地主、资本家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永远步能摆脱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无情揭露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是由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这样,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进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文悟道。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让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细雨,不知不觉地洒落在学生那幼小的心田里,启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不仅如此,当他们跨社会,这颗种子便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朵美丽多姿,经过沃土培育的花朵便会结出丰硕之果。 总之,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有序、有度地渗透,把握好教育契机,在寓字上下功夫,把握住语文知识与德育的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以学生为主开展活动,这都有助于增强语言文字学习和德育的统一、和谐,真正做到春风化语,润物无声。 感悟小学语文教学 中心小学 杨彩凤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 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 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 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 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 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 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 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 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 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 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 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 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 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 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 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 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 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 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 3、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4、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温情教育 中心小学 杨彩凤 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看到学生在运动会上坚持跑完800米赛程~我总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多勇敢的孩子啊:”看到在零下3度依然有学生在用湿抹布擦窗台~我又会激动不已~“多可爱的孩子啊:”在批作业劳累时~感到肩上有几只小手在轻轻地捶打着~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多懂事的孩子啊:”学生回报我的点点成绩~丝丝温情总让我感叹:只有孩子才是这世上最可爱的人! 但是每当上课看见学生交头接耳时~批到邋遢的作业时~我就全忘了他们的闪光点~真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于是总忍不住咆哮起来~学生就在我严厉的目光下开始躲躲闪闪~在我转过身的时候做鬼脸~在我不在班时开“茶话会”~不管自己有多努力~始终没看见自己所希望的“风平浪静”~于是越发地心浮气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什么是孩子们所需要的,难道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不知疲倦地唠叨~错了吗,夜深人静时~我总是问自己。看了许多名家著作~经历了许多故事之后~我才明白~真的错了:知识 和能力固然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但他们更渴望的是理解、沟通、交流~需要一种老师从心底流淌出的温情关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应该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不仅需要教师的召唤~更需要学生的回应。课堂也不应该是一座精心修筑的围城~更应拆除墙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丽~呼吸鲜活的气息~吹拂挟带着花朵幽香的微风。 “蹲下来看孩子”。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是否也有过他们一样的恶作剧~是否也曾令老师头疼过,不久前~翻开自己中学时代的一篇作文~才记忆起小时侯我也曾在泥沟中流连忘返而丢了书包~也曾用七彩水笔抄写过词语。那么~今天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必须像盆栽一样循规蹈矩呢,人为地修剪或移栽~如果过分抑制了自身的天性~结出的果子只可能是苦涩的。载歌载舞、琴棋书画、文学、经济~我也并非无所不能~学生又怎可能是全面发展呢,明白了这一点~看待学生的目光就宽容多了。 有人交头接耳~稍停片刻~当作是课间的歇息~然后俯身探询:“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大家帮你参谋的,”回应我的多半是羞涩的微笑~战战兢兢的眼神~“对不起~老师:”事 情就这样过去了。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再戴上一副“优点放大镜”~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一颗颗稀有的钻石。再把他们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阳光中去吧:美术不行的到赛场上去~体育不行的到舞台上去~艺术不行的到科技园去吧:让钻石的光芒不仅点亮他人的眼~更让阳光的温度暖透钻石的心。 传递给学生一片温情~这一缕温情将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中心小学 杨彩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人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2.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4.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自主。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6.合作。新课标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在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上提出了具体要求。 7.探究。新课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9.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10.开放。新课标举起“开放”的大旗,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学习了新课标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发挥主动性,培养创造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深处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之间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二、寻求开放性,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教学观念的开放,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 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可以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除此,还要鼓励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室,让学生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与家庭的接触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接触中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过程性,培养探究精神 新型课堂应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和学习方法发展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领悟、体验,在过程中学会质疑、反思,在过程中逐渐提高、不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恰恰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中间,学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再发展的潜能。 因此,在新型课堂中,我们要在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新课标构建的新课堂,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 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新课堂, 也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让课改和教师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生一 起成长~ 《语文七色光》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 杨彩凤 教学目标: 1、积累形近字和多音字并能正确运用。 2、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收集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俗语。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七色光》,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做动作。 生活中充满了七色光,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我们语文学习中也有七色光,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沐浴在语文七色光中。(板书:语文七色光二)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几只做客的小动物,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呢~不过,善于动脑思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赶快请出来做客的第一位朋友吧~ 二、练一练 比一比,填一填 1、(出示课件)看,可爱的白鸽衔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从远方飞来了,它展翅飞翔着,还给同学们送来了一封信,原来,是狐狸哥哥在课堂上遇到难题了,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让我们赶快打开信,看看信的内容吧~ 课件:我的好伙伴小猴乐乐是个非常勤快懂事的孩子。每天都会步行上下学锻练身体,放学回家总是先完成山羊老师的炼习,再抱去公圆附近的熊爷爷家帮熊爷爷桃水、跑柴,而熊爷爷也常会奖给他一个又大又园的挑子。 狐狸哥哥在信中说这是他一篇日记的部分内容,他读给妈妈听,妈妈说语句通顺,交给老师,老师却说注意错别字,此时,他真希望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挑出这些错别字并且改正过来,看你们谁的眼睛能赛过孙悟空~ 2、指名找错字并改正,发现错别字的规律。 3、你们真棒,小白鸽已经把我们的回信带走了。 收到你们的回信狐狸哥哥可真高兴,他说,现在他也会区分这些字了,而且还要向大家发出挑战呢~接受吗, 同学们打开语文书28页做练一练的第一题,同桌相互订正。给出小狐狸的答案(正确答案)便于订正。 4、适当做组词的扩展练习。 三、日积月累 读记四字词语 1、山羊老师非常高兴,因为狐狸哥哥和你们一样上课一心一意、凝神注视,每次遇到问题都会聚精会神的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熟读精思,全神贯注的完成,正是他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让自己在学习上硕果累累。 在老师这段话里你们听出什么了吗, 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同时找出书中的词语。 这就是松鼠妹妹给同学们带来的礼物。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读熟,交流词语的大意。 质疑不理解的词语,自选词语造句。 3、拓展词语,多种形式背诵,在小组或班级内开展词语擂台赛,看谁记得词语多。 如:目不转睛、废寝忘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学而不厌…… 四、练一练 多音字组词。 1、狐狸哥哥对待学习的态度可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呢~最近他又写了一篇日记,拿给小猫咪咪看,他却怎么也看不懂,同学们,你们试着读一读。 课件:咪咪整天不爱学习,进到教室就打嗑睡,不论老师怎么教他,他总是不知不觉倒头就睡,这一觉还真长,转眼间,下课了。所以,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倒数。唉,长大了可怎么办哪, 自由朗读后指名读。 2、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发现4个多音字。(如果学生能找出多音字“转”更好) 3、现在你们知道咪咪为什么看不懂了吗,同学们可不要学他。这4个字娃娃都有2个名字,而且可以和很多字娃娃在一起组成不同的词语。下面就请同学们写出每个多音字的另一个名字,再给它找个好朋友吧~ 学生完成练一练第2小题,可适当做补充练习。 五、日积月累 读背俗语 1、老师为有你们这样努力上进的学生而骄傲,最后李老师有三句俗语要送给大家。 课件: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只要人有恒,万事都可成。 同桌相互读一读,读熟为止。 2、指名读读,说说你喜欢哪句俗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喜欢, 练习背诵。 3、如果咪咪听到这些话,我想他也会奋发向上的,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平时积累的俗语送给咪咪呢, 同学们汇报自己积累的俗语。 你们说得真好,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些俗语汇在一起打印出来贴在我们班级的评比台旁,让它时刻鼓励你们,好吗, 六、总结、作业 同学们,小动物们送给你们的礼物收到了吗,知识就是最好的礼物~快乐的生活离不开七彩的阳光,学习的小船离不开知识的海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愿你们每天都有新收获~ 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 播放歌曲:《七色光》 《劳动最光荣》主题班队会设计 活动过程: 出旗仪式 一、整队集合,各小组清点人数、征求辅导员意见、中队长宣布 开始 二、出旗、敬队礼 三、齐唱队歌 活动内容:在《劳动最光荣》乐曲声中,主持人走上讲台。 1.主持人:《劳动最光荣》主题队会现在开始~请听歌曲《好妈 妈》。 全班同学听录音。 2.主持人:我们的妈妈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得干家务活,确实很辛苦。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妈妈呢, 同学甲:我们应帮妈妈整理房间。 同学乙:我们应帮助妈妈抹桌,扫地。 同学丙:我们应帮助妈妈洗衣服,做饭。 主持人:大家说得都很好。假如今天我们的妈妈也来参加这次班会,一定很高兴,大家说是吗, 全班同学(齐):是~ 主持人: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要让妈妈失望,要说到做到。 全班同学(齐):对,说到做到。 主持人:下面我们看个小品,看看小品中的这位同学是怎么做的。 3.表演小品《帮妈妈做饭》。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主持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说明小品中的这位同学做法很正确。我们要向她学习,做个爱劳动的孩子。下面请看舞蹈《劳动最有滋味》。 4.学生表演舞蹈。 主持人:谁上来为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劳动者的故事, 学生上台讲故事。 5.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生活。我们来看看伟人是怎么说的。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名人名言) (齐读)劳动是幸福之文。——富兰克林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6.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劳动技能进赛。现在请组织委员宣布竞赛规则。 组织委员:(1)服从裁判,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以计时的秒数为序排出前三名。(2)遵守比赛时间。(3)遵守赛场纪律。 文体委员:(举起第一个竞赛项目牌) 快速穿衣 文体委员:各小队选手上台,把外衣、外裤、鞋、袜脱掉。准备。完成时间;2分钟 计时员:(吹哨)“嘟——(时间到)” (参赛队员紧张地穿衣、裤、袜、鞋……) 计时员:(吹哨)“嘟——(时间到)” 裁判评定,宣布第一名名单。 (接下来按同样的步骤进行“钉钮扣和摆用品”的比赛) 主持人:现在给获奖者发奖。(奏颁奖曲) 主持人:通过比赛,可以看出获奖同学动作非常熟练,说明他们平时经常做家务活。他们既帮助了爸爸,妈妈,同时自己又学会了许多本领。动作不熟练的同学,还需加倍努力。同学们,原我们把勤巧精神发扬下去,在劳动中接受锻炼,成为生活的小能手,成为父母的小帮手。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退旗仪式 一、呼号。(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队员:时刻准备着~ 二、退旗。 三、宣布活动结束 《祖国,我爱您》主题班会 ——庆祖国60华诞 活动主题:彩旗飘扬迎国庆 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活动对象:全体队员及中队辅导员 活动目的: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大家懂得尊重祖国,热爱祖国。 活动准备: 1.编排小品、歌曲、相声、诗歌等。 2.制作ppt。 3.准备歌曲:《歌唱祖国》。 活动部分: 第一项:活动开始 甲:这里是一片沃土,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乙:这里人才辈出,他们勤劳聪明,敢为天下先。 合: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甲:虽然,我们的祖国曾经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 乙:虽然,我们的祖国曾经被侮辱,被人称为“东亚病夫”. 合:但如今,她正迈着巨人的脚步去迎接新的挑战。 合: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来进行“彩旗飘扬迎国庆”的主题班会。 甲:虽然我们对国庆节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重温一下国庆节的历史,因为她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 乙:下面,有请徐依依和吴婷婷来为我们介绍国庆节。 (国庆节介绍) 甲:瞧瞧,我们的祖国有多么的雄壮美丽,山岳是你的脊梁,河川是你的长发。 乙:听听,我们的祖国有多么的气势澎湃,黄河在咆哮,长江在翻滚。 乙:你想看看他们的气势吗,那么,就请王睿安和管其寅来为我们朗诵诗歌:《黄河颂》。大家掌声欢迎~ 甲:是的,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茁壮成长。长大后,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报答我们的祖国。下面请欣赏由马乐平和符家俊给我们带来的相声:《祖国在我心中》。 乙: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大家一起欢笑,一起回忆。下面就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游戏规则是:由一个人蒙眼放音乐,其他人将一样东西往后或往前传,音乐停时,手里拿着东西的人要表演节目。(游戏:击鼓传花) 甲:也许,大家还想听点笑话,对吗,下面,就有请陆玉婷等,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小品—:《同学之间》。 乙: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请出刘雪莲演唱:《歌唱祖国》。请大家更着一起唱。 合: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
本文档为【火烧圆明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