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文系毕业论文:李清照前后期愁的比较

2017-10-08 23页 doc 48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文系毕业论文:李清照前后期愁的比较中文系毕业论文:李清照前后期愁的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愁的比较 作者: 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才艺超拔、情感丰富的杰出的女词人。良 好的家庭教育和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且对‚愁?情有这深刻独到的感受和体验~综观其词‚愁?的各个阶段所蕴含的 内容和意义都有所不同~本文将其‚愁?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探讨比较:18岁 以前少女未婚时期,新婚到青州屏店居前,青州屏居到南渡以前,南渡以后。她 运用其女性的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感悟~把心中的‚愁?表现得极具感染力~为 中国...
中文系毕业论文:李清照前后期愁的比较
中文系毕业:李清照前后期愁的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愁的比较 作者: 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才艺超拔、情感丰富的杰出的女词人。良 好的家庭教育和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且对‚愁?情有这深刻独到的感受和体验~综观其词‚愁?的各个阶段所蕴含的 内容和意义都有所不同~本文将其‚愁?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探讨比较:18岁 以前少女未婚时期,新婚到青州屏店居前,青州屏居到南渡以前,南渡以后。她 运用其女性的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感悟~把心中的‚愁?现得极具感染力~为 中国词坛增加了几多灵气~几多温馨。 关键词:李清照 前期词 后期词 词愁 愁情 In front of Li Qingzhao the later period word worried comparison Content abstract :Li Qingzhao is our country Song Dynasty talent and skill promotes, theemotion rich outstanding female excellent poet. The good homeeducation and the rough life experience has accomplished her deepliterature tutelage and to the lif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lso to"worried" the sentiment has this profound original feeling and the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survey its word "worried" each stagecontains the content and the significance all have differently, thisarticle it "worried" divides into four stages to carry on thediscussion comparison: 18 year old of before young girl unmarriedtime; Newly married precedes to Qing zhou the screen shop; Qing zhou live to Namtu before; After Namtu. She utilizes its feminine exquisite emotion and unique, theheart in "worried" displays extremely has the power, increased morethan several divine and wonderful spirits for the Chinese word world,more than several is warm. Key word:Li Qingzhao preliminary word later period word word worriesthe sentiment 引言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之一~她志存高远、倔强 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 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 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 1 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学术界历来主张南渡是李清照思想变化及词风变化的分界线。靖康二年(1126)四月,金兵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押辅臣、乐工、工匠等及大量财物北去,汴京为之一空,北宋灭亡。此前,在李清照个人生活的经历中又出现了丈夫赵明诚之死的事件。由于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去不远,故学术界认为,国破家亡极大地刺伤了李清照,是促成其思想变化以及词风变化的关键。吴东范的《谈李清照词的感情表现》(《佳木斯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周皓的《浅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思想风格》(《零陵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等文从肯定的方面对李清照前期思想着墨甚多。黄信德在1991年第3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李清照后期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指出前期词作多写欢快、甜蜜、思念、寂寞之情~虽有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积极意义~但反映现实的深广度不够。后期词作则注人了深挚的故国之思和乱离之苦~能帮助人们认识她所处的特定时代~激发爱国情感~具有较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强大感发力量。王汝礼在1993年第l期《南通师专学报》上发表《谈李清照词前后期的变化》~指出前期主要抒发真挚爱情、离愁别苦;后期主要抒发忧患国家存亡之情~饱经世态炎凉之悲。马丽的《浅谈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内容》,《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年02期,认为评价李清照的诗歌、词赋不应只重视她的词,而忽略她的诗的研究。李清照的诗、词体现了她的指摘时政,歌颂英雄,表现了她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孝梅的《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内容》,《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第18卷 第 2 2期,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何靖雯的《浅议李清照词前后期思想内容的变化》,《合肥联合大学学报》第12卷第2期2002年6月,一文认为~李清照一生历经和平安宁、国破家亡的不同时期,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使词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亡国之恨、飘零之苦迥然不同的特色。赵晶的《李清照词浅议》,《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学术研究,归纳了一下李清照的词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歌硕美好的爱情~抒发离愁别绪;表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怀恋故国家园~抒发家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李清照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理想、痛苦和悲哀~概括地反映了她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质和民族斗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李清照的思想变化是否只能以南渡为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也被正式提出来了。如邬晓菁在《李清照词分期新论》(《宁波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一文中,主张按词作的风格及抒情主人 3 公生活经历的变化进行分期。从这里出发,她将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下限到赵李结合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中期下限到赵明诚逝世的建炎三年(1102—1129),后期下限到李清照去世 (1129—1156)。这三个时期的李清照分别为少女时的烂漫,少妇时的幽怨及思念,以及孀妇时的哀伤。其词作与之对应表现出这一变化的历程,视角较为新颖。 随着研究的深化,在其思想内容研究方面,还有人对李清照的‚自我意识?和‚内心隐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文生、英烈在《李清照词的女性自我意识》(《辽宁师大学报》1990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李清照的词‚展示了她独特的命运和心灵的历程?,‚表现了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刘淑丽在《试论李清照自我意识的觉醒》(《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李清照的作品‚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知识女性发自内心的对社会的反抗?。徐翠华《李清照之女性自我意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认为李清照诗词引起身后九百多年的关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她自成一格的女性自我意识 ,宛如一股清新的溪流 ,体现在她的诗词中。在主流文化中 ,作为女人 ,她是没有自己的位臵的。女性的现实处境迫使她转向女性自我。这一点与Dickinson一样。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 ,她建立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并为女性自我作颂歌。这种自我意识影响下 ,她的诗作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 :1 对于主流社会她持的不是认同者而是批评者的姿态 ;2 ‚自我?在她的诗词中占突出地位 ;3)通过花的意象来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 ;4 对女性力的称颂。杨赛的《李清 4 照词的女性自我意识》,《大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对此也有论述。张学忠的《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一文也认为李清照具有封建女性的反传统意识,她的反传统精神‚最突出表现在她利用词这种文学形式,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大胆坦率地传达出对爱情的真实感受?。王金寿《易安词女性意识再评价》,《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认为真正较为完整系统地表现女性意识的就是李清照了。李清照涉足词坛~本身就是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其词作所体现的倜傥洒脱、自信乐观的‚丈夫?气质~旷达超逸的隐士风度~崇尚独立人格的意识~以及‚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的卓然才气与独创精神均折射出易安独特的女性意识。王秀红《李清照的超前女性意识》,《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认为她的超前女性意识表现在强烈的时代感中蕴涵着浓厚的爱国主义~反封建的叛逆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张忠纲《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文史哲》2001年05期,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她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把典雅的东方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追求男女平等的李清照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甘心‚隐于闺阁?,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李清照的两次婚姻,既有难得的幸福,更有不可避免的不幸,志同道合的爱情才是婚姻基础的观念在这幸与不幸中得到充分展示。在本篇论文中我就从更细微的方面来谈谈李清照的词愁~ 本论文我就从四个时期来进行探讨。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名著名的女词人~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尤其 5 是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其词感情真挚、细腻~婉约愁肠~素有婉约人生之称。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后人朱或评曰:‚本朝 [1],5,,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首称。?,《资料汇编》,甚至与众多杰出的男人的词作相比时~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传统上对李清照词的研究~都以赵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李词的演变~本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划分~将其一生分为四个阶段来细看其词的变化。第一~十八岁以前未婚少女生活时期,1084—1101,,第二~新婚到青州夫妻屏居前期,1101—1117年,,第三~青州屏居时到南渡前,1117—1128,,第四~南渡以后的时期。从这个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无愁到有愁、从淡愁到浓愁的层层对比、层层递进的过程。她所作的愁情词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由于她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特有的气质、性格、经历和审美取向~因而~她对于‚愁?情有着深刻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并且~以她特有的才情把‚愁?表现的极具感染力~创立了‚易安体?。在两宋文学上独树一臶。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文学史上~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一、未婚少女时期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具英伟?的韩琦门下。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在北宋文坛 [2]上颇有名声。‚母王氏~相家女~亦能文?~也是一个通文墨、精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 6 家庭里~自幼耳濡目染~养成读书的癖好,工书、善画、兼通音律、诗词、散文、造诣都高。她虽然不能应举入仕但学识与文才都不亚于一般的第子~早已名噪闺阁之外。故‚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 [2]追近前辈。?《碧鸡漫志》卷三,。 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中生活~加之父亲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可以说李清照这段时期是最无忧无虑的。因而~她婚前作品的格调大多爽朗欢快~表现出对大自然美好风景的欣赏。然而~欢乐中有时也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主要是因为少女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年华易逝的感伤。这些都构成了李清照少女未婚时期词中的主要内容。 少女李清照外出游玩时总是比较随意尽兴的~山水景物的陶冶培养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与及其敏捷独到的审美感受能力~丰富了她的内心生活。在她的词作中也有所体现。如她的早期作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误入?、‚惊起?等动态的描绘~来烘托出人物的醉态。其实是自己的醉态~写自己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小词的笔调极具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生动、流暢~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水乡行乐图。这充分显示了李清照青少年时代的青春活力和潇洒乐观的性格特征。可以说在封建礼教制度深严的宋代~能像李清照那样无拘无束生活的 7 少女少之甚少。因而~她的闺中生活充满了趣味、充满了快乐~就算独在家中也一样心情爽朗、天真活泼~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体现。如她的闺中词作《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风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是李清照描写自己闺中生活的场景~充满了开心与欢乐~词的上片描写少女李清照荡秋千尽情嬉戏的场面~自由自在的少女如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露浓花瘦?的暮春季节~气候冷暖适宜~着‚轻衣?而荡秋千。以致浑身‚薄汗?~玩得酣畅淋漓。下片写外来客来访~李清照匆忙躲入闺中这样一个忙乱的小场面~‚蹴罢秋千?~稍作休息却正好碰见了客人来访~为了躲避客人~慌张不知所措到‚袜划金钗溜?。像李清照这样大胆、直率、任性的少女~有如此过渡的害羞与紧张~暗示着来客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清照毕竟不同一般的少女~临进闺房的那一刹那~她寻找借口‚倚门回首?~峰回路转~佯装‚却把青梅嗅?。 暗地里端祥来客~这首小词描写少女好奇而羞涩的情怀~感情质朴、真挚。作者用‚溜?、‚走?、‚回首?、‚嗅?四个动作~把一个芳华少女这种情怀活灵活现的描写出来~感情真挚细腻、风格自然奔放。 如果以封建礼教的尺度来衡量李清照~她所描写的着袜而行、倚门而回首的行为~绝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行为典范~深闺中的少女应该 8 总是遵‚礼?守‚节?~循规蹈矩~低眉顺眼、羞答答的。李清照以智誉的态度~描写了不守法礼的少女~表现了她自己大胆、勇敢、活泼、洒脱的个性。 伴随着喜悦、欢乐之作~李清照这时期的词也不乏惜春悲秋的题材。 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在《彤管遗编》题作‚暮春?~作者用短短几十个字~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片断~ 小令中李清照通过女主人与卷帘人简单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性格~侍女粗心大意信口回复:‚海棠依旧?。而对自然界变化感觉 敏锐的女主人立即意识到~这个‚依旧?无非是假象,实际上经雨水滋润显得丰满起来~红花经风与吹打~开始调萎~已经消瘦下去~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细入毫微的体会~正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无比伶惜~这使感情细腻而又含蓄的李清照心中有了一些淡淡的忧愁。 以前有许多学者认为李清照少女时期是无愁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看法太片面了。在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流行着一种唐宋‚季节病?——伤春悲秋。在当时许多文人墨客中都存在~如:朱淑真吟出过‚把酒送春春不语~窗却下潇潇雨,《蝶恋花》的伤春之 9 句,?。~还有辛弃疾等许多人也吟过。不管是女性作者还是男性作者~其所写的以春天为背景~为咏写对象的词中显露出伤春悲秋的愁容~作为文人的李清照也不例外。当她被关在‚寂寞深闺?里而无从施展抱负的时候~在无所事事的苦闷里~自然会从花的凋零~感到自己青春的易逝~而牵引起无限恋惜春光的感情来。 二、新婚到青州夫妻屏居时期 十八岁的李清照就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并著有《金石录》~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能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妻两 [3]人情投意合~‚调夫雅谑谐琴瑟?~生活十分美满。可是~丈夫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了极大的悲愁和苦闷~离愁别绪的闺阁相思之愁成了她这时期词中主要的愁源。在丈夫不在期间~她写了大量思夫之愁的词~并以妇女全面独特的视角和清婉细腻的笔触~把这种离愁别绪的情感表达得缠绵婉转~楚楚动人~雅而不俗~是那种‚男子作闺音?的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在封建社会能够得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是天大的幸事~而与称心的伴侣生离死别~又是人生的极大不幸。二者都是李清照的切身经历~封建社会的女子经济不能独立~人身没有自由~她们的一切都寄托在丈夫身上~嫁鸡狗尚且需要相随~不用说象赵明诚那样有品行、有才学的人~李清照怎么能不倾心相爱,我们从她描写夫妻情爱的作品里~可以深切感受到其中凝聚着饱满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女子特有的对爱情细致入微的描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例如: 10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堪称真切、深情、细腻、独到之作~其结句更耐人寻味:唯有一个女子才能把自己受到离愁的煎熬与风霜之于黄花的摧折联系起来。也只有一个女性作者才能感受到~一个青春少妇不仅她的容貌如黄话般雅洁婉丽~作为一个思妇~她的苦境又与黄话的命运极为相似。这样一来~思妇的形象和黄花的形象也就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了。‚黄花晚节香?。一个女子对丈夫的爱情~也应该象黄花那样临风傲霜坚贞不屈——无疑这也是‚人似黄花瘦?这一名句中所包含的女性特有的思想感情。 同时~一个出色的诗人~决不会成为时代的简单的传声筒。他应当是社会的敏感者~应当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性格~应当是他自己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抒发者。压抑丰富的情感~缺乏抒发内心的勇气~是一会成为诗人的。 李清照最为可贵的特点之一就是她敢爱敢恨~敢抒情怀~敢写内心世界~始终没有使自己丰富的情感衰退~始终保持着极为深挚强烈的情感感受。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政治道德理想~就是以残酷摧残人们情感为其统治手段之一。这一违反人性-、扼杀人类健康情感的极其残酷的一面就表现在对妇女的束缚和压抑上。她们对生活的渴 11 望、对爱情的追求~都在三纲五常这种封建道德伦理禁锢中把心中青春的热血和激情扼杀掉。她们情欲的火焰悄悄的燃烧~又悄悄的熄灭~无人知晓~也不敢染个人知晓。而李清照在宋代周程理学流行的年代里~却崭露锋芒~情感泉涌~唱出了自己的内心。她的诗和文~鲜明地表现出她性格的刚烈、豪放、深沉的一面~在气魄和见识上~可以和男性爱国诗人并驾齐驱~‚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她的词~则细腻地表现出她的性格的温柔、深挚、内在的一面。是女性内心隐秘的独白。她大胆地倾吐内心的苦闷~热烈的情感和扑不灭的欲望。 如她的经典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自间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际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在《花痷词选》诗词杂俎本作‚别愁?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新婚不久所作~元人伊世珍《琅嬛记》卷中云:‚易安结,未久~明 [4]诚那负,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李清照集校注》75页, 女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多深呵。即使眼前的一点点欢乐使愁眉稍解~也不能须臾忘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对内心情感变化的巧妙、细腻的捕捉。可见她的一往情深和对爱情的热烈执着。这种强烈的爱情思念~委婉动人的情感和欲望的火焰~一般说来都是秘 12 不示人的~可是在李清照的词中却时常燃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闌犹剪灯花弄。?,《蝶恋花〃春怀》,这里的人、月、花、梦~都娟娟含情~道尽了女性思念爱人的九回情肠。这些抒写女性内心情怀的词句~都比较含蓄~大都借助于深邃的意境和浓厚的抒情气气氛而有力地闪现出来~颇有典雅、凝重的闺秀风度~但这却是一个没有道学气的真正的女性~是一颗跳动着对生活、对爱情热望着的心灵。她这种强烈柔韧的情感~不能不诉诸笔端~给人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宣泄。可是~李清照这种表现情感的闺秀方式~她的这种‚眼波才动被人猜?的纤细甚至带有某种羞涩心理的表达方式~同朱淑真那种‚娇痴不怕人猜?,《断肠集》,的娇憨直率的态度~是截然不同、各有风韵的。从这里正可见出两种女性风度和个性性格。李廷机曾评曰: [5]‚《一剪梅》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李清照资料汇编》P50, 在这一时期像这样描写离别相似之愁的闺怨词在李清照笔下还有许多。如一首经典的离愁抒情词:《点绛唇》:‚人何处~连天哀草~望断归来路。?盼望佳人归来而失望所寄托出来的愁思~还有《行香子》等等。这些词中充分体现出了李清照因对丈夫赵明诚相思的愁情。 在妇女必须遵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的封建社会里~李清照以抒情的形式勇敢而又热烈的歌唱了自己的爱情~这无疑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反叛~在思想上有一种叛逆性。冲击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鼓舞了后世妇女学习文化知识~争取精神上发展的斗争 13 勇气。 综观李清照这一时期的词~看其表面似乎都是在写离愁别绪~仔细分析~其实不然。李清照在写离别的愁词时~有的并非单纯地写爱情和相思、离别之愁。其中还隐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如:《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许多论者~多认为这些词仅写离别~几乎没有注意到其中隐含的社会意义。如果仔细体味词意~便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妇女离别的愁情写得那样的浓厚。她‚欲说?的‚万千心事?到底是什么呢,要弄清她心中的愁~就必须联系她所处的时代和家庭遭遇来看~此时北宋已处于崩溃前夜~朝廷腐败~内部矛盾也非常尖锐。她的父亲在新、旧党争与同党内部之争中都遭受诬陷。《宋军辅编年说》载~崇宁四年,1105年,三月~赵挺之除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宋史〃赵挺之传》:‚时蔡京独相~帝谋臵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既相~与亲拿权~屡陈其奸恶~且清去位避之~以观文殿大 14 学士中太一宫使留京师。?可见~赵挺之的的为相是蔡京举荐的结果~他的罢相~又是因为蔡京争权~都与蔡京有关。蔡京其人臭名昭著~赵挺之与之同党而又与之争权~可见内部政治混乱。此外~在崇宁元年,1102,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属元祐官太学而罢官~张琰《洛阳名园记序》说:‚文?,李格非字,在元祐官太学~建中靖国,徽宗年号1101年,用邪党~窜为党人。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 [6]相救其父云:‚何况父子情。识者哀之。?,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李清照前后两家所受的打击~从表面上看似乎仅是她家的事~与天下大局开关。事实上~她家所受的打击正反应了北宋政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是宋王朝腐朽的表现。宋王朝的腐朽没落、家庭中所受的打击~思前想后~万千心事全部涌上心头~本想借酒消愁~可是扶头酒醒~愁情依旧。可见~她的愁情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浓重。因而~这些词在写夫妇离别中不仅仅是写离愁~还隐含着作者对当时时事政治的不满与忧愁~在思想深度上~也不同于一般的闺情詞、离别词。 《念奴娇》这首词中虽然李清照很少明里言愁~但是整首词中都充满了愁情~她极巧妙的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进行描写。通过对客观景物与日常生活的描写~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抑郁、愁苦。语言平淡自然~结构浑成~感情真挚。 以上就是我对李清照这一时期词中‚愁?的一些看法~虽然李清照这段时期的‚愁?是以夫妻的离别为主要内容~但也并不似以前有些论者所说的那样~李清照只是局限于自己的闺阁生活~她词中的愁 15 除了离别之愁以外~还有对政治的忧愁。因而~她这时期的愁与少女时期的愁相比就不同了~这时期的愁在内容上更为广泛~在思想上也更这深邃。她的愁已不再是少女思春或是感春伤秋的愁了~少了几分天真多了几分成熟。 三、青州屏居到南渡前 公元1107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在与蔡京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不久就离开人世了~她的丈夫赵明诚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罢官~ 之后他们夫妇便归隐山间~在青州屏居~长达十年之久。赵挺之多年官宦的积蓄在青州臵办的家产~都是让夫妻两人衣食无忧。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回忆说:‚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食~衣食有余。?不求闻达~不慕荣华的李清照夫妇反而得其所愿。 在这里十年的期间里~远离了政治销烟~可以说李清照夫妇过得是清静自然。她们夫妇共同收集勘校金石、古籍、书画、或‚相对展 [7]玩咀嚼?。或‚每饭罢~享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 [8]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如此惬意的幸福生活~即使‚食去重肉~ [9]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李清照 [10],也‚甘心老矣?。,李清照集校注, 可是好景不长~大约公元1117年~赵明诚再度离家~开始了新一轮仕途奔波的生活。这一次~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十几年之后的第一次时间较长的离别。新婚之际~赵明诚回太学读书~两人曾有过离别。但是~一方面两人还共同居住在汴京~另一方面~分离是短暂 16 的~重新相见的时间也是确定的。所以~李清照那段时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愁苦之情。这一次就不同了~宦海浮沉~四处奔波~对身在官场者是很平常的事。李清照不知道赵明诚在处为官需要多长时间~要辗转多少地方~也不知道赵明诚何时才有相对稳定的职务。自己可以前去团聚~相亲相爱~默默相守。在青州度过了近十年的时光~忽然面临了这么一场分别~李清照是非常不适应的~离情别绪因此汹涌而来~相思愁绪又包围着她了。并且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李清照的个性与文学创作也慢慢趋于成熟~在这一时期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并将李清照前期创作推上了高峰。如:《凤凰台上忆吹簘》: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是李清照夫妇‚隐居故乡?十年后~赵明诚再度出任莱州守所作的相思之作。词中蕴涵的愁苦意绪浓郁~心情悲苦~远远超过了前两期词中所体现的愁情。 此词上片写闺人慵懒的神态和憔悴的外表。到了‚日上帘钩?的时候了~闺中‚金倪?香炉中的熏香早就燃尽~且已冰冷。经过一夜 17 的不眠或恶梦折腾~起床之后竟然让被子随意堆叠。无心整理床铺~就更没有心情说梳妆打扮了。而且~这种慵懒无力~兴意阑珊的情景~已经延续了许多日子了。以至于精美的梳妆盒布满了灰尘。不堪‚闲愁暗恨?的折磨~李清照欲采取躲避的方式将‚多少事?都故意压下不提~强迫自己忘记。但是~这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方式毕竟是无用的。嘴上可以不说~心里却不会忘记~痛苦不会减轻丝毫。尤其是在形体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新来瘦?~词人告诉我们:‚非干病酒~不是悲愁。?而是离愁的原因~在下片中词人说:‚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阳关曲》在古代时一身作为送别曲~唱词重叠三次~可这里作者唱了千万遍~也则难留。足见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的情有多重~意有多深。这次离别李清照在情感上与内心中有过无数次的挽留~然而在言语和行动上她又怎能阻挡丈夫出仕~自毁前程呢,因而只有在这种内心情感与言行的矛盾中倍受煎熬。 其实在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并非仅仅只是离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在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的事是非常普遍的~再加之她的丈夫赵明诚多在外为官~难免会有些妾室~并且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些暗示~如《多丽—咏白菊》中用了许多典故~‚汉皋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这三句所涉及到的两个典故~分别指男子有外遇~ [11],p女子被弃损?45,李清照词陈祖美评注,~要是他们夫妻间还想新婚时那么甜蜜美好~她又何必在词中使用‚解佩?、‚纨扇?等与咏菊不相干的有关遭遇、女叹之类的典故呢, 从表面看~此词用典过于堆砌~几乎成了掉书袋~实际上可能是 18 作者故意用一些无关紧要或不相干的故实~来掩盖‚泽略东篱?和‚解佩?、‚纨扇?这四个涉及内心创伤的重要。 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被时光划过的 李清照已经不再是以前花容月貌了~因而她非常害怕自己深爱的丈夫会冷淡自己~更加上~他们一直没有子嗣~种种的不安堆叠起来~使她‚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可想而知这愁就更浓了。 四、南渡以后时期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是赵宋王朝政局的转折点~也是李清照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点~金兵占领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北上~赵构率领上层统治阶级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继续奉行卖国求和政策~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变乱结束了相对稳定的前期生活。 迫使她走上了‚飘零隧与流人伍?的艰难人生旅途~从此开始了二十余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直至客死异乡。难渡后~她因国破家亡、夫死~一方面悲痛 的毁灭~同时更感慨故国旧家的沦陷。因此~思念故国旧家之作~就成为他后期作品的基本内容~如《菩萨蛮》、《诉衷情》、《清平乐》等~这些词虽然还是抒写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她前几期‚闲愁?、‚离愁别恨?的词相比~其思想的深度~内容的充实~都有显著的进展。在这些作品里面的主人公形象~已经不是因离愁别恨萦怀以至‚人比黄花瘦?或对着‚楼前流水?‚终日凝眸?的深闺少妇~而是国破家亡~饱经忧患的暮年‚嫠妇?了~这些抒情作品的主人公~当然是作者本人的影子~这些词作中确实流露了较多的 19 哀愁和怨叹~但是这些哀愁和怨叹的内容~已经非他前期的离愁所能比~其中有个人身世之感~更有国破家亡之恨~个人的不幸和民族的灾难凝结在一起~构成了内心复杂尖锐的矛盾。 这在后期的两部经典作品《永遇乐》、《声声慢》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本阶段我就主要从这些词中来看看李清照词中的‚愁?。如《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佳节~人们都在诗酒庆贺。女诗人此时心中有着愈发难言的痛苦。友伴来相召~一一被诗人委婉谢绝。诗人此时所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及时寻乐~不是醉生梦死的求解脱~而是勾起她国家破碎、身世飘零之感~不能不思念‚中州盛日?~金瓯无缺的旧时盛况。她痛恨南宋的统治者软弱无能及苟且偷生的行为~如在她的诗句中‚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统治阶级无心收回失地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及尖锐的讽刺~激昂慷慨~可是自己空有一身报复却无处施展~心中充满了愁和泪。 20 [12]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读此词‚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须溪词》,。可见其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之深沉动人。 有人责备李清照的愁、泪~殊不知着正是那个封建时代和黑暗制度对妇女的身心迫害。别说是一个国破家亡、孤身飘零的落难妇女了~就连辛弃疾这样的硬汉子~生在这个无所作为、奴性十足的悲剧性时代~都难免落下悲怆之泪:‚可惜流年~尤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愠英雄泪。?辛弃疾毕竟是怀才不遇、壮志蒿莱的感慨~不同于历来遭受残酷压抑的女性~他即使是在《美芹》不用时~也很会为自己安排生涯:‚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在沉痛之余~以脱略赢得几分豪气~颇受人赞赏~却远远不是一 个受重重精神压迫的妇女所能为。因此~李清照只能痛苦的独自饮泣~孤独地啜着这无人以告、无处以泄的人生苦酒。 我认为李清照的愁和泪~正是她所谓社会的一个清醒者的可贵标志。深刻的思想痛苦远比浅薄的欢乐更有人生的价值~更有思想意义。南宋统治者在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的醉生梦死之中花天酒地~而李清照则痛切国破家亡、始终为此而愁思郁郁~不肯去追欢取乐。她是那个一摊烂醉的社会中忧郁思考的灵魂。这个灵魂始终在敏锐地感受、深沉地思索~暗暗流着她的哀国之泪。按照他的才华、教养和身份~是完全可以一步踏入贵族小圈子~去谑浪于桂堂上~拼它个人生一醉。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持着严肃的人生态度~在这灯红酒绿、达官皆醉的生活气氛里独自一人~躲到一边去默默思味~去度着自己忧郁的内心生活。她决不好似自私自利、只 21 图个人享乐去填补精神空虚的贵夫人。她心灵固然有些空虚~但是这是探索者找不到人生道路的一种迷惘~完全不同于那种纸醉金迷者的灵魂空白。在人生道路和内心历程上~李清照走着自己严肃、独特然而却显得孤独路。 李清照后期中最经典的一首词要数《声声慢》了~这首词是一个倍受折磨妇女心灵的倾诉。她在本词中调动了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形容她的南渡以后寂苦无依、走投无路的处境和百计难解、欲说还休的国难家愁: 上片中连吟七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象是一串感喟~吐出她对生活的空虚和栖惶之感。下片又续两对:‚点点滴滴?~更是一字一泪~如闻哽咽。全篇还用了四个反问句:说到早酒~‚怎敌他晓风急,?说到黄花~‚如今有谁堪摘,?说到独自~‚怎生得黑,?结束全词~‚怎一个‘愁’字了得,?把女词人的激切悲愤的心情传神地表达出来。全篇归结在一个‚愁?字上~概括了动乱时代南守爱国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苦难遭遇。 在靖康之乱前~李清照过的是平静的学者生活~她与丈夫赵明诚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他们‚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书画明器~沉醉在金石文物的整理研究中。金人入侵的战火毁坏了李清照静谧的书斋~在民族沦亡的大灾难中~李清照颠沛流离~遭到种种打击~在《金石录后序》中详细记载了着段悲惨的历史。首先是丈夫暴病而亡~李清照没有孩子~成了一个孤苦无衣的寡妇~序中说:‚葬毕~余无所之?六 22 个字包含了无限的辛酸。接着李清照生患大病~‚仅存喘息?。不久~有遭到了可怕的政治陷害~原来赵明诚患病时~有一个来探病的张飞卿学士带来一只玉壶请他们鉴别真伪~随即带回~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被诬陷成为玉壶颁金的通敌行为。李清照‚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庭投进。?后来事情虽然被李清照的亲戚从中斡旋了事~但是反映了在那黑暗的年代~一个寡妇横遭欺凌的现实。 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变故后~李清照这时抒发的个人身世感情的作品中失去了曾经有过的欢乐明快的调子~有的是无边的痛苦和深刻的忧郁。 李清照坎坷的遭遇是与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苦难联系在一起的。她在靖康乱后‚飘零遂与流人伍?,《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其二,代表了在民族灾难中阶级地位下降的一部分士大夫阶层。在民族受辱、国家危急的时候~这一部分士大夫阶层与普通人民接近~他们有相似的命运与共同的愿望~李清照的凄苦哀愁与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在词史上~李煜、李清照风格上是一致的~都写了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是李煜是南唐小朝廷的君主~他留恋的是失去的宫廷生活,李清照则是不倦的学者~她与赵明诚花费一生心血收搜集整理的金石文物在战争中被烧毁~被抢~被窃而丧失~使她悲痛万分。先是在青州故乡储藏书册的十余间房屋~在金人陷青州故乡储藏书册的十余间房屋~在金人陷青州时~‚皆为煨烬?,后来是丈夫南下携出的十五 23 车书~在金人陷洪州时~‚散为云烟?,因李清照‚病中把玩~搬在卧内~岿然独存?~寄放剡地~‚在官军收叛卒时?~‚又被取出?十分之五六~所谓‚取出?实际上是抢去,剩下的五七簏书画砚墨~‚更不忍臵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士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李清照指,悲怯不得活~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李清照对金兵入侵~丧权辱国有切肤之痛~她为金石文物在兵乱中被毁坏散失~悲痛欲绝。这种将祖国文化视为生命愿‚与身俱存亡?的深刻感情~决不是什么玩弄古董的贵夫人所具有的~而应视为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李清照在金兵入侵的大乱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恨家仇使她的作品的悲伤愁苦的感情如此深沉~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李清照后期写了大量抒发哀愁感情的词~有的没有具体描绘愁的政治内容~有的则有所反映。不管是有还是没有。我们都可以发现诗人不仅仅只是抒发了人身世之悲~而且寄予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充分表现了李清照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结 综观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她是以喜剧开始~以悲剧而告终~正是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的变局导致李清照词作的不断变化~并且这些生活的阅历在她的词中都一一体现~‚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主线~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内容情绪~ 24 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 ?~虽不如蔡琰的‚悲愤 ?~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 ?~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 在本文中提到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的愁是由淡到浓、由浅到深~呈现出了层层对比、层层递进的趋势~特别是她后期忧国忧民愁情之词~意蕴更加深厚~更具思想高度~在宋代词坛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对后代词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5 注释: ??孙崇恩、褚斌杰、荣憲宝.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 局~2004版. ?王仲闻.李清照作品杂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钱世明.李清照.[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79.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编.李清照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余茝芳、舒静.《李清照—婉约人生》[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陈祖美.李清照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郭预衡.宋辽金卷〃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6 参考文献: ,1,孙崇恩、褚斌杰、荣憲宝.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版. ,2,王仲闻.李清照事迹作品杂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钱世明.李清照.[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4,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79. ,6,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编.李清照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7,余茝芳、舒静.《李清照—婉约人生》[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8,陈祖美.李清照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郭预衡.宋辽金卷〃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马茂军、张海沙.困境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史[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1,袁行霈、莫砺锋、黄天骥.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7
/
本文档为【中文系毕业论文:李清照前后期愁的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